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壤环境
?第一节 土壤的基本组成
?第二节 土壤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肥料与施肥
?一、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中的矿物组成
1、原生矿物 在风化过程中只是破碎成大小不同的颗粒,
化学成分和结构都未改变的类矿物,称为原生矿物。土壤中
常见的原生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
石、辉石、橄榄石等。
2、次生矿物 矿物经风化和成土作用重新形成的一类矿
物,称为次生矿物。土壤中次生矿物主要有层状铝硅酸盐类,
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铁、铝、硅的氧化物及其含
水氧化物,如针铁矿,水铝石等。
(二)土粒的分级
1、分级 按照其粒径和性质,将土粒划分为若干等级,
称为土壤粒级,土粒的基本等级有石砾、砂粒、粉 (砂 )粒、
粘粒四个。
常用的土粒分级标准有国际制和卡庆斯基制,目前国内多
采用卡庆斯基制。在卡庆斯基制中,将粒径小于 1mm而大于
0.0lmm的土粒称为物理性砂粒,粒径小于 0.0lmm的土粒称为
物理性粘粒。
2、不同粒级土粒的成分和性质
① 矿物组成与化学成分
② 物理性质 土粒大小不同,物理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一、土壤矿物质
(三)土壤质地
1、土壤质地分类 反映土粒大小、比例、组合及其
性质的土壤名称,称为土壤质地。
2、不同质地土壤的特性
A.砂土类
B.粘土类
C.壤土类
3、土壤质地的改良与利用
( 1)增施有机肥料
( 2)客土改良
( 3)因土种植,综合治理 。










?二、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含量
1、组成 两大类:非腐殖物质和腐殖质。
非腐殖物质包括动植物残体的新鲜有机化合物以及
经微生物作用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多种有机产物。
腐殖物质在土壤中与矿质土粒结合成有机一无机复
合体,不能用机械方法分离出来,其含量约占土壤有
机质总量的 85% — 90%,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2、含量
(二)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1、土壤有机质转化与土壤生物
① 土壤有机质转化
② 土壤小动物
③ 土壤微生物










?二、土壤有机质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
最后变成 CO2、水和矿质养分 (N,P,S,K,Ca,Mg等 )
的过程,称为土壤的矿质化过程。
3、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土壤微生物把有机质矿质化过程形成的中间产物重新
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叫做腐殖化过程。
① 组分和元素组成
② 腐殖质的性质
4、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 1)有机质的碳氮比 (C/N)
( 2)水分和通气条件
( 3)土壤温度
( 4)土壤酸碱度










?二、土壤有机质
(三)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
1、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 1)供给作物养分,并提高其有效性
( 2)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 3)增强土壤的保肥性与缓冲性
( 4)其它作用
2、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三、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类型与性质
? 1、吸湿水 干燥的土壤可借助于土粒的分子引力吸附
空气中的气态水,称为吸湿水。
? 2、膜状水 当吸湿状态的土粒与液态水接触时,仍有
剩余的分子引力可在吸湿水外层吸附一层极薄的水膜,
这些水分就叫膜状水。
? 3、毛管水 由土壤毛管孔隙的毛管吸引力所保持的水
分称为毛管水
? ( 1)毛管上升水 指地下水随毛管上升而被毛管力保
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 ( 2)毛管悬着水 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区,降雨或灌溉
后,由于毛管引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上层中的水分
叫毛管悬着水。
? 4、重力水 当进入土壤的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后水分
就进入空气孔隙,这部分水受到重力作用称为重力水 。










