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0
一,气相色谱流出曲线
1.基线
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
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
2.保留值
(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 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
需的时间
死时间( 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
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 tR'),tR' = tR- tM
2009-11-10
(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 ( VR), VR = tR× F0
( F0为色谱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单位,m L / min。)
死体积( VM),VM = tM × F0
调整保留体积( VR'),V R' = VR - VM
2009-11-10
3,相对保留值 r21
组分 2与组分 1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 t’R2 / t’R1= V’R2 / V’ R1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 与其他色谱操
作条件无关, 它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
2009-11-10
4,区域宽度
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
有三种表示方法:
( 1) 标准偏差 (?):
即 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
( 2) 半峰宽 (Y1/2):
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 Y1/2 =2.354 ?
( 3) 峰底宽 (Wb):
Wb=4 ?
2009-11-10
二、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 K,组分在两相间的浓度比;
容量因子 k,平衡时,组分在各相中总的质量比;
k =MS / Mm
MS为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Mm为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
容量因子 k与分配系数 K的关系为:
式中 β为相比 。
填充柱相比,6~ 35;
毛细管柱的相比,50~ 1500
M
R
M
MR
t
t
t
ttk '???
?
K
V
V
c
c
V
V
M
V
V
M
M
M
k
m
S
m
s
m
m
S
S
S
S
m
S ?????
容量因子越大, 保留时间越长 。
可由保留时间计算出容量因子, 两者有以下关系:
2009-11-10
三、塔板理论 -柱分离效能指标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 = L / 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22
21
16545 )()(.
/ b
RR
W
t
Y
tn ??
2009-11-10
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 表明柱效越高 。
?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
? 组分在 tM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 。 需引入有效塔板数和有
效塔板高度:
22
21
16545 )()(.
/ b
RR
W
t
Y
tn ??
有效
有效
有效
n
L
H
W
t
Y
t
n
b
RR
?
??
2
'
2
2/1
'
)(16)(54.5
2009-11-10
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 塔板数 n 越大 (塔板高度 H
越小 ),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 柱效能则越高
,所得色谱峰越窄 。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 用有效
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 应指明
测定物质 。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 当两组
分的分配系数 K 相同时, 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 都
无法分离 。
(4)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
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 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
柱效的途径 。
2009-11-10
四,速率理论 -影响柱效的因素
速率方程 ( 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 ),
H = A + B/u + C·u
H:理论塔板高度, u:载气的线速度 (cm/s)
减小 A,B,C三项可提高柱效;
存在着最佳流速;
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2009-11-10
1,涡流扩散项- A
A = 2λdp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
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固定相颗粒越小 dp↓,填充的越均匀, A↓,H↓,柱效
n↑。 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 色谱
峰较窄 。
(动画)
2009-11-10
2,分子扩散项 — B
B = 2 νDg
? ν, 弯曲因子, 填充柱色谱, ν<1。
? Dg: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 cm2·s -1) 。 由于
柱中存在着浓度差, 产生纵向扩散:
(动画)
a,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 H↑(n↓),分离变差 。
b,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 流速 ↓,滞留时间 ↑,扩散 ↑
c,扩散系数,Dg∝ ( M载气 ) -1/2; M载气 ↑,B值 ↓
2009-11-10
3.传质阻力项 — C
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两相间进行反复分配时,遇到阻力。
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 Cg和液相传质阻力 CL,液相传
质阻力大于气相传质阻力。
即:
C =( Cg + CL)
L
f
L D
dC 2?
