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6 1
第十七章 货 币 政 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选择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及其机制
第四节 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索
第五节 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手段
返回
目录
2011-10-16 2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率
?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缴存
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吸收存款的比率。
? 借助于存款准备率与派生存款的倍数间的负相关关系,
中央银行在需求过剩、信用膨胀时期可提高存款准备
率以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在需求不足、信用
紧张时期,中央银行可通过降低存款准备率以放松银
根,加大货币供给量。
2011-10-16 3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二)再贴现业务
? 再贴现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的未到期票
据提供的资金融通。
? 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即商
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付的利率。
? 再贴现业务的政策效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1,再贴现率的变动向市场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
具有告示效应
2,融资成本效应
3,结构调整效应
2011-10-16 4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三)公开市场业务
?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
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的一种业务。
?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的购买扩大基础货币,公开市
场的出售来减少基础货币,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 一般而言,当中央银行需要放松银根时,就会买进商
业银行手中的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中央银行
需要紧缩银根时,就会卖出持有的有价证券,回笼货
币。
2011-10-16 5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基本操作
经济形势
政策工具
通货膨胀
(总需求 >总供给)
经济萧条
(总需求 <总供给)
存款准备金政策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再贴现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回笼基础货币 买进证券,投放基础货币
2011-10-16 6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消费信用控制
?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之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
销售信贷给予的控制。其内容通常包括,
? 对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方式规定首期支付的最低额
度。
? 规定分期付款的最长年限。
? 根据规定可用消费信贷方式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的种类,
并对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
2011-10-16 7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进行的以证券
为担保的贷款,规定第一次付款的金额,并有
权随时规定保证金比率,以控制对金融市场的
信贷。
? 保证金比率愈高,可以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比重
就愈小,从而引起该领域内信用规模的紧缩;
反之,当中央银行调低证券贷款保证金比率时,
则会引起该领域内信用规模的扩张。
2011-10-16 8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三)不动产信用控制
? 此项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地产投机,
防止银行对建筑业过度贷款,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同时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实现稳健经营。其措施一
般包括,
1,对不动产贷款最高额度的限制
2,对不动产贷款首期支付额度的规定
3,对不动产贷款分期支付的最长年限的规定
2011-10-16 9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四)优惠利率
? 是中央银行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行业、部门
的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利率,对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给
予优惠贷款利率以促进其发展。
(五)进口保证金制度
? 主要是指规定进口企业在交付进口外汇前先预缴进口
商品总额的一定比例的外汇,存于中央银行,这样对
进口商来讲相当于一定程度上的提前付款,提高了进
口成本,抑制了进口积极性。而中央银行通过该项措
施可以减少外汇储备的流失,缓解国际收支不利的状
况。
2011-10-16 10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
?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对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进行直接干预和控制。
?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 贷款额度限制。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形势及经济发
展的需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规定各商业银行信
贷的最高限额和最大增长幅度,强制地控制商业银行
的信贷规模。
? 利率最高限额。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止
商业银行用抬高利率的办法竞相吸收存款,或为谋取
高额利润而进行高风险贷款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 规定流动性比率。为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和保护
存款人的安全,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全部资产中的
流动性资产的比重做出规定。
2011-10-16 11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四、间接信用指导
? 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间接方式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
位和威望,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以说服和政策指导的
方法通报金融形势,表明自己的立场,促使商业银行与
中央银行配合,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行事,从而达到调
控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的目的。
? 窗口指导。主要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对市场情况、物价
变动趋势及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对商业银行每季度的
贷款增减额做出规定,并要求其执行。
2011-10-16 12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及其选择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演变
?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由单一目标发展为四
大目标,
1,稳定物价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2011-10-16 13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及其选择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 稳定物价。即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下,一般
把物价水平的年上涨率控制在 2% ~ 3% 的范围内作为
目标。
? 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而不
同,大多数国家将失业率低于 5% 作为充分就业看待。
?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总量的增加,或者指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
支出大体相抵。
2011-10-16 14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及其选择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冲突
(一)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
?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认为,在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
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间的这种关系表现
为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
线”。
? 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二者间的组合上存在着三种选择,
? 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
? 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
? 将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幅度以内。
2011-10-16 15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及其选择
(二)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