?三、土壤水分
( 二)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1、质量百分数 即土壤中实际含水量占烘干土质量的百
分数。
质量 %=(水的质量 /烘干土的质量) × 100%
2、容积百分数 指土壤中水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它可以表明土壤水填充土壤孔隙的程度,反映土壤中水气间
的相互关系。
容积 %=(水分的体积 /土壤的体积) × 100%=质量 %× 容重
3、相对含水量 (% ) 土壤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实际含水
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三)土壤水分的运动
1、重力水的运动
2、毛管水的运动
3、气态水的运动
(四)土壤水分的调节
1、灌溉排水
2、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三、土壤空气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
1.土壤空气中 CO2含量高于大气,而 O2的含量低
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还原性气体
(二)土壤通气性
1、气体交换方式
气体的整体交换
气体的扩散。
2、影响土壤通气性的因素
(三)土壤通气性的调节
1、合理排灌,促进土壤空气的更新
2、适时中耕,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3、合理深耕、增施有机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
形成,改善土壤通透性。










?一、土壤孔性
(一)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及土壤孔隙度
1、土粒密度 单位体积固体土粒 (不包括粒间孔隙 )
的质量 (g·㎝ -3 ),称土粒密度。
2、土壤容重
单位体积未受扰动土壤 (包括粒间孔隙在内 )的干
土质量,称土壤容重。其单位为 g·㎝ -3。
3、土壤孔度
( 1)土壤孔度是指单位体积自然状态的土壤中,孔
隙体积占整个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 2)土壤孔隙的类型
通气孔隙(非毛管孔隙)是指土壤中孔隙孔径大于
0.02mm的大孔隙。
毛管孔隙是指土壤中的孔隙孔径在 0.02-0.002mm
的称为毛管孔隙。
无效孔隙(非活性孔隙)是指土壤中最微细的孔隙,
孔径小于 0.002mm










?一、土壤孔性
( 3)土壤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关系
(二)土壤紧实度的调节
1、土壤紧实度是反映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的综合指
标。
2、影响土壤紧实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土壤质地; (2)土壤结构; (3)土壤有机质;
(4)土壤松紧度等。
3、改善土壤紧实度的措施包括:
( 1)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
( 2)合理耕作和灌溉、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
( 3)改良土壤质地
( 4)优化机械作业,防止压实土壤










?二、土壤结构性与耕性
(一)土壤结构性
1、基本概念
土壤矿物颗粒常相互粘结团聚成大小不一,形状和
性质不同的土团、土片和土块等聚合体,这些聚合体
称为土壤结构或结构体。
2、土壤结构体的类型与特征
( 1)块状结构 土块呈形状不规则的立方体,大的
直径 >lOcm,小的直径也有 3cm,俗称, 坷垃, 。直径
<3cm的为碎块状、碎屑状结构。
( 2)核状结构 表面光滑有胶膜,结构紧实而稳定,
界面与棱角明显晴晰,较块状为小,其中大的直径在
1— 2cm或稍大,小的直径 0.5— l.0cm。俗称, 蒜瓣
土, 。
( 3)柱状结构和棱柱状结构 结构体的纵轴大于横
轴,呈立柱状,俗称, 立土,
( 4)片状结构 结构体向水平轴发育呈扁平薄片状。










?二、土壤结构性与耕性
( 5)团粒结构和粒状结构
① 团粒结构是指土壤中形状近似圆球状,疏松多孔的小团聚体,其粒径约为 0.25— l0mm。粒径在 0.25mm以下的团
聚体,称微团粒 (微团聚体 )。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团粒结构
粒径为 2— 3mm。
② 粒状结构是指土粒团聚成棱角比较明显、水稳性与
机械稳定性较差、大小与团粒结构相似的土团。
团粒状和粒状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的结构。
3、团粒结构的作用
( 1)能协调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 2)能协调保肥与供肥的矛盾。
( 3)能使土温平稳。
( 4)能改善耕性。
4、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 1)精耕细作,合理施用有机肥料。
( 2)合理轮作、种植绿肥和牧草。
( 3)合理灌溉和晒垡冻垡。
( 4)改良土壤的化学性质。
( 5)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二、土壤结构性与耕性
(二)土壤耕性与土壤耕作
1、土壤耕性的概念与标准
概念:土壤耕性是指土壤耕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标准,( 1) 耕作的难易程度
( 2)耕作质量
( 3)宜耕期的长短
2、土壤的结持性
( 1)粘结性和粘着性
土壤粘结性
土壤粘着性
影响土壤粘结性、粘着性的因素:
① 土壤质地
② 土壤含水量
③ 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结构










