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9.2.零件视图的选择
9.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9.5.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9.6.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9.8.零件测绘
9.7.看零件图
9.3.常见零件的表达分析
9,零件图返回教学目标本章小结教学目标
1.了解零件图作用和内容,掌握绘制和阅读零件图的方法。
2.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3.能正确、完整、清晰并较合理地标注零件图的尺寸。
4.能较正确地标注和识读零件图上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
9.1.1.零件图的作用
9.1.2.零件图的内容
9.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 是组成机器或部件的基本单位 。
零件图 是用来表示零件的结构形状,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是直接指导制造和检验零件的重要技术文件 。
9.1.1.零件图的作用零件图的作用零件齿轮轴零件图图例零件图图例
6N9
( )
200
齿 轮 轴
1.调质220~250HB。
2.未注倒角均为C2。
4.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为GB/T180 4-m 。
3.去锐边毛刺。
审核制图班级
76
60
技术要求
228
28
(图号)
(校名 )
(日期)
(学号)
(日期)
材料件数比例
45 成绩
1
B0.05
B
451.6
φ
60
h8
(
)
φ
55
φ
40
φ
35k6( )
C
3.2
3.2
φ
35
k6
(
)
1.6
φ
40
φ
30
D
1.6 3.2
7-6-6GM
20°
22
4
A
A
φ
20
r6
(
)
A-A
其余
12,5
精度等级齿 数压 力 角
2.5模 数
+0.002+0.018
+0.002+0.018
0 -0.046
+0.028+0.041
-0.030 0
2×0.5
8
2×0.5
3.2
53
3.2
16.5
9.1.2.零件图的内容
1.一组视图,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和形状 。
2.全部尺寸,表达零件各部分的大小和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臵关系 。
3,技术要求,表示或说明零件在加工,检验过程中所需的要求 。
4,标题栏,填写零件名称,材料,比例,图号,
单位名称及设计,审核,批准等有关人员的签字 。 每张图纸都应有标题栏 。 标题栏的方向一般为看图的方向 。
零件图的内容
6N
9(
)
200
齿 轮 轴
2.未注倒角 均为C2 。
4.线性 尺寸未注公差为GB/T 1804 -m 。
3.去锐边毛刺。
审核制图班级
76
60
1.调 质220~2 50 HB 。
技术要求
228
28
比例
(图号)
(日期)
(校 名)
材料(学号)
(日期)
件数成绩45
1
0,05 B
B
45
φ
35k6(
)
φ
60h8(
)
φ
40
φ
55
0
3,2
1,6
3.
2
C
φ
35k6(
)
φ
30
φ
40
1,6
1,6
D
3.
2
齿 数
12,5
22
20°
7-6-6GM
4
3,2
A
A
A-A
φ
20r6(
)
其余精度等级压 力 角
3,2
2.5模 数
2×0,5
8
2×0,5
53
16,5
标题栏技术要求一组视图全部尺寸 零件图图例零件图图例
9.2.1.主视图的选择
9.2.2.其它视图的选择
9.2.零件视图的选择零件视图的选择
1.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 形体特征原则
9.2.1.主视图的选择
C
A
形体投影特征 不明显形体投影特征 明显 好形体投影特征 不明显
B
9.2.1.主视图的选择
2.主视图的摆放位臵
a,工作位置原则不符合工作位置原则符合工作位置原则 `
不符合工作位置原则主视图的位置,
应尽可能与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工作位置一致 。
A
主视图的摆放位臵
2.主视图的摆放位臵零件工作位置主视图的摆放位臵主视图的摆放位臵
2.主视图的摆放位臵
b,加工位置原则工作位置符合加工位置原则 `
加工位置主视图所表示的零件位置与零件在机床上加工时所处的位置一致,方便工人加工时看图主视图的摆放位臵主视图的摆放位臵
2.主视图的摆放位臵
c,自然摆放稳定原则如果零件为运动件,工作位置不固定,或零件的加工工序较多其加工位置多变,则可按其自然摆放平稳的位置为画主视图的位置 。
主视图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有利于看图出发,在满足形体特征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零件的工作位置和加工位置 。
主视图的摆放位臵
9.2.2.其它视图的选择
?一个零件,主视图确定后,还需要多少其他视图才能表达清楚呢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保证充分表达零件结构形状的前提下,尽可能使零件的视图数目为最少。
应使每一个视图都有其表达的重点内容,
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结论其它视图的选择
9.2.2.其它视图的选择

举例三个视图是否已将支架的结构形状表达清楚了呢底板形状不确定 !
