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力与场
第一节 力与场的概念
一、何谓“力”与“场”
在第一编形态原理及前一章有关空间及形态心理量中曾谈到过“力”和“场”
的问题。所谓“力”,是借助物理学中力的概念,表述限定空间中因形态量、方向
性、聚散、虚实、黑白或色彩等强度知觉所产生的视觉“张力”或动态所形成“扩
张”或“移动”的“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所说的力实际只具有“视觉的”或“心理的”性质。
由于力是强度表现,所以在限定空间中,不同形态或不同组合格局的动态会因
不同的强度而对空间的量提出要求。就是说,视觉力的流动所需求的一定空间量称
为“场”。
图 10-1,由于点的规则排列,使左图形成一条带状关系。其力的流动只限于左
右方向,而在右图中,由于将点去掉一大部分,留下的点不再是按一维空间的带状
排列,所以其场性必然发生变化。这个例子说明形态的量虽与强度相关联,但并不
是决定场性质的决定因素,而形态的动势则决定着场的性质和大小。
图 10-1
二、形成视觉力的基本条件
视觉力既然是一种强度,那么,就产生
下述二种可能性:其一,对视觉刺激强度大
的要素,力就强;其二、运动感强的形态或
处于边角位置的形态,力也强。根据这二点
认识,将视觉力形成的几个条件归纳如下。
(-)形态大小
图 10- 2,画面中的实物与右下角产品
形态近似,色彩相同,但中间两个大的力度
较强,因而比右下角的实物要醒目。
大的形态却不一定总能保持其强度,如
果超过某个限度,力度反而锐减。图 10- 3,
左图中 A点的力较强,B点在它的场范围之
内感觉向右移动,似乎被它吸引过来了;右
图中 A点变大后情况马上就变了,首先 A的
力度大减,变成背景,而 B点和 C点也显得
分散了。
图 10-2 杂志广告
图 10-3 大小与力
(二)黑白或色彩对比
在图 10- 4马蒂斯这幅令人感到轻松惬意的作品中,整个画面以深橘黄、
土红、乳黄等明度较高的暖色调为主,使右侧穿黑连衣裙的妇女在这个环境中
获得很强的力度;而两个穿红衣服的下棋人由于与环境色近似,尽管色彩纯度
高,也没有穿黑连衣裙女人的力度强;在墙边沙发上坐着的女人由于穿着深土
黄色衣服,就更弱;而黑色连衣裙又有白色翻领和手中拿的黄色方块对比,以
及画面正中白色壁炉的烘托,就更加醒目。为使画面均衡,壁炉上方蓝紫色方
块、黑白块相间的棋盘与之形成画面的主要结构,两个下棋的女人及后面沙发
上的女人则形成第二重结构。
图 10-4 画家的家庭 (法 )马蒂斯
(三)距离
与磁场的作用一样,在视觉表现上,距离近的形态,视觉张力就强。
图 10- 5,是表现杨森公司新的光显微镜技术的广告,采用能充分显示
该产品优势的图片 —— 金黄色分子及其所附着的化学成分。从形式上看这是
一件点的构成作品。金黄色的分子(表面有肌理的)与透明的圆点之间形成
一系列力的有机联系,这种联系的主要依据是距离和色彩(一组白字是画面
最核心的部分,是整体结构的重要支点)(见图 10- 6分析)。
形态因距离形成的视觉张力除产生具有明确方向性力的流动之外,又可
使距离较近的形态形成一组或一条动线,这是研究画面结构及视觉诱导原理
的重要线索。
图 10-5 杨森产品广告 图 10-6 杨森产品广告力的分析
(四)形态的方向性
如果说(一)和(二)主要谈的是
形式要素的强度所产生的视觉张力,那
么(三)和本小节则主要谈形式要素的
特点形成的运动力。这与场相关联,也
与画面结构相关联。
方向性是动态感的主要来源之一。方
向性有 3种表现,一是形态自身的方向性,
如三角形的尖角所形成的方向感;二是
现实物象“运动的含义”,如一匹马或
一辆车的运动状态表现出的方向性;三
是由于距离和形态的方位关系所产生的
动态感。
图 10- 7~9这 3幅作品都是由现实物
象的运动状态或方向表现出的力。
图 10- 7,三洋便携摄像机广告,以
左向运动的力为主导,再以左边 3幅小图
和最下边 3个向右运动的力进行对比,加
上大小、色彩对比,整个画面形成了一
种充满活力的印象。另外,右侧倾的画
面直接将视线引到下方的产品。
图 10-7 由物象运动方向形成的视觉力
图 10- 9是马蒂斯的静物画。画面主导形
态为石膏半身像,其方向性成了力的重
要发源地。由石膏像开始,到花瓶上方
向左歪的静物及其背景,到向左倾斜的
白色带黑点的形态,然后下来,由几个
交错的桌面、地毯所形成的运动轨迹,
到果盘和水果,再导引到石膏头像,形
成一个循环的结构。
图 10- 8是康定斯基的作品,在由草地、
树木、天空组成的广阔空间中,一个骑
士乘马飞奔。尽管骑士和奔马的体量很