?二、土壤结构性与耕性
( 2)可塑性
① 水分含量
下塑限 (塑限 ):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水
分含量,继续加水使土壤上塑限 (流限 ):失去可塑性
而开始流动时的土壤含水量,
二者之间的含水范围称为塑性范围,上塑限与下
塑限含水量之差称为塑性值,也叫塑性指数。塑性值
愈大,则塑性范围愈宽,土壤的可塑性愈强。
② 土壤质地
③ 土壤有机质
( 3)胀缩性
( 4)土壤结持性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
3、宜耕期 (适耕期 )的选择
( 1)看地表土色
( 2)用手摸
( 3)试耕










?三、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一 )土壤胶体
1.土壤胶体的概念
土壤中,实际粒径小于 1000nm(或 2000nm)的粘粒,已经
具有胶体性质,
2、土壤胶体的种类
( 1)无机胶体 主要包括水化程度不等的铁、铝、硅等
的氧化物及水化氧化物。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
矿物。
( 2)有机胶体 土壤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
( 3)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3、土壤胶体的特性
( 1)具有巨大的比面和表面能
( 2)土壤胶体具有带电性
( 3)土壤胶体的分散性和凝聚性










?三、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二)土壤的保肥性能
1、土壤保蓄养分的方式
( 1)机械吸收性能 是指土壤对固体物质的机械阻留。
如施用有机肥时,其中大小不等的颗粒,均可被保留
在土壤中。
( 2)物理吸收性能 这种性能是指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
保持能力。
( 3)土壤化学吸收性能 是指易溶性盐在土壤中转变为
难溶性盐保存在土壤中的过程。
( 4)土壤的生物吸收性能 是指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根
系对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保存和积累。
( 5)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它是指带有电荷的土壤胶粒,
能吸附土壤溶液中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这些被吸附
的离子,能与土壤溶液中带同种电荷的离子相互交换,
它是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故称为物理化学吸收或离子
交换吸收。










?三、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二)土壤的保肥性能
2、土壤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 1) 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的概念及特征
土壤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所吸附
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之间交换。
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基本特征:
① 可逆反应
② 等价交换
( 2)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
① 阳离子价数
② 离子的半径及水化程度
③ 离子浓度










?三、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二)土壤的保肥性能
2、土壤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 1) 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的概念及特征
土壤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所吸附
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之间交换。
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基本特征:
① 可逆反应
② 等价交换
( 2)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
① 阳离子价数
② 离子的半径及水化程度
③ 离子浓度










?三、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 3)阳离子交换量
① 概念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CEC)是指在一定 pH值
条件下,土壤胶体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总量,单位为
每千克干土所含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 cmol( + )/kg }
② 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保肥性的关系
③ 盐基饱和度 是指土壤胶体上所吸附的盐基离子
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④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
A、土壤质地
B、土壤胶体的种类
C、土壤酸碱度
3、土壤的阴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阴离子交换作用是指土壤中带正电荷胶体所吸收的阴
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阴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磷酸根离子的吸收
硝酸根离子的吸收










?三、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三)土壤供肥性
1、土壤养分的形态
( 1)水溶态养分 如 Ca2+,NO3-,K+和氨基酸、酰
胺、尿素、葡萄糖等。
( 2)交换态养分 如 Ca2+,Mg2+,NH4+,K+ 等。
水溶态养分和交换态养分合称为速效性养分。
( 3)缓效态养分 如粘土矿物晶格中固定的钾、伊利
石类矿物以及部分黑云母中的钾。
( 4)难溶态养分 是存在于土壤原生矿物中,且不易分
解释放的养分。
( 5)有机态养分 指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的养分。
2.影响养分有效化的因素
(1)土壤温度
(2)土壤水分
(3)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4)土壤酸碱度










