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 兰州大学生命学院 植物生理及植物研究所 浦铜良 植物生理学 ***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意义和特点 1、意义与分类: 按照碳素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二类 ,一类 为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称为异养植物, 如:粘菌、真菌、绝大多数细菌和极少数高等植物 ( 兔丝子、红色仙人掌等寄生、腐生植物) 植物生理学 另一类可以利用无机碳(CO 2 )作营养称之为自养植 物,如藻类,绝大多数高等植物和极少数细菌。 自养植物利用CO 2 合成有机物的过程称为碳素同化。 可分为 {细菌光合作用 {化能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其中第三者的CO 2 同化规模最大,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利用光能将CO 2 和H 2 O 合成 碳水化合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生理学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可以概况为三方面 ⑴无机物变化有机物: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主要是高 等绿色植物)每年同化1-2千亿吨碳素,其中60%为路 生植物同化,40%为水生植物同化,相当于5千亿吨葡 萄糖,这些有机物是异养生物,包括动物和人类的最 终食物来源,也是工业原料。 植物生理学 ⑵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按5千亿吨葡萄糖计算,每年可 贮存8x10 18 KJ这些能量虽不到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 可见光光能(2.1x10 21 KJ/年)的1%,但是全人类全年 消耗量的许多倍。它是生物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 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食物中的能量、煤、石油、天 然气、烧柴)。 (原初生产者 )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⑶保持大气中O 2 和CO 2 浓度的相对稳定,地球演化初期 无O 2 ?现在大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5,并保持稳定,是光合 作用不断释放氧气的结果。 ?同样也使大气CO 2 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每年因燃烧燃料而向大气排放 的CO 2 越来越多,而森林面积则越来越小。使得大气中 CO 2 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现已达到400ppm浓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2、特点(概括) ⑴水被氧化成分子氧,CO 2 被还原到糖,光能变成分子 键能(化学能): -0.4 +0.82 ←e - CO 2 + H 2 O * →(CH 2 O)+ O 2 * 光合作用中的氧化剂CO 2 的标准电极电位是-0.4v,还 原剂 H 2 O的是+0.82v,两者相差1.22v,也就是说还原 剂H 2 O中的4e - 要逆着一个1 .22v的电势差 “上坡 ”才能还 原CO 2 ,在这里Chl(叶绿素)相当于电子泵,将电子往 上泵,而光就是电子泵的能源。 植物生理学 ⑵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完全来自水 6CO 2 +6H 2 O * →C 6 H 12 O 6 )+6 O 2 * ΔG 0 =+2870KJ 植物生理学 ⑶光合作用可分为需光过程(阶段)和不需光过程(阶 段),分别称之为光反应,暗反应 。 将离体叶绿体、破碎后离心,可将叶绿体分成两部 分。一个是含有叶绿素的绿色部分,另一个是非绿色 部分,将绿色部分在补加了适当的辅助因子后,照 光,就会有O 2 释放(Hill反应)。同时形成一些还原性 物质。 植物生理学 ?