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西方宏观经济学教程
Macroeconomics
南開大學经济學系
耿作石
2 0 0 2
2
第一章:导言
? 本章主要问题,
?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宏观经济分析的简化模型;
?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
3
一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从经济学说史看可分为四个阶段,
? 1,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 2,传统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 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 4,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演变
? 这一阶段的变化,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复兴;凯
恩斯学派理论对供给和规范问题的强调;凯恩斯学派
宏观经济学和非凯恩斯学派宏观经济学的互相渗透;
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
4
? 狭义的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学者对社会
经济生活的纯理论方面的研究, 主要包
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 有时也包
括国际经济学 ) 。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
看, 西方经济学家运用宏观分析和微观
分析方法考察经济活动渊源甚早, 其理
论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和发展的过
程 。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也经经历了一
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可分为四
个阶段,
5
? 第一阶段,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从十
七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从十七世纪中期
配第的研究开始。配第在, 赋税论, ( 1662年)
中研究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析了一个
国家国民财富的构成和增长,并第一次对英国
的国民收入进行估算。稍后,亚当,斯密在, 国
富论, ( 1776)中则系统地分析了国民财富的
形成和增长,研究了货币的流通规律。斯密的
总量分析被其后的经济学家继承和发展。大卫,
李嘉图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 1817)
在很多方面推进了斯密的研究成果,考察了财
富的增长、总收入与纯收入的关系,货币流通
量变动与物价水平变动的关系等问题。
6
? 同时, 重农学派的魁奈也在, 经济表, 中第一
次系统地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
程 。 西斯蒙第则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
分析,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必然性 。 当
然, 在经济学史上, 这时是西方经济学的到期
阶段或初创时期,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是经常
混在一起的, 这时西方经济学家大多从国民财
富, 国民收入, 货币流通总量等宏观分析入手,
而在考察中又总会涉及诸如一种商品的价值和
价格如何决定, 各要素的收入如何分配和决定
等微观经济问题 。
7
? 第二阶段是传统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从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资本
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度,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矛盾日趋深化,
经济危机连续发生,经济学界面临的任
务是从经济总体上探寻和解释经济危机
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这一时期的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是瑞典经济学家的动
态均衡理论、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英美经济学家的货币数量理论以及美国
经济学家对国民收入和经济周期的研究。
8
? 1)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林达尔和维克塞
尔等,首先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考察了资本主义
国民经济的运动。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的特点
是把总量分析和动态的过程分析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宏观动态均衡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奥国
学派的效用价值论和洛桑学派的一般均衡理论。
2)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从理论渊源上说,
也是以边际效用论和一般均衡论为基础,但他
也受到新历史学派和多元历史观的影响,因而
他的宏观动态理论同制度历史分析相结合,其
核心部分是创新学说。他运用生产要素的组合
即创新这一概念,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和社
会的经济发展。
9
? 3) 二十世纪初期, 英美两国经济学家关于货
币数量问题的研究, 在英国主要是马歇尔和庇
古, 他们关于货币数量问题的表述即剑桥方程
式 M=KPQ,其中反映出有关经济总量变动之
间的关系;在美国主要是费雪, 他提出了货币
的交易方程式 MV=PQ,以反映所要考察的有
关部门经济总量变动的依存关系 。 二十世纪初
期, 美国经济学家密契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国
民收入及其变动进行了分析, 他的总量分析的
特点是强调时间序列的重要性, 着重动态的研
究, 反对静态分析和均衡概念 。 密契尔对国民
收入资料的统计研究与他的经济周期学说, 为
在他以后的宏观经济学的确定与发展提供了条
件 。
10
? 第三阶段,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从
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1936年凯恩
斯, 通论, 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的
标志。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与传统的宏观经济
学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研究是国民收入的变动
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等等的
关系,因此它又被称为收入分析;同时它又通
过收入分析得出结论,即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
自动调节的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并且通常情况
下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这种分析的代表就
是用以研究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之间关系
的有效需求理论。
11
? 凯恩斯认为, 由于经济活动中一些基本心理因素的作
用, 通常情况下总需求价格是小于总供给价格的, 而
市场机制却没有力量使总需求价格与充分就业下的总
供给价格相等,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小于充分就业的均
衡, 因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萧条和大规模失业
现象, 并由此推出必须依靠国家干预以恢复经济稳定
的政策性结论 。 在这里, 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 总量,
比较动态分析 。 后来凯恩斯的追随者提出了这种分析
的局限性, 并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
做了一些补充和发展:一是投资函数理论的补充和发
展;二是消费函数理论的补偿和发展;三是从封闭经
济模型发展成为开放经济模型 。 凯恩斯经济学的出现,
以及后来西方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构成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
12
? 第四阶段,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演变阶段。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由于资
本主义世界出现了通货膨胀、失业、资源供给
紧张、输入分配失调等各种经济问题,凯恩斯
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被认为无法解决如此困
难的经济情况,于是只好寻求其他的理论对策
和分析方法。在这一阶段,在宏观经济理论方
面至少发生了四个方面的变化:其一是非凯恩
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复兴,其中最突出的例子
就是货币数量理论的复兴和供应学派、理性预
期学派的出现。这些理论都是以传统宏观经济
学作为基础的,近几年这些理论还在发展;
13
? 其二是凯恩斯派宏观经济理论对供给问题和规
范问题的强调,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由于世界
能源和原料供给问题的日益突出,宏观经济分
析中的供给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得到承认。同时
一些凯恩斯主义合也从资源供给的角度分析价
值判断、研究经济政策的运用究竟在何种程度
上符合经济学中所顶的伦理标准。其三是凯恩
斯派宏观经济学与非凯恩斯派宏观经济学的互
相渗透。例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瑞典经
济学家的经济理论之间,虽然各自的理论和政
策主张不同,互相有很多的争论,但面对当代
资本主义社会的多种问题,各学派的经济学家
到在注意其他学派的某些可汲取的东西,它们
之间也在相互吸收和影响。
14
? 其四是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
问题。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多种经
济问题,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单纯的
宏观经济理论不能提供有效的对策,于
是就提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结
合问题,这种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
合的新理论,通称为新凯恩斯主义。例
如在新古典宏观理论中,边际效用价值
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成为宏观经济学
的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则从对工资
刚性和价格刚性的进一步分析中寻找宏
观经济学的基础;
15
? 新货币主义者也提出了货币主义宏观经
济理论和微观基础问题,即在分析宏观
经济学领域中的货币流通总量和利息率
水平时,也还要分析微观经济学领域中
的人们对工资和价格变动的预期、市场
信息的传递方式等。这是所谓第二代通
货膨胀研究者对货币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16
古典经济学
动态均衡理论 货币数量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现代货币主义
非均衡理论
理性预期学派
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学派
李嘉图
17
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Macroeconomics” 一词,1933年由挪威经济学家
Ragnar Frisch 首次提出。定义为,关于某种经济类型
的总的活动方式的理论。 这一定义包括如下含义,
? 其一,研究对象 是整个经济社会的活动情况,即以整
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 其二,解决的问题 是如何使
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即分析现有资源未被充分利
用的原因,实现充分利用的途径及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的条件; 其三,中心理论 是国民收入决定与变动理论;
其四,研究方法 是总量分析,即从国民收入总量出发
考察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具体为均衡分析与非均衡
分析,静态,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 经验统计分析
与数量经济模型等。
18
三 宏观经济分析的简化模型(货币流程)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资本市场
家庭
部门
厂商
部门
政府部门 世界市场
?



关税
进口


























资 间接





















19
? 宏观经济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一,宏观经济分析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反映的
是劳动力和产品的总供求、工资总水平和物价总水平,
而不是微观经济分析中的个别市场的供求、工资率或
相对价格;
? 第二,微观经济分析仅仅通过市场调节供求,使彼此
之间相等,并分别研究各个部门的均衡,不太注重各
部门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分析则不仅通过市场,也
通过政府来调节供求,而且不一定要求各个部门的供
求都相等,只要几个部门的总供求相等,即可达到宏
观经济的均衡或平衡。
20
? 第三,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均衡与微观经
济分析中的均衡,在具体内涵上有所不
同:微观经济分析中的局部均衡或一般
均衡是在个体利益最优化的基础上形成
的,而且必须以各个市场的供求都相等
为均衡条件;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在
不是最优化和供求相等的条件下,也可
以形成均衡。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所
谓的宏观经济均衡实际上只是一种平衡。
21
四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
对象 核算 (GNP) GNP的 决定
货币市场均衡
产品市场均衡
三重市场均衡
四重市场均衡
GNP