小,但由于鲜明的色彩,更主要是强烈
的动态感,使它们具有很强的力度。画
面上大面积的草地,便成了这个形态的
有效空间(场)了。
图 10-8 由物象运动方向形成的视觉力
图 10-9 由物象运动方向形成的视觉力
图 10- 10和图 10- 11是康定斯基的作品,康定
斯基作为抽象绘画的创始人之一,对抽象形态的运
用为我们研究视觉形式提供了一些启发。这两幅作
品都是运用三角形及其带动下的其他抽象形态的方
向性,表现了强烈的运动态势,形成画面较为丰富
的力的状态。图 10- 10以从右下向左上运动的强有
力的两条锐角形作为画面的主导因素,以右上角船
的变形及左下角 3条红色水平线为另一条辅助结构线,
获得了一个有主从关系的力的均衡;中间的圆形作
为一个锐角形强烈动势的抑制(调节)因素,形成
了第二级次的力的对比,即大圆中的小圆具有与锐
角形反向运动的态势;来自 3个不同方向的 3个锐角
三角形,又对小圆起了强调作用。
而作为这组形态的缓冲力量,则是左下部水平
阶梯上稳健上升的黑色正三角形,以及一系列向上
飘浮的小方块、梯形和三角形;第二个制约因素是
将到顶端的以中等圆形为核心的一组形态点、线、
面有序组合,不但调整着主导运动态势,同时又形
成了特定的音响效果。图 10- 11以锐利的锐角三角
形和三角形的复合形成从左下至右上的上升力,虽
然这幅作品与图 10- 10同是对角线结构,但图 10-
11却由于层次极为丰富而显得热烈饱满和富于变化。
图 10-10 主体形态运动态势的作用
图 10-11 主体形态运动态势的作用
图 10- 12,塞尚这幅作品虽然画的
是静物,但却充满动感,使整个画面获
得了运动的力和生机。
这种运动不是如前面几幅作品所采
用的方式,而是运用物象的态势形成的。
从稍稍倾斜的瓶子开始,到筐中整体呈
椭圆形的水果,再过渡到筐外两个成倾
斜关系的水果,到桌子边缘形成逆时针
运动。这个运动又由衬布右侧向上错位
的桌子边缘得到加强,引导这个运动的
弧线上行,经右侧立在桌子上向左倾斜
的水果,然后又回到瓶子。而右侧白盘
子里的两个向右倾斜的黄色水果,则是
这个运动主导轨迹的对比力量,与水平
桌边共同起到稳定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均衡实际是不同力相互作用的一种稳定状态。视觉形式上的均衡
指形态与形态、形态与空间、这部分空间与另一部分空间在力的强度对比及方向等方
面的相互作用而取得的稳定状态。在视觉形式上,均衡就是力的平衡关系。
图 10-12 静物 (法 )塞尚
第二节力与均衡
一、力的抵消 —— 等量均衡
前面曾经讲过,量的大小或多少是力的强度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这个角度上
说,力与量有关。
如果量完全相等,就形成双方或几方力的抵消状态,于是就形成了一种绝对
的均衡关系。这就是等量均衡的关系。
(-)均齐与均衡
均齐是以中心支点或中轴线为依托,向各不同对应方向作等量或近似等量、
同形或近似形的运动变化样式。这是一种力的绝对或“基本绝对”的抵消,因
而能获得显而易见的平衡和条理。
图 10- 13,以 A作为中心支
点,向 8个方向作同形同量运动,
这种样式称“八方均齐”样式。
每层形态之间是 1∶ 1的量比关
系,力完全抵消,但整体上因
有两种形态对比,又产生了稳
定之中的微弱的动态。
图 10- 14,是前面组合关
系的变化,仍为均齐样式,只
是月形和圆形纹样合为一组,
形成四方为同形同量的均齐样
式。
图 10-13 八方均齐 图 10-14 四方均齐
图 10- 15,是以前两个图形组
合为基础,进行形态变化的例子。从
形式特点来看,这也是四方均齐样式。
图 10- 16中 1∶ 1的面貌发生了
变异,上下为同形同量,而左右方向
与上下方向又为不同形同量,均齐样
式开始向对称样式变化了。
由这 4个图例,我们可得如下结论,
1.均齐由于是力的全方位的抵消,所以是绝对均衡。其基本特征是,以
中心支点向不同对应方向作同量同形和等距运动。
2.在这个基础上如演变为部分方位力的抵消,即通过同量不同形,或同
形不同量的变化,仍可取得均衡。这就是说,对应方位(上下或左右;上左
下右或上右下左)之间仍保留 1∶ 1的关系,而相邻方位产生变化,也是均衡
的基本表现。
3.这种变化共有 3个系统要素; a.形态特征; b.方位; c.量变。把握
住这 3个要素,可以变化出各种面貌的绝对均衡和相对均衡的样式。
图 10-13 八方均齐 图 10-14 两重对称与四方均齐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样式也是一种均衡的样式,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
