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八章 现代仓储绩效分析(8学时) 【课型】理论课 【学习目标】 ·认识仓储绩效评价的意义 ·把握仓储绩效评价的标准和原则 ·掌握主要仓储绩效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的计算 ·能对主要仓储绩效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主要内容】 ·仓储绩效评价的意义、标准、原则 ·主要仓储绩效评价量化指标体的涵义及计算 ·仓储绩效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方法 【重点】 ·仓储绩效评价的标准、原则 ·仓储资源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仓储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仓储能力与质量评价指标 ·库存效率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价值分析法 【难点】 ·库存周转率的计算及其分析评价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讲授 【教学设计】 首先以案例导入仓储企业开展绩效分析的重要性,以此开始介绍绩效分析的概念、标准及原则;其次按照章节内容由浅入深地讲解仓储绩效分析的知识点,突出讲解第二节中仓储绩效评价量化指标体的涵义及计算,尤其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库存周转率的计算及其分析评价,应结合实例详细讲解;最后,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介绍仓储企业利用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开展分析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 案例情景, 导入课程 通过案例讲解,请学生比较中储股份南一分公司开展绩效分析评价前后比较,使学生理解仓储企业开展绩效分析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2. 细致讲解。 本章中涉及仓储绩效分析评价的指标太多,为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各个指标的涵义,应突出重点、结合实例、细致讲解。 3.比较归纳,作出评述 教师可在第二节讲解基础上,上升到第三节内容即展开对绩效分析指标的评价,从而达到由浅入深,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的 【作业】 1.为什么要制定仓储绩效评价标准? 2.如何把握绩效评价指标的原则? 3.库存周转率高与库存绩效成正比吗?为什么? 4.考核仓储企业服务水平方面的指标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答:仓储绩效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评价的标尺,是评价工作的准绳和前提。根据不同的用途,评价标准可以分为: 计划(预算)标准、历史标准、客观标准、客户标准,通过制定仓储绩效评价标准,可使仓储绩效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便于操作比较分析。 2、答:绩效评价指标的原则应符合: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稳定性原则。 3、答:库存周转率高与库存绩效不一定成正比。一般认为周转率高了就必然好,周转率低了就不好,事实上不能这么单纯地下结论,因为周转率表面上所显示的数值中,背后往往隐藏着以下几种情况:周转率高时,经济效益好;库存周转率虽高, 经济效益却不佳;周转率虽低,但经济效益好;周转率低,经济效益也低。 4、答:考核仓储企业服务水平方面的指标有:客户满意程度、缺货率、准时交货率、货损货差赔偿费率等。这些指标,不仅反映出企业服务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反应出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以及仓库在整个收发保管作业过程中作业质量的服务能力。 【参考书目】 1.真虹,张婕妹 《物流企业仓储管理与实务》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年 2.刘志学 《现代物流手册》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1年 3.孙宏岭 《现代物流活动绩效分析》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1年 4.张铎、丁立言 《现代仓储规划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5.戢守锋 《物流管理新论》 科学出版社 2004年 6.周全中 《现代特流技术》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 【教学反思】 学习兴趣浓厚,讨论热,归纳的问题准确,但原因分析得不太透彻。 8.1 绩效评价概述 8.1.1 仓储绩效评价的意义 1.基本概念 仓储绩效评价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仓储企业利用指标对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以及服务水平进行考核,以加强仓储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业务和技术水平。 