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桡足类
Copepoda
桡足亚纲通常称为桡足类, 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 体长不超过 3mm,
一般营浮游生活, 分布于海洋, 淡水或半咸水中 。 桡足类是水域浮游
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鱼类和其它动物良好的天然饵料 。 但
也有很多种类营寄生生活, 如鱼体上寄生的锚头蚤, 中华鱼蚤和鲺等,
易寄生于鱼类的鳃, 皮肤或肌肉中, 引起鱼类的疾病 。 本节主要讲述
作为鱼类饵料的桡足类 。 由于桡足类活动迅速和世代周期相对较长,
故在水产养殖上的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 。
桡足类的特征,
1,体纵长而分节 。 由 16-17个体节组成, 但由于体节的愈合, 一般
不超过 11节, 即头部 1节, 胸部 5节和腹部 5节 。 体分为较宽的头胸部和
较狭的腹部, 既前体部和后体部 。
2,第一触角发达, 单肢型, 为运动和执握的器官 。 头部有一眼点和
两对触角与 3对口器 。
3,胸部具 5对胸足, 又称游泳足, 其中前四对构造相同, 双肢型,
第五对常退化, 两性有异, 是桡足类的重要分类依据 。 腹部无附肢,
末端具一对尾叉, 一般与尾柄之间有一可动的关节, 其后具数根羽状
刚毛 。 肛门开口于腹部最后两尾叉间的背面 。 雌性腹部两侧或腹面常
带一对卵囊 。
4,变态发育。即有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桡足类的身体明显
分节,全身由 16-17个
体节组成,但由于愈合
的原因,通常见到的一
般都不超过 11节。身体
略呈卵圆形,分前体部
和后体部,前者较粗,
后者较细。在前体部和
后体部之间具一活动关
节,其位置是区别各目
桡足类的依据之一。在
哲水蚤目,其活动关节
通常位于第五胸节与第
一腹节之间;而剑水蚤
目和猛水蚤目,则位于
第四、五胸节之间;而
怪水蚤目则在第三、四
胸节之间。
前体部 (metas),也称头胸部, 由头和胸部组成 。 头部
通常由头部的 5个体节和第 1胸节 (有时由第 1,2胸节 )愈合
而成, 其前面称额器, 腹面常有刺状的突起, 叫额角
(rostrum)。 背面常有 1个单眼, 或 1对晶体 。 胸部由 3— 5节
组成, 每节均有 1对附肢 。 后体部 (urosome),即腹部, 或
由末胸节或末 2胸节和腹部愈合组成 。 腹部不具附肢, 由
3— 5节组成, 雌;雄有别, 雄的一般比雌的多 1节 (雌性常
第 1,2两节相愈合 )。 在第一腹节具有生殖孔, 称生殖节 。
在雌性, 其腹面常膨大, 叫生殖突起 。 最末的腹节称尾
节 (telson),肛门位于该节的末端背面, 故将这节也称肛
节 。 末端具 1对尾叉, 在尾叉的末端有 5根不等长的刚毛,
常呈羽状 。
附肢:以哲水蚤为例,第一触角位于头部的两侧,强大,为主要的
游泳器官,单肢型,细长,由 25节构成,末端第 2— 3节具 2根羽状刚毛。
一般有明显的雌雄区别,雄性常特化成执握器,在哲水蚤目中为一例,猛、
剑水蚤目中则两侧均弯曲。第二触角短而粗壮,双肢型,亦为游泳器官,
由基肢 2节,内肢 2节,外肢 3节组成,各节的内缘和内、外肢的末端都有
