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轮虫
Rotatoria
轮虫的主要特征
一, 轮虫的主要特征,
1,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 其上方有一由
纤毛组成的轮盘, 称头冠 (corona),是运动和
摄食的器官 。 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 。 即 具有
纤毛环的头冠 。
2,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 形成肌肉很发达的
咀嚼囊 (mastax),内藏咀嚼器 (trophi)。 即 有内
含咀嚼器的咀嚼囊 。
3,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 其末端有焰茎球 。 即
有末端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
总之,轮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头冠、咀嚼囊和原
肾管。
轮虫
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形多细胞动物 。 一般体长
100-300μm。 根据以下特征很容易和其它体形大小差不多
的动物区别开来 。 第一, 身体前端有一个着生纤毛环的
头冠 ( 纤毛只存在于头冠, 此与原生动物的纤毛虫不同
) 。 轮虫因生活时该头冠纤毛不停地摆动似轮盘而得名
。 第二, 消化道的咽部肌肉膨大成咀嚼囊, 其中有类似
几丁质的咀嚼器 。
轮虫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江河、近海等各类淡、
咸水水体中。甚至潮湿土址和苔藓丛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轮虫因其极快的繁殖速率,生产量很高,在生态系结
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轮虫是
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渔业生产上有
颇大的应用价值。轮虫也是一类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
和生态毒理研究中被普遍采用。
多数轮
虫身体
由头、
躯干和
足三部
分组成
(有的
无足)
( 一 ) 旋轮虫型,分割成左右 2个对称的
轮盘, 各具一短柄, 口位于腹面中央两短
柄之间 。 具此头冠者多为底栖种类 。
( 二 ) 水轮虫型 ( 须足轮虫型 ), 口和
口围区位于头冠腹面, 后者具一圈粗状刚
毛 ( 假轮环 ) 。
( 三 ) 晶囊轮虫型,口围区极度缩小,
只在口孔周围有一段很不发达的纤毛, 围
顶纤毛发达但在背, 腹面中央间断 。 盘顶
区相当宽阔 。 在这一区域内常有刺状或棒
状的感觉机构 。 具该类头冠者概为典型的
浮游轮虫 。
( 四 ) 巨腕轮虫型,围顶带形成上下两
圈纤毛环 。 上环叫轮环 。 下环叫腰环 。 口
位于二者之间 。 适应于浮游生活 。
( 五 ) 聚花轮虫型,围顶带呈现马蹄形 。
背面下垂口和口围区位于此 。 致使口位于
头冠的背侧 。 适应于浮游生活 。
(六)胶鞘轮虫型,整个头冠呈漏斗
状。上缘常形成几个( 1,3,5,7个)裂
片。其上有刺毛。口深陷漏斗底部。此漏
斗实际为口围区而围顶带已消失。适应于
固着生活。
咀嚼器的构造
? 咀嚼囊是轮虫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咀嚼器位
于其中, 用于磨碎食物 。 咀嚼器构造复杂, 其
基本构造是由 7块非常坚硬的咀嚼板组合而成,
这些板都系皮层高度硬化而来 。 通常咀嚼板分
砧板和槌板两部分, 即由一块单独的砧基与二
片砧枝连接一起而成砧板, 和左右各一的槌板,
每一槌板系由一片槌钩和一片槌柄组成 。 食物
经过槌钩和砧枝之间被切断或磨碎, 槌柄往往
纵长略弯, 其前端总是与槌钩的后端相连接 。
咀嚼器上连接肌肉, 运动灵活 。
( 一 ) 槌型:各咀嚼板都比较粗壮而坚实,
砧板内侧有沟痕但无齿 。 用于横向磨碎浮
游生物和有机啐片 。 具这种咀嚼器的轮虫
常为水轮虫型头冠, 适应沉食取食方法
( 如臂尾轮虫等 ) 。 营浮游或底栖生活 。
底栖种类 ( 如腔轮科 ) 在沉水植物茎, 叶
或其它底层物体上吸取微小的生物和有机
碎片 。 这种咀嚼器捕捉能力很弱 。
( 二 ) 杖型:砧基和槌柄都很长, 呈拐杖
形, 一对砧枝呈现三角形 。 砧基下瑞伸到
下咽喉, 当咀嚼器肌肉收缩时好似活塞把
食物吸进口到咀嚼腔中 。 这种咀嚼器除了
吸取植物细胞的汁液和小型动物的体液外,
尚有咬, 啃, 研磨食物等初步消化的能力 。
它常与晶囊轮虫型头冠结合, 一般为凶猛
种类 ( 如疣毛轮虫等 ), 攫取浮游生物,
附着生物和有机碎片为食 。
( 三 ) 砧型:砧枝特别发达, 呈现锋利的
卡钳状, 内缘有 1-2个齿 。 砧基很短, 槌钩
细长, 槌柄很短只留痕迹 。 它与晶囊轮虫
型头冠结合, 只限于晶囊轮科, 这些种类
十分凶猛, 当遇到适口食物 ( 主要是浮游
动物 ) 突然把咀嚼器伸出口外把食物猎入
口内 。 这类咀嚼器完全适应猎食 。
(四)槌枝型:槌钩由许多长条的齿密
集排列一起,槌柄宽而短,隔成三段,
砧基短而粗壮,左右砧枝各呈三角形,
内侧常有细齿。它与巨腕轮虫型头冠结
合,簇 轮亚目都属于此类。包括浮游、
底层和固着生活三种方式,依靠头冠纤
毛运动形成的水流旋涡,沉淀取食水中
微小的生物和腐屑。(五)枝型:槌钩
最为发达,呈 2个半圆形的薄片,其上有
很多平行的肋条,其中有 2-3个(或部分)
肋条比较粗壮,肋条的内端形成箭头状
的齿;砧枝较小,为三棱形长条,砧基
和槌柄都退化。枝型咀嚼器与旋轮虫型
头冠结合,是蛭态亚目的主要特征。适