必须增加一个补充视图底板另两种可能的形状
B B
其它视图的选择
9.3.1.轴套类零件
9.3.2.轮盘类零件
9.3.常见零件的表达分析
9.3.3.板盖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
9.3.6.其它零件
9.3.5.箱壳类零件常见零件的表达分析
9.3.1.轴套类零件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结构特点大多数由位于同一轴线上数段直径不同的回转体组成,轴向尺寸一般比径向尺寸大 。 常有键槽,销孔,螺纹,退刀槽,越程槽,中心孔,油槽,倒角,
圆角,锥度等结构 。
表达方法
1.非圆视图水平摆放作为主视图。
2.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等作为补充。
3.对于形状简单而轴向尺寸较长的部分常断开后缩短绘制。
4.空心套类零件中由于多存在内部结构,一般采用全剖、半剖或局部剖绘制。
常见零件 各种轴、丝杠、套筒、衬套等。
轴套类零件
9.3.1.轴套类零件轴套类零件举例
9.3.1.轴套类零件举例表达键槽形状表达键槽深度表达开口槽情况主要表达内部结构情况
A
A-AA
轴套类零件
9.3.2.轮盘类零件轮盘类零件
9.3.2.轮盘类零件结构特点其主体一般也由直径不同的回转体组成,
径向尺寸比轴向尺寸大 。 常有退刀槽,凸台,
凹坑,倒角,圆角,轮齿,轮辐,筋板,螺孔,
键槽和作为定位或连接用孔等结构 。
表达方法
1.非圆视图水平摆放作为主视图。(常剖开绘制)
2.用左视图或右视图来表达轮盘上连接孔或轮辐、
筋板等的数目和分布情况。
3.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等作为补充。
常见零件 包括齿轮、手轮、皮带轮、飞轮、法兰盘、端盖等。
轮盘类零件
9.3.2.轮盘类零件轮盘类零件举例
9.3.2.轮盘类零件举例表达轮辐断面形状表达局部详细结构主要表达轴向结构情况表达轮辐分布情况
2:1
轮盘类零件
9.3.3.板盖类零件板盖类零件
9.3.3.板盖类零件结构特点其主体为高度方向尺寸较小的棱柱体,
其上常有凸台,凹坑,销孔,螺纹孔,螺栓过孔和成型孔用孔等结构 。 此类零件常由铸造后,
经过必要的切削加工而成 。
表达方法
1.零件一般水平放臵,选择较大的一个侧面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常剖开绘制)
2.常用一个俯视图或仰视图表示其上的结构分布情况。
3.未表达清楚的部分,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等补充表达。
常见零件 包括各种垫板、固定板、滑板、连接板、工作台、箱盖等。
板盖类零件
9.3.3.板盖类零件板盖类零件举例
9.3.3.板盖类零件举例主要表达内部结构情况表达结构分布情况
A-A
A
AA
A
板盖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叉架类零件
9.3.4.叉架类零件结构特点此类零件多数由铸造或模锻制成毛坯,经机械加工而成 。 结构大都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工作部分 ( 与其他零配合或连接的套筒,叉口,支承板等 ) 和联系部分
( 高度方向尺寸较小的棱柱体,其上常有凸台,凹坑,
销孔,螺纹孔,螺栓过孔和成型孔等结构 ) 。
表达方法
1.零件一般水平放置,选择零件形状特征明显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2.除主视图外,一般还需 1~ 2个基本视图才能将零件的主要结构表达清楚。
3,常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表达零件上的凹坑、
凸台等。筋板、杆体常用断面图表示其断面形状。用斜视图表示零件上的倾斜结构。
常见零件叉架类零件各种拔叉、连杆、摇杆、支架、支座等。
9.3.4.叉架类零件9.3.4.叉架类零件举例
B
A
C
C
A-A
B
A A
A
B-B
9.3.4.叉架类零件举例拨叉联系部分拨叉工作部分支架工作部分支架联系部分
9.3.4.叉架类零件
9.3.5.箱壳类零件箱壳类零件
9.3.5.箱壳类零件结构特点表达方法
1,通常以最能反映其形状特征及结构间相对位置的一面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以自然安放位置或工作位置作为主视图的摆放位置 。
2,一般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才能将其主要结构形状表示清楚。
3,常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等来表达尚未表达清楚的局部结构。
常见零件箱壳类零件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容纳运动零件和贮存润滑液的内腔,由厚薄较均匀的壁部组成;
其上有支承和安装运动零件的孔及安装端盖的凸台
(或凹坑),螺孔等;将箱体固定在机座上的安装底板及安装孔;加强筋、润滑油孔、油槽、放油螺孔等。
箱壳类零件各种箱体、外壳、座体等。
9.3.5.箱壳类零件举例基本视图辅助视图
C
C
D
D
A-A
A
B
A
B
箱壳类零件 蜗轮减速箱箱体
9.3.5.箱壳类零件箱壳类零件
9.3.6.其它零件凡不便归纳为上述五类的零件都为其它零件 。 如薄壁冲压件,塑料注塑件,
各种垫片,金属与非金属镶嵌件等等 。
其它类零件的视图表达,视零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 注塑零件及镶嵌零件的非金属材料,在剖视图上应注意运用其剖面符号与金属材料相区别 。
