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供给 第五章???? 厂商与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一种可变要素下的投入产出 第三节??????? 替代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第四节???????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六章???? 成本 第一节??????? 成本与利润 第二节??????? 厂商追求最低成本的行为 第三节??????? 短期成本 第七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供给 第一节??????? 市场结构和完全竞争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决策 第三节??????? 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给价格弹性 ? 第三篇 供给 ? 第五章??????????? 厂商与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 厂商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盈利为目标的生产单位,它可以是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大公司。厂商的概念与企业不同,它的外延比企业大,可以包括企业。企业是有组织的生产单位。在许多行业,生产以企业的形式进行,是因为企业比个体生产者有更多优越性。最基本的优越性是节约交易费用。 以后各节均以利润最大化为假定目标 生产的实质是把投入品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投入品就是生产要素,即为生产出产品所必需的一切要素。 生产函数——在既定技术水平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实物量关系。其一般形式为:Q =f(x1,x2,…,xn),简明形式为:Q =f (L,K)。 短期生产函数为:Q =f(L,k0) 长期生产函数为:Q = f(L,k) ? 第二节 一种可变要素下的投入产出 一、??????????? 产量曲线 1、总产量(TP)——劳动的总产量 TP =Q =f(L,k0)=f1(L) (原来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个图) TP曲线为S形,先递增地增加,后递减地增加,达到最高点后下降。 ?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劳动增加一个单位时,总产量的增加量。 MPL = △TP/△L 当劳动的增加量非常小时,MPL =dTP/dL 劳动的边际产量——总产量对劳动量的一阶导数 MP曲线的变化趋势是倒U型的。在图形上,总产量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值,就是各劳动投入量上边际产量的数值。 总产量曲线始于原点,使边际产量曲线也始于原点。当总产量曲线递增地上升时,边际产量曲线随着劳动投人的增加而上升。当总产量的增加幅度在劳动投入为1.5时达最大,边际产量曲线上升至最高点。在这里,边际产量的一阶导数为0,对应于TP曲线上的拐点。当总产量曲线递减地上升时,边际产量曲线随着劳动投人的增加而下降。当总产量达最大时,边际产量为0(函数极大的必要条件是其一阶导数为0)。当总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为负。 MP的变化不是因为劳动力的差异导致的。 ? 3、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 AP曲线也是倒U型的。就是说,随着劳动投人的增加,平均产量曲线也是先上升,后下降。 平均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在图形上,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率),总产量曲线位置确定了,平均产量曲线的位置同样也就确定了。 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也始于原点。在总产量递增地增加段,平均产量曲线显然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在总产量递减地增加段,虽然,新增单位劳动投人所增加的总产量已率先下降,但只要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然会增加。换言之,只要边际产量曲线高于平均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就会继续上升。在劳动投入达某一水平时,新增单位劳动投人所增加的总产量恰等于平均产量,即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平均产量曲线不再上升了。这时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以后,随着劳动投人的继续增加,边际产量继续下降,且低于平均产量,促使平均产量不断减少,即平均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上升;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下降。因此,边际产量曲线恰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平均产量极大的必要条件是: = ==0 =0 = 要素报酬递减法则——在技术不变,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时,连续地把一种投入要素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要素报酬递减法则也就是边际产量递减法则。 技术变化和其他要素数量变化可以影响边际产量曲线的形态,但是不会改变要素报酬递减法则。 二、??????????? 生产的三个阶段 划分的标准是产出弹性 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 第一阶段:投入量为0—L段。在第一阶段,E>1,即MP>AP。 第二阶段:投入量为L—L段。在第二阶段,E<1,即MP<AP。 第三阶段:投入量大于L。在第三阶段,E=MPAP<0。 第一阶段产出弹性大于1;第二阶段小于1;第三阶段小于0。 第二阶段是可取的。在这一阶段,先是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最后,总产量达最大,资本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因为TPL最大时,APK也最大。 ? 第三节 替代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一、??????????? 可替代的生产函数 二、??????????? 等产量曲线 只考察两种要素的情况。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使产量不变 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图5-2,) 三、??????????? 