应于沉淀取食。 (六)钩型:砧基和槌
柄都极退化,砧板宽阔近乎半圆形,槌
钩系极少数长条状的齿组成,除外还有
副槌钩,它把砧板和槌钩紧密联结起来。
钩型咀嚼器与胶鞘轮虫型头冠结合,为
胶鞘亚目的主要特征。这类轮虫用槌钩
来撕碎闯入陷井的大型生物(如枝角类、
桡足类等)。适应于伏击取食方法。多
数营固着生活,极少数营浮游生活。
绝大部分种类的雌雄形
态差别极大。雄体体长只有
同种雌体的 1/8-1/3,雄体没
有消化系统或只留痕迹,或
有咀嚼器和胃,但没有口和
肛门,它们不吃食。雄性生
殖系统占据假体腔的大部分。
一个膨大的梨形或球形精巢,
下接输精管通至阴茎(交配
器),没有阴茎的种类在交
配时输精管通过体壁有纤毛
的小孔向外翻出。雄体的头
冠皆向前方,长满纤毛,游
泳十分迅速,从不固着,特
别当有雌体存在时更为活跃,
直到与其中一个交配为止。
交配和精子的传递通过雌体
的泄殖腔孔或体壁
轮虫的雌体在正常情况下所产的卵
不需要受精,立即发育孵化为雌体,
这种卵称非需精卵(夏卵),产非
需精卵的雌体称不混交雌体。不混
交雌体和非需精卵的细胞核中都含
有双倍的染色体。这种只依靠雌体
繁殖后代的方法称孤雌生殖。轮虫
在环境条件适合它们生活的情况下
都进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特点
是生殖量大,生殖率高,种群发展
迅速。当环境条件恶化时一些种类
进行两性生殖,此时不混交雌体所
产的卵在成熟前经减数分裂,卵细
胞核内的染色体为单倍体,这种卵
称需精卵,需精卵的发育有两个去
向,未经受精的需精卵发育为雄体,
经受精的需精卵称受精卵,又称冬
卵或休眠卵。休眠卵有厚的卵壳保
护,能顽强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如干燥、低温、高温或水质化学变
化等。休眠卵沉到水底待休眠期满
且温度、溶氧、渗透压等水质条件
合适时才发育孵化出不混交雌体,
而绝不孵化出混交雌体。休眠卵孵
化出的雌体叫, 干母, 。
( 1) 咀嚼器类型
不同的轮虫它的咀嚼器各部分发达的程度不同, 形态上变化很大, 形成不同的
咀嚼器类型 。 常见的咀嚼器类型有,
① 槌型 所有咀嚼板都比较粗壮而结实, 槌钩弯转 。 中央部裂成几个长条齿, 横置
于砧板上 。 通过左右槌钩运动, 不断地嚼碎食物 。
② 枝型 砧基与槌柄已高度退化, 且砧枝缩小, 为一三棱形的长条, 左右槌钩最为
发达, 各为半圆形的薄片, 两半合成圆形, 各自其上有许多平行的肋条 。
③ 槌枝型 槌钩为许多长条齿排列组成, 槌柄短宽, 显著地隔成三段 。 砧基短粗,
左右砧枝呈长三角形, 内侧具细齿 。
④ 砧型 砧枝特别发达, 内侧具 1-2个刺状突起 。 砧基已缩短, 槌柄退化仅留痕迹
,槌钩也变得较细 。 能突然伸出口外以捕获食物入口 。
⑤ 梳型 砧板为提琴状, 槌柄复杂, 其中部分出一月牙形弯曲的枝 。 在槌柄前有一
前咽片, 常比槌钩发达 。 吮吸取食为主 。
⑥ 杖型 砧基和槌柄都细长呈杖型 。 砧枝呈宽阔的三角形, 槌钩一般有 1-2个齿 。
槌钩能伸出口外, 攫取食物并把它咬碎 。 具此咀嚼器的轮虫系凶猛种类 。
⑦ 钳形 槌柄很长, 与细长的槌钩交错在一起呈钳状, 砧基较短, 砧枝长而稍弯,
也呈钳状, 其内侧有很多锯齿 。 取食时钳形咀嚼器能完全伸出口外, 攫取食物 。
⑧ 钩型 砧基与槌柄已高度退化, 砧枝宽阔而发达, 槌钩系由少数长条箭头状的齿
所组成 。
分 类
? 轮虫分类形态结构特殊,长期以来其分
类地位各家意见不统一。多将其列为线
形动物门( Nemathelminthes) 的一个纲,
即轮虫纲( Rotifera)。 有的学者把这类
假体腔动物称为原体腔动物门
( Aschelminthes)。 按照目前国外常用
的分类方法,轮虫可分为 2个亚纲,3个
总目,约 1800种。即尾盘亚纲和真轮虫
亚纲。
分类系统
Ⅰ,尾盘亚纲 Seisona
1,尾盘总目 Seisona 卵巢无卵黄腺, 雄体发达, 头冠退化, 海
产寄生 。 如海轮虫 Seison,
Ⅱ,真轮虫亚纲 Eurotatoria1,
1,蛭态总目 Bdelloidea 卵巢具卵黄腺一对, 枝形咀嚼器, 无侧
触手 。
? 2,单巢总目 Monogononta 卵巢具卵黄腺一个, 不为枝形咀嚼器 。
? ( 1) 游泳目 Ploimida 如有足则具成对或不成对的趾, 足腺一
对 。 头冠 ( 头盘, 轮器 ) 各异, 但决不是六腕轮型或胶鞘轮型 。
? ( 2) 神轮目 Gnesiotrocha
? ① 簇轮亚目 Flosculariacea 如有足则无趾, 足腺发达六腕轮
型或聚花轮型头冠 。 咀嚼器为槌枝型 。
? ② 胶鞘轮亚目 Collothecacea 足无趾, 足腺发达 。 胶鞘轮型
头冠, 咀嚼器钩型 。
轮虫属 Rotaria,体细长 。 眼
点一对不甚明显, 位于背触手前
面的吻部 。 吻较长突出于头冠之
上 。 足端有三趾 。 喜生活于富含
有机质的小型水体, 常附着于水
生植物的茎, 叶上 。
旋轮虫属 Philodina, 体较粗
壮。眼点一对大而明显,位于背
触手后,脑的背面。趾四个。生
活环境与轮虫近似。
臂尾轮属
Brachionus,被甲较
宽阔,呈正方形。 被
甲前端总是具 1-3对
突出的棘刺。有的种
类被甲后端也具棘刺。
足不分节而很长,上
面具很密的环形沟纹,
并能活泼地伸缩摆动。
本属种类甚多,主要
营浮游生活。但也常
用足末端的趾,附着
在其它物体上,并营
底栖生活。它们生长
在池塘、湖泊中,往
往靠近岸的地方多于
离岸的地方。
龟甲轮属 K,peratella:
被甲被线纹分割成若干多
角形的板片。如同龟甲,
前端有 3对不规则的棘刺,
有的还有后棘刺 1-2条。无
足。是典型的浮游种类。
分布普遍。温幅广。一年
四季(包括冰下)都可找
到大量个体。盐幅较大,
淡水、半咸水中都能生活。
由于个体小,被甲厚而坚
硬,其饵料价值远不及臂
尾轮虫。
水轮属 Epiphanes:无甲。
头冠上有 3-5个棒状突起。各不
同种间体形差异大。锥尾水轮虫
E.senta呈倒圆锥形;臂尾水轮虫
E.brachionas呈方块形且足很长,
