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10.5区域水资源
境内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形成的河川径流和地下径流组成,这部分水相互转化、循环,构成该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由于这两部分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因而水资源的数量与时空分配都受降水的制约与影响。据秦皇岛市水资源综合管理办公室资料,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28亿m3,其中地表水l3.24亿m3,地下水3.30亿m3。此外还有过境客水2.27亿m3;边界滦河水0.64亿m3。
市境内水资源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水资源量特别是地表水资源量较丰富。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738.04 mm,较河北省多年平均值高216.04 mm。按人口算,人均占有地表水量580 m3,为省人均值的1.9倍,按耕地算,平均每亩地表水占有量429 m3,为省亩均值的2.57倍。但人均占有地表水量仅为全国均值的21%,平均每亩耕地占有量,仅为全国均值的24%,仍不属水量丰沛地区。二是水资源量分布不均,受地形、水文地质及降水影响,区域内各流域水量多寡不尽相同。燕山山脉迎风坡地表径流深比沿海平原区大,而地下水主要贮存山前或沿海冲、洪积平原区。三是水量时空分配不均匀。受季风影响,降水量与径流量年际、年内变化较大,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为3:1,年内径流量的75%集中在夏秋季节的6~9月份,冬春季节河川径流量小,甚小的基流主要是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重复水量。
旧中国人们凿井、挖渠,汲取、引用少量地下、地表水资源,绝大部分河川径流空流入海。新中国成立后,市境内修建大批水源工程,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是,由于该地区河流多具北方山溪性河流特点,河水暴涨暴落变化大,境内河道控制建筑物规模偏低。常常是丰水年份或丰水季节大量弃水,枯水年份或枯水季节不能保证充足供水。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逐步加剧,按现状水平估算,一般偏枯水年(保证率p=75%),全市缺水3.37亿m3;特枯水年(保证率p=95%),缺水6.05亿m3。
10.5.1水资源量
1.地表水量
地表水为市内主要水源,水量为市境内的河川径流量。其中以青龙河水量最为充沛,据实测资料,秦皇岛市多年平均径流量8.70亿m3。洋河、石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分别为1.823亿m3和1.68亿m3。由于边界有滦河通过,青龙河上游处于境外,又有边界与过境径流量作为可利用水量。据估算,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量13.24亿m3;平水年(P=50%)11.15亿m3;偏枯水年(P=75%)6.35亿m3;特枯水年(P=95%)2.29亿m3。另外,多年平均滦河可利用水量6400万m3;青龙河过境水量2.27亿m3。
2.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资源量分为山区、平原两部分计算。山区地下水,除山间盆地外,相当部分排泄于河流,成为地表水。平原区地下水以综合补给量为资源量。据测算,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量为3.30亿m3。其中以平原区储量为主,约占总量的88%,平原区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其厚度由山前至滨海逐渐加厚,岩性由卵砾石、粗砂,逐渐过渡到粉细砂,含水层厚度由厚变薄,水质由淡变咸。因而平原区地下水储量为矿化度小于2 g/L淡水储量。由于地下水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补给,因而资源量也随之有枯丰之变,但地下水具多年调节性能,变幅不大。全市平水年(p=50%)地下水量3.16亿m3,偏枯水年(P=75%)2.58亿m3,特枯水年(P=95%)为1.90亿m3。
3.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量与地下水量之和,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关系,总量中扣除了重复水量。据估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28亿m3,平水年(P=50%)14.05亿m3,偏枯水年(P=75%)8.67亿m3,特枯水年(P=95%)为3.99亿m3。
10.5.2水质
1.地表水: 市内地表水水化学类型具有以下规律,一般各河系上游为HCO3—Ca·Na型水,矿化度在0.4 g/L以下,河系下游,距海较近,地势较低,水化学类型多为Cl·HCO3—Na·Ca型水,矿化度在0.5 g/L~1.0 g/L之间。年内,当地表水补充来源为洪水时,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枯水期受地下水补给的地表水,多为Cl·HCO3—Na·Ca·Mg类型。各河系中游为上、下游水化学类型过渡地带。
