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作者:廊坊师范学院化学系2005届 周幸宽 指导教师:陈金凤 [摘要]:现行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此三项目标的意义的认识也逐步地深入,从仅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转变到注重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同时,社会的发展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课堂教学目标注重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进而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的一些特征可以归纳出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及方法。 [关键字]: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 特征 依据及方法 前言: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其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对“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具体阐述,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所以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工作的方向,也有利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它是根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主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考虑。课程改革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过分强调知识目标也考虑能力目标,而忽略了情感目标。然而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凸显出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性。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以学为本的基本理念,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特点:整合性、现实性、创造性、开放性和反思性来确定化学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及方法。 一、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领域 1、认知目标 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可分为以下四个要求层次: (1)识记:指能记住学过的化学知识基础,在需要时能正确的再认或再现。主要表现为:正确的记住物质的名称、色、态、味;准确的写出有关的化学用语;重述化学实验现象、反应条件;准确的叙述化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知道解决各类化学问题的一般步骤。 (2)理解:指能抓住学习材料的意义和本质,对所学的化学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懂得“是什么”也懂得“为什么”。主要表现为:解释化学概念、定律、原理、法则的含义和具体物质变化的实质;将化学知识从一种表达方式转化到另一种表达方式;说明定律、规律、条件与结果的关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新的较简单的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3)运用:指将所学的知识直接用于新的具体的较复杂的情景中去,解决一些化学问题。运用的行为特征是能够在所学的知识领域内实现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主要表现为:面对新疑难情景能判断哪些化学原理和方法适用,并且是必要的;运用已知的化学原理解释新的化学现象并做出预测和假设;运用化学原理和化学概念解决新的问题。 (4)综合运用:指能灵活运用双基和能力及经验模型,在复杂的情景中进行旧模型的改组和新问题的重组,建立新模式,产生新结论。综合反应的特征是形成一个新的整体能力结构,它意味着领先性学习行为的出现。主要表现为:能系统逻辑地概括章节的知识结构;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些多因素的化学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对具体的一定意义的方法、概念、结论、方案的价值形成自我评判。 2、技能领域 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表现为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动作技能所指的“动作”不是简单的外显反映,而是强调它的内部心理过程控制。这说明“动作技能”必须经过认真的,反复培养于锻炼才能形成。另外,无论智力处于常态以上或常态以下的学生,都需要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可将其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1)模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分为对动作进行定向(心理模仿)和掌握局部动作(行为模仿)两个阶段。主要表现为:通过视觉和听觉把教师讲解和演示的动作要点、关键、顺序等形成完整的动作映像贮存在记忆里。然后进行初步尝试练习,这时尝试完成的是新技能中的各个动作,以贮存在记忆中的映像来调节和控制动作方式。 (2)定势: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的进行操作。局部性运用组合构成动作系统,其特点是动作连贯和规范,形成动作定势达到了基本掌握程度。主要表现为: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动作定型”,一个起始动作信号就能引起连锁的动作反映,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的表现出来,即形成动作系统。且多余的动作逐步减少以至消失,动作准确程度逐渐增强以至较少出现失误,整体动作协同有序,操作规范。 3、情感目标 情感领域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1)接受:是学生学习活动起始的情感状态。学习者感受到某些现象和刺激的存在。表现为个体能被动或主动地容纳事物,并对其分配注意,做出情感、情绪的中性反应。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的演示实验用投影仪放大,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在没有经验的背景情况下,学生对教师启发、诱导下获取的化学知识、方法和要求等做出一种接纳的态度。再比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接受水平上并不是要求学生都能知道每一个学习点的学习意义;观察到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知道观察的方法、步骤。在观察的态度上,要求仔细、认真、全面、客观,渗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2)偏好:由于经验背景或价值认可,个体对事物做出明显的兴趣或欣赏的反映,表现为情绪或情感上的一贯倾向。标志着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活动已进入自觉主动的状态,对化学的教学内容及其相应的教学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趋向。 (3)信奉:在概念化水平上内化社会价值,确立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在态度、信念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自觉性与稳定性倾向。在“信奉”水平层次上,其教育内容包括:树立更明确的化学学习志向;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化学科学、为人类服务、自我价值观等多方位进行学习化学的目标性教育。以化学史、四化建设对化学的迫切需要,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与化学的关系等角度,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造福人类的情感;养成勤奋刻苦地学习精神。强调自然界中各种观察,精神领域中的各种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变化发展的观点,让学生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总之,化学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从以上三个方面获得提升。 二、有关化学教学目标研究与现状分析 研究发现,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而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才需要课程目标中的特征是三个方面的合理整合。建国后,先后出台了六至七个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其中在教学目标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双基”之外,同时还有关于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态度等情感领域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任何化学教育时期都伴随着情感领域的内容。情感教学与知识的传授是相辅相成、相益得彰的。化学教学中的情感目标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论空间和实用价值。我国的化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已显示出情感教学目标的研究迫在眉捷。我国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看,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偏差,具体问题如下: 1、当前化学教学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要实行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情感教学势在必行。 现今学生的应试能力强,但综合能力不高,进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检测和评价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双基”的掌握情况。至于情感领域的指标基本没有涉及到。因此,急需建立一个具体的,可评价的情感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使我们的化学教学真正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2、由于学习负担过重,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差生”现象,所以教师在重视“双基”的同时,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 自9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内出现了部分学生的“厌学”现象,这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上出现了“偏差”,因而“差生”成了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这些“差生”的能力水平并不低,有的甚至还很聪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只管教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及思想教育。