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
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1、凹版印刷的种类
按印版的制作方法分:
? 照相凹版:
采用手工或机械雕刻方法制作完成。主要印刷有价证券。
采用晒版、腐蚀等方法制作完成。但包括
电子雕刻凹版。(印刷厂俗称“影写版”)
画面阶调层次表现方式:
网点面积相同,版面凹下深浅不同(如普通照相凹版)
网点面积不同,版面凹下深浅相同(如普通照相加网凹版)
网点面积不同,版面凹下深浅不同(如电子雕刻凹版)
? 雕刻凹版: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照相凹版(影写版)
?雕刻凹版
手工雕刻
机械雕刻
电子雕刻
普通分色片雕刻
数字化处理雕刻
1、凹版印刷的种类
图文部分凹下而低于印版表面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2、凹版印刷的网穴特点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照相凹版的网穴特点
网点形状,方形、砖形、菱形、不规则形
网墙宽度 ∶ 网穴宽度 =1∶ 3~ 1∶ 2.5
比值小,网墙窄,网穴大,图像再现性好,但网墙易被刮
刀损坏,印版耐印率低。
比值大,网墙宽,网穴小,网墙耐磨,印版耐印率高,但
亮调和中间调图像再现性差。
网穴腐蚀深度,一般为 2 ~ 40μm,特殊的可达 60μm
过深,暗调层次无法表现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电雕凹版的网穴特征
?共同点
图文部分凹下而低于印版表面
凹下的网穴可容纳的油墨量不同,用来复制不同深浅的图文
?差异点
?网穴深度和网穴面积率双调制型
?网穴深度调制型
?网穴面积率调制型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平版:
各色版的网点角度不同
各色版的加网线数相同
各色版上存在 100%
凹版:
各色版的网点角度不同
各色版的加网线数不相同
各色版上不存在 100%
各色版的网穴个数相同
3、凹版印刷的加网方式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为了避免, 龟纹,,和消除
偏色,并改善文字质量,电子
雕刻凹版的网穴角度常常和网
点线数进行组合。如复制带有
文字的彩色图像时:
Y—— 方形 —— 60LPC
M—— 拉长形 —— 70LPC
C—— 压扁形 —— 70LPC
BK—— 方形 —— 100LPC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网墙的作用主要是支撑刮墨刀
?防止油墨在网穴之间流动 容易出现锯齿
4、凹版印刷的网墙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由雕刻刀形成
凹版的网穴由雕刻刀一次雕成
网穴的形状就确定了。
为了防止撞网,不同色版的网穴不能相同。
网穴的角度不同,线数不同。
二、凹版印刷的网穴形状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盆形,照相腐蚀凹版
容墨量高,传墨率低(约为 50%),网点边缘呈圆弧
状,形成的图像阶调柔和,适合印刷阶调柔和的油画类印
刷品。
? 倒锥形:电子雕刻凹版
容墨量低,传墨率高(可达 80%),网点边缘光洁,
形成的图像清晰度高,适合印刷风景照片类印刷品。
二、凹版印刷的网穴形状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h
a b
h:网穴深度 a:网穴宽度 b:网墙宽度
照相凹版网穴结构
h
a b
电子雕刻凹版网穴结构
二、凹版印刷的网穴形状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凹印中网线数的计算:
其中,S为横向给进距离