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双重市场均衡






22
五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
? 一 政策化 表现,宏观经济学家担任政府要职具体负
责经济事务和宏观管理;政府决策者愈来愈需要宏观经济
理论作为分析经济形势,进行预测的工具,和制定政策
进行评价的依据;理论转化成经济决策的时间大大缩短,
有的理论尚未成型,却已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体现来。
? 二 动态化 如理性预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
? 三 合流化 对立学派吸收对方论点,补充修改原有理
论;不同学派相互容合,形成新的学派。
? 四 数学化和社会学化
? 五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微观化
23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循环
?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
? 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提供特定时期内一国实际经济
活动及其成就的系统记录。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中,国民收入总量是最重要的,也是经常用于表
示经济成就的总量,一般讨论的是以下五个国民
收入总量,国内总产值 GDP、国内净产值
NDP、国民收入 NI、个人收入 PI、个人可
支配收入 DI。
24
? 1.国内总产值 GDP
? 国民总产值是五个国民收入总量中应用最为广
泛的一个,一国政府在估算国民收入时,首先
计算的是国民总产品的数量,为了把各种各样
的商品和劳务加总在一起,必须用它们的的货
币价值来计算,因此,
? 国民总产值就是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
最终产品和劳物的价值总和。
25
理解 GDP概念须注意以下要点,
? ( 1) GDP是一个价值指标,说明它是以货币单位来衡
量的,为了衡量价值,就要使用市场价格,没有市场价格
的物品或劳务,不计入 GDP。
? ( 2) GDP是一个流量指标:流量 一定时期内不断
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存量 一定时点上已有的变量
变动的数值;流量与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26
? ( 3) GDP是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流量,即在全社会
范围内不再进行加工与转售、最后直接进入消费和使
用的物品或劳务,因此不计算中间产品。
? ( 4) GDP有名义与实际之分:名义 GDP 即以现行
价格计算的 GDP,它是各种物品与劳务的数量与其现行
价格乘积的总和( PQ); 实际 GDP 是以不变价格计算
的 GDP,它只反映实物的变化; 二者关系为,
? 实际 GDP = 名义 GDP ÷ 价格指数 x 100
27
举例说明,
? 例如在美国,如果以 1929年的物价指数为 100,已
知 1933年的物价指数为 75,名义 GNP为 480亿,则
有 1933的 实际 GNP=480亿 ÷ 75 x 100=640亿
美元
? 1933年的名义国民收入反映了由大危机造成的实
物和价格同时下降的后果;实际国民收入则排除
了价格下降而只反映实物的减少,所以它高于名
义国民收入。
28
? 请以下列数据测定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
? 年份 名义 GDP 物价指数 实际 GDP 增长率
? 1972 1171 100
? 1975 1529 127.2
? 1977 1890 141
? 1979 2369 165.5
? 通常把名义 GDP折算成实际 GNP所用的价格指数,称为
GDP的紧缩指数。
29
2.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与 GNP
? 多年来 GNP一直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成效的主要
指标,而今另一项略有不同的指标开始受到重视,
即国内生产总值 GDP。在现行国民收入统计中,
通常区分国民原则和国土原则。
? 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常住居民)所创造
的收入,不管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收入,即
GNP;
? 国土原则,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
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国民收入,即 GDP。
? 二者统计内容一致,差别就在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30
? 国内生产总值 GDP=私人消费支出 +私人
投资支出 +政府购买支出 +(出口 -进口)
? GDP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
? GDP与 GNP的区别之处,
? 例如,在美国,GDP剔除了美国公民因
拥有外国资产所获取的工资和利润,但
包括在美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利润和工资
收入。
31
? 以 B代表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W
代表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则二者
关系式为,GNP= GDP+ B — W
? 如果 B > W 则 GNP > GDP;如 B < W 则
GNP < GDP
? 名义 GDP以现行价格计量;实际 GDP以不变价
格计量。公式为,
? 实际 GDP = 名义 GDP ÷ 价格指数 x 100
? 3.GNP与 NI (见, 教程, 第 30—32页)
32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广义上核算体系五大指标都是国民收入;
狭义上国民收入仅指 NI,即要素所得 。
经济分析中的国民收入是指 GNP,而非 NI。
GNP可以从生产、收入、支出三方面进行考
察,因而有三种不同的计量方法。
33
? 1.生产部门法(生产法)
? 即从国民生产的角度,按市场价格计算各部门商品和劳务
的增加总值,各部门的增加总值之和即为 GNP。按该方法
计算国民收入,包括的项目有:农林渔业;采掘业;建筑
业;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运输业;电讯和公用事业;
服务业;政府和国营企业;国外获得的纯收入。这些项目
的金额相加即得国民生产总值。
? 其中:第一、第二产业的各部门,增加总值 =总产出 —中
间产品;
? 第三产业中商业、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营利性部门,
按纯收入计算增加值。
? 政府、教育、卫生等非营利性部门,按工人的工资、职员
的薪金收入计算增加值;
? 有些不成其为部门的经济活动,如自产自用的食物、自有
自用的住房等,也采用各种方法估算其增加值。
34
? 2.要素成本法(收入法)
? 即从国民收入的角度,按市场价格计算
各生产要素取得的收入。劳动、土地、
资本和企业家参加生产,分别取得工资、
租金、利息和利润,此外还包括折旧及
政府取得的间接税净额。
? 见下表,
35
? 项目 单位,10亿美元 金额
? 1.工资和其它补助 (工资、薪金、补助) 2172.7
? 2.租金收入 62.5
? 3.净利息 285.0
? 4.公司利润 (股息、利润税、未分配利润、存货与折旧调整) 284.5
? 5.独立业主收入 154.7
? =国民收入 2959.4
? 6.加间接税及零星项目 307.2
? 减统计误差 —8.2
? =国民净产值 3258.4
? 7.加折旧 402.9
? =国民生产总值 3661.3
? 以收入法计算的 1984年美国的 GNP.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1985年
36
3.最终产品法 (支出法 )即从国民支出的角度,按市场价格计
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包括个人消费支出、私人投资
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及净出口。见表 2—2
? 项目 (单位,10亿美元 ) 金额
? 1.个人消费支出 (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 2342.3
? 2.私人国内总投资 (固定投资 580.4、存货变动 56.8) 637.3
? 3.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 (联邦政府、地方政府) 748.0
? 4.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 出口 363.7 — 进口 429.9) – 66.3
? 得出国民生产总值 3661.3
? 减资本折旧 – 402.9
? 得出国民净产值 3258.4
? 减间接税 – 307.2
? 减统计误差 – 8.2
? 得出国民收入 2959.4
? 以支出法计算的 1984年美国 GNP.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1985年
37
? 三、五个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
? 上述三种方法计量的国民收入反映整个
国民经济从生产、分配到使用的全过程。
生产创造收入,收入形成支出,支出决
定生产,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这
就是国民收入的, 三面等值, 原则。因
此,只要计算出 GNP总量,即可顺序得到
其它四个总量。
38
国民收入中各总量关系见表 2—3,
? 1.国民生产总值 GNP 3661.3
? 减折旧 – 402.9
? 2.=国民净产值 NNP 3258.4
? 减间接税 –307.2 ; 减统计误差 – 8.2
? 3.=国民收入 NI 2959.4
? 减社会保险 –305.9 ; 减利润税和未分配利润 –206.8
? 加转移支付 +566.5
? 4.=个人收入 PI 3013.2
? 减个人所得税 – 435.1
? 5.=个人可支配收入 DI 2578.1
? 1984年美国的 GNP,NNP,NI,PI与 DI。资料来源,同上表
39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资料的应用与局限
及其它相关经济总量
? 一、国民收入核算资料的应用
? 二、国民收入核算资料的局限性
? GNP不能很好地反映社会福利;
? GNP不能很好地反映收入结构;
? 不能反映大量生产性非市场交易及非生产性市场交易;
? 不能反映生产的社会成本;
? 以致有学者提出批评。
40
? 三、国民经济中的其它重要变量
? 1,一般价格水平 ;由各种商品价格加总而得 ;由价格
指数反映其变动 ;价格指数又分为,
? 环比价格指数 =
? 定期价格指数 =
2
3
1
2,
P
P
P
P
:
0
1
P
P
0
3
0
2
0
1,:
P
P
P
P
P
P
41
? 2,一般利息率水平 ; 理论分析中为基础利息
率或称纯粹利息率。
? 3,失业率;失业者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
具有劳动能力、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
人员 。
?
? 社会失业率 =
劳动力总人数
已失业人数
42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循环流动与均等
?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与均等 (图例如前)
? 以支出法,GNP=总支出 AE=消费 C+投资 I
? 以收入法,GNP=总收入 Y =消费 C+储蓄 S
? 其中 I为总投资 =净投资 I’+折旧 D; S为总储蓄 =净储蓄 S’+折
旧 D;如剔除折旧一项,则有,
? 支出法,NNP=C+I’ ;收入法,NNP=C+S’ ;
? 国民收入均等条件,I=GNP-C; S=GNP-C
? 所以 I=S
? 或者为,I’=NNP-C; S’=NNP-C
? 即 I’=S’
? 这就是二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循环流动的恒等式;它将使国民经济的总收入
等于总支出,或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43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与均等
? 按支出法,GNP=C+I+GP 或 NNP=C+I’+GP ; 政府购买 GP=G–GT
? 按收入法,GNP=C+S+NT 或 NNP=C+S’+NT; 净税收 NT =T–GT
? 均衡条件,I+GP=GNP– C ; S+NT=GNP– C ; 即, I+ GP = S+ NT ;
或 I = S +( NT– GP); 即 I = S ; NT = GP ;
? 这就是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循环流动的恒等式。
厂商部门
政府
部门
居民户