(动画)
2009-11-10
4,载气流速与柱效 -最佳流速
载气流速高时: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
的主要因素, 流速 ?,柱效 ?,
右图曲线的右边 。
载气流速低时:
H - u曲线与最佳流速:
由于流速对这两项完全相反的作用,流速对柱效的总影
响使得存在着一个 最佳流速 值,即速率方程式中塔板高度对
流速的一阶导数有一极小值。
以塔板高度 H对应载气流速 u作图,曲线最低点的流速即
为 最佳流速 。
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的
主要因素, 流速 ?, 柱效 ?,
右图曲线的坐边 。
2009-11-10
5,速率理论的要点
(1)组分分子在柱内运行的 多路径与涡流扩散, 浓度梯度所
造成的 分子扩散 及 传质阻力 使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平衡不能瞬
间达到等因素是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下降的主要原因 。
(2)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粒度, 载气种类, 液膜厚度及载
气流速可提高柱效 。
(3)速率理论为色谱分离和操作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
阐明了流速和柱温对柱效及分离的影响 。
(4) 各种因素相互制约, 如载气流速增大, 分子扩散项的影
响减小, 使柱效提高, 但同时传质阻力项的影响增大, 又使
柱效下降;柱温升高, 有利于传质, 但又加剧了分子扩散的
影响, 选择最佳条件, 才能使柱效达到最高 。
2009-11-10
五,分离度
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
离程度 。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
合影响:保留值之差 ── 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
区域宽度 ── 色谱过程的 动力学 因素 。
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① 柱效较高,△ K (分配系数 )
较大,完全分离;
② △ K 不是很大,柱效较高,
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
③柱效较低,,△ K 较大,但
分离的不好;
④ △ K 小,柱效低,分离效
果更差。
2009-11-10
分离度的表达式:
R =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 89%;
R =1.0:分离程度 98%;
R =1.5:达 99.7%( 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 ) 。
)(.
)(
)(
)(/)(/
)()(
)()(
)()(
121221
12
12
12
6 9 91
2
2
YY
tt
WW
tt
R
RR
bb
RR
?
?
?
?
?
?
2009-11-10
令 Wb(2)=Wb(1)=Wb( 相邻两峰的峰底宽近似相等 ),引
入相对保留值和塔板数,可导出下式:
16
11
12
21
2121
12
12
2
12
11212
有效
n
r
r
W
t
tt
r
W
ttt
W
tt
WW
tt
R
b
bbbb
RR
R
RR
RRRRR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效
有效
H
r
r
RL
r
r
Rn
?
?
?
?
?
2
21
212
2
21
212
1
16
1
16
)(
)(
2009-11-10
例题 1:
在一定条件下, 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 85秒和
100秒, 要达到完全分离, 即 R=1.5 。 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
塔板 。 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 0.1 cm,柱长是多少?
解,r21= 100 / 85 = 1.18
n有效 = 16R2 [r21 / (r21 — 1) ]2
= 16× 1.52 × (1.18 / 0.18 ) 2
= 1547( 块 )
L有效 = n有效 ·H有效
= 1547× 0.1 = 155 cm
即柱长为 1.55米时, 两组
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 。
2009-11-10
例题 2:在一定条件下, 两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12.2s和
12.8s,计算分离度 。 要达到完全分离, 即 R=1.5, 所需要的
柱长 。
解:
8 5 3 3.0
3 6 0 0
8.124
4
8 1 3 3.0
3 6 0 0
2.124
4
2
2
1
1
?
?
??
?
?
??
n
t
W
n
t
W
R
b
R
b
分离度,72.0
8 1 3 3.08 5 3 3.0
)2.128.12(2 ?
?
???R
mLRRL 34.4172.0 5.1
2
1
2
1
2
2 ????
??
?
???
???
?
???
??
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增加多少?
2009-11-10
? 例题 3,1在某色谱分析中得到下列数据:保留时间为
5.0分钟,死时间为 1.0分钟,液相体积为 2.0mL,载气出口
流速为 50ml/分钟,计算,
(1) 分配比 k;(2)死体积 VM ;(3)分配系数 K;(4)保留体积
VR
解, k= (tR-tM)/tM=t/R/ tM=(5-1)/1=4.0
VM=tM.u=1x50.0=50.0mL
K=kVM/VL=4.0x50.0/2=100.0
VR=5x50=250mL
2009-11-10
例 4 已知物质 A和 B在一根 30.00 cm长的柱上的保
留时间分别为 16.40 min和 17.63 min。 不被保留组分通
过该柱的时间为 1.30 min。 峰底宽度分别为 1.11 min和
1.21 min,计算:
( 1)柱的分离度;
( 2)柱的平均塔板数;
( 3)达到 1.5分离度所需的柱长度。
2009-11-10
解,( 1)柱的分离度
R = 2( 17.63 - 16.40) /( 1.11 + 1.21)
= 1.06
( 2) 柱的平均塔板数
n = 16 (16.40 /1.11)2 = 3493 n = 16
(17.63 /1.21)2 = 3397
n平均 = ( 3493 + 3397) / 2 = 3445
( 3) 达到 1.5分离度所需的柱长度
R1 / R2 = ( n1 / n2 )1/2
n2 = 3445 (1.5 / 1.06)2 = 6898
L = nH = 6898?(300 /3445) = 6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