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电泳与膜分离 6学时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的内容膜分离的概念膜的概念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基本的膜材料有哪些?
常用的膜组件有哪些?
何谓反渗透?实现反渗透分离的条件是什么?
强制膜分离的概念?
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电泳的概念电泳的基本原理电泳技术的分类基本的电泳系统组成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原理
SDS PAGE的分离原理何谓等电聚焦?如何形成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
何谓双相电泳?其作用是什么?
二、膜分离技术膜分离的概念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膜的概念
(1)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2)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体
(3)被膜分开的流体相物质是液体或气体
(4)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故而可以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1)微滤: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孔径分布范围在0.025~14μm之间;
(2)超滤:分离介质同上,但孔径更小,为0.001~0.02 μm,分离推动力仍为压力差,适合于分离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
(3)反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 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
(4)纳滤: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300~1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平均2nm;
(5)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
膜的分类
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
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
按材料分:合成有机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膜材料的特性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1)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
(2)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3)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4)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5)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6)成本低;
各种膜材料
(1)有机高分子膜:
纤维素酯膜、缩合系聚合物(聚砜类)、聚烯烃及其共聚物、脂肪族或芳香族聚酰胺类聚合物、全氟磺酸共聚物和全氟羧酸共聚物、聚碳酸酯;
(2)无机多孔膜:陶瓷膜膜组件
(1)管式
(2)中空纤维
(3)螺旋卷绕式
(4)平板式共同的特点
(1)尽可能大的膜表面积
(2)可靠的支撑装置
(3)可引出透过液
(4)膜表面浓度差极化达到最小
8、超滤和反渗透目的:将溶质通过一层具有选择性的薄膜,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分离时的推动力都是压强,由于被分离物质的分子量和直径大小差别及膜孔结构不同,其采用的压强大小不同。
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高达10 MPa
超滤和反渗透操作中的渗透压由于超滤和反渗透过程都是用一种半透膜把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开(淡水或盐水),因此都存在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
一般说来,无机小分子的渗透压要比有机大分子溶质的渗透压高得多。
9、渗透与反渗透渗透是由于存在化学势存在梯度而引起的自发扩散现象。
溶液中水的化学势
因此,通常情况下,其结果是水从纯水一侧透过半透膜向溶液侧渗透,使后者的液位抬高。
如果在溶液一侧施加压力,外界力做功使溶液中水的化学势升高,则纯水通过膜的渗透就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条件?),此时的压力差就是溶液的渗透压。
当时,水将从溶液一侧向纯水一侧移动,此种渗透称之为反渗透。
10、实现超滤和反渗透的条件
超滤:需要增加流体的静压力,改变天然过程的方向,才可能发生含有低分子量化合物的溶剂流通过膜,此时的推动力是流体静压力与渗透压的压差;
反渗透:过程类似于超滤,只是纯溶剂通过膜,而低分子量的化合物被截留。因此,操作压力比超滤大得多。因此,超滤和反渗透通常又被称之为“强制膜分离过程”11、超滤的基本方程
12、纳米膜过滤技术介于反渗透与超滤膜之间,能截留有机小分子而使大部分无机盐通过;
特点:
(1)在过滤分离过程中,能截留小分子有机物,并可以同时透析除盐,集浓缩与透析为一体;
(2)操作压力低
13、电渗析技术电渗析技术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由于离子交换膜的阻隔作用,实现溶液的淡化和浓缩,分离推动力是静电引力。
三、电泳技术
1、电泳概念
Arne Tiselius——物理化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定义——荷电的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