赤字或盈余


D






PT和 SIC
利润税















转移支付




存货变动
DI
DV
G T
G=GP+GT
T=NT+GT
T=T0+tY










44
三、四部门经济收入的循环与均等
( 图例如前 )
? 按支出法,GNP=AE=C+I+GP+( EX–IM)
? 按收入法,GNP=Y=C+S+NT+Rf
? 均衡条件,AE=Y=C+I+GP+( EX–IM) =
C+S+NT+ Rf
? 式中 Rf为个人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所以作为 GNP的一部
分,因其是居民从事生产性活动所得到的收入,相应存在
同等数量的产品;但居民未把其用于消费或储蓄,而是无
偿支付给外国人,构成了外国人的储蓄。为与支出法计算
结果一致,收入法应加上此项,但在理论分析中并不计入。
因此上式消去 C,并移项后可写成,
?
45
? I+GP+EX=S+NT+IM ;
? 即,注入量 =漏出量
? 或者为:( S – I) =( GP – NT) +( EX– IM);
? 即:( S – I) = 政府预算赤字 (盈余 )+ 贸易顺差
(逆差 );
? 等式右边,若 GP>NT 则有预算赤字,反之则为预算盈
余;
? 若 EX>IM 则有贸易顺差,反之则为贸易逆差。
? 因此,国民经济活动中储蓄、投资与政府预算和对外贸
易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从而为宏观经济的运行管理提
供了条件。
46
应用与计算,已知某经济社会有下列统
计资料,
? 1.工资 100亿, 间接税减津贴 10亿, 利息 10亿, 消费支出 90
亿, 租金 30亿, 投资支出 60亿, 利润 20亿, 政府支出 30亿,
出口额 60亿,进口额 70亿,政府转移支付 5亿,所得税 30亿。
? 计算,
? A.收入法 GNP; B.支出法 GNP;
? C.政府预算赤字:赤字 =支出 -净税收 =30-( 30+10-5) =-5;
? D.储蓄总额 S=Y-C-NT=170-90-35=45; E.进出口盈亏。
47
? 2.净投资 125,净出口 15,储蓄 160,资本折旧 50
? 政府转移支付 100,企业间接税 75,政府购买 200
? 社会保险金 150,个人消费支出 500,公司未分配利润
100,公司所得税 50,个人所得税 80。
? 计算,
? GNP=C+I+G+( X-M) =500+125+50+200+15=890
? NNP=GNP-D=890-50=840
? NI=NNP-IBT=840-75=765
? PI=NI-公司所得税 -不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 +转移支付
=565
? DI=PI-个人所得税 =485。(单位,10亿美元)
48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 第一节 收入 —价格模型( AS—AD模
型 )
? 一、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在不同
价格水平上所愿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总需求函
数,AD=AD( P) 总需求曲线表明需求总量同价
格水平之间反方向变动关系。如下图,
49
? 从总支出曲线到总需求
曲线 。
? 总需求曲线中价格与需
求量反相关,要以总支
出水平与价格反相关为
条件:价格水平越高,
总支出水平越低;反之
价格水平越低,则总支
出水平越高。因为价格
变动使金融资产真实价
值改变,从而对总支出
产生直接的 真实余额效
应 和间接的 利率效应 。
AE
450
AE3/P3
AE2/P2
AE1/P1
Q
Q
P
O
E1
E2
E3
Q1 Q2 Q3
AD
AD
P1
P2
P3
50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货币收入变动和时间偏好
的影响
? 货币收入,若价格水平不变,货
币收入增加,则总支出水平提高,
对最终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使 AD
线右移;反之,则总支出水平降低,
使 AD线左移。
? 时间偏好,即人们对其开支在时
间上的选择。它取决于人们对利率、
通货膨胀率和投资利润率的预期 。
若预期有通货膨胀或利率降低或投
资利润率提高,则增加现期支出
AE( C+I)使 AD曲线右移;反之,
则减少现期支出 AE( C+I),AD
曲线左移。
P0
AE
450
AE2/P0
AE1/P0
Q
Q Q
2 Q1 O
P
AD1
AD1
2
AD2
AD2
E1
E2
51
? 二、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 总供给是指全社会的总产量,即全社会
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
总量。该商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价值即
按收入法计得的 GNP=PQ。
? 总供给函数即表示总产出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
的依存关系。
? 公式,AS=AS( P);
? 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总供给曲线。
52
? 总供给曲线是根据生产函
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情
况推导而得。 AS曲线的形
状,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对
货币工资变动的假定,或
者取决于生产成本并进而
与社会现有经济资源的稀
缺程度直接相关。标准凯
恩斯总供给曲线含义是:
在达到充分就业前,由于
存在大量闲置设备,劳动
的边际产品不会减少
? 故厂商愿在此工资率和价
格水平下增加产出与就业;
直到充分就业;之后仅使
价格 提高和货币工资上升
而不会增加产出 。
P AS
B
A
Q0 Q
Q=F( L)
L
P0
P1
W’
W
P
W
???
?
???
?
0P
W
LD
L0
LS
53
? 后凯恩斯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的理论
做了修正(教程 P.52)使 AS曲在达
到充分就业前成为逐渐上升的曲线,
达到 FE后成为直线。因此,总供给曲
线会有如下特点,
? (1)通常向上倾斜。即价格水平越高,企
业愿销售和生产的总产量越多。
54
? (2)当产量增加时,AS
曲线的斜率递增,表明
生产要素紧缺使成本
有较快增加,价格也有
较快增加。
? (3)达到潜在总产量水
平后,AS曲线继续上升。
这时只存在自然失业
率,再增产则单位成
本迅速增加,必然使
价格以更大幅度上升。
P AS
Q
Q FE
P0
P
O
O
AS
P0
P1
P2
P1
55
? 总生产函数与生产力极限
? 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提供的最大
总产量 Qf,取决于同时期国民经济的生
产能力。进而 Qf由相应时期内可能获得
的生产要素数量 Ff及其生产效率 (PROD)
决定。公式为,
? Qf = f ( Ff,PROD)
56
? 而一定时期内实际生产的总
产量 Q则是该时期已利用的要
素数量 F及其生产效率( PROD)
的函数。即,
? Q = f ( F,PROD)
? 通常 Q只能小于或等于 Qf ;
? 短期内 PROD不变,Q与 Qf
的差距取决于 F与 Ff 的差距 ;
在生产力极限内 F数量增
加,AS线 右移,逐渐接近生
产 力极限并被限定在这一极
限内;如右图 1,
? 长期内 PROD提高使生产力
极限( CAP)增大,从而带
动 AS线大幅右移。如右图 2,
? 图 1 P
P
AS
AS1 CAP
Q Q
F
QF1 QF2 Q
CAP1
CAP2
AS1 AS2
O
O
图 2
57
? 三 总供求的均衡及其变动
? 当 AS曲线和 AD曲线结合在一起,其交点决定
了收入 —价格模型的均衡状态,即确定均衡
的总产量 Q和均衡的一般价格水平 P,因而也
就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 PQ=GNP的水平。
58
? 在短期内,总供求的自动
均衡如图所示,
? 长期内总需求与总供给变
动的影响,
AD AS
P
P1
E
O Q
D QS Q0
Q
P
0
AS P
AD1 AD2
AD3
P1
P2
P3
Q Q
1 QF Q3
O
P
O Q
AD
AS1 AS
2
P1
P2
QF1 QF2 Q2
E1
E2
59
第二节 NI—AE模型中的总支出
? 一,NI—AE模型概述
? NI—AE模型或称收入 —支出模型,是根据凯恩斯的总收入
与总支出之间的基本关系而建立的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
理论的核心,就是论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总支出或总需
求水平决定了总产量、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水平。总支出或
总需求并不必然和充分就业的总收入相等因而会出现小于
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但是只要总支出或总需求增加,总
产量和总就业量也会随之增加直至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NI—AE模型就是按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说明总支出或总需求
水平是如何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它表示一国经济的
真实总产量或真实总收入与公众对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之
间的关系 。
60
? 模型的建立有三个前提条件,
? ( 1)假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即
可支配的生产能力不变;( 2)社会上存在着
未被利用的资源,如闲置的机器设备和失业者,
利用这些资源时国民收入会增加;( 3)物价
水平保持不变,即国民收入的变动是由实际的
产品与劳务的数量变化引起的,这种国民收入
的均衡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均衡。因此,NI—
AE模型就是一种简单的比较静态分析。
? 模型的特点即所分析的支出是意愿的或事前
计划的支出,这是人们在拥有既定收入的情况
下所愿进行的支出。
61
总需求
D
消费 C
投资 I
消费函数
C=f(Y)
收入水平 Y
货币需求 MD
利率 r
预期利润率 =
货币供给 MS
平均消费倾向 C/Y
边际消费倾向 ΔC/ΔY
交易需求
预防需求
投机需求
中央银行
投资的预期收益
资本的供给价格
62
? 二、消费函数
? 国民收入循环表明,各个家庭支出它们
得到的可支配收入来购买消费品和劳务,
这项支出就称为消费,它是实际总支出
中的一个最大组成部分。而收入中未被
消费的部分就是储蓄。
63
?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消费函数用来表示消费与可支
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公式,
? C = F( DI)
? 也有一些消费不取决于可支配
收入,这种消费支出称为自发
? 消费。因此可得一般形式的消
费函数 C = C0 + MPC ? DI
? 储蓄 函数用来表示 储蓄 与可支
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公式,
? S = F( DI)
? 收入中减去消费便是储蓄,因
此可得一般形式的 储蓄 函数,
? S = –C0+ MPS ? DI
? 图 1 C 450
C=C0+ bDI
DI
DI
S
O
O
S=–C0+(1-b)DI
图 2
C0
64
2.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为便于分析消费函数的性质和
特点,凯恩斯用这一简便概念来代替消费函数。
分别表示消费和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 平均消费倾向( APC)是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的总消
费支出,APC=C/DI
? 边际 消费倾向( MPC)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
的总消费支出 MPC=?C / ?DI =b
? 平均储蓄倾向( APS)是平均
? 每单位可支配收入的储蓄量,APS=S/DI
? 边际储蓄倾向( MPS)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
的消费量, MPS=?S/ ?DI=1–b
? 因 C+S=DI; ?C+ ?S= ?DI