边际技术替代率 ——为使产量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劳动可以减少的资本投入量。 MRTSLK = - △K/△L 当劳动投入量变化极小时,MRTSLK= -dK/dL 边际替代率其实就是等产量曲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MRTS= = = 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的边际产量之比。 第四节生产规模与产量的关系 ?一、??????????? 规模报酬递增 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原因是: 1、? 要素的不可分割性(机器设备、无形资产、交易费用等固定费用) 2、? 要素与产出之间的维量关系 3、? 分工协作 二、??????????? 规模报酬不变 产出增加的比例等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三、??????????? 规模报酬递减 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三种情况依次出现在规模扩大的变化中。规模经济是基本的经济规律。各种行业有不同规模要求。 四、??????????? 规模报酬的数学表示 γQ =f(λL,λK) 各个要素扩大同一个比例时,产出也扩大一定比例。 若γ>λ,为规模报酬递增; 若γ<λ,为规模报酬递减; 若γ=λ,为规模报酬不变。 ? 第四节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一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  α、β分别是劳动、资本的产出弹性   ?第六章 成本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各个产量水平上,成本分别是多少。或者说,随着产量的变动成本将呈怎样规律性的变化。 ? 第一节 成本与利润 一、??????????? 机会成本 某项生产上的机会成本是指因为用于该项目而放弃的若用于其他用途上可能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决策时需使用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真实代价,是经济学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 二、???????????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是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的成本 私人成本是由私人厂商,个别厂商承担的成本。两种成本都可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计算。 两种成本之间的数量差额是外在成本,没有被厂商承担。 ? 三、??????????? 私人成本的不同部分 私人成本=会计成本+内隐成本 会计成本=外露成本 =外露成本+内隐成本 内隐成本=业主投入自有资源的可能收入 四、??????????? 利润 会计利润=收益—会计成本 正常利润=业主自有资源机会成本=内隐成本 经济利润=收益–机会成本 =收益–会计成本-内隐成本 =会计利润–内隐成本 =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第二节 厂商追求最低成本的行为 一、??????????? 等成本线 (161页图6-1) C = PL·L + P k·K K——纵向 L——横向 K = C / PL – PL/ PK·L C / PL——纵截距 PL / PK ——斜率,相对价格 影响等成本线的因素:预算成本、要素价格 影响纵截距的因素:K的价格,预算成本 影响横截距的因素:L的价格,预算成本 影响斜率的因素:要素的价格 二、??????????? 生产者均衡 (图6-4) 在图中,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切于E。与E点对应的、就是最低成本的要素投入组合。等产量曲线切线斜率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在切点E,边际技术替代率恰好等于要素价格之比, 即: 因此,可以说,当厂商把要素投入调整到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时,既定产出的成本最低。 生产者均衡的数学推导: 目标函数: 约束函数: 拉格朗日函数     因为  所以成本最小的必要条件可表达为: (P162) 如果要素价格改变,等成本线变为C2,均衡点相应改变为E2。请将原先第四章第二节二中生产者均衡中第二个图放在这里。 第三节 短期成本 在短期,一部分要素如机器厂房、借入资本等的投入量是固定的,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这部分要素称为固定要素。购买固定要素的费用就是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成本。在短期,另一部分要素如劳动,原材料。燃料等的投入量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这部分要素称为变动要素。支付变动要素的费用就是变动成本。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在短期,固定成本不变,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这是短期成本最显著的特点。 短期成本描述的是: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产量的变动,成本会有怎样的变化。 ?一、??????????? 短期总成本的定义 总成本 (TC) 总变动成本 (TVC) 总固定成本 (TFC)  二、短期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定义 1、边际成本 (MC)=△TC/△Q=△TVC/△Q MC= dTC / dQ = dTVC / Dq 2、平均固定成本 AFC=AC-AVC 3、平均变动成本 (AVC)=TVC/Q AVC=AC-AFC 4、平均成本 (AC)=TC/Q AC=AFC+AVC ? (177页图6-10) 三、各条曲线形态、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1、总固定成本曲线TFC是一水平线,表示它是一常数,在短期内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2、总变动成本曲线TVC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这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总变动成本也增加。在产量达到以前,总变动成本以逐渐减少的比例增加,称之为递减地增加。在产量超过以后,总变动成本以逐渐增加的比例增加,称之为递增地增加。 总变动成本曲线,从而总成本曲线的特性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要素边际报酬递减法则起作用的缘故。在产量处于较低水平阶段,与固定要素相比,变动要素投入量太少,二者比例极不合理。这样,增加变动要素的投入,可以使要素比例迅速改善,从而使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增加。