T为纵向给进距离
S S
T
β
?tgST ?? 2
三、凹版网穴线数
网穴的开口率:
h
a
K= h/ a × 100%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输墨系统
由输墨装置和刮墨装置两部分组成
? 输墨方式
? 直接供墨
? 油墨浸入深度为滚筒的 1/3~ 1/4。
? 结构简单。
? 高速印刷时,油墨给刮墨刀很大
压力,影响刮墨效果。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间接供墨
着墨效果不好,易使印品色调受影响。
直接供墨、间接供墨装置对油墨搅拌不均匀。
传墨辊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喷射给墨
结构复杂,适合高速凹版印刷机。
施墨装置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刮墨装置
一般均采用刮墨刀装置。
? 刮墨刀结构
? 刀架
安装刮墨刀和压板
? 刮墨刀
特制钢片,宽约 60~ 80mm
厚为 0.10~ 0.5mm,长度比印版稍长。
? 压板
比刮墨刀稍窄钢片,厚为 0.3~ 0.5mm,加强刮墨刀
的刚度,支撑刮墨刀。
刀架
压板
刮墨刀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刮墨刀刮墨方向
顺向刮墨,刀的刃部指向
是与印版滚筒在刮墨刀压触点
处表面线速度成锐角,形成楔
形积墨区。
角度大:刮墨效果好,但刀刃
易损坏。
∴ 角度,45 ° ~ 90°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刮墨刀加压机构
防止刮墨刀在油墨的推力下脱离滚筒表面,用压
紧装置将墨刀压在印版滚筒上。
? 刮墨刀的串动
积墨区易积累一些杂质颗粒,对刮刀或印版造成
不均匀磨损,因此,刮墨刀要做轴向串动,往复移动
行程范围一般为 30~ 60mm,行程次数一般为印版滚
筒转速的 1/6~ 1/7。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刮墨刀的刃角
> 30°,刀刃坚固,但弹性差,
刮墨效果不好,使印
刷品亮调部分出现深
浅不匀现象。
< 18 °,刀刃过薄,刮墨效果
好,易受损伤。
∴ 刮墨刀的刃角,18 ° ~ 30°
刀架
压板
刮墨刀
刃角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刮墨刀的安装位置
刮墨刀离压印线距离愈大,印刷品上颜色过于浓
深的现象较少,但亮调的再现性较差。
一般安装在印版滚筒上部 1/4的位置上。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粘度太小:印刷品墨色发虚不平实
粘度太大:印刷品图文部分出现刮痕和糊版
∵ 凹印油墨属于挥发干燥油墨,粘度易发生变化
∴ 需要粘度自动控制器或勤测油墨粘度
粘度自动控制器组成:
? 溶剂补加装置
? 旋转式粘度探测器
2,照相凹版印刷油墨粘度的控制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1,毛细管作用与凹印油墨转移
凹印油墨转移机理较复杂,有一种理论认为:
凹印油墨转移首先来自毛细管作用,当纸张(或其
它承印材料)和凹版分离时,借助毛细管的吸附力,网
穴中的油墨被取出而附着在上面。
印版与承印物的间隙 ↓,毛细管的吸附力 ↑,油墨转
移量 ↑。
平滑度高、弹性高的承印物:印刷压力 ↑,毛细管的
吸附力 ↑,油墨转移量 ↑。
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网穴容墨量的计算:
ha31V 2 ??? h)abba(3
1V 22 ?????
正四棱锥 正四棱台
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K= h/a× 100%
a
hβ
2c t ga2
1h ????
2tg2K
?
?