将非绿色部分 加到已照光的绿色部分中,放在暗处, 加入 14 CO 2 或NaH 14 CO 3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 14 C标 记的六碳糖。 ?这一事实说明,只要在光下所发生的反应产生足够的 还原剂,CO 2 还原成糖的反应,完成可在黑暗中进行。 同时证明,CO 2 还原与H 2 O的氧化在机理上是可以分离 的。(但暗反应也与光有关)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1、叶绿体及其结构 它是高等植物特有的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 内部有一个复杂的片层系统,不同植物和细胞稍有不 同。 叶绿体在遗传上属半自主细胞器,由母系遗传素。 蓝藻和光合细菌等原核光合细胞没有叶绿体,只有载 色体,载色体是一团,没有被膜的膜系统。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2、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体色素分为: 叶绿素(chlorophyll):类胡萝卜素: 具体: Chl/a、 Chl/b、胡萝卜素、去镁ch/a、叶黄素等 植物生理学 ①Chl: 4个吡咯和4个甲烯基连接成一个大环,称之为 卟啉。一个Mg艹居于卟啉环中央与周围的4 个N形成两个 共价键 ,两个配位键 。小环V称之为同素环 ,因环上不 合杂原子。 卟啉环为边长15 ?的正方形,Ⅳ环上的植醇长20 ? , 卟啉环具亲水 性,植醇尾亲酯 ,Chl具皂化作用Chl,不 溶于水。溶水乙醇、丙酮、乙醚、乙烷等。皂化了的 Chl成为亲水物质,可溶于水。 卟啉环中的Mg艹可被H + 、Cu艹、Zn 2+ 等取代,分别成为 去镁CHL、铜代和锌代Chl。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Molecular model of chlorophyll 植物生理学 XXX CHL在体内以非共价键的形式与特定pr结合,并 不独立存在,合成过程复杂。 ②类胡萝卜素(两类): 植物生理学 Molecular model of carotene 植物生理学 3藻胆素 (两类 )(藻类的光合色素成份 ): 植物生理学 3、叶绿体色素的光物理性质: ①光的能量: 光具有波粒二相性:作为粒 子理解时称之为光量子 。作为波理解时,具有波长,频率等参数。 ? 光量子的能量与光的波长成 反比:(波粒换算公式 ) E=Nh c/λ (摩尔量子能量单位又称爱因斯坦) 式中N为阿伏伽德罗常数6.023X10 23 h为普朗克常数6.624X10 -34 (J S) C为真空中的光速3X10 17 m/s λ 为波长 植物生理学 不同波长光子能量不同 植物生理学 不同波长光的颜色不同: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②叶绿体的吸收光谱和激发 阳光中390nm~760nm之间的光为可见光,叶绿素主 要吸收红光和蓝光。见图3-6p107(溶液中) 在叶绿体的两个吸收峰中,兰紫区的吸收为卟啉化 合物所共有,而红光区的吸收峰为CHL特有,这二个峰 都是由于CHL分子中的π电子或n电子(即未成对电子 )被光激发跃迁所致见讲义p12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激发演示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③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主要吸收兰紫光: 植物生理学 互补色原理: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④色素分子间能量的传递: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a ←叶绿素 (无CHL的突变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一个色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被激发,可将能量传递 给临近的另一个色素分子。不同色素之间,吸收较 短波长的色素吸收的光能可传递给吸收较长光的色 素,反之则不行(能量守恒原理) 。同种色素之间也 可传递这种能量,效率高是因为它们是通过 诱导共 振 的方式进行的,都没有电子的传递。 植物生理学 色素间可能的能量传递方向: 类胡萝卜素→藻红素→藻兰素→CHL 吸收: 蓝光 绿光 橙 红 速度:1000分子/10 -12 S 类胡萝卜素还有防止能量传递至O 2 形成 ‘ O 2 的光敏氧化 伤害。 