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 5章 正弦波振荡器
5.1 引 言
5.2 LC 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3 LC 振荡器的电路分析
5.4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5.5 晶体振荡器
5.6 负阻振荡器( *)
5.7 RC 振荡器与开关电容振荡器( *)
5.8 特殊振荡现象( *)
5.1 引言
( 1)定义,振荡器是一种不需外加信号激励而能自动将直流能量变换为周期性交变能量的装置。
( 2)分类:
按振荡波形分类,振荡器分为 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 。输出波形接近于理想正弦波的称为正弦波振荡器,
波形为方波、矩形波或其它波形的称为非正弦波振荡器。
按工作机理分类,根据产生振荡的机理,正弦振荡器还可分为 反馈振荡器和负阻振荡器 。
按选频网络分类,分为 RC振荡器,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以及压控振荡器( VCO),压控晶体振荡器( VCXO)
等 。随着集成技术的发展,相继又出现了集成振荡器、开关电容振荡器 等。
5.1 引言 ( 续 1)
( 3)应用:
无线电发射机用它产生载荷信息的 载波信号 。
超外差接收机用它产生 本地振荡信号 。
各种电子测量设备和计时仪表用它产生频率(或时间)
基准信号 。
工业生产部门广泛应用的 高频电加热设备 等。
( 4)基本构成:
一个由储能元件构成的决定振荡频率的 选频网络 。
一个在规定频段内具有能量变换(或放大) 作用的换能机构。(有源器件 --放大器)
一个有助于补充元器件能量损耗和保证振荡器工作稳定的 反馈电路。
一个对振荡强度具有自动调整作用的 非线性元件 。
事实上,在晶体管正弦振荡器中,晶体管既起着 能量变换的作用,又起着调整和控制振荡强度的 非线性作用 。
5.1 引言 ( 续 2)
( 5)分析方法:
由于正弦波振荡器是一个含有非线性元件和储能元件的闭环系统,或者说是一个非线性动态网络,因此要对它进行分析,至少需求解一个二阶以上的非线性微分方程 。但这类方程的求解是很烦冗的。
求解一个 二阶以上的非线性微分方程,需采用 CAD方法。
为便于 定性分析阐明振荡器的振荡特性,本章在进行电路分析时,仍采用电路参数的准线性分析法和零极点分析法。
反馈振荡器是一个非线性闭环系统,其特性需用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来加以分析。
在振荡的初始阶段,系统内流通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
可以引用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来确定这一时期振荡器的工作状态。
5.2 LC 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2.1 互感耦合 LC 振荡电路
( 1) 工作原理,
用瞬时极性法进行分析 。(讲义上册 243)
LC C L
bC
eC
1bR 2bR eR
CCV
BEv
CEv
M M
ci
bi
返回
5.2.1 互感耦合 LC 振荡电路 ( 续)
( 2)定性分析:
在谐振频率处,电路相移是,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n2? 反馈信号足够大,才满足振幅平衡条件。
电路的振荡频率 近似等于 回路的谐振频率。
( 3)定量分析:
谐振放大器相移放大倍数 A
反馈电路相移反馈系数 F
BEv CEv?180?
A?
180?F?
相位平衡条件:
nFA 2
振幅平衡条件:
1?AF
电路振荡频率:
LC
1
0
返回
5.2.2 振荡的起振,平衡和稳定条件的分析
回答两个问题:
振荡是如何产生的?
振荡又是如何平衡的?
从三个角度分析:
振荡的产生 —— 能量和频谱的角度。
振荡的平衡 —— 非线性的角度。
1,环路的起振条件
(讲义上册 242)
LC
R
oV
S
1 2
i 0 t
to eLV)(ti
LC谐振回路是 LC振荡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弦波振荡器则是基于二阶 RLC回路的自由振荡现象 。
考虑了回路损耗后,回路将产生振幅衰减的阻尼振荡。 )s i n ()( 00 teLVti t
从能量角度,在回路存在损耗时,适时地补充必要的交变能量,以维持回路内部的能量平衡。
起振条件,AF > 1。
1,环路的起振条件 ( 续)
从频谱的角度,电路接通瞬间振荡是如何产生的?