电泳决定于环绕每个离子的离子雾中的扩散双电层,离子尺寸越大、溶液中的离子强度越高时,电泳现象变得越明显。因此,电泳现象中的表面电势和双电层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电泳的原理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常以颗粒分散在溶液中,它们的净电荷取决于介质的H+浓度或与其它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方式主要依据分子尺寸大小和形状、分子所带电荷或分子的生物学与化学特性。
3、电泳迁移率电泳迁移率(mobility):在电位梯度E的影响下,带电颗粒在时间t中的迁移距离d。
其单位是cm2·sec-1 ·V-1
电泳迁移率的不同提供了从混合物中分离不同物质的基础
4、电泳的大致分类依据电泳原理,现有三种形式的电泳分离系统
(1)移动界面电泳(moving boundary electrophoresis)
(2)区带电泳(zone electrophoresis )
(3)稳态电泳(steady state electrophoresis )
其中以区带电泳为目前常用的电泳系统。
5、区带电泳的主要技术具有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具有防止电泳过程中的对流和扩散,可使被分离的成分得到最大分辨率的分离;
区带电泳中的常用技术载体电泳:粉末电泳、纸电泳、凝胶电泳、聚焦电泳无载体电泳:自由电泳、毛细管电泳
6、凝胶电泳作为电泳支持介质必须具有:化学惰性、不干扰大分子的电泳过程,化学稳定性好、均匀、重复性好、电内渗小等特性。
凝胶电泳的支持介质:
(1)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 gel,PGA)
由丙烯酰胺和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引发剂和增速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
(2)琼脂糖凝胶:
从琼脂中精制分离出的胶状多糖,其分子结构大部分是由1,3连接的β-D吡喃半乳糖和1,4连接的3,6脱水α-D吡喃半乳糖交替形成的;
丙烯酰胺的聚合烯酰胺的聚合通常是由化学或光化学过程完成的,通常采用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或核黄素(引发剂)来引发该过程;以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增速剂。
该引发-增速的催化系统实质是自由基催化的氧化-还原过程。
丙烯酰胺的化学聚合是由过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游离氧自由基引发单体丙烯酰胺成为自由基状态,经过一系列的自由基反应得到的聚合物;
影响聚合的主要因素
(1)引发剂和增速剂的浓度:浓度小易导致聚合速度慢;浓度过大则易导致电泳时的烧胶以及电泳带的畸变;一般控制使聚合过程在40~60分钟内完成。
(2)系统pH值:酸性条件、碱性条件均可,但仍然存在一个最佳pH值,以获得最佳的聚合结果;
(3)温度:低温下聚合导致凝胶变脆和混浊;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是凝胶透明而有弹性;
(4)分子氧:分子氧的存在会阻碍凝胶的化学聚合;抽气
(5)系统纯度:金属离子会影响凝胶的聚合;
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分子筛效应在使用凝胶介质的电泳中,由于电泳介质具有高粘度和高的摩擦阻力,因此不仅可以防止对流,而且可以把扩散减到最小。
凝胶中的大分子分离取决于它的电荷、尺寸和形状凝胶的这种用于分离不同尺寸分子的特性是由于它的尺寸筛分能力(size sieving capacity),这种现象被称为分子筛效应(molecular sieving effect)
11、琼脂糖凝胶的性能、结构与特点
(1)琼脂糖凝胶孔径较大,0.075%琼脂糖的孔径为800nm,可以分析百万道尔顿分子量的大分子,但分辨率较凝胶电泳低。
(2)机械强度高:可以在浓度1%以下使用;
(3)无毒;
(4)染色、脱色程序简单,背景色较低;
(5)热可逆性;
(6)生物中性:一般不与生物材料结合;
(7)电内渗(EEO)大:对于对流电泳有益
12、电泳系统的基本组成
(1)电泳槽:是凝胶电泳系统的核心部分,管式电泳槽、垂直板电泳槽、水平板电泳槽
(2)电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00~600V,载体两性电解质等电聚焦电泳1000~2000V,固相梯度等电聚焦3000~8000V
(3)外循环恒温系统:高电压会产生高热,需冷却;
(4)凝胶干燥器:用于电泳和染色后的干燥;
(5)灌胶模具:制胶,玻璃板和梳子;
(6)电泳转移装置:利用低电压,大电流的直流电场,使凝胶电泳的分离区带或电泳斑点转移到特定的膜上,如PVDF膜
(7)电泳洗脱仪:回收样品
(8)凝胶扫描和摄录装置:对电泳区带进行扫描,从而给出定量的结果。
13、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原理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多孔介质,不仅能防止对流,把扩散减少到最低;而且其孔径大小与生物大分子具有相似的数量级,能主动参与生物分子的分离,具有分子筛效应。
因此,在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蛋白质分离时,在电泳过程中不仅取决于蛋白质的电荷密度,还取决于蛋白质的尺寸和形状。
PAGE可以用圆盘电泳、垂直电泳或水平电泳
(2)电泳前的准备工作缓冲系统的选择:
(a)保证蛋白质的溶解性能、稳定性以及生物活性的保持;
(b)电泳时间和分辨率:从理论上讲PAGE可以在任何pH进行,但实际上过酸或过碱的条件下将发生某种水解(脱酰胺)。因此,pH应限制在3~10之间。
缓冲系统的选择原则是两种标准的对立权衡
(a)如果缓冲液的pH选择在远离样品中各种蛋白的等电点,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密度大,电泳时间短,区带细而窄;
(b)如果缓冲pH选择在靠近被分离样品的一种或几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则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电荷密度差别大,分辨率就高;
因此,常常选择pH 8.0~9.5的缓冲,常用的缓冲液有Tris-甘氨酸(pH 8.3~9.5),Tris-硼酸(pH 8.3~9.3)和Tris-醋酸(pH 7.2~8.5)
凝胶浓度的选择由于PAGE电泳分离不仅取决于蛋白质的电荷密度,而且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形状。因此,凝胶的分子筛效应(即凝胶的孔径与电泳的分辨率、电泳速度)密切相关。
