动 物 生 物 学
(扁形动物)
课件制作:王丽珍 肖衡 陈新文
重点和难点
重点,涡虫与自由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吸虫、
绦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难点,中胚层的产生在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性。
2.5.1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 1) 营寄生生活或自由生活 。
( 2) 两侧对称, 三胚层, 具有完善的器官系统 。
( 3) 排泄系统一般由 焰细胞 ( flame cell) 和排泄管
构成 。
( 5) 神经系统包括一个脑 。
( 6) 缺体腔, 器官之间的空隙充满实质组织 。
( 7) 雌雄同体 。
2.5.2 成虫的一般形态
? (一)体制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左右对称)的体型。
背腹扁平。
? (二)体壁
1,中胚层 出现了中胚层,位于内、外胚层之间。
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
2,体壁的构成形式 —— 皮肤肌肉囊(皮肌囊)
扁形动物的体壁包括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表皮之内,由
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肌肉层由平滑肌细胞组成,一般分为 3
层,由外到内依次为环肌、斜肌和纵肌。这样的体壁称皮肤
肌肉囊。这是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
成虫
Back
涡 虫 横 切
2.5.3 幼 虫
2.5.4 发 育
2.5.5 觅食和营养
? 与腔肠动物相似。为不完全消化系统,即有口无
肛门。但已出现肌肉质的咽。
? 寄生的种类其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和消失。
觅食和营养
2.5.6 渗透调节和排泄
原肾管系统
大多数扁形动物已产生排泄系统,为最原始的排泄系统,称
原肾管系统。原肾管是在身体两侧由外胚层陷入而形成的。通
常由具许多小分枝的排泄管所构成,有排泄孔通体外。每一分
枝管的最末端为盲管状,盲管顶端由一个盲管状的细胞和盲管
内的许多纤毛组成,称焰细胞,其上有许多细孔,周围的水份
及溶解其中的代谢废物由细孔进入焰细胞,随纤毛的摆动,流
经排泄管,从排泄孔排到体外。
与原生动物的伸缩泡相似,原肾(管)最初的功能是调节体
内的渗透压,代谢废物主要还是由体表渗透排出。
渗透调节和排泄
涡虫的焰细胞(图)
2.5.7 运动
除了皮肌囊的 3层肌肉外, 还有背腹肌, 用以连接身体的
背腹面, 以维持扁平的体形 。 扁平的身体与自身的体积相比,
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这样就能使身体内部器官的所有部分始
终保持与体表的接近, 通过渗透作用, 有利于气体交换和直
接从体表排出代谢废物 。
2.5.8 呼吸
尚未产生专门的呼吸器官 。 呼吸作用依靠体表
渗透进行 。
2.5.9 生殖和再生
由于中胚层的出现, 生殖系统有了很大进步 。 不但具有生殖腺, 而
且还有了生殖导管和附属腺 。 这些管和腺使中胚层产生的生殖细胞可以
通到体外, 使交配和体内受精得以实现 。 而体内受精又是动物由水生到
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
再生:
2.5.10 协调
为 梯形神经系统 。
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为扩散的网状,神经细胞在身体的各部分基本是
均匀分布。到了扁形动物,神经细胞的分布已相对集中,出现了原始的中枢。
身体前端具有“脑”,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又有横神经
相互连接。脑和神经索都有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分联系。这样的神经系统,
形如梯子,称为梯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起源于外胚层 。
2.5.11 寄生现象
2.5.12 化石纪录
2.5.13 栖息地
2.5.14 经济重要性
1.血吸虫 ( Schistosoma spp.),
形态:雌雄异体,雄虫两侧具抱雌沟,雌虫停留其中,呈合
抱状态,并维持终生。
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肝门静脉,虫卵随血至肠壁并入肠
腔,随粪便排出体外。毛蚴孵出后侵入钉螺。尾蚴成熟后逸出,
侵入人皮肤,经移行到肝门静脉发育为成虫 。
2.肝片吸虫 ( Fasciola hepatica), 寄生在人的胆管内,
卵随粪排出, 人食水中囊蚴而感染 。
3.华枝睾吸虫 ( Clonorchis sinensis), 寄生于人胆管,
卵随宿主粪便排出, 人吃食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
4.布氏姜片虫 ( Fasciolopsis buski), 寄生于人小肠,
卵随粪排出, 人误食水生植物上的囊蚴而感染 。
5.猪带绦虫 ( Taenia solium), 头节有钩 。 成虫寄生于
人小肠, 含卵的 孕节随粪排出, 猪吞食后, 六钩蚴孵出, 经
血流至肌肉中成囊尾蚴 。 人误食后, 囊尾蚴在小肠发育为成
虫 。 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被感染 。
6.牛带绦虫 ( Taenia saginata), 无钩, 成虫寄生于人
小肠, 幼虫寄生于牛 。
7.细粒棘球绦虫 (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成虫寄
生于狗, 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及家畜的肝等器官 。
8.阔节裂头绦虫( Diphyllobothrium latum):
血吸虫( Schistosoma spp.)
