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气液传动设备
10.1 板式塔
10.2 填料塔
10.1 板式塔
10.1.1 概述
10.1.2 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
10.1.3 气体通过筛板的阻力损失
10.1.4 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
10.1.5 板效率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10.1.6 提高板效率的措施
10.1.7 塔板型式
10.1.1 概述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
板式塔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气液传质
设备,它由一个通常呈圆柱形的壳体及其中
按一定间距水平设置的若干塔板所组成。 如
图所示,板式塔正常工作时,液体在重力作
用下自上而下通过各层塔板后由塔底排出;
气体在压差推动下,经均布在塔板上的开孔
由下而上穿过各层塔板后由塔顶排出,在每
块塔板上皆贮有一定的液体,气体穿过板上
液层时,两相接触进行传质。
10.1.1 概述
为有效地实现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板式塔应具有以下两方
面的功能:
①在每块塔板上气液两相必须保持密切而充分的接触,为传
质过程提供足够大而且不断更新的相际接触表面,减小传质阻力;
②在塔内应尽量使气液两相呈逆流流动,以提供最大的传质
推动力。
由吸收章可知,当气液两相进、出塔设备的浓度一定时,两
相逆流接触时的平均传质推动力最大。在板式塔内,各块塔板正
是按两相逆流的原则组合起来的。
10.1.1 概述
但是,在每块塔板上,由于气液两相的剧烈搅动,是不可能
达到充分的逆流流动的。为获得尽可能大的传质推动力,目前在
塔板设计中只能采用错流流动的方式,即液体横向流过塔板,而
气体垂直穿过液层。
由此可见,除保证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有充分的接触之外,板
式塔的设计意图是,在塔内造成一个对传质过程最有利的理想流
动条件,即在总体上使两相呈逆流流动,而在每一块塔板上两相
呈均匀的错流接触。
10.1.2 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
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是决定板上两相流流体力学及传
质和传热规律的重要因素。如图所示,当液体流量一定时,随着
气速的增加,可以出现四种不同的接触状态。
( 1)鼓泡接触状态
当气速较低时,气体以鼓泡形式通过液层。由于气泡的数量
不多,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基本上以液体为主,气液两相接触的表
面积不大,传质效率很低。
10.1.2 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
10.1.2 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
( 2)蜂窝状接触状态
随着气速的增加,气泡的数量不断增加。当气泡的形成
速度大于气泡的浮升速度时,气泡在液层中累积。气泡之间
相互碰撞,形成各种多面体的大气泡,板上为以气体为主的
气液混合物。由于气泡不易破裂,表面得不到更新,所以此
种状态不利于传热和传质。
10.1.2 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
( 3)泡沫接触状态
当气速继续增加,气泡数量急剧增加,气泡不断发生碰撞和
破裂,此时板上液体大部分以液膜的形式存在于气泡之间,形成
一些直径较小,扰动十分剧烈的动态泡沫,在板上只能看到较薄
的一层液体。由于泡沫接触状态的表面积大,并不断更新,为两
相传热与传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一种较好的接触状态。
10.1.2 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
( 4)喷射接触状态
当气速继续增加,由于气体动能很大,把板上的液体向上喷
成大小不等的液滴,直径较大的液滴受重力作用又落回到板上,
直径较小的液滴被气体带走,形成液沫夹带。此时塔板上的气体
为连续相,液体为分散相,两相传质的面积是液滴的外表面。由
于液滴回到塔板上又被分散,这种液滴的反复形成和聚集,使传
质面积大大增加,而且表面不断更新,有利于传质与传热进行,
也是一种较好的接触状态。
如上所述,泡沫接触状态和喷射状态均是优良的塔板接触状
态。因喷射接触状态的气速高于泡沫接触状态,故喷射接触状态
有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喷射状态液沫夹带较多,若控制不好,会
破坏传质过程,所以多数塔均控制在泡沫接触状态下工作。
10.1.3 气体通过筛板的阻力损失
气体通过塔板的压降(塔板的总压降)包括:塔板的干板阻
力(即板上各部件所造成的局部阻力),板上充气液层的静压力
及液体的表面张力。
