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
实际二极管的照片
电路符号
3
导体,自然界中很容易导电的物质称为 导体,
金属一般都是导体。
绝缘体,有的物质几乎不导电,称为 绝缘体,
如橡皮、陶瓷、塑料和石英。
半导体,另有一类物质的导电特性处于导体和
绝缘体之间,称为 半导体,如锗、硅、
砷化镓和一些硫化物、氧化物等。
§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4
半导体 的导电机理不同于其它物质,所以它具有
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特点。例如:
? 当受外界热和光的作用时,它的导电能
力明显变化。
? 往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某些杂质,会使
它的导电能力明显改变。
5
现代电子学中,用的最多的半导体是硅( +14)和锗
( +32),它们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都是四个。
GeSi
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可以将半导体制成 晶体 。
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6
一、本征半导体,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晶体。
在硅和锗晶体中,原子
按四角形系统组成晶体点阵,
每个原子都处在正四面体的
中心,而四个其它原子位于
四面体的顶点,每个原子与
其相临的原子之间形成 共价
键,共用一对价电子。
硅和锗的晶
体结构:
1.1.1 本征半导体、空穴及其导电作用
7
硅和锗的共价键结构
共价键共
用电子对
+4 +4
+4 +4
+4表示除
去价电子
后的原子
8
共价键中的两个电子被紧紧束缚在共价键中,称为
束缚电子,常温下束缚电子很难脱离共价键成为 自
由电子,因此本征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很少,所以
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很弱。
形成共价键后,每个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是八个,构成稳定结构。
共价键有很强的结合力,使原子规
则排列,形成晶体。
+4 +4
+4 +4
9
二、本征半导体的激发和复合
在绝对 0度 ( T=0K) 和没有外界激发时,价
电子完全被共价键束缚着,本征半导体中没有
可以运动的带电粒子(即 载流子 ),它的导电
能力为 0,相当于绝缘体。
在常温下,由于热激发,使一些价电子获
得足够的能量而脱离共价键的束缚,成为 自由电
子,同时共价键上留下一个空位,称为 空穴 。
1.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
10
+4 +4
+4 +4
自由电子空穴
束缚电子
11
2.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4 +4
+4 +4
在其它力的作用下,空穴
吸引附近的电子来填补,
这样的结果相当于空穴的
迁移,而空穴的迁移相当
于正电荷的移动,因此可
以认为空穴是载流子。
本征半导体中存在数量相等的两种载流子,即
自由电子 和 空穴 。
12
温度越高,载流子的浓度越高。因此本征半
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强,温度是影响半导体性
能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这是半导体的一
大特点。
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取决于载流子的浓度。
本征半导体中电流由两部分组成:
1,自由电子移动产生的电流。
2,空穴移动产生的电流。
13
三、热平衡载流子浓度
kT
E
i
g
eATn 22/3
0
?
A是常数 (硅 3.88X1016 cm–3 K-3/2 锗 1.76X1016 cm–3 K-3/2 )
K为波尔兹曼常数 8.63x10-5 eV/K=1.38X10-23 J/K
硅原子的浓度为 4.96X1022CM-3
300K 硅的 ni=1.5X1010CM-3
14
1.1.2 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某些微量的杂质,就会
使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其原因是掺
杂半导体的某种载流子浓度大大增加。
P 型半导体,空穴浓度大大增加的杂质半导体,也
称为(空穴半导体)。
N 型半导体,自由电子浓度大大增加的杂质半导体,
也称为(电子半导体)。
15
一,N 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晶体中掺入少量的五价元素磷
(或锑),晶体点阵中的某些半导体原子被
杂质取代,磷原子的最外层有五个价电子,
其中四个与相邻的半导体原子形成共价键,
必定多出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几乎不受束缚,
很容易被激发而成为自由电子,这样磷原子
就成了不能移动的带正电的离子。每个磷原
子给出一个电子,称为 施主原子 。
16
+4 +4
+5 +4
多余
电子
磷原子
N 型半导体中
的载流子是什
么?
