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语法概说
§ 1 语法的定义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
律;另外也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它是对客观存在的语
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为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
构成、词汇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
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
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外也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是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
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的系统性。
§ 2 语法的性质
a 抽象性 b 稳固性 c 民族性
语法
§ 2 语法学的种类
描写语法 一种描写语言中使用的语法结构的方法,不对它们的社会作用进行价值判
断。这类语法在语言学中很普通,它是调查所有的口语、书面语材料、并对其所包含
的模式进行详细描述的标准的实践活动。
教学语法 为教授外语、或为加强对母语的了解而特别设计的书籍。这样的“教授语
法”在学校中甚为广泛,以致许多人对“语法”这一术语,仅知其一个意思:语法书。
规范语法 重点讲述用法不一致的结构,综合归纳社会上正确的语言用法规则的手册。
这种语法在 18,19世纪对欧美的语言学的观念具有建设性的影响。其影响在今日的许
多书籍中仍随处可见,例如:亨利 · 沃森 · 福勒( 1858— 1933)所著, 现代英语用法
词典, 。
参考语法 旨在尽可能广泛的语法说明,以便能成为那些醉心于证实语法事实的人们
的参考书(与词典作为“参考词汇”颇为相似)。 20世纪初期,一些北欧的语法学家
编著了一些此类型的手册;最著名的有:丹麦语法学家奥托 · 叶斯泊森( 1860— 1943)
的七卷本的, 现代英语语法, ( 1909— 1949)和伦道夫 · 夸克( 1920— )的, 英语
综合语法, 等。
理论语法 研究的不是个别语言,并且,它要确定为了进行任何一种语法分析哪些概
念是必要的,以及它们怎样能在人类语言研究中前后一贯地运用。因而,在语言共性
的研究中,它是中心概念。 今天的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学等就属此列。
传统语法 这一术语常用来概括语言学成为科学之前、语法研究那一阶段的方法和观
念。这里所说的“传统”已有 2000多年之久,包括了古希腊和罗马语法学者、文艺复
兴时期的作家及 18世纪的规范语法学者们的著作。要总括如此众多的研究方法是困难
的,可语言学家们总是取这一术语的贬义,即指对语法研究来说是不科学的研究方法:
依照拉丁语来分析语言而无视经验的事实。但是,现代研究方法中使用的许多基本概
念,在那些早期著作中已能发现;另外,作为语言学思想史的一部分,传统语法的研
究,在今天,又引起了新的关注。
二 语法单位与句法成分
§ 1 语法单位
(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 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
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 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组合 组合
语素 词 短语 实
句子 现
从语素到词到短语,其间都存在一个组合关系,即较大的单位由较小的单位
组合而成,但这些较小的单位与句子之间则是一个实现关系,即词和短语加上一
个句调后,实现为语言运用单位 —— 句子。
复句由两个以上分句组成。分句是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
§ 2 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短语结构)的组成成分。汉语的短语和句子
(即除开语调后剩下的复杂短语结构)是由较小的语言单位逐层组装起来的,
按照不同的结构类型中的结构关系可以定出不同的句法成分。大致有八种:
( 1)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如, 他的态度 很坚决。,
( 2)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部分,如, 院子 干净得很 。,
( 3)宾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句子没有宾语的除外),是述语所支配和关涉
的对象,如, 我们车间已经完成了 全年的生产任务 。,
( 4)述语(动语),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和关涉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如
,我们车间已经 完成了 全年的生产任务。,
( 5)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如, 我的 母亲很好。,
( 6)状语,是为谓词(动词和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的修饰语,如, 全
体同学 都 到了。,
( 7)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刘翔跑得
快 。,
( 8)中心语,指短语中分布上等同于整个短语的那个中心成分,如, 数不
清, 中的,数,,其分布功能(作述语)等同于整个短语。中心语在句法分析
实质上是一个中介性的句法成分。
三 词类
§ 1 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
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一)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表现在,
( 1)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能否充当句法成分以及能充当什么
句法成分。实词都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是不同类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法成
分。如, 太阳、打击、高兴,一(个),,等等。
( 2)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即哪些实词可以和哪些实词组合,怎样组合,
组合起来表示什么关系,哪些词不能同哪些词组合,这里区分的是实词的不
同类别。如,太阳,与,高兴,,后者可以与,不,组合,前者则不能,由
此可见,太阳,和,高兴,属于不同的实词类别。
( 3)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即虚词能与哪些实词和短语组合,表示什
么关系,这里区分的是虚词的不同类别。如,正在,和,着,,虽然都能与
动词,吃,组合,但两者的分布位置不同,,正在,出现在动词的前面,
,着,则只能依附于动词之后。
(二)词的形态
词的形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指构形形态,指能引起词的语法功能发生变化
的形态,如重叠,“研究”可重叠为“研究研究”,但语法功能发生变化,
“研究”可以接宾语,“研究研究”则不能;二是指构词形态,指能表明词的
概念范畴或引起词的概念意义发生变化的形态,如凡以,子”为词缀构成的
词,通常是名词,“罩子、凿子”等均属此列,这里的词缀“子”就成为一个
名词的标记。同时,“罩子、凿子”与词根“罩、凿”在概念意义上也存在区
别,即词缀“子”也引起了概念意义的变化。汉语里的名词性词缀多属此类。
(三)词的意义
这里的意义,指的是语法上同类别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不同于词汇意
义或概念意义。如名词通常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形
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风、马、牛”的词汇意义虽然不同,但可以概括出
“事物”的共同意义。
功能和形态分别是句法和词法形式,意义专指语法意义。语法研究应该遵
循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划分词类时以形式为主要依据,同时
也要兼顾意义上的不同。意义不能成为语法研究的主要依据,得不到形式验
证的意义没有任何意义。
§ 2 实词
(一)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其主要语
法特点有:
(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
( 2)一般能用数量词组修饰,但一般不能加副词,如“不”。
( 3)名词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例外的如表示周遍性
的,人人有责、事事关心,中的,人人、事事,等)。
( 4)能用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结构,如,在上海、对于同志,对人,等。
( 5)表示人的名词后边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
体,也可以是群体。
名词中比较特殊的是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名词。
● 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
时间名词除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如,上海 今天 下雨了,。
处所名词通常能作“在、到、往”(动词)的宾语并且能用“哪儿”提问、
用“这儿。那儿”指代,如“中国、亚洲、里屋”,等等。
● 方位名词