塔板压降是影响板式塔操作特性的重要因素。塔板压降增大,
一方面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时间随之延长,板效率升高,完成
同样的分离任务所需实际塔板数减少,设备费降低;另一方面,
塔釜温度随之升高,能耗增加,操作费增大,若分离热敏性物系
时易造成物料的分解或结焦。因此,进行塔板设计时,应综合考
虑,在保证较高效率的前提下,力求减小塔板压降,以降低能耗
和改善塔的操作。
10.1.4 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
筛板塔内气体两相的非理想流动包括漏液、液泛和液沫夹
带等,是使塔板效率降低甚至使操作无法进行的重要因素,因
此,应尽量避免这些异常操作现象的出现。
( 1)漏液
在正常操作的塔板上,液体横向流过塔板,然后经降液管
流下。当气体通过塔板的速度较小时,气体通过升气孔道的动
压不足以阻止板上液体经孔道流下时,便会出现漏液现象。漏
液的发生导致气液 的 两 相在塔板上的接触时间减少,塔板效率
10.1.4 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
下降,严重时会使塔板不能积液而无法正常操作。通常,为保证
塔的正常操作,漏液量应不大于液体流量的 10%。漏液量达到 10%
的气体速度称为漏液速度,它是板式塔操作气速的下限。
造成漏液的主要原因是气速太小和板面上液面落差所引起的
气流分布不均匀。在塔板液体入口处,液层较厚,往往出现漏液,
为此常在塔板液体入口处留出一条不开孔的区域,称为安定区。
10.1.4 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
( 2)液沫夹带
上升气流穿过塔板上液层时,必然将部分液体分散成微小液
滴,气体夹带着这些液滴在板间的空间上升,如液滴来不及沉降
分离,则将随气体进入上层塔板,这种现象称为液沫夹带。
液滴的生成虽然可增大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传质和
传热,但过量的液沫夹带常造成液相在塔板间的返混,进而导致
板效率严重下降。为维持正常操作,需将液沫夹带限制在一定范
围,一般允许的液沫夹带量为 <0.1kg(液) / kg(气)。
影响液沫夹带量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空塔气速和塔板间
距。空塔气速减小及塔板间距增大,可使液沫夹带量减小。
10.1.4 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
( 3)液泛
塔板正常操作时,在板上维持一定厚度的液层,以和气体进
行接触传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液体充满塔板之间的空间,
使塔的正常操作受到破坏,这种现象称为液泛。
当塔板上液体流量很大,上升气体的速度很高时,液体被气
体夹带到上一层塔板上的量剧增,使塔板间充满气液混合物,最
终使整个塔内都充满液体,这种由于液沫夹带量过大引起的液泛
称为夹带液泛。
10.1.4 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
当降液管内液体不能顺利向下流动时,管内液体必然积累,
致使管内液位增高而越过溢流堰顶部,两板间液体相连,塔板产
生积液,并依次上升,最终导致塔内充满液体,这种由于降液管
内充满液体而引起的液泛称为降液管液泛。
液泛的形成与气液两相的流量相关。对一定的液体流量,气
速过大会形成液泛;反之,对一定的气体流量,液量过大也可能
发生液泛。液泛时的气速称为泛点气速,正常操作气速应控制在
泛点气速之下。
影响液泛的因素除气液流量外,还与塔板的结构,特别是塔
板间距等参数有关,设计中采用较大的板间距,可提高泛点气速 。
10.1.5 板效率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 1)点效率
式中 —— 离开塔板上某点的气相组成;
—— 进入第 n块板的气相组成;
—— 与被考察点液相组成 x成平衡的气相组成。
为计算实际板数,必须知道离开同一块实际塔板的两相平均
组成的关系。点效率不能满足此要求。
1
*
1
OG
?
?
?
??
n
n
yy
yyE
y
1?ny
*y
10.1.5 板效率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 2)默弗里板效率
不仅考虑了塔板上两相之间的接触状况,同时也计入了塔板上
气液两相的非理想流动,但未考虑塔板间的非理想流动,即液沫夹
带和漏夜。, 均小于 1。
1
*
1
nm V,
?
?
?
??
nn
nn
yy
yyE
*
1
1
nm L,
nn
nn
xx
xxE
?
??
?
?,
mVE mLE
10.1.5 板效率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 3)理论板数
考虑了液沫夹带的影响即 。一般据修正平衡线的概念,
实验经常考(设各板 均相等为 0.6,全回流求实际塔板数)。
1
*
1
a
?
?
?
??
n
nn
Yy
YYE
VeaE
mVE
10.1.5 板效率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 4)全塔效率(设计时最常用)
式中 —— 理论板数;
—— 实际板数。
N
NE T
T ?