? 所以 APC+APS =1
? 同理 MPC+MPS=1
65
? 3.短期消费函数有如下特点,
? (1)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在这
个水平上,消费支出等于可支配收入。
? ( 2)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下,消费
支出大于可支配收入。
? 这种情形称为负储蓄。
? ( 3)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
支出小于可支配收入
? 这种情形称为正储蓄。
? ( 4)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在增
加,但消费支出的增加总是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
加。
66
? 上述特点可概括如下,
? APC=1 ; APS=0 则 DI= C
? APC>1; APS<0 DI< C
? APC<1; APS>O DI> C
? 在 DI变化过程中 0< MPC <1
67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公式表述
设 C为消费支出 ;S为储蓄额 ;DI为可支配收入,
假定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线性的 ;则可得,
? (1)消费函数,C = C0 + b DI
? APC=C/DI=(C0+ b DI)/DI= C0 /DI + b
? MPC=? C/?DI=dC / dDI=b’(DI)= b
? (2)储蓄函数,S=-C0+(1-b) DI
? APS=S/DI= [-C0+(1-b) DI] /DI=1-b- C0 /DI
? MPS=?S/?DI= dS / dDI=s’ (DI)=1 - b
68
? (3)二者关系,
? 因 APC= C0 /DI + b
? APS =1-b - C0 /DI
? MPC= b ; MPS =1 - b
? 所以,APC+ APS
? =C0 /DI+ b+1-b-C0 /DI=1
? 同样,MPC+ MPS
? = b+1 - b=1
? (4)例题,设 C=100+0.80DI,求得当 DI=1000美元时
的 C,APC和 MPC以及 S,APS和 MPS。
C=900APC=0.9=90%;MPC=0.80=80%;
? S=100;APS=0.10=10%;MPS=0.20=20%;
69
? 三、投资函数
? 投资也叫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
资本的增加,表现为生产能力的扩大。投资和
资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投资是一种流量,而
资本是一种存量。投资又可分为更新投资、净
投资和总投资。更新投资即折旧;净投资即净
资本形成或实际资本的净增加;总投资为更新
投资和净投资之和。净投资与资本的关系,IT
=KT–KT-1 或 I=?K
70
? 1.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
? 本利和 =本金 +利息(复利)
? R1 = PV+( PV)( r)
? = PV(1+ r)
? 或 PV = R/(1+ r)
? 第二年的收益为,
? R2= R1( 1+r)
? = PV(1+ r) (1+ r)
? = PV (1+ r)2
? 第三年的收益为,
? R3= R2 ( 1+r)
? = PV (1+ r)3
? 现在贴现值公式可用来计算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71
? 例, 如果某项投资,供给价格为 6000万美元, 实际
利率为 10%,预期三年可得到的收
? 益为,R1=1100万美元 R2=2420万美元,
? R3 =3993万美元 ;
? 则其 预期收益的 现值为,
? PV =1100 /(1+ 10%) +
? 2420 /(1+ 10% )2 +
? 3993 /(1+ 10% )3
? =6000万美元 =供给价格
? 这时 10%可作为投资的 预期收益率,或称资本的预期
利润率。
72
2.投资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
DP=PV+SV ; SP=PT+ac
? 如果 DP>SP 即可形成有
利的投资条件,增加投资 ;
? 如果 DP<SP 即可形成不
? 利的投资条件,减少投资 ;
? 如果 DP=SP 投资均衡 。
? 换一种方式表述,
? 如果将上述等式中 SV 和
ac忽略不计,则
? DP=SP 即 PV= PT
? 预期收益的现值 =投资的
购买价格。而
? PV=R/( 1+r)
? PT =R/( 1+rt)
? rt=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或利润率
? 因此,如果,
? r <rt 则 PV>PT 增加投资
? r >rt则 PV <PT 减少投资
? r =rt则 PV=PT 投资均衡
? 所以,当 r下降时 PV会增加,
? DP曲线右移,投资增加。
? 可用下图说明,
73
r变动引起 DP曲线的移动与均衡投资量的变
动,
? 图 1
? 当利率为 15%时 r1= rT 且
? DP=SP;均衡投资量为 I1。
? 当利率下降为 10%时 r2< rT
且 DP2>SP;增加投资量,
随投资量的增加使 rT递减,
在 B点 r2 = rT ;新的均衡投
资量为 I2。反之,利率上升
则会使利率 r大于投资的预
期利润率 rT, DP < SP,结
果使投资减少,rT 提高,
形成新的均衡。
DP SP
DP1
DP2
SP
I I
1 I2
I1 I2 I
r rT
r1
r2
rT
O
15%
10%
r1=15% r2=10%
图 2
A
B
74
3.市场利息率与投资, I = F(r)
? 图 1
DPSP
SP
DP1
DP2
DP3
DP4
DP5
-I I
I O
O I1 I2 I3
I1 I2 I3 -I
I
I=f(r)
r=25%
r=20%
r=15%
r=10%
r=5%
r=15%
r=10%
r=5%
r
75
? 4.不考虑利率的投资函数
? 投资并非都是利率的函数,不受利率影响的投资分为 自
发投资和引致投资,
? 自发投资即由经济体系外部的因素变动而导致的投资。
如人口发展、技术革新、资源开发
? 战争状态、未来预期等。自发投资常以 I0表示;
? 引致投资是指由经济体系内部
? 国民收入变动而引发的投资。
? 它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 Ir=VY ; V=?I/?Y
? 因此,自发与引致的投资函数为,I = I0 + VY
76
? 第三节 简单的, NI—AE”模型
? 模型中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不存
在政府和世界市场,因此 NT,GP及 X均为
零;
? 再假定不存在企业留利和折旧,则该经
济社会中,
? GNP=NNP=NI=PI=DI;
? C=C0+MPC?NI
77
? 一、收入 —支出法
? 均衡条件:
NI=AE=C+I
? C+I>NI——经济扩张
? C+I<NI——经济收缩
AE
NI
C+I
C
450
O
NI0
AE0
78
? 可列方程, NI=C+I C=C0+bNI; I=I0
? 即,NI= C0+ bNI + I0
? 解得,NI(1-b)= C0+ I0
? NI= C0+ I0/ 1-b
? 或 NI=1/1- b ( C0+ I0)
? 例,C=200+4/5NI; I0=100
? NI=1/1-0.8 (200+100 )
? NI=1500
79
二、投资 —储蓄法,I=S 收入均衡
I>S 收入增加
I<S 收入减少 ? 图例,
? 公式, I=S 而 I=I0 ;
? S=- C0+(1-b)NI
? 即,I0 =- C0+(1-b)NI
? 得,NI=1/1- b( I0+ C0 )
? 例,I=100;S=-200+(1-4/5)NI
? 解得,NI=1500
? 两种方法,结果一致。
? 因为,AE=C+I; NI=C+S
? AE>NI时 C+I>C+S即 I>S
? AE<NI时 C+I<C+S即 I<S
? AE=NI时 C+I=C+S即 I=S
O
-c0
S
I
NI
CIS
C+ I
C
NI=1500 NI=1000
c0
450
S=0
-s
C+I=NI
C=NI
S=I
80
表 3—1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调整过程
时期 总收入 消费 储蓄 投资 总支出 非自愿 国民收入
( NI)( C)( S)( I) ( AE) 存货 变动
? 1,2000 1800 200 100 1900 100 收入收缩
? 2,1900 1720 180 100 1820 80 收入收缩
? 3,1700 1560 140 100 1660 40 收入收缩
? 4,1500 1400 100 100 1500 0 收入均衡
? 5,1300 1240 60 100 1340 -40 收入扩张
? 6,1000 1000 0 100 1100 -100 收入扩张
? 7,900 920 -20 100 1020 -120 收入扩张
? 8,500 600 -100 100 700 -200 收入扩张
? 9,300 440 -140 100 540 -240 收入扩张
? 10,0 200 -200 100 300 -300 收入扩张
NI=AE
NI>AE
NI<AE
MPC=?C/?NI=b=4/5 I=100 单位,10亿美元
81
? 三、收入乘数
? 乘数是指某一变量的变化,所引起
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状态和结果;
收入乘数是指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
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总支出包
括 C,I,EX,IM等项,乘数原理应
用于不同方面,就有不同的乘数。
凯恩斯则更强调投资乘数的作用。
82
? 1.乘数定义与公式,
? 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
一变化的支出量最初变化
的比率。公式,
? MULT=K=?NI/?AE
? 投资乘数是投资增量与由
它所带来的收入增量之间
的比率,KI= ?NI/ ?I
? 或 KI=1/1-MPC=1/1-b
? 2.乘数的作用过程与
MPC
? 假如增加投资 100万,收入增加
? 过程如下,
? 第一轮 100.0 = 100 x1
? 第二轮 80.0 = 100x80%
? 第三轮 64.0 = 100x(80%)2
? 第四轮 51.2 = 100x(80%)3
? … …
? 总和 500 =100x1/1-80%
b
NI
C
NI
C
NI
NI
NI
NI
CNI
NI
I
NI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K=
83
KI=1/1-MPC=1/1-b=1/MPS;(教程 P77公式推导 )
因此,乘数的大小与 MPC 正相关 ;与 MPS 反相关,
3.乘数的意义与限制条件
? 限制条件,
? (1)如果投资品生产部门增加收
入后用于偿还债务,乘数会缩小
? (2)如果增加的收入是用来购买
消费品的存货,乘数作用有限 ;
? (3)如果增加的收入是用来购买
消费品,但因生产条件限制生产
? 不出来,这时货币收入增加而实
际收入不能同比增加,乘数作用
? 将受到限制 ;
? (4)如果增加的收入是用来购买
? 外国产品,乘数作用也会有限,
? 乘数图示法
C+I
C+I1 AE
NI
NI
I
I1
S
I S
NI1 NI0 O
84
? 四、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 收入均衡不一定意味着达到充分就
业,如果小于充分就业,则为失业状
态均衡,将出现紧缩性缺口;如果大
于充分就业,则为通货膨胀状态均衡,
会出现膨胀性缺口。一旦均衡处于这
两种状态,则需调整 AE水平,以消
除失业或通货膨胀。
85
,
? 紧缩缺口与 膨胀 缺口
? 由乘数公式
? MULT=K=?NI/ ?AE
? 可得缺口公式,
? ?AE= ?NI/K
1) ?AE=1590-1500/5
? =90/5=18
? 由此可消除失业。
2) ?AE=1590-1690/5
? =-100/5=-20
? 由此可消除膨胀。
AE
NI O
NIF NI1 NI2
450
AE<NIF
AE=NIF
AE>NIF
86
第四节 加入政府部门的,NI—AE”模型
? 一、加入政府而引入的基
本关系 (如上一章图示)
? 政府支出,G=GP+GT
? 政府收入,T=NT+GT
? 因此,G=T 即,NT=GP
? 可支配收入则为,
? DI=NI-NT;而 NT=T-GT
? 因不考虑间接税,T=tNI
? ( t=MT=?T/?NI);
? 所以 NT= T-GT=tNI-GT
? 当 NI=0时,NT=-GT=
? 即 NT= + tNI
? DI=NI-NT=NI- - tNI
? 有间接税收的税收函数为,
? T=T0+tNI; t=?T/?NI
? T0 =自发税收或间接税 tNI