植物生理学 三光反应(光合作用中的需光过程) 1、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⑴色素分子在活体内的存在状态: 全部的CHL和绝大多数类胡萝卜素在体内以非共价键 的方式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色素 —蛋白复合物 , 位于类囊体膜上。 叶绿素a在叶绿体中的吸收光谱与分离出来的所有不 同。由于结合的蛋白种类不同,出现多种CHL存在状态 ,主要的有Ca670,Ca680 ,Ca695,Ca700,C b 650(只一种 ) 植物生理学 ⑵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和捕光色素 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特殊状态下、处于特殊地位的 CHL a: 即Ca680 Ca700 它们直接参与光化学反应,致使电荷分离等,分别 组成(photosynthesis system II)(PSⅡ)光系统Ⅱ 和(PSⅠ)光系统Ⅰ的核心色素分子,又分别称为 p680 p700 植物生理学 除p680,p700外,其它的CHLa、CHLb、类胡萝卜素等 能 吸收光能,并将能量传递给 p680和p700引起光合作 用。它们各自在不同的波长区间吸收能量,所以称之 为 聚光色素,辅助色素, 聚光色素之间以及聚光色素 与p680, p700之间的距离很近,排列紧密,能量传 递很快。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天线复合体( 聚光色素,辅助色素) 反应中心 周围 分布有许多叶绿素分子。在高等植物中 ,每个反应中心与200个~300个叶绿素分子相联系。在 一些细菌中是20个~30个叶绿素分子,而在一些藻类和 另外一些细菌中,这些色素分子可达几千个。这些色 素分子的作用如同收音机的天线捕获无线电波一样, 捕获(吸收)光能,并将光能以诱导共振方式传递到反 应中心色素。因此这些色素被称为天线色素(antenna pigment)。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Action of a photosystem 植物生理学 注意1:全部chi b和大部分chla都是天线色素。一个 吸收高峰的波长较短(激发能较高)的天线色素分子吸 收光能被激发后 ,将向 吸收高峰的波长较长 (激发 能较低〉的天线色素分子传递能量,使后者进入 激发态,并沿此方向继续传递能量,最后到达反 应中心。 也就是越接近反应中心的天线色素 ,其 激发态的能量越低。当激发过程由吸收高峰为 650nm的chl b向吸收高峰为670nm的chl a进行 时,两种分子激发态相差的能量以热的形式 植物生理学 注意2: 色素分子吸收光能时电子被激发到高能级,处于不稳定 状态。但绝大多数色素分子中被激发的电子并不能脱 离开分子,而是以前面所述的三种方式(主要是诱导共 振)释放能量,回到基态。这种对光能的吸收和传递是 光物理过程。只有一些 特殊的chl a分子 ,当吸收光或 接受其他色,素分子传递的能量后,其中被激发的 高能 电子可以转移给其他的分子,产生电荷分离,发生了氧 化还原的化学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光化学反应 植物生理学 2、两个光系统 早期证明: ⑴红降现象 图3-10p110 在测定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时,发现当单色光的 波长于680nm时量子产率(因光合作用是光量子作 用)急剧下降,称之为红降(>680nm) 量子效率:(1/8)每吸收一个光量子产生O 2 量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⑵双光增益效应(Emerson effect)>680nm 1957年(<680nm)Emerson等观测到在远红光条件下 ,若补充照射红光,则光合作用速率大增,比这两种 波长的光单独照射的光合速率 之和 还高得多,人们还 发现,用红光远红光 交替照射 时,也出现了增益效应 。 1 )(O )()(O E 2 22 > Δ Δ?+Δ = 长波光 短波光短波光长波光 O 植物生理学 这结果暗示,一种光照射后可能产生某些中间产物, 而这些中间产物对于另一种光的作用是必需,以后人 们研究清楚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确实存在二个光系 统,称之为PSⅠ,PSⅡ。光合作用需要这二个光系统同 时起作用。