TN
N
10.1.6提高板效率的措施
10.1.6.1 结构参数
10.1.6.2操作参数和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10.1.6.1 结构参数
影响塔板效率的结构参数很多,塔径、板间距、堰高、堰长
以及降液管尺寸等对板效率皆有影响,必须按某些经验规则恰当
地选择。此外,有以下两点得特别指出。
( 1)合理选择塔板的开孔率和孔径造成适应于物系性质的气
液接触状态
塔板上存在着两种气液接触状态 —— 泡沫状态和喷射状态。
不同的孔速下将出现不同的气液接触状态,不同的物系适宜于不
同的接触状态。
10.1.6.1 结构参数
已知,轻组分表面张力小于重组分的物系宜采用泡沫接触状
态,轻组分表面张力大于重组分的物系宜采用喷射接触状态。这
一点可解释如下:
在泡沫接触状态,气泡密集,板上液体呈液膜状态而介于气
泡之间。在传质过程中,液膜是否稳定左右着实际相界面的大小。
如果液膜不稳定,则易被撕裂而发生气泡的合并,相界面将减少。
设有液膜如图所示,其表面张力为 。若液膜的某一局部发生质
量传递,该处膜厚减薄,轻组分浓度减小,重组分浓度增加,表
面张力发生变化。
?
10.1.6.1 结构参数
显然,对于重组分表面张力较小的物系,局部传质处的表
面张力 将小于,液体被拉向四周,导致液膜破裂气泡合并。
反之,对于重组分表面张力较大的物系,局部蒸发处的表面张
力 将大于,可吸引周围的液体,使液膜得以恢复,液膜比较稳
定。
因此,重组分表面张力较大的物系,宜采用泡沫接触状态。
若以 表示重组分的摩尔分数,这种物系的,故可
称为正系统。
'? ?
x
0dd ?x?
10.1.6.1 结构参数
在喷射状态中,液相被分散成液滴而形成界面。与泡沫接触
状态中的液膜相反,此时,液滴的稳定性越差,液滴越容易分裂,
相界面越大。如图所示,由于局部质量传递,液滴表面的某个局
部将出现缺口,此处重组分摩尔分数增加,表面张力发生变化。
对于正系统,缺口处的表面张力 大于,缺口得以弥
合,液滴稳定不易分裂。对于重组分表面张力较小的物系,缺口
处的表面张力小于,缺口将自动扩展加深,导致液滴分裂。
'? ?
10.1.6.1 结构参数
因此,重组分表面张力较小的物系,宜采用喷射接触状态。
同样,若以 表示重组分的摩尔分数,这种物系的,
故可称为负系统。
总之,正系统的液滴或液膜的稳定性皆好,宜采用泡沫接触
状态而不宜采用喷射接触状态;负系统的液滴或液膜稳定性差,
宜采用喷射接触状态而不宜采用泡沫接触状态。
x 0
d
d ?
x
?
10.1.6.1 结构参数
( 2)设置倾斜的进气装置,使全部或部分气流斜向流入液层
在塔板上适当地设置倾斜进气装置,使全部或部分气体沿倾
斜于液体流动的方向进入液层,具有以下优点。
① 斜向进气时,气体将给液体以部分动量。这样,液体将在
该部分动量推动下沿塔板流动,而不必依靠液面落差。适当地分
配斜向进入的气量。即可维持一定的液层厚度,还可以消除液面
落差,促使气流的均布。
10.1.6.1 结构参数
②适当地安排斜向进气装置,即在塔板边缘处适当增加斜向
进气装置的数量,可使液体沿圆形塔板表面流动均匀。
③斜向进气时造成的液滴具有倾斜的初速度,其垂直分量较
小,因而液膜夹带量有所下降。
总之,适量采用斜向进气装置,可减少气液两相在塔板上的
非理想流动,提高塔板效率。实现斜向进气的塔结构有多种形式。
例如,舌形塔板、斜孔塔板、网孔塔板等使全部气体倾向进入液
层;而林德筛板则使部分气体斜向进入液层。
10.1.6.2操作参数和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 1)负荷性能图
① 1为过量液沫夹带线,通常以 Kg液 /Kg干空气为依据确定,
气液负荷位于该线上方,表示液沫夹带过量,已不宜采用;
②线 2为漏液线,可根据漏液点气速确定,若气液负荷位于
线 2下方,表明漏液已使塔板效率大幅度下降;
③线 3为溢流液泛线,可根据溢流液泛的产生条件确定,若
气液负荷位于 3上方,塔内将出现溢流液泛;
10.1.6.2操作参数和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④线 4为液流量下限线,对平直堰,其位置可根据 6mm
确定,对齿形堰有其他办法确定,液量小于该下限,板上液体流
动严重不均匀而导致板效率急剧下降;
⑤线 5为液流量上限线,可根据 不小于 3~ 5确定,
若液量超过此上限,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过短,液流中的气
泡夹带现象大量发生,以致出现溢流液泛。
上述各线所包围的区域为塔板正常操作范围。在此范围内,
气液两相流量的变化对板效率影响不大。塔板的设计点和操作点
都必须位于上述范围内,方能获得合理的板效率。
?owk
max
fT
L
AH
10.1.6.2操作参数和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 2)操作弹性
上、下限操作极限的气体流量之比称为塔板的操作弹性,操作
弹性越大的塔越好。
( 3)注意
① 板型不同,负荷性能图中所包括的极限线也有所不同。
② 同一板型但设计不同,线的相对位置也会不同。例如板间距
减小,则气速较小时也会产生液泛及液沫夹带,线 1和线 3将下
移,而线 5将左移,塔的正常操作范围减小;若降液管面积 减小,
线 1和线 3将上移,线 5左移可能与线 1相交,而将液泛线 3划到正常操
作范围之外,这表明该塔在发生液泛之前,液体流量已经受到降液
管的最大液相负荷所限制。
TH
fA
10.1.7 塔板型式
塔板可分为有降液管式塔板(也称溢流式塔板或错流式塔板)
