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画者视点高低的变化
视点 高低的 变动
视高是 画者对景作画时 眼睛 离开被画
物体 放置面( 地面、台面 …… )的 高度 。
绘画创作中的视高高度,按构图需要任意
设定; 人物画构图 中的视高高度,宜以 标准
人长度 为单位相计。
绘画构图都处于一定透视状态下,视高
的选择对于构图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
应该掌握各种视高构图的 要点 和 特点,在绘
画中熟练运用,使我们的构图能更深刻地表
达创作的思想内容,使形式和内容得到完美
统一。
该图说明画者眼睛对地面、台面、高台面和倾斜面的
视高的测定,A图,地面视高为 1.5人高; B图,台面视高
为 1/2人高; C图,高台面视高为 1/2人高; D图,下斜面视
高为 1/2人高; E图,上斜面视高为 1.5人高。
B图,台面视高为 1/2人高
拍卖奴隶
让-莱昂 ·热罗姆
法国
图
一
A图,地面视高为 1.5人高
被
囚
禁
的
马
里
尤
斯
让
-
热
尔
曼·
德
鲁
埃
法
国
1786年
图二 洗 澡
时 期,1892年
创作者,玛丽 ·卡萨特 美国
,洗澡, 这幅作品,画家将
孩子与母亲的身子和手臂拉
得很长,让其在画面上伸展
开来。并运用 俯瞰 的方法,
使背景色彩的分布划分为 上
下两部分,花纹墙纸的 赭色
与地面地毯图案的 红棕色,
通过母亲的条纹服装衔接起
来,使色调在表现情绪中融
为一体。
E图,上斜面视高为 1.5人高。
圣母升天
提香
视点高低的变动,即 视平线 高低的变动,
所见景物的 透视形 和场面的 大小 也有所不同。
视点 低,前面的景物 高大,挡住后面的
景物,地面 窄,天空辽阔。
视点 升高,前后景物拉开层次,所以场
面稍大。
视点 再升高,近,中远景物拉开的距离
就更 大,层次更多,地面 扩大,天空缩小。
在海上,视平线就是 天 和 水 的 交界线,也
叫 水平线,视平线愈高,看到的海面愈宽广。
在 焦点透视 中,一幅画只有 一条 视平线。
低视点高构图
低视点高构图 中的 地平线 在人物的 腹部
以下,人物的头部都远在地平线的 上方 。
低视点高构图能使观众产生 敬仰 的的感
觉,有时用来表现 英雄 或者 突出主要人物,
由于高矮的对比,更突出了所要表现的人物
和主题。
钟涵 延边河上 1963
王流秋
黎明
1957
一般视高构图
一般视高构图,使观众有 身临其境 的感觉,
因而更能感受画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环境气
氛。
一般视高构图的 地平线 在人物的 头部或胸
部,人物的头部或胸部都在地平线上,或都
在地平线上方不远处,与地平线之间不超过
两个头长 的距离。
《
带
卷
线
轴
的
圣
母
像
,
高视点高构图
高视点高构图 的地平线都在人物 头部 的
上方,人物的头部离 地平线 愈 下,表现的场
面也就愈大。
高视点高构图 能使观众产生 俯瞰 的感觉,
表现宽阔的大场面,刻画较多的人物,或暴
露敌人的虚弱本质,往往采用这样的构图。
视点位置的 选择 与 构图
代表视点主视方向的 心点,理论上永远在
视圈内 画面的 中心,这是不变的因素。但对
于景物,视点可以从 高, 宽, 深 三个度上选
择与构图,这是可变的因素。
视位上下高度的变化
面对景物,视点 上下移动,从高度上选位
观察,可引起视平线的高低位置变化。
视平线 是上下分割静物及构图的 基准线,
关系到构图中上下景物的 比例 及消失变化的
缓急 。
人眼上半部分的景物在 视平线以上,向 下
消失;处于人眼下半部分得景物在 视平线以
下,向 上 消失。
视点接近人的 正常高度,位置 偏中 时,
视平线位置 适中,上下景物在画面上的比例
相当,消失缓急 均匀,给人一种稳定舒适感,
构图时取景可 偏中 。
视点 偏高 时,视平线位置在 景物上部,上
面景物比例 变小,消失 缩短,变化 急剧 。而
下半个视域充实,景物比例 加大,消失 拉长,
变化 减慢, 近低远高 节奏明显,地面深度得
到伸展,表现充分,甚至最近部分景物脱出
视域。构图时取景框可 下移,视平线 偏上,
使天空变窄。
视点 偏低 时,视平线位置在 景物下
部,上半个视域充实,景物比例 加大,消失
拉长,变化 减缓,远近关系得到 伸展, 近高
远低层次 分明,表现充分。
而下面景物比例 变小,消失 缩短,变化 加
快,地面深度 变窄,构图时取景框可 上移,
视平线偏下,把表现幅度留给上半部分。
视位 左右角度 的变化
在画面 上心点 的一条 垂直线 叫 正中线, 正
中线 是 左右分割画面 的基准。
与视平线上下分割画面原理一样,正
中线以 左 的立方体代表在 视点 的 左方,要向
左 消失 ;
正中线以 右 的立方体代表在 视点 的右
方,要向 右 消失 ;
正中线 偏中, 心点 位置恰在 中心,视点
左右立方体观察比例相当,消失变化平均有
对称稳定感,一是视点偏向一侧时,这一侧
立方体消失变化 加剧,侧面 缩窄,而画面另
一侧表现充分,立方体侧面 展宽,消失变化
慢 。
视位 前后距离 的变化
在写生时,视点除了对景物采取 横向, 纵向
选位外,还要考虑到 深度 的选择变化。前面
已经阐明了视点与物体的视距 最小限度,在
这个限度之外,视距仍然可以调节,这要视
所描绘的物体在构图中的 主次 地位,和周围
景物之间的 对比,协调 关系而定。
构图时,根据需要,有时心点需放在 中
间,有时要 偏向一侧 。但是 一般构图,不要
将 心点 切割到取景框 以外,否则等于视域中
心被排到构图以外,会产生一种 单向消失 的
心理沉重感。
视位近,建筑物 形体大,相对离 灭点近,
有强烈的 近大远小 高度差异和强据视域的特
点,后面 高于它的建筑 被遮挡 ; 侧远 的建筑
被排挤,急剧后退并相对 平缓,从透视变化
缓急关系中对立建筑有 衬托作用 。
视点离主建筑 不远不近,形成 中距离透视
效果 。由于视距加大,形体变小,灭点 距离
相对 扩远,透视变化已不悬殊,背后 建筑露
出。远近建筑关系较 前者协调,没有对画面
的强迫堵塞感。
当视点 离建筑更远时已变为 远视距构
图,主建筑离 灭点 更 远,具有消失变化平缓
的特点,对远景 不在 有排挤感,形象平缓合
群,空间舒适。
建筑物间的遮掩关系减少,背后 的楼
房已显出 高于 主建筑,侧远 的建筑展现的更
全。对于 远视距 的建筑,即使加以放大,但
仍属于 远距离 建筑,具有视距 大,视圈 大,
变化平缓特点,没有急于涌入视觉现象,透
视性格温和。
对于 小 的物体,视点不能 太近 和过分强
调其前后透视差度,否则会出现小而觉得大
的 失真 现象。
对于同一画面中 距离不同 的景物要处理
得当,不要出现 近景 变化平缓,而 远景 变化
明显 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