(讲义上册 245)
0
ci
t
0CI
电路接通瞬间加于晶体管基极的 阶跃输入电压或噪声,包含许多谐波分量,谐振回路选择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谐波分量。
AF > 1。 只要接通电源,系统将由于微小的电冲激而产生增幅振荡。
2,振荡的平衡条件
从非线性的角度定性分析,振荡是如何平衡的?
由于 AF > 1,振荡幅度不断增长,晶体管进入 非线性区 。
是尖顶余弦脉冲,谐振回路选择余弦脉冲基波分量。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A 减少。c
i
0 BEv
CEv
AF=1
AF = 1,振荡进入平衡。
线性反馈特性:
CE
BE
V
VF?
振荡特性曲线:
BE
CE
V
VA?
上图
2,振荡的平衡条件 ( 续 1)
从 等效电路 角度定量分析:
L
bI?
L
C
M
cI?
beV
ceV?
fV
iZ
bI
F?
beV
bI? cI? ceV
iZ oZ?
从三点分析:
晶体管等效电路。
振幅平衡条件:
1?AF
相位平衡条件:
nFA 2
对于所有的振荡器,得出的振荡平衡条件为:
1)()( 00 jFjA
2,1,02)(
1)()(
0
00
nn
FA
FA
2,振荡的平衡条件 ( 续 2)
当工作频率较高时,引起回路传输系数和相移的因素是很多的:
晶体管输入阻抗
ij
i
b
be
i eZI
VZ
晶体管电流增益
j
b
c e
I
I
谐振回路阻抗
反馈参数
fj
ce
f eF
V
VF
F?
beV
bI? cI? ce
V?iZ oZ?
振荡平衡条件表示为:
1
F
i
o
Z
Z?
2,1,0
2)( 0
n
nfio
上式中,随频率的变化十分明显。o?
而其余相角随频率变化较缓慢。如令
fih 则上式为:
,...2,1,02 nnho
oj
o
c
ce
o eZI
VZ
2,振荡的平衡条件 ( 续 3)
讨论:
( 1) 振荡器要产生振荡,必须同时满足振荡的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
( 2) 若有 三 个假设:
振荡频率远小于晶体管的截止频率( ),
。ff0?
晶体管输入阻抗 是纯阻,。
iZ 0?i反馈回路,。
f
振荡器工作于 LC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处,。0?
o?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 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 。f
0f
这是理想情况:
,...2,1,02 nnho
fih
2,振荡的平衡条件 ( 续 4)
( 3)实际情况分析:,不是零,不是 。
i? f
o?
f
2
2
0f 01f
h
nh 20
fih
)]([ 0
0
1
0?
Ph Qtg
当,,的数值已知时,振荡器的实际振荡频率也就确定了。
0? h
01f
pQ
3,振荡的稳定条件振荡的稳定条件包含 振幅稳定条件和相位稳定条件。
( 1)振幅稳定条件振幅稳定条件是指振荡器的工作状态在外界各种干扰的作用下
(如在电压抖动、温度变化、噪声等作用下)偏离平衡状态时,
系统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所应具备的条件。
P
0
A
F
1
I
v
P点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点 。
平衡点附近振荡特性斜率的变化应小于反馈线斜率的变化。
稳定点的条件为:
0?P
Idv
dA
( 1)振幅稳定条件( 续)
另一振荡器的振荡特性讨论:
P
0
A
I
v
B
IB
v
IP
v
'
1
F
F
1
与上图不同,该振荡器晶体静态工作点位于转移特性接近截止的非线性区。
如图所述两平衡点中,只有
P点是稳定的,故常称 P点为稳定的平衡点,B点为不稳定的平衡点。
这种起振时需要外加冲激的电振荡称为“硬激励”,那些不需冲击而能自由产生振荡的现象称为“软激励”。
IBv
若要使该振荡器能进入稳定的平衡点,在起振时应给晶体管加一电冲击,并使冲激电压大于,这样自由振荡就可以产生。
( 2)相位稳定条件相位稳定条件是指:当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某一外来因素的干扰,相位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总相移角大于或小于 时,
环路是否具有自动恢复平衡状态重新回到 的条件 。
n2
f
2
2
02f01f
h
0系统相位平衡时振荡频率为 。01f
当外来干扰使环路总相移增加即产生超前相位增量 +时,这就意味着反馈电压 超前于原有输入电压
(前一次反馈电压)一个相角。 f
V?