2.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Cl·HCO3—Na·Ca型水和HCO3—Ca型水为主。分布情况,近海平原区为Cl·HCO3—Na·Ca型水,局部地区如抚宁县陶里庄东,枣园乡西河头村及昌黎县沿海洼地,有高矿化度Cl—Na型水。滦河冲积扇地下水一般为HCO3—Na·Ca型水,山前平原为HCO3—Na·Ca,HCO3·SO4—Na·Ca,HCO3·Cl—Na·Ca型水相互过渡。西北部山丘区多为HCO3—Na型水。全市除沿海约占总面积8%咸水区外,绝大部分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0 g/L。
3.水质评价:秦皇岛市地表、地下水绝大部分为中性淡水,矿化度小于1.0 g/L,酸碱度在6.8~7.5之间。按生活用水标准评价,多为1~2级较好淡水,氯离子含量一般在0~150 mg/L,硫酸根离子含量在0~300 mg/L之间,焙干沉淀物在0~1 000 mg/L之间,硬度在0~30度(德国度)之间,适于饮用与洗涤,只在个别地区硬度较大,如卢龙县横河流域上游榆林甸处,测得地下水硬度高达892mg/L(CaCO3),青龙县二道河子处为535mg/L,不适宜生活用水。采用灌溉系数法评价灌溉用水,全市除沿海个别小片区域,Ka值小于5.9,水质等级为三级,应做田间排水工程,防止灌水后土壤盐渍化外,大部地区地表、地下水质为一、二级水,适宜灌溉用水。
4.水污染
地表水污染:主要以COD、油、酚等有机物为主。水污染较严重区为市区。多年来许多排污企业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多利用天然河道或城市下水道,造成河流污染,水质恶化。目前流经市区的几条主要河道污染状况:石河,山海关区四炮台以下至河口,属严重污染。新开河,已成海港区主要排污河道,严重污染。汤河,中、下游段属中度污染,河口处严重污染。戴河,大部分为清洁河流,北戴河区古城橡胶坝下属中度偏轻污染。作为市区主要水源地的石河水库,上游接纳大部分企业厂矿污水,现状水质虽尚能达国家规定地表水二级水标准,但个别指标超标严重。
造成市区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市区排污管道网络尚不完善;纳污能力低;工业废水,市政污水未经全部处理;相当部分排污企业、新兴乡镇企业无污水处理设施等。
流经市区的河流,一般流程短,行洪历时短,河道自净能力较差,因距海较近,污染物随河水进入海中,污染了河口及近海海域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滩涂开发,水产养殖,海滨浴场及旅游风光。
地下水污染:秦皇岛市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未受污染。现状水环境趋于恶化的主要有:石河、沙河冲积扇,长期受农田有机污染,水中氮盐含量偏高。山海关区一关处,受地表水污染影响,COD值超标。汤河冲积扇受工业废水及海水倒灌影响,水中盐量在春季可达1700 mg/L。海港区西部工业区地下水氯离子含量最大值达600 mg/L。北戴河区枣园水源地下井,受海水倒灌影响,1983年测氯离子含量最高达375.9 mg/L。
近几年来由于市区地下水开采过量,部分区域引起海水倒灌,地下水氯离子浓度变高,现状含量大于400 mg/L的封闭区面积562万m2,大于200 mg/L的封闭区域面积3 333.0万m2,并有逐渐扩大趋势。
10.5.3供需状况
10.5.3.1可供水量
1.水利设施及供水现状
1949年前全市除少量水井外,无其它供水工程。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兴建了大批蓄、引(提)水工程。至1985年,拥有大中小型水库289座,总库容5.84亿m3。其中洋河水库(大型)总库容3.53亿m3,保证率P=50%和P=75%,净调节水量分别为1.21亿m3和0.61亿m3,主要供农业用水。石河水库(中型),保证率P=75%,P=95%,净调节水量分别为7500万m3和3500万m3,主要供城市用水;水胡同水库(中型),保证率P=50%和 P=75%,可调节水量分别为1386万m3和691万m3,主要供发电与灌溉用水。建有大、中型水闸23座,蓄水能力约1800万m3。1个流量以上扬水站8座,扬水能力12 m3/s。另外引深、引青灌渠直接从滦河、青龙河自流引水,引水流量分别为11 m3/s,10 m3/s。此外全市还拥有配套机井2.43万眼,及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500余项等。
20世纪50年代,全市仅有水浇地面积1.31万亩,灌溉水源主要是砖石水井,加上生活与工矿企业用水,年供水量仅1000万m3左右。20世纪60年代建成洋河水库,70年代修建众多小型水库及两座中型水库,同时宜井区建成大批配套机井。1980年已建成各类供水工程1 872处,机井保有量达2.55万眼,工程设施初具现状规模,当年全市供水量6.72亿m3,其中地表水3.79亿m3。1983年供水量6.31亿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4.02亿m3,超过可供量40%。1984年全年供水6.74亿m3,其中机井供水5.11亿m3,超采量大于70%。1985年供水量7.74亿m3,其中地下水4.73亿m3,地下水亦超采。
2.可供水量
依据现状水利工程设施供水能力,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计算不同保证率可供水量,P=50%,可供水量8.91亿m3,其中地下水2.89亿m3;P=75%,可供水量6.91亿m3,其中地下水2.35亿m3;P=95%,可供水量4.23亿m3,其中地下水1.76亿m3。
