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 --养殖水域生态学
第二章 光的生态作用
概述
? 光和热是从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两种辐
射能的形态,生物圈内的光主要包含 5
种基本类型的电磁波。即:
? 微波和无线电波:波长 1m以上;
? 热红外线,波长 4× 106-7600?;
? 可见光,波长 7600-3800 ?;
? 紫外线,波长 3800-40.3 ?;
? X射线和 γ射线,波长 40.3-0.01 ?。
? 太阳辐射能按波长不同而顺序排列,称为太阳辐射光谱,就是以上
5种电磁波。根据人肉眼所能感受到的光谱段,光可分为可见光和
不可见光两部分。可见光光谱段的波长为 7600-3800A,也就是人眼
能看到的白光。可见光谱中根据波长的不同,又可分为红、橙、黄、
绿、青、蓝、紫七色光,如图所示。波长大于 7600 ?和小于 3800 ?
的都是不可见光,前者为红外线,我们可借助于热的感受来察觉这
种光的存在,地表热量基本上是由这部分太阳辐射能产生的,其波
长越大,增热效应也越大,红外光被大气中的臭氧、水蒸气和二氧
化碳吸收;后者叫紫外光,但其中波长短于 2900 ?的部分被大气圈
上层的臭氧吸收,所以紫外线部分真正到地面上来的,只有波长在
2900-3800 ?之间的光波。紫外线具有杀伤生物的作用。如杀菌、
引发皮肤癌和促进 VD合成。当臭氧层出现空洞时,将会增加地球表
面的紫外光辐射,特别是 UV-B(2800 -3200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
引起人们的注意。
? 可见,光是太阳辐射能以电磁波形式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辐射线。光
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其他星体的光仅占极小部分。光是生命的极为重
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依靠进入生物圈的太阳辐射
能流来维持的。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和水体不仅带来光照,还直接产
生热效应。光能影响有机体的理化变化,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态学
效应。
? (1)光对动物和植物的生存提供能量的来源。
? (2)光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色素的形成。没有光,绿色植物难
以生存。水环境的光照条件远远不及陆地,即使在水的上层,光照强
度也较空气中小得多,在水体的深处则是永远黑暗的。因此光在水生
植物的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生态意义。
? (3)动植物对光的刺激都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如视觉、繁殖、发育、
行为、分布等。
? (4)光对于动物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是通过植物和影响其他环境因素
的动态而产生的间接关系,另一方面主要起着信号作用,对于动物的
行为和生理上有很大影响。在有些情况下光是动物生活中所需要的环
境因子之一。然而,光对动物的深刻影响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充分的了
解,因为光对有机体的作用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还有可
能是通过对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而起作用。
一,水体的光照条件
? 在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的平面上所受到
的太阳辐射强度为 8.10 J/(cm2·min),被称为太
阳系数。太阳辐射在遇到大气层的各种成分
时,发生反射、吸收和散射,因此到达水面
(地面)的强度有所减弱。
? 太阳辐射能到达水面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
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季节和大气状况而变
化。一般地理纬度越高,年平均辐射量越小,
季节变化在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七,海洋生物发光现象
? 自然界很多生物能够发光,生物产生光的现
象称为生物发光( biolumines-cence)。海
洋生物能发光的种类特别多,从细菌到脊椎
动物几乎每一门类都有发光的种类。其中以
细菌、水母、头足类、甲壳类、被囊类和鱼
类较为重要。在海洋中,鱼类、甲壳类和头
足类发出的光最明亮,这些动物具有特化的
发光器。具报道,深海鱼类约有 2/3能发光,
头足类约有一半能发光。
发光的生化机制
? 荧光素 -荧光酶发光系统: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一种荧光酶
( luciferase)对荧光素( luciferin) 发生作用的产物。旋沟藻、
海萤、海笋( Pholas),
? 1分子荧光酶
? LH2 + 1/2O2 -----------→L* + H 2O
? ↘ L + hv
?
? 发光蛋白系统:在不需要酶和氧的参与条件下,发光蛋白
( photo-protein)受 Ca2+的触发而发光。管水母等腔肠动物。
?
? 蛋白 -荧光素 + Ca2+ -----→Ca 2+--蛋白 — 氧化荧光素 + CO2
+hv
生物发光的生物学意义
? 作为同种集群的识别信号(识别同类、
控制集群、引诱异性)。
? 引诱捕获物,如深海鱼类和腔肠动物。
? 照明或警告肉食性敌害或利用光幕来
掩护自己。
复习思考题
? 水环境的光照条件及其生态意义与陆环境有
那些差别?
? 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 光谱成分对藻类的色素组成有何影响?
? 光与水生生物的行为有何关系?这种关系又受
到那些条件的影响?
? 浮游生物昼夜垂直移动有何特征?其原因和适
应性意义如何?
? 光对水生动物的生命过程有那些影响?
? 在浮游动物中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就更为广泛。如原生动物中沙
(Diffugia bivae)和梨壳虫 (Nebela kizakiensis)、轮
虫中独角聚花轮虫 (Conochilus unicornis)、奇异巨腕轮虫
(Pedalia mira)、皱甲轮虫 (Ploesoma)、螺形龟甲轮虫
(Keratella cochlearis)、矩形龟甲轮虫 (K,quadrata)、多肢
轮虫 (Polyarthra)等都有过白天从表层下沉夜晚又上升的报道。
在枝角类和桡足类中昼夜垂直移动的现象更为普遍,形式也多
样些。多数情况是夜间从深层上升,白天从表层下降,一昼夜
升降一次,另一种情况是在黎明和薄暮两次上升到表层,也就
是说一昼夜有两次垂直移动,在少数情况下,也出现类似浮游
植物的移动情况,即白天上升夜晚下降,如在长刺蚤、拟细镖
水蚤 (Eudiaptomus graciloides)、隆线蚤 (Daphnia
carinata)、单肢蚤 (Holopedium gibberum)和几种轮虫中都有
过这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