方位词有单纯和合成两种,前者如“上、下、里、外、内、左、右”等,
后者如“之上、之下、以东、以西”等。单纯方位词通常都是黏着的,附着
在别的词或短语上,组成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或短语,如“屋里、开会
前”等,合成方位词大部分则比较自由。
(二)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里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其主要语法特点
有:
( 1)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 2)能用副词“不”或“没有 /没”修饰,除表示心理活动和某些能愿动词
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 3)多数可以加“了、着、过”等助词表示时态,如“说了”表示完成
态,“说着”是进行态,“说过”是经验态。
( 4)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上或
时量少)。单音动词重叠是 AA式,双音动词重叠是 ABAB式。
动词中比较特殊的是趋向动词和能愿动词,以及判断动词“是”。
● 判断动词“是”
“是”放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多种作用:
a 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如, 狼是动物。,
b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如, 这孩子是双眼皮。,
c 表示事物的存在。如, 靠墙是一张书桌。,
判断动词, 是, 与副词, 是, 不同,后者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之前,如
,他是走了,,此处的, 是, 通常要重读,相当于, 的确、确实, 的意思,不
能省略。有时它也与句末语气词, 的, 配合构成, 是 ? ? 的, 格式,只表示
一般的肯定,不重读。
● 能愿动词
也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
观意愿。
表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
表必要:要、应该、应、应当
表意愿:肯、敢、要、愿
● 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除有一般动词的特点之外,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充当补语。如:
来、去、上、下、进、出、过、回、开、起
上来、下去、进来、出去、过来、回去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其语法特点如下:
( 1)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部分形容词也能
作补语,如,看 /清楚,走 /快 了,。
( 2)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
词,则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 3)不能带宾语。少数兼属动词的形容词,作动词时可以带宾语。
(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用法与状态形容词相同。
( 5)有些性质形容词渴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 6)有些形容词能修饰动词,如“大嚷大叫、快装快卸”。
(四)区别词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如“慢性、彩色”等,由于属性往
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的。如“男:女,单:双”等,区别词
的主要语法特点有:
( 1)能作定语直接修饰名词,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 2)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作主语、宾语。
(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五)数词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
A.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可分为系数( 1— 9)和位数(十百千万)。两者
可以组成复合词。基数词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
B.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一般是在基数词前加“第”或“初”组成。有时可
用“甲乙丙丁”等表示。
数词的语法特点如下:
( 1)通常要跟量词组合程数量短语才能充当句法成分。
( 2)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如倍数只能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
少;分数则两可。表达数目的增减是用原来的数目作为基准,不是用增减后的
数目作基准。数目的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六)量词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个大的类别。
A.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与数词合成数量短语,常作定语。
( 1)专用的:度量衡量词(尺、丈、米、升、斗、两),个体量词(个、位、本间),
集体量词(对、双、副、堆),不定量词(些、点)
( 2)临时借用的:借自名词(头、盒、口),借自动词(挑、捆)
B.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常作补语。
( 1)专用的:次、回、趟、顿、阵、番
( 2)临时借用的:借自名词(笔、枪、刀、天),借自动词(踢、看、摸)
量词的语法特点大致如下:
(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面,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
补语等。
( 2)单音节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
语,不能作补语。
( 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在“带份礼物给他”中“份”是“一份”的
省略。只有数词是“一”的时候,数词才能省略。
( 4)量词还能用在指示代词后面,构成指量短语,如“这本、那件”等。
(七)副词
副词常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很、最、极、非常、十分、格外、更、越、有点儿、几乎
表示范围,都、总、共、统统、只、仅仅、单
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曾经、刚刚、正在、在、正、渐渐、慢慢、一
向、从来、再三、偶尔
表示处所,处处、到处、四处、随处
表示肯定,否定:必须、必、准、的确、不、没有、别、未必、不曾
表示情态,方式:大肆、肆意、特意、亲自、猛然、忽然、公然、赶紧、大力
表示语气,难道、岂、究竟、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居然
副词内部区别十分大,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相同,有的差别
还相当大。如“都、只”均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总括其前面
的词语,“只”表示限制,限制其后面的词语的范围。
即使是同一个词形,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小类。如“就”,可以表示事情短期
内即将发生,如“春天很快就到了”;也可以表示事情早已发生,如“他孩子
五岁就丢掉了”;还可以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发生,如“学了就用”。
副词事实上并不完全属于实词的类别,其间有许多的成员的功能更接近虚词
的用法,可以看作是一个“半实半虚”的类别。
副词的语法特点有:
( 1)均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能作补语。作状语时间,单、双音节
副词都可在谓语中心之前主语之后,双音副词里还有一些可以放到主语之前。部
分副词还能够修饰名词。
(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当然”等例外。
( 3)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如“打得赢就打、越说越快”。
(八)代词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它跟所代替、所指示的语言单位的用法功能大致相
当,即是说所代的词语能作什么句子成分,代词就能作什么成分。按照句法功能
分,代词可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传统语法按作用划分为三类:人称代
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代词的语法特点有以下几点:
( 1)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 2)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
( 3)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或无疑而问。
(九)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
独立语等,也可以单独成句。
(十)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如“啊、哎呀、喂、嗯”等。叹词的