棒状水轮虫 E.bravulatus呈囊袋状。
透明。卵黄腺呈带状。后者极易
和晶囊轮虫 Asplanchna混淆,但
它有足且咀嚼器也完全不同 。
水轮虫个体大( 500um左右)、
运动慢、不具被甲,在富有机质
特别是多裸藻的小型水体中。种
群数量可能极大( >1万 /L) 在融
冰后的低水温条件下即可大量繁
殖。其饵料和培养价值不在臂尾
轮虫属之下 。
犀轮属 Rhinoglena:无被甲 。 体呈
长圆锥形 。 躯干有假, 节, 。 但不
作套筒式伸缩 。 头部背侧有一长的
,如意突,, 会自如地伸缩 。 此为
该属主要特征, 吻两旁有一对眼点,
卵胎生 。 前额犀轮虫 R.frontalis。 为
常见种 。 广泛分布于静水淡水池塘
或小湖泊, 大量个体主要出现于低
温季节 。 冬至前后在我国北方鱼类
越冬池冰下水体中常可大量繁殖 。
作著于 1979年 12月 15日测得哈尔滨
西效大越冬池犀轮虫密度高达 2.7万
/L。 相反, 温暖季节 ( >15℃ ) 它们
的数量却很少 。 犀轮虫个体较大
( 300 μm左右 ), 无被甲, 尤其是
它适低温的特性, 是冷水性鱼类或
在低温水体中繁殖的水生动物苗种
的优良活饵料, 并有望成为人工大
量增殖的对象 。
叶轮属 Notholca:
背甲具纵条纹。前棘
刺 3对,长短不等。后
端浑圆或有短柄。无
足。叶轮虫属种类不
多但温幅,盐幅很广。
有的种如尖削叶轮虫
N.acuminata能在咸水
中大量繁殖。该属轮
虫往往在低温季节,
甚至冰下水体中出现,
数量虽多但生物量小
且高峰持续时间不长。
晶囊轮属 Asplanchna:身体透
明囊袋形,如像一个电灯泡。无足
与肛门,亦无肠管。咀嚼器可伸出口
外摄食。食物残渣亦从口中吐出。
全部卵胎生。休眠卵球形,每雌体
可怀 2-3个。但并不产出。随死后的
母体沉入水底。该属均系典型浮游
种类。温暖季节常广泛出现于池塘、
湖泊、水库等淡水水域。冬季经常
冻底又富含有机质的浅水水体,其
种群数量特别大。据作者观察,此
类轮虫在沉积物中的休眠卵只有经
冷冻后方可上浮,且萌发率也显著
提高。晶囊轮虫虽大量摄食其它轮
虫。它的发生毫无例外的会终止。
臂尾轮虫种群数量的高峰期。但因
其个体大( >500um),无被甲、寡
敌害。一旦出现很容易形成优势种
群。所以极有可能成为适合室内外
大规模培养的优质饵料浮游动物。
囊足轮属
Asplanchnopus:
除了有足和趾
之外,基本上
和晶囊轮虫相
似。习见种为
多突囊足轮虫 A,
multiceps。
疣毛轮属 Synchaeta,
头冠上面有 4根长刚毛,
两侧各具一显著的, 耳,
状突起。足不分节。趾一
对很小。该类轮虫极易变
形。固定后往往只能从头
部两侧仍然依稀可见的
,耳, 状结构辨别它们。
此外从它的休眠卵呈球形
且有长刺的特征上也可视
别。盐幅和温幅极广。一
年四季(包括冰冻季节)
在淡水、咸水中均可繁殖。
有时数量极大。每升水中
可达数万个。但高峰期持
续时间不长。如果改善环
境。延续其种群数量高峰
期的时间。利用其广温、
广盐习性。进行大规模培
养或增殖利用是很有可能
的。
多肢轮属 Polyarthra:
头冠上既无长刚毛也
无, 耳, 状突。身后
亦无足与趾。但身体
两侧背腹面有 12条针
状或叶状的附肢。有
跳跃和游泳功能。头
冠的盘顶区有一对显
著的盘顶触手。先端
有一束感觉毛。广泛
分布于湖泊、水库、
池塘中。一年四季均
可找到。因个体小,
运动(跳跃)较快,
又有附肢。其饵料价
值不大。常见种为针
簇多肢轮虫 P,trigla。
镜轮属 Testudinella:被甲较坚硬,
腹背扁平, 背腹面观近圆
形,透明似镜。足长不分节,未端无
趾,但有一圈纤毛。多底栖生活。在
水草丛生处易采到较多个体。
巨腕轮属 Hexarthra,
无被甲,体前半部有
6个粗壮腕状附肢,
能划动跳跃。无足。
为典型浮游轮虫。温
暖季节出现于湖泊,
池沼中。环顶巨腕轮
虫 H,fennica可生活于
内陆咸水或浅海海湾
中,是耐盐性较强的
种类。
三肢轮属 Filinia:卵形。无
被甲。有三条或长或短的附肢。
其中前二条能活动。分布很广。
一年四季在池塘。湖沼或其它富
含有机质的淡水水体中均能大量
繁殖。高峰期种群数量可达几十
万个 /L。 但生物量不大。且肢体
长,采收时亦缠绕成团、饵料价
值不大。
泡轮属 Pompholyx:被甲
薄而透明。后端有足孔。但无
足。足孔内有一粘液管子伸出。
可粘着排出的卵。故常可见一
卵附着在足孔后端。该属均系
一些体长仅 100余微米的小型
浮游轮虫。广泛分布于池塘、
湖泊中,但数量不多。
聚花轮虫型(马蹄型)
头冠。无被甲。大多数为
自由游泳的群体。常见者
为聚花轮属 Conochilus:群
体由几个或上百个纵长的
个体组成。直径可达 1-
4mm。 分布广。在中小型
湖泊。池塘常形成大种群。
因其个体大。无被甲。活
动缓慢是许多水生动物的
优质饵料。但目前尚未掌
握对它进行定向培养的技
术。习见种类主要有团状
聚花轮虫 C,hippocrepis和
独角聚花轮虫 C,unicornis。
前者由几十个或上百个个
体由胶质连成大形球状群
体。个体头冠上的腹触手
为 2个;后者的群体一般
<25个个体。腹触手为 1个
(触角)。
胶鞘轮科 Collothecidae 特征
同亚目。常见为胶鞘轮属
Collotheca:营固着或浮游
生活。后者如敞水胶鞘轮虫
C,pelagica胶鞘透明。头冠
并无一般胶鞘轮虫头冠所具
有的裂片但围顶纤毛发达。
这是对浮游生活的适应。通
常生活在池塘或湖泊中的敞
水带;前者如多态胶鞘轮虫
C,ambigua固着在沉水植物
上。单独栖息一个透明的胶
鞘中。个体呈喇叭状。头冠
具 5个显著的裂片和 5束长刚
毛。体长 600-700 μm。 每年
夏、秋季大量出现。
生活习性
一, 运动 多数轮虫主要借头冠纤毛的转动作旋转或螺旋式运动, 另一些有附肢的种
类如三肢轮虫, 多肢轮虫, 巨腕轮虫等则借此作跳跃式运动 。 轮虫的尾部虽不是主要运动
器官 。 但它的摆动无疑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当足腺分泌物粘着在基质上时, 还会以