大于680nm的光只能推动一个光系统 (PSⅠ)所有,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加一个较短波长的光就能推动另一个光系统 (PSⅡ),这样就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两者的关系 是传递 “接力棒 ”…… 植物生理学 3、光电子链传递链 ⑴原初反应:最初的电荷分离反应。 捕光色素将光能吸收并传递到作用中心后,使作 用中心色素分子(p680或p700)成激发态,激发 态的色素分子 将电子交给原初电子受体 ,自己留 下一个电子空穴(正电荷),再从 原初电子供体 接 受一个电子而复原。这就是原初反应。 植物生理学 结果是原初电子供体被氧化,而原初电子受体被还原 : hυ D 1 P 1 A 1 --→D 1 P * A 1 →D 1 P + A - 1 →D + 1 PA - 1 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二聚体,CHLa) D、P、A分别代表原初电子供体、反应中心色素和原初 电子受体,下标1表示原初的意思 光物理和光化学 过程构成了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 (primary reaction),其实质是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固 定(转换)。 原初反应是光合作用的起始阶段 。 (在一些文献中将反应中心色素称为原初供体)。 植物生理学 1 P680和 P680 * 是其不同的激发状态。 2 QA与 Fd可以在生物膜上移动和穿梭。 3 光量子与电子 “接力 ”上坡。两次上坡,其余都是 “下坡 ”运动 4 “Z”的先进性。 ⑵ Z 链(电子传递链和氧化还原电位相对关系图): 植物生理学 ⑶光合电子传递体在类囊体膜上分部(膜上主体分 布) 因结构功能上比较紧密,位置相对固定,电子链的几 个 传递体 可以以 复合物 形成被提取出来。 应用超离心技术,从类囊体膜上分离出了4-5种蛋白 复合体,即 1PSⅡ→ 2cyfb 6 -f→ 3PSⅠ→ 4FNR和 5ATP合 酶 复合体 。 其中PSⅡ,cyfb 6 和PSⅠ复合物体积大在类囊体膜上 难以移动,而PQ、PC、 Fd等脂溶性成份可以在膜内 或膜表面移动,在上述三者之间 穿梭 传递电子。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p680, 250个CHLa b分子构成LACⅡ. p700, 50-100个CHLb LHCⅠ 植物生理学 Fig 12-12 Structure model of PSII reaction center 植物生理学 Fig 12-13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PSI 植物生理学 图 3 旋转催化模式图 当质子流过时,ATP合酶 的亚基Ⅲ寡聚体与 ε和 γ亚 基一起旋转,这种旋转导 致 α/β间和 γ亚基间的不对 称互作,打开催化功能开 关。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总结果: 非循环式电子传递 ? 吸收8个光量子 ?2H 2 O氧化(将 4个H + 释放到囊中),放出 一个O 2 ? 传递 4个电子,还原2个NADP + +H 1 ? 4个质子通过 PQ 穿梭过膜到囊内。质内外 ΔPH=3 ?光量子产额为 1/8, ?即:每吸收8个光量子,放出一个O 2 ?注意 p117 植物生理学 2H 2 O氧化(将 4个H + 释放到囊中),放出一个O 2 ⑷水裂解 放氧:(水氧化钟 KOK钟) (两种可能机理) hυ hυ hυ hυ S 0 →S 1 →S 2 →S 3 →S 4 →S 0 H 2 O→O 2 其中 S 0 、S 1 稳定 不同 S 可能代表OEC中的四个Mn的Mn +3 →Mn +2 变化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4、光合磷酸化 在叶绿体中,在光能的推动下发生电子传递的时候, 放出能量与磷酸反应相偶联,将ADP和P i合成ATP的过程 称之为 光合磷酸化 。 ⑴光合磷酸化的类型: a非循环式电子传递(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 ? 膜内外ΔPH=3,相当于Δμ= 17KJ/mol,而ΔG(ATP- ADP)=42-58KJ 即H + /ATP≈3 电子链和磷酸化之间的互相依赖,促进,故称偶联因 之(CF) 植物生理学 b循环式电子传递(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 证据:离体叶绿体在外加电子传递体并照光时,可以 很明显地测出ATP的形成。它不放O 2 ,也不产生还原产 物(NADPH 2 )。 