独立性很强,常用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以单独成句。从它能作句法
成分和成句看,不能归入虚词,但它一般也不与实词发生结构关系,可以看
作是一种特殊的实词。
§ 3 虚词
虚词的共同特点是, 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②不能单独成
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③不能重叠。这些都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虚
词是个封闭的词类,每类词数目有限,单使用频率却十分高。
(一)介词
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主
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
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介词的语法特点是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总要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少数
还可以构成介词短语作补语。
介词大部分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不少介词和动词同形,二者只能依靠语
境区别。
(二)连词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
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和跟同与 而(非“而
及而并或 且”义)
不但 ? 而且 因为 ? 所以
或者 ? 或者 虽然 ? 但是
与其 ? 不如 如果、即使
(三)助词
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助词可以分为,①结构助词,的、地、得;
②动态助词,着、了、过;
③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④其他助词,给、连、们、所。



系关系联合
连接词或短语
连接分句
( 1)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 2)动态助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字哪一点或
哪一段上。它反映的是一种动态,不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
去、现在或将来的动态,但与事件发生的时间没有关系。动态也称为“体”或
“情貌”。
A.,着”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
动作开始后、终结前的进行情况,有时表示动作完成后的存在状态。
( a)有位学长从后头追上来,并叫 着 季薇的名字。
( b)门开 着,灯亮 着 。
B.,了”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
动作或性状的实现与否跟时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了”跟“着”一样不受时间
限制。
( a)他到 了 北京。
( b)小王的脸白 了 许多。
C.,过”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曾经具有这样的
性状。
( a)他提起 过 大海,可是没说过这种大鱼腾跃的场面。
( b)这儿今天冷过一阵。
D.表示尝试态的“看”以及助词“来着”与时间有关,和上述动态助词不同。
( 3)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们那,表示比喻。如
“苹果似的脸儿”、“泥菩萨似的坐着一动也不动”等。
( 4)其他助词:“所”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给”用在动词
前面,表示加强语气。“连”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表示强
调,隐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谓词前面用“也、都、还”与之相呼应。
(四)语气词
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依据所表语气的
不同,可以分为四种:
陈述语气,的、了、吧、呢、啊、着、嘛、呗、罢了、也罢、啦
疑问语气,吗(么)、呢、吧、啊
祈使语气,吧、了、啊
感叹语气,啊
汉语普通话中最基本的语气词实际上只有六个,可以分为三层:( Ⅰ )的、了
( Ⅱ )么、呢、吧;( Ⅲ )啊,可以叠用。
Ⅰ 和 Ⅱ 叠用,真的么? 真的呢。 真的吧?
Ⅱ 和 Ⅲ 叠用:么+啊 → 嘛 么+啊 → 吗 呢+啊 → 哪
Ⅰ 和 Ⅲ 叠用:的+啊 → da 了+啊 → 啦
Ⅰ, Ⅱ, Ⅲ 叠用,了吗 的哪 了哪
§ 4 词类小结
汉语词类的划分至今仍有分歧,各家分类的数目和名称并不一致。分歧的原因
首先在于各家的标准不同,其次在于汉语的词的本身缺少形态依据,划分词类主
要依据功能,而汉语主要实词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即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没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这一点与英语不同。
英语词的功能 汉语词的功能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主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主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汉语实词由于多数是多功能的,不同的功能没有不同的形态,如果比附英语
作主语、宾语的算名词,作谓语的算动词,作定语的算形容词,就会出现大量兼
类词,分类也就成了没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就要注意哪一种或哪几种功能最能反
映出某一词类的本质,即分清主次。研究词类和研究其他语法现象都要辨别清楚
哪些是一般规律,哪些是有条件的或是特殊的规律,哪些又只是个别现象。
§ 5 词的兼类和活用
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这里所说的经常
具备,并不是指某个词在具体的语句中同时具备甲类和乙类的特点,而是指某个
词在某一场合具备甲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乙类词的特点;在两一场合则具备乙类
词的特点而不具备甲类词的特点。判断兼类词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兼类在同
类词中只是少数,否则便是分类不精。“专业”这个词,在“划分专业”将其定
为名词,而在“专业书刊”中又象英语中一样定义为形容词,就会把名词看成兼
属形容词,其实汉语名词本身就有作定语的功能。
第二,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词义有联系,否则便不是兼类词,而是同音词。
词的活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
借来用的。如:“这一切等等,确是十分堂 · 吉诃德的了。”“堂 · 吉诃德”是
名词,这里就活用作形容词。活用不属于兼类,也不改变原有的词性。
四 短语
§ 1 短语及其分类
短语是意义上诃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也叫做词组。是大
于词汇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短语内的词语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组成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一定的语法
意义(关系)。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实词和实词直接组合成短语时,
多依靠词序,如“意义重大 → 重大意义”(主谓 → 偏正),词序不同,语法意
义就不一样;如果是非直接组合的,多依靠虚词,如“猎人和狗 → 猎人的狗,
(联合 → 偏正);也有实词和虚词直接组合构成短语的,如“介词短语”等,
虚词不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就不一样。
短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出不同的类别。最重要的分类是“向内看结
构,向外看功能”,即结构类和功能类。结构类是看内部的结构类型,功能类是
将该短语看作一个整体,凭它在更大的单位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定它的类。
短语还可以依据其构成要素是否凝固分为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依据意义分为
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依据是否有独立成句的能力分为自由短语和黏着短语;依
据短语层次的多少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等等。
§ 2 短语的结构类
(一)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用语序和词类表明其间的
陈述关系而不是用虚词表示。主要有三类:
a 动词性谓语:思想解放
b 形容词性谓语:行为端正
c 名词性谓语:今天星期三
(二)动宾短语(述宾短语)
由动语和宾语两个部分组成,动语在前,宾语在后,动宾之间的支配、关涉关
系用语序表示而不是用虚词表示。依据宾语的不同类型,主要有:
a 想他(动+代词) b 盖被子(动+名词)
c 买三碗(动+数量) d 接受批评(动+动)
e 喜欢清净(动+形)
(三)偏正短语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个部分组成,修饰语在前,描写或限制中心语,其间是修