刚毛,内、外肢的结构及长短比例是分类的依据之一。大颚双肢型,基肢
2节,基节为 1几丁质板,面向口的,J端呈锯齿状,称咀嚼缘,具背齿,
中央齿,腹齿和 1根刚毛。齿数和形状常与食性有关,其形态也是鉴定种
类的依据之一。在底节的末端生出内、外两肢。内肢 2节,外肢 5节,皆生
羽状刚毛,有助于滤食活动。第一小颚是一对很小的附肢,原肢发达,2
节组成,第一节内缘基部形成一大的咀嚼叶,外缘具一突出小叶,即上肢;
第二节内缘具一突出小叶,内、外肢都不发达,内肢为 2节,外肢为 l节,
外缘亦具羽状毛。第一小额的形状随种类而异,滤食性者 (如哲水蚤 )有较
多的刚毛,捕食者 (如歪水蚤 )则刚毛退化。第二小颚呈叶片状,单肢型,
外肢,构造简单;基肢由 2节构成,内缘各突出 2小叶,上生许多羽状刚毛;
内肢 2节,缘亦有羽状刚毛,刚毛能形成网状,以搜集食饵。颚足是胸部
的第一对附肢,单肢型,缺外肢,较长大;基肢 2节,较粗大;内肢分 5:
各节的内缘均生羽状刚毛。颚足的结构亦随种和食性而不同,滤食者多羽
状刚毛,捕售则具强刺,有的则呈爪状。
胸足:位于胸部的腹面,上生羽状刚毛,用于游
泳,通称游泳足,即为第 2— 6胸肢,通称 1— 5对胸足
(P1-5)。 前四对皆为双肢型,其结构基本相似,一般没
有雌雄的区别。基肢 2节,内、外肢各 3节,通常内肢
较短小,外肢的外缘常有短刺,称外缘刺,外肢和内
肢具发达的羽状刚毛,为主要的游泳器官。第五对胸
足随种类的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雌、雄有显
著的区别,是鉴定种类的最主要依据。哲水蚤属雌性
左右对称,雄性常不对称,右肢的内、外肢皆短小。
生殖与发育 在生殖
季节,一般雄体都用第
一触角或第五胸足抱握
雌体。交配时,雄体先
用执握肢的第一触角抓
住雌体的尾叉,随后用
第五右胸足抱住雌体的
腹部。接着精荚从雄孔
排出,雄体就利用第五
左胸足摄取下精荚,并
固着在雌孔旁,然后精
卵受精,排到水中孵化
成无节幼体。图 4-2为哲
水蚤内部形态模式图和
生殖系统。
无节幼体:呈卵圆形,
背腹略扁平,身体不分节,
前端有 1个暗红色的单眼,
附肢 3对,即第一、二触
角,大颚,身体末端有一
对尾触毛,此称第一龄无
节幼体,也叫六肢幼体。
到第二龄,身体末端分叉。
第三龄出现第一小颚的原
基,其上具 1刺。末端具 2
对尾触毛。第四龄的第一
小颚已发达。第五龄出现
第二小颚,末端的尾触毛
增至 3对。第六龄已出现
第一颚足及前 2对胸足的
原基。六龄后的无节幼体,
随体形渐次拉长,体节数
也相继增加,附肢上的刚
毛数增多,发育成桡足幼
体。
桡足幼体:第一桡足幼体体共 6节,计前体部 5节,后体
部 1节,第三胸足的原基出现,尾又有 5对刚毛。第二桡足幼
体分 7节,即前体部 6节,后体部 1节,胸足 4对,尾刚毛 6对。
第三桡足幼体分 8节,即后体部增至 2节,游泳足 5对。第四桡
足幼体分 9节,后体部变为 3节。第五桡足幼体分 10节,其后
体部雄性 4节,雌性仍保持 3节。最后蜕皮一次,即变为成体。
雄性腹部增至 5节,雌性出现受精囊,此后一般不再蜕皮了。
分类
自由生活的桡足类主要隶属哲水蚤
目, 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 。 海洋桡足
类已鉴定的约 4500种 。 大多数属猛水
蚤目 (2800种 )和哲水蚤目 (2300种 ) 。 我
国约有 451种 。
一, 哲水蚤目 Calanoida