?网穴对油墨传递性的影响
网穴的开口率:
K的范围为,28%-32%
网线数提高一倍,K值减少一半
刀尖的角度
加网线数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印刷压力大
? 硬性包衬
橡皮布表面橡胶的硬度与承印材料种类有关,一般地,承印材料平
滑度 ↓,橡胶硬度 ↑。
常用衬垫为:硬牛皮纸、绝缘硬卡纸、多层纸张裱糊的衬纸
可采用套筒式的凹印包衬,即橡皮布和衬垫成为一个整体。
2,凹版印刷压力
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压力检测
新式凹印机采用压缩空气加压,即可通过气压表观察印刷压力
大小。
若压印滚筒两端各有一个汽缸,且压力相等,则:
PL =2× π× R2× P/L
式中,PL —— 线压力
R—— 汽缸活塞半径
P—— 汽缸的压强数值
L—— 印版滚筒的有效长度
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3,静电吸墨
提高凹印油墨转移率
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油墨转移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四,柔性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特点:
印版变形
油墨铺展
?网点扩大严重
? 阶调再现范围较小,一般为 10%~ 90%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图3 不同纸张的印刷网点再现曲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原版网点百分比(%)
印刷网点百分比(%)
纸杯纸
汉堡包纸
利乐包装用纸
铜版纸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图4 不同纸张的网点扩大曲线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原版网点百分比(%)
网点扩大值(%)
纸杯纸
汉堡包纸
利乐包装用纸
铜版纸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胶辊一网纹辊型输墨
? 利用墨斗胶辊与网纹辊的
转速差,胶辊速度<网纹
辊速度,以将网纹辊表面
的油墨刮掉。
? 速差比 ↑,传墨量 ↓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正向刮刀型输墨
? 利用顺向刮墨刀将网纹辊表面
的油墨刮掉。
? 传墨量与印刷速度关系不大。
? 易磨损网纹辊、刮墨刀。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逆向刮刀型输墨
? 利用逆向刮墨刀将网纹辊表面的油
墨刮掉。 β一般为 30° ~ 35°
? 传墨量与印刷速度无关,更精确。
? 轻压刮墨,消除了油墨堆积,减少
了对网纹辊、刮墨刀的磨损。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组合型输墨
? 结构合理,工作可靠。
? 传墨量与印刷速度无关,
更精确,传墨均匀,
? 刮墨刀对网纹辊磨损小。
目前,广泛应用于大型和
高速的柔印机。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多辊型输墨
为了使传墨更加均匀,或者由于结构的需要,
再增加 1~ 2根传墨辊。
? 安装在墨斗辊与网纹辊之间。墨斗辊将油墨传给
传墨辊,再传给网纹辊,最后传给印版转移到承
印物上去。
? 在网纹辊和印版滚筒之间并列安装 2根着墨辊,
网纹辊经过刮墨后把网穴中的油墨传给着墨辊,
着墨辊再把油墨传给印版进行印刷。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封闭式双刮墨刀型输墨
? 反向刮墨刀起刮墨作用,正向
刮墨刀起密封作用。工作中,
油墨和洗涤剂处于流动状态,
可以自行循环。
? 网纹辊传墨量恒定,清洗墨辊
方便,即使高速运行也没有飞
墨现象。
适用于现代高速柔性版印刷。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2、输墨系统的输墨性能
? 印刷速度对胶辊-网纹辊型的传墨量
将产生很大影响,其输墨性能较差。
? 印刷速度对正向刮刀型的传墨量产生
一定影响,但其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特别是当印刷速度较小时,其输墨性