及无降液管式塔板(也称穿流式塔板或逆流式塔板)两类,在工
业生产中,以有降液管式塔板应用最为广泛,在此只讨论有降液
管式塔板。
1,泡罩塔板
泡罩塔板是工业上应用最早的塔板,其结构如图所示,它主
要由升气管及泡罩构成。泡罩安装在升气管的顶部,分圆形和条
形两种,以前者使用较广。泡罩有 f80,f100,f150mm三种尺寸,
可根据塔径的大小选择。泡罩的下部周边开有很多齿缝,齿缝一
般为三角形、矩形或梯形。泡罩在塔板上为正三角形排列。
10.1.7 塔板型式
10.1.7 塔板型式
操作时,液体横向流过塔板,靠溢流堰保持板上有一定厚度
的液层,齿缝浸没于液层之中而形成液封。升气管的顶部应高于
泡罩齿缝的上沿,以防止液体从中漏下。上升气体通过齿缝进入
液层时,被分散成许多细小的气泡或流股,在板上形成鼓泡层,
为气液两相的传热和传质提供大量的界面。
泡罩塔板的优点是操作弹性较大,塔板不易堵塞;缺点是结
构复杂、造价高,板上液层厚,塔板压降大,生产能力及板效率
较低。泡罩塔板已逐渐被筛板、浮阀塔板所取代,在新建塔设备
中已很少采用。
10.1.7 塔板型式
2,筛孔塔板
筛孔塔板简称筛板,其结构 如图所示 。塔板上开有许多均匀
的小孔,孔径一般为 3~ 8mm。筛孔在塔板上为正三角形排列。塔
板上设置溢流堰,使板上能保持一定厚度的液层。
操作时,气体经筛孔分散成小股气流,鼓泡通过液层,气液
间密切接触而进行传热和传质。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通过筛孔
上升的气流,应能阻止液体经筛孔向下泄漏。
10.1.7 塔板型式
10.1.7 塔板型式
筛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板上液面落差小,气体压
降低,生产能力大,传质效率高。其缺点是筛孔易堵塞,不宜处
理易结焦、粘度大的物料。
应予指出,筛板塔的设计和操作精度要求较高,过去工业上
应用较为谨慎。近年来,由于设计和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使
筛板塔的操作非常精确,故应用日趋广泛。
10.1.7 塔板型式
3,浮阀塔板
浮阀塔板具有泡罩塔板和筛孔塔板的优点,应用广泛。浮阀
的类型很多,国内常用的有如图片 3-4所示的 F1型,V-4型及 T型等。
浮阀塔板的结构特点是在塔板上开有若干个阀孔,每个阀孔
装有一个可上下浮动的阀片,阀片本身连有几个阀腿,插入阀孔
后将阀腿底脚拨转 90°,以限制阀片升起的最大高度,并防止阀
片被气体吹走。阀片周边冲出几个略向下弯的定距片,当气速很
低时,由于定距片的作用,阀片与塔板呈点接触而坐落在阀孔上,
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阀片与板面的粘结。
10.1.7 塔板型式
10.1.7 塔板型式
操作时,由阀孔上升的气流经阀片与塔板间隙沿水平方向进
入液层,增加了气液接触时间,浮阀开度随气体负荷而变,在低
气量时,开度较小,气体仍能以足够的气速通过缝隙,避免过多
的漏液;在高气量时,阀片自动浮起,开度增大,使气速不致过
大。
浮阀塔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生产能力大,操作弹
性大,塔板效率较高。其缺点是处理易结焦、高粘度的物料时,
阀片易与塔板粘结;在操作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阀片脱落或卡死等
现象,使塔板效率和操作弹性下降。
10.1.7 塔板型式
4,喷射型塔板
上述几种塔板,气体是以鼓泡或泡沫状态和液体接触,当气体
垂直向上穿过液层时,使分散形成的液滴或泡沫具有一定向上的初
速度。若气速过高,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液沫夹带,使塔板效率下降,
因而生产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为克服这一缺点,近年来开发出喷
射型塔板,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 1)舌型塔板
舌型塔板的结构 如图所示,在塔板上冲出许多舌孔,方向朝塔
板液体流出口一侧张开。舌片与板面成一定的角度,有 18°, 20°,
25° 三种(一般为 20° ),舌片尺寸有 50× 50mm和 25× 25mm两种。
舌孔按正三角形排列,塔板的液体流出口一侧不设溢流堰,只保留
降液管,降液管截面积要比一般塔板设计得大些。
10.1.7 塔板型式
10.1.7 塔板型式
操作时,上升的气流沿舌片喷出,其喷出速度可达 20~
30m/s。当液体流过每排舌孔时,即被喷出的气流强烈扰动而形成
液沫,被斜向喷射到液层上方,喷射的液流冲至降液管上方的塔
壁后流入降液管中,流到下一层塔板。
舌型塔板的优点是:生产能力大,塔板压降低,传质效率较
高;缺点是:操作弹性较小,气体喷射作用易使降液管中的液体
夹带气泡流到下层塔板,从而降低塔板效率。
10.1.7 塔板型式
( 2)浮舌塔板
如图所示,与舌型塔板相比,浮舌塔板的结构特点是其舌片
可上下浮动。因此,浮舌塔板兼有浮阀塔板和固定舌型塔板的特
点,具有处理能力大、压降低、操作弹性大等优点,特别适宜于
热敏性物系的减压分离过程。
10.1.7 塔板型式
10.1.7 塔板型式
( 3)斜孔塔板
斜孔塔板的结构如图所示。在板上开有斜孔,孔口向上与板
面成一定角度。斜孔的开口方向与液流方向垂直,同一排孔的孔
口方向一致,相邻两排开孔方向相反,使相邻两排孔的气体向相
反的方向喷出。这样,气流不会对喷,既可得到水平方向较大的
