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济发展战略, 是指一个国家
根据本国实际,根据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从全局出发,对较长时期
内国家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基本目
标、步骤、重点、指导原则和根本
措施等所作的谋划,是未来经济发
展的总体部署。
发展战略的三个主要特征:
长 期 性
全 局 性
根 本 性
发展战略的三个主要特征:
根 本 性
它所决定的是经
济发展中的根本
性而非次要性或
细小的问题
发展战略的三个主要特征:
全局性
它所要解决的
是全局性而不是
个别性、局部性
问题
发展战略的三个主要特征:
长期性
它所要实现
的是长时期而不
是短时期内的任

(一) 发展战略的目标
1、毛泽东,从, 一化, 到, 四
化,
——“物质文明
2、邓小平:
从, 四化, 到基本现代化
——“两个文明,
3、江泽民 从, 基本现代化, 到
全面现代化
——“三个文明,
到 2020年实现 全面小康社会目
标 国内生产总质比 2000年翻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
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
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
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
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
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
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
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
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
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
可持续发挥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
益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
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毛泽东:两步走:第一步建立独
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实现四个现代化
1979年 12月邓
小平在会见日本
首相大平正芳时,
提出了中国到本
世纪末实现现代
化的蓝图问题。
1980 年12月, 邓小平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明确提出
经济发展中国家战略构想:
,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
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
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
更高程度的现代化。,
1984年邓小平又提
出了更长远的战略构想:
,我们确定了一个政
治目标:发展经济,到
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
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
到八百美元,
在这个
……
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
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发展战略思想进 一步完善阶段
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阶段
第一、二步战
略目标的提出
第一阶段
(1979—1982年)
第二阶段
(1982—1987年 )
第三阶段
(1987 —1992年 )
2000年 2050年
250
500
1000
4000
-1990年1980年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美元)
t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分“三步走”

温饱
小康
富强
2000年 2050年1990

1980

人民生活水平
2050 年 的 中 等
发 达 国 家 水 平
中国
中等发
达国家
8-9%
3-4%




到 战




江泽民:新三步走
实现第三步战略步骤的具体规划
到 2010年,实现国民
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一番,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
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 建党一百年,使
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
项制度更加完善
实现第三步战略步骤的具体规划
实现第三步战略步骤的具体规划
到 建国一百年,基本实
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
1、毛泽东:重工业 -农业
2、邓小平:
农业 -能源交通 -教育科学
3、江泽民:科教兴国
1、毛泽东:大跃进
2、邓小平:跳跃式
,可能我们经济发展规律还是
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
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
——邓小平
较快的经济增
长速度是实现, 三步
走, 发展战略的需要
,能发展就不
要阻挡,有条件的地
方要尽可能搞快点,
只要是讲效益,讲质
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
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
于后退。,
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是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需要
“如果在一个很长的
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
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
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
谈什么优越性呢?,
经济发展力争隔
几年一个台阶
上台阶和波浪式发展
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反映
“现在,我们国内条
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
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
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优势,在今后的
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
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
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抓住机遇,实现跃进式发展
要处理好加速发展
和稳定协调发展的关系
要科学规范衡量经济
效益的标准
3、江泽民:跨跃式
产 出
投 入
尽可能多
尽可能少
要处理好发展规
模和速度的关系
要争取没有虚假的高速度
要防止重复建设
和经济过热现象
经济总量失衡
通货膨胀严重
开发热 金融热房地产热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
本转变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是指在
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
依靠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扩张,
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
增多劳动力等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
的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速度型增长方 式”)
重轻
速效
度益









































我国粗放型经
济增长方式的
突出表现
投入高
消耗大
产出低
效益差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
长中的贡献率很低,
产品附加值小
相当一部
分国有大
中型企业
严重亏损
重视工业而挤压农业,
使农业投入不足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是指主
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提
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
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
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
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效益型增长方
式”)
提高经济增长
质量为中心
以提高经济效
益为中心
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
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
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共同富裕的
1、毛泽东:均衡发展
2、邓小平:, 部分先富, —
—非均衡发展(两个大局)
,我们坚持
走社会主义道路,
根本目标是实现
共同富裕,然而
平均发展是不可
能的。,
3、江泽民:协调发展
——西部打开发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众人类发
展的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处理经济建设
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把控制人
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
良性循环。
人口战略 资源战略 环境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开发人力资源
建立资源
节约型国
民经济体