beV
相位超前就意味着周期缩短,故环路的振荡频率也因而有所提高,从而使回路相移产生一滞后的增量。
nh 20
n2
( 2)相位稳定条件( 续 )
经过若干个周期后,该滞后增量逐渐增加,最终等于外界因素引起的超前增量 +时,使环路总相移重新恢复:
n2
由以上分析可知,具有如上图所示相位关系的系统,其相位是稳定的,
故相位稳定条件为:
0
0
ff
f
要使振荡系统满足相位稳定条件,系统内应含有某一相频特性具有负斜率的单元,在 LC振荡器中这种负斜率变化的功能恰好可以由 LC并联谐振回路来完成 。
为了抵消不稳定因素引入的相移增量,要求系统的振荡频率有相应的偏移,两者之间产生了频差 。f?
显然,这是不希望的。 为此必须加大 LC回路的有载 Q值,
因为当 Q值提高时,回路相频特性斜率也相应加大。这样,
要产生同样的相位增量,只需较小的频率偏移,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5.2.3 自给偏置对振荡状态的影响
1bR
2bR
eR
eC
CCV
Ci
Bi
Ei
BEv
BEv
BEv
Ci
0
0
mg
BVthV'
BV
t?
Q
(讲义上册 251)
自给偏置电路和振荡波形:
5.2.3 自给偏置对振荡状态的影响( 续 1)
合理选择元件的参数值,使起振前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Q位于伏安特性段的中点 。
在振荡最初阶段,由于振荡幅度较小,振荡器工作于甲类状态,偏置电压基本上为一与振荡幅度增长无关的恒定值。
随着振荡幅度的增加,即动态特性区域扩大,振荡将部分进入非线性区,导致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畸变,而形成直流电流增量,并导致工作点向负偏压方向移动,集电极电流由余弦形变为余弦脉冲形 。
随着振荡幅度的增加,通角?将减小,将减小,从而使得基波电流幅度和晶体管增益 A减小,直至 AF=1,电路进入平衡状态 。上图示出振荡器的起振过程。
自给偏置的设置加速了振荡进入平衡状态的过程 。
mg
5.2.3 自给偏置对振荡状态的影响( 续 2)
0 Iv
F1
F1
A
P
'P
1
2
3
4
bv (讲义上册 251)增加上图示出考虑自给偏置影响后,振荡器由起振到平衡的状态变化过程。振荡器动态工作点的轨迹不是沿图中的实线由起振到达平衡点 P而是沿虚线到达 点。
'P自给偏置的设置加速了振荡进入平衡状态的过程 。由上图还可看出,由于在平衡点,虚线的负斜率,比任何恒定偏置的实曲线的负斜率都大。 因此也有利于改善振荡器的稳定性。
举例,5-4
画出互感反馈振荡器的高频等效电路。要使电路能产生振荡,
请注明互感线圈各同名端的位置。
L
C
0C
eC
1R
2R eR
CCV
bC 3
2
1
eR
1R
2R
CCV
0C
0C
bC eC
CL
图( A) 图( B)
举例,5-4 ( 续 )
画出互感反馈振荡器的高频等效电路。要使电路能产生振荡,
请注明互感线圈各同名端的位置。
LC
0C
eC1R2R
eR
CCV
bC
图( C)
习题十,5-2,5-3,5-4
举例,5-4( A)
画出互感反馈振荡器的高频等效电路。要使电路能产生振荡,
请注明互感线圈各同名端的位置。
返回
eR
1R
2R
CCV
0C
0C
bC eC
CL
图( A)
C
L
举例,5-4( B)
画出互感反馈振荡器的高频等效电路。要使电路能产生振荡,
请注明互感线圈各同名端的位置。
L
C
0C
eC
1R
2R eR
CCV
bC 3
2
1
返回图( B)
L
C
eRbC 3
2
1
举例,5-4( C)
画出互感反馈振荡器的高频等效电路。要使电路能产生振荡,
请注明互感线圈各同名端的位置。
返回
LC
0C
eC1R2R
eR
CCV
bC
图( C)
C
L
5.1 引 言
5.2 LC 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3 LC 振荡器的电路分析
5.4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5.5 晶体振荡器
5.6 负阻振荡器( *)
5.7 RC 振荡器与开关电容振荡器( *)
5.8 特殊振荡现象( *)