在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这就表现为总变动成本,从而总成本递减地增加。随着变动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变动要素与固定要素的搭配比例逐渐合理。以后,随着变动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从经济角度看,变动要素嫌多了。这样,要素比例又逐渐趋向不合理。这使得产量随着变动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只以越来越小的比例增加。在要素价格既定的 条件下,这就表现为总变动成本,从而总成本递增地增加。 3、总成本是总固定成本与总变动成本之和。因此总成本曲线在总变动成本曲线之上,两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总固定成本的数值。总成本曲线的特性完全取决于总变动成本曲线的特性,所以,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曲线也是先递减地增加,后递增地增加。 4、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增加多少。在理论上,假定产量变化极小,边际成就是总成本的一阶导数。总成本曲线上各切线的斜率就是与之一一对应的边际成本的值。因此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地增加,则边际成本下降;总成本递增地增加,则边际成本上升。在总成本由递减地增加转变为递增地增加的产量处,边际成本处于最低点。 边际成本是总变动成本的导数,反过来,总变动成本是边际成本的积分。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下的面积,就是与之对应的总变动成本的值。(但不是总成本的数值,总成本还需加上总固定成本的数值)。 5、平均固定成本表示平均每一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在短期,固定成本是常数。因此,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逐渐减少,就是说,平均固定成本AFC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逐渐向横轴靠拢。 6、平均变动成本表示单位产品负担的变动成本,它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从图6-10可见,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变动成本先下降,后上升。平均变动成本的这种特性取决于总变动成本,从而边际成本的特性。在边际成本下降阶段,平均变动成本肯定是下降的,而且,平均变动成本肯定大于边际成本。就是说,在产量变化的这一阶段,平均变动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曲线之上。边际成本上升了,但只要边际成本仍低于平均变动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就继续下降,直至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为止。之后,边际成本高于平均变动成本,从而使平均变动成本提高。这等于说,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对此数学证明如下: 平均变动成本极小的必要条件是其一阶导数为0,即:  =   这说明变动成本极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7、平均成本AC表示单位产品负担的总成本,也就是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之和。显然,平均成本曲线AC在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和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之上,平均成本曲线AC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之间的垂直距离就是平均固定成本AFC的值。由于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逐渐减少,所以,平均成本曲线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逐渐靠拢。 与平均变动成本类似,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下降: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四、部门内个别厂商成本差异 假设不同厂商成本不存在差异。理由是在会计成本中存在差异,按机会成本计算,该差异便会趋于消失。因为造成会计成本差异的原因在于经营才能的差别,不同经营才能的机会成本不同。? 五、要素价格对成本的影响 固定要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AC、AFC 变动要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MV、AVC、AC 六、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对偶关系 短期成本函数反映了在技术、规模、要素价格给定条件下,最低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一般规律。技术水平是通过生产函数来刻划的。因此,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若给定生产函数和要素价格,就可以推导出成本函数。下面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设:生产函数 (1) 约束函数 (2) 要素价格14元,=18元 则要素边际产量:   最低成本的要素投入组合的必要条件:  由此得到要素最佳投入比例。  (3)  (4) 分别将(3)、(4)代人生产函数(1)   (5)   (6) 将(5)、(6)以代人约束函数(2)  就是  (7) (7)就是得到的成本函数。该成本函数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是常数,不具有典型形态。 经济分析中的成本曲线和生产曲线具有非常工整的对应关系: 1.总产量曲线和总成本曲线   随着变动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总产量先递增地增加,然后递减地增加。与此对应,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先递减地增加,然后递增地增加。 2.边际产量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   随着劳动投人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先提高,后下降。与此对应,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先下降,后提高。使边际产量最大的变动要素投入量,对应于边际成本最低的产量。 3.平均产量曲线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先提高,后下降。