此足作圆心转圈运动 。 三肢轮虫的后肢不能活动 。 但在运动中可起舵的作用 。 无论哪种运
动方式 。 其速度一般 <0.02cm/S。 轮虫缓慢的运动正是其成为水产动物幼苗开口饵料的有
利条件 。
二, 食性 多数轮虫靠轮盘纤毛环向同一方向的转动使水形成旋涡 。 其中适口的细菌
,单胞藻和腐屑等便被沉入口中, 过大的物体被口围纤毛拒之于外 。 实验表明, 多数滤食
性轮虫的适口食物 < 5 μm,最适 5-10 μm; 另一部分大型种类如晶囊轮虫则倚仗其特殊的
头冠和砧型咀嚼器扑食原生动物, 其它轮虫, 小型甲壳动物等 。 当然与这类食物大小差不
多的大型浮游植物, 有机碎屑等也在取食之例 。 据观察, 这类轮虫的咀嚼器平时横卧咀嚼
囊中 。 在猎食时飞速旋转 90至 180度 。 伸出口外猎取食物后缩回晶囊轮虫捕食其它小型浮
游动物的效率是十分惊人的 。 作者曾在一个晶囊轮虫的胃腔中一次性发现 55个臂尾轮虫的
咀嚼器 。 难怪它的出现会导至臂尾轮虫种群高峰期的终结 。 疣毛轮虫等的杖型咀嚼器的槌
钩也能伸出口外摄取食物并吮吸其营养;值得注意的是营固着生活的胶鞘轮虫 。 它们漏斗
状的头冠形成一个捕食陷井, 当各类小型浮游生物落入陷井时, 头冠裂片上的刺毛便封住
,井口, 以防食物脱逃 。
轮虫的取食方式不同,食物的类别各式各样。但就目前最具培养价值的几种臂尾轮虫
的主要食物还是小型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它们的取食器官虽能排除一些异物。但也仅局
限于颗粒大小而对食物的质量难有选择性。现已查明,某些单胞藻如小球藻 Chlorella,扁
藻 Platymonas等饲喂轮虫的效果较裸藻属 Euglena,裸甲藻 Gymnodinium为好。这里除细胞
大小、运动速度外可能还有营养成分和毒性问题。总之、食物的种类、密度都直接影响轮
虫的繁殖,是培养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 生活方式 轮虫的基本生活方式有两类 。 一类营浮游或
兼性浮游生活, 如臂尾轮属 Brachionus,龟甲轮属 Keratella,叶
轮属 Notholca,犀轮属 Rhinoglena,水轮属 Epiphanes,晶囊轮属
Asplanchna,多肢轮属 Polyarthra,疣毛轮属 Synchaeta,聚花轮
属 Conochilus,镜轮属 Testudinena,巨腕轮属 Pompholyx,三肢轮
属 Filinia等;另一类营底栖, 附着或固着生活 。 如蛭态亚目的轮
虫等 。 鉴于这类轮虫的饵料开发价值大多不如浮游轮虫 。 本书未
作重点介绍 。
四, 生态分布 轮虫广泛分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 在海洋,
内陆咸水中也有其踪迹 。 但种量稀少 。 部分具一定耐盐性的种类
可在河口, 内陆盐水以及浅海沿岸带的混盐水水体中生活, 甚至
大量繁殖 。 如褶皱臂尾轮虫 B,plicatilis,尖尾疣毛轮虫 S,stylata
,颤动疣毛轮虫 S,tremula,尖削叶轮虫 N,acuminata,螺形龟甲
轮虫 K.cochlearis,环顶巨腕轮虫 H,fennica,角突臂尾轮虫 B,
angularis,壶状臂尾轮虫 B,urceus。 但真正适合在咸水中大规模
培养者应首推褶皱臂尾轮虫 。
湖泊, 池塘, 泡沼应是轮虫生活的理想水域 。 那里水体平静, 有机质丰富还有大
量适合休眠卵藏身的水底沉积物 。 在这些水体中, 轮虫的种类或多或少, 与各类水体
的污染程度有关 。 如武汉东湖在 60年代为 82种, 而 80年代减少到 57种 。 主要因水质严
重污染所引起 。 池塘因高度富营养化, 又极少有水草, 所以轮虫种类贫乏, 常见者有
臂尾轮属, 水轮属, 晶囊轮属, 三肢轮属, 多肢轮属, 疣毛轮属, 巨腕轮属和犀轮属
的某些种类 。 但一些污生种类的数量可以极高 。 如作者曾调查吉林桦甸县城周围的一
个有生活污水注入的旧河道 ( 实为一个大池塘 ) 。 泥层中轮虫休眠卵量高达 8800万个
/m3。 春季轮虫密度最高达 25000个 /L。 有的适低温种能在北方冰下水体中繁殖 。 如作
者于 1979年 12月 15日在哈尔滨西效大越冬池发现前额犀轮虫 R,frontalig的数量达到 2.7
万个 /L。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一些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沿海浅水水域, 如辽宁营口
二道沟盐场附近的成千上万亩混盐水水体 ( 盐度 10左右 ) 中褶皱臂尾轮虫资源特别丰
富, 沉积物中休眠卵量可达几百万 /m2。 每年早春水温升至 15℃ 左右时 ( 4月下旬 ) 第
1代轮虫 ( 干母 ) 开始出现, 旋即达到高峰 ( 2-3万个 /L), 一直延续至盛夏雨季来临 。
高峰期持续 2-3个月 。 虽被当地百姓大肆采捕, 但其种群数量仍居高不下 。 这一现象
提醒我们只要满足其必需的生活条件, 轮虫的持续高产是可以做到的 。
在同一水体中的轮虫, 其水平和垂直分布受水流, 光照, 水温等多种生态因素的
影响, 特别是水流, 当风浪激起水体的垂直环流时, 轮虫不是随波逐流集中水体的下
风位, 而是随着上升流从下层上升聚集在水体的上风位处 。 作者曾观察过黑龙江绥化
渔场, 内蒙通辽渔场和辽宁大洼辽河三角洲河蟹养殖公司的 10余个轮虫 ( 发生 ) 池,
其上下风位差可达 3-5倍, 极值差近 20倍 。 无风浪时, 除边缘稍多外, 轮虫数量的水
平分布比较均匀;轮虫的垂直分布也与风浪有关, 有风浪时大多数个体沉降至中下层
,风平浪静时全池分布均匀或相对集中于中上层 ( 白昼 ) 。 了解轮虫的分布规律对其
采捕尤其是置泵抽滤将是十分重要的 。
复习思考题
1,解释:合同细胞,焰茎球,咀嚼器,孤雌生殖,卵胎生
2,绘轮虫(♀)模式形体结构图。
3,图示轮虫生活史。
4,比较臂尾轮虫和晶囊轮虫的食性和生殖方式。
5,简述轮虫的主要特征。