能较好。
? 印刷速度对逆向刮刀型的传墨量没有
影响,输墨性能最佳。因此,对于网
点印刷应采用逆向刮刀型输墨系统。
a-胶辊/网纹辊型
b-正向刮刀型
c-逆向刮刀型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1、网纹辊作用及材质
? 网纹辊的作用
始终稳定地向印版提供 定量, 均匀 的油墨。
? 网纹辊材质
? 镀铬网纹辊 先雕后镀
耐印率较低( 1000~ 3000万次),网纹辊线数较低,成本低。
? 陶瓷网纹辊 激光雕刻
耐印率高( 4亿次左右),网纹辊线数高(> 600线 /英寸),
成本高。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2、网纹辊着墨孔的形状
? 四棱锥形
释墨性差(“边角效应”)。
? 棱台形(格子形)
释墨性好,具有通用性。
? 斜线形(法向截面为等腰梯形)
保证油墨的流动性,良好的传墨性,油
墨粘度可较高,可用于涂布。
? 附加通道形
增加油墨在着墨孔的流动性,提高 传墨
性,适用于高线数的 网纹辊。
a——四棱锥形
b——四棱台形
c——六棱台形
d——螺旋线形
e——附加通道形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2、网纹辊着墨孔的结构
?,边角效应”:
着墨孔边角对传墨有阻碍作用。四棱锥形最严
重,约占着墨孔 1/3高度的底部不能释墨。
? 磨损的影响
棱锥>棱台
大棱角>小棱角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3、网纹辊线数
单位长度方向上 着墨孔数。
? 传墨均匀性
网纹辊线数 ↑,均匀性 ↑
? 传墨量
网纹辊线数 ↑,开口面积 ↓,传墨量 ↓
? 释墨性
网纹辊线数 ↑,释墨性 ↓
? 彩色印刷时
网点面积>着墨孔面积
一般地,加网线数< 1/3网纹辊线数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避免龟纹
引起龟纹的主要原因是网纹辊线数与加网线数匹配
不当,因此,只要使网纹辊线数与加网线数正确匹配,
就能很好的避免龟纹。避免龟纹的重要手段是采用纳森
图(网纹辊线数 —— 印版加网线数匹配图)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四,柔性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
水墨的印刷性能
pH值过高:干燥缓慢,抗水性差
pH值过低:干燥过快,堵塞网纹辊,糊版
一般地,pH =8.5~ 9.5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1,丝网的目数
单位长度( 1cm,1in)上的网孔数或网丝数目。
目数 ↑,油墨转移量 ↓
2、丝网的丝径( S)
网丝的直径。目数大 ↑,丝径 ↓,同目数的丝网又可分细( S)、
中等粗度( M)、粗( T)或特细( SS)与特粗( HD)三或五级。
丝径 ↓,丝网寿命 ↓,印版的耐印率 ↓,但图像的分辨率 ↑。
一般地,a =2S + K
其中,a—— 最小网点直径或最细线条宽度
K —— 网孔孔宽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3,丝网的 孔径 (开度)
它是网孔面积的平方根,也是对网孔大小的线性度量。当丝
网的网孔为正方形时,孔径即为孔宽。
孔径与油墨的颗粒度和通透性有关。
油墨的颗粒度 ↑,丝网孔径 ↑,
一般地,丝网孔径 ≥3× 油墨颗粒的尺寸
4,丝网的 网厚
网厚是指丝网在无张力状态时的平均厚度。
一定目数下,网厚 ↑,油墨转移量 ↑。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5、丝网的网孔面积率
网孔面积率是指单位面积内网孔面积所占的百分比,它和
网厚一起决定理论上油墨的通过量,也就是单位面积内网孔所
能填充的最大墨量,即:
透墨量 =网厚 × 网孔面积率
一般以 cm3/m2为单位。应注意,这只是从理论上估算印刷
时的耗墨量,实际的耗墨量应根据图文形式、油墨、承印材料
的性能等印刷条件而确定,一般都小于理论估算的耗墨量。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承印物
刮刀
网版
复墨 刮压
平网丝网印刷过程
h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1、网距 h
过小,沿刮刀运动方向容易发生洇墨,网版与承印物不
能及时剥离 —— 印迹蹭糊。
过大,丝网受力过度出现弹性疲劳而松弛,图文尺寸误
差较大,印刷精度差,严重时,撕裂丝网。