现已知: 只有PSⅠ推动、且不受DCMU抑制。 植物生理学 电子传递方式: 植物生理学 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top) and 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bottom). These processes are better known as the light reactions 植物生理学 概念 : 植物生理学 两种磷酸化的化学结果: 植物生理学 ⑵光合磷酸化的机理: 化学渗透假说:证据: 1961年Mitchell提出,跨膜的 pH 梯度所构成的高 能量状态,可以用于ATP合成。 沈允钢等(1962)发现将叶绿体在无ADP,Pi的条件 下照光,然后转入暗中,加入ADP和Pi即可形成ATP, 说明 照光后可产生光合磷酸化的高能态。 植物生理学 Jagendorf(1963)发现,将类囊体放入 pH4 的缓冲 液中平衡,使囊中也达到 pH4,然后迅速将这些类囊 体转入 pH8的缓冲液中,同时加入ADP和Pi,发现有 ADP和Pi合成了ATP,而 这时并不光照 , 也没有电子传 递 ,这是人为造成类囊体内外的ΔPH(高能态)进而 合成ATP 植物生理学 兰州大学生命学院 植物生理及植物研究所 浦铜良 植物生理学 ⑵光合磷酸化的机理: 化学渗透假说:证据: 1961年Mitchell提出,跨膜的 pH 梯度所构成的高 能量状态,可以用于ATP合成。 沈允钢等(1962)发现将叶绿体在无ADP,Pi的条件 下照光,然后转入暗中,加入ADP和Pi即可形成ATP, 说明 照光后可产生光合磷酸化的高能态。 植物生理学 Jagendorf(1963)发现,将类囊体放入 pH4 的缓冲 液中平衡,使囊中也达到 pH4,然后迅速将这些类囊 体转入 pH8的缓冲液中,同时加入ADP和Pi,发现有 ADP和Pi合成了ATP,而 这时并不光照 , 也没有电子传 递 ,这是人为造成类囊体内外的ΔPH(高能态)进而 合成ATP 植物生理学 图 3 旋转催化模式图 当质子流过时,ATP合酶 的亚基Ⅲ寡聚体与 ε和 γ亚 基一起旋转,这种旋转导 致 α/β间和 γ亚基间的不对 称互作,打开催化功能开 关。 植物生理学 PSII、 PSI、 cyt b 6 -f 、 ATP合酶在不同类囊体膜上的分布差 异 植物生理学 5、PSⅡ 与 PSⅠ之间光能分配机理 要保证光合作用有效地进行,就要求PS II和PS I在一 定时间内吸收相同数目的光量子,以驱动电 子传向 NADP。但这里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叶绿体内两种光系统的含量并不相等, PS II/PS I 的值在 0.43~4.1间变动(在高度遮阴晴况下生长的植 物,其比值较高)很少有比值为1的。 二是在 一天的不同时间 ,光强,光质(光的波长组 成)可能仅适合于某一种光系统。 植物生理学 三不同位置叶片所受到 的光照波谱: 植物生理学 一种可能的机制是: PSII中LHC的天线色素蛋白可以移动 ,移动机理: 去磷酸化时,与PSII结合,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PS II; 磷酸化。而磷酸根解离(释放H+)后,则使色素蛋白增加了 负电荷, 过剩的负电荷 使这些色素蛋白从 堆叠区片层 排斥 开;被PSI中特殊的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吸引而与PS I结合 ,将光能传递给PS I。 植物生理学 光在LHC II色素蛋白移动中的机制可能是: 当PSII吸收的光多于PSI时,较多的质体醌处于还原的 状态,而 PQH 2 使蛋白激酶活化 ;磷酸化LHC II色素蛋白 … 当PS I吸收的光多于PS II时,PQH2被氧化为PQ,蛋白激 酶活性降低,磷酸化反应中止,而磷酸酶则将磷酸根从色 素蛋白分子上水解下来。失去过剩的负电荷使这些色素 蛋白又回到PS II所在的堆叠区。 植物生理学 6、抑制剂等: 2类 p118 p120 阻断剂: DCMU (二氯苯基二甲基脲)、 CN - 、 Hg+、 Paraquat(百草枯、甲基紫精 )、寡霉素 (抑制磷酸化 ) 植物生理学 解偶联剂:(脂溶性物质、可加速电子链的运 行) DNP、 NH 4 + 、 Tris等、可消除膜两侧Δ pH、无法 形成 ATP。 