Rotatoria
轮虫的主要特征
一, 轮虫的主要特征,
1,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 其上方有一由
纤毛组成的轮盘, 称头冠 (corona),是运动和
摄食的器官 。 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 。 即 具有
纤毛环的头冠 。
2,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 形成肌肉很发达的
咀嚼囊 (mastax),内藏咀嚼器 (trophi)。 即 有内
含咀嚼器的咀嚼囊 。
3,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 其末端有焰茎球 。 即
有末端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
总之,轮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头冠、咀嚼囊和原
肾管。
轮虫
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形多细胞动物 。 一般体长
100-300μm。 根据以下特征很容易和其它体形大小差不多
的动物区别开来 。 第一, 身体前端有一个着生纤毛环的
头冠 ( 纤毛只存在于头冠, 此与原生动物的纤毛虫不同
) 。 轮虫因生活时该头冠纤毛不停地摆动似轮盘而得名
。 第二, 消化道的咽部肌肉膨大成咀嚼囊, 其中有类似
几丁质的咀嚼器 。
轮虫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江河、近海等各类淡、
咸水水体中。甚至潮湿土址和苔藓丛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轮虫因其极快的繁殖速率,生产量很高,在生态系结
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轮虫是
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渔业生产上有
颇大的应用价值。轮虫也是一类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
和生态毒理研究中被普遍采用。
多数轮
虫身体
由头、
躯干和
足三部
分组成
(有的
无足)
( 一 ) 旋轮虫型,分割成左右 2个对称的
轮盘, 各具一短柄, 口位于腹面中央两短
柄之间 。 具此头冠者多为底栖种类 。
( 二 ) 水轮虫型 ( 须足轮虫型 ), 口和
口围区位于头冠腹面, 后者具一圈粗状刚
毛 ( 假轮环 ) 。
( 三 ) 晶囊轮虫型,口围区极度缩小,
只在口孔周围有一段很不发达的纤毛, 围
顶纤毛发达但在背, 腹面中央间断 。 盘顶
区相当宽阔 。 在这一区域内常有刺状或棒
状的感觉机构 。 具该类头冠者概为典型的
浮游轮虫 。
( 四 ) 巨腕轮虫型,围顶带形成上下两
圈纤毛环 。 上环叫轮环 。 下环叫腰环 。 口
位于二者之间 。 适应于浮游生活 。
( 五 ) 聚花轮虫型,围顶带呈现马蹄形 。
背面下垂口和口围区位于此 。 致使口位于
头冠的背侧 。 适应于浮游生活 。
(六)胶鞘轮虫型,整个头冠呈漏斗
状。上缘常形成几个( 1,3,5,7个)裂
片。其上有刺毛。口深陷漏斗底部。此漏
斗实际为口围区而围顶带已消失。适应于
固着生活。
咀嚼器的构造
? 咀嚼囊是轮虫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咀嚼器位
于其中, 用于磨碎食物 。 咀嚼器构造复杂, 其
基本构造是由 7块非常坚硬的咀嚼板组合而成,
这些板都系皮层高度硬化而来 。 通常咀嚼板分
砧板和槌板两部分, 即由一块单独的砧基与二
片砧枝连接一起而成砧板, 和左右各一的槌板,
每一槌板系由一片槌钩和一片槌柄组成 。 食物
经过槌钩和砧枝之间被切断或磨碎, 槌柄往往
纵长略弯, 其前端总是与槌钩的后端相连接 。
咀嚼器上连接肌肉, 运动灵活 。
( 一 ) 槌型:各咀嚼板都比较粗壮而坚实,
砧板内侧有沟痕但无齿 。 用于横向磨碎浮
游生物和有机啐片 。 具这种咀嚼器的轮虫
常为水轮虫型头冠, 适应沉食取食方法
( 如臂尾轮虫等 ) 。 营浮游或底栖生活 。
底栖种类 ( 如腔轮科 ) 在沉水植物茎, 叶
或其它底层物体上吸取微小的生物和有机
碎片 。 这种咀嚼器捕捉能力很弱 。
( 二 ) 杖型:砧基和槌柄都很长, 呈拐杖
形, 一对砧枝呈现三角形 。 砧基下瑞伸到
下咽喉, 当咀嚼器肌肉收缩时好似活塞把
食物吸进口到咀嚼腔中 。 这种咀嚼器除了
吸取植物细胞的汁液和小型动物的体液外,
尚有咬, 啃, 研磨食物等初步消化的能力 。
它常与晶囊轮虫型头冠结合, 一般为凶猛
种类 ( 如疣毛轮虫等 ), 攫取浮游生物,
附着生物和有机碎片为食 。
( 三 ) 砧型:砧枝特别发达, 呈现锋利的
卡钳状, 内缘有 1-2个齿 。 砧基很短, 槌钩
细长, 槌柄很短只留痕迹 。 它与晶囊轮虫
型头冠结合, 只限于晶囊轮科, 这些种类
十分凶猛, 当遇到适口食物 ( 主要是浮游
动物 ) 突然把咀嚼器伸出口外把食物猎入
口内 。 这类咀嚼器完全适应猎食 。
(四)槌枝型:槌钩由许多长条的齿密
集排列一起,槌柄宽而短,隔成三段,
砧基短而粗壮,左右砧枝各呈三角形,
内侧常有细齿。它与巨腕轮虫型头冠结
合,簇 轮亚目都属于此类。包括浮游、
底层和固着生活三种方式,依靠头冠纤
毛运动形成的水流旋涡,沉淀取食水中
微小的生物和腐屑。(五)枝型:槌钩
最为发达,呈 2个半圆形的薄片,其上有
很多平行的肋条,其中有 2-3个(或部分)
肋条比较粗壮,肋条的内端形成箭头状
的齿;砧枝较小,为三棱形长条,砧基
和槌柄都退化。枝型咀嚼器与旋轮虫型
头冠结合,是蛭态亚目的主要特征。适
应于沉淀取食。 (六)钩型:砧基和槌
柄都极退化,砧板宽阔近乎半圆形,槌
钩系极少数长条状的齿组成,除外还有