体可分头胸部和腹部, 头胸部显著大于腹部 。 胸腹之间为可
动关节 。 头部与第一胸节及第四, 五胸节常愈合 。 腹部雌体 4节
,雄体 5节 。 雌体生殖节大, 腹面有一对生殖孔 。 雄体只有一个
,位于左侧 。 第一触角长, 22-25节, 雌体左右对称, 雄体右侧
变为执握肢 。 第五胸足雌体与前四对不同, 退化或全缺 。 尾叉
刚毛 5根 ( 4根羽状刚毛 ), 有囊状心脏, 在胸部 1,2节之间 。
(一)哲水蚤科 Calanidae,一般为中型桡足类 1.5~13mm。 头
胸部呈长筒形,头和第一胸节一般分开,胸部分 4— 5节,后端
圆钝。腹部雌性 4节,雄性 5节。第一触角雌性 25节,雄性 24节
,超过尾叉,末第 2,3节有 2条羽状长刚毛。胸足的内、外肢均
3节,第五对末变形,仍保持游泳足形状,雌性似第 4对,雄性
左足外肢比右足稍长。
哲水蚤属 Calanus,末两胸节
分开,末胸节后侧角钝圆。第 5胸
足基节内缘具锯齿。雄性左足比右
足长大。本属分布广,数量大,是
重要的海洋挠足类,是很多经济鱼
类和须鲸的主要饵料。一些种类,
如飞马哲水蚤 Calanus fimarchicus
和海流及水团的关系非常密切。因
此,可以根据它的分布,来探索海
流及水团的来龙去脉,在生产上具
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中国海分布
的中华哲水蚤( Calanus sinicus) 。
P5锯齿 17-22,雄性左足内肢很短,
仅达或不达其外肢第一节的末端。
为暖温带种,广泛分布于渤、黄、
东海,为这一水域的优势种。是鲐
等经济鱼类的重要饵料。
( 二 ) 胸刺水蚤科
Centropagidae,中小型桡足
类, 1.5~3mm。 头与胸部一
二节愈合或分开 。 末胸节后
侧角刺状 。 雄体第 5对胸足
左足外肢 2节, 不对称, 左
足末端有钩状刺, 钳状 。
(1) 胸刺水蚤属 Centropages:
头部比胸部狭小。胸部后侧
角刺状。腹部雌性 3节,生
殖节常不对称。尾叉较长。
第五胸足雌性内、外肢各 3
节,外肢第二节的内缘延伸
为 1大刺;雄性不对称,左
足外肢 2节,有足外肢 3节,
末 2节形成钳状。本属为近
海或咸淡水种。如瘦尾胸刺
水蚤 C,tenuiremis和叉胸刺水
蚤 C,furcatus
华哲水蚤属 Sinocalanus,头胸部窄而长,胸部后侧角不扩展,
左右对称,顶端具 1小刺。腹部雌性 4节,雄性 5节。尾叉细长。
第五胸足雌性双肢型,对称,内、外肢各 3节,外肢第二节内缘
具刺状,末节无顶刺;雄性外肢左右均 2节,左足末端为 1直刺,
有足第二节的基部膨大,末部呈钩状。本属为淡水或咸淡水种。
常见有细巧华哲水蚤 S,tenellus和汤匙华哲水蚤 S,dorrii
( 三 ) 拟哲水蚤科
Paracalanidae,本科为小型
桡足类 。 头与第一胸节愈合,
末 2胸节也愈合 。 腹部雌性 2
~ 4节, 雄性 5节 。 尾叉末端
具 4根刚毛 。 第 5胸足退化,
单肢型, 雌性对称, 2 ~ 4节,
雄性不对称, 左足 5节, 右
足 2 ~ 4节, 或完全消失 。
拟哲水蚤属 Paracalanus,
额和后胸末端圆钝。第一触
角短于体长,第 2 ~ 4胸足外
肢第 3节外缘近端锯齿状。
第 5胸足雌性对称,单肢型
,2 ~ 3节,雄性不对称,左
足 5节,右足 2 ~ 3节,或完
全消失。常见种为小拟哲水
蚤 P,parvus
(四) 伪镖水蚤科 Pseudoiaptomidae:
小型桡足类,额部前端宽圆或狭长,头部
与第一胸节,第四与第五胸节均愈合。腹
部雌性 4节,生殖节膨大,常不对称,腹面
明显突出;雄性 5节。第四胸足的内、外肢
均 3节,第五胸足雌性为单肢型,对称;雄
性结构复杂,4或 5节,内肢常退化。雌性携
带左右不对称的卵囊。本科为近岸低盐种。
海洋伪镖水蚤
Pseudodiaptomus marinus,
末胸节后侧角呈刺状突起,
腹部各节有小刺 。 第五胸
足雌体单肢型, 对称, 各
分 4节, 末节末端分 2叉,
雄体不对称, 右足呈单肢
型 。 为沿岸河口种, 我国
沿海广泛分布 。
许水蚤属 Schmackeria:
胸部后侧角钝圆,常有数
根刺毛。雌性第五胸足第
三节较短。最末端的棘刺
长而锐;雄体也单肢型,
不对称,左侧底节内缘向
后方伸出一长而弯的腿状
突起,淡水、半咸水均有
分布。如火腿许水蚤 S,
poplesia
(五) 镖水蚤科 Diaptomidae,小型。头
部与第一胸节的分界明显,雌体的第 4,5胸
节部分愈合。第五胸节两后侧角多少伸展成
翼状突,雄体第 4,5胸节不愈合,后侧角也
无翼状突,腹部雌体 2-4节。第五胸足雌体对
称,雄体不对称,右足大于左足。右足外肢 2
节,第二节外缘具一刺,末端为 1长而弯曲的
钩状刺,内肢退化,1或 2节:左足内外肢 1或
2节。
大型中镖水蚤 Sinodiaptomus
sarsi, 雌性第四胸节背面有
一矩形突起。腹部分 3节,生
殖节长而宽,前半部两侧缘隆
起,顶部有一刺,第二腹节窄
而短。第五胸足的内肢短小,
2节;外肢第二节末端的爪状
刺发达,内外缘均有锯齿,第
三小节的分界线不明显,末端
有不等长的刺 2根。雄性第四
胸节背面中央无矩突,第五右
胸足的内肢短小,仅一节,外
肢第二节背部近外末缘有一圆
丘状突起;左足外肢末端的钳
板粗壮,内侧面有横的梯级隆
起线。
北镖水蚤属
Arctodiaptomus,雌体粗壮,
第四、五胸节愈合,但两侧
仍留有节痕,末胸节后侧角
扩展有尖刺。雌性第五胸足
内肢末端仅有细刺毛。雄性
第五右胸足内发达,末端尖
锐。左足外肢末端之钳板甚
长,钳刺亦较长。如直刺北
镖水蚤 A,rectispinosus(图 4-
11)、咸水北镖水蚤 A,
salinus(图 4-12)和新月北镖水
蚤 A,stewartianus(图 4-13)。
(六 ) 角水蚤科 Pontellidae,大
中型桡足类 。 头部两侧有尖的突
起, 或具侧钩, 前额背面有 1对晶
体 。 胸部后侧角常延伸为锥状或
刺状, 雄性常不对称 。 腹部短,
常不对称, 雌性 1- 3节, 雄性 4 - 5
节 。 雌性生殖节及尾叉常不对称 。
第五胸足雌性外肢 1- 2节;雄性一
般为单肢型, 右足未 2节成钳形 。
唇角水蚤属 Labidocera,胸
部第四、五节愈合,后侧角尖,
不对称。腹部雌性 2 - 3节,雄性
4— 5节。生殖节与尾叉雌性不对
称。第五胸足雌性内、外肢均单
节,内肢常退化消失;雄性左、
右足均 4节,右末 2节呈螯状。
( 七 ) 纺 锤 水 蚤 科
Acartiidae,体瘦小 。 头背具
一单眼, 头与第一胸节分开,
第四, 五节愈合, 腹部雌性 3
节, 雄性 4-5节 。 第五胸足雌
性对称, 2— 3节;雄性单肢,
不对称, 左 4,右 4— 5节 。
刺尾纺锤水蚤 Acartia
spinicauda( 图 4 - 15A-E),
有额角丝 。 末胸节后侧角向
后延伸为刺状 。 雌性第一触
角第二节背缘有 2小刺, 腹缘
有 1倒钩刺 。 雌性第五胸足末
