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学生对统计的学习往往感觉枯燥,这一方面是因为统计涉及大量的术语和公式,要求一定数学基础;另一方面数字的表现力毕竟不如文字生动,要从数字中发现规律更是一件难事。在学习中若能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是理解经济生活的有力工具,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该案例选取CPI这个指标进行详细分析,是考虑到如下几个因素:①经济学必然涉及对经济形势的宏观把握,CPI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②CPI的编制涉及调查内容选择、调查方法、调查的组织实施等多个方面,可以把教材中很多内容串起来复习一下;③CPI是比较成熟的统计指标,能方便地获取各国资料进行比较。
对ppt的说明:
page1.
“高增长、低通胀”是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从世界各国实践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有多种模式,若形成“高增长、高通胀”或“低增长、高通胀”的局面,国民经济迟早都会面临崩溃的危机。如果形成“低增长、低通胀”或“不增长、低通胀”、“负增长、负通胀”等模式,就会把国民经济引向“通缩”,最后不可避免的面临崩溃的危机。所以建立“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运行的比较理想的模式。
何谓“增长”?何谓“通胀”?这两个名词必须转化成可以衡量数值大小的指标,否则“高”和“低”就毫无意义,统计上是用GDP增长率衡量增长,用CPI衡量通货膨胀。我们现在就利用这两个指标把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具体化:寻找增长与通胀的最佳组合,GDP年增长9-10%,同时容忍CPI3%、最多不超过6%的增幅。
Page2:
解释为何要寻找增长和通胀的最佳组合,CPI并不是越低越好。这两个指标不是独立的,两者有相互作用关系。
1.适度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
所谓“适度”用数字表示就是:CPI增长率3-5%
适度或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刺激作用,对经济发展利大于弊。这是因为①农业:农副产品涨价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扩大消费;②产业结构优化:物价适度上涨,将引导企业生产向有需求、有效益的行业和产品转移,利用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避免行政干预过多,防止经济无序发展;③投资:物价适度上涨,企业盈利空间增大,将增强企业家信心,更愿加大投入再生产,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可见,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适度或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必要和合理的。
2.恶性通货膨胀抑制增长
所谓“恶性”用数字表示是:CPI增长率20%以上
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这是因为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价格信号严重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所谓硬着陆)。因此,恶性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对恶性通货膨胀举了一个例子:八九风暴。这部分内容在ppt第三页(老师讲到这里时请用鼠标点击八九风暴的星形框,会直接连接到ppt第三页)。89年的通货膨胀率是18%,虽然还没达到20%的临界线,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物价飞涨,国民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脑子里有了通货膨胀概念,所以也算是恶性。除了这次恶性通胀外,94年我国又发生一次,以瘦猪肉这种商品为例,从年初4.5元涨到年末7.5元。物价全面上涨迫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这轮调整到96年才基本完成,经济实现软着陆,CPI也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3.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副作用
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甚至大于通货膨胀。这是因为价格持续走低会使企业效益下降、产品积压上升、就业机会减少、居民收入下降、市场消费不足,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陷入一种互相牵制的恶性循环中。1998年到1999年我国受亚洲金融危机、国际性通货紧缩,以及国内需求不旺、生产过剩等因素影响,物价呈负增长,虽然国家采取降息、增发国债等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但效果不明显。
以上是对增长、通胀三种关系的阐述,为了让学生有更感性认识,本页ppt最后一行是“我国90年以来的增长与通胀”,直接点击则连接到ppt第四页,老师可让学生观察第四页的图形,以加深对上述三种关系的认识。(90-92年,温和通货膨胀,GDP增长很快;94年,一个峰值,开始宏观调控,96年软着陆,97年CPI降到2.8% ;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到1998年初这股寒流吹上了我国大陆,国际性的通货紧缩,中国也开始5年的物价低迷)这里还可提醒学生:CPI的变动远比GDP指数的变动剧烈。为什麽?因为物价水平是经济运行的“信号灯”,最敏感。
Page5:
前面几页是对CPI在宏观方面作了一些阐述,下面部分涉及CPI的微观方面,首先一个问题:CPI是怎麽反映通货膨胀的?
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或平均物价水平的上涨,但是市场上总是有涨有跌,每个人关心的商品也不一样,如何才能表现“总”水平?解决思路是选取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计算其价格变动(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行为,正是统计擅长的),这就是CPI的“市场篮子”,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的CPI指数就成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对CPI的概念作一说明。
Page6;
CPI的市场篮子:即一组代表性商品或服务,教材202页有详细说明。(有很多关于篮子的说法,比如一篮子证券、外汇篮子什麽的,都是选定一个可比的因素)
CPI的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选550个样本县市,进行经常性的价格调查,教材203页有详细说明。
调查的组织实施:由国家统计局直属的全国调查系统—城市调查队以定时、定点、定人的直接调查方式采集数据。
CPI的编制:采用国际通用的链式拉氏公式,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商品数量(市场篮子的内容)
权数确定:加权算术平均中的权数即市场篮子中每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权数也是根据调查结果确定的,反映了居民消费结构,因此随着消费结构变化,权数也应有相应调整,该页的表格对权数调整举了几个例子。
Page6:
用图形描述90年以来CPI变化情况,可引导学生讨论:2004年粮油涨价(这方面学生从食堂涨价就有切身体会),CPI有何走势?
讨论时注意让学生学习用数字讲话,结合前面表格CPI构成中的权数,粮食权数虽然只有3.1%,但粮食作为上游产品,直接带动食品价格上涨,食品价格在CPI指数中占了三分之一,举例:2004年第一季度食品价格上升7.1%,带动CPI上升2.4%。
page7:
? CPI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国外甚至更重视这个指标,比如福利国家老金的调整紧盯CPI,该页ppt对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作一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