?三、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四)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的调节
1、调节土壤胶体状况
( 1)增施有机肥料 施用有机肥料,增加有机胶体的数
量。
( 2)改良质地
2、科学耕作、合理灌排
( 1)合理耕作、以耕促肥
( 2)合理灌排,以水促肥
3、调节交换性阳离子组成,改善养分供应状况。
4、适当增施化肥。










?四、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一)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通常用 pH值表示。
1、土壤酸碱度分级
2、我国及我省土壤酸碱度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
(二)土壤酸度的类型
1、活性酸 活性酸是指土壤溶液中游离 H+直接显示的酸
度。
2、潜性酸 潜性酸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 H+和 Al3+所产生
的酸度。
(三)土壤碱性
1、土壤碱性 土壤碱性强弱的程度称碱度,也用 pH表示。
2、碱化度 土壤碱化度是指交换性钠的数量占土壤阳离
子交换量的百分数,也称土壤交换性钠的饱和度。










?四、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四)土壤酸碱度和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的关系
1、土壤酸碱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1)影响微生物活动
( 2)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土壤酸碱性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性
(五)土壤酸碱性调节
1、酸性土壤的改良
2、碱性土壤的改良
① 施用化学改良剂
② 旱田改水田
③ 其他措施
(六)土壤的缓冲性能










?一、土壤氮素与氮肥
(一)土壤中氮素的状况
1、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和含量
( 1)土壤中氮素的形态
( 2)土壤中氮素的含量
2、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 1)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
( 2)无机态氮的固定作用
① 土壤粘土矿物对铵的固定
② 生物固定
( 3)硝化作用
( 4)土壤氮素的损失
① 氨的挥发损失
② 反硝化作用
③ 硝酸态氮的淋失








?一、土壤氮素与氮肥
(二)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1、速效氮肥
( 1)碳酸氢铵 (NH4HCO3)简称碳铵肥力 含氮 17%左右。
其性质:白色细粒晶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氨臭味,易
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pH8.2— 8.4,碳铵化学性质很
不稳定,常温下敞口放置就能分解。
( 2)尿素 [CO( NH2) 2] 含氮量 46%。其性质:尿素为
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当温度低
于 20℃ 时,尿素吸湿性大,若温度高于 20℃,相对湿
度 >80%时,吸湿性随之增强,因此尿素贮存应注意防
止高温潮湿,以防吸湿结块。
( 3)氯化铵 [NH4Cl]简称氯铵 含氮量 25%。其性质:
纯净氯化铵为白色晶体,含杂质可呈微黄色,易溶于
水,肥效较快,水溶液微酸性,物理性状良好。
( 4)硝酸铵 [NH4NO3]简称硝铵 含氮量 34%。其中硝态
氮和铵态氮各占一半。其性质:为白色晶体,极易溶
于水,有很强的吸湿性,容易结块,有时潮解成糊状,
甚至化成液体,造成施用困难。








?一、土壤氮素与氮肥
2、缓效氮肥
( 1)合成有机缓效氮肥
( 2)包膜肥料
(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1、氮肥品种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 1)按土壤条件分配
( 2)按作物营养特性分配
( 3)按各种氮肥的特性分配
2、氮肥深施是提高氮肥肥效的主要措施
3、氮肥与有机肥、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肥效
4、配合氮肥增效剂使用








?二、土壤磷素与磷肥
(一)土壤供磷状况
1、土壤中磷的形态和含量
( 1)土壤磷素形态 土壤中磷的形态可分为有机态磷和
无机态磷两大类型。无机态磷,分为三类:
① 水溶性磷化合物
② 弱酸溶性磷化合物
③ 难溶性磷化合物
( 2)土壤磷素的含量
2、土壤中磷的转化 磷在土壤中的转化可概括为固定和
释放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
( 1)磷的固定
① 化学固定
② 吸附固定
③ 闭蓄作用
④ 生物固定
( 2)磷的释放