1.由施主原子提供的电子,浓度与施主原子相同。
2.本征半导体中成对产生的电子和空穴。
掺杂浓度远大于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浓度,所以,自
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自由电子称为 多数载流
子 ( 多子 ),空穴称为 少数载流子 ( 少子 )。
17
二,P 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晶体中掺入少量的三价元素,如硼
(或铟),晶体点阵中的某些半导体原子被杂质
取代,硼原子的最外层有三个价电子,与相邻的
半导体原子形成共价键时,
产生一个空穴。这个空穴
可能吸引束缚电子来填补,
使得硼原子成为不能移动
的带负电的离子。由于硼
原子接受电子,所以称为
受主原子 。
+4 +4
+3 +4
空穴
硼原子
P 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子,电子是少子 。
18
三、多子和少子的热平衡浓度
热平衡条件;
2
00 inpn ?
电中性条件;
正电荷量=负电荷量
室温时,杂质原子已经全部电离
19
四、杂质半导体的示意表示法
























P 型半导体( 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型半导体 (Nd)
杂质 型半导体多子和少子的移动都能形成电流。
但由于数量的关系,起导电作用的主要是多子 。
近似认为多子与杂质浓度相等。
20
1.1.3 导电的机理
一、漂移与漂移电流
EnuqJ
EqpuJ
nnt
ppt
)( ???
?
空穴电流
电子电流
+ --V
S
I
迁移率
up和 un分别为空穴和自由电子的
迁移率 (Mobility)。迁移率表示单
位场强下的平均漂移速度,
单位为 cm2/ V·S,
q是电子电量,E为外加电场
强度
21
二、扩散与扩散电流
dx
xdp
qDJ
dx
xdn
qD
dx
xdn
DqJ
ppd
nnnd
)(
)()(
)(
??
????
扩散系数
Dn和 Dp为比例常数,分别称为自由电子扩散系数和空穴扩散系数
(Diffusion Constant),单位是 cm2/ s(厘米 2/秒 ),其值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空穴的 Dp小于自由电子的 Dn。 在硅材料中,室温时 Dn=34cm2/ s,
Dp=13cm2/ s。
22
上述存在载流子浓度差是半导体区别于导体的一种特有现象,
在导体中, 只有一种载流子 (自由电子 ),如果其间存在着浓度差,
则必将产生自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的电场, 依靠电场力就会迅速将
高浓度的电子拉向低浓度处, 因此在导体中建立不了自由电子的浓
度差 。
在半导体中, 存在着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 当其间出现
非平衡载流子, 建立浓度差时, 仍能处处满足电中性条件, 就是说
,只要存在非平衡自由电子 [n(x)-no],就必然存在非平衡空穴
[p(x)-po],并且两者的数值相等, 这样就不会产生不同浓度之间的
电场, 因而也就不会将已建立的浓度差拉平 。 总之, 由扩散运动产
生的扩散电流是半导体区别于导体的一种特有的电流 。
注意事项:
23
1.2.1 PN 结的形成
在同一片半导体基片上,分别制
造 P 型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经过载
流子的扩散,在它们的交界面处就形
成了 PN 结。
§ 1.2 PN结及半导体二极管
24
P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扩散运动
内电场 E
漂移运动
扩散的结果是使空间电
荷区逐渐加宽,空间电
荷区越宽。
内电场越强,就使漂移
运动越强,而漂移使空
间电荷区变薄。
空间电荷区,
也称耗尽层。
25
漂移运动
P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扩散运动
内电场 E
所以扩散和漂移这一对相反的运动最终达到平衡,
相当于两个区之间没有电荷运动,空间电荷区的厚
度固定不变。
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空间
电荷

N型区P型区
电位 V VB
27
1.空间电荷区中没有载流子。
2.空间电荷区中内电场阻碍 P中的空穴,N区
中的电子( 都是多子 )向对方运动( 扩散
运动 )。
3.P 区中的电子和 N区中的空穴( 都是少 ),
数量有限,因此由它们形成的电流很小。
注意,
28
由内建电场正产生的电位差称为内建电位差 (Built in Voltage),用 VB表示
VT = KT/Q称为热电压 (Thermal Voltage),单位为伏。
室温即 T=300K时 VT=26mV
锗的 VB 为 0.2— 0.3V,硅的 VB为 0.5— 0.7V。温度升高时,由于 ni增大的影
响比 VT大,因而 VB将相应减小。通常温度每升高 1℃, VB约减小 2.5mV。
2ln
i
da
TB n
NNVV ?