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对称的基本样式是以
中轴线为依托,向对应的两个方向作同形同量的运动,有如物象与镜中
或水中映像一样,因而称作轴对称或反射对称。
图 10- 17,无论按何种方向进行经营,只要是轴线两侧保持同形同量,
就是轴对称样式。然而,轴对称只是对称样式中的一种样式。如果我
们将中轴保持不变,两侧相对应的形态方向发生逆转性变化,则称
“反转对称”。
图 10-17 轴对称
图 10- 18,虽然形态的外形、量以及位置上仍处在轴线两侧,由
于改变了方向和有限地移动位置,产生的反转对称面貌就有很大不同,
甚至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更新形态特点。
对称既然是“大小、形状及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我们还
可以将形态作平移,消除反射关系,使轴线两侧形态方向完全同一,
两者不再是互相反射,而是有如物象在墙上或屏幕上的投影仍保持同
形同量,这种对称样式称“移动对称”。
两个形态以同形不同量的方式“相对应”,又形成第四种对称方
式。由于形态相对应,量也有一种隐蔽的对应关系,这种对称关系称
“扩大对称”。
图 10-18 反转对称
图 10- 19,由于是同形同量,与中轴线距离也相同,也是
1∶ 1等量均衡关系。
图 10- 20,因扩大对称是同形,量的变化又具有倍数关系,
所以也是均衡的。
将 4种对称关系相互组合,如两种各组成一个样式,可以形成 6
种样式; 3种组合得 4种样式; 4种组合在一起是一种样式。共 15种
对称样式。在此基础上再施加色彩、肌理、材料等变化,可以得
到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另外,由轴对称演变到扩大对称,是从
统一向多样化研究的最好启发。同时,我们可以得到等量均衡及
有非等量均衡的若干规律,为空间组合规律研究的基础。
图 10-19 移动对称 图 10-20 扩大对称
图 10 - 22,将人物按轴对称方式
一倒一正地排列,再将 4个不同型号的
鞋按中心支点在 4个方位上形成近于均
齐的样式。这种按均齐和对称方式进
行的编排,做法很简单,却获得了十
分新颖的广告效果。
(三)居中与均衡
居中指在中轴上安排形态,是轴
对称的一种变化,即显现中轴,使两
侧空间获得同形同量的对应关系(图
10- 21)。
图 10-21 居中的布局
图 10-22 莱尔斯丹广告
图 10- 23,表现两手正揭开消炎膏上附着的透明薄膜,意味着
这种产品的粘着力。
图 10- 24,通过仙人掌、与柔软袜子的反衬作用,揭示这种洗
涤剂可使毛织品永远柔软。这两幅广告的对称格局与主题密切相关。
图 10-23 消炎膏广告 图 10-24 洗涤剂广告
图 10- 25及图 10- 26这两幅都
是居中的格局,展现了这个名表
落落大方的大家风范。但这两个
居中的格局却不同,一个是垂直
的,一个是水平的。请对比这两
种不同的布局方式,体会它们有
何不同的感觉。
图 10 - 27及图
10- 28,这两
幅都是典型的
居中格局,也
都是按垂直的
轴线安排形态,
但两者却产生
了不同的感觉。
图 10-25 图 10-26
图 10-25及图 10-26 古姿表广告
图 10-27 可口可乐广告 图 10-28 啤酒广告
图 10- 29,以浓重的色调、极
富流动感的形态表现神秘的原始部
族的敬神活动,画面采用对称的格
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以神像和河边坐着的沐浴者为
中轴,上方左右各有两个站立的来
参加敬神活动的妇女,但动势、位
置和衣服的色彩却不同。右侧两名
妇女身穿红色长裙,而左侧头顶供
品的两名妇女身穿白色长裙,形成
不同的力度。河边三名沐浴者,一
个在中轴,但却不像上方神像,具
有对称的特点,而是有很强的动感。
两边沐浴后躺在河岸上的人,基本
形相似,但一个向内,一个向外,
在整体对称框架之内具有灵活的变
化,这种变化带来的不等量,由天
空、树木及河水的形态和色彩来调
整。请思考一下这种对称的格局所
形成的审美意象对表现主题有何意
义。
图 10-29, 敬神节, (法)高更
图 10- 30,底子是黑色,主体
是红色而瓶上的圆形为黄色,文
字为金色,加上按垂直中轴发展
起来的居中的格局,极为生动地
