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培养基的制作及病原
物的分离培养
一、实验目的
病原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一定的营养,
在人工培养微生物时,为其生长发育提
供所需营养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病原菌通常是与其它微生物混生在一起
的,从病组织中将病原菌单独分选出来,
称为分离。
分离出的病原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称为培养。
培养基配好之后,必须经过灭菌才能用
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植物病理实验室中
常用的培养基的制作方法、高压灭菌锅
的使用方法、学习植物病原物分离培养
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
(一 )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按组成成分及对这些成分了解的
程度分为:
1,天然培养基:动植物的组织和它们的
煎汁、厩肥、土壤和土壤浸出液等配成
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其成分复
杂,几乎无法完全了解。
2,半组合培养基:由成分末知的天然物质
和成分已知的物质配成,如马铃薯蔗糖培
养液中的蔗糖是已知成分,而马铃薯是成
分末知的天然物质。
3,组合培养基:是成分和浓度完全已知的
培养基,是由成分已知的化学药品配成。
从物理性质上又可以分为液体培养基和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凝固剂,就成
为固体培养基,凝固剂有琼脂、明胶和
硅胶,最常用的是琼脂。
培养基的种类不同,配制方法也有差异,限于
时间,本次实验仅配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
基 (PDA),它属于半组合固体培养基。
成分:马铃薯 200g
葡萄糖 20g
琼脂 20g
水 1000ml
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块,加热煮沸 30分
钟,用双层纱布滤去薯块,加入琼脂,加热熔
化,再加入葡萄糖,完全熔化后,趋热用纱布
过滤分装。
不同微生物对酸度的适应范围不同,真菌的适
应范围广,并且偏好微酸性。由于实验室常用
的培养基通常是微酸性的,所以在培养真菌时
往往不需要调节酸度;但培养细菌时要调节到
中性;培养放线菌时要调节到微碱性。
(二 ) 培养基的灭菌
1,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完全杀
死器物表面及其内部的所有微生物。
2,消毒:是指消灭器物表面或植物组织表
面的某些微生物,而不是消灭所有的微
生物。
植物病理实验室学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干
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两种,一般培养皿、
吸管等玻璃仪器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而培养基和实验用的土壤,则用高压蒸
汽灭菌法进行湿热灭菌,具体灭菌方法
和步骤如下:
1,干热灭菌:
(1)将培养皿、吸管等玻璃器皿洗净干燥后,用
旧报纸包好,或装入特制的铁筒中 (每个吸管用
纸包好后装入铁筒 ),包纸时应将吸取的一端放
在取时先拆开的一端,以便取用时手勿触及要
求灭菌的一端。
(2)将包装好的玻璃仪器摆入电热烘箱中,彼此
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流通空气。
(3)关紧箱门,打开排气孔接上电源。
(4)待箱内空气排出到一定程度时,闭上排气孔,
继续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固定温度,灭菌温度
一般 165℃ ~ 175℃ 保持 1小时即可。
(5)待自然降温冷却后 (60℃ 以下 )才能开门取出
玻璃器皿,避免由于温度突然下降而引起玻璃
器皿碎裂。
2.湿热灭菌:使用高压灭菌锅,利用高
压来提高蒸汽的温度,达到完全灭菌的
目的。其操作步骤如下:
(1)关好排水阀门放入清水至标度为止,
注意水量一定要加足,否则容易造成事
故。
(2)将要灭菌的培养基、灭菌水等装入铁
丝笼中,并用牛皮纸盖好后放入灭菌锅
中,关上器盖,旋紧螺旋时,先将每个
螺旋旋转到一定程度 (不要太紧 ),然后再
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旋,以达到平衡旋紧,
否则易造成漏气,达不到彻底灭菌的目
的。
(3)通电加温,同时打开排气阀门,排尽