二、内建电位差,
29
三、阻挡层的宽度
如果结的截面积为 S,则阻挡层在 P区一边的负电荷量为
N区一边的正电荷量为
并且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ap Nq s xQ ???
dn Nq s xQ ??
d
a
p
n
N
N
x
x ?
X
p V
VB
xp xn
N
挡板层的任意一侧的宽度与
该侧的参杂浓度成反比
2
1
0
2 )(
da
da
Bpn NN
NNV
qxxl
???? ?
30
1.2.2 PN结的伏安特性
PN 结 加上正向电压, 正向偏置 的意思都是, P 区
加正,N 区加负电压。
PN 结 加上反向电压, 反向偏置 的意思都是,P区
加负,N 区加正电压。
31




+
+
+
+
R E
一,PN 结正向偏置
内电场外电场
变薄
P N
+ _
内电场被削弱,多子
的扩散加强能够形成
较大的扩散电流。
32
二,PN 结反向偏置




+
+
+
+
内电场
外电场
变厚
NP +
_
内电场被被加强,多子
的扩散受抑制。少子漂
移加强,但少子数量有
限,只能形成较小的反
向电流。
R E
33
三,PN 结伏安特性
)( 1?? TV
V
s eII
iD(mA)
V(v)
T1
T2>T1
T2
温度每升高 1度,反相
饱和电流增加 1倍
s
T
s
T I
IV
I
IVV lg.ln 32??
34
四,PN 结的击穿
雪崩击穿:
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大,阻挡层内部的电场增强,阻挡层中
载流子的漂移速度相应加快,致使动能加大。当反向电压增大
到一定数值时,载流子获得的动能足以把束缚在共价键中的价
电子碰撞出来,产生自由电子 — 空穴对。新产生的载流子在强
电场作用下,再去碰撞其它中性原子,又产生新的自由电子-
空穴对。如此连锁反应使得阻挡层中载流子的数量急剧增多,
因而流过 PN结的反向电流也就急剧增大。因增长速度极快,象
雪崩一样,所以将这种碰撞电离称为雪崩击穿 (Avalanche
Multiplieation )
35
四,PN 结的击穿
齐纳击穿
当 PN结两边的掺杂浓度很高时,阻挡层将变得很薄。在这种阻挡层内,
载流子与中性原子相碰撞的机会极小,因而不容易发生碰撞电离。但是,在这
种阻挡层内,加上不大的反向电压,就能建立很强的电场 (例如加上 1V反向电
压时,阻挡层内的场强可达 2.5X105V/ cm),足以把阻挡层内中性原子的价电
子直接从共价键中拉出来,产生自由电子 -空穴对,这个过程称为场致激发。场
致激发能够产生大量的载流子,使 PN结的反向电流剧增,呈现反向击穿现象。
这种击穿称为齐纳击穿 (Zener Break down)
一般而言,击穿电压在 6V以下的属于齐纳击穿,6V以上的
主要是雪崩击穿
36
击穿电压的温度特性
当温度升高时,晶格的热振动加剧,致使载流子运动的平
均自由路程缩短 。因此,在与原子碰撞前由外加电场获得的能
量减小,发生碰撞而电离的可能性也就减小。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加大反向电压,才能发生雪崩击穿。因此,雪崩击穿电压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具有正的温度系数。
当温度升高时,由于束缚在共价键中的价电子所具有的能
量状态增高。因此,在电场作用下,价电子比较容易挣脱共价
键的束缚,产生自由电子 -空穴对,形成场致激发。可见,齐
纳击穿电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具有负的温度系数
37
1,2,4,PN结的电容特性
一, 势垒电容
PN结的阻挡层类似于平板电容器,它在交界面两侧贮存着
数值相等;极性相反的离子电荷,其值随外加电压而变化
Q
V0 V
cT
0
n
B
T
T
V
V
C
C
)1(
)0(
?