其它零件
9.4.1.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要求
9.4.2.合理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
9.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9.4.3.清晰标注尺寸的要点
9.4.4.零件图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9.4.1.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要求零件图上的尺寸是加工和检验零件的重要依据,是零件图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图样中指令性最强的部分 。
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必须做到: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本节着重讨论尺寸标注的合理性问题和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并进一步说明清晰标注尺寸的注意事项 。
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要求
9.4.2.合理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标注尺寸的合理性,就是要求 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既要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又要符合生产实际,便于加工和测量,并有利于装配 。
可以用来作基准的几何要素有那些呢?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点
30°
26.5
20°
24.5
(点)
基准
R15
37.534
3 ×2 0 °= 6 0 ° 30
38
33.5
1 0
°2 6
'
7 ×1 0 °= 7 0 °
42
40 41
线
( 端面)
基准
(轴线)
基准面
(底面)
基准基准
(对称面)
合理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
1.尺寸基准的种类
a 设计基准 从设计角度考虑,为满足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对其结构、性能要求而选定的一些基准,
B---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C---长度方向设计基准
D---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90
65
62
8
17
8
R
A - A
B
45
A
13
C
30
A
10
10
+0.
027
16
2
6
5
±
0
.
0
2
15
D
30
0
M 8 ×0,7 5
( 辅助基准)E
30
58
4
0
12
4
35
尺寸基准的种类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b 工艺基准 从加工工艺的角度考虑,为便于零件的加工,测量而选定的一些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
F---工艺基准零件图
18
15
F
70
52
26
22
10
70
26
52
F
18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E---长度方向工艺基准
L---键槽工艺基准零件图
R3
L
50
12
26
12
43
35
35
100
60
40
E
定位堵头车刀夹爪
E
车床卡盘零件(法兰盘)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2.尺寸基准的选择
a 选择原则 应尽量使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以减少尺寸误差,保证产品质量。
b 三方基准任何一个零件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因此,每一个零件也应有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
c 主辅基准零件的某个方向可能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准。 一般只有一个是主要基准,其它为次要基准,或称辅助基准。应选择零件上重要几何要素作为主要基准。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9.4.2.1.正确选择尺寸基准举例本例中的基准,既满足设计要求,又符合工艺要求。是典型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的例子。
B---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C---长度方向设计基准
D---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E---高度方向辅助基准
90
65
62
8
17
8
R
A-A
B
45
A
13
C
30
A
10
10
+0.
