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 概述
? 病原
? 流行病学
? 临床症状
? 病理变化
? 诊 断
? 防治措施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 本病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部呼吸道传
染病,病的 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喘气、咳
嗽,咳出有血样渗出物,喉部气管粘膜水肿、
出血、糜烂,本病传播迅速,死亡率较高。
? 1925年首先由 Mar等人报导,当时称为,
“气管 —喉头炎”,1931年由美国兽医协会禽
病委员会定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本病
发生,近年来,我国也证实有存在。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病 原 ILTV
? 疱疹病毒科
A型疱疹病
毒,有囊膜,
双股 DNA,
直径 190—
250nm。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 分离培养:鸡胚最适用,理想途径是取 10日龄
鸡胚作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料接种初代鸡胚往
往不死亡,盲传后才逐渐规律死亡。
? 本病毒还能在鸡胚细胞培养物上生长繁殖,接
种后 3─5天产生典型的疱疹病毒 CPE,细胞呈
灶状圆缩,并形成多核巨细胞直至脱落,对于感
染细胞培养物作组织学检查,可以出现典型核
内包涵体。
? 毒株分类:本病毒各毒株都具有相同的确良抗
原特性,但近来发现,在本病常在地 (澳、美 )呈
缓慢流行过程中,能从慢性病鸡分离出难以被
特异抗血清中和的毒株。
?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鸡,各种年龄均可感染,
成年鸡感染尤为严重,且多表现出本病特征症状。
? 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
? 传染性喉气管炎发病急、传播快,感染率高达
90─100%,死亡率 5─70%不等。
?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飞沫 ) 。
? 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尤为严重。
流 行 病 学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 潜伏期为 6~12天。
? 本病常在成年鸡群或初产蛋鸡中先发现,
突然有数只鸡死亡,经检查部分鸡有流泪,结
膜炎,鼻腔流出粘稠的渗出物,1~2天后出现
特征性的呼吸道症状,如伸颈,张嘴,喘气,
咳出带血的粘液。此外,还有食欲减退,精神
萎顿,鸡冠变紫等一般性的症状。
临 床 症 状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在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时,病鸡为欲排出气
管内渗出物 ;发生强咳,咳出染血的气管渗出物 ;
一旦渗出物堵塞气管,很快窒息死亡。
? 幼龄鸡感染后症状较轻微,仅表现 结膜炎,
气喘、呼吸啰音等,病死率低。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 喉头、气管有粘液性炎至粘膜变性坏死。
喉和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气管内有组织脱屑、
伪膜、干酪样物及血块。( 见图 )
? 轻症病例,只见 眼睑及眶下窦肿胀和充血 。
病 理 变 化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诊 断
? 根据流行病学、特
征性症状和典型病
变即可作出诊断。
? 实验室诊断:
1、鸡胚接种:
取病料接种鸡胚尿
囊膜,4~5天鸡胚
死亡;绒毛尿囊膜
增厚,有坏死斑。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2、包涵体检查:病料接
种于鸡胚,取死胚绒
毛尿囊膜作包涵体检
查,胞核内包涵( +)。
3、用已知抗血清与病
毒分离物作中和试验,
可用单层细胞培养的
空斑减数或绒毛尿囊
膜坏死斑减数技术来
测定。
4、荧光抗体、免疫琼
脂扩散试验。
(传喉核内包含体 )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 加强平时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注意
环境卫生,不引进病鸡,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防止病原入侵。
? 非疫区鸡群不接种疫苗。
? 疫区可用弱毒疫苗点眼、滴鼻或饮水免疫。
以点眼效果最好,临床上常见因饮水免疫出现
的免疫失败。亦可用灭活苗注射。程序,35日
龄弱毒苗点眼,16周龄灭活苗注射。
防 制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鸡群一旦发病,
应及时隔离淘汰病鸡。发病鸡群每天用高效消
毒药进行一至两次带鸡消毒,同时投服泰乐菌
素、红霉素、羟氨卞青霉素等抗菌药物,防止
细菌继发感染,配合化痰止咳的中药,可缓解
症状、减少死亡。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病鸡呼吸困难,表现为头颈伸直,张
口呼吸,常发出罗音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病鸡剧烈甩头或呈痉挛性咳嗽,常咳出血
性分泌物,多因窒息死亡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温和型常表现为体弱、流泪、结膜、
眶下窦肿胀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鼻咽部有多量黄白色血性分泌物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喉头常被黄色干酪样栓子堵塞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病鸡喉头及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出血甚
至坏死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气管腔内常充满血凝块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病程较长时,喉腔内常有黄色干酪样栓子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干酪样物质常可蔓延至气管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气管内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
眼结膜肿胀、增生、坏死,角膜混浊
传 染 性 喉 管 气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