植物生理学 7、效率计算问题: … 理想状态: 实际状态: 植物生理学 **四、碳代谢(暗反应) (相对的) (不需光过程) 植物生理学 1、C 3_ PCR循环(植物)(Calvin循环) 外运2个 第一个产物: ↑ 6CO 2 + 6RuBp → 12 3-PGA → 12 3-P-Gald → RuBisco 12NADPH 12ATP HMP途径逆过程→6 Pu-5-P → 6 RuBp 6ATP 植物生理学 RuBisco 植物生理学 结果:每同化1个CO 2 消耗3个ATP2个NADPH 2 ,与光反应相 关联,可放出1个O 2 两者之间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 2、RuBP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 位于叶绿体基质。该酶在叶中含量大(叶F W40-50%), 相对活性小。分子量约5 60KD。由8个大亚基(56KD)和 8个小亚基(14KD)组成,受光调节。 其中: 大亚基有叶绿体基因编码,叶绿体中合成。 小亚基由核基因编码细胞质中合成,再运入叶 绿体,它 是一个调节亚基,调节大亚基的合成和活性。 需光激活Rubisco活化酶,催化Rubisco的氨甲酰酰化作 用,从而活化Rubisco、因此Rubisco也是间接需光激活 植物生理学 3、PCR循环的调节:(复杂) ①PCR循环的RwBP的增加机理 在初期光合产物不外运,都再生成 RuBP ②光调节作用 a光下基质pH→8 Mg 艹 ↑ RuBisco活性上升 b果糖 1,6二磷酸磷脂酶、核酮糖 5磷酸激酶: 植物生理学 ③产物的外运(3PGA)和Pi内运: 产物的利用速度影响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4、光呼吸: ①植物的绿色细胞有一种特殊的呼吸作用,它 也是呼吸 氧气,放出CO 2 。因此它只在光下才进行,故称为光呼 吸,而把线粒体呼吸相应地称为暗呼吸。 光呼吸起始于RuBis co的加氧活性: RuBP+O 2 →磷酸乙醇酸(2C)+3-PGA ↓ 磷酸+乙醇酸 第一个产物为乙醇酸,故又称乙醇酸途径。 植物生理学 乙醛酸途径与所涉及的细胞器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②决定RuBisco的羧化还是加氧是[CO 2 ]/[O 2 ]比值: R=1小时 羧化/加氧=80 而在25 0 C下与空气平衡的水液中CO 2 /O 2 比值为0.0416 此 时羧化/加氧=3。所以,光呼吸是必然的。 植物生理学 ④结果: 每放出1molCO 2、 消耗6.8molATP,8 mol高能电子,且可将 植物所固定的CO 2 的高达1/3的C消耗掉。但又可通过乙 醇酸途径回收3/4的C。 ⑤生理意义: 当光照强烈、且CO 2 浓度低(夏季中午),会出现叶绿 体内NADPH/NADP + 比值高。系统将更多的电子传递给O 2 形成超氧阴离子O 2 - ,它可对叶绿体造成伤害。 消耗ATP形成Pi和ADP,可通过ATP合酶减轻囊膜的ΔPH ,减轻电子链的压力。 植物生理学 5、C4-PCR循环:1965年发现。源于热带植物,该地区 光照强,水分少。 ⑴C4植物叶片解剖学结构特征(cranz特征)。叶片薄 无栅栏组织(p134页) 叶片中维管束具有明显的鞘细胞:叶绿体大、 无基粒、 具有正常C alvin酶 。叶肉 细胞: 无RuBisco 、但有其独 特的酶,如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Asp转 氨酶、NAPP苹 果酸脱氢酶等。并且,鞘与叶肉 细胞有丰 富的胞间连丝。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⑵C-4二羧酸途径: (概式)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根据运进鞘细胞是ASP还是MA以及催化脱羧反应的酶 的不同,又可将C 4 植物分为三种类型: 依赖NADP-苹果酸酶的苹果酸型 依赖NAD-苹果酸酶的Asp型 植物生理学 利用 PEP羧激酶的 Asp型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⑶意义(好处) ?对于C 4 植物来说,叶肉细胞好像CO 2 增压泵泵一样,把 周围的CO 2 泵入鞘细胞,成10、100倍地提高鞘细胞中 [CO 2 ],同时提高CO 2 /O 2。 ?鞘细胞无PSⅡ,可能无放氧过程、其中的RuBisco环境 的CO 2 /O 2 比值高,促进RuBisco的羧化作用,又抑制加 氧作用,从而抑制光呼吸。 ?PEPC是与CO 2 很 高亲和力 的酶,可利用较低浓度CO 2 ,鞘 细胞靠近维管束,光合产物可就近外运。 ?高温下[O 2 /CO 2 ] ↑ 植物生理学 总之,C 4 植物的光合效率较高,适合于高温、高光、少 水环境,它们的光呼吸很低,光合作用的CO 2 补偿点也 低,能量利用率较高。 植物生理学 ⑷调节:PEPC(二聚环)→PEPC-P(四聚体)(具有活 性),主要是光的调控。 