饰关系。有两类: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A,定中短语
由定语和名词中心语组成,前后有修饰关系,有时用, 的, 表示。如:
a 英雄气概 b 群众的智慧
B.定中短语
由状语和谓词性中心语组成,前后有修饰关系,有时用, 地, 表示。如:
a 十分热烈 b 紧张地劳动
(四)中补短语(述补短语、后补短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补语附加在中心语之后,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有
时有“得”表示。如:
a 干得好 b 听不明白
c 去一趟 d 高兴得跳起来
(五)联合短语
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构成并列、承接、选择或者递进等关
系。如:
a 学校和工厂 /北京、上海、广州(并列关系)
b 讨论并通过(承接关系)
c 升学或就业(选择关系)
d 积极而且热情(递进关系)
(六)连谓短语
由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上述五中关
系,其间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连谓短语表示连续的几个动作,如:
a 上街买菜 /进城看戏 /坐下来学习
b 拉着手不放 /站着不走
c 来骑马 /去上班 /查资料来 /游泳去
d 送一本书给他 /买了辆车给我
e 有希望去日本 /有话慢慢说 /有病不能来
f 倒杯茶喝 /买本书看
(七)兼语短语
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
语的主语套叠,形成一个宾语兼主语的兼语。有兼语的短语就是兼语短语,如:
a 请他来 /使祖国富强 /派你去西安 /选班长做代表 /有人敲门
(八)同位短语
多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后各部分的词语不同但所指相同,语法地位一样,共作
一个成分。如:
a 首都北京 /京剧, 空城计, /祖孙三代 /1999年那年
另外,还有一种松散的同位短语,其中可以有语音停顿和标点。如, 一只野
兔, 这个可怜的家伙,窜上了公路 。, 的主语。
(九)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直接附着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主要表示处所、范围或时
间,具有名词性。
a 大门外 蹲着两条狗。
b 灶洞里 的火光映红了嫂子的脸。
c 三天前 他来过。
(十)量词短语
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分为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如:
a 一打 是 十二个 /小孩子 三岁
b 这件 (衣裳)好 /那次 他没去
(十一)介词短语
由介词短语附着在名词等次于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可以作状语、修饰谓词,用
来标明动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部分还可作补语和定
语。
a 用大碗 盛汤 /比前几年 好多了 /为健康 锻炼身体
b 从胜利走 向胜利 /对主席 的评价
(十二)助词短语
由助词附着在词语上构成,包括“的”字短语、“所”字短语和比况短语。
A.,的”字短语
由“的”附着在实词或短语后面组成,指称人或事物,属于名词性短语,能作
主语或宾语。
a 大的 要照顾小的。
b 他首先听到的 是海潮的声音。
B.比况短语
由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后面,组成的表示比喻、
推测等的短语,可以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等,属形容词性短语。
a 暴风雨般的 掌声 / 死一般的 寂静
b 木头似的 站着 / 触电一样 哆嗦了一下
C.,的”字短语
由“所”字加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指称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是名词性
短语。
a 所想 /所需要 /所认识
b 所引用的只是一些文献资料 / 所起的作用很大
§ 3 短语的功能类
短语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作句子成分,所有的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
的短语里的组成成分;一方面是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句调后都能成句,少部分
则不行。
短语的功能类型是由它跟别的词语组合时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决定的,即相当
于哪类词决定的。常作主语、宾语,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称为名词性短语;能作谓
语,功能相当于动词、形容词的称为谓词性短语。其分类大致如下:
名词性联合短语
偏正短语(定中)
同位短语
方位短语
量词短语
“的”字短语
“所”字短语
谓词性联合短语
偏正短语(状中)
动宾短语
中补短语
主谓短语
连谓短语
兼语短语
比况短语

















§ 4 多义短语
形式上是一个短语,实际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短语交叉在一起,这
个短语就是多义的。多义短语虽然具有多个意义,但是在具体的上下文中通常只
表示一种意义。如果在某些句子中出现了两可或多可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歧义
现象了。
学 习 文 件
(偏正 /动宾)
几 个 农 场 的 青 年 几 个 农 场 的 青 年
(偏正) (偏正)
演 好 戏 演 好 戏
(动宾) (动宾)
(中补) (定中)
(偏正) (偏正)
§ 5 短语小结
短语可以充当更大的短语内的句法成分,短语里的成分可叫做短语成分,有的
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形成单句,换言之,有些单句去掉句调就是短语。因此,将
短语分析清楚了,也就是将单句分析清楚了。短语中所具有的几种结构类型,合
成词中也具有,同样地,适用于短语的结构分析方法也适用于合成词,可见,短
语在语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短语的分析方法大致有两种:层次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
A.层次分析法
分析复杂短语结构层次关系的方法就叫做“层次分析法”。它的正式学名叫做
“直接成分分析法”,英文是,Imm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IC),层次
分析法的目的是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结构关系,
其方法是采用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分,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分之间的结
构关系。
B,中心词分析法
短语都是围绕主体词(中心词,head)扩展而称的,如果先找出短语的中心成
分,再确定主语、宾语、补语等句法成分,并用符号层次图表示的方法,就叫做
“中心词分析法”,也称“句子成分分析法”。
五 句法成分
前面所说的八种句法成分,都是短语的构成成分,这里所说的句法成分,实质
上是“句子成分”,一共有九种类型(包括“独立语”)。由于作为语言备用单
位的短语加上句调后就可以实现为运用单位 —— 句子(并非全部),“句子成
分”也可以视作是“句法成分”加上句调后“提升”而来的。为求术语上的一
致,循旧仍称为“句法成分”。
§ 1 主语 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
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
词、数词、名词性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和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
句首能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如:
a 太阳 从东方升起来。
b 今天晚上 特别冷。
谓词性主语由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含主谓短语)充当。是以动作、性状或事情作陈述的对象。
a 勤劳使人聪明。
b 放光的不都是金子。
(二)谓语的构成
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
的作用是对主语进行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
问题。充当谓语的通常有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主谓短语以及名词性词语
等,如:
a 春天来了。
b 多穿点衣服再出去,外头冷。
c 他头脑冷静。
d 明天清明节。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
主语的意义类型主要是就主语所表示的人、事物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
语义关系来说的。大致有三种:
A.施事主语
主语表示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主谓的语义结构及关系是“施动者+动
作”的关系,如:
a 狼咬死了两只小羊。
b 演员的表情抓住了每个观众的视线。
B.受事主语
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主谓的语
义结构关系是“受动者+动作”的关系,如:
a 羊被狼咬死了
b 这样的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C.当事主语
表示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如:
a 我们跑丢了一只猫。
b 这个买卖你是怎么当的家?
除此以外,主语还有多种语义内容。可表示工具,如“电话联系”;表原因,
如:“外伤容易感染”;表目的,如“这种体质要吃药”;表处所,如“汤里搁
上点肉松”。这些小义类可以一律归入当事主语的大类里。
谓语的意义类型主要看谓语对主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侧重于叙
述,叙述主语所做的或于主语有关的事情。一类侧重于描写,即描写主义的性
状。一类侧重于判断说明,即说排名主语的类属或情况。
谓语的意义类型跟谓语的词性不完全对应。
§ 2 动语 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
动语和宾语是两个共现共存的成分,句内有宾语,就必有动语,有动语就必
有宾语。动语主要由动词性词语构成。可以由动词单独构成,更多的是由动词带
上补语或动态助词构成。形容词如果兼属于动词,也可以代宾语做动语。
a 山坡上下来两个打柴的。
b 她昨天夜晚哭湿了一个枕头。
c 小刘只小我一岁。
(二)宾语的构成
宾语可分为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种。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需要一定的
条件,只能出现在代谓词性词语的后边。
a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攻击。
b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A.受事宾语
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关涉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动作的对
象、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a 割麦子
b 告诉大家
B.施事宾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可以是人或自然界的事物。
a 来了一位客人。
b 走漏了消息。
这种句子的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动词后面通常要带动态助词或补语等才容
易独立成句。
C.当事宾语
表示施事、受事以外的宾语,有表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原因、目的、类
别、存在等多种类别。
宾语是动词分类的重要依据。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两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的是不及物动词。及物
动词又可以按照所带宾语的性质分类: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是名宾动词,只能带
谓词性宾语的是谓宾动词,能带名宾、谓宾的动词是名谓宾动词。
§ 3 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
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定语和中心语的意义关系有多种,大致可以分为
两类: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描写性定语的作用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
态,突出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限制性定语的作用是给
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一般而言,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
语和区别词做定语的多是限制性的。
(二)多层定语
从离中心语最远的词语算起,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
( 1)表领属关系的
( 2)表时间、处所的
( 3)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
( 4)动词性短语和主谓短语
( 5)形容词性短语
( 6)表示质料、属性或范围的名词、动词
§ 4 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
状语不只是由副词充当,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以及介词短
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充当。
状语的意义类别可粗分为限制性和描写性两种。限制性状语主要用来表示时
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等;描写性状语在语法结构上
主要是修饰谓词性成分,其语义指向或是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或是
描写动作的情态,指向名词性成分。
状语一般放在主语后面,某些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等的状语还可以放在主语
前面,特别是由“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只能出现在句首。这些放在主
语前面的状称为句首状语。
(二)多层状语
从离中心语最远的词语算起,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是:
( 1)表示时间的名词
( 2)表示处所的介词
( 3)表示范围的副词
( 4)表示情态的形容词
( 5)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 5 补语
(一)补语的构成
补语可以由谓词性词语、数量词语和介词短语充当。补语的意义类别大致有:
( 1)结果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结果补语常用形容词,少
数用动词。
( 2)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
了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一点、一些”表示程度轻微。谓语中心主
要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前加“很”的动词。程度补语本身没有否定形式。
( 3)状态补语
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
状态补语得作用有两种:评价和描写。前者只用性质形容词,后者用状态形容词
或谓词性形容词。
( 4)趋向补语
表示动作得方向或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 5)数量补语
有一种是动量补语,用表示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另外
一种是时量补语,用表时量的量词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或动作实现
后所经历的时间,即时量、时段。
( 6)时间、处所补语
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
( 7)可能补语
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可能补语有两种,一种由
“得”或“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或表示动作结果是否实现;另一种
是在结果补语或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入“得 /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
不可能实现。
(二)补语和宾语的顺序(略)
§ 6 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可分为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
和补语中心语三种。
§ 7 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法成
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须的成分,即是独立语。独立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出现
在句首、句中或句尾。大致有四种:
(一)插入语
其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是引起说话
人的注意。
a 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
b 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
c 表示消息的来源
d 表示总括性的意义
e 表示对话意的附带说明
(二)称呼语
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
(三)感叹语
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和应对等。
(四)拟声语
模拟事物的声音,给人以真实感,以加强表达效果。
§ 8 句法成分小结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是传统的成分分析法的六大名称。层次
分法仍旧坚持成分对成分的做法,把中心词改为中心语,把动词改为动语(述
语),合起来共有八种一般句法成分,同时也是短语成分。另外的一个特殊句子
成分独立语,它不是短语成分。上述八种句法成分在一个句子或短语里出现时不
是并列关系,而是具有上体位的层次关系或包容关系。
六 句子的分类
§ 1 句类和句型
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以语气为标准,据可以分为陈
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四种。
a 这是一首很好的诗歌。 b 谁写的?