5.1 引言
( 1)定义,振荡器是一种不需外加信号激励而能自动将直流能量变换为周期性交变能量的装置。
( 2)分类:
按振荡波形分类,振荡器分为 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 。输出波形接近于理想正弦波的称为正弦波振荡器,
波形为方波、矩形波或其它波形的称为非正弦波振荡器。
按工作机理分类,根据产生振荡的机理,正弦振荡器还可分为 反馈振荡器和负阻振荡器 。
按选频网络分类,分为 RC振荡器,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以及压控振荡器( VCO),压控晶体振荡器( VCXO)
等 。随着集成技术的发展,相继又出现了集成振荡器、开关电容振荡器 等。
5.1 引言 ( 续 1)
( 3)应用:
无线电发射机用它产生载荷信息的 载波信号 。
超外差接收机用它产生 本地振荡信号 。
各种电子测量设备和计时仪表用它产生频率(或时间)
基准信号 。
工业生产部门广泛应用的 高频电加热设备 等。
( 4)基本构成:
一个由储能元件构成的决定振荡频率的 选频网络 。
一个在规定频段内具有能量变换(或放大) 作用的换能机构。(有源器件 --放大器)
一个有助于补充元器件能量损耗和保证振荡器工作稳定的 反馈电路。
一个对振荡强度具有自动调整作用的 非线性元件 。
事实上,在晶体管正弦振荡器中,晶体管既起着 能量变换的作用,又起着调整和控制振荡强度的 非线性作用 。
5.1 引言 ( 续 2)
( 5)分析方法:
由于正弦波振荡器是一个含有非线性元件和储能元件的闭环系统,或者说是一个非线性动态网络,因此要对它进行分析,至少需求解一个二阶以上的非线性微分方程 。但这类方程的求解是很烦冗的。
求解一个 二阶以上的非线性微分方程,需采用 CAD方法。
为便于 定性分析阐明振荡器的振荡特性,本章在进行电路分析时,仍采用电路参数的准线性分析法和零极点分析法。
反馈振荡器是一个非线性闭环系统,其特性需用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来加以分析。
在振荡的初始阶段,系统内流通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
可以引用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来确定这一时期振荡器的工作状态。
5.2 LC 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2.1 互感耦合 LC 振荡电路
( 1) 工作原理,
用瞬时极性法进行分析 。(讲义上册 243)
LC C L
bC
eC
1bR 2bR eR
CCV
BEv
CEv
M M
ci
bi
返回
5.2.1 互感耦合 LC 振荡电路 ( 续)
( 2)定性分析:
在谐振频率处,电路相移是,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n2? 反馈信号足够大,才满足振幅平衡条件。
电路的振荡频率 近似等于 回路的谐振频率。
( 3)定量分析:
谐振放大器相移放大倍数 A
反馈电路相移反馈系数 F
BEv CEv?180?
A?
180?F?
相位平衡条件:
nFA 2
振幅平衡条件:
1?AF
电路振荡频率:
LC
1
0
返回
5.2.2 振荡的起振,平衡和稳定条件的分析
回答两个问题:
振荡是如何产生的?
振荡又是如何平衡的?
从三个角度分析:
振荡的产生 —— 能量和频谱的角度。
振荡的平衡 —— 非线性的角度。
1,环路的起振条件
(讲义上册 242)
LC
R
oV
S
1 2
i 0 t
to eLV)(ti
LC谐振回路是 LC振荡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弦波振荡器则是基于二阶 RLC回路的自由振荡现象 。
考虑了回路损耗后,回路将产生振幅衰减的阻尼振荡。 )s i n ()( 00 teLVti t
从能量角度,在回路存在损耗时,适时地补充必要的交变能量,以维持回路内部的能量平衡。
起振条件,AF > 1。
1,环路的起振条件 ( 续)
从频谱的角度,电路接通瞬间振荡是如何产生的?