NADP-苹果酸酶: 植物生理学 植物实例 植物生理学 6、景天酸代谢途径(CAM) ①很多肉质植物如景天 、落地生根、仙人掌等,它们非 常耐旱,其中许多是沙 漠植物,这些植物为了省水、节 水,采用一种 特殊的CO 2 同化方式 : ?它们在温度较低、RH较高的晚上开放气孔,吸进CO 2 在 PEPC催化下羧化PEP固定,产生OAA,再还原成苹果酸, 进入液泡贮存。 ?在高温、干燥的白天关闭气孔,降低水分消耗。液泡中 的MA出来,按C 4 途径的三种脱羧放出CO 2 。在光下又被 RuBisco重新固定,进入Calvin cycle ?这类植物首先在景天科植物中发现,故这种代谢方式称 为景天(科)酸代谢(植物)(途径)。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注意:CAM植物的这种特殊光合作用行为使其对水分的 利用率较高,它们的蒸腾比率可达10~20,但其光合速 率只有C3植物的50%,C4植物的30%左右。 植物生理学 ②调节: ?白天PEPC(二聚体) ?晚上PEPC -P (四聚体、对MA抑制不敏感、具有羧化活 性。 植物生理学 7、C 3、 C 4、 CAM途径比较: A富集CO 2 降低光呼吸。 B省水,蒸腾系数高。 C空间或时间上隔离CO2固定和同化。 D都必须经过RuBisco和Calvin循环,完成光合作用。 C气孔与光合还原隔离。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C3 C4 CAM途 径比较 植物生理学 8、碳同化途径的环境适应(短期行为) 有些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运行不同的碳同 化途径, 如:冰叶日中花。当处在水分条件良好时,表现出C 3 植 物特征,而在受到水分胁迫时则表现出CAM植物特征。 有些植物属于C3-C4中间植物。如苋科的莲子草属,菊 科的黄菊属,芦苇等, 植物生理学 它们在 ① 解剖结构,光呼吸强度,CO 2 补偿点 等指标都介于典 型的C 3 植物和典型C 4 植物之间。 ②RuBisco和PEPC的分布:可在叶肉和维管束鞘细胞中 均存在或PEPC在叶肉细胞,但RuBisco两种细胞中均有 。 ③其代谢方式也会分为二类, 一类是C 3 和C 4 途径同时在叶肉细胞中运行并固定 外界的CO 2 。其中的C 4 途径往鞘细胞中泵入CO 2 ,有限地 浓缩CO 2 ,故称之为 “有限C 4 循环 ”。 另一类叫光呼吸CO 2 再循环,它几乎不存在C 4 循环 ,但能充分利用光呼吸放出的CO 2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1、植物光合能力的指标与测定intensity rate ⑴ 光合强度: CO 2 mg/dm 2 .h 在一个 比较短 的单位时间(小时)单位叶面积(dm 2 ) 所吸收的CO 2 2量(mg)或制造的干物质(mg)。 注意:在光下测得的值为净光合(强度),暗 中测得是 呼吸强度,二者代数和为 真光合强度 。 植物生理学 2./( 2 12 12 mdgDW d LL WW PPR ? ? ? = ⑵光合生产率(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 在一个比较长的单位时间(天、 周)单位叶面积(m 2 )所净增加 的干物质量,该数值低于光合强 度 植物生理学 2植物光合能力的变化(内因) ⑴ 不同植物类型的差异: 阳性植物C 4 植物光合能力较高。阴生植物C 3 植物光合能 力较低。 ⑵不同叶位、叶龄的差异:烟草:中层叶 >上层叶>下 层叶。 小麦:旗叶最强与产量关系密切 ⑶不同叶令的差异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400 ~700nm的可见光,对光合作用有效,称之为光合 有效辐射(PAR)。如果把到达叶面的日光全辐射能量 作为100% 则经过各种不可避免的损失和过程后 最终贮存 在碳水化合物中的光能只有 5%(<5%) ?光强度单位,以前用米烛光(Lux)为单位,晴天中午 的光强度约为10万Lux。 ?现在用KJ/m 2 .s和μmolproton/m 2 .s。 ?晴天中午的光合光子能量(PPF)约为 200 μmol proton/m 2 .s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光强度对光合强度的影响: F为光补偿点,E为光饱和点,AB为净光合,BC为呼吸,AC 真光合 限制因子 :当光弱时,光是限制因子,达到光 饱和点以后 ,CO 2 供应或酶促反应速度为限制因子。 