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主讲:李时荣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AS)
概念: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
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管壁
变硬、管腔狭窄,引起系列继发性改变,特别是发生
在心、脑等器官,引起缺血性改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
2、高血压
3、吸烟
4、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5、遗传因素
6、其他因素 ( 1)年龄 ;( 2)性别 ;( 3)肥胖
(二)发病机制
1、损伤应答学说
2、脂质渗入学说
3、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二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变
1、脂纹
2、纤维斑块
3、粥样斑块(粥瘤)
4、复合性病变
( 1)斑块内出血
( 2)斑块破裂
( 3)血栓形成
( 4)钙化
( 5)动脉瘤形成
( 6)血管管腔狭窄
(二)主要动脉的病变
1、主动脉粥样硬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见后)
3、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4、肾动脉粥样硬化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好发部位:左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左旋支、后
降支
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分四级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C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最常见原因,所以习惯
上把 CHD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原因: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心肌耗氧量剧增
CHD的临床表现
(一)心绞痛
概念、发生机制
(二)心肌梗死
概念
1、类型 (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 2)透壁性心肌梗死
2、病理变化
3、合并症( 1)心力衰竭
( 2)心脏破裂
( 3)室壁瘤
( 4)附壁血栓形成
( 5)心源性休克
( 6)急性心包炎
( 7)心律失常
(三)心肌纤维化
(四)冠状动脉性猝死
第三节 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概念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二)发病机制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
(一)良性高血压(缓进性高血压)
1、机能紊乱期
2、动脉病变期 ( 1)细动脉硬化
( 2) 肌型小动脉硬化
( 3)大动脉硬化
3、内脏病变期( 1)心脏
( 2)肾脏
( 3)脑:高血压脑病
脑软化
脑出血
( 4)视网膜
(二)急进型高血压
发病特点
病理变化
第四节 风湿病
概念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渗出期
2、增生期或肉芽肿期
3、斑痕期或愈合期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一)风湿性心脏病
( 1)风湿性心内膜炎
( 2)风湿性心肌炎
( 3)风湿性心外膜炎
(二)风湿性关节炎
(三)皮肤病变
1、环形红斑
2、皮下结节
(四)风湿性动脉炎
(五)风湿性脑病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概念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 病理变化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发病特点
2、病理变化 ( 1)心脏
( 2)血管
( 3)变态反应
( 4)败血症
第六节 心瓣膜病
概念
一、二尖瓣狭窄
血液动力学及心脏变化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主动脉瓣狭窄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第七节 心肌病和心肌炎
一、心肌病
(一)扩张性心肌病
病理变化
(二)肥厚性心肌病
病理变化
( 三)限制性心肌病
病理变化
(四)克山病
病理变化
二、心肌炎
(一)病毒性心肌炎
1、病因
2、病理变化
(二)孤立性心肌炎(特发性心肌炎)
病理变化
(三)免疫反应性心肌炎
主要见于:
病理变化:
第九节 周围血管病
动脉瘤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