气速,又阻止了液沫夹带,使板面上液层低而均匀,气体和液体
不断分散和聚集,其表面不断更新,气液接触良好,传质效率提
高。
斜孔塔板克服了筛孔塔板、浮阀塔板和舌型塔板的某些缺点。
斜孔塔板的生产能力比浮阀塔板大 30%左右,效率与之相当,且结
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塔板。
10.1.7 塔板型式
10.2 填料塔
10.2.1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结构特性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10.2.3 填料塔的传质
10.2.4 填料塔的附属结构
10.2.5 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
10.2.1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结构特性
1,填料塔的结构
如图所示为填料塔的结构示意图,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
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填料塔的塔
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
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
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
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液体从塔
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
填料表面流下。
10.2.1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结构特性
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
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
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
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
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
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壁流效应造
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因此,
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液体再
10.2.1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结构特性
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
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
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
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
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
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
合等。
10.2.1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结构特性
2,填料特性的评价
( 1)比表面积塔内单位体积填料层具有的填料表面积,
m2/m3。填料比表面积的大小是气液传质比表面积大小的基础条件。
须说明两点:第一,操作中有部分填料表面不被润湿,以致比表
面积中只有某个分率的面积才是润湿面积。据资料介绍,填料真
正润湿的表面积只占全部填料表面积的( 20~ 50) %。第二,有的
部位填料表面虽然润湿,但液流不畅,液体有某种程度的停滞现
象。这种停滞的液体与气体接触时间长,气液趋于平衡态,在塔
内几乎不构成有效传质区。为此,须把比表面积与有效的传质比
表面积加以区分。但比表面积 仍不失为重要的参量。 a
10.2.1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结构特性
( 2)空隙率
塔内单位体积填料层具有的空隙体积,m2/m3。 为一分数。
值大则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小,故 值以高为宜。
对于乱堆填料,当塔径与填料尺寸之比大于 8时,因每个填
料在塔内的方位是随机的,填料层的均匀性较好,这时填料层可
视为各向同性,填料层的空隙率 就是填料层内任一横截面的空
隙截面分率。
当气体以一定流量过填料层时,按塔横截面积计的气速 称
为“空塔气速”(简称空速),而气体在填料层孔隙内流动的真
正气速为 。二者关系为,。
?
?
?
?