表现了夫 ·圣 ·洛朗公司的这一著
名产品的高贵身价。
图 10- 31,表以
及文字安排全部
采用居中的格局,
而两手的出现不
仅活跃了居中的
结构方式,同时
也传达出商品的
珍贵性,加上色
调及虚实处理,
又令人感到十分
温馨。
图 10-30 圣 ·洛朗公司的产品广告
图 10-31 手表广告
图 10- 33,虽然人物接近中轴,但
右侧墙面由于与衣服是近似色,所以
居中的格局被打破了。而花的方向及
裙子的运动态势是取得均衡的重要途
径。这种突破等量均衡而在不等量中
寻求均衡的手法,主要是采用力流动
方向的对比来实现的。
图 10- 32也是居中格局,整体框架的
倾斜以及烟盒的倾斜,使画面洋溢出
轻松愉快的情调;打火机和香烟逆向
倾斜,以及水平排列的文字和标志,
又恢复了均衡。大红底子、金色的纹
饰和白字,又表现了这一著名品牌的
高贵感。
图 10-32 登喜路烟广告 图 10-33 广告摄影
二、力的对比 —— 非等量均衡
(-)一般表现
如图 10- 32~33所示,一旦
打破等量均衡,就必须采用力的
流动方向(走向)的对比,以及
其他方式,如形态,黑白或色彩、
虚实、位置等要素形成的不同强
度加以调整,以求得不等量的均
衡效果。
图 10- 34~35,这两幅广告
都是居中布局的变化。图 10- 34
将人物从中轴向左偏移,右侧加
文字以弥补两部分空间量的不均
衡。图 10- 35,人物是在中轴上,
但由于下半身向左运动,需要在
余下的空间加文字,以求均衡。
另外一种在不等量中求均衡的方
法是中轴偏移后,以得当的空间
比例取得均衡(见下一章第二节
比例部分)。
图 10-34 时装广告 图 10-35 时装广告
图 10- 36,这是对称的变化。左侧
羊的体量比人小得多,但栅栏左侧
垂直的几根木杆和下方的木盆,加
强了这一侧的空间张力,于是也取
得了均衡。
图 10 - 37与上一幅一样,也是对称
格局的变化,所不同的是,体量较小
的一方不仅靠其他形态(鲜花)加强
视觉张力,同时又通过高明度的较强
的力度来弥补体量的不足。
图 10-36 广告摄影
图 10-37 广告摄影
图 10- 38,这是一个利用力
流动方向对比取得均衡的例
证。筐里几根包装成锐角三
角形的食品和下面的竹排均
从左下沿对角线向右上运动;
茶杯、剥开的叶子、食品和
筷子则构成另一条隐蔽的对
角线,与筐中包成锐角三角形
的食品在方向和位置上形成
对比,因而取得均衡稳定的效
果。
图 10- 39,按一般习惯,人的面部朝向的方向,
应留足够的空间(场),但这幅作品却在人物前
方留了小于身后的空间,但却不感到不均衡。其
一,左侧钢琴腿对人物腰以下的空间起了重新划
分的作用;其二,钢琴盖子上的几本书,特别是
最下面一本红色的书脊,形成较强的向左运动的
态势,是十分重要的平衡途径。
图 10-38 马自达广告 图 10-39 作曲家 K·卡拉叶夫 (苏) T·萨拉霍夫
图 10- 40,这幅作品与
上一幅作品在结构上基本
是相同的,但其处理手法
却不同。一是用与少年反
向动态的白驹作为方向的
对比因素;而更重要的是
少年头上方的红花、马驹
脖子和嘴巴后面的暖色的
花,形成一条向右流动的
动线,使画面获得了均衡。
图 10-40 马驹与少年 (日)下田义宽
(二)均衡研究的意义及着眼点
1.均衡是人视觉评价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与人的其他知觉的要素一样,协
调与稳定是产生美感的重要途径,而均衡则是协调与稳定的表现之一。
2.均衡的根本是力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稳定状态。等量关系 —— 力的抵消
和不等量关系 —— 力的流动方向及强度的对比,是获得均衡的两个最基本的
途径。而其他途径,如呼应、比例等则是在这两个基本途径之上来运用的,
而比例法则是探究不等量均衡所内含的等值关系的基本方法(详见下章)。
3.从等量均衡到不等量均衡不仅是研究空间构成关系,同时也是从常规要
求到超常规的创造性表现的基本线索。
4.通过对以上图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力又与形态的方向性(形成动感因
素之一)有关。在不等量均衡的经营中,要注意力的方向对比,使不同的力
部分抵消,以便取得“收”与“放”的辩证统一。在处理力的关系时,力的
流动要有主从,在不等量均衡中,力全部抵消会产生杂乱松散的弊病。同时
要运用水平或垂直因素的稳定作用,取得动静的辨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