c 你先念一遍吧。 d 这首诗写得真不错!
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型。其分类大致如下:
名词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叹词性非主谓句
拟声词非主谓句













§ 2 句类
(一)陈述句
叙述或者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a 他不会回去的。
b 今天星期六。
c 我是中华人名共和国公民。
(二)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
叫反问句。提问的手段,有与代哦、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或疑问格式。
其中语调是不可或缺的。疑问句可分为四种类别。
是非句,结构象陈述句;用, 是、嗯, 或, 不、没有, 等回答。
特指问,结构上用疑问代词表示疑问点;就疑问代词部分作回答。
选择问,用有选择关系的复句表示;选择其中一项作答或用另外的话回答。
正反问,用肯定否定并列的谓语形式的单句表示;选择其中一项作答或用另
外的话回答。



此外,还有反诘问句,即反问句,属于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反问句的反
问口气相当于否定语气。否定格式加否定口气就变成了肯定的意思。
(三)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是命
令、禁止;一是请求、劝阻。两类句子都用降语调,但在语气词等的运用上略
有不同。
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这种句子经常
不用主语,结构简单,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不多用语气词。
a 快去上学!
b 带他们走!
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包括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和劝阻等。用降语调
但比较平缓。
a 您喝吧,赵大爷!
b 您还是请进里面休息一下吧。
(四)感叹句
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等感情。一般用
降语调。
a 哈哈!太幼稚了!
b 哎!还是, 三炮台, 呢!你小子发财了!
c 天哪!这一定是没了命了!
d 为客人们的健康干杯!
e 多么动人哪,这部电影!
§ 3 句型
(一)主谓句
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从谓语的构成可以分以
下几个小类:
( 1)动词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的主要作用是叙述。如:
a 大会开始了。
b 主席作工作报告。
动词谓语句也可以用来描写主语。如:
a 会议进行得十分顺利。
b 任务能够完成。
用动词, 是, 及其宾语组成的谓语,作用是说明或判断。如:
a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得一天。
b 熊猫是熊。
c 阳历七月是最热的天气。
( 2)形容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的主要作用是描写。多数句子中,形容词前都带有状语。
a 他的学问比我好。
b 灯光亮得使人们的眼睛都睁不开。
( 3)名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的主要作用是说明或判断,而且是从肯定方面对主语加以说明或判
断。
a 明天晴天。
b 这个人好本领。
c 这些书图书馆的。
( 4)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可以从全句的主语(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的主语(小主语)是施
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方面来看。大致有五种类型。
( 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 ‖ 施事 —— 动作。
a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b 任何困难他都能克服。
c 一口水他都不喝。
(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 ‖ 受事 —— 动作。
a 你这个人,锤把都没摸过。
b 他什么酒都尝过。
c 他一口水都不喝。
( 3)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a 他一向态度和蔼。
b 中秋那天,天气特别好。
( 4)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a 这个孩子,我也疼他。
b 咱们俩谁也别忘记了谁。
( 5)大主语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大主语如果加上介词就变
成句首状语。
a 这件事中国人的经验太多了。
b 这三个问题,我们讨论了两个。
(二)非主谓句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
加句调形成。
( 1)动词性非主谓句
这种句子并不是省略了主语,而是不需要补出,或无法补出主语。它不需要特
定的语言环境就能表达完整而明确的意思。如:
a 出太阳了,
b 上课了。
(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通常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形成。
a 好!
b 太妙了!
( 3)名词性非主谓句
由一个名词或定中短语形成。
a 1949年春天。上海外滩。
b 多么壮丽的山河啊!
( 4)叹词句
由叹词形成。
a 啊!
b 喂!
( 5)拟声词句
由拟声词形成。
a 轰!
b 哗哗!
§ 4 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
( 1)“把”字句
也叫处置式,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
一种主动句。所谓处置,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
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或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
a 我们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
b 拟把房间收拾下吧!