=比率税或直接税
? 因此 NT=T-GT
? = T0+tNI- GT
? DI=NI-NT
? =NI- T0- tNI+GT
?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间接
税作用不可忽略;我国税
收 90%以上为间接税,税
收政策也以此为基础。 NT
NT
NT
87
二、收入 —支出法 NI=C+S+NT;
AE=C+I+GP
均衡条件,NI=AE 或 NI=C+I+GP ? 图 1
? NI=C0+b(NI-NT-tNI)+I+GP
? = C0+bNI-bNT-btNI +I+GP
? NI-bNI+btNI=C0-bNT +I+GP
? NI(1-b+bt)= C0-bNT +I+GP
? C0-bNT +I+GP
? NI=
? 1-b+bt
? 如教程中,
NI=
? 即均衡收入水平为 1700。
AE
NI
C+I+GP
C+I
C
O
E
NI0
AE0
1 7 0 0
2.08.01
2 0 01 0 01 8 02 0 0 ?
??
???
88
三、注入 —漏出法,注入量 J=I+GP;漏出量
W=S+NT
J=W 即,I+GP=S+NT;如下图与公式,
? 图 2
S+NT
S
? 公式推导,S=-C0+sDI ;(s=1-b)
? 则,I+GP=S+NT
? I+GP=
? -C0+s(NI-NT-tNI)+NT+tNI
? I+GP=
? -C0+sNI-sNT- stNI+ NT+tNI
? I+GP+ C0 + sNT-NT
? = sNI -stNI +tNI
? I+GP+C0 + sNT-NT=(s-st +t)NI
? I+GP+C0 + sNT-NT
? NI=
? s-st +t
I+GP
I
NI
J W
O NI
0 NI1
I+GP>S+NT 收入扩张
I+GP<S+NT 收入紧缩
I+GP=S+NT 收入均衡
170041415151 22545200200100 ???? ?????NI
89
? 四、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变动
? 在三部门经济中 AE=C+I+GP,其中任何
一项增加,都会导致 AE线上移,带来 NI
的增加;反之,NI减少。在三部门经济
中,J=I+GP,W=S+NT,假如 J不变,W
中任何一项增加会使 NI减少;反之,NI
增加。假如 W不变,J中任何一项增加会
使 NI增加;反之,则 NI减少。
90
? 收入 —支出法 ? 注入 —漏出法
AE
NI O
AE
AE1
AE2
NI1 NI2
J W
NI
W W1 W2
J
J1
J2
NI0 NI1 NI2 O NI0
91
? 五、边际税率为零条件下三部门经济的
支出乘数
? 假定边际税率为零,即政府税收不随着
NI的变化而变动,则 NI增加的数量都等
于 DI增加的数量;这样,三部门经济中
任何支出的增加导致 NI增加的过程与二
部门经济支出增加导致 NI增加的过程相
同。
92
? 1.税收乘数 定义与公式,税
? 收变动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
的倍数;公式为,
? KT=?NI/-?NT=MPC? MULT
? = - b ?1/1- b= - b/1-b
? 公式推导,由 NI=C+I+GP
? 得 NI=C( DI) +I+GP
? 微分得 dNI=dC/dDI ? dDI
? 而 dC/dDI=b ; dDI=dNI -dNT
? 所以 dNI=b(dNI-dNT)
? =bdNI- bdNT
? 移项得 dNI-bdNI=- bdNT
? dNI(1-b) =- bdNT
? 即,dNI/dNT= - b/1- b= KT
? KT对 NI的乘数作用,
? - ?NI=1/1- b( - b ?NT)
? = KT ? ?NT
? KT对 NI的 作用过程,
? NT??DI??b??C??KC?NI?
? 20??20??0.8?16??5?80?
? 反之,NT减少,则有相反的作用过程,
? 结果会使 NI以倍数减少。
? 注, KC=1/1- b=1/1-0.8=5
93
? 2.政府支出乘数
? 即政府购买支出对收入的倍增作用。用
KGP表示,它等于 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为简便假定政府开支全来自借债,从而
税收为零;又假定 GP的变动不影响利率。
可推导如下;
94
? 根据公式,NI=C( NI) +I+GP
? 微分得,dNI=dC/dNI ? dNI+dGP
? 而 dC/dNI=MPC=b
? 即,dNI=bdNI+dGP
? 移项,dNI(1-b)=dGP
? 所以,dNI/ dGP=1/ (1-b)= KGP
? 政府支出对收入的乘数作用,
? ?NI=1/1-b× ?GP= KGP× ?GP
? 例如已知,MPC=b=4/5; ?GP =100万美元
? 则 KGP =1/0.8=5
? ?NI=5× 100 =500万美元
95
? 3.平衡预算乘数 即指政府收支平衡变动时所引起的 NI
变动的倍数。 NT=GP即 为预算平衡;
? ?NT= ?GP表示财 政 收支平衡变动。这时 ?NT和 ?GP都
会影响 NI,?NI的变动等于 KGP × ?GP与 KT × ?NT的变
动之差额。公式,
? 平衡预算乘数 KB= KGP- KT
? ?NI= ?NIGP- ?NINT
? =?GP(1/1-b)- b?NT(1/1-b)
? 因为 ?GP= ?NT,所以
? = ?GP( 1/1-b - b/1-b)
? = ?GP
? KB= ?NI/ ?GP= ?NI/ ?NT=1
1
1
1
1
1
1
1
?
?
?
?
?
?
?
?
b
b
b
b
b
96
例题:设已知 MPC=0.8,而政府加征 20亿所得税,A.若政府
并不增加支出,依简单凯恩斯模型 C会减少多少?B.若政府
加征 20亿税后,又增加支出 10亿元,依简单凯恩斯模型收入
会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
? A.由公式 NI=C+I+GP
? C=C0+bDI; DI=NI-NT
? NI= C0+b( NI-NT)+I+GP
? (1- b)NI= C0- b NT+I+GP
? ?NI=- b?NT/(1- b)
? 因 b=MPC=0.8; ?NT=20
? 代入 NI得,
? ? NI=-0.8× 20/0.2=-80
? ?C=b× (?NI- ?NT)
? =0.8× (-80-20)=-80
? 所以 C会减少 80亿。
? B.增加所得税 20亿,由 A
的解可知收入减少 80
? 亿 ;而增加 10亿支出的
效果为,?NI=KGP × ? GP
? =1/1-0.8× 10
? =50亿
? 所以两项政策的作用效果
? 为,
? ?NI=-80亿 +50亿 =-30亿
97
? 六、边际税率不为零条件下三部门
经济的支出乘数
? 在上述各支出乘数的分析中,只使用
税收的绝对量,而不考虑边际税收倾
MPT=t=?NT/?NI的边化。而实际上,
在税率不变的条件下,NT也会随 NI
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当支出增加
带来 NI一轮轮增加时,漏出流量不
仅是储蓄,而且还有税收。
98
? 以投资支出乘数作用为例,
? 假定 MPC=b=80%;MPT=t=10%;
? 当 投资增加 100万美元时,国民收入增加
100万美元;
? 但这 100万美元中,先要扣除 10%的税收,
余下的 90万美元是可支配收入 DI。
? 按照 MPC= 80%,消费增加 72万美元。
当这一过程继续下去时,可得下表,
99
? 投资增加 ?I 国 民收入增加 ?NI
? 100万美元 第一轮,100.00 = 100× 1
? 第二轮, 72.00 = 100 × (1-10%) × 80%
? 第三轮, 51.84 = 100× [(1-10%) × 80%]2
? 第四轮, 37.32 = 100× [(1-10%) × 80%]3
? ?NI总和 357.14 = 100× 1/1-(1-10%) ? 80%
? 加入边际税率后,原来的投资支出乘数作用缩小,收入增量
减少。
? 上述结果用代数表示,?NI= 1/1-( 1-MPT)?MPC× ?I
? 由此可得 MULT2=K2= 1/1-( 1-MPT)?MPC
? =1/1- b+b ?t
100
根据同样道理,可得乘数 K2的各有关乘数:消费乘
数、政府支出乘数、政府净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
乘数。分别为,
M P CM P TM P C
M P C
M P CM P T
M P C
M P CM P T
K B
???
?
?
??
?
??
?
1
1
)1(1)1(1
1
1
bt
b
M P CM P T
M P C
btM P CM P T
btM P CM P T
K
K
K
NT
GP
C
)1(1)1(1
)1(1
1
)1(1
1
)1(1
1
)1(1
1
??
?
??
?
??
?
??
?
??
?
??
?
101
? 七、加入投资函数的均衡国民收入
与乘数 K3
? 在上述分析中,I被假定为不随 NI变
动而变动的常量,这是为简化模型
以突出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如果在
NI—AE模型中引入投资函数,并假
定 I仍不受利率的影响,则有:
I=I0+MPI( NI); MPI=v=?I/?NI
102
? 1,收入 —支出法:在三部门经济中,NI=C+I+GP;
C=c0+bDI;
? DI=NI-NT;NT=NT+tNI; I=I0+vNI;将各项函数代入 NI
得,
3.1 9 8 3
3.0
5 9 5
10
1
4
1
5
4
5
4
1
2 0 0151 8 02 0 0
1
)1(
)(
00
00
00
00
00
??
????
???
?
???
???
?
???????
???????
???????
???????
vbtb
GPNTb
NI
GPNTbvbtbNI
GPNTbv N Ib t N Ib N INI
GPv N Ib t N INTbb N I
GPv N It N INTNIbNI
IC
IC
IC
IC
IC
103
2.注入 —漏出法,I+GP=S+NT; S= – C0+ sDI
s =1-MPC=1-b; I,NT函数同上;代入可推导 如下,
33.1983
3.0
595
10
1
4
1
4
1
5
1
5
1
2254520020015
)(
)(
00
00
00
00
00
??
????
????
?
???
????
?
????????
????????
?????????
?????????
vtsts
NTNTsGP
NI
NIvtstsNTNTsGP
v N It N Ist N IsN INTNTsGP
t N INTst N INTssN IGPv N I
t N INTt N INTNIsGPv N I
CI
CI
CI
CI
CI
104
3.投资函数与乘数 K3 由上述收入均衡等式
可导出如下关系式,上式可写成,
? ?
M U L TK
AE
AEIC
IC
vbtbAE
NI
AE
vbtb
NI
vbtb
NI
GPNTb
GPNTb
vbtb
NI
33
0
000
00
1
1
1
1
1
1
)(
1
1
??
???
?
?
?
??
???
??
?
???
?
????
???
???
?
105
第五节 加入世界市场的,NI—AE”模型
一、收入 —支出法, NI=AE=C+I+GP+( EX-
IM)
? 图示,
C+I+GP+( EX-IM)
C+I+GP
AE
NI NI
0
C+I+GP+( EX-IM) >NI?收入扩张
C+I+GP+( EX-IM) <NI?收入收缩
C+I+GP+( EX-IM) =NI?收入均衡
O
450
C+I
C
106
mvbtb
MEXGPIb G TbTC
Y
MEXGPIb G TbTCmvbtbY
MEXGPIb G TbTCmYvYb t YbYY
mYMEXGPvYIb G Tb t YbTbYCY
mYMEXGPvYIGTtYTYbCY
????
??????
?
???????????
???????????
???????????
???????????
1
)1(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收入 ——支出法:公式说明
107
vmtsts
MNTNTsCEXGPI
NI
v N Im N It N Ist N IsN IMNTNTsCEXGPI
m N IMt N INTst N INTssN ICEXGPv N II
m N IMt N INTt N INTNIsCEXGPv N II
IMNTSEXGPI
????
??????
?
???????????
????????????
????????????
?????
000
000
000
000
)(
二、注入 ——漏出法:公式说明
108
三、差额公式法,I+GP+EX=S+NT+IM 移项后
可变成三个差额公式, I-S=( NT-GP) +( IM-EX)
? I - S=(NT-GP)+(IM-EX)
? 80-100= (50 - 50) + ( 60 - 60)
? I-S=-20;I<S 即 AE<NI;可选择的调整方案有,
? (1)增加 EX20亿,即扩大国外需求以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 ;
? (2)增加 GP20亿,即用扩大政府支出
? 的办法弥补民间需求的不足 ;