肝片吸虫( Fasciola hepatica)
华枝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布氏姜片虫( Fasciolopsis buski)
猪带绦虫( Taenia solium)
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 2.5.15 分类
( 1) 涡虫纲 ( Turbellaria),
( 2) 复殖纲 ( Digenea),
( 3) 盾腹纲 ( Aspidogastrea),
( 4) 单殖纲 ( Monogenea),
( 5)绦虫纲( Cestoda):
2.5.16 扁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扁形动物起源于浮浪幼虫式的祖先,它的一支营固着或
浮游生活,具辐射对称的体制,发展为现代的腔肠动物;另
一支营爬行的生活方式,获得了两侧对称的体制,体形扁平,
神经系统趋向前方,原口留在腹方,发展为现代的扁形动物。
自由生活的渦虫纲是最原始的类群。吸虫纲无疑是有渦
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二演变来的,绦虫也起源于渦虫。
作 业
? 1.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 2.解释:皮肌囊
(扁形动物)
课件制作:王丽珍 肖衡 陈新文
重点和难点
重点,涡虫与自由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吸虫、
绦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难点,中胚层的产生在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性。
2.5.1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 1) 营寄生生活或自由生活 。
( 2) 两侧对称, 三胚层, 具有完善的器官系统 。
( 3) 排泄系统一般由 焰细胞 ( flame cell) 和排泄管
构成 。
( 5) 神经系统包括一个脑 。
( 6) 缺体腔, 器官之间的空隙充满实质组织 。
( 7) 雌雄同体 。
2.5.2 成虫的一般形态
? (一)体制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左右对称)的体型。
背腹扁平。
? (二)体壁
1,中胚层 出现了中胚层,位于内、外胚层之间。
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
2,体壁的构成形式 —— 皮肤肌肉囊(皮肌囊)
扁形动物的体壁包括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表皮之内,由
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肌肉层由平滑肌细胞组成,一般分为 3
层,由外到内依次为环肌、斜肌和纵肌。这样的体壁称皮肤
肌肉囊。这是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
成虫
Back
涡 虫 横 切
2.5.3 幼 虫
2.5.4 发 育
2.5.5 觅食和营养
? 与腔肠动物相似。为不完全消化系统,即有口无
肛门。但已出现肌肉质的咽。
? 寄生的种类其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和消失。
觅食和营养
2.5.6 渗透调节和排泄
原肾管系统
大多数扁形动物已产生排泄系统,为最原始的排泄系统,称
原肾管系统。原肾管是在身体两侧由外胚层陷入而形成的。通
常由具许多小分枝的排泄管所构成,有排泄孔通体外。每一分
枝管的最末端为盲管状,盲管顶端由一个盲管状的细胞和盲管
内的许多纤毛组成,称焰细胞,其上有许多细孔,周围的水份
及溶解其中的代谢废物由细孔进入焰细胞,随纤毛的摆动,流
经排泄管,从排泄孔排到体外。
与原生动物的伸缩泡相似,原肾(管)最初的功能是调节体
内的渗透压,代谢废物主要还是由体表渗透排出。
渗透调节和排泄
涡虫的焰细胞(图)
2.5.7 运动
除了皮肌囊的 3层肌肉外, 还有背腹肌, 用以连接身体的
背腹面, 以维持扁平的体形 。 扁平的身体与自身的体积相比,
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这样就能使身体内部器官的所有部分始
终保持与体表的接近, 通过渗透作用, 有利于气体交换和直
接从体表排出代谢废物 。
2.5.8 呼吸