“把”字句有四个特点:
①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至少也要用动词的重叠式。如, 把书放在桌
子上,,, 把地种上庄稼, 。或者是动词前有状语。
②, 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会带上
“这、那”一类的修饰语。如,把书拿来,、,把那支铅笔带上,。
③ 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式,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及物动
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 有、没有, 等不能用来作谓语。没有处置性的动词
比较少见,如, 只把目录看了一遍, 。
④, 把, 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
,把, 字前。
( 2)“被”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被(叫、给、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
句。属于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a 树叶被风吹跑了。
b 我被那诚恳的言词打动了。
c 衣服给雨浇湿了。
“被”字句的主要特点有:
① 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跟, 把, 字句中的动词差不多。动词后面多有补语
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
② 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就不能说, 一本书
被他撕破了,,如果, 一本书, 前加上, 这、那, 成为有定的,就可以说了。
③ 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 被, 字前。如, 一切丑恶的现
象应该被消灭, 。
( 3)连谓句
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连谓句。连谓句的前后谓语存
在一定的语义关系。
a 金生取了笔记本走了。
b 领导表扬先进树榜样。
c 上车买票。
( 4)兼语句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依据兼语前一动词的
语义,兼语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A 前一动词有使令语义,能引起一定的结果。
a 老师鼓励学生学好功课。
b 微笑使你年轻,使你精神愉快。
B 前一动词常使表示赞许、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及物动词,它使由兼语后
面的动作或性状引起的,前后谓词有因果关系。
a 我感谢你告诉一个好消息。
b 他埋怨我没给他办成事情。
C 前一动词用“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等。
a 他有个哥哥在北京工作。
b 轮到你值班了。
( 5)双宾句
谓语中心之后先后出现指人和指物两种宾语的句子即是双宾句。如:
a 伯父昨天给我两本书。
b 王老师教过我们语文。
双宾句有以下特点:
A 动词要有“给出”、“取进”、“询问”等意义,大都表示“谁给谁什么”等
意思。
B 近宾语(前一宾语)一般指人,回答“谁”的问题,靠近动词,中间无语音间
歇,常由简短的代词、名词充当;远宾语一般指事物,也可以指人,回答
“什么”的问题,远离动词,牵头可以有语音间歇或逗号,一般比较复杂,可
以由动词、短语、复杂形式充当。
C 双宾句有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多数用介词将指物宾语提前。
a→ 伯父昨天把那两本书给了我。
( 5)双宾句
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句首有处所词做主
语,宾语表示存现的主体。可以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类。
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动词后一般加助词“着”,有时也用
“了”。宾语一般是带有数量短语的定中短语,也不排斥其他定中短语或名词。
存在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如:
a 屋顶上站着一个人。
b 屋顶上飘着一面红旗。
隐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如:
a 大河两岸飘来阵阵歌声。
b 山梁上隐去了落霞的余晖。
隐现句的动词后常加助词“了”或趋向补语;宾语也常常带有数量短语,大多
表示施事。
§ 5 变式句和省略句
( 1)变式句
句子的各个成分处于通常位置上的是常式句,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
倒原有语序的是变式句,也叫倒装句。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
变,句法成分不变。常见的有主谓语倒置,定语、状语和中心语倒置。
A 主谓倒置
a 怎么了,你?
b 出来吧,孩子!
这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或者是说话急促而先把重点说出,然后追加主语。主
语一般念轻声。
B 定语、状语后置
a 房后河边上有许多好看的石子儿,红的,黄的,粉的。
b 许多外国朋友来到桂林游览,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
这往往是为了突出它,或是为了调整语序,使语句简洁。
( 2)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境中,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说话时往往会省略去一些不言自明
的成分。如果离开了这样的语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才行,而
且只有一种添补的可能,这即是省略。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A 对话省
a 问,他上哪儿了? 答,( ) 上公园去了。
b 问:谁来了? 答:我()。
()中是省略成分。
B 因上下文省
a ()展望未来,我们对前景充满信心。
b 不仅我们这一代(),而且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友好下去。
§ 6 句子分析小结
句子是内涵十分丰富的信息载体,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许多不同
的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就语法分析而言,又可以分为句法的分析、语义的
分析和语用的分析等。
句法分析,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明成分中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
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与语法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和语法单位
的类型的分析。
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
受事、与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
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分析,简言之,指语法
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
语用分析,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省略和倒装、变换、语气和语调等的
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七 复句
§ 1 复句中分句主语的同异和隐现
一个复句包含几个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如:
a 刮了一夜的北风,竟然下起雪来了。
b 没有高度的工业化,国家是不可能强盛的。
几个分句都是主谓句,它们的主语相同,可能都出现,也可能在前一分句出
现,以下分句省略;或者前一分句里省略,在后面的分句里才出现。如:
a 你要知道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建设。
b 我们天天穿衣吃饭,应该知道衣和饭得生产过程。
c 掌握了拼音方案,我们学习普通话就方便多了。
复句中几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通常是不能省掉一个的,但也存在特例。如:
a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 我也做过这种工作,不算太难。
c 我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丝毫也不能自满。
§ 2 复句和关联词语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 —— 语序和关联词语 —— 来表
示的。如:
a 火生起来,炉子烧得通红,上头坐着一饭盒饭,盒盖上刻着禹龙大字样。
b 今夜不搭你的车,恐怕要走上半夜呢。
c 如果你能够虚心学习,工作就一定搞得好。
关联词语有的是连词,有的是副词,如, 虽然、所以、就、才, 等,还有的是