(讲义上册 245)
0
ci
t
0CI
电路接通瞬间加于晶体管基极的 阶跃输入电压或噪声,包含许多谐波分量,谐振回路选择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谐波分量。
AF > 1。 只要接通电源,系统将由于微小的电冲激而产生增幅振荡。
2,振荡的平衡条件
从非线性的角度定性分析,振荡是如何平衡的?
由于 AF > 1,振荡幅度不断增长,晶体管进入 非线性区 。
是尖顶余弦脉冲,谐振回路选择余弦脉冲基波分量。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A 减少。c
i
0 BEv
CEv
AF=1
AF = 1,振荡进入平衡。
线性反馈特性:
CE
BE
V
VF?
振荡特性曲线:
BE
CE
V
VA?
上图
2,振荡的平衡条件 ( 续 1)
从 等效电路 角度定量分析:
L
bI?
L
C
M
cI?
beV
ceV?
fV
iZ
bI
F?
beV
bI? cI? ceV
iZ oZ?
从三点分析:
晶体管等效电路。
振幅平衡条件:
1?AF
相位平衡条件:
nFA 2
对于所有的振荡器,得出的振荡平衡条件为:
1)()( 00 jFjA
2,1,02)(
1)()(
0
00
nn
FA
FA
2,振荡的平衡条件 ( 续 2)
当工作频率较高时,引起回路传输系数和相移的因素是很多的:
晶体管输入阻抗
ij
i
b
be
i eZI
VZ
晶体管电流增益
j
b
c e
I
I
谐振回路阻抗
反馈参数
fj
ce
f eF
V
VF
F?
beV
bI? cI? ce
V?iZ oZ?
振荡平衡条件表示为:
1
F
i
o
Z
Z?
2,1,0
2)( 0
n
nfio
上式中,随频率的变化十分明显。o?
而其余相角随频率变化较缓慢。如令
fih 则上式为:
,...2,1,02 nnho
oj
o
c
ce
o eZI
VZ
2,振荡的平衡条件 ( 续 3)
讨论:
( 1) 振荡器要产生振荡,必须同时满足振荡的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
( 2) 若有 三 个假设:
振荡频率远小于晶体管的截止频率( ),
。ff0?
晶体管输入阻抗 是纯阻,。
iZ 0?i反馈回路,。
f
振荡器工作于 LC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处,。0?
o?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 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 。f
0f
这是理想情况:
,...2,1,02 nnho
fih
2,振荡的平衡条件 ( 续 4)
( 3)实际情况分析:,不是零,不是 。
i? f
o?
f
2
2
0f 01f
h
nh 20
fih
)]([ 0
0
1
0?
Ph Qtg
当,,的数值已知时,振荡器的实际振荡频率也就确定了。
0? h
01f
pQ
3,振荡的稳定条件振荡的稳定条件包含 振幅稳定条件和相位稳定条件。
( 1)振幅稳定条件振幅稳定条件是指振荡器的工作状态在外界各种干扰的作用下
(如在电压抖动、温度变化、噪声等作用下)偏离平衡状态时,
系统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所应具备的条件。
P
0
A
F
1
I
v
P点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点 。
平衡点附近振荡特性斜率的变化应小于反馈线斜率的变化。
稳定点的条件为:
0?P
Idv
dA
( 1)振幅稳定条件( 续)
另一振荡器的振荡特性讨论:
P
0
A
I
v
B
IB
v
IP
v
'
1
F
F
1
与上图不同,该振荡器晶体静态工作点位于转移特性接近截止的非线性区。
如图所述两平衡点中,只有
P点是稳定的,故常称 P点为稳定的平衡点,B点为不稳定的平衡点。
这种起振时需要外加冲激的电振荡称为“硬激励”,那些不需冲击而能自由产生振荡的现象称为“软激励”。
IBv
若要使该振荡器能进入稳定的平衡点,在起振时应给晶体管加一电冲击,并使冲激电压大于,这样自由振荡就可以产生。
( 2)相位稳定条件相位稳定条件是指:当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某一外来因素的干扰,相位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总相移角大于或小于 时,
环路是否具有自动恢复平衡状态重新回到 的条件 。
n2
f
2
2
02f01f
h
0系统相位平衡时振荡频率为 。01f
当外来干扰使环路总相移增加即产生超前相位增量 +时,这就意味着反馈电压 超前于原有输入电压
(前一次反馈电压)一个相角。 f
V?
