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6.1污泥的来源及性质
6.1.1污泥的来源
栅渣:格栅或滤网,呈垃圾状,量少,易处理和处置;
浮渣:上浮渣和气浮池,可能多含油脂等,量少;
沉砂池沉渣:沉砂池,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量少;
初沉污泥:初沉池,以无机物为主,数量较大,易腐化发臭,可能含有虫卵和病变菌,是污泥处理的主要对象;
二沉污泥:二沉池,剩余的活性污泥,有机物质,含水率高,易腐化发臭,难脱水,是污泥处理的主要对象;
——水源水在被净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污泥。
化学污泥:经化学处理后,除含有原废水中的悬浮物外,还含有化学药剂所产生的沉淀物,易于脱水与压实。
消化污泥(熟污泥):生污泥经厌氧或好氧消化后的污泥。
6.1.2 表征污泥性质的主要指标
——含水率和含固率、挥发性固体、有毒有害物质、脱水性能
含水率与含固率
含水率是污泥中含水量的百分数;含固率则是污泥中固体或干污泥含量的百分数;湿泥量与含固率的乘积就是污泥量;含水率降低(即含固量提高)将大大降低湿泥量(即污泥体积);含水率发生变化时,可近似计算湿污泥的体积;
通常:含水率 > 85%,污泥呈流状; 65~85%,污泥呈塑态; ( 65%,呈固态。
当含水率变化时,与污泥体积、重量、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式中:
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2时的污泥体积、重量、浓度;
挥发性固体
——即VSS,通常用于表示污泥中的有机物的量;
——有机物含量越高,污泥的稳定性就更差。
有毒有害物质
——污泥含有一定量的N(4%)、P(2.5%)和K(0.5%),有一定肥效;
——污泥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在施用之前应有必要的处理;
表二 重金属的限制浓度
脱水性能
——污泥的脱水性能与污泥性质、调理方法及条件等有关,还与脱水机械种类有关。
——在污泥脱水前进行强处理,改变污泥粒子的物化性质,破坏其胶体结构,减少其与水的亲和力,从而改善脱水性能,这一过程称为污泥的调理或调质。
——调理方法:加药调理、淘洗、加热调理、冷冻调理;
——常用污泥过滤比阻抗值(r)和污泥毛细管吸水时间(CST)两项指标来评价污泥的脱水性能。
——比阻抗值(r)——单位干重滤饼的阻力,其值越大,越难过滤,其脱水性能越差。
阻抗公式
式中:dV / dt——过滤速度,m3/s
V——滤出液体积,m3
t——过滤时间,s
P——过滤压力,N/m 2
A——过滤面积,m2
C——单位面积滤出液所得滤饼干重,kg/m3
r——污泥过滤比阻抗,m/kg
Rm——过滤开始时单位过滤面积上过滤介质的阻力,m/m2
?——滤出液的动力粘滞度,N·s/m2
当P为常数值时,则可积分得:
发现t/V~V呈直线关系,令其斜率 (b—与污泥性质有关的常数,s/m6)
其中C:
式中:
Ci:100g污泥中的干污泥量;
Cf: 100g滤饼中的干污泥量;
例如污泥含水率为97.7%,滤饼含水率80%
比阻值越大,越难过滤,其脱水性能越差;
比阻抗值r的测定:
测定装置:
测定方法
每隔一定的时间连续测定滤出液量V,并作t/V~V的关系图,如右上图
已知:P=9.5×104N/m2:滤出液动力粘滞系数?=0.00112 N·s/m2 ;C=75 kg/m3 ,A=4.42×103m2
则计算可得:r=2.1×1015 m/kg
各种污泥的大致比阻值:
(2) 毛细吸水时间(CST——Capillary Suction Time)
a、由巴斯构维尔和加尔于1968年提出;
b、CST其值等于污泥与滤纸接触时,在毛细管作用下,
c、水分在滤纸上渗透1cm长度的时间,以秒计。
d、CST越大,污泥的脱水性能越差;
e、研究表明比阻抗值与毛细吸水时间的对数具有线性关系;
f、CST测定装置:
6.1.3 污泥量的确定与计算
污泥总量为初沉池污泥量加二沉池污泥量(剩余污泥量)
1、初沉池污泥量:
或采用另一公式:
2、二沉池污泥量(即剩余污泥量):
A、剩余污泥干重(kg/d)
B、剩余污泥的体积量(m3/d)3、总污泥量:V=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