节呈刺状;雄的右足末节内
缘具 1刺 。 这是亚热带, 热带
的沿岸河口表层种 。 福建以
南沿海常见 。
克氏纺锤水蚤属 Acartia clausi
( 图 4-15F-H),没有额角丝。
末胸节后侧角钝圆。头胸部
瘦小,纺锤形。尾叉短小。
第五胸足雌性单肢,雄性左 4
右 5。本属大多为近岸种。
(八)歪水蚤科 Tortanidae:
为中小型桡足类,1-2mm。 头和
第一胸节分开,前额呈三角形,
前端背面有 1单眼。腹部雌性
2— 3节,雄性 5节。腹部与尾叉
两性常不对称。第五胸足两性
均单肢,雌性 2— 3节,末节呈
镰刀状;雄性左 4右 3节,呈半
螯状。本科仅一属,歪水蚤属
Tortanus,主要分布于近岸低盐水
域。常见种类有特氏歪水蚤 T,
derjugini和刺尾歪水蚤 T,
spinicaudatus。
二, 猛水蚤目 Harpacticoida
体一般较细长 。 头胸部并不显著宽于腹部 。
头节与第一胸节愈合, 第 4,5胸节间有 1可动
关节 。 雌性第 1,2腹节部分或全部愈合成生殖
节, 雄性不愈合 。 尾叉末端有 2根发达的刚毛 。
额部突出显著 。 第一触角一般不超过 9一 10节,
雄性左右皆变为执握器 。 第一胸足与其它附肢
常异形, 内肢呈执握状 。 第五胸足退化, 通
常分为 l一 2节, 两性异形 。 多数种类带有一个
卵囊, 位于腹面, 少数 2个, 位于两侧 。
大多数在海水中营底栖生活, 一部分种类分布
于淡水或半咸水中, 常生活于底层;或水草丛
中, 营浮游生活的种类较少 。 代表种类如下 。
( 1) 小星猛水蚤属 Microsetella( 图 4-17a-e), 额角弯向腹面, 呈喙
状 。 第一触角雌性 5节, 雄性 6节, 执握状;第二触角外肢 2— 3节, 短于内
肢 。 前四对胸足内, 外肢各 3节, 内肢长于外肢, 第 5胸足退化 。 沿海分布 。
( 2)美丽猛水蚤属 Nitocra (图 4-17f-h),体圆柱形,额突出,腹部各节
的侧面、尾叉及肛门板后缘具细刺。第一触角 8节;第二触角 4节,外肢仅
1节。雄性第一胸足底节内末角的刺呈钩状,第 2— 4胸足内、外肢均 3节,
第五胸足两性均 2节。为淡水或咸淡水种类。
(3) 角猛水蚤属
Cletocamptus,体长
圆形,各节后缘具
锯齿。第一触角 6-7
节,尾叉长形,头
节近圆方形额突出
而钝圆。常见有后
进角猛水蚤 C,
retrogressus。
三、剑水蚤目 Cyclopoida
头胸部较腹部显著地宽, 卵圆形, 头与第一胸节愈合
。 雌体腹部第 1— 2节愈合成生殖节 。 尾叉刚毛 4根, 一般
居中 2根较长 。 第一触角雄性对称, 与雌性异形, 呈执握
状;第二触角两性均单肢, 或具退化的外肢 。 第 1— 4胸足
构造相似, 第五胸足退化, 很小, 各胸足两性的构造几乎
完全相同 。 雄性一般具第六胸足 。 生殖孔和卵囊成对 。 无
心脏 。 第 4,5胸节为可动关节 。
(一 ) 剑水蚤科 Cyclopidae,额部弯向腹面。第一触角
雌性 6— 21节,雄性 17节或少于,成执握肢;第二触角分 4
节。上唇末缘具细锯齿,大颚退化成一小突起,附刚毛
2— 3根。小颚退化成片状。颚足内肢退化。本科多分布于
淡水中。
剑水蚤属 Cyclops,第一触角 14— 17节。第 1— 4胸足外
肢均为 3节;第五胸足 2节,基节与第五胸节分离,外末角
具 1羽状毛,末节较长大,内缘中部具 1刺,末缘有 1长刚
毛。尾叉较长,表面具纵脊。常见种类有近邻剑水蚤 C,
