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鹅 瘟 ( G P )
小 鹅 瘟
本病是由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 雏鹅 的
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特征性症状是急性下痢,有时有神
经症状。
小 鹅 瘟
病 原,GPV
? 细小病毒属,直径 2O~25nm。园形。
? GPV只有一个血清型。
? 抵抗力较强,在 -20℃ 至少存活 2年,56℃ 达 3h。
? 初次分离病毒可在鹅胚成纤维细胞 (GEF)上繁
殖,不产生细胞病变。 GEF适应毒,能形成分
散的颗粒性细胞病变和发生细胞脱落,并见
细胞融合成合胞体。镜检,核内有嗜酸性包
涵体。
? 培养,12~14日龄鹅胚。
小 鹅 瘟
小 鹅 瘟
小 鹅 瘟
流 行 病 学
? 易感性 自然临诊疾病仅发生于鹅。其易感
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一周龄以内的雏鹅
死亡率可达 100%,10日龄以上的死亡率<
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低,而 1月龄以上
则极少发病。雏鸭、雏鸡均有抵抗力。
? 传染途径 1、直接或间接接触; 2、垂直传
播。
? 传染源 病雏从粪中排出大量病毒。大龄鹅
可建立亚临床或潜伏感染,作为带毒者并通
过蛋把病毒传给孵化器中的易感雏鹅。
? 本病的爆发与流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小 鹅 瘟
症 状
? 潜伏期、病程随年龄不同而不同。
1日龄 3~5天,2~3周龄 5~10日龄。
? 最急性多无前驱症状,极度衰弱,突然死亡。
? 急性表现为精神萎靡,拒食,步态不稳,卧
地不起,腹泻,粪便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
有气泡。呼吸困难,鼻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
有些频死前出现头部弯转,全身抽搐,瘫痪
等神经症状。病程为 1~2天。
? 流行后期转为亚急性,以萎顿消瘦和腹泻为
主要表现,并有阶段性生长不良。
小 鹅 瘟
最急性型通常发于 1周龄以内的雏鹅,往往不见任何症
状,突然倒地死亡
小 鹅 瘟






小 鹅 瘟
很快双腿麻痹, 倒地乱划, 抽搐而死
小 鹅 瘟
急性型常发生于 1~2周龄的鹅, 病初精神沉郁
小 鹅 瘟
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腹泻,排白色
或淡黄绿色粪便,肛周羽毛被污染
小 鹅 瘟
病鹅站立不稳
小 鹅 瘟




小 鹅 瘟




小 鹅 瘟
或头颈向前伸
小 鹅 瘟
? 主要特征是肠道发生弥漫性、急性、卡他
性炎症和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小肠粘膜大
片坏死、脱落,积集于小肠后部形成特征性栓
子堵塞肠腔。
? 全身性败血症,心衰,肝肿大。
? 组织学变化 心肌纤维有颗粒变、脂肪变性,
肌纤维断裂,排列零乱,有 CowdreyA型核内包
涵体。肝脏细胞空泡变性和颗粒变性。脑膜及
脑实质血管充血并有小出血灶,神经细胞变性,
严重者出现小坏死灶,胶质细胞增生。
小 鹅 瘟
病 理 变 化
最急性型仅见肠道有急性卡他性
炎症
小 鹅 瘟
急性病例表现为全身败血症变化,肠道外观肿胀,
小肠中下段黏膜坏死、脱落
小 鹅 瘟
病程较长时,在卵黄蒂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
极度肿胀,质地坚实,状如腊肠,剖开后可见
淡灰色或淡黄色的栓子塞满肠腔。
小 鹅 瘟
严重时波及整个肠道,肠管前段内容物呈黄
绿色,后段呈红色
小 鹅 瘟
胆囊肿胀, 胆汁充盈
小 鹅 瘟
诊 断
? 新生雏鹅大量发病和死亡、结合症状和病变
可作出初步诊断。
?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病料接种 12~14鹅胚中和
试验鉴定。
? 荧光抗体:肝冰冻切片作荧光抗体染色
?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小 鹅 瘟
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给无母源抗体雏鹅
注射,能有效预防本病。
病鹅群早期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皮下或
肌肉注射,同时投服广谱抗菌药物,防止细菌
继发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小 鹅 瘟
防 治
不从疫区引进雏鹅和种蛋,对环境
和用具定期严格消毒,严防疫病传入。
目前有弱毒疫苗可用于种鹅免疫,
使整个产蛋期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鹅获得
坚强免疫力。
小 鹅 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