?二、土壤磷素与磷肥
(二)常用磷肥的性质和施用技术
1、过磷酸钙通常称为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 P2O5含
量为 12-20%。
1)成分和性质 它是一种多成分的混合物。有效成分为
水溶性的磷酸一钙 [Ca( H2PO4) 2 ],还有约 50%的硫
酸钙 [ CaSO4 ·2H2O ]及少量的游离酸 (主要为硫酸及少
量的磷酸 )。
普钙为灰白色粉状或粒状物,因含有游离酸,故为化学酸
性肥料。
( 2)在土壤中的转化
过磷酸钙在土中易被固定,移动性很小,一般不超过 1—
3cm,而绝大多数集中在施肥点周围 0.5cm范围内。
( 3)施用
① 集中施用
② 与有机肥混合施用
③ 分层施用
④ 根外追肥
⑤ 酸性土壤配施石灰,可以提高过磷酸钙的肥效








?二、土壤磷素与磷肥
(二)常用磷肥的性质和施用技术
1、过磷酸钙通常称为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 P2O5含
量为 12-20%。
1)成分和性质 它是一种多成分的混合物。有效成分为
水溶性的磷酸一钙 [Ca( H2PO4) 2 ],还有约 50%的硫
酸钙 [ CaSO4 ·2H2O ]及少量的游离酸 (主要为硫酸及少
量的磷酸 )。
普钙为灰白色粉状或粒状物,因含有游离酸,故为化学酸
性肥料。
( 2)在土壤中的转化
过磷酸钙在土中易被固定,移动性很小,一般不超过 1—
3cm,而绝大多数集中在施肥点周围 0.5cm范围内。
( 3)施用
① 集中施用
② 与有机肥混合施用
③ 分层施用
④ 根外追肥
⑤ 酸性土壤配施石灰,可以提高过磷酸钙的肥效








?二、土壤磷素与磷肥
2、钙镁磷肥
( 1)成分和性质 主要成分为 a-Ca3( PO4) 2,含有效
磷 P2O5 12-20%,还有 25-30%的 CaO 和 15— 18%的 MgO。
呈碱性,水溶液 pH8— 8.5。 Ca3( PO4) 2不溶于水,但
可溶于弱酸,质量好的钙镁磷肥中的磷有 95%可溶于 2
%的柠檬酸中。物理性状好,不吸湿、不结块、不腐
蚀。
( 2)在土壤中的转化
( 3)施用
钙镁磷肥最适在酸性土壤上施用,而不宜在石灰性和碱性
土壤上施用。适合作基肥。
3、重过磷酸钙
( 1)成分和性质 重过磷酸钙的分子式为 Ca( H2PO4)
2 ·H2O,含 P2O5 40-50%,重过磷酸钙含磷量较高,通
常为普钙的 2— 3倍,故又称双料或三料过磷酸钙,它
是一种高效磷肥。重过磷酸钙为深灰色颗粒或粉末,
主要成分几乎是水溶性磷酸一钙所组成,不含杂质,
但含有 4— 8%的游离磷酸,吸湿性和腐蚀性强,易结
块,故多制成粒状。









?二、土壤磷素与磷肥
( 2)施用及肥效 重钙的施用与普钙方法相同,因其含
磷量较普钙高,施用量应减少。由于重钙不含石膏,
对喜硫作物的肥效不如等磷量的过磷酸钙。
(三)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1、磷肥利用率现状分析
2、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 1)根据作物特性和轮作制度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 2)因地制宜、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 3)提高施肥技术
① 因土选肥
② 早施磷肥
③ 集中施磷肥 磷肥集中施用
(4)磷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








?三、土壤钾素与钾肥
(一 )土壤供钾状况
1、土壤中钾素的来源和含量
2、土壤钾素的形态
( 1)形态 土壤中钾素可分为三种形态:
① 矿物态钾
② 缓效态钾
③ 速效态钾
( 2)土壤的供钾水平
(二)常用钾肥的性质和施用
1、氯化钾
( 1)性质 氯化钾 (KCl )为含 K2O 60%,还含约 1.8%
的 NaCl及少量的 Ca,Mg,S等元素。氯化钾为白色结晶,
含杂质可带浅黄色或微红色 (含铁盐 ),吸湿性小,但
长期贮存会结块。
( 2)施用 氯化钾一般多作基肥,也可作追肥,但不宜
作种肥,因氯离子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在干旱地
区要防止造成盐化。