2.仓储绩效评价意义 (1)有利于仓储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2)有利于落实仓储管理的经济责任制 (3)有利于推进仓库设施装备的现代化改造 (4)有利于提高仓储的经济效益 8.1.2 仓储绩效评价标准及原则 1. 仓储绩效评价标准 计划(预算)标准、历史标准、客观标准、客户标准 2. 绩效评价指标制定原则 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稳定性原则 8.2 仓储绩效评价量化指标体系 8.2.1 资源利用程度方面的指标 仓库面积利用率=仓库可利用面积 /仓库建筑面积×100% 仓容利用率 =库存商品实际数量或容积/仓库应存数量或容积×100% 设备完好率= 期内设备完好台日数/同期设备总台日数×100% 设备利用率 =全部设备实际工作时数/ 同期设备日历工作时数×100% 设备工作日利用率 =计划期内设备实际工作天数/计划期内计划工作天数×100% 工时利用率 =设备每日实际工作时间/设备每日计划工作时间×100% 设备作业能力利用率=计划期内设备作业能力/计划期内设备技术作业能力×100% 资金利润率=利润总额/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100% 全员劳动生产率 =利润总额(元)/同期平均全员人数×100% 8.2.2 服务水平方面的指标 客户满意程度=满足客户要求数量/客户要求数量×100% 缺货率=缺货次数/客户订货次数×100% 准时交货率 =准时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100% 货损货差赔偿费率 =货损货差赔偿费总额/同期业务收入总额×100% 8.2.3 能力与质量方面的指标 计划期货物吞吐量 = 计划期货物总进库量+计划期货物总出库量+计划期货物直拨量 账货相符率 =账货相符笔数/库存货物总笔数×100% 进、发货准确率=期内货物吞吐量 - 进、发货差错总量 /期内货物吞吐量×100% 商品缺损率=期内商品缺损量 /期内库存商品总量×100% 平均储存费用 =每月储存费用总额/每月储存费用总额×100% 8.2.4 库存效率方面的指标 1. 基本概念 库存周转率是用于计算库存货物的周转速度,反映仓储工作水平的重要效率指标。它是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成本与平均库存的比率,用时间表示库存周转率就是库存周转天数。 2. 库存周转率的表示方法 (1)基本表示方法 货物年周转次数(次╱年) =年发货总量/年货物平均储存量×100% 货物的周转天数(天╱次)=360 /货物年周转次数×100% (2)库存数量表示方法 库存周转率=使用数量/库存数量×100% (3)库存金额表示方法 库存周转率=使用金额/使用金额×100% 3. 商品周转率 (1)概念商品周转率是用一定期间的平均库存额去除该期间的销售额而得,表示商品的周转情形。可以用它来区分“销路奇佳的商品”和“销路不佳的商品”,使该指标能提供适宜而正确的库存管理所需的基本资料。 (2)商品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①售价方法 商品周转率 =平均库存额(按成本)  ②成本方法 商品周转率 =平均库存额(按成本)  ③数量方法 商品周转率 =平均库存数量  ④销售金额方法 商品周转率 = 平均库存  ⑤包括利益与成本方法 商品周转率=手头平均库存额(成本)   4. 周转期间与周转率的关系 周转期间(月数表示)=12/年间周转率 周转率的判断标准 (1)周转率高时,经济效益好 (2)库存周转率虽高, 经济效益却不佳 (3)周转率虽低,但经济效益好 (4) 周转率低,经济效益也低 8.3 仓储绩效考核指标的分析 要全面、准确地认识仓储企业的现状和规律,把握其发展的趋势,必须对各个指标进行系统而周密的分析,以便发现问题,并透过现象,认识内在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仓储企业各项工作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8.3.1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内在联系的、可比的指标(或数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认识仓储企业的现状及其规律性。对比分析法是绩效考核指标分析法中使用最普遍、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包括:计划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纵向动态对比分析、横向类比分析、结构对比分析 8.3.2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用来分析影响指标变化的各个因素以及它们对指标各自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做法是,假定影响指标变化的诸因素之中,在分析某一因素变动对总指标变动的影响时,假定只有这一个因素在变动,而其余因素都必须是同度量因素(既固定因素),然后逐个进行替代某一项因素单独变化,从而得到每项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程度 8.3.3 价值分析法 所谓价值分析(valueanalysis,VA)就是通过综合分析系统的功能与成本的相互关系,寻求系统整体最优化途径的一项技术经济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