? (3)减少 NT或 IM20亿,即减少漏出量,增加注入量,
109
? I - S=(NT-GP)+(IM-EX)
? 100-100=(50-70) + (60 - 60)
? GP>NT;即 AE>NI;有过度需求 20亿这时 可选择的调整方
案有,
? ( 1)增加政府税收 20亿;
? ( 2)减少政府支出 20亿;
? ( 3)减少投资支出 20亿;
? 如果 NT,GP和 I都不能动,那么,可行的办法还有,
? ( 4)减少出口 20亿,即把准备销往国外的 20亿商品用于
国内需求,但对外贸易会造成 20亿赤字,这可依靠借 20
亿外债或引进外资 20亿来弥补;
? ( 5)增加进口 20亿,即增加国外供给,满足国内需求。
但外贸仍有逆差 ;如外资不能流入,则
? ( 6)动员国内增加私人储蓄。
110
? 题例, 已知某经济社会有如下资料,
? C=1380+0.55DI;
? I=200+0.14NI NT=1000+0.20NI;
? EX=1000;
? IM=470+0.08NI;
? GP=2200。
? 请分别用收入 —支出法和注入漏出
法求出均衡收入及 C,I,S,NT,M、
K4的数值。
111
? 四、净国外购买支出与乘数 K4
? 在四部门经济中,当支出的增加导致 NI一轮
轮增加时,由于漏出量不但有 MPS和 MPT而
且还有 MPM,
? 因此,每一轮增加的支出将减少,乘数作用将
再次下降。
? 例,已知某四部门,NI—AE”模型的各项函数:
C=C0+bDI;NT=NT+tNI
? I=I0+vNI;X=EX-M0 - mNI;GP仍旧不变。
均衡条件,NI=AE。代入得
112
? ?
M
K
AE
K
AE
AEAE
AEMIC
MIC
MIC
NI
mvbtb
NI
EX
NI
mvbtb
NI
mvbtb
NI
mvbtb
NI
EXGPNTb
EXGPNTb
mvbtb
NI
mvbtb
EXGPNTb
NI
M
EX
00
0
00
0000
000
000
1
1
1
1
1
1;
1
1
(
1
1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
? 解题,(1)收入 —支出法
NI=1380+0.55(NI-1000-
0.20NI)+200+0.14NI+2200+1000- 470-0.08NI
=1380+0.55NI-550-
0.11NI+200+0.14NI+2200+1000- 470-0.08NI
3760=NI(1-0.55+0.11-0.14+0.08);
NI=3760/0.5=7520
114
? (2)注入 —漏出法
7 5 2 0
5.0
3 7 6 0
14.008.02.009.045.0
4 7 01 0 0 04 5 01 3 8 01 0 0 02 2 0 02 0 0
00000
??
????
??????
?
????
??????
?
NI
NI
vmtsts
sEXGP
NI
MNTNTCI
2
5.0
1
1
1
2.877501645.01380
6.1071752008.0470
8.1252752014.0200
8.4138501655.01380
501625047520
2504752020.01000
4
??
????
?
?????
????
????
????
???
????
mvbtb
S
M
I
C
DI
NT
K
115
? 证明,
? S + NT + IM = I + GP + EX =4452.8
877.2+2504+1071.6=1252.8+2200+1000=4452.8
? C+S+NT= C + I + GP +(EX - IM)
? =4138.8+1252.8+2200+(1000-1071.6)=7250
116
? 乘数的变化,设
MPC=b=0.8;MPT=t=0.25;MPM=m=0.20;MPI=v=0.10
6.1
20.010.025.08.08.01
8.0;2
20.010.025.08.08.01
1
1
1
67.2
10.025.08.08.01
8.0;33.3
10.025.08.08.01
1
1
1
2
25.08.08.01
8.0;5.2
25.08.08.01
1
1
1
4
8.01
8.0
1;5
8.01
1
1
1
4
3
2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K
K
K
K
K
KK
NT
NT
NT
NT
mvbtb
vbtb
btb
b
b
b
117
五、引致投资与加速原理 I=I0+MPI ? NI; MPI=?I/?NI;
I= ?K; W= ?K/ ?Q; I= ?K=W ??Q 或 I= W?(QT - QT-1); K/Q= ?K/
?Q=W=3;
下表说明投资相对于销售量的加速原理, (单位,亿美元 )
? 年份 销售额 销售增量 投资增量 I(?K)
? 1 1000
? 2 1100 100 300
? 3 1200 100 300
? 4 1400 200 600
? 5 1700 300 900
? 6 1900 200 600
? 7 2000 100 300
? 8 2000 0 0
? 9 1900 -100 -300
增长 10%
增长 9.1%
16.7%
21.6%
11.7%
5.2%
0%
-5%
0%
100%
50%
-33.3%
-50%
-100%
118
第四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
? 第一节 货币的性质与供给
? 一、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 定义,经济学中所说的货币,是指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
媒介;
?,凡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用于交换物品和劳务的标准物品都
叫作货币”。即“一般等价物”而已。
? 职能,交换媒介;贮藏手段;
? 计帐单位;延期支付手段。
? 二、货币种类与供给量
? 种类,硬币;纸币;活期存款货币;定期存款和储蓄存
款;准货币;货币替代物。
? 格雷欣定律:“劣币驱逐良币”
119
? 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是一个社会中货币的总存量。
? 通常西方国家使用的货币供给量的定义有,
? 1,M0 =现金
? 2,M1= M0+活期存款
? 3,M2= M1 +小额定期存款 +短期定期储蓄 +货币市场互
助基金
? 4,M3= M2 +长期大额储蓄 (10万元以上 )+准货币或货币
近似物
? 经济分析中的货币供给量一般指 M1 有时使用 M2或更广义
的货币供给。所以,一个社会的货币供给就是指通货、
活期存款以及政府、厂商和居民在商业银行的其它存款
之和。
? 货币供给量是由政府政策决定的自变量,曲线是一条没
有弹性的直线。
120
三、货币本位
金币本位制,即以金币作为货币单位基础的本位;复本位制,
同时规定黄金和白银为货币单位基础的本位;不兑现本位,
即不把贵金属作为货币单位的基础,并规定纸币不兑换贵金
属的本位。
? 四、货币市场
? 通常说金融市场就是货币市场。
? 严格说: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市场为货币市场;一年以
上的中长期金融市场为资本市场。
? 货币市场的主要金融工具:短期债券;短期可转让存单;
各类商业票据。
? 货币市场的最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大公司;一般消
费者。
? 货币市场的作用:是收入循环中的媒介;是商业活动中
的中间环节;是调节利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121
? 五、资本市场
? 一年以上的中长期金融市场为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会持续多年。因此
其作用为,
? 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增长;
? 对利率的决定也起着重要作用。
? 从宏观看,无论长期或短期债券还是股票,都
是在同一市场为争夺同一笔总资金而相互竞争。
当经济繁荣、预期利润率普遍上升时,长期债
券的高利率和股票的较高收益会拉动短期利率
上升。
122
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流量概念。它不考察
人们每天或每月愿意支出多少货币,而是考察在任何
时间内,人们在其所持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
形式持有的量或持有的份额。所以货币需求是分析有
关货币的存量问题。
123
? 一、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
? 分析从人们对各种金融资产的选择开始,W=M+B
? 持有 M——无收益;其机会成本为利息,这取决
于利率。
? 持有 B——有收益;可获得债券利息,与债券价格
有关。
? 加入时间因素和预期的不确定性,有获得收益的
可能;
? 因而要资产选择以便确定两种资产的最佳持有量,
? 利率低,则多选 M,MD增加;反之亦反;
? 债息高,则多选 B,MD减少;反之亦反;
? 在 MS既定条件下,MD的变化将影响利率的变动,
因此,MS与 MD共同作用,将决定利率的高低。
124
? 二、交易的货币需求
?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这两种动机下的
货币需求为 MDT,是收入的函数,
? MDT =MD( NI);
? 并占收入的一定比例
? MDT =kNI,k= MT /NI,
? 在这里 K是一个常数。
125
? 三、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所谓投机是指通过买卖债券来赚取
收入的行为。货币的投机需求来自于人们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期是不
确定的,从而不能准确估价债券的市场价格。二者关系为,
? BP= R/ r ;BP为债券价格; R为债券收益; r为利息率;当利率为 5%
? 时,每年 5元收益的债券市场价格为,BP= R/ r=5元 /5%=100元;
? 当利率为 6%时,债券的市场价格为,BP= R/ r=5元 /6%= 83 元
? 由利率上升给债券购买者带来的净损失为,
? 如果利率上升为 10%债券价格为,BP = R/ r=5元 /10%= 50 元;
? 由利率上升给债券购买者带来的净损失为,100-( 50+5) =45元
? 因此,债券价格与利率之间为反相关变动。
3
1 3
211)5
3
183(1 0 0 ???
126
? 如果利率较低,BP较高,人们又预期利率上升、
BP将要下跌,则人们会把债券卖出去,由于这
些债券是在价格较低时买进的,现在卖出去有
利可图;同时,这时人们将不购买债券,不然
BP下跌会遭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倾向
于保持更多的货币。
? 相反,如果利率较高,BP较低,人们又预期利
率将下降,而 BP将上升,则他们将购买债券,
以求在未来的债券价格上涨中赚取更多的收入,
同时人们又不去出售债券,因为这些债券是在
价格较高时买进的,现在卖出去会使他们赔本,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倾向于保留较少的货币。
127
第三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机制
? 一、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 P99)
r
a
MSMDA
arMSMDA
MSarMDA
MSMD
MSMSarMDAMD
arMDrMDMD
AKNINIMDMD
A
T
?
??
???
???
?
????
???
???
0
0
0
0
0;
)(
)(
128
例题
? 设,A=4800; MDA=300-1000r;
MS=5000; 则
%10
1 0 0 0
5 0 0 03 0 04 8 0 0
?
??
如 MD 不变,MS增加 50亿,则 r =5%
如 MS不变,A增加 100亿,则 r =20%
129
二、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过程
1,MS>MD的调整过程,r =20%; P107
2,MD>MS的调整过程,r =5%; P107
结论:在既定的 MS和收入水平下,货币市
场只能在某一利率水平上达于均衡;由货
币市场供求不平衡而产生的调整过程也就
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过程。
130
三、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
影响
? 1.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影响。
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
增加,这意味着人们实际持有
的货币量大于所希望持有的货
币量。于是产生如下作用机制
MS>MD,BD↑,BP↑,r↓,MDA↑
MD↑,MD=MS; r=5%。
5%
10%