vicinus和英勇剑水蚤 C,strennus
真剑水蚤属
Eucyclops,第一
触角细长,12节。
尾叉细长,其长
度大于宽度的 3
倍,外缘具细齿。
常见有锯缘真剑
水蚤 E,
serrulatus
中剑水蚤属
Mesocyclops,头胸部
较粗壮,腹部瘦削。
生殖节瘦长,前宽后
窄。尾叉较短,内缘
光滑,末端尾刚毛发
达。第 1— 4胸足内、
外肢均 3节;第五胸
足 2节,第一节较宽,
外末角具 I羽状刚毛,
末节窄长,内缘中部
及末端各具 1羽状刚
毛。常见的有广布中
剑水蚤 M,leuckarti。
温剑水蚤属
Thermocyclops,头胸
部卵圆形,腹部瘦削。
尾叉较短,内缘光滑。
第一胸足底节的内末
角具 l羽状刚毛。第五
胸足分 2节,基节短而
宽,外末角突出 1根羽
状刚毛,末节窄长,
末缘具 1刺和 1刚毛。
本属在鱼池中常见的
是台湾温剑水蚤
T,taihokuensis和透明
温剑水蚤 T,hyalinus,
在鱼苗孵化季节常侵
袭鱼卵和鱼苗,影响
渔业生产。
(二 ) 长腹剑水蚤科 Oithonidae,小型桡
足类,体细长,前后两部分界明显,后体部
狭长。雄性第一触角短粗;第二触角外肢消
失。第 1— 4胸足外肢各 3节;第五胸足退化,
只有 2根刺毛。
长腹剑水蚤
Oithona,头与第
一胸节分开。前
体部 5节;后体部
雌性 5节、雄性 6
节。生殖孔位于
第 2节。尾叉对称,
前四胸足内、外
肢皆 3节。咸淡水
产,少数淡水产,
世界性分布。常
见种类有拟长腹
剑水蚤 O,similes
(三 ) 大眼剑水蚤科 Corycaeidae,小型桡足类,前后体部分界明显,前
体部呈长椭圆形。头部前端有 1对发达的晶体。第 3,4胸节常愈合,有明
显的后侧角。后体部较短,1-2节。第一触角短小;第二触角发达。第 1-3
胸足内、外肢歌 3节;第 4胸足内肢退化,外肢 3节;第五胸足消失,仅留
下 2根刺毛。仅大眼剑水蚤 Corycaeus 一属,海产,分布于各海区。
生态分布和意义
1.生态分布
桡足类生活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水域中, 像海洋, 湖泊, 水库, 池
塘, 稻田沼泽及内陆盐水等都有它们的分布 。 此外, 在井水, 泉水,
岩洞等地下水中, 甚至苔藓植物丛等有时也有它们的踪迹 。
一般来说, 哲水蚤营浮游性生活, 通常生活于湖泊的敞水带, 河
口及塘堰中 。 猛水蚤营底栖生活, 它们栖息于除敞水带以外的各类水
域中, 生态环境多种多样, 如湖泊, 塘堰, 沼泽的沿岸带, 河流的泥
沙间等 。 剑水蚤介乎于上述两大类之间, 栖息环境亦多种多样 。
河流等流水水域桡足类的数量十分贫乏;而在湖泊, 池塘等静水
水域, 特别是富养型水体桡足类的数量十分丰富, 有时甚至可高达
1000个 /L以上, 一般数量在 10— 100个 /L之间 。 从对武汉东湖长期监测
结果来看, 桡足类的数量组成中, 无节幼体占 75%左右, 桡足幼体和
成体占 25%左右 。 同一地区的桡足类的体长冬季大于夏季, 如在广东
的鉴江口的球状许水蚤 ( Schmacreia forbesi) 雌体平均体长在夏季和
冬季分别为 1.15mm和 1.19mm; 广布中剑水蚤分别为 1.23mm和 1.06 mm
。 同一种桡足类分布在北方的个体有时较分布在南方的长大 。 如以江
苏和新疆两地的标本加以比较, 白色大剑水蚤雌体长度, 在新疆为
1.70— 1.87mm,而在江苏的仅为 1.28mm。