02
7
16
6
(辅 助基准)
5
±
0.02
15
15
D
30
0
M8× 0.75
(辅 助基准)E
30
58
40
12
635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9.4.2.2.重要尺寸必须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零件上凡是影响产品性能、工作精度和互换性的重要尺 寸(规格性能尺寸、配合尺寸、安装尺寸、定位的尺寸),都必须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
L,A为正确的标注形式 E,B,C为错误的标注形式设计基准设计基准
A
L
90
B
C
90
E
B
E
设计基准设计基准重要尺寸必须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
B
A
C D
9.4.2.3.一般应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首尾相连的链状尺寸组称为尺寸链组成尺寸链的每一个尺寸称为尺寸链的 环其它尺寸都加工完后自然得到的尺寸 ---
尺寸链的 封闭环尺寸链中所有环都注上尺寸的尺寸链称 封闭尺寸链(在数控加工中允许这样标注)
将尺寸链中最不重要的那个尺寸作为封闭环 ---不注写尺寸一般 应这样标注,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
B
A
D
一般应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按工艺基准标注的尺寸按设计基准标注的尺寸
(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
辅助基准
30
(设计基准)
辅助基准
2 1
20
2 1
35
主要基准轴承挡套
(工艺基准)
30
20
1.3 1
-0.05
0
2 1
17
17
主要基准轴承弹簧挡圈齿轮
+0.05
032
25
106
67
32
(设计基准) 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零件上主要尺寸应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其他尺寸应考虑按加工顺序从工艺基准标注尺寸,便于工人看图、加工和测量。
传动轴尺寸标注情况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传动轴的加工过程序号 说明 工序简图 序号 说明 工序简图
1 5
2 6
3 7
4 8
切槽倒角
2
C1
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下料:
车两端面打中心孔 106
40
中心孔定位:
车 φ 25、长 67
25
67
车 φ 20、长 30 20
30
车 φ 17、长 17
17
17
切槽倒角
32
2
2
0
- 0,0 5 1.2
C1
调头:
车 φ 35
车 φ 20、长 30
35 20
30
淬火后磨:
Φ17
Φ25
φ 20
20 25
17
9.4.2.4.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传动轴的加工过程适当考虑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9.4.2.5.考虑测量的方便与可能不容易测量 容易测量
A B
L
B C
L
不容易测量 容易测量
B
L
C
L
BA
考虑测量的方便与可能
9.4.2.6.关联零件间的尺寸应协调槽配合 标注错误标注正确
8
1
30 2
11
12
5
10
2
10
1
8
27
30
8
6
12 10
30
5
11
2
27
12
7
9 10
1
.2.6.关联零件间的尺寸应协调
9.4.2.7,考虑毛坯面与加工面之间的尺寸联系标注错误 标注正确标注错误铸造毛坯加工面 非加工面
35
21
加工面
8
35
8
14
13 35
8
考虑毛坯面与加工面之间的尺寸联系
9.4.3.清晰标注尺寸的要点要使零件图上所标的尺寸清晰,便于查找,除了要注意在第八章所介绍的几点要求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铣工保证的尺寸车工保证的尺寸
9.4.3.1.不同工种的尺寸宜分开标注
407
C2
70
566
1 8 2
C2
90
54 17
清晰标注尺寸的要点
9.4.3.2.零件的内、外结构尺寸宜分开标注内部结构及尺寸外部结构及尺寸C2
3 × 40
10
C 1,5
32
26
52
44
零件的内、外结构尺寸宜分开标注
9.4.3.3.某一结构同工序尺寸宜集中标注某一结构同工序尺寸宜集中标注分散标注 — 不好
R
集中标注 — 好
R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锥销