1u ?/1 uu ?
u
10.2.1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结构特性
( 3)塔内单位体积具有的填料个数根据计算出的塔径与填料
层高度,再根据所选填料的 n值,即可确定塔内需要的填料数量。
一般要求塔径与填料尺寸之比 (此比值在 8~ 15之间为
宜),以便气、液分布均匀。若,在近塔壁处填料层空
隙率比填料层中心部位的空隙率明显偏高,会影响气液的均匀分
布。若 值过大,即填料尺寸偏小,气流阻力增大。
8/ ?dD
8/ ?dD
dD/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填料层的持液量、填料层的
压降、液泛、填料表面的润湿及返混等。
1,填料层的持液量
填料层的持液量是指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在单位体积填料层
内所积存的液体体积,以 (m3液体 )/(m3填料 )表示。持液量可分为
静持液量 H s、动持液量 H o和总持液量 H t。静持液量是指当填料
被充分润湿后,停止气液两相进料,并经排液至无滴液流出时存
留于填料层中的液体量,其取决于填料和流体的特性,与气液负
荷无关。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动持液量是指填料塔停止气液两相进料时流出的液体量,它
与填料、液体特性及气液负荷有关。总持液量是指在一定操作条
件下存留于填料层中的液体总量。显然,总持液量为静持液量和
动持液量之和,即
填料层的持液量可由实验测出,也可由经验公式计算。一般
来说,适当的持液量对填料塔操作的稳定性和传质是有益的,但
持液量过大,将减少填料层的空隙和气相流通截面,使压降增大,
处理能力下降。
st HHH ?? 0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2,填料层的压降
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中,从塔顶
喷淋下来的液体,依靠重力在填料
表面成膜状向下流动,上升气体与
下降液膜的摩擦阻力形成了填料层
的压降。填料层压降与液体喷淋量
及气速有关,在一定的气速下,液
体喷淋量越大,压降越大;在一定
的液体喷淋量下,气速越大,压降
也越大。将不同液体喷淋量下的单
位填料层的压降 DP/Z与空塔气速 u的
关系标绘在对数坐标纸上,可得到
如图所示的曲线簇。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在图中,直线 0表示无液体喷淋( L=0)时,干填料 △ P/Z~ u
关系,称为干填料压降线。曲线 1,2,3表示不同液体喷淋量下,
填料层的 △ P/Z~ u关系,称为填料操作压降线。
从图中可看出,在一定的喷淋量下,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
曲线大致可分为三段:当气速低于 A点时,气体流动对液膜的曳力
很小,液体流动不受气流的影响,填料表面上覆盖的液膜厚度基
本不变,因而填料层的持液量不变,该区域称为恒持液量区。此
时 △ P/Z~ u为一直线,位于干填料压降线的左侧,且基本上与干
填料压降线平行。当气速超过 A点时,气体对液膜的曳力较大,对
液膜流动产生阻滞作用,使液膜增厚,填料层的持液量随气速的
增加而增大,此现象称为拦液。开始发生拦液现象时的空塔气速
称为载点气速,曲线上的转折点 A,称为载点。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若气速继续增大,到达图中 B点时,由于液体不能顺利向下
流动,使填料层的持液量不断增大,填料层内几乎充满液体。气
速增加很小便会引起压降的剧增,此现象称为液泛,开始发生液
泛现象时的气速称为泛点气速,以 uF表示,曲线上的点 B,称为泛
点。从载点到泛点的区域称为载液区,泛点以上的区域称为液泛
区。
应予指出,在同样的气液负荷下,不同填料的 △ P/Z~ u关系
曲线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形状相近。对于某些填料,载点与泛点
并不明显,故上述三个区域间无截然的界限。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3,液泛
在泛点气速下,持液量的增多使液相由分散相变为连续相,
而气相则由连续相变为分散相,此时气体呈气泡形式通过液层,
气流出现脉动,液体被大量带出塔顶,塔的操作极不稳定,甚至
会被破坏,此种情况称为淹塔或液泛。影响液泛的因素很多,如
填料的特性、流体的物性及操作的液气比等。
填料特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填料因子上。填料因子 F值越小,
越不易发生液泛现象。
流体物性的影响体现在气体密度 rV、液体的密度 rL和粘度 mL
上。气体密度越小,液体的密度越大、粘度越小,则泛点气速越
大。
操作的液气比愈大,则在一定气速下液体喷淋量愈大,填料