?三、土壤钾素与钾肥
2、硫酸钾
( 1)性质 硫酸钾 (K2SO4 )含 K2O50%,白色晶体,吸湿
性小,不易结块,易溶于水。
( 2)施用 硫酸钾适用于各种土壤与作物,可作基肥、
追肥、种肥和根外追肥。基肥和追肥也应施入一定的
深度,以利作物吸收,减少固定。
3、草木灰 植物残体燃烧后所剩的灰分统称为草木灰,
草木灰中的钾 90%以上是水溶性的,主要以碳酸钾形
态存在,其次是硫酸钾和氯化钾,有效性高,但也易
随水流失,应避免露天存放。
草木灰适用于各种作物,草木灰可作基肥、追肥和盖
种肥。
(三)提高钾肥肥效的途径
1、防止钾肥流失与固定
2、根据土壤性质和供钾水平合理施用钾肥
3、根据作物特性合理施用钾肥 不同作物对钾肥反应不
一样。
4、钾肥与其它肥料的配合施用








?四、土壤微量元素与微肥
(一)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土壤酸碱度
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质地
(二)常用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与施用
1、微量元素肥料的一般施用方法
( 1)土壤施肥
( 2)拌种和浸种
( 3)沾秧根
( 4)根外追肥
2、常用微量元素肥料的品种
3、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注意事项
( 1)注意改善土壤环境
( 2)注意各种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
( 3)注意与大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
( 4)注意控制用量和施用均匀








?五、复混肥料
(一)复混肥料概述
概念: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含
有两种养分的肥料,由化学方法和 (或 )物理方法加工
制成。含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复混肥料称二元肥料,
含有三种养分标明量的称为三元肥料或多元复混肥。
分类:① 化成复合肥料,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复混
肥料;如磷酸铵等。其特点是,性质稳定,
② 混成复混肥料,是几种单质肥料或单质肥
料与化成复合肥料机械混合而成。如硫酸铵、过磷酸
钙和硫酸钾机械混合制成的氮、磷、钾混合肥料。其
优点是可按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供肥情况分别配制成
氮、磷、钾养分各不相同的肥料。
(二)化成复合肥料的主要品种和性质
1.磷酸铵 简称磷铵,是一种不含副成分的高浓度的氮、
磷复合肥料,由氨中和磷酸而成。
2.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高浓度磷钾复合肥,
纯品为白色结晶,含 P2O5 52%,含 K2O 35%,易溶于
水,呈酸性反应,








?五、复混肥料
用磷酸二氢钾在其生长后期喷施,便于作物吸收。
(1)浸种
(2)灌根
(3)喷施
3.聚磷酸铵 聚磷酸铵又称多磷酸铵,主要品种有焦磷
酸铵、三聚磷酸铵和四聚磷酸铵组成的混合物。
4.氨化过磷酸钙 氨化过磷酸钙是灰白色的粉末或颗粒
状肥料,它是用氨处理过磷酸钙制成的。
5.硝酸磷肥 硝酸磷肥是用硝酸分解磷矿粉,再经氨化
而制成的氮磷复合肥料,氮素和磷素含量随原料和制
造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6.硝酸钾 硝酸钾是以钾为主的高浓度氮钾复合肥,纯
品为白色结晶,含 N13.5%,K2O45% — 46%,易溶于
水,吸湿性较小。