桡足类幼虫体和成体都有进行休眠现象。哲水蚤、剑水蚤
和猛水蚤中不少种类有休眠以度过不利环境,但以桡足幼体
(通常是第一期至第五期)和雌、雄成体休眠的种类更为普遍,
如常见的剑水蚤、真剑水蚤、中剑水蚤、大剑水蚤等属的许多
种类,在春夏之交或秋季开始夏眠或冬眠,或在湿土中度过水
域的干涸期。在夏眠或冬眠期,它们的身体藏在一个包囊中,
包囊由特殊的分泌物粘住一些泥块的植物块组成。有的剑水蚤
的成熟的雌体带着卵囊,在包囊中的卵囊也一并度过不利的环
境条件。但是目前为止,还未见无节幼体进行冬眠的报导。也
有不在包囊中休眠的,如英勇剑水蚤的第四期桡足幼体直接进
行夏眠,广布中剑水蚤的第五期桡足幼体在水域底部的淤泥中
越冬。这些休眠的幼体的数量可多到每平方米底土内数百个至
一万多个。据记载,在挪威的一个水体内,一个桡足类休眠最
密集的地区,每平方米的底部沉积物中,竟有 400万个发育阶段
不同的桡足类。由此可以推断,一般在一个范围内成块状分布。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排水后的鱼池一注入新水后很快出现性成
熟的剑水蚤。
2,摄食,
桡足类的摄食方式有滤食、捕食和杂食。一般以细菌
、小型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滤食是大多数桡足类
的食性,如哲水蚤、许水蚤、伪镖水蚤等。捕食性通常
以捕食各种小型动物及卵,如寡毛类、摇蚊幼虫、其它
桡足类和鱼等等,如台湾温剑水蚤和广布中剑水蚤等。一
个体长 2mm的摇蚊幼虫,通常在 9分钟内即可完全撕碎吃
尽。杂食性:兼有滤食和捕食二种食性,如小剑水蚤。
3,经济意义,
桡足类是各种经济鱼类, 如鳙, 鲱, 鲐和各种幼鱼, 须鲸类
的重要饵料 。 如欧洲北海鲱的产量与桡足类, 尤其是哲水蚤的
数量与分布密切相关 。 有些鱼类专门捕食桡足类, 所以桡足类
的分布和鱼群的洄游路线密切相关 。 因此, 桡足类可作为寻找
渔场的标志 。 有些桡足类的产量很大, 如挪威沿海水域直接捕
捞飞马哲水蚤 Calanus fimarchicus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作为人
类, 家畜和家禽的食料, 具有很高的经济意义 。 目前新兴的浮
游生物渔业正日益引起各国水产工作者的重视 。 另外, 某些桡
足类与海流密切相关, 因而可作为海流, 水团的指标生物 。
有些桡足类,如台湾温剑水蚤 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常
侵袭鱼卵、鱼苗,咬伤或咬死大量的仔、稚鱼,对鱼类的孵化
和幼鱼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危害,影响渔业生产。在剑水蚤和一
些镖水蚤中,它们又是人和家畜的某些寄生蠕虫,如吸虫、绦
虫、线虫的中间宿主。由于它们的存在,使这些寄生虫得以完
成其生活史并传播,有害于人体和家畜的身体健康。
复习思考题,
1.解释:桡足类, 无节幼体, 桡足幼体 。
2.简述桡足类的基本特征 。
3.绘图区别哲水蚤目, 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
的特征 。
4.试述桡足类的经济价值及其与渔业的关系 。
5.简述桡足类的生殖发育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