尚未产生专门的呼吸器官 。 呼吸作用依靠体表
渗透进行 。
2.5.9 生殖和再生
由于中胚层的出现, 生殖系统有了很大进步 。 不但具有生殖腺, 而
且还有了生殖导管和附属腺 。 这些管和腺使中胚层产生的生殖细胞可以
通到体外, 使交配和体内受精得以实现 。 而体内受精又是动物由水生到
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
再生:
2.5.10 协调
为 梯形神经系统 。
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为扩散的网状,神经细胞在身体的各部分基本是
均匀分布。到了扁形动物,神经细胞的分布已相对集中,出现了原始的中枢。
身体前端具有“脑”,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又有横神经
相互连接。脑和神经索都有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分联系。这样的神经系统,
形如梯子,称为梯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起源于外胚层 。
2.5.11 寄生现象
2.5.12 化石纪录
2.5.13 栖息地
2.5.14 经济重要性
1.血吸虫 ( Schistosoma spp.),
形态:雌雄异体,雄虫两侧具抱雌沟,雌虫停留其中,呈合
抱状态,并维持终生。
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肝门静脉,虫卵随血至肠壁并入肠
腔,随粪便排出体外。毛蚴孵出后侵入钉螺。尾蚴成熟后逸出,
侵入人皮肤,经移行到肝门静脉发育为成虫 。
2.肝片吸虫 ( Fasciola hepatica), 寄生在人的胆管内,
卵随粪排出, 人食水中囊蚴而感染 。
3.华枝睾吸虫 ( Clonorchis sinensis), 寄生于人胆管,
卵随宿主粪便排出, 人吃食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
4.布氏姜片虫 ( Fasciolopsis buski), 寄生于人小肠,
卵随粪排出, 人误食水生植物上的囊蚴而感染 。
5.猪带绦虫 ( Taenia solium), 头节有钩 。 成虫寄生于
人小肠, 含卵的 孕节随粪排出, 猪吞食后, 六钩蚴孵出, 经
血流至肌肉中成囊尾蚴 。 人误食后, 囊尾蚴在小肠发育为成
虫 。 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被感染 。
6.牛带绦虫 ( Taenia saginata), 无钩, 成虫寄生于人
小肠, 幼虫寄生于牛 。
7.细粒棘球绦虫 (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成虫寄
生于狗, 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及家畜的肝等器官 。
8.阔节裂头绦虫( Diphyllobothrium latum):
血吸虫( Schistosoma spp.)
肝片吸虫( Fasciola hepatica)
华枝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布氏姜片虫( Fasciolopsis buski)
猪带绦虫( Taenia solium)
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 2.5.15 分类
( 1) 涡虫纲 ( Turbellaria),
( 2) 复殖纲 ( Digenea),
( 3) 盾腹纲 ( Aspidogastrea),
( 4) 单殖纲 ( Monogenea),
( 5)绦虫纲( Cestoda):
2.5.16 扁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扁形动物起源于浮浪幼虫式的祖先,它的一支营固着或
浮游生活,具辐射对称的体制,发展为现代的腔肠动物;另
一支营爬行的生活方式,获得了两侧对称的体制,体形扁平,
神经系统趋向前方,原口留在腹方,发展为现代的扁形动物。
自由生活的渦虫纲是最原始的类群。吸虫纲无疑是有渦
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二演变来的,绦虫也起源于渦虫。
作 业
? 1.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 2.解释:皮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