副槌钩,它把砧板和槌钩紧密联结起来。
钩型咀嚼器与胶鞘轮虫型头冠结合,为
胶鞘亚目的主要特征。这类轮虫用槌钩
来撕碎闯入陷井的大型生物(如枝角类、
桡足类等)。适应于伏击取食方法。多
数营固着生活,极少数营浮游生活。
绝大部分种类的雌雄形
态差别极大。雄体体长只有
同种雌体的 1/8-1/3,雄体没
有消化系统或只留痕迹,或
有咀嚼器和胃,但没有口和
肛门,它们不吃食。雄性生
殖系统占据假体腔的大部分。
一个膨大的梨形或球形精巢,
下接输精管通至阴茎(交配
器),没有阴茎的种类在交
配时输精管通过体壁有纤毛
的小孔向外翻出。雄体的头
冠皆向前方,长满纤毛,游
泳十分迅速,从不固着,特
别当有雌体存在时更为活跃,
直到与其中一个交配为止。
交配和精子的传递通过雌体
的泄殖腔孔或体壁
轮虫的雌体在正常情况下所产的卵
不需要受精,立即发育孵化为雌体,
这种卵称非需精卵(夏卵),产非
需精卵的雌体称不混交雌体。不混
交雌体和非需精卵的细胞核中都含
有双倍的染色体。这种只依靠雌体
繁殖后代的方法称孤雌生殖。轮虫
在环境条件适合它们生活的情况下
都进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特点
是生殖量大,生殖率高,种群发展
迅速。当环境条件恶化时一些种类
进行两性生殖,此时不混交雌体所
产的卵在成熟前经减数分裂,卵细
胞核内的染色体为单倍体,这种卵
称需精卵,需精卵的发育有两个去
向,未经受精的需精卵发育为雄体,
经受精的需精卵称受精卵,又称冬
卵或休眠卵。休眠卵有厚的卵壳保
护,能顽强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如干燥、低温、高温或水质化学变
化等。休眠卵沉到水底待休眠期满
且温度、溶氧、渗透压等水质条件
合适时才发育孵化出不混交雌体,
而绝不孵化出混交雌体。休眠卵孵
化出的雌体叫, 干母, 。
( 1) 咀嚼器类型
不同的轮虫它的咀嚼器各部分发达的程度不同, 形态上变化很大, 形成不同的
咀嚼器类型 。 常见的咀嚼器类型有,
① 槌型 所有咀嚼板都比较粗壮而结实, 槌钩弯转 。 中央部裂成几个长条齿, 横置
于砧板上 。 通过左右槌钩运动, 不断地嚼碎食物 。
② 枝型 砧基与槌柄已高度退化, 且砧枝缩小, 为一三棱形的长条, 左右槌钩最为
发达, 各为半圆形的薄片, 两半合成圆形, 各自其上有许多平行的肋条 。
③ 槌枝型 槌钩为许多长条齿排列组成, 槌柄短宽, 显著地隔成三段 。 砧基短粗,
左右砧枝呈长三角形, 内侧具细齿 。
④ 砧型 砧枝特别发达, 内侧具 1-2个刺状突起 。 砧基已缩短, 槌柄退化仅留痕迹
,槌钩也变得较细 。 能突然伸出口外以捕获食物入口 。
⑤ 梳型 砧板为提琴状, 槌柄复杂, 其中部分出一月牙形弯曲的枝 。 在槌柄前有一
前咽片, 常比槌钩发达 。 吮吸取食为主 。
⑥ 杖型 砧基和槌柄都细长呈杖型 。 砧枝呈宽阔的三角形, 槌钩一般有 1-2个齿 。
槌钩能伸出口外, 攫取食物并把它咬碎 。 具此咀嚼器的轮虫系凶猛种类 。
⑦ 钳形 槌柄很长, 与细长的槌钩交错在一起呈钳状, 砧基较短, 砧枝长而稍弯,
也呈钳状, 其内侧有很多锯齿 。 取食时钳形咀嚼器能完全伸出口外, 攫取食物 。
⑧ 钩型 砧基与槌柄已高度退化, 砧枝宽阔而发达, 槌钩系由少数长条箭头状的齿
所组成 。
分 类
? 轮虫分类形态结构特殊,长期以来其分
类地位各家意见不统一。多将其列为线
形动物门( Nemathelminthes) 的一个纲,
即轮虫纲( Rotifera)。 有的学者把这类
假体腔动物称为原体腔动物门
( Aschelminthes)。 按照目前国外常用
的分类方法,轮虫可分为 2个亚纲,3个
总目,约 1800种。即尾盘亚纲和真轮虫
亚纲。
分类系统
Ⅰ,尾盘亚纲 Seisona
1,尾盘总目 Seisona 卵巢无卵黄腺, 雄体发达, 头冠退化, 海
产寄生 。 如海轮虫 Seison,
Ⅱ,真轮虫亚纲 Eurotatoria1,
1,蛭态总目 Bdelloidea 卵巢具卵黄腺一对, 枝形咀嚼器, 无侧
触手 。
? 2,单巢总目 Monogononta 卵巢具卵黄腺一个, 不为枝形咀嚼器 。
? ( 1) 游泳目 Ploimida 如有足则具成对或不成对的趾, 足腺一
对 。 头冠 ( 头盘, 轮器 ) 各异, 但决不是六腕轮型或胶鞘轮型 。
? ( 2) 神轮目 Gnesiotrocha
? ① 簇轮亚目 Flosculariacea 如有足则无趾, 足腺发达六腕轮
型或聚花轮型头冠 。 咀嚼器为槌枝型 。
? ② 胶鞘轮亚目 Collothecacea 足无趾, 足腺发达 。 胶鞘轮型
头冠, 咀嚼器钩型 。
轮虫属 Rotaria,体细长 。 眼
点一对不甚明显, 位于背触手前
面的吻部 。 吻较长突出于头冠之
上 。 足端有三趾 。 喜生活于富含
有机质的小型水体, 常附着于水
生植物的茎, 叶上 。
旋轮虫属 Philodina, 体较粗
壮。眼点一对大而明显,位于背
触手后,脑的背面。趾四个。生
活环境与轮虫近似。
臂尾轮属
Brachionus,被甲较
宽阔,呈正方形。 被
甲前端总是具 1-3对
突出的棘刺。有的种
类被甲后端也具棘刺。
足不分节而很长,上
面具很密的环形沟纹,
并能活泼地伸缩摆动。
本属种类甚多,主要
营浮游生活。但也常
用足末端的趾,附着
在其它物体上,并营
底栖生活。它们生长
在池塘、湖泊中,往
往靠近岸的地方多于
离岸的地方。
龟甲轮属 K,peratella:
被甲被线纹分割成若干多
角形的板片。如同龟甲,
前端有 3对不规则的棘刺,
有的还有后棘刺 1-2条。无
足。是典型的浮游种类。
分布普遍。温幅广。一年
四季(包括冰下)都可找
到大量个体。盐幅较大,
淡水、半咸水中都能生活。
由于个体小,被甲厚而坚
硬,其饵料价值远不及臂
尾轮虫。
水轮属 Epiphanes:无甲。
头冠上有 3-5个棒状突起。各不
同种间体形差异大。锥尾水轮虫
E.senta呈倒圆锥形;臂尾水轮虫
E.brachionas呈方块形且足很长,
棒状水轮虫 E.bravulatus呈囊袋状。
透明。卵黄腺呈带状。后者极易