M O
MS1 MS2
131
2,货币需求变动的影响 现假定 MS不变,而实际
收入 NI发生变动,从而使 MD发生变动,这将影响货币市场
的均衡,
? 如图,经济繁荣而使 NI水平提

? 从而 MD增加,MS不变,利率上
升,
? 这时人们需要持有的货
币量大于实际持有的货
币量,抛出债券以变成
货币。货币市场的作用
机制如下,
? MD>MS,BS?,BP?,r?,
MDA ?,MD ?;结果,
? r=20%MD=MS=5000
? 总之,货币市场是受公众持
有货币的愿望( MD)和中央
银行的货币政策( MS)所左
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
定了实际利率的高低。
10%
20%
MD(NI=4000)
MD(NI=4200)
MS
M 5000
r
132
四、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MS??r??I??AE??NI?;反之亦反。
? 图示,
r
r1
r2
MS1 MS2
MD M
I= f(r)
r
I1 I2 I IS
S
NI
NI1
NI2
b
I
NI
vrI
a
MSA
r
C
I
MD
?
?
?
??
??
?
1
0
0
0
133
例题,已知 MD=1000+300-1000r; MS=1200; I=200-1000r;
C=100+0.8NI;NIf=1200;要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MS应增加多少?
? (1)根据公式,先得实际收入,
? (2)由缺口公式得,
? 由均衡利率公式得,
1 0 0 0
8.01
100100
1
100%101 0 0 0200
%10
1 0 0 0
1 2 0 03001 0 0 0
0
?
?
?
?
?
?
?
????
?
??
?
b
I
NI
I
r
C
%6;1000200140
40
5
200
8.0
11
10001200
????
??
?
?
?
?
??
rrI
K
NI
I
NI fNI
MS
r
??
?
?
?
???
??
?
?
1200
8.01
140100
1240401200
%6
1000
60
1000
12401300
134
? 习题,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设 MS=350亿美
元,MD=300+100-1000r;I=250-1000r;
? C=400+0.80NI;
? (1)实际收入是多少?
? (2)根据上述已知条件,MS增
? 加 30亿美元,收入会是多少?
? (3)如果充分就业的收入为
? 3200亿美元,MS应增加多少实际收入才可
达到这一水平?3000;3150;MS=40
135
? 第五章 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IS-LM模型
引言:凯恩斯难题:利率的不确定
性;两市场单独决定;商品市场的
分析以利率不变为前提,货币市场
的分析以收入不变为前提。
第一节 两部门 IS—LM模型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的推导
136
1.均衡条件:两部门经济中
收入的均衡要求,
C+S=C+I;简化后为,I=S
由凯恩斯的储蓄函数和投资
函数得,I( r) =S( NI)
这就是 IS曲线的方程式。它
表示 IS曲线是使储蓄与投资
相等的实际收入和利率组合
点的轨迹。
2,IS曲线的推导,r
I
I=I(r)
NI
S
S= S(NI) I=S
IS
r1
r2
I1 I2
S1
S2
NI1 NI2
A
B
137
3.不均衡及其调整
? C点,I>S?AD>AS?NI?
? D点,I<S?AD<AS?NI?
r1
r2
NI1 NI2 NI
r
C
D
IS
O
138
?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
LM曲线的推导
1.均衡条件,LM曲线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
L代表货币需求,即灵活偏好; M代表货币供给。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货币需求函数为,
L=MD=MD( NI,r)
货币需求函数为,MS=MS1+MS2
实际货币供给为,MS/P=MS1/P+MS2/P
均衡条件为,MD(NI,r) = MS/P
由于在 IS—LM模型中,MS和 P为给定不变,从而要使货币
市场均衡只能通过调整实际收入和利息率。因此,LM曲线
是使货币市场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的轨迹。
139
2.LM曲线的推导
? 图,? 3,不均衡及其调整
C点,L>M?BS?> BD?BP??r ?
D点,L<M?BD?>BS?BP?? r ?
r
NI MDA
MDT
MD=MDT+MDA
MDT=MD(NI)
MDa=MD(r)
r1
r2
NI2 NI1
LM
MDT2
MDT1
MDA1 MDA2
C点
D点
r
r1
r2
NI2 NI1
LM
O NI
A
B
A
B
140
三、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IS—LM模型的方程,S( NI) =I( r);
MD( NI,r) =MS/P
? 1.NI与 r的同时决定,
? 2.均衡的稳定性:从非
均衡到均衡的调整过程
IS LM
E
NI
r
r0
NI0 O
D,I>S; L>M
A,I<S
L>M
B:I<S;L<M
D,I>S;
L<M
NI O
r
IS LM
141
? 3.IS—LM模型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IS—LM模型只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交点决定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但并
不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在充分就业下的
收入。如图 5.6为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
既然 IS与 LM的交点决定 AD和 NI,则 IS与
LM曲线移动时 AD与 NI都将变动,这正
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
142
小结,
上述分析表明,只有在 IS曲线上才能使 I=S,只有
在 LM曲线上才能使 L=M,因而,IS与 LM的交点共同决
定 NI与 r,这个交点就是上面两个方程式的解;由于
它们都是以收入和利率为未知数,因此,当 NI被决
定时,r也就同时被决定了。上图表明,IS与 LM交于
E点,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处均衡状态。 NI0使
I=S而同时 L=M; r0使 L=M而同时使 I=S。 NI0和 r0为
可以稳定并存的收入和利率水平,即均衡的收入和
利率水平。
143
四、双重均衡模型的公式推导
1,IS曲线的方程,
假定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均线性的:即,
S=S( NI); S=-C0+( 1-b) NI; I=I( r); I=I0–?1r;
(?1=?I/?r);则, I0–?1r =-C0+( 1-b) NI
解得
或者
2.LM曲线的方程,由第四章第四节货币市场的均衡公式可得,
NIbr
vv
CI
11
00 1 ????
r
bb
NI vIC
?
?
?
?
?
11
100
NI
a
K
a
MS
r MD ?
?
? 0
144
?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的 IS—LM模型
? 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NI=C+I+GP。
假定投资函数仍为线性;政府支出为固
定数额 GP0;边际税率为零,即税收不是
收入的函数;则可得 IS曲线的方程式,
? NI=C0+b( NI-NT) I0- ?1r+GP
解得,
r
bb
b N T
NI
vGPIC
?
?
?
???
?
11
1000
145
? 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决定,
? A,I+GP<S+NT而 L<M;NI?,r ?
? B,I+GP<S+NT而 L>M;NI?,r?
? C,I+GP>S+NT而 L>M;NI?,r?
? D,I+GP>S+NT而 L<M;NI?,r? I+GP
I
S
S+NT
I+GP
S+NT
450
IS’
NI
r
NI
LM
IS’
r
E
A
B
C
D
146
? 第三节 四部门经济的 IS—LM模型
? 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NI=C+I+GP+( EX-IM);设
IM=M0+mNI ; m=?im/?NI ;则可得四部
门经济的方程式,
? NI=C0+b(NI-NT)+I0-?1r+GP+EX-M0-mNI
解得,
mb
rb N TEXGP
NI
vMIC
??
??????
?
1
1000
147
A:I+GP+EX<S+NT+IM; L<M
B:I+GP+EX <S+NT+IM;L>M
C:I+GP+EX>S+NT+IM; L>M
D:I+GP+EX>S+NT+IM; I<M
I+GP+EX
S+NT+IM
S+NT
IS"
r
NI
I+GP+EX
S+NT+IM 450
LM IS”
NI
r
A
B
C
D
148
第四节 IS—LM模型的操纵
? 一,LM模型的移动
? 货币需求增加的影响,
LM左移; r?; NI?。反之亦反。
? 货币供给增加的影响,
? LM右移; r?; NI?;反之亦反。
MDA2
MDA
MDT
NI
MDT=MD( NI)
r
LM2 LM
1
IS
LM2 LM1
NI2
r1
r2
MS2
MDA NI2 NI
r
r2
r1
MDT
MDT=MD(NI)
MDA
149
二,IS曲线的移动
? 1.投资变动的影响
? I??NI??MDT??r??I??NI2
? 反之亦反。
? 2.储蓄变动的影响
? S??NI??MDT??r??I??NI?
? 反之亦反。
LM
IS2 I2 I
1 I
S
NI
I=S
S=S(NI)
r
NI I
S
I=S S
2=S( NI)
r
NI2
r2
NI2
r2
LM IS2
IS1
S1
I=(r)
r1 r1
150
三、双重的调整,IS曲线与 LM曲线的同时移动
? 1,IS与 LM反方向移动 ? 2,IS与 LM同方向变动
NI
r
r1
r2
r1
r2
LM1
LM2 IS
1
IS2
NI1 NI2
LM1 LM2
IS1
IS2
NI2 NI1 NI
r
LM2 LM1 IS1 IS2
NI1 NI2
NI2 NI1
LM2 LM1 IS1 IS
2
NI
r
r
NI
151
? 四、挤出效应
? 政府支出的增加使 IS曲线右移,其结果
使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都提高。但这时
收入的增加不如乘数 K3所表示的那么多,
因为利率提高会使投资减少,从而使收
入减少,即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有挤处
效应。
152
有挤出效应的政府赤字支出
乘数; NT=0; ? 五,IS—LM分析的政策含义
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
I+GP
I+GP2
NI
LM IS
1
IS2
S+NT
NI2 NI3
S=S( NI) I+GP=S+NT
r
r2
r1
NI1
r
LM LM1
NI
IS1 IS2
IS3
IS4 IS5




