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物环境
?第一节 种群
?第二节 群落
?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
的集合体。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即物种是以种群形式出现而不是
以个体形式出现。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1、空间分布特征
2、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一种群个体的数量。
粗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全部)中的种群个体数(或生物量);
生态密度则是指单位栖息空间内种群的个体数量(或生物量)。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的百分比或各年龄级
的相对比率。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出生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常用单位时间内产生新个体的数量表示。
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死亡个体数与种群个体的比值。





?二、种群的增长率
(一) 种群增长率
1、内禀增长率
内禀增长率( rm)是指种群在无限制的环境条件下的瞬
时增长率,即种群的最大增长率,也称为生物潜能或
生殖潜能,它为物种固有、由遗传特性所决定。唯有
在人为提供最有利的条件下才能近似地测到种群的内
禀增长率。
2、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r)是指自然条件下的种群增长率。自然环
境条件在不断地变化着,条件有利时的 r值可能是正值,
条件不利时则可能是负增长。
(二) 种群增长型
1、指数增长型
2、阻滞增长型





?三、种群调节
种群调节:指种群自身及其所处环境对种群数量的
影响,使种群数量表现有的一定动态变化和稳定性。
1、种内调节
调节机制包括三个方面。
①行为调节
②生理调节
③遗传调节
2、种间牵制
3、环境影响





?四、农业生物种群
(一) 农业生物种群的分类
1、农业目标生物
2、有益生物
3、有害生物
① 捕食(采食)性有害生物。
② 竞争性有害生物。
③ 寄生性有害生物。
④ 致病微生物。
4、中间生物
(二) 农业目标生物的基本特征
1、种群密度大、种群内个体分布均匀
2、个体间差异小、基因型单一
3、人工选育、种群进化快
4、个体繁殖性能受到严格的人为控制
5、种群波动大





?一、群落的概念
群落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
所组成的集合体。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
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不同地段可以重复
出现。
二、群落和基本特征
1、物种的多样性
2、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3、优势现象
4、物种的相对数量
5、营养结构





?三、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演替
(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
1、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
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反映了不同群落典型的基本特
征。不同的群落有着不同的物种组成。
( 1)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
( 2)关键种
( 3)冗余种
2、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
( 1)密度
( 2)多度
( 3)盖度
( 4)频度
3、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和生态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
多样性四个水平。
物种多样性可以种的数目和种的均匀度来衡量。
物种多样性有明显的梯度分布格局。





?三、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演替
(二) 群落的结构
群落结构,指生物在环境中分布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
作用形成的结构,也称为群落的格局。
1、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主要由植物的
生活型所决定。群落的分层主要与光、温、营养、水分等有关。
群落的水平结构,也称群落的水平格局,是指由于环境条件
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自身特性的差异,群落内的水平
方向上分化形成并分布不同的生物组合的现象,
2、群落的时间结构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由环境因素的
时间节律所引起的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
期变化,也称为群落的时间格局。
3、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 1)生物因素
( 2)空间异质性
( 3)干扰
( 4)人类活动





?三、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演替
(三) 群落的演替
? 1、群落演替的概念 群落演替又称生态演替,是指
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
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
? 2、群落演替的类型





3、群落演替的特征
?四、群落内的种间关系
(一) 负相互作用
1、种间竞争
竞争作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干涉型,如动物之间发
生的格斗;另一种称为资源利用型,如生长在一起的
稗草与水稻植株之间对阳光、水、土壤养分的竞争。
理论上讲可能有两种结果:
① 一个物种完全排挤另一个物种。
② 种间竞争的结果也可能出现所谓的生态分离现象,即
竞争结果使两个种群占有不同的空间(地理上的分
隔)、捕食不同的食物(食性特化),或出现其他生
态习性上的分隔(如活动时间的分离)等,使两个种
群之间形成平衡。
2、捕食与寄生 捕食和寄生都是一个种群对另一个种
群的生长和存活产生负效应的种间关系。
3、偏害作用 相互作用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受抵制
而对另一个种群无影响,这样的种间关系就叫偏害作
用。





?四、群落内的种间关系
(二) 正相互作用
1、偏利共生 是一种最简单的正相互作用,它是指对
一个种群有利,而对另一个种群无影响的种间关系。
2、原始合作 原始合作也称为原始协同,是指两个种
群生活在一起,各有所得,但二者并不存在依赖关系。
3、互利共生 又称互惠共生或专性共生,是原始合作
的进一步发展,指两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
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互惠互利,且达到了彼此不能
离开的程度。





?五、农业生物群落的特点
(一) 种类构成简单
就农业生物群落的种类构成而言,由于人为因素的
影响,构成群落的生物种类较少,物种单一。
过分的单一化往往导致:① 环境资源的衰退性变
化。② 农业生态系统丧失其有效的自然调节机制,
(二) 水平结构复杂
①不同的人口密度形成不同的水平结构。如人口稠密地区,粮食作
物比重大而经济作用比重较小。
②不同的经济条件形成不同的水平结构。
③水平结构与居民点的关系。
④劳动者素养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水平结构。
⑤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垂直结构层次较少
农业生物群落往往仅具有少数几个层次或单一种植的作物,不能实
现对光、热、养分及空间的充分利用,尤其是作物生长前期,资
源浪费现象严重。
(四) 群落的年周期变化更加明显
农业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继承了自然群落昼夜节律和生物钟,其日周
期变化与自然群落并无明显差异。
(五) 营养结构简单





?一、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生物长期系统发育和长期生态适应的结果,形成了
生物对相应环境及其生态因子的依赖和需求。
光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
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
光。
温度是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任何生物的
生长发育都要求有一定的温度条件。
水是所有生命的基本要素,也是最重要的环境物质。
土壤是生物的主要生态因子。
生物对气体、营养等也都有着一定的要求。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 生态型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生态
环境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
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
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植物的生态型可分为:
1.气候生态型
2.土壤生态型
3,生物生态型
(二) 生活型
不同种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
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
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植物的生活型主要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划分。根据休眠芽所处
的位置高低和保护的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
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及一年生植物 5大生活型。
在不同的气候生态区域,生活型的类别组成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