?五、复混肥料
(三)混成复合肥料
1、肥料混合的原则
第一,肥料混合后,不能使其中任何一种养分的有效性
降低或引起养分的损失;
第二,肥料混合后,能使肥料的物理性质得到改善,至
少不会产生不良的物理性状,便于贮藏和施用;
第三,混合后的肥料中的养分种类和比例要适合作物营
养的需要。
2、复混肥料的品质标准
3、复混肥料的生产工艺类型
( 1)粒状复混肥料
( 2)粒状掺合肥料 (又称 BB肥 )
( 3)掺合肥料
( 4)复混肥料的配制








?五、复混肥料
(四)复混肥料的有效施用
1、根据作物营养类型选择适宜的复混肥品种 按照不同
种类作物营养需求选用适宜的复混肥料。
2、合理的施用量
3、根据土壤特性和养分状况选用复混肥料
( 1)根据水田或旱地选用复混肥料
( 2)根据土壤酸碱性选用复混肥料
( 3)根据土壤养分供应水平选用复混肥料
4、复混肥料施用时期和方法








?六、有机肥料
(一)有机肥料概述
1、有机肥料的作用
( 1)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
( 2)有机肥料的改土作用
① 有机肥料能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
②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③ 有机肥可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
( 3)有机肥料积制与环境保护
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
( 1)促进作物增产、化肥增效
( 2)改善产品品质
( 3)培肥地力、用养结合








?六、有机肥料
(二)粪尿肥
1、粪尿肥
粪尿肥主要包括人粪尿、家畜粪尿和禽粪。
粪尿肥的成份和性质
2、粪尿肥的积制
( 1)家畜粪尿的贮存
① 垫圈法
② 冲圈法
( 2)粪尿肥积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 防止养分损失
② 卫生处理
③ 防止污染环境
3、粪尿肥的施用
( 1)人粪尿必须经过一个多月的贮存腐熟后才能施用,
( 2)家畜粪尿肥的施用








?六、有机肥料
(三)秸秆肥
1、秸秆直接还田
( 1)秸秆直接还田的作用
① 保持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②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③ 活化土壤养分,补充土壤钾素
( 2)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① 秸秆还田的方法有:第一是留高茬法,第二是墒沟埋
草法,第三是农田铺草,第四是直接掩青,
② 秸秆还田量
③ 配施速效化肥
④ 水分管理
⑤ 带有传染性的病虫害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易造
成病虫害的蔓延。








?六、有机肥料
2、堆肥
( 1)堆肥原料和性质
( 2)堆肥积制的原理
① 发热阶段
② 高温阶段
③ 降温阶段
④ 后熟保肥阶段
( 3)堆肥的条件的调控
① 原料 C/N比
② 水分
③ 空气
④ 温度
⑤ 酸碱度
( 4)堆肥的积制方法








?六、有机肥料
(三)秸秆肥
3、沤肥
( 1)草塘泥
( 2)凼肥
4、沼气发酵肥
( 1)沼气发酵的原理和条件
( 2)沼气发酵肥的性质和施用
(四)微生物肥料及杂肥
1、微生物肥料
( 1)根瘤菌肥料
① 根瘤菌的作用和特性
② 根瘤菌肥的施用方法
( 2)硅酸盐细菌肥料(生物钾肥)
2、城市垃圾、污水、污泥
( 1)城市垃圾的基本特征
( 2)城市垃圾的农用处理 —— 垃圾堆肥








?六、有机肥料
(三)秸秆肥
① 高温堆肥
② 好氧发酵堆肥
③ 垃圾堆肥发酵生产的条件
( Ⅰ )必须有充足的有机质,其有机质的含量应占 50% —
70% (干基重 )
( Ⅱ )要有充足的氮源,即保证 C/N比值 30— 35∶1 。
( Ⅲ )垃圾发酵时的含水量以 40% — 60%为宜。
( Ⅳ )各种重金属元素不能超标。
( Ⅴ )垃圾中的各种杂物碎片 (包括塑料、玻璃、金属等 )
不能超过 3%,杂物的直径不能超过 12毫米。
( 3)城市垃圾肥的施用
( 4)城市垃圾农用的环境污染问题
( 5)污水灌溉注意事项
( 6)污泥的农业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