? 印刷精度 e
h =( 2eFr + e2) 1/2
h↓,e ↑ h e
Fr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 网版剥离
pasinθ> p0时,网版及时剥离
Pasinθ< p0时,网版不能自行
剥离。
∵ sinθ ∝ h
∴ h ↑,剥离 ↑
p0—— p点网版与承印面形成
油墨层的凝聚力
pa —— 丝网的张力
Θ—— 剥离角
pasinθ —— 剥离力
pa
pasinθ
θ
p0
p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 网版的大小
∵ θ1> θ2> θ3> …… θ n, Pa1= Pa2 = Pa3 = …… P an
∴ Pasinθ1 > Pasinθ2 > Pasinθ3 > …… P asinθn
离 A点愈远,剥离力愈小。
∴ 网版愈大,h愈大。
同步升版装置
θ1 θ2 θ3
p2p1 p3
A B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2.压印角 α
∵ FT↑,出墨量 ↑
FT = F cos α
∴ 出墨量 ∝ 1/ α
3,印刷速度
一定条件下,
出墨量 ∝ 1/ 印刷速度
FT
α
Fp
F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
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1、凹版印刷的种类
按印版的制作方法分:
? 照相凹版:
采用手工或机械雕刻方法制作完成。主要印刷有价证券。
采用晒版、腐蚀等方法制作完成。但包括
电子雕刻凹版。(印刷厂俗称“影写版”)
画面阶调层次表现方式:
网点面积相同,版面凹下深浅不同(如普通照相凹版)
网点面积不同,版面凹下深浅相同(如普通照相加网凹版)
网点面积不同,版面凹下深浅不同(如电子雕刻凹版)
? 雕刻凹版: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照相凹版(影写版)
?雕刻凹版
手工雕刻
机械雕刻
电子雕刻
普通分色片雕刻
数字化处理雕刻
1、凹版印刷的种类
图文部分凹下而低于印版表面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2、凹版印刷的网穴特点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照相凹版的网穴特点
网点形状,方形、砖形、菱形、不规则形
网墙宽度 ∶ 网穴宽度 =1∶ 3~ 1∶ 2.5
比值小,网墙窄,网穴大,图像再现性好,但网墙易被刮
刀损坏,印版耐印率低。
比值大,网墙宽,网穴小,网墙耐磨,印版耐印率高,但
亮调和中间调图像再现性差。
网穴腐蚀深度,一般为 2 ~ 40μm,特殊的可达 60μm
过深,暗调层次无法表现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电雕凹版的网穴特征
?共同点
图文部分凹下而低于印版表面
凹下的网穴可容纳的油墨量不同,用来复制不同深浅的图文
?差异点
?网穴深度和网穴面积率双调制型
?网穴深度调制型
?网穴面积率调制型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平版:
各色版的网点角度不同
各色版的加网线数相同
各色版上存在 100%
凹版:
各色版的网点角度不同
各色版的加网线数不相同
各色版上不存在 100%
各色版的网穴个数相同
3、凹版印刷的加网方式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为了避免, 龟纹,,和消除
偏色,并改善文字质量,电子
雕刻凹版的网穴角度常常和网
点线数进行组合。如复制带有
文字的彩色图像时:
Y—— 方形 —— 60LPC
M—— 拉长形 —— 70LPC
C—— 压扁形 —— 70LPC
BK—— 方形 —— 100LPC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网墙的作用主要是支撑刮墨刀
?防止油墨在网穴之间流动 容易出现锯齿
4、凹版印刷的网墙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由雕刻刀形成
凹版的网穴由雕刻刀一次雕成
网穴的形状就确定了。
为了防止撞网,不同色版的网穴不能相同。
网穴的角度不同,线数不同。
二、凹版印刷的网穴形状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盆形,照相腐蚀凹版
容墨量高,传墨率低(约为 50%),网点边缘呈圆弧