和晶囊轮虫 Asplanchna混淆,但
它有足且咀嚼器也完全不同 。
水轮虫个体大( 500um左右)、
运动慢、不具被甲,在富有机质
特别是多裸藻的小型水体中。种
群数量可能极大( >1万 /L) 在融
冰后的低水温条件下即可大量繁
殖。其饵料和培养价值不在臂尾
轮虫属之下 。
犀轮属 Rhinoglena:无被甲 。 体呈
长圆锥形 。 躯干有假, 节, 。 但不
作套筒式伸缩 。 头部背侧有一长的
,如意突,, 会自如地伸缩 。 此为
该属主要特征, 吻两旁有一对眼点,
卵胎生 。 前额犀轮虫 R.frontalis。 为
常见种 。 广泛分布于静水淡水池塘
或小湖泊, 大量个体主要出现于低
温季节 。 冬至前后在我国北方鱼类
越冬池冰下水体中常可大量繁殖 。
作著于 1979年 12月 15日测得哈尔滨
西效大越冬池犀轮虫密度高达 2.7万
/L。 相反, 温暖季节 ( >15℃ ) 它们
的数量却很少 。 犀轮虫个体较大
( 300 μm左右 ), 无被甲, 尤其是
它适低温的特性, 是冷水性鱼类或
在低温水体中繁殖的水生动物苗种
的优良活饵料, 并有望成为人工大
量增殖的对象 。
叶轮属 Notholca:
背甲具纵条纹。前棘
刺 3对,长短不等。后
端浑圆或有短柄。无
足。叶轮虫属种类不
多但温幅,盐幅很广。
有的种如尖削叶轮虫
N.acuminata能在咸水
中大量繁殖。该属轮
虫往往在低温季节,
甚至冰下水体中出现,
数量虽多但生物量小
且高峰持续时间不长。
晶囊轮属 Asplanchna:身体透
明囊袋形,如像一个电灯泡。无足
与肛门,亦无肠管。咀嚼器可伸出口
外摄食。食物残渣亦从口中吐出。
全部卵胎生。休眠卵球形,每雌体
可怀 2-3个。但并不产出。随死后的
母体沉入水底。该属均系典型浮游
种类。温暖季节常广泛出现于池塘、
湖泊、水库等淡水水域。冬季经常
冻底又富含有机质的浅水水体,其
种群数量特别大。据作者观察,此
类轮虫在沉积物中的休眠卵只有经
冷冻后方可上浮,且萌发率也显著
提高。晶囊轮虫虽大量摄食其它轮
虫。它的发生毫无例外的会终止。
臂尾轮虫种群数量的高峰期。但因
其个体大( >500um),无被甲、寡
敌害。一旦出现很容易形成优势种
群。所以极有可能成为适合室内外
大规模培养的优质饵料浮游动物。
囊足轮属
Asplanchnopus:
除了有足和趾
之外,基本上
和晶囊轮虫相
似。习见种为
多突囊足轮虫 A,
multiceps。
疣毛轮属 Synchaeta,
头冠上面有 4根长刚毛,
两侧各具一显著的, 耳,
状突起。足不分节。趾一
对很小。该类轮虫极易变
形。固定后往往只能从头
部两侧仍然依稀可见的
,耳, 状结构辨别它们。
此外从它的休眠卵呈球形
且有长刺的特征上也可视
别。盐幅和温幅极广。一
年四季(包括冰冻季节)
在淡水、咸水中均可繁殖。
有时数量极大。每升水中
可达数万个。但高峰期持
续时间不长。如果改善环
境。延续其种群数量高峰
期的时间。利用其广温、
广盐习性。进行大规模培
养或增殖利用是很有可能
的。
多肢轮属 Polyarthra:
头冠上既无长刚毛也
无, 耳, 状突。身后
亦无足与趾。但身体
两侧背腹面有 12条针
状或叶状的附肢。有
跳跃和游泳功能。头
冠的盘顶区有一对显
著的盘顶触手。先端
有一束感觉毛。广泛
分布于湖泊、水库、
池塘中。一年四季均
可找到。因个体小,
运动(跳跃)较快,
又有附肢。其饵料价
值不大。常见种为针
簇多肢轮虫 P,trigla。
镜轮属 Testudinella:被甲较坚硬,
腹背扁平, 背腹面观近圆
形,透明似镜。足长不分节,未端无
趾,但有一圈纤毛。多底栖生活。在
水草丛生处易采到较多个体。
巨腕轮属 Hexarthra,
无被甲,体前半部有
6个粗壮腕状附肢,
能划动跳跃。无足。
为典型浮游轮虫。温
暖季节出现于湖泊,
池沼中。环顶巨腕轮
虫 H,fennica可生活于
内陆咸水或浅海海湾
中,是耐盐性较强的
种类。
三肢轮属 Filinia:卵形。无
被甲。有三条或长或短的附肢。
其中前二条能活动。分布很广。
一年四季在池塘。湖沼或其它富
含有机质的淡水水体中均能大量
繁殖。高峰期种群数量可达几十
万个 /L。 但生物量不大。且肢体
长,采收时亦缠绕成团、饵料价
值不大。
泡轮属 Pompholyx:被甲
薄而透明。后端有足孔。但无
足。足孔内有一粘液管子伸出。
可粘着排出的卵。故常可见一
卵附着在足孔后端。该属均系
一些体长仅 100余微米的小型
浮游轮虫。广泛分布于池塘、
湖泊中,但数量不多。
聚花轮虫型(马蹄型)
头冠。无被甲。大多数为
自由游泳的群体。常见者
为聚花轮属 Conochilus:群
体由几个或上百个纵长的
个体组成。直径可达 1-
4mm。 分布广。在中小型
湖泊。池塘常形成大种群。
因其个体大。无被甲。活
动缓慢是许多水生动物的
优质饵料。但目前尚未掌
握对它进行定向培养的技
术。习见种类主要有团状
聚花轮虫 C,hippocrepis和
独角聚花轮虫 C,unicornis。
前者由几十个或上百个个
体由胶质连成大形球状群
体。个体头冠上的腹触手
为 2个;后者的群体一般
<25个个体。腹触手为 1个
(触角)。
胶鞘轮科 Collothecidae 特征
同亚目。常见为胶鞘轮属
Collotheca:营固着或浮游
生活。后者如敞水胶鞘轮虫
C,pelagica胶鞘透明。头冠
并无一般胶鞘轮虫头冠所具
有的裂片但围顶纤毛发达。
这是对浮游生活的适应。通
常生活在池塘或湖泊中的敞
水带;前者如多态胶鞘轮虫
C,ambigua固着在沉水植物
上。单独栖息一个透明的胶
鞘中。个体呈喇叭状。头冠
具 5个显著的裂片和 5束长刚
毛。体长 600-700 μm。 每年
夏、秋季大量出现。
生活习性
一, 运动 多数轮虫主要借头冠纤毛的转动作旋转或螺旋式运动, 另一些有附肢的种
类如三肢轮虫, 多肢轮虫, 巨腕轮虫等则借此作跳跃式运动 。 轮虫的尾部虽不是主要运动
器官 。 但它的摆动无疑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当足腺分泌物粘着在基质上时, 还会以
此足作圆心转圈运动 。 三肢轮虫的后肢不能活动 。 但在运动中可起舵的作用 。 无论哪种运