beV
相位超前就意味着周期缩短,故环路的振荡频率也因而有所提高,从而使回路相移产生一滞后的增量。
nh 20
n2
( 2)相位稳定条件( 续 )
经过若干个周期后,该滞后增量逐渐增加,最终等于外界因素引起的超前增量 +时,使环路总相移重新恢复:
n2
由以上分析可知,具有如上图所示相位关系的系统,其相位是稳定的,
故相位稳定条件为:
0
0
ff
f
要使振荡系统满足相位稳定条件,系统内应含有某一相频特性具有负斜率的单元,在 LC振荡器中这种负斜率变化的功能恰好可以由 LC并联谐振回路来完成 。
为了抵消不稳定因素引入的相移增量,要求系统的振荡频率有相应的偏移,两者之间产生了频差 。f?
显然,这是不希望的。 为此必须加大 LC回路的有载 Q值,
因为当 Q值提高时,回路相频特性斜率也相应加大。这样,
要产生同样的相位增量,只需较小的频率偏移,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5.2.3 自给偏置对振荡状态的影响
1bR
2bR
eR
eC
CCV
Ci
Bi
Ei
BEv
BEv
BEv
Ci
0
0
mg
BVthV'
BV
t?
Q
(讲义上册 251)
自给偏置电路和振荡波形:
5.2.3 自给偏置对振荡状态的影响( 续 1)
合理选择元件的参数值,使起振前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Q位于伏安特性段的中点 。
在振荡最初阶段,由于振荡幅度较小,振荡器工作于甲类状态,偏置电压基本上为一与振荡幅度增长无关的恒定值。
随着振荡幅度的增加,即动态特性区域扩大,振荡将部分进入非线性区,导致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畸变,而形成直流电流增量,并导致工作点向负偏压方向移动,集电极电流由余弦形变为余弦脉冲形 。
随着振荡幅度的增加,通角?将减小,将减小,从而使得基波电流幅度和晶体管增益 A减小,直至 AF=1,电路进入平衡状态 。上图示出振荡器的起振过程。
自给偏置的设置加速了振荡进入平衡状态的过程 。
mg
5.2.3 自给偏置对振荡状态的影响( 续 2)
0 Iv
F1
F1
A
P
'P
1
2
3
4
bv (讲义上册 251)增加上图示出考虑自给偏置影响后,振荡器由起振到平衡的状态变化过程。振荡器动态工作点的轨迹不是沿图中的实线由起振到达平衡点 P而是沿虚线到达 点。
'P自给偏置的设置加速了振荡进入平衡状态的过程 。由上图还可看出,由于在平衡点,虚线的负斜率,比任何恒定偏置的实曲线的负斜率都大。 因此也有利于改善振荡器的稳定性。
举例,5-4
画出互感反馈振荡器的高频等效电路。要使电路能产生振荡,
请注明互感线圈各同名端的位置。
L
C
0C
eC
1R
2R eR
CCV
bC 3
2
1
eR
1R
2R
CCV
0C
0C
bC eC
CL
图( A) 图( B)
举例,5-4 ( 续 )
画出互感反馈振荡器的高频等效电路。要使电路能产生振荡,
请注明互感线圈各同名端的位置。
LC
0C
eC1R2R
eR
CCV
bC
图( C)
习题十,5-2,5-3,5-4
举例,5-4( A)
画出互感反馈振荡器的高频等效电路。要使电路能产生振荡,
请注明互感线圈各同名端的位置。
返回
eR
1R
2R
CCV
0C
0C
bC eC
CL
图( A)
C
L
举例,5-4( B)
画出互感反馈振荡器的高频等效电路。要使电路能产生振荡,
请注明互感线圈各同名端的位置。
L
C
0C
eC
1R
2R eR
CCV
bC 3
2
1
返回图( B)
L
C
eRbC 3
2
1
举例,5-4( C)
画出互感反馈振荡器的高频等效电路。要使电路能产生振荡,
请注明互感线圈各同名端的位置。
返回
LC
0C
eC1R2R
eR
CCV
bC
图( C)
C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