?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而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二者间是对立的,这一
点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二者间是矛盾与
冲突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增长大
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虽然有时也会出现经济
增长与物价稳定并存,或是经济萧条与物价上
涨并存,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2011-10-16 16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及其选择
(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 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带来收入的增加,由此带来
的支付能力的提高会扩大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并可能
同时带来对原本用于出口的商品的需求。
? 从经常项目来看,经济增长会使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
从而导致贸易差额项目的恶化。
? 从资本项目来看,为促进经济增长要加大投资,因而
持续的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外资流入的增加,这样国
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状况将会改善,一定程度上有利
于弥补经常项目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2011-10-16 17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及其选择
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权衡与取舍
(一)相机抉择
? 是指根据经济形势的要求,从货币政策目标中优先选
择部分目标作为重点。
? 在经济萧条时期,各国政府通常会选择以刺激经济增
长、增加就业为主要目标。
? 在经济繁荣时期则会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优先目标。
? 若一国在对外经济项目中出现严重问题,则会选择把
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011-10-16 18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及其选择
(二)逆风向行事
? 所谓逆风向行事是针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
采用扩张和紧缩两种货币政策交替使用以引导
经济发展趋势的策略。
? 它主张在经济高涨阶段为防止经济过热,应采
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低迷时期,
则应采取扩张性的手段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
就业。
2011-10-16 19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及其选择
(三)单一规则行事
? 这是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政
策主张。认为时松时紧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
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主张根据一段时期经
济发展的要求,确定某一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
率,在上下浮动不大的范围内具体把握。
2011-10-16 20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
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是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
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
径或具体的过程, 目标 。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近期中介目标
基础货币
短期利率
远期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长期利率
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2011-10-16 21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
? 可测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
有关中间指标的资料数据;二是这些资料数据便于人
们分析和预测。
? 可控性。是指作为中央银行目标的经济指标的变动要
能为中央银行所控制,是直接处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工具作用的范围内的那类指标。
? 相关性。要求中央银行对所采用的中间目标与货币政
策工具间有稳定的、密切的联系,这样中央银行通过
控制货币政策工具可以较强地控制中间目标,从而实
现最终目标。
2011-10-16 22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二)中间目标的种类
1,利率
(1)解释,
? 利率所代表的资金价格为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信号,利率是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其变
动是顺循环的,经济景气期,利率随着投资需求的增
加而上升,经济萧条期,利率随投资需求的减少而下
降。
? 同时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外生变量,利率的变动与总
需求之间是负相关的,二者呈反方向变动。
2011-10-16 23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2)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优劣势,
? 优势:一是利率的变动能敏感地反映信贷与
货币供需之间的相对变化;二是利率指标具
有明显的可控性,中央银行可通过多种手段
影响利率,进而影响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达到金融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 缺陷:主要源于利率也是非货币政策的外生
变量,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的综合影
响,使利率作为中期指标不尽理想。
2011-10-16 24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2,货币供应量
(1)解释,
?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一样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与
经济周期呈一致性变化。经济的繁荣往往伴随着信
贷扩张,货币供应量随之增加,而经济萧条往往引
起信贷缩减,货币供应量即会下降。
? 同时,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变量,其增减变动与货
币政策的松紧和社会总需求呈正相关关系。这样,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不会产生内
生变量与外生变量间的相互干扰,二者间是正相关
关系,相互推动。
2011-10-16 25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2)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优势与不足,
? 优势: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各个层次都很直观地反
映在各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方便测量和计算,
同时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可以有效地控制货
币供应量 M1和 M2。
? 不足:如决定货币供应量的现金漏损率的变动等,
在实际操作中是难以把握的。
2011-10-16 26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3,基础货币
?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
总和,是商业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中央银
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量,再通过乘数作用来改变商业
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数量,从而引起全社会的货币供
应总量的变化。
? 基础货币作为中央银行的负债,直接反映在中央银行
的资产负债表上,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同时,基础
货币量的改变会导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都发生变化,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 其不足在于,中央银行通过其对市场所施加的影响会
受制于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多因素的变动性的影响。
2011-10-16 27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4,超额准备金
? 是商业银行实际持有的准备金在除去法定准
备金之后的余额。
? 其优势在于,它仅涉及银行系统,较易为中
央银行所控制,同时能够比较敏感地反映信
贷与货币供需变化。
? 以超额准备金作中间指标的不利之处在于,
可能会误导中央银行。
2011-10-16 28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 )概念
?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货币
政策最终目标,借助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间目标的
实现和传递来引起经济活动的变化的过程。
(二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1,准备阶段,也即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制定
2,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阶段
3,预期中间目标的实现
4,四大最终目标的实现
2011-10-16 29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三、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简介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按其发展思路可
分为两部分,即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1,局部均衡分析的基本思路
? 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通过