词组,如, 另一方面、反之, 等。它们在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上所起的作用,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A 有些分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用关联词语才能表示出来,去掉关联词
语,分句就联系不起来。
a 尽管他有许多独特的创造,可是他一再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导师的指引。
B 一个复句包含分句较多,关系也比较复杂,不用关系词语就不能把各种关系清
晰的表达出来。
a 工作的条件虽然很好,可是困难也还不少,如果我们对困难没有足够的估
计,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C 有时候,一个复句用了关联词语表示一种关系,不用关联词语就表示另一种关
系。
a 或者写封信去,或者拍份电报去,叫他马上回来。
这是选择关系,如果去掉, 或者,,就成为并列关系了。
D 同一个关联词语有时也可以表示不同关系。
a 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坚守阵地。
b 小王学习很好,就是有点骄傲。
E 表示分句间的不同关系,要用不同的关联词语。
a 因为你能够虚心学习,所以工作搞得好。
b 既然你能够虚心学习,工作就一定搞得好。
c 除非你能够虚心学习,工作才会搞得好。
有时候,关联词语什么也不连接,用在句子里只起强调的作用,如, 无论谁,
都要参加劳动, 中的, 无论, 就只有强调的作用。
§ 3 复句的两大类型
按照分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
联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平等的连接起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
的,分不出主次。如“又 ? ? 又,或者 ? ? 或者、不但 ? ? 而且”等。
偏正复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正句是全句的正意所在,偏句从种种关系上
去说明、限制正句。一般顺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如“因为 ? ? 所以、虽
然 ? ? 但是、如果 ? ? 就、即使 ? ? 也”等。
§ 4 联合复句
联合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 1)并列关系
每个分句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如:
a 我们赞美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也赞美由此而获得的幸福生活。
b 他回答的那么自然,又记得那么正确。
c 我们既要有冲天的干劲,也要有科学的分析。
( 2)连贯关系
几个分句一个接一个的说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的事件。如:
a 他机警的向四周扫视了一下,把手一挥,命令大家快进屋去。
b 大家讨论完了领导秋收的事,接着主任便谈起来准备开渠的问题。
c 我们哪,第一天收集英雄例子,第二天就编,第三天就排,第四天就演。
( 3)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的复句,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常用, 不但 ?? 而
且, 来表示。如:
a 我们科学工作的目的不但在于认识世界,而且在于改造世界。
b 有计划的发展我国工业,不仅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很可能的。
如果句子的意思是从否定的方面来说的,那么, 不但 ??” 的部分说的是, 不
怎么样, 或, 没有怎样,,更进一层就成了, 反倒怎样, 。这样的递进,常用
,不但 ?? 反而, 或只在后面的分句中用, 反而, 来表示。如:
a 风不但没停,反而越来越大了。
含有反问语气的递进关系,常用, 尚且 ?? 何况, 来表示。如:
a 这么冷的天气,大人尚且受不住,何况孩子呢?
( 4)选择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几样事情,表示要在这几样事情中选择一
样,即是选择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 选择未定, 的,一种是, 选择已
定, 的。
所谓选择未定,是指说话者在几样事情中还没有选定。如:
a 不是被困难吓倒,就是拿出勇气来战胜困难,两者必居其一。
b 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两者必居其一。
所谓选择已定,是指说话者在几样事情中已经选择停当。
a 与其沸沸扬扬,不如釜底抽薪。
b 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 5 偏正复句
按照偏句和正句之间的各种不同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
( 1)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就既定的事实来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可以称为, 说
明因果, ;另一种是就一定的根据来推论出因果关系,可以称为, 推论因果, 。
a 因为今天进城要办的事情很多,所以天刚亮就出门了。
b 由于老师耐心教导,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
c 你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当赶快纠正。
d 敌人把最后的兵力也抛出来了,可见他们的力量基本上已被我们消灭了。
( 2)转折关系
前面一分句先说一面,后边分句不是顺着前边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同
前边分句相对、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上去,此即是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由于语义上的差别,可以分为, 重转, 和, 轻转, 两种。, 重转,
句前后两个分句在意思上有明显的对立,要求使用成对的关联词语,如:
a 尽管这里是地处偏僻的东海之滨的一座小城,然而,我们的节目仍然过得那
么热闹、隆重。
b 虽然二诸葛说是千合适万合适,小二黑却不认帐。
轻转句前后两个分句意思虽然不一致,但并不对立,或者并不着重强调这种不
一致,常在正句里用一个关联词, 但是,,, 但,,, 不过, 等来表示。
a 近几年来,有些朋友们要我谈谈写作的经验,可是我一次也没有谈。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由于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
( 3)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分为三种:一种是假设条件;一种是特定条件;一种是“无条件”。
A 假设的条件
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下要产生的结果,常用
“如果”、“如”等关联词语。
a 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那么我们就什么都做不成。
b 假如你同意,我们明天一清早就出发。
假设的条件关系有两种用途:一是用于推断事物的发展,举出假设的情况,推
论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是用于分析事物,用已知的结果来证明事
情不像假设的那样,或从而强调假设部分说到的事情具有重大的意义。试比较:
a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参观工业展览会。
b 如果昨天不下雨,我们早就去参观工业展览会了。
B 特定的条件
偏句提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条件,正句说明在具备这个或这些条件后必然产生
的结果,常用“只有 ?? 才”、“只要 ?? 就”等关联词语。
a 除非拓宽这条狭窄的道路,才能使交通运输畅通。
b 只要我们积极钻研,就一定能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语言结构的规律。
C, 无条件”的条件
如果结果不以条件的转移而转移,也就是说任何条件下都有同样的结果,这种
即是无条件的条件关系复句。
a 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么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 4)让步关系
如:
a 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灭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
b 水渠修成了,纵然老天不下雨,我们也有水来灌溉。
因为 A,所以 B 如果 A,就 B
虽然 A,但是 B 即使 A,也 B
A与 B关系相承
A与 B关系转折
A
与B












A
与B











§ 6 多重复句
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即是多重复句。如:
a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多重复句的分析必须抓住两点:一是总观全局,逐层剖析;一是抓住关联词
语,结合意念关系。总观全局,就是要全面的看。逐层剖析,就是要从整体到局
部一层一层的依次分析。抓住关联词语,就是要抓住各种关系的标志。结合意念
关系,就是要根据一定的意义和一定的语言环境分析的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