建立与
发展阶
段相适
应的环
保体制
尽快实现由
粗放型向集
约型转变,
确立以经济
为中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要性
我国人口多、
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决定
了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是人口众
多,资源相对不
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
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
社会的长期发
展要求保护好资源和环

“可持续, 发展战略是一个多目标体系:
逐步消除贫困
追求经济适度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
任务的现代化建设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
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几
个主要的关系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经济核算与自然资源存量的关系
(一)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事
关国家经济发
展全局
和现代化目标
的实现
东, 中西部经
济发展的状况
东部、中西部面
积分别占 10.7%、
89.3%
东部、中西
部人口分别
占 36.7%、
63.3%
东部、中西部
的自然条件
中西部地区的草原资
源、森林资源、煤炭
资源分别占全国 94%、
51%,50%
各种有色金属矿
藏量占 90%
东部上述资源
奇缺,仅占全
国的 3-8%左

东部、中西部的自然条件











东部 中部 西部
( 1979—1994年的 15年间)0
19,88%
16,2% 15,78%
东, 中, 西部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例
1,0,67,0,55
1,0,54,0,43
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
战略目标
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
科学利用社会各种资源
有利于各地区优势互
补和协调发展
有利于实现近期和远期
发展目标的相互统一
( 二 ) 保持东部经济优
势, 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
继续保持东部沿海
地区的快速发展
东部仍要充分利用有利条
件,多利用国外的资金、资源
和市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
主动力,在更高更深层次上参
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循环;
进一步提高产业素质、经
济增长质量和整体经济效益,
率先实现内涵型、资源节约型、
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模式;
促进地区内不同类型开
放区和北、中、南三个各具
特色的开放区域协调发展;
继续发挥“窗口”和“辐
射”作用,为内陆经济开辟
对外开放的通道,为中西部
地区“借船、借港、借路出
海”提供便利条件;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高
耗能、高耗原材料、大运量产业和
产品,以及各种适用技术向中西部
有关省区转移,进一步带动支援中
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中西部市
场潜力巨大和自然
资源丰富这两大优

“中西部地
区需要加快改革
开放和开发, 发
挥资源优势, 发
展 优 势 产 业,
第三节
科教兴国战略
一、科教兴国战略思想
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向科学
(二)、邓小平:科学技术是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理 解
生产力 = 科学技术 × [生产管理
×
( 劳动者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依 据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
代生产力发 展的 重 要因素
和重要力量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劳动生产力是随着
科学和技术的不断
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
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
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科学技术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时 间
1900—1910 5% — 10%
1950—1970 50%
1980—今 60% — 80%
(三)、江泽民: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
产力
1,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
代化。没有现代化科
学技术,就不可能建
设现代农业、现代工
业、现代国防 。,
,搞现代化
建设,最重要的
是知识和人才。
我们最大的弱点恰恰在这里,
知识不足,人才不足。,
科教兴国是保证我国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顺
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
必然抉择。
2,科技进步要围绕经济
发展展开
,高科技领
域的一个突破,
带动一批产业的
发展,我们自己
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
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
学才有希望。”
3、科学技术必须与经济紧
密结合
4,必须把教
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5,深化科技教育体
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
加快改革和
建立科研、
开发、生产、
营销紧密结
合的机制
优化
科研
组织
结构
加强科研院
所、高等院
校和企业之
间的联合与
合作
使企业
成为技
术研究
开发的
主体
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
高等教育
实行中央
和省两级
管理,以
省为主
探索与我国
改革和发展
相适应的办
学机制和办
学模式
优化配
置和充
分利用
教育资

改革
非义
务教
育制

教育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