根据对关照强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大致分 为阳生植物 和阴生植物: ?C 4 多阳生植物(喜阳植物),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较高 ?C 3 多阴生植物,若光照太强,反而易受伤害(chlb/bhla↑) ?C 3 植物光饱和点较低,C 4 的较高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Δ 群体 : 对于一个植物群体,没有 饱和现象,当光强超 过上层叶片的光饱和点时 中下层叶片仍未达到饱和光 强,所以光强继续增加时,群体的光合强度仍会增加。 Δ植物为了获得更多的光照,有向光现象,使叶面与光 线方向垂直。也有为了避免过强光线的伤害,使叶面与 光线平行的运动,前者称为 横向日性 ,后者称为 侧向日 性 。 植物生理学 Δ叶肉细胞的CP也可对光强作出反应,作相应的运动。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机构特性的比较 特性 C 4 阳生性 C 3 阴生性 叶片 厚度 厚 气孔密度 大 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 高 栅栏/海绵组织 高 叶绿体 体积 偏大 基粒结构 少 chl a/b 高 PSⅡ/Ⅰ 低 偶联因子/chl 高 可溶性蛋白/chl 高 植物生理学 ⑵CO 2 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O 2 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与光的相似,也具有 CO 2 补偿点和CO 2 饱和点 。CO 2 进入叶片内部是通过气孔扩 散进去的,所以除了外界CO 2 浓度以外,气孔的开放度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很大。大气中CO 2 浓度远低于CO 2 饱和 点,所以CO 2 2浓度 常 成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CO 2 气 体施肥。由于C 4 植物PEPC对CO 2 的亲和力高,对CO 2 有 “浓 缩 ”效应,所以C 4 植物的CO 2 补偿点和CO 2 饱和点都比C 3 植 物低很多 植物生理学 — —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C 3 植物 CO 2 补偿点 80 ppm 35-45 ppm C 4 植物 CO 2 补偿点 5 ppm 因此,如将C3、C4植物同时种植在同一个透明密闭的容 器中,经一周左右时间,会出现C 3 植物因CO 2 “饥饿 ”而死 亡。 通常大气CO 2 浓度的匮乏,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 植物生理学 光照与 CO2浓度 在光合作用中 的相互影响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⑶温度的影响 具有生理的 特征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⑷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 气孔②淀粉合成↓分解↑ ③光合机构受损 ④叶面 发育 水分亏缺时气孔开度减小甚至关闭,导致叶肉细胞间隙 CO 2 浓度下降,缺水时光合产物不能有效外运,缺水蒸 腾下降,不能有效降低叶温,这些 均 可导致光合下降, 甚至导致光合机构破坏。 植物生理学 ⑸p154表3-4总结 C 3 C 4 CAM光合及生理特征 植物生理学 六、光合效率与农业生产: 作物的全部干物质重量为 生物(产)量 ,被人类利用的 有经济价值的部分干重为 经济产量。 ?ecoefficient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相对 性) ?可能最高生物产量计算:(略) p155 植物生理学 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 提高对光能利用:基础是对于一个作物群体而言,尽量 减少照到地面上的光,让绝大多数的光被叶片吸收,上 层叶片没有吸收的光,可被中下层叶片吸收利用,这就 要求有一个合适的总叶面积和叶片分布,通过 ①提高复种指数 ②合理密植(叶面积指数)LAI,LAI12.5以下时,产量 与LAI成正比。4-5时达到最大。在自然界一个作物群体 会自动调节其大小。针叶类LAI可达16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③提高光合效率: 肥水、保护地种植 …,改善光合条件。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