动方式 。 其速度一般 <0.02cm/S。 轮虫缓慢的运动正是其成为水产动物幼苗开口饵料的有
利条件 。
二, 食性 多数轮虫靠轮盘纤毛环向同一方向的转动使水形成旋涡 。 其中适口的细菌
,单胞藻和腐屑等便被沉入口中, 过大的物体被口围纤毛拒之于外 。 实验表明, 多数滤食
性轮虫的适口食物 < 5 μm,最适 5-10 μm; 另一部分大型种类如晶囊轮虫则倚仗其特殊的
头冠和砧型咀嚼器扑食原生动物, 其它轮虫, 小型甲壳动物等 。 当然与这类食物大小差不
多的大型浮游植物, 有机碎屑等也在取食之例 。 据观察, 这类轮虫的咀嚼器平时横卧咀嚼
囊中 。 在猎食时飞速旋转 90至 180度 。 伸出口外猎取食物后缩回晶囊轮虫捕食其它小型浮
游动物的效率是十分惊人的 。 作者曾在一个晶囊轮虫的胃腔中一次性发现 55个臂尾轮虫的
咀嚼器 。 难怪它的出现会导至臂尾轮虫种群高峰期的终结 。 疣毛轮虫等的杖型咀嚼器的槌
钩也能伸出口外摄取食物并吮吸其营养;值得注意的是营固着生活的胶鞘轮虫 。 它们漏斗
状的头冠形成一个捕食陷井, 当各类小型浮游生物落入陷井时, 头冠裂片上的刺毛便封住
,井口, 以防食物脱逃 。
轮虫的取食方式不同,食物的类别各式各样。但就目前最具培养价值的几种臂尾轮虫
的主要食物还是小型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它们的取食器官虽能排除一些异物。但也仅局
限于颗粒大小而对食物的质量难有选择性。现已查明,某些单胞藻如小球藻 Chlorella,扁
藻 Platymonas等饲喂轮虫的效果较裸藻属 Euglena,裸甲藻 Gymnodinium为好。这里除细胞
大小、运动速度外可能还有营养成分和毒性问题。总之、食物的种类、密度都直接影响轮
虫的繁殖,是培养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 生活方式 轮虫的基本生活方式有两类 。 一类营浮游或
兼性浮游生活, 如臂尾轮属 Brachionus,龟甲轮属 Keratella,叶
轮属 Notholca,犀轮属 Rhinoglena,水轮属 Epiphanes,晶囊轮属
Asplanchna,多肢轮属 Polyarthra,疣毛轮属 Synchaeta,聚花轮
属 Conochilus,镜轮属 Testudinena,巨腕轮属 Pompholyx,三肢轮
属 Filinia等;另一类营底栖, 附着或固着生活 。 如蛭态亚目的轮
虫等 。 鉴于这类轮虫的饵料开发价值大多不如浮游轮虫 。 本书未
作重点介绍 。
四, 生态分布 轮虫广泛分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 在海洋,
内陆咸水中也有其踪迹 。 但种量稀少 。 部分具一定耐盐性的种类
可在河口, 内陆盐水以及浅海沿岸带的混盐水水体中生活, 甚至
大量繁殖 。 如褶皱臂尾轮虫 B,plicatilis,尖尾疣毛轮虫 S,stylata
,颤动疣毛轮虫 S,tremula,尖削叶轮虫 N,acuminata,螺形龟甲
轮虫 K.cochlearis,环顶巨腕轮虫 H,fennica,角突臂尾轮虫 B,
angularis,壶状臂尾轮虫 B,urceus。 但真正适合在咸水中大规模
培养者应首推褶皱臂尾轮虫 。
湖泊, 池塘, 泡沼应是轮虫生活的理想水域 。 那里水体平静, 有机质丰富还有大
量适合休眠卵藏身的水底沉积物 。 在这些水体中, 轮虫的种类或多或少, 与各类水体
的污染程度有关 。 如武汉东湖在 60年代为 82种, 而 80年代减少到 57种 。 主要因水质严
重污染所引起 。 池塘因高度富营养化, 又极少有水草, 所以轮虫种类贫乏, 常见者有
臂尾轮属, 水轮属, 晶囊轮属, 三肢轮属, 多肢轮属, 疣毛轮属, 巨腕轮属和犀轮属
的某些种类 。 但一些污生种类的数量可以极高 。 如作者曾调查吉林桦甸县城周围的一
个有生活污水注入的旧河道 ( 实为一个大池塘 ) 。 泥层中轮虫休眠卵量高达 8800万个
/m3。 春季轮虫密度最高达 25000个 /L。 有的适低温种能在北方冰下水体中繁殖 。 如作
者于 1979年 12月 15日在哈尔滨西效大越冬池发现前额犀轮虫 R,frontalig的数量达到 2.7
万个 /L。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一些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沿海浅水水域, 如辽宁营口
二道沟盐场附近的成千上万亩混盐水水体 ( 盐度 10左右 ) 中褶皱臂尾轮虫资源特别丰
富, 沉积物中休眠卵量可达几百万 /m2。 每年早春水温升至 15℃ 左右时 ( 4月下旬 ) 第
1代轮虫 ( 干母 ) 开始出现, 旋即达到高峰 ( 2-3万个 /L), 一直延续至盛夏雨季来临 。
高峰期持续 2-3个月 。 虽被当地百姓大肆采捕, 但其种群数量仍居高不下 。 这一现象
提醒我们只要满足其必需的生活条件, 轮虫的持续高产是可以做到的 。
在同一水体中的轮虫, 其水平和垂直分布受水流, 光照, 水温等多种生态因素的
影响, 特别是水流, 当风浪激起水体的垂直环流时, 轮虫不是随波逐流集中水体的下
风位, 而是随着上升流从下层上升聚集在水体的上风位处 。 作者曾观察过黑龙江绥化
渔场, 内蒙通辽渔场和辽宁大洼辽河三角洲河蟹养殖公司的 10余个轮虫 ( 发生 ) 池,
其上下风位差可达 3-5倍, 极值差近 20倍 。 无风浪时, 除边缘稍多外, 轮虫数量的水
平分布比较均匀;轮虫的垂直分布也与风浪有关, 有风浪时大多数个体沉降至中下层
,风平浪静时全池分布均匀或相对集中于中上层 ( 白昼 ) 。 了解轮虫的分布规律对其
采捕尤其是置泵抽滤将是十分重要的 。
复习思考题
1,解释:合同细胞,焰茎球,咀嚼器,孤雌生殖,卵胎生
2,绘轮虫(♀)模式形体结构图。
3,图示轮虫生活史。
4,比较臂尾轮虫和晶囊轮虫的食性和生殖方式。
5,简述轮虫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