锅内的空气,即阀门冲出的全部是蒸气时
则表示彻底,此时可关闭排气阀门,如果
过早关闭阀门,排气不彻底,也达不到彻
底灭菌的目的。通常先关闭阀门,当压力
表指针升至 5磅时,打开排气阀门放气,
降至零点,再关闭阀门。
(4)压力表的指针上升时,锅内温度也逐
渐升高,当压力表指针升至 15磅时,蒸
气温度相当于 120℃ ~ 121℃ (等于一个大
气压 ),此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控制热
源,使处于 15磅压力保持 30分钟,即能
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然后停止加温。
(5)稍微打开一点排气活门,使锅内蒸汽
缓慢排除,然后逐渐开大活门,气压徐
徐下降,注意勿使排气过快,否则会使
锅内的培养基沸腾而冲脱或沾湿棉花塞,
但排气太慢又使培养基在锅内,受高温
处理时间过长,这样对培养基也是不利
的。一般从排气到打开锅盖以 10分钟左
右为好。
(6)当压力表指针降到零、锅内蒸气完全
排尽时,打开锅盖取出培养基,如需制
备固体斜面培养基时,则应趁热将试管
斜放在桌上,上面盖上报纸以免落灰尘,
(7)最后将高压灭菌器内的剩余水排出。
















(三 ) 病原物的分离培养
分离材料的选择对分离培养的成败有着决定
的影响,因为在感病植物受害部位的内外,
要有多种腐生菌,为减少腐生菌的污染,分
离所用的病害材料应尽可能新鲜,并且最好
在病、健交接处选材取样。病、健交接处,
除材料新鲜,污染的可能性小外,病原菌的
生活力强、比较活跃,容易分离成功。
病原菌分离的方法因材料不同而异,植
病实验室最常见的方法有组织分离法和
稀释分离法两种:
1,稀释分离法:
适用于细菌、土壤菌及产生孢子多的真
菌等病原菌的分离,本次实验以大白菜
软腐病作为材料进行分离。
大白菜软腐病最易伴生腐生细菌,分离时需以病
组织接种健康菜帮上,经数次接种予以纯化,其
纯化方法是将菜帮经多次换水冲洗后,再用无菌
水洗三次,切成适当大小,放在 15厘米直径的培
养皿中,菜帮下衬以吸水纸保温。用无菌解剖刀
挑取病组织少许抹在菜帮的人为伤口上,在 20~
25℃ 下培养,经 1天左右呈现腐烂,如此反复接种
几次,至病斑纯净为止。
分离时,在新的水烂斑边缘挑取少量病
组织在无菌水试管中配成菌悬液,取灭
菌培养皿 3副,标好次序,其内各置无菌
水 1毫升,用移置环移取菌悬液一环,放
在第 1皿水中混合均匀,从中挑取一环稀
释液至第 2皿,再以同法稀释成第 3皿。
取熔化后冷至 45℃ 左右的 (一般将化好的
培养基瓶靠近鼻尖,以不烫为度 )牛肉膏
蛋白胨培养基,每皿倒约 15毫升,沿着
桌面轻轻摇匀,凝固后倒置于 26~ 28℃
的温箱中培养。
1~ 2日后可见白色,圆形或近圆形直径
为 1~ 2毫米的菌落,从中选典型菌落用
移植环(划线法)移入牛肉膏蛋白胨斜
面培养基上培养,每组转 4~ 5管,注意
过早出现的大型菌落多为腐生细菌。
以上分离实验也可以划线法进行,方法是
先取两付灭菌培养皿,每皿倒入约 15毫升熔
化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沿桌面轻轻摇匀,
制成平板。
然后用移置环沾取一环稀释好的菌悬液,
在第一个培养皿平面培养基的左方长方
形区内划平行线 5~ 7条,再以此移置环
继续向右 (和左方小区内的几条平行线成
一定角度 )划 5~ 7条平行线,依此法划两
皿,倒置于 26~ 28℃ 温箱中培养,1~ 2
日后挑单个典型菌落移到斜面培养基上,
培养待用。
2,组织分离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病菌的分离,以
玉米大斑病为试材进行:
取玉米大斑病病叶,在病、健交界处剪
取 2~ 3毫米长的病组织,在 70%的酒精
中浸 2~ 3秒种,目的是在表面消毒的同
时,驱除病组织表面的气泡,使病组织
与升汞溶液能够充分接触发挥消毒作用。
按无菌操作法将病组织移入 0.1%升汞溶液
中表面消毒 3~ 5分钟,时间长短依病组织
不同而异。然后在无菌水中连续漂洗 3次,
除去残留的消毒剂后,直接移至 PDA平板
培养基上 (为防止细菌污染,可在培养基中
加入 1000ppm链霉素 10毫升 ),每皿放 4~
5块,倒置于 20~ 25℃ 室温下,一般 3~ 4
天后观察待分离菌生长结果。
待菌落长出后挑取前缘菌丝,回接于
PDA斜面培养基上,在 25℃ 温箱中培养,
待菌落颜色变深后,在无菌条件下镜检
是否是玉米大斑病菌,若仅有玉米大斑
病菌的孢子,则说明已获得了纯培养,
否则,则需要继续转至斜面培养基上进
行纯化,直至获得纯培养。
分离工作应
在无菌条件
下进行,无
菌室和超净
工作台是分
离不可缺少
的设施。
若限于条件,实验只能在普通房间进行
时,必须对房间进行彻底扫除,清洁环
境、搞好卫生。地上多洒些水,以消除
室内尘埃,分离开始前准备好一切用品,
避免工作过程中频繁走动,破坏环境带
来杂菌,工作台上铺好湿毛巾,点燃酒
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