根据凝胶孔径与被分离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将凝胶分为:
(a)非排阻性凝胶(unrestrictive gel):浓度0.7 ~1.0%的琼脂糖凝胶;
(b)排阻性凝胶(restrictive gel):浓度大于1%的琼脂糖凝胶和常规PAGE
凝胶浓度太大,孔径小于样品分子尺寸,电泳时蛋白质分子不能进入凝胶,样品仍留在加样位置;
凝胶浓度太小,孔径太大,样品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均随缓冲液推进,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
PAGE的具体操作过程制胶:确定凝胶配方(凝胶、引发剂、增速剂的浓度和缓冲液),使用灌胶模具灌胶;
样品准备:选择合适的样品缓冲液、确定合适的样品浓度(1~2mg/L,考染),加样(溴酚蓝);
电泳:4~6小时,待溴酚蓝前沿到达阳极底部;
检测:紫外扫描或染色(考马斯亮蓝R-250、银染色—灵敏度比考染高100倍、荧光探针);
照相、凝胶干燥;
定量测定;
14、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量以及未知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特点: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重复性高、样品无需纯化。
(1)SDS-PAGE 的原理蛋白质分子的解聚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性试剂,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二硫苏糖醇、β-巯基乙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断裂。
因此,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SDS和还原剂后,蛋白质分子被解聚为组成它们的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与SDS结合后,形成带负电的蛋白质-SDS胶束,所带电荷远远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同时,蛋白质-SDS聚合体的形状也基本相同,这就消除了在电泳过程中分子形状对迁移率的影响。
(2)未知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基于上述SDS-PAGE的原理介绍,我们可以利用SDS-PAGE电泳进行未知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
以不同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得到不同标准蛋白的电泳迁移率,制作标准校正曲线,然后对未知蛋白在相同条件下进行SDS-PAGE电泳,测定迁移率,从标准曲线得到相应的分子量;
15、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等电聚焦等电聚焦(isoelectrofocusing),IEF
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它两性分子的等电点不同,在一个稳定的、连续的、线性的pH梯度中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
利用等电聚焦技术分离、分析的对象仅限于蛋白质和两性分子。
根据建立pH梯度的原理不同,梯度有分为载体两性电解质梯度(Carrier ampholytes pH gradient)和固相梯度。
(1)工作原理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最主要的特性是它的带电行为,它们在不同的pH环境中带不同数量的正电或负电,只是在某一pH时,蛋白质的净电荷为0,此pH即为该蛋白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
蛋白质的等电点取决于它的氨基酸组成和构象,是一个物理化学常数。
可以利用等电点差异来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分析
(2)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等电聚焦原理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等电聚焦就是在支持介质中加入载体两性电解质,通以直流电后在两极之间形成稳定、连续和线性的pH梯度,当带电的蛋白质分子进入该体系时,便会产生移动,并聚集于相当于其等电点的位置。
载体两性电解质和pH梯度的形成等电聚焦技术的关键在于pH梯度的建立载体两性电解质的概念:
作为载体两性电解质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a)应该是两性的,使它们在分离柱中也能达到一个平衡位置;
(b)应该可以作为“载体”,两性电解质不能用于等电聚焦,只有载体两性电解质,即具有好的导电性和好的缓冲能力的化合物才能用于等电聚焦。
用于等电聚焦的主要载体两性电解质
Ampholine(瑞典LKB公司)
由许多脂肪族的多氨基多羧基的异构体和同系物组成,它们具有连续改变的氨基与羧基比
pH梯度的形成在没有电场时,载体两性电解质的pH值大约是该溶液pH范围的平均值,所有载体两性电解质分子都荷电。
当引入电场时,载体两性电解质分子将向阴极或阳极迁移,带有最低等电点的分子(荷最多负电)将最快地向阳极移动;当它达到净电荷为0的位置时才停止,这个位置靠近阳极,由于它具有高的缓冲能力,使环境溶液的pH等于分子本身的pI。
其次,一些低pI的载体两性电解质(荷其次多的负电)也向阳极移动,直到它的净电荷减少到0才停止。同样的,其周围环境溶液pH值也等于它本身的pI。依次类推,所有的载体两性电解质分子用增加pI级数的方法将分别在阳极、阴极之间到达它们自己的位置,从而给出一个pH梯度。
水平等电聚焦电泳制胶:溶液配制(丙烯酰胺、N,N’-甲叉双丙烯酰胺、载体两性电解质等),灌胶;
电泳:加样可在凝胶上的任何位置,浓度一般为0.5~2mg/ml;
固定:
染色:
脱色:
(3)等电聚焦的主要应用同工酶分离、分析
pI 测定
16、双相电泳第一相 等电聚焦第二相 SDS-PAGE
目的:为了获得更详细的组分信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研究中
四、本章作业何谓膜分离?
膜分离的种类何谓反渗透?
常用的膜分离组件有哪些?
何谓电泳?
常规PAGE和SDS PAGE电泳有何异同?
何谓双相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