?
38
二、扩散电容
当外加电压变化时,除改变阻挡层内贮存的电荷量外,还同
时改变阻挡层外中性区 (P区和 N区 )内贮存的非平衡载流子。例如,
外加正向电压增大 ΔV时,注人到中性区的非平衡少子浓度相应增大,
浓度分布曲线上移,如图所示:
P N
-xP xn
少子浓度
X
为了维持电中性,中性区内的非平衡多
子浓度也相应地增加相同面积的电荷量。这
就是说。当外加电压增加 ΔV时,P区和 N区中
各自贮存的空穴和自由电子电荷量相等地增
大 ΔQ;这种贮存电荷量随外加电压而改变的
电容特性等效为 PN结上并联了一个电容。鉴
于它是由载流子扩散而引起的,所以称为扩
散电容
39
三, PN结电容
由于 CT和 CD均并接在 PN结上, 所以 PN结的总增量电容
CJ为两者之即 CJ =CT+CD
外加正向电压时, CD很大, 且 CD>CT,故 CJ以扩散
电容为主, CJ ≈ CD, 其值自几十 pF到几千 pF。 外加反向
电压时, CD趋于零, 故 CJ以势垒电容为主, CJ ≈ CT,
其值自几 pF到几十 pF,
40
四、变容二极管
一个 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它的反向电流很小,
近似 开路,因此是一个主要由势垒电容构成的较理
想的电容器件,且其增量电容值随外加反向电压而
变化。利用这种特性制作的二极管称为变容二极管,
简称变容管 ( Varactor Diode),它的电路符号如图。
主要参数有变容指数 n;电容变化范围;品质因数 Q;
最大允许反向电压等。
变容管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半导体器件。例如,
谐振回路的电调谐;压控振荡器;频率调制;参量
电路等。
41
一、基本结构
PN 结加上管壳和引线,就成为半导体二极管。
引线 外壳线
触丝线
基片
点接触型
PN结
面接触型
P N二极管的电路符号:
§ 1,3 半导体二极管
42
二、伏安特性
U
I
死区电压 硅管
0.6V,锗管 0.2V。
导通压降,
硅管 0.6~0.7V,
锗管 0.2~0.3V。
反向击穿
电压 UBR
43
三、主要参数
1,最大整流电流 IOM
二极管长期使用时,允许流过二极管的最大
正向平均电流。
2,反向击穿电压 UBR
二极管反向击穿时的电压值。击穿时反向电
流剧增,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被破坏,甚至
过热而烧坏。手册上给出的最高反向工作电
压 UWRM一般是 UBR的一半。
44
3,反向电流 IR
指二极管加反向峰值工作电压时的反向电
流。反向电流大,说明管子的单向导电性
差,因此反向电流越小越好。反向电流受
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反向电流越大。硅
管的反向电流较小,锗管的反向电流要比
硅管大几十到几百倍。
以上均是二极管的直流参数,二极管的应用是
主要利用它的单向导电性,主要应用于整流、限幅、
保护等等。下面介绍两个交流参数。
45
4,微变电阻 rD
iD
uD
ID
UD
Q
?iD
?uD
rD 是二极管特性曲线上工
作点 Q 附近电压的变化与
电流的变化之比:
D
D
D i
u
r
?
?
?
显然,rD是对 Q附近的微小
变化区域内的电阻。
46
5,二极管的极间电容
二极管的两极之间有电容,此电容由两部分组成,势垒
电容 CT和 扩散电容 CD。
势垒电容,势垒区是积累空间电荷的区域,当电压变化时,就会引起积
累在势垒区的空间电荷的变化,这样所表现出的电容是 势垒电容 。
P+ -N
n
B
T
T
V
V
C
C
)1(
)0(
?