与此对应,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变动成本先下降,后上升。使平均产量最大的变动要素投入量,对应于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的产量。 ?(图6-13)第四章第四节中六、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对偶关系 第六章??????????? 长期成本 一、??????????? 长期成本的定义 规模可以变动,各种要素数量都能够变动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必须花费的可能的最低成本。 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图6-14)第四章第五节中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以SAC1代表第一种规模,各个SAC曲线代表不同的规模。随着规模扩大,SAC曲线最低点对应的产量增加。因为该最低点表示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数量结合比例达到了使固定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状态,规模越大,固定要素数量越多,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产量就必然越大。各条SAC曲线的包络曲线为有限个数规模下的平均成本曲线。当规模数量无穷大时,该线变得平滑。 三、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图6-15、6-16)第四章第五节中三、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当STC=LTC时,即STC曲线与LTC曲线相切时,SAC=LAC,也就是SAC曲线与LAC曲线相切。相切点对应产量上的短期边际成本就是该产量上的LMC。 因为SMC= dSTC /dQ,LMC=dLTC/dQ,当STC1=LTC1,即两线在Q1点相切时,SMC1=LMC1。各个P点的连线就是LMC曲线。它通过LAC曲线的最低点。 第七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供给 第一节 市场结构和完全竞争 一、??????????? 完全竞争的含义 指丝毫不存在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必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 1、? 众多小规模的买者和卖者 单个交易者量极小,其供应量的改变不会影响市场供应量,因而价格不受个别厂商影响。 2、? 产品同质,每一件产品完全可以替代 3、? 自由进入和退出 4、? 完全信息 二、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总收益是厂商出售一定数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价款,它等于单位产品的售价乘以销售量之积,TR=P·Q 平均收益是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得, AR=TR/Q=P 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量。在完全竞争下,产品售价不随销量而变,所以每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增量就是产品的价格。 MC=△TR/△Q=P 或MC= dTR/dQ = P (图7-2) 市场需求曲线与个别厂商需求曲线有差别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决策 一、??????????? 产量决策的原则 1、总分析法(图7-3) 所谓利润(π),是总收益(TR)超过总成本(TC)的部分,即π=TR-TC。因为总收益和总成本均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即TR和TC都是产量Q的函数,所以利润(π)也是产量的函数。利润达到最大值的产量便是厂商的均衡产量。 图中显示了总收益和总成本(短期)状况。TR高于TC部分中TR与TC的垂直距离就是利润。TR曲线与TC曲线距离最长处所对应的数量就是均衡产量。不难发现,B点处此距离最大,因而在产量为650单位时,利润最大。 盈亏平衡点在产量为300单位的地方。 2、边际分析法(202页图7-4) 边际分析法就是将厂商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比较而得出最大利润产量的方法。边际成本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时成本发生的变动量:边际收益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时收益变动的数量。图中表示了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短期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情况。 当厂商在Q与Q之间的某个产量上,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说明边际产量所获收益扣除成本而有余。在此阶段,随产量增加,利润是增加的,所以厂商就会继续生产。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产量达到QB时停止,因为此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意味着此时边际产量所带来的收益与其所花费的支出相等。由于这时边际成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若继续增加生产,边际成本必将高于边际收益。而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意味着获得新增产量所支出的成本大于其所获收益,利润将减少,也就是说在MR=MC时的产量Q上利润达到最大。厂商得到了一切可能得到的利润,也就是达到了利润最大化境界,边际分析法又称MR=MC原理。 MR=MC的产量在图7—4中有两个,即除Q外还有Q。但是很明显,小于Q的产量太小,边际成本总是大于边际收益或价格,因而只亏不盈。边际成本曲线此时是向右下方倾斜,只要产量超过Q,便会出现MR>MC,所以MR=MC原则须附加一个条件--一当MC上升时。 上述两种方法实际上是一回事。在数学推导中,这一点会明显表现出来。让我们以微分法证明: 已知 π=TR-TC 则 π为极大值时的必要条件是π对Q的一阶导数为零,故令:  即 MR=MC π为极大值时的充分条件是π的二阶导数为负,故令:   即  上式表示,利润为极大值要求边际成本曲线的斜率的代数值即总成本对产量的二阶导数,要大于边际收益曲线斜率的代数值即总收益对产量的二阶导数。在完全竞争下,边际收益为一水平直线,其斜率为0,因此,要使上式成立,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必大于0,即边际成本递增。 MR=MC原理不仅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而且适应于任何类型市场中的厂商,以后将一再用到它。所不同的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P=MR,所以MR=MC又表现为P=MC。 