状,形成的图像阶调柔和,适合印刷阶调柔和的油画类印
刷品。
? 倒锥形:电子雕刻凹版
容墨量低,传墨率高(可达 80%),网点边缘光洁,
形成的图像清晰度高,适合印刷风景照片类印刷品。
二、凹版印刷的网穴形状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h
a b
h:网穴深度 a:网穴宽度 b:网墙宽度
照相凹版网穴结构
h
a b
电子雕刻凹版网穴结构
二、凹版印刷的网穴形状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凹印中网线数的计算:
其中,S为横向给进距离
T为纵向给进距离
S S
T
β
?tgST ?? 2
三、凹版网穴线数
网穴的开口率:
h
a
K= h/ a × 100%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输墨系统
由输墨装置和刮墨装置两部分组成
? 输墨方式
? 直接供墨
? 油墨浸入深度为滚筒的 1/3~ 1/4。
? 结构简单。
? 高速印刷时,油墨给刮墨刀很大
压力,影响刮墨效果。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间接供墨
着墨效果不好,易使印品色调受影响。
直接供墨、间接供墨装置对油墨搅拌不均匀。
传墨辊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喷射给墨
结构复杂,适合高速凹版印刷机。
施墨装置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刮墨装置
一般均采用刮墨刀装置。
? 刮墨刀结构
? 刀架
安装刮墨刀和压板
? 刮墨刀
特制钢片,宽约 60~ 80mm
厚为 0.10~ 0.5mm,长度比印版稍长。
? 压板
比刮墨刀稍窄钢片,厚为 0.3~ 0.5mm,加强刮墨刀
的刚度,支撑刮墨刀。
刀架
压板
刮墨刀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刮墨刀刮墨方向
顺向刮墨,刀的刃部指向
是与印版滚筒在刮墨刀压触点
处表面线速度成锐角,形成楔
形积墨区。
角度大:刮墨效果好,但刀刃
易损坏。
∴ 角度,45 ° ~ 90°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刮墨刀加压机构
防止刮墨刀在油墨的推力下脱离滚筒表面,用压
紧装置将墨刀压在印版滚筒上。
? 刮墨刀的串动
积墨区易积累一些杂质颗粒,对刮刀或印版造成
不均匀磨损,因此,刮墨刀要做轴向串动,往复移动
行程范围一般为 30~ 60mm,行程次数一般为印版滚
筒转速的 1/6~ 1/7。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刮墨刀的刃角
> 30°,刀刃坚固,但弹性差,
刮墨效果不好,使印
刷品亮调部分出现深
浅不匀现象。
< 18 °,刀刃过薄,刮墨效果
好,易受损伤。
∴ 刮墨刀的刃角,18 ° ~ 30°
刀架
压板
刮墨刀
刃角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刮墨刀的安装位置
刮墨刀离压印线距离愈大,印刷品上颜色过于浓
深的现象较少,但亮调的再现性较差。
一般安装在印版滚筒上部 1/4的位置上。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粘度太小:印刷品墨色发虚不平实
粘度太大:印刷品图文部分出现刮痕和糊版
∵ 凹印油墨属于挥发干燥油墨,粘度易发生变化
∴ 需要粘度自动控制器或勤测油墨粘度
粘度自动控制器组成:
? 溶剂补加装置
? 旋转式粘度探测器
2,照相凹版印刷油墨粘度的控制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1,毛细管作用与凹印油墨转移
凹印油墨转移机理较复杂,有一种理论认为:
凹印油墨转移首先来自毛细管作用,当纸张(或其
它承印材料)和凹版分离时,借助毛细管的吸附力,网
穴中的油墨被取出而附着在上面。
印版与承印物的间隙 ↓,毛细管的吸附力 ↑,油墨转
移量 ↑。
平滑度高、弹性高的承印物:印刷压力 ↑,毛细管的
吸附力 ↑,油墨转移量 ↑。
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网穴容墨量的计算:
ha31V 2 ??? h)abba(3
1V 22 ?????
正四棱锥 正四棱台
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K= h/a× 100%
a
hβ
2c t ga2
1h ????
2tg2K
?
?