?
47
扩散电容,为了形成正
向电流(扩散电流),
注入 P 区的少子(电子)
在 P 区有浓度差,越靠
近 PN结浓度越大,即
在 P 区有电子的积累。
同理,在 N区有空穴的
积累。正向电流大,积
累的电荷多。 这样所产
生的电容就是扩散电容
CD。
二极管的极间电容
kD为一常数,其值与 PN结两边的掺杂浓度等
有关。
扩散电容 CD与通过 PN结的电流 I有关,其值
大于势垒电容。当外加反向电压时,I=-Is,
CD趋于零。
CD=kD(I+Is)
48
1.3 晶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
1.3.1晶体二极管模型
分析电路时,电路中的各个实际器件都必须用相应的模型 (Model)来
表示。实际器件的物理特性是十分复杂的。例如,一个实际电阻器件,
人们往往用一个服从欧姆定律 (V=RI)的理想电阻模型表示。实际上,这
个模型只能在一定范围内 (电压,频率等 )适用。例如,加在电阻两端的
电压过大时,因内部发热而引起电阻值变化,致使实际电阻器件的伏安
特性偏离线性。又如,工作频率过高时,实际器件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
容的影响就不能忽略。此外,实际器件还存在着其它非理想因素,例如
噪声等。显然,要反映这些物理特性,理想电阻模型已不再适用,而必
须用更复杂的模型,事实上,即使复杂模型也只能是对实际物理特性的
逼近。工程上,往往针对实际器件的主要特性,力求采用最简单的模型,
使电路分析简化,同时,也是更重要的,便于从分析结果中直观地揭示
出电路的主要特性。
49
一, 晶体二极管的数学模型
通常将上式指数特性称为晶体二极管的理想指数模型,因为
它是在理想条件下导出的数学表达式。为了反映实际器件的伏
安特性,通常的做法是用修正式
)1( ?? TV
V
S eII
)( 1??
?
T
s
nV
IrV
S eII

)1l n (
S
Trs I
InVIV ???
n称为非理想化因子,其值与 I有关,I为正常值时,n≈1; I过小或过大时,
n≈2。 rs是与阻挡层相串接的电阻,它是由阻挡层两边 P区和 N区中实际存在
的体电阻,P区和 N区与金属引线间的接触电阻以及金属引线电阻组成的总电
阻,这个电阻的存在将使加到阻挡层上的电压变为 (V-Irs)
50
伏安特性
v
i
伏安特性曲线是晶体二
极管的曲线模型。
伏安特性曲线可以根据数
学表达式直接描绘得到。
而实际上一般都是通过实
测得到的 。
测量精度越高,伏安特性
曲线就越逼近实际器件特性。
51
二极管正向 V-I特性的模型:
1.理想模型,
在正向偏置时,其管
压降为 0V,而当二极管处
于反向偏置时,认为它的
电阻为无穷大,电流为零
。在实际的电路中,当电
源电压远比二极管的管压
降大时,利用此法来近似
分析是可行的。
理想二极管,死区电压
=0,正向压降 =0
52
2、恒压降模型认为,
当二极管导通后,其管
压降认为是恒定的,且
不随电流而变,典型值
为 0,7V。不过,这只
有当二极管的电流近似
等于或大于 1 mA时才是
正确的。该模型提供了
合理的近似,因此应用
也较广。
二极管,死区电压 =0,5V,
正向压降 ?0.7V(硅二极管 )
53
3.折线模型,
折线模型认为二极管的管压降不是
恒定的,而是随着通过二极管电流的增
加而增加,所以在模型中用一个电池和
一个电阻 rD来作进一步的近似。其中电
池的电压为二极管的门坎电压 Vth或者说
导通电压 VD(on)。 rD的值,可以这样来确
定,如当二极管的导通电流为 1mA时,
管压降为 0,7V则:
rD=( 0,7 V-0,5 V) /( 1mA) =200 Ω
由于二极管特性的分散性,Vth和 rD的值
不是固定不变的。
54
4.小信号模型:
如果二极管在它的 V-I特性的某一
小范围内工作,例如在静态工作点
Q(即 V-I特性上的一个点,此时
vD=VD,iD=ID)附近工作,则可把 V-I特
性看成为一条直线,其斜率的倒数就
是所要求的小信号模型的微变电阻 rd。
Rd=ΔvD/ΔiD
小信号电路模型受到 ?V足够小的限制。工程上,限定 |?V|<5.2mV,由此
产生的误差是可容许的 (参阅习题 1-14)。
55
T
Q
T
sQ
Q
V
V
sQ
j
V
I
V
II
eI
VV
I
r
T
?