二、厂商短期盈亏与其行为 (图7-5)原来第五章第二节中二、厂商短期盈亏与其行为 价格为P,产量为Q,二者之积 的面积是产量为Q时的总收益;此时平均成本为B,B与Q之积即 面积为相应的总成本,两个面积之差 的面积便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也就是净利润。这个净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或称经济利润,因为正常利润已包含在总成本之中。当P>AC时,厂商处于盈利状态。 价格为P2时厂商不盈不亏或盈亏相抵。因为均衡时价格正好等于平均成本,总收益正好等于总成本。按此价格企业将提供Q的产量。 价格为P3时,厂商蒙受短期亏损。价格为P3时低于AC、但高于AVC,在短期企业仍应继续生产。因为如果这样做,只是部分固定成本不能收回,而可变成本可以全部收回。如果不生产,可变成本虽因不支出,而无所谓收回,但固定成本仍须支出却全都不能收回。固定成本支出是短期经营的固有特性。厂商既然生产(均衡点仍取决于MR=MC),就应该生产Q的产量。因为在产量小于Q时,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收益的增加大于总成本的增加,可减少亏损总额;反之,当产量大于Q时,则MC>MR,每增产一单位,亏损也就增加一些。所以在MR=MC的Q产量上,厂商的亏损最小。在此,利润最大化的实际含义是亏损最小化。动画中黄色面积表示在价格为P3时,可以收回的固定成本,红色表示在价格为P3时,无法收回的固定成本,也就是亏损额。 当价格继续下降,降至AVC的最低点时,厂商不论生产与否都将白白支付全部固定成本而一无所获。这时厂商将停止营业。图中D点为停止营业点。 上述分析表明,所谓短期均衡并不一定是盈亏相抵或盈利的均衡,亏损最小也是短期均衡的应有之意。 ?第三节 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一、??????????? 厂商短期供给曲线 (图7-6) 图7—6表明在停止营业点(D点)以上的MC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产品供给量和市场价格之间各种可能组合点的轨迹。在此,D点以上MC曲线正是厂商各个可能均衡点的轨迹。图中说明,当市场价格分别为P,P,P时,厂商的产量也即供给量相应地为Q,Q,Q。由于在D点以下,厂商不会提供任何数量,所以这一点便成为厂商供给曲线的起点。 二、??????????? 行业短期供给曲线 (图7-7) 某一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也就是某一行业(或产业)的供给曲线,它可以粗略地看作是许许多多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水平轴的数值加总得到。 全行业产量扩大时,生产要素价格(可变要素价格)提高,边际成本提高,故行业供给曲线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 1.????? 供给曲线和供给的变动 ?一、??????????? 供给曲线的特征 供给曲线是一条正斜率的曲线。从左下向右上倾斜,是它的基本特征。它表明,供给的行为规则与需求正好相反,产品的市场价格越高,生产者就越愿意供给产品,供给数量随价格升降而增减。 厂商的供给行为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边际成本曲线是正斜率的,产量越多,边际成本也就越高。目标在于实现最大限度利润的厂商,总是遵循P=MC的规则决定产量,因此当价格不断上涨时,产量的增加才是合乎理性的。换句话说,产量增加了,边际成本也必然增加,厂商若能以与此边际成本相等的价格出售全部产品,他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如果市场价格提高了,厂商才愿意切实增加产量。 二、供给的变动 (图7-8) 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两者有区别。 “供给量的变化”是指沿着同一条曲线上下变动;“供给的变化”则是指整条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向左上或向右下的移动。 假如现在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和与此相应的边际成本都下降了。于是,与过去比较,与任何一个供给量相对应,生产者所要求的卖价将较低。或者说,与任何一价格相对应,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将增加。这种由于生产成本变化引起的整组价格与供给数量的变化就是供给状况的变化(简称为供给变化)。它表现为重新建立一张供给表,在图形上,它表现为整条曲线位置的移动。在图中,上述变动可以由供给曲线S0移动到S1来表示,即对任一价格例如P0来说,原来的供给量是Q0,成本降低以后增加为Q1。供给曲线由S0移动到S2则表示供给的减少。 三、??????????? 影响供给的因素 1、要素价格。可变要素价格上涨,会使边际成本上升,因而使得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即供给减少。 2、技术。技术水平提高,降低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供给增加。反之则反是。 3、厂商数量。同行业中厂商数量增加,供给增加。 4、其他商品价格。厂商可生产的其他商品的价格提高,厂商将更多地生产价格提高的商品,减少原来准备生产的商品。故该商品的供给减少。 5、政府税收和扶持。税收相当于提高成本,会减少供给;扶持政策相当于降低成本,可增加供给。 6、预期价格。预期该商品价格上升,厂商会减少现期供给,等待价格上升后出售。故现期供给减少。 ? 第四节 供给价格弹性 一、供给价格弹性定义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一种产品市场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反映供给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它表示为供给量的变化率与价格的变化率之比,即: ? ? ? 二、供给曲线的几种主要类型 第一种类型,供给弹性等于零。它表示不论价格怎么变动,供给量都不能变动。这称为供给完全缺乏弹性。在图形上它表现为一条垂直线。这种情况只存在于极其珍稀和无法复制的物品上,或者由于考虑的时期过短,供给量无法调节。 第二种类型Es>1,它表示,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价格的变动幅度,称为供给富于弹性。在图形上它表现为纵坐标相交的直线。 第三种类型,Es=1,它表示,供给量的变化幅度与价格变化幅度相等。是经过原点的供给曲线。 第四种类型,Es<1,它表示,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在图形上表现为与横轴相交的直线。 第五种类型的供给曲线,它的。是指价格在某一个水平上,就会有无限的供给。在图形上它表示为一条水平的直线。 三、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调整产量的难易。调整产量越容易,供给价格弹性越大。采用柔性生产、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可以增加供给弹性。 2、时间因素。给的时间越长,供给弹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