层的持液量增加而空隙率减小,故泛点气速愈小。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4,液体喷淋密度和填料表面的润湿
填料塔中气液两相间的传质主要是在填料表面流动的液膜上
进行的。要形成液膜,填料表面必须被液体充分润湿,而填料表
面的润湿状况取决于塔内的液体喷淋密度及填料材质的表面润湿
性能。
液体喷淋密度是指单位塔截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喷淋的液体
体积,以 U表示,单位为 m3/( m2·h )。为保证填料层的充分润湿,
必须保证液体喷淋密度大于某一极限值,该极限值称为最小喷淋
密度,以 Umin表示。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最小喷淋密度通常采用下式计算,即
式中 Umin —— 最小喷淋密度,m3/( m2·h );
(LW)min —— 最小润湿速率,m3/( m·h );
a —— 填料的比表面积,m2/m3。
aLU w m inm in )(?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最小润湿速率是指在塔的截面上,单位长度的填料周边的最
小液体体积流量。其值可由经验公式计算,也可采用经验值。对
于直径不超过 75mm的散装填料,可取最小润湿速率 (LW)min为 0.08
m3/( m·h );对于直径大于 75mm的散装填料,取 (LW)min =0.12
m3/( m·h )。
填料表面润湿性能与填料的材质有关,就常用的陶瓷、金属、
塑料三种材质而言,以陶瓷填料的润湿性能最好,塑料填料的润
湿性能最差。
实际操作时采用的液体喷淋密度应大于最小喷淋密度。若喷
淋密度过小,可采用增大回流比或采用液体再循环的方法加大液
体流量,以保证填料表面的充分润湿;也可采用减小塔径予以补
偿;对于金属、塑料材质的填料,可采用表面处理方法,改善其
表面的润湿性能。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5.返混
在填料塔内,气液两相的逆流并不呈理想的活塞流状态,而
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返混。造成返混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填料
层内的气液分布不均;气体和液体在填料层内的沟流;液体喷淋
密度过大时所造成的气体局部向下运动;塔内气液的湍流脉动使
气液微团停留时间不一致等。填料塔内流体的返混使得传质平均
推动力变小,传质效率降低。因此,按理想的活塞流设计的填料
层高度,因返混的影响需适当加高,以保证预期的分离效果。
10.2.3 填料塔的传质
干填料比表面积为,实际操作中润湿的填料比表面积
为,由于只有在润湿的填料表面才可能发生气、液传质,故
值具有实际意义。下面介绍计算 的恩田( Onda)公式,
该公式为:
式中 —— 液体表面张力,N/m;
—— 填料上液体铺展开的最大表面张力,N/m。要求 <
,的值见表 7-3。
—— 液体空塔质量通率,kg/(s·m2) ;
,—— 液体的粘度,N·s/m2 和密度,kg/m3。
a
wa
wa a
aw
2.0
2
L
2
L
05.0
2
L
2
L
1.0
L
L
75.0
cw 45.1e x p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G
g
aG
a
G
a
a
?????
?
?
c?
?
c? c?
LG
L? L?
10.2.3 填料塔的传质
表中不同填料材质的 σC值
材质 σC/( mN/m) 材 质 σC/( mN/m)
碳 56 聚乙烯 33
陶瓷 61 钢 75
玻璃 73 涂石蜡的表面 20
聚氯乙烯 40
10.2.3 填料塔的传质
2.传质系数
恩田( Onda)等关联了大量液相和气相传质数据,分别提出
液、气两相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式如下:
( 1)液相传质系数
式中 —— 液相传质系数,kmol/( m2 s kmol/m3);
—— 溶液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m2/s;
—— 填料的名义尺寸,m。
0, 4
P
1 / 2
LL
L2 / 3
LW
L1 / 3
L
L
L )()()(0051.0)( adDa
G
gk
??
?
?
??
?
Lk
LD
Pd
10.2.3 填料塔的传质
( 2)气相传质系数
式中 —— 系数,大于 15mm的环形和鞍形填料为 5.23,小于
15mm的填料为 2.0;
—— 气相传质系数,kmol/( m2 s kPa);
—— 气体常数,8.314KJ/( kmol K);
—— 气体温度,K;
—— 溶质在气体中的扩散系数,m2/s;
—— 气体粘度,;
—— 气体密度,kg/m3;
—— 气相的质量流速,kg/( m2 s);
2
P
1 / 3
GG
G0, 7
G
V
G
G )()()( ?? ad
Da
GC
aD
RTk
?
?
?
C
Gk
R
T
GD
G?
G?