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而利率的变化
会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化,使投资以乘数方式增减,
而投资的增减最终会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
2011-10-16 30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2,一般均衡分析的思路
(1)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作用:假定货币供给增加而产
出水平不变,则增加的货币供给量会导致市场利率的
下降,利率下降使资本边际效率提高,刺激投资,引
起总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总产出量的
上升。
(2)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当总产出增加时,会增
加对社会的货币需求,此时若没有新增的货币供给量
投入,则会使市场利率提高,投资减少。
(3)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间相互影响的循环往复过程:利
率 回升后,使总需求减少,产出下降;产出下降,又
使社会货币需求下降,利率重新回落。在这种周而复
始的过程中,收入和利率会逐渐逼近一个平衡点,这
一点同时满足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
2011-10-16 31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二 )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在整
个传导机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利率。
?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
而货币需求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因此决定货币需求的
函数中不包含任何货币供给的因素,货币供给的变化
不会直接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化。
? 当外生变量货币供给改变时,如当货币供给增加时,
公众持有的货币量会超过他们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从而导致公众支出的增加,即 M→ E。
2011-10-16 32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及其机制
? 当公众持有的货币量超过其意愿持有量时,多余的部
分会被用来购买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或进行人力资
本的投资,不同取向的投资选择会引起不同资产相对
收益率的变动。
? 由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导致支出和投资发生变化,最
终必然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化,即 I→ Y。
? 货币学派的基本观点是货币供给的变化在短期内对两
方面均会产生影响,但在长期上只会影响价格水平,
因此货币学派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2011-10-16 33
第四节 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索
一、银行信贷论
(一 )概念
? 银行信贷论是一种典型的信用传导机制理论,主要从
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也即贷款)出发,认为在
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与负债业
务一样具有独特的政策传导功能。即,银行贷款与其
他金融资产不可能完全替代,特定类型的借款人的融
资需求只能通过贷款得到满足。
(二 )银行信贷论的传导机制
?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减少)导致银行贷款的增加(减
少),贷款的增加(减少)导致投资的增加(减少),
投资的增加(减少)导致产出的增加(减少)。
2011-10-16 34
第四节 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索
(三 )银行信贷观点的含义
? 即使存在如凯恩斯所描述的流动性陷阱,以至于利率
传导机制根本无效,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信用供给的
变动继续发挥作用。
? 货币政策对小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大企业的影响,因
为小企业更依赖于银行贷款,而大企业可以直接通过
股票、债券市场进入信用市场,而不必通过银行。
? 银行贷款数量与利率和货币供给一样,都可以作为货
币政策紧缩或扩张的指标。
2011-10-16 35
第四节 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索
二、非对称信息效应论
? 非对称信息效应论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对股
票价格的影响来影响企业净值,并进而影响投
资和产出,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或净值是货币
政策传导的另一个途径。
? 非对称信息效应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过程如
下:货币供应量增加 → 企业股票价格上升 → 企
业资产净值上升 →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 →
银行贷款增加 → 投资增加 → 产出增加。
2011-10-16 36
第四节 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索
三、流动性效应论
? 流动性效应论认为消费者的资产负债表也是货
币政策的传导途径之一,认为货币政策通过影
响股票市场来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最终影响产出。
? 流动性效应论的传导机制为:货币供给增长 →
股票价格上升 → 金融资产价值提高 → 财务困难
的可能性降低 → 耐用消费品支出增加 → 产出增
加。
2011-10-16 37
第五节 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
工具及其手段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国人民银行自 1984年单独行使中
央银行职能后开始运用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 它规定所有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
等一切金融机构必须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缴纳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由各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和
中央银行的存款两部分组成。
? 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调控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规模的
重要手段。
2011-10-16 38
第五节 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
工具及其手段
二、利率制度
(一 )作用机制
? 中央银行通过对再贷款利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向
中央银行贷款的收缩或扩张,并影响商业银行对工商
企业贷款利率的调整,从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对
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最终影响社会信贷总规模。
(二 )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利率制度的不足
? 调整利率时依据的不仅是当时的价格水平、社会资金
供求状况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情况,还要考虑企业和财
政的承受能力,因此现行利率往往并不能真实地反映
市场资金的供求和价格。
? 利率政策的实施往往只影响到利率水平的升降,并没
有引起信贷总量的实质性变化。
2011-10-16 39
第五节 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
工具及其手段
三、信贷控制
? 是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经济金融
形势的要求,确定适当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对
全社会的信贷规模进行综合平衡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和做法。
?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还没有完全放弃信贷规模控制这一
手段。这一方面是由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决定的;另
一方面是由于信贷控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在一定程
度上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更有效地调控社会货币供应
量。
2011-10-16 40
第五节 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
工具及其手段
四、再贷款与再贴现
? 中央银行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构以借贷方式投放的资金。按其融通资金的方式划分,
有信用放款和票据再贴现两种;按贷款期限划分,有
年度性、季节性和日拆性再贷款三种。
? 中央银行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规定的再贴现率买
进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办理贴现的未到期票据的
业务。中央银行规定的再贴现率,通常可以反映一个
国家的利率水平和利率政策动向,对短期市场利率有
导向作用。
2011-10-16 41
第五节 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
工具及其手段
五、公开市场操作
?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债券的
交易活动,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进行证券交易并无利润
动机,而是为了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 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而言,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操
作灵活、主动的特点,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
一种理想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在我国,由于受制于有
价证券市场的有限发展,公开市场操作还远未成为中
央银行调控货币市场的主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