?网穴对油墨传递性的影响
网穴的开口率:
K的范围为,28%-32%
网线数提高一倍,K值减少一半
刀尖的角度
加网线数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印刷压力大
? 硬性包衬
橡皮布表面橡胶的硬度与承印材料种类有关,一般地,承印材料平
滑度 ↓,橡胶硬度 ↑。
常用衬垫为:硬牛皮纸、绝缘硬卡纸、多层纸张裱糊的衬纸
可采用套筒式的凹印包衬,即橡皮布和衬垫成为一个整体。
2,凹版印刷压力
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压力检测
新式凹印机采用压缩空气加压,即可通过气压表观察印刷压力
大小。
若压印滚筒两端各有一个汽缸,且压力相等,则:
PL =2× π× R2× P/L
式中,PL —— 线压力
R—— 汽缸活塞半径
P—— 汽缸的压强数值
L—— 印版滚筒的有效长度
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3,静电吸墨
提高凹印油墨转移率
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油墨转移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四,柔性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特点:
印版变形
油墨铺展
?网点扩大严重
? 阶调再现范围较小,一般为 10%~ 90%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图3 不同纸张的印刷网点再现曲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原版网点百分比(%)
印刷网点百分比(%)
纸杯纸
汉堡包纸
利乐包装用纸
铜版纸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图4 不同纸张的网点扩大曲线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原版网点百分比(%)
网点扩大值(%)
纸杯纸
汉堡包纸
利乐包装用纸
铜版纸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胶辊一网纹辊型输墨
? 利用墨斗胶辊与网纹辊的
转速差,胶辊速度<网纹
辊速度,以将网纹辊表面
的油墨刮掉。
? 速差比 ↑,传墨量 ↓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正向刮刀型输墨
? 利用顺向刮墨刀将网纹辊表面
的油墨刮掉。
? 传墨量与印刷速度关系不大。
? 易磨损网纹辊、刮墨刀。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逆向刮刀型输墨
? 利用逆向刮墨刀将网纹辊表面的油
墨刮掉。 β一般为 30° ~ 35°
? 传墨量与印刷速度无关,更精确。
? 轻压刮墨,消除了油墨堆积,减少
了对网纹辊、刮墨刀的磨损。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组合型输墨
? 结构合理,工作可靠。
? 传墨量与印刷速度无关,
更精确,传墨均匀,
? 刮墨刀对网纹辊磨损小。
目前,广泛应用于大型和
高速的柔印机。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多辊型输墨
为了使传墨更加均匀,或者由于结构的需要,
再增加 1~ 2根传墨辊。
? 安装在墨斗辊与网纹辊之间。墨斗辊将油墨传给
传墨辊,再传给网纹辊,最后传给印版转移到承
印物上去。
? 在网纹辊和印版滚筒之间并列安装 2根着墨辊,
网纹辊经过刮墨后把网穴中的油墨传给着墨辊,
着墨辊再把油墨传给印版进行印刷。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 封闭式双刮墨刀型输墨
? 反向刮墨刀起刮墨作用,正向
刮墨刀起密封作用。工作中,
油墨和洗涤剂处于流动状态,
可以自行循环。
? 网纹辊传墨量恒定,清洗墨辊
方便,即使高速运行也没有飞
墨现象。
适用于现代高速柔性版印刷。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2、输墨系统的输墨性能
? 印刷速度对胶辊-网纹辊型的传墨量
将产生很大影响,其输墨性能较差。
? 印刷速度对正向刮刀型的传墨量产生
一定影响,但其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特别是当印刷速度较小时,其输墨性
能较好。
? 印刷速度对逆向刮刀型的传墨量没有
影响,输墨性能最佳。因此,对于网
点印刷应采用逆向刮刀型输墨系统。
a-胶辊/网纹辊型
b-正向刮刀型
c-逆向刮刀型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1、网纹辊作用及材质
? 网纹辊的作用
始终稳定地向印版提供 定量, 均匀 的油墨。
? 网纹辊材质
? 镀铬网纹辊 先雕后镀
耐印率较低( 1000~ 3000万次),网纹辊线数较低,成本低。
? 陶瓷网纹辊 激光雕刻
耐印率高( 4亿次左右),网纹辊线数高(> 600线 /英寸),
成本高。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2、网纹辊着墨孔的形状
? 四棱锥形
释墨性差(“边角效应”)。
? 棱台形(格子形)
释墨性好,具有通用性。