?
?
?
?
?
?
?
?
?
?
?
?
?
?
?
?
? |)(| 1
1
Q
T
j I
Vr ?
小信号模型,
二极管的小信号模型
rs rj
二极管的串连电阻 rs
56
PN结高频小信号时的等效电路:
势垒电容和扩散电
容的综合效应
rj
在频率较低时,Cj可以忽略,但是在高频信号工
作时 Cj在正向和反向偏置时均不能忽略。
rs
57
二极管的电路分析方法:
概述:
模型不同,采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
线性和非线性分割法:
计算机的迭代法:
图解法:
简化分析法:
小信号分析法
58
图解分析法
它的管外电路方
程是一线性方程式,
对应的是一条直线,
如图所示,该直线
在两坐标轴上的交
点分别为 IQ,VQ
IRVV DD ??
二极管的电路分析方法:
59
二、简化分析法
用简化的模型二极管的分
析十分的简单
DRRR ?? 1
11
)()(
R
V
R
VV
R
VV
I DDONDDONDDQ ?
?
?
?
?
60
3、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1( ?? TV
V
S eII
T
V
V
Sq V
dV
eIdI T ??? )1(
q
T
q
j I
V
dI
dVr ??
61
RLui uo
ui
uo
t
t
二极管的应用举例:
1,二极管半波整流:
§ 1,4 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62
例 2:
t
t
t
ui
uR
uo
R RLui uR
uo
63
1.5.1 稳压二极管
U
I
IZ
IZmax?U
Z
?IZ




曲线越
陡,电
压越稳
定。
+
-
UZ
动态电阻:
Z
Z
I
U
Zr ?
??
rz越小,稳
压性能越好。
§ 1.5 特殊二极管
64
( 4) 稳定电流 IZ,最大、最小稳定电流 Izmax,Izmin。
( 5)最大允许功耗
m a xZZZM IUP ?
稳压二极管的参数,
( 1) 稳定电压 UZ
( 2) 电压温度系数 ?U( %/℃ )
稳压值受温度变化影响的的系数。
( 3)动态电阻
Z
Z
I
U
Zr ?
??
65
负载电阻 。 要求 当输入电压由正常值发
生 ?20%波动时,负载电压基本不变。
稳压二极管的应用举例
uoi
ZDZ
R
iLi
ui RL
5m A
20m A,V,10
m i n
m a x
?
??
z
zzW
I
IU
稳压管的技术参数,
?? k2LR
解:令输入电压达到上限时,流过稳压管的电
流为 Izmax 。
求,电阻 R和输入电压 ui 的正常值。
mA25m a x ???
L
ZW
z R
UIi
102521 ???? RUiRu,zWi —— 方程 1
66
令输入电压降到下限
时,流过稳压管的电
流为 Izmin 。
mA10m i n ???
L
ZW
z R
UIi
101080 ???? RUiRu,zWi —— 方程 2
uoi
ZDZ
R
iLi
ui RL
联立方程 1,2,可解得:
??? k50V7518,R,.u i
67
1.5.2 光电二极管
反向电流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
I
U
照度增加
68
1.5.3 发光二极管
有正向电流流过
时,发出一定波长
范围的光,目前的
发光管可以发出从
红外到可见波段的
光,它的电特性与
一般二极管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