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CAI课件》研制
总结报告
制作单位:河海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项目成员:岳建平 郑德华 黄万里
建立本课件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改善落后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逐步和国际水平接近。
本课件的建立做到了教、学两方面兼顾。一方面在收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授课系统;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授课的内容、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普遍存在的疑点、难点等组成一套可供学生自学、复习的辅助教学系统。
本课件的建立采用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第一步,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授课系统;第二步,将授课内容等组成自学系统;第三步,在经一定时间使用和完善后,在校园网上发布,以方便学生查阅。
课件特点、功能
本课件的主要特点如下:
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丰富和活跃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克服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枯燥、刻板的现象,使教学变得更生动。
理论与工程实际的有机结合。在课件中提供了丰富的工程资料,如工程图片和VCD资料等,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更好地联系实际,加深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具体的认识。
充分体现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以往教学中存在教学仪器设备与生产单位所用的仪器设备相脱节的现象,通过在课件中提供的先进仪器设备的图片及功能介绍,是这一现象得到很好的改观。
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本系统除完整的教学内容外,还提供了课程教学要求、重点内容及复习参考资料,方便学生复习或自习。
本课件包括以下几部分主要内容:
授课
此部分为本课件的主体内容,充分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分48讲,每一讲用POWERPOINT或Authware将主要内容制作成幻灯片,供教师在课堂讲课时使用,学生可根据需要,调阅各讲的内容学习或复习。
2. 教学大纲
介绍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重点内容。使学生对讲课内容预先有所了解,做好充分有效的预习工作。
3. 各章重点
介绍各章节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可供学生复习时使用。
4. 复习与思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提出复习思考题,并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学生掌握和加深理解。
工程资料
提供本课程涉及到的各种仪器设备、工程资料、历届考题等资料。本模块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深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帮助
介绍本系统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退出
退出本系统。
实现方法、手段
软、硬件环境要求
硬件
P II CPU处理器,32M RAM ,4.3G硬盘,4M显存,声卡,15寸彩显。
软件
WINDOWS 98,POWERPOINT。
开发工具
VB 6.0
AUTHWARE 4.0
POWERPOINT
3D MAX 2.5
PHOTOSHOP 5.0
2. 实现方法
本课程为6学分,共96学时,分48讲。每一讲用POWERPOINT或Authware将主要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学生可根据需要,调阅各讲的内容学习或复习。另外,课件中提供了详细的教学大纲、各章重点和复习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重点内容。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深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课件提供了丰富的仪器设备、工程资料、历届考题等资料。
三、内容简介
绪论(2学时)
第一章 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测量(6学时)
第一节 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
第二节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第三节 平面施工控制网精度的确定
第四节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概念
第五节 工程控制网可靠性评价
第六节 三维控制网的概念
第二章 施工放样的方法与精度分析(14学时)
第一节 角度放样及其精度分析
第二节 距离放样及其精度分析
第三节 高程、倾斜方向及竖直面的放样
第四节 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放样时的精度分析
第五节 方向线交全法和距离交会法
第六节 正倒镜投点法及其精度
第七节 轴线交会法及其精度
第八节 前方交会法的放样精度
第九节 单三角形法和后方交会法的放样精度
第十节 归化法放样
第十一节 用误差椭圆图解放样点的精度
第十二节 放样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测设(14学时)
第一节 建筑区控制网与建筑方格网
第二节 轴线的测设
第三节 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第四节 激光经纬仪及其在放样中的应用
第五节 激光铅垂仪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第六节 水轮机涡壳和尾水管的测设
第七节 管道施工测量
第八节 施工检查和竣工测量
第九节 工业坐标检测系统
第十节 核电站建设中的测量工作
第四章 隧洞与地下工程施工测量(10学时)
第一节 隧洞的贯通误差
第二节 隧洞施工的地面梓制涮量
第三节 洞内控制测量及精度计算
第四节 洞内施工测量
第五节 陀螺经纬仪及其定向原理
第六节 陀螺经纬仪定向测量
第七节 陀螺经纬仪的定向精度分析
第八节 竖井定位测量
第五章 水域及港口工程测量(6学时)
第一节 水深测量
第二节 测深点的定位
第三节 测深点的定位精度
第四节 水下地形测量的内业工作
第五节 港口工程施工控制的建立
第六节 港口工程施工测量
第七节 船闸的施测
第六章 线路工程施工测量(12学时)
线路测量的内容和踏勘测量(初测)
第二节 线路的详细测量(定测)工作
第三节 道路的施工测量
第四节 圆曲线的测设
第五节 复曲线与反向曲线的测设
第六节 缓和曲线的概念及曲线方程式
第七节 附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测设
第八节 曲线测设中的特殊问题
第九节 回头曲线和竖曲线的测设
第十节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第十一节 架空线弛度测量
第十二节 跨江线缆垂弧测量
第七章 工程建筑物安全监测的意义与任务(4学时)
第一节 安全监测的意义及建筑物变形的因素
第二节 安全监测的内容、精度要求与观测周期
第三节 变形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布置
第八章 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6学时)
第一节 基准点、工作点和观测点
第二节 高精度几何水准测量
第三节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第四节 微距水准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
第五节 地面竖直折光的影响
第六节 沉降地区水准点稳定性分析
第九章 建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12学时)
第一节 视准线测量及精度分析
第二节 用交会法测定水平位移
第三节 用精密导线法测定水平位移
第四节 引张线在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
第五节 垂线测量与精度估计
第六节 激光准直测量
第七节 滑坡体的水平位移监测
第八节 建筑物裂缝活动的监测
第十章 自动化变形监测技术(4学时)
第一节 传感器及其特性
第二节 几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第三节 变形监测的自动化
第十一章 变形监测资料的分析(6学时)
第一节 回归分析方法
第二节 方差分析与逐步回归原理
第三节 回归分析在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节 确定性模型与混合模型
本课件是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改善落后的教学模式而研制的,本课件经初步教学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