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 包括
感受器,特化的感觉神
经末梢,广泛分布于
全身器官和组织,接
受体内外各种刺激,
转变为神经冲动,传
达到中枢神经。
辅助装置,
按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来源不同,感
受器分 3 大类:
外感受器,分布于皮 肤、味蕾、嗅黏膜、
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等,接受外
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冷、热、
压力、光波、声波等。
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
体等处,能感受内环境的刺激,如
内脏痛、膨胀、渗透压 ……
本体感受器,分布于肌肉、肌腱、关
节和内耳,能感受运动器官所处状
态和身体位置的改变。
13-1 视 觉 器 官
能感受光的刺激,经视神经传至中枢,
而引起视觉。包括 眼球 和 辅助器官 。
眼球位于 眼眶 内,后端有视神经与脑相连。
眼 球 壁
包括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
内容物
包括晶状体、眼房水和玻璃体
纤维膜,厚而坚韧,由致
密结缔组织构成,维持
眼球的形状。
角膜 (Cornea):前约 l/5为
透明的折光结构,无血
管、淋巴管的分布,但
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巩膜 (Sclera):
巩膜 (Sclera):后部
约 4/ 5,乳白色,不透
明。
与角膜的交界处有
环状的 巩膜静脉窦,是
眼房水流出的通道,起
着调节眼压的作用。
血管膜,为眼球壁的中
层,富含 血管 和 色素细
胞,有营养眼内组织的
作用,并形成 暗环境,
有利于视网膜对光色的
感应。由前向后分为,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虹膜,是血管膜的
最前部,呈 环状 。周缘
连于睫状体,中央有孔
以透过光线,称 瞳孔,
调节进入眼球内的光线
量。
猪的瞳孔为 圆形,
其它家畜的为 椭圆形 。
马瞳孔游离缘上有颗粒
状突起,称 虹膜粒 。
虹膜 有色素细胞、血管和肌肉。虹膜肌:
瞳孔 括约肌,在瞳孔周缘,收缩可缩小
瞳孔,受 副交感 神经支配;
瞳孔 开大肌,肌纤维呈放射状,收缩可
开大瞳孔,受 交感 神经支配。
睫状体,是血管膜中
部的增厚部分,呈环
状围于晶状体周围,
表面有许多向内面突
出并呈放射状排列的
皱褶,称 睫状突 。睫
状突与晶状体间由细
的 晶状体韧带 连接。
睫状体外部有 睫
状肌,肌纤维起于角
膜与巩膜连接处,向
后止于睫状环。
睫状肌受副交感
神经支配,收缩时可
向前拉睫状体,使晶
状体韧带 松弛,可调
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
棕色,占血管膜后
2/3,衬于巩膜内面。
其后壁上,视乳头上
方,有半月形区域,
呈青绿色金属光泽,
叫 照膜,可以反光,
有助于动物在暗光环
境中对光的感应。
视网膜
盲部,被覆在睫状体及虹膜的内面,无感
光能力 。
视部,衬于脉络膜的内面,且与其紧密相
连,生活时略呈 淡红色,死后变为
灰白色,含 2种感光细胞:
视锥 细胞(感强光和辨别颜色的能力)
视杆 细胞(感弱光的能力)
视网膜后部有 视乳头,是视神经纤维穿
出视网膜处,没有感光能力,又称 盲点 。
视网膜 中
央动脉 由此分
支呈放射状分
布于视网膜。
眼球后端的视
网膜中央区是感光
最敏锐部分,成一
圆形小区称 视网膜
中心,相当于人眼
的 黄斑 。
眼球内容物是眼球内无色透明的折光
物质,包括:
晶状体
眼房水
玻璃体
它们与角膜一起组成眼的 折光系统 。
晶状体,
呈 双凸透镜
状,透明而富有
弹性,位于虹膜