? 斜线形(法向截面为等腰梯形)
保证油墨的流动性,良好的传墨性,油
墨粘度可较高,可用于涂布。
? 附加通道形
增加油墨在着墨孔的流动性,提高 传墨
性,适用于高线数的 网纹辊。
a——四棱锥形
b——四棱台形
c——六棱台形
d——螺旋线形
e——附加通道形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2、网纹辊着墨孔的结构
?,边角效应”:
着墨孔边角对传墨有阻碍作用。四棱锥形最严
重,约占着墨孔 1/3高度的底部不能释墨。
? 磨损的影响
棱锥>棱台
大棱角>小棱角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3、网纹辊线数
单位长度方向上 着墨孔数。
? 传墨均匀性
网纹辊线数 ↑,均匀性 ↑
? 传墨量
网纹辊线数 ↑,开口面积 ↓,传墨量 ↓
? 释墨性
网纹辊线数 ↑,释墨性 ↓
? 彩色印刷时
网点面积>着墨孔面积
一般地,加网线数< 1/3网纹辊线数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 避免龟纹
引起龟纹的主要原因是网纹辊线数与加网线数匹配
不当,因此,只要使网纹辊线数与加网线数正确匹配,
就能很好的避免龟纹。避免龟纹的重要手段是采用纳森
图(网纹辊线数 —— 印版加网线数匹配图)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四,柔性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
水墨的印刷性能
pH值过高:干燥缓慢,抗水性差
pH值过低:干燥过快,堵塞网纹辊,糊版
一般地,pH =8.5~ 9.5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1,丝网的目数
单位长度( 1cm,1in)上的网孔数或网丝数目。
目数 ↑,油墨转移量 ↓
2、丝网的丝径( S)
网丝的直径。目数大 ↑,丝径 ↓,同目数的丝网又可分细( S)、
中等粗度( M)、粗( T)或特细( SS)与特粗( HD)三或五级。
丝径 ↓,丝网寿命 ↓,印版的耐印率 ↓,但图像的分辨率 ↑。
一般地,a =2S + K
其中,a—— 最小网点直径或最细线条宽度
K —— 网孔孔宽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3,丝网的 孔径 (开度)
它是网孔面积的平方根,也是对网孔大小的线性度量。当丝
网的网孔为正方形时,孔径即为孔宽。
孔径与油墨的颗粒度和通透性有关。
油墨的颗粒度 ↑,丝网孔径 ↑,
一般地,丝网孔径 ≥3× 油墨颗粒的尺寸
4,丝网的 网厚
网厚是指丝网在无张力状态时的平均厚度。
一定目数下,网厚 ↑,油墨转移量 ↑。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5、丝网的网孔面积率
网孔面积率是指单位面积内网孔面积所占的百分比,它和
网厚一起决定理论上油墨的通过量,也就是单位面积内网孔所
能填充的最大墨量,即:
透墨量 =网厚 × 网孔面积率
一般以 cm3/m2为单位。应注意,这只是从理论上估算印刷
时的耗墨量,实际的耗墨量应根据图文形式、油墨、承印材料
的性能等印刷条件而确定,一般都小于理论估算的耗墨量。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承印物
刮刀
网版
复墨 刮压
平网丝网印刷过程
h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1、网距 h
过小,沿刮刀运动方向容易发生洇墨,网版与承印物不
能及时剥离 —— 印迹蹭糊。
过大,丝网受力过度出现弹性疲劳而松弛,图文尺寸误
差较大,印刷精度差,严重时,撕裂丝网。
? 印刷精度 e
h =( 2eFr + e2) 1/2
h↓,e ↑ h e
Fr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 网版剥离
pasinθ> p0时,网版及时剥离
Pasinθ< p0时,网版不能自行
剥离。
∵ sinθ ∝ h
∴ h ↑,剥离 ↑
p0—— p点网版与承印面形成
油墨层的凝聚力
pa —— 丝网的张力
Θ—— 剥离角
pasinθ —— 剥离力
pa
pasinθ
θ
p0
p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 网版的大小
∵ θ1> θ2> θ3> …… θ n, Pa1= Pa2 = Pa3 = …… P an
∴ Pasinθ1 > Pasinθ2 > Pasinθ3 > …… P asinθn
离 A点愈远,剥离力愈小。
∴ 网版愈大,h愈大。
同步升版装置
θ1 θ2 θ3
p2p1 p3
A B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BIGC
印刷原理 ( Printing Principle)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 转移的影响
2.压印角 α
∵ FT↑,出墨量 ↑
FT = F cos α
∴ 出墨量 ∝ 1/ α
3,印刷速度
一定条件下,
出墨量 ∝ 1/ 印刷速度
FT
α
Fp
F
第 五 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油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