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对中国农业的可能影响
? 第一节全球变化概述
? 第二节温室效应增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第三节臭氧层空洞对中国农业的可能影响
? 第四节酸雨对农业的影响
第一节全球变化概述
? 一 全球变化的概念与背景
? 概念: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空洞扩大、森
林锐减和物种灭绝、土地退化以及资源短缺
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的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休
戚相关的环境问题。
第一节全球变化概述
? 工业革命后,特别是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
速发展进步,使人类干扰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空
前强大。由于对自然认识的渐进性,在经济飞速发
展的同时人类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血的代价。
? 20世纪初频繁发生的环境事故曾经引起人们对世
界末日的恐慌,同时也开始考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并将环境问题的防治列入世界各国的重要日程。
? 1972年召开了第一次关于全球环境的国际会议
,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 和
,联合国国际行动计划, 。
第一节全球变化概述
? 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 —— 化学物质和化石燃
料的应用 —— 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和破坏臭
氧层的气体 —— 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
雨。
? 发展国家的人口急剧增加 —— 热带雨林减少,
荒漠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意环境问题引
起的公害。
? 全球变化引起的野生物种的减少。
第一节全球变化概述
? 二 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 1 臭氧层及其变化趋势
? 臭氧是大气中一种痕量气体,基本上集中在平流层
底部和对流层中,距地面 20~25公里,浓度不超
过 10mg/kg,
? 紫外线(UV)的波长为 200~400nm,分为
UV-A 320~400,UV-B280~320,UV-
C200~280nm。太阳辐射中的 UV-C可以杀死
人和生物,但几乎全部能被臭氧层吸收,难以达到
地表,UV-B可以杀死生物或引起人体和生物明显
的生理效应,臭氧层可以吸收其大部分,UV-A对
人体的危害很小,臭氧层吸收的也很少。
第一节全球变化概述
? 2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
? 3酸雨和环境酸化范围扩大
? 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
硝酸、盐酸等)的降水现象,泛指 pH值小于 5.6
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 欧洲近 20年的监测数据表明,欧洲降水的酸度每
年增加 10%,瑞典、丹麦、波兰,德国等国的酸
雨 pH值多为 4.0~5.0,在北美酸雨的 pH值在
3~4更是很平常的事情。
第一节全球变化概述
? 酸雨的危害:
? 对植物外部的损伤
? 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对土壤的影响
? 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第一节全球变化概述
? 4 其他全球性环境问题
? 淡水资源危机、森林锐减、物种灭绝、水土
流失、土地荒漠化、垃圾和有毒化学物品污
染等七大环境问题。
? 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将制约和影响经济的发展,
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第二节 温室效应增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一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普遍影响
? 1 CO2 浓度与农作物产量
? 2 气候带和农业带的移动
? 3 夏季干旱化的影响
? 4 对热带地区农业的影响
? 5 气候变暖对渔业的影响
? 6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温度和紫外线)
第二节 温室效应增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二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变化的趋势
? 温度和降水格局变化与华北暖干趋势()
? 气候带和农业气候界线的北移
? 气候变化的农业效应敏感区(海陆交接带,
农牧交错带,山地平原交错带,沙漠边缘绿
洲,城乡交错带,干湿交替带 )
第二节 温室效应增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2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 种植界线,区域农业,农业生产的布局,作
物产量,对林木业的影响。
第二节 温室效应增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基本政策
? 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
? 调整农业布局、结构、合理规划耕作制度和
种植制度
? 实施, 大农业, 的战略,改善生态环境
? 开展抗逆品种选育
? 高度重视农业气候敏感区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内涵: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穷落后的国家
要发展,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公平性原则,当代人的公平(占世界人口 1/5的人
处于贫困状态,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会带来世界
的可持续发展,要给世界公平的分配和公平发展的
权利)。代际人的公平(给后代发展的权利),公
平分配有限资源(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占世界的
80%,消耗地球资源获得自身的发展,其他国家
也应该有这样的权利。所以联合国, 关于环境与发
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 认为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
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而
且要确保其活动不致破坏其他国家的环境)
? 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
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 共同性原则,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
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政策和实施
的步骤也不可能统一,但总体上应体现出公
平和持续的原则,是共同的。必须联合行动,
达到共同的目标
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行动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
人口问题,城市发展问题,能源利用问题,
广泛公平的利益分配方向。
? 3.1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考
虑资源和环境的长期承载力,要合理配置资源,
? 3.2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业污染,目前影响我国的重要
环境污染是工业生产,造成工业生产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是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重点治理占
我国工业污染 85%负荷的 9000家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
产。将污染控制在生产的全过程。
? 3.3 城市综合治理:
? 3.4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3.5 发展生态农业
? 3.6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
境保护产业。
? 3.7充分利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 3.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 3.9健全法制,强化环境管理
? 3.10 制定我国的环境保护计划
4农业可持续发展
?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认为可持续农
业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
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
当可行,经济上有或,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
的农业。
中国 2002年
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1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
?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可以描述成:, -个
特定系统在规定目标和预设阶段内可以成功
地将其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稳定地约束
在可持续发展阈值内的概率,,即, -个特
定的系统成功地延伸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
力, (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 1994)。
? 在可持续能力研究的开拓中,最近一期的
,科学, 杂志( Science,2001,vol,
292,pp.641~ 642)刊登了由 23位世
界著名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者联名发表了题:
"可持续能力学 "
( sustainabilityscience)的论文,其
中对于可持续能力定义为 "可持续能力的本
质是如何维系地球生存支持系统去满足人类
基本需求的能力。
?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组对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认识中,己经总结出可持续能力所包括的三
大本质体现,即定义中所指出的 "发展度 "、
"协调度 "和 "持续度 "。
?发展度构成了可持续能力的 "动力表征 ",
是可持续能力不断提高的发动机。它所
具有的内涵是:
( 1)社会财富增长的度量。
( 2)发展质量提高的度量。
( 3)理性需求满足的度量。
( 4)创新能力培育的度量。
( 5)文化内涵进步的度量。
? 协调度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效率
与公平之间的平衡、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平
衡为其基本识别。协调度构成了可持续能
力的 "公正表征 ",是可持续能力不断优化
的调节者。它所具有的内涵是:
( 1)人际(代际)区际之间的协调。
(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
( 3)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协调。
( 4)自由竞争与有序规范之间的协调。
( 5)开拓创新与有效继承之间的协调。
? 持续度以人均财富的世代非减、投资边际效益的
世代非减、生态服务价值( valuse of
ecological serve)的世代非减为其基本识别。
持续度构成了可持续能力的 "稳定表征 ",是可持
续能力不断维系的促进剂,它所具有的内涵是:
( 1)逼近 "三零状态 "即生态赤字为零、环境胁
迫为零、生态价值与生产价值之比率变化为零。
( 2)向自然的索取与对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充
分建立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机制。
( 3)充分尊重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同时
担负起为后代扩大更多文明积累的责任。( 4)
逐步实现 "自然 — 社会 — 经济 "复杂巨系统的可持
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