中间区域 凯恩斯区域
153
? 例题,
? 设投资函数 I=30-1000r;储蓄函数 S= –
40+0.20NI;交易的货币需求 MDT=0.20NI;
投资货币需求 MDA=400-1000r;货币供给
MS=370
( 1)试求出 IS曲线和 LM曲线的方程,并
求出均衡的果民收入和利率水平
( 2)依上述条件,如 I0增加 10,NI与 r有
何变化;如 MS增加 10,NI与 r有何变化?
154
( 1) IS曲线方程,
( 2) LM曲线方程,
( 3)均衡的 NI与 r
NINIr
5 0 0 0
1
100
7
1 0 0 0
20.0
1 0 0 0
4030 ?????
NINIr
5 0 0 0
1
1 0 0
3
1 0 0 0
2.0
1 0 0 0
3 7 04 0 0 ?????
%505.0100
5 0 0 0
1
100
7
100
0 0 0 4.0
04.0;
5 0 0 0
2
100
4
5 0 0 0
1
100
3
5 0 0 0
1
100
7
?????
???
????
r
NINI
NINIr
155
( 4)当 I=40-1000r时
( 5)如果 MS=380,

%5.5;125;
5000
2
100
5
5000
2
100
3
100
8
5000
1
100
3
5000
1
1000
80
1000
20.0
1000
30
1000
20.0
1000
4040
????
???
????
???
?
?
rNINI
NI
NINI
NINIr
%;5.4;125;
5000
2
100
5
5000
1
100
2
5000
1
100
7
1000
2.0
1000
380400
1000
20.0
1000
4030
????
????
?
?
??
?
?
rNINI
NINI
NIN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