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失去信心,便成了“差生”。有一位伟人大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为真理的追求”。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孙维纲说过:“德育和智育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远大的理想产生刻苦学习的动力;而思想素质的提高,使人看得远,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因此,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连一般的学习水平也是不可能的。没有情感与认识的统一是学生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乃至厌学的根源。由此可见,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中,情感教学目标都有着广大的研究空间和推广价值。因此,研究情感教学目标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对情感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新课程标准观念下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特征 1、整合性: 所谓整合不仅是指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整合。也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把教育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化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化学教学任务。也就是说,要结合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和作用,注重教育技术的系统技术与教学设计的结合,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其完全地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使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然而流畅,与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从教学目标设计的角度来看,整合是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带入创造之中,才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学生的学习才更有创新性。 2、现实性: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中设计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改革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化学教学模式,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力求创造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科学技术互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3、创造性: 教学工作的高度复杂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在实践中,教师面对着随时变化、千差万别的教学对象,是不能用刻板如一的现成模式来解决所有问题的。教师既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的使用,只有靠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需要教师灵活安排、不断创新。只有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能使工作有生机、有活力,常教常新,才能体验到乐趣。同时,创造型的人才也必须依靠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来培养。而培养这种创造型的人才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行的,必须依赖新的创造性教学。换言之,只有创造性的教学才能完成现代教学所负有的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 4、开放性: 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社会等知识开放,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流、互动开放,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体验和感受;在教学方法上,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给学生知识向引起学生活动、自己获取知识转变;在问题的设计上,应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不限定转变,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反思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框架、一个思路,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到不断变化的情况,掌握应对的策略。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教学设计者以教学过程为其研究对象,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尤其着重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设计者要用最优化的教学思想和观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而且应在上课后不断的反思、补充和完善,从而使教学目标设计展现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完善于教学之后的自我矫正、自我完善的动态思考之中。 四、化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及方法 教学目标的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轨迹。在新课改中化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师生的角色转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联系学生实际,把握问题的起点。 (1)、教师不仅要根据课程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及客观条件制定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初始状态来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目标设计非常重视对学生不同特征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它强调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的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这与传统教学的以学生平均水平作为教学起点具有明显的不同。 (2)、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拓宽,速度在加快,同样学生学习的渠道也在拓宽,且学生对新事物的吸取在很多方面比老师要快,面要广。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程尚未涉及的化学原理,学生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了。例如: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酸雨的形成,假酒的危害、建筑装饰材料对人体的危害、金属的防锈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教学的实际,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化学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生活经验?哪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景和实验情景?哪些化学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老师点拨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得到不同发展和提高?这样即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依据教材特点,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现行的化学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基本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但综合性弹性都增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课本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现行的中学化学课程结构更多地考虑知识的传授及这些知识的连贯,而这种连贯缺乏了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空间,调整化学的课程结构,增加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可少的,优化课程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增加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把某些验证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学生学习某一方面知识后,教师适时补充贴近生活实际的化学实验,如:交警怎样查一驾驶员酒后行车,胃舒平药物成分定性检验: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的化合物。积极鼓励学生对课本中的有些实验设计不是加以改进,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创新,如:高一课本中的实验:把少量溴水注入盛着碘化钾溶液的试管里,用力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此法学生实际操作后,普遍反应现象不够明显,证据不够充分,因溴水为橙色,反应后溶液也近于橙色,是否溴水溶解到碘化钾溶液中溴本身的颜色所致呢?发现问题后,大家集思广益,对实验进行改进后的两个方案①把少量Ccl4分别注入盛有溴水、碘水和碘化钾溶液的三支试管里,用力振荡,静置后可看到盛溴水和碘水试管的下层油状液体分别是橙色(溴溶于Ccl4)和紫红色(碘溶于Ccl4 ),碘化钾溶液的下层油状液体为无色。再碘化钾溶液的试管里注入少量溴水,用力振荡静置后,下层油状液体是紫红色---碘溶于(排除溴溶于)Ccl4,证明碘生成。②把少量溴水注入盛有碘化钾淀粉溶液的试管里振荡,溶液呈蓝色---生成的碘遇淀粉呈蓝色。 (2)、增加当代化学新成果方面的教学内容,如原子足球烯的发现,研究与应用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一方面是拓宽学生化学学科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科思想,掌握一定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浓厚兴趣。 (3)、充分发挥化学规律的思维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如元素周期律中所蕴含的量变到质变规律,有机化合物学习中所归纳出的结构决定性质规律等等,都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很好的材料。我们可以运用这些规律编制适当的化学情境,进行教学与训练。 3、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传递---接受”的注入式教学,新课程标准主张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原理和方法,获取广泛的活动经验,为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动手、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提出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四性:①趣味性。问题要有趣味且科学,能激发学生合作控究的兴趣。②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难度,必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且要符合目标要求。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③开放性。问题的结果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在相互启发,探讨过程中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④层次性。问题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的合作与探究,并都能获得不同的成功与体验。 (2)、所有的教学目标设计都要求实效,没有实效的活动是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的设计都应该注重实效,如:对该节课是否要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如果要进行需通过什么途径?会达到什么样结果?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学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建议,提高学生能力。 4、优化化学课外活动的设置,加强动手能力,强化自主意识 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课程实施中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优化课外活动的设置:①开设形式多样的化学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开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②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③定期举办富于创新精神的科技活动,以营造氛围。如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考察科研院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等等。再如看一次科普展览,制作运用化学原理的科技作品,举行一次科技演示等内容的系列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活动形式要创新:化学课堂内外活动内容、形式非常多,如活动与探究,课堂实验、家庭实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与研究、填写各种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去完成这些活动项目?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都要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并有所创新,因为有一些活动项目不一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需要改进、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 (3)、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说了算,一概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没有发言权,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切活动也是按教师的预设方案进行,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要预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5、教师要改进备课方式,完善教学目标设计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劳动,又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共同智慧的结晶。因此,对当前化学备课的过程,教案的形式要有必要改进和完善。 (1)、完善个性教案:每个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的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的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力争形成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目标设计。这样可以汇聚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也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 (2)、增加“教后反思”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的格式中增加了“课后反思”这个内容,这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主要是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规律、新见解、新突破、新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反思、自我矫正、自我完善,使教学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丰富的内容,复杂的对象,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固定的时间,繁重的任务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多变因素。教学活动要想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预定的目标,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和巧妙地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而展开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建立在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国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通过认真的分析,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内容和活动。然后清晰的阐明教学目标,科学的制定教学策略,恰当的选用教学媒体,合理地拟定教学进度,准确的测量和分析教学结果,使教学活动在各方面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6—15 [2]柳大纲.化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谈谈怎样学习中学化学.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1—5 [3]万莲美等.论引导发现法,课程和教学方法.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58—69 [4]甄德山等.浅谈学生的学习过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J].1984,(2):20—25 [5]王建成等.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化学教育,[J].1986,(3):19—22 [6]武永兴主编.中学化学教学指导.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6—51 致谢: 本论文是在陈金凤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作论文期间陈老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此向给予我悉心培养,不倦教诲和严格要求的陈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The chemical classroom instruction goal is designed Author :Zhou Xingkuan Chemistry Department,Langfang Normal College Guider:Chen Jinfeng Abstract:The current fixed teaching goal of " chemical course standard " includes the knowledge , skill , three respects of ability , method , 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s, with the development that is educat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s of this three goals is deepened progressively too, change from teaching tha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knowledge and skill to the cultivation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urse , method and emotion attitude. Meanwhile,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 type talents' cultivation of the society need classroom instruction goal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s of course , method , 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s. And then we can sum up the teaching target main basis and method that a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goal. Keywords: Knowledge Skill Emotion attitude Characteristic Basis and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