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和位置随动系统 4.1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4.1.1单片微机控制的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4.1.2 有环流控制的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4.1.3 无环流控制的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特点,理解晶闸管反并联可逆线路工作状态与电机运行状态的关系。掌握有环流和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控制方法。  教学重点   建议学时 2 学时  教学教具与方法 多媒体教学系统,讲授(PPT)  教 学 过 程 4.1.1单片微机控制的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改变直流电机电枢电压的极性来改变电机转向,双极式控制的波形。系统构成时转速、电流反馈极性,调节器双向限幅。 4.1.2 有环流控制的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1 晶闸管反并联线路中两组晶闸管整流器和电动机的四象限运行―――从单组V-M系统到两组四象限。 2 可逆V-M系统中的环流问题。 3 α=β配合控制――消除直流平均环流,环流电抗器――限制瞬时脉动环流 4 α=β配合控制的有环流可逆V-M系统 -组成、动态过程 4.1.3 无环流控制的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从有环流可逆系统的优缺点和工艺要求不高时,可引入无环流控制的可逆系统。 1 逻辑控制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DLC -无环流逻辑控制环节 作用,切换条件、封锁和开放延时  教 案 4.1.1单片微机控制的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改变直流电机电枢电压的极性来改变电机转向,双极式控制的波形。系统构成时转速、电流反馈极性,调节器双向限幅。 4.1.2 有环流控制的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一、 晶闸管反并联线路中两组晶闸管整流器和电动机的四象限运行―――从单组V-M系统到两组四象限。最后总结表4-1。 二、可逆V-M系统中的环流问题。 环流的定义,形成和分类。 三、环流的消除与抑制 直流平均环流与配合控制 -α=β配合控制消除直流平均环流 瞬时脉动环流及其抑制环流电抗器 ―限制瞬时脉动环流 四、α=β配合控制的有环流可逆V-M系统 -组成、正向制动过程分析,着重讲清三个阶段。 4.1.3 无环流控制的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从有环流可逆系统的优缺点和工艺要求不高时,可引入无环流控制的可逆系统。 1 逻辑控制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DLC -无环流逻辑控制环节 作用,切换条件、封锁和开放延时   教学内容 4.2. 位置随动系统 4.2.1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 4.2.2 位置传感器 4.2.3 位置随动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和参数计算 4.2.4 位置随动系统的动态校正与控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位置随动系统的特点,理解不同类型系统对典型给定信号输入的给定稳态误差分析。掌握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了解位置随动系统的动态校正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不同类型系统对典型给定信号输入的给定稳态误差分析。  建议学时 4 学时  教学教具与方法 多媒体教学系统,讲授(PPT)  教 学 过 程 4.2.1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 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特征及其与调速系统的比较 4.2.3 位置传感器 分类:模拟量和数字量,增量式和绝对值 4.2.4 位置随动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和参数计算 1 检测误差 2 系统误差 -不同类型系统对典型给定信号输入的给定稳态误差 -扰动误差 4.2.5 位置随动系统的动态校正与控制 -位置、转速、电流三环控制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给定量前馈的复合控制系统  教 案 4.2.1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 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特征及其与调速系统的比较 强调:调速系统-恒值给定、系统主要作用是保持稳定和抵抗扰动。位置随动系统-对给定的快速跟随性(复现给定),稳态精度和动态稳定性。 4.2.3 位置传感器 分类:模拟量和数字量,增量式和绝对值式。 着重讲电位器、自整角机、光电编码器(增量式和绝对值式) 4.2.4 位置随动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和参数计算 1 检测误差ed -取决于传感器的原理和制造精度。见表4-3。 2 系统误差es -不同类型系统对典型给定信号输入的稳态给定误差 -系统在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由图4-16线性位置随动系统一般动态结构框图出发,得出Es(s)表达式(4-9),导出Esr(s)和Esf(s)。根据W1(s)、W2(s)和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可以求出给定误差和扰动误差的稳态值,式(4-10)和式(4-11)。 强调: 1 给定误差esr与系统的开环增益K和前向通道中所有积分环节的总数p+q有关。 2 扰动误差esf则只与扰动作用点以前部分的增益K1及其积分环节数目p有关。 然后引出Ⅰ型、Ⅱ型系统在三种典型输入下的给定误差,并指出扰动误差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求得。 4.2.5 位置随动系统的动态校正与控制 -、位置、转速、电流三环控制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先内环后外环,设计好的内环等效为外环的一个环节。 优点:逐环设计可以使每个控制环都是稳定的。 缺点:外环的截止频率将远远低于内环,导致位置环响应慢。 二、单位置环的随动系统 为了提高系统的快速跟随性能,可以舍去多环结构,采用单位置闭环控制。增加电流截止负反馈保护或用高过载倍数的伺服电机。 三、给定量前馈的复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给定信号变化要通过APR才能起作用。 要进一步提高跟随性能,可以从给定直接引出开环的前馈控制,和闭环的反馈控制一起,构成复合控制系统。引出图4-23 1 导出对给定输入的完全不变性条件式4-14 2 由式4-13和式4-17的分母相同,得出结论:增加前馈补偿不会影响原系统的稳定性。 3 与给定量前馈相似,引出图4-24 扰动量前馈的分析方法与给定前馈相同,同样可以得出按扰动补偿的完全不变性条件:式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