10.5.3.2需水量
业需水量:农1949年以后,农业用水量随着水浇地面积的逐步扩大,种植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仅有水浇地面积1.31万亩,大田作物以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主要依靠自然降雨。洋河、石河等灌区建成,平原区机井建设的发展,水浇地面积逐步扩大,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农业需水量不断增长。至1985年全市建有水浇地面积135.5万亩,当年水稻种植面积34.47万亩,小麦31.60万亩。依据农业用水现状,计算结果现状水平年不同保证率P=50%和P=75%时,农业需水量分别为7.92亿m3,9.07亿m3。
工业及生活用水:工业与城市、乡镇建设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后,秦皇岛市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以来,使工业与城镇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重逐年增大。1950年,全市工业产值2 322万元,用水量约200万m3,至1984年,工业产值10.29亿元(按1957年不变价),为1950年45.12倍,用水量达8 200万m3,为1950年的41倍。随着城乡人口增长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设施的完善,生活用水也在迅速增长,据调查,1984年,全市生活用水量达2 934 m3。工业及生活用水在市区及城镇,已经开始与农业用水发生争水矛盾。
据市水利区划工业与生活用水现状调查与估算,全市现状水平年工业用水量8200万m3,生活用水量3 900万m3。
10.5.3.3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根据该市水资源可供水量、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量估算成果,现状水平年(P=50%)缺水0.41亿m3,偏枯水年P=75%)缺水3.31亿m3,特枯水年(P=95%)缺水6.05亿m3。
秦皇岛市现状已存在缺水问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更大发展,缺水将会变得更加突出。一方面,农业要发展,水浇地面积不断扩大,林果业、经济作物用水量也在迅速增加,农业需水量将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工业产值迅速提高,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工业及生活需水量也将增多。不仅仅缺水更加严重,工、农业争水矛盾也会更加突出。为此修建引青(青龙河)、桃林口水库等大型水源工程以解决工、农业用水问题。但是秦皇岛市境内水源有限,在滦河水源不能接济的情况下,按未来工农业生产发展指标,缺水已成定局,并将制约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决水资源短缺,保障工农业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做好洋河、石河等主要河流的水源开发,扩大现有工程规模,增大兴利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小型群体水源工程的开发。二是因地制宜,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刻不容缓,走节水道路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
10.5.4水能资源
秦皇岛市北部山区河流较多,流域内多处燕山山脉东侧多雨地带,河川径流量大,各河穿峡越谷,河床坡陡落差较大,因此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水能资源,经调查与估算,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5.47万kW,可开发量4.23万kW。现全市已经开发利用0.65万kW。占可开发量15%。至1985年底,实有小水电站32座,总装机容量0.59万kW。其中较大电站有洋河、水胡同、石河、南马圈电站等。
10.5.5地热水
很早以前,该地区地热水资源即被开发利用。新中国成立后,除充分利用天然温泉热水资源外,又开凿多眼热水井,进一步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
冷口温泉:位于青龙县长城冷口关附近。此泉水温达40℃左右,泉水内含钙、镁、氯、氟等多种元素,对风湿、皮肤等疾病有特殊疗效。早在400年前,已利用此泉。现在此处已建疗养院。
黑山嘴温泉:位于抚宁县温泉堡,该泉日自流量很大,水温29.50℃。现在当地利用养殖非洲罗非鱼。
1985年7月,在抚宁县温泉堡,钻热水深井1眼,该井日出水量200 m3,机动抽水可达1000 m3,出口处水温42.2 ℃,经化验为低矿化度含氡矿泉热水,是优质医疗矿泉水。同年在抚宁县大泥河村北处钻热水深井1眼,井深210 m,水温48.5 ℃,日出水量220 m3,化验水质为高矿化度偏硅酸氯化钠水,有极佳原料价值。
此外,昌黎县地热资源亦很丰富,在龙家店、晒甲坨、西张各庄、犁湾河、两山、城关东等均有地热水资源的广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