VG
10.2.3 填料塔的传质
恩田提出的关联式( 10-45)和式( 10-46)是以式( 10-44)
计算的润湿表面积为基准整理的。因此,将算出的, 乘以
式( 10-44)算出的 即得体积传质系数 和,从而可进
一步计算传质单元高度或填料塔高度。
填料塔的传质速率也可以直接用体积传质总系数、传质单元
高度和等板高度表示。关于这些表示方法的经验关联式很多,此
处不再举例。
Wa
Lk Gk
aLk Gk a
10.2.4填料塔的附属结构
支承板:支承板的主要用途是支承板内的填料,同时又能保
证气液两相顺利通过。支承板若设计不当,填料塔的液泛可能首
先在支承板上发生。对于普通填料,支承板的自由截面积应不低
于全塔面积的 50%,并且要大于填料层的自由截面积,常用的支承
板有栅板和各种具有升气管结构的支承板(图 10-56)。
液体分布器 液体分布器对填料塔的性能影响极大。分布器
设计不当,液体预分布不均,填料层内的有效润湿面积减少而偏
流现象和沟流现象增加,即使填料性能再好也很难得到满意的分
离效果。
10.2.4填料塔的附属结构
据 10.2.1所述,填料塔内产生向壁偏流是因为液体触及塔壁
之后,其流动不再具有随机性而沿壁流下。既然如此,直径越大
的填料塔,塔壁所占的比例越小,向壁偏流现象应该越小才是。
然而,长期以来填料塔确实由于偏流现象而无法放大。现已基本
搞清,除填料本身性能方面的原因外,液体初始分布不均,特别
是单位塔截面上的喷淋点数太少,是产生上述状况的重要因素。
近一、二十年来,许多直径几米至十几米的大型填料塔的操
作实践表明,填料塔只要设计正确,保证液体预分布均匀,特别
是保证单位塔截面的喷淋点数与小塔相同填料塔的放大效应并不
显著,大型塔和小型塔将具有一致的传质效率。
10.2.4填料塔的附属结构
常用的液体分布器结构如图 10-57所示。多孔管式分布器
(图 10-57a)能适应较大的遗体流量波动,对安装水平度要求不
高,对气体的阻力也很小。但是,由于管壁上的小孔容易堵塞,
被分散的液体必须是洁净的。
槽式分布器(图 10-57b)多用于直径较大的填料塔。这种分
布器不易堵塞,对气体的阻力小,但对安装水平要求较高,特别
是当液体负荷较小时。
孔板型分布器(图 10-57c)对液体的分布情况与槽式分布器
差不多,但对气体阻力较大,只适用于气体负荷不太大的场合。
10.2.4填料塔的附属结构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分布器外,各种喷洒式分布器也是比较常用的
(如莲蓬头),特别是在小型填料塔内。这种分布器的缺点是,当气量
较大时会产生较多的液沫夹带。
液体再分布器 为改善向壁偏流效应造成的液体分布不均,可在填
料层内部每隔一定高度设置一液体分布器。每段填料层的高度因填料种
类而异,偏流效应越严重的填料,每段高度越小。通常,对于偏流现象
严重的拉西环,每段高度约为塔径的 5~10倍。
常用的液体再分布器为截锥形。如考虑分段卸出填料,再分布器之
上可另设之承板(图 10-58)。
10.2.4填料塔的附属结构
除沫器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折板除沫器,丝网除沫器,旋流
板除沫器。折板除沫器阻力较小( 50~100Pa),只能除去 50的微
小液滴,压降不大于 250Pa,但造价较高。旋流板除沫器压降为
300Pa以下,其造价比丝网除沫器便宜,除沫效果比折板好。
10.2.5 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
对于许多逆流气液接触过程,填料塔和板式塔都是可
以适用的,设计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填料塔和
板式塔有许多不同点,了解这些不同点对于合理选用塔设
备是有帮助的。
填料塔操作范围较小,特别是对于液体负荷变化更为
敏感。当液体负荷较小时,填料表面不 能很好地润湿,
传质就效果急剧下降;当液体负荷过大时,则容易产生液
泛。设计良好的板式塔,则具有大得多的操作范围。
10.2.5 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
②填料塔不宜于处理易聚合或含有固体悬浮物的物料,而某
些类型的板式塔(如大孔径筛板、泡罩塔等)则可以有效地处理
这种物质。另外,板式塔的清洗亦比填料塔方便。
③当气液接触过程中需要冷却以移除反应热或溶解热时,填
料塔因涉及液体均不问题而使结构复杂化。板式塔可方便地在塔
板上安装冷却盘管。同理,当有侧线出料时,填料塔也不如板式
塔方便。
④以前乱堆填料塔直径很少大于 0.5m,后来又认为不宜超过
1.5m,根据近 10年来填料塔的发展状况,这一限制似乎不再成立。
板式塔直径一般不小于 0.6m。
10.2.5 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
⑤关于板式塔的设计资料更容易得到而且更为可靠,因此
板式塔的设计比较准确,安全系数可取得更小。
⑥当塔径不很大时,填料塔因结构简单而造价便宜
⑦对于易起泡物系,填料塔更适合,因填料对泡沫有限制
和破碎的作用。
⑧对于腐蚀性物系,填料塔更适合,因可采用瓷质填料。
⑨对热敏性物系宜采用填料塔,因为填料塔内的滞液量比
板式塔少,物料在塔内⑦的停留时间短。
⑩ 塔的压降比板式塔小,因而对真空操作更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