和玻璃体之间。
如出现浑浊则
为 白内障 。
眼房水:
眼房 是角膜和晶状
体间的腔隙,被虹膜分
为 前房 和 后房 。
眼房水 为无色透明
液体,充满眼房内,由
睫状体分泌产生,渗入
巩膜静脉窦至眼静脉。
有运输营养物质和
代谢产物、折光和调节
眼压的作用。
玻璃体,
无色 透明胶冻状
物质,充满晶状体与
视网膜间,外包一层
透明的玻璃体膜。
有 折光 和 支持 视
网膜的作用。
辅助器官 包括:
眼睑
泪器
眼球肌
眶骨膜
对眼球有保护、运动和支持作用。
眼睑:
盖于眼球前方的 皮肤褶,分为上眼
睑和下眼睑:
外面,皮肤 ;
中间:主要为 眼轮匝肌 ;
内面:衬着一薄层湿润而富有血管的
膜,称为 睑结膜。 正常为粉红色,死后变
苍白。
结膜折转覆盖
在眼球巩膜的前部,
称为 球结膜,
睑结膜与球结
膜之间形成 结膜囊 。
第 3眼睑
又称 瞬膜,为内眼角的 半月
状结膜褶,常有色素,内有一块
软骨。
泪器
泪腺,位于眼
球的 背外侧,为扁
平卵圆形,导管开
口于上眼睑结膜囊
内。
分泌的泪液有
湿润和清洗眼球的
作用。
泪道,
泪 道:
为泪液的排泄管道,
泪小管,两条短管,
泪囊,鼻泪管的起端
膨大部。
鼻泪管,位于骨性鼻
泪管中,沿鼻腔侧
壁向前向下延伸,
开口于鼻腔前庭。
眼球肌
属横纹肌,一端
附着在眼球 巩膜 上,
另一端附着在视神经
周围的 骨 上,全部由
眶骨膜所被包,可调
节眼球的运动。
眶骨膜
又称 眼鞘,为致密坚韧的纤维
膜。呈 锥状,包围着眼球和眼肌,
其内、外间隙中充填着大量脂肪。
13-2 位听器官 — 耳
包括
外耳,收集声波;
中耳,传导声波;
内耳,为 听觉感受器 和 位置觉感受器
所在地。
外耳 包括:
耳廓, 呈圆筒状,以
弹性软骨 为支架,
内外覆盖 皮肤,软
骨基部附有 肌肉 。
外耳道
鼓膜
外耳道, 为耳廓基部到鼓膜的管道。
外侧 1 / 3部以 软骨 为基础;
内侧 2 / 3部以 骨质 为基础;
内面衬有皮肤,在软骨管部的皮肤
含有 皮脂腺和耵聍腺。
耵聍腺,变态的汗腺,分泌耳蜡,又
叫耵聍。
鼓膜,位于外耳道底的 圆形纤维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韧有弹性。
中耳包括
鼓室, 位于 岩颞骨 内部的一个小腔,
外 侧壁以 鼓膜 与外耳道隔开。
内 侧壁上有 前庭窗 和 耳蜗窗 。
前 下方有 孔 通咽鼓管 。
听小骨
咽鼓管
听小骨:
位于鼓室内,有 3
块,由外向内依次为 锤
骨, 砧骨 和 镫骨 。
以关节连成一个
听骨链,连接于鼓膜至
前庭窗之间,可将声波
传递至内耳。
咽鼓管, 连接咽与鼓室之间的管道,空
气由咽腔经咽鼓管进入鼓室,保持鼓膜
两侧气压的平衡。
咽口 位于咽的侧壁,
鼓室口 在鼓室的前部。
马的咽鼓管膨大形成一对 咽鼓管囊 。
内耳位于岩颞骨内,由套叠的两组管
道组成:
骨迷路,外部的骨质管道
膜迷路,内部的纤维膜管道
膜迷路内有 内淋巴,在膜迷路和
骨迷路之间的间隙内有 外淋巴 。
骨迷路包括
前庭,为骨迷路的扩大部,呈
球形。外侧壁即鼓室的内
壁,有 前庭窗 和 蜗窗 。
骨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后上
方,由 3个互相垂直的 半环
形骨管 组成,每个半规管
的一端膨大,称为 壶腹 。
耳蜗,
耳蜗,
位于前庭的前下方,由
耳蜗螺旋管盘旋数圈形成,
起端端与前庭相通,盲端位
于蜗顶。
螺旋管内有 骨螺旋板,
将螺旋管不完全地分隔为 前
庭阶 和 鼓阶 两部分。
膜迷路 套于骨迷路
椭圆囊 和 球囊,在前庭内,
壁上有增厚部分,分别形
成 椭圆囊斑, 球囊斑,是
平衡觉 感受器
半规管,在骨半规管内壁上
有增厚部分,形成 壶腹嵴
是 平衡觉 感受器
耳蜗管,在耳蜗内 。
耳蜗管 在骨
质耳蜗管内。与前
庭阶相接的是 前庭
膜,与鼓室阶相接
的是 基膜 。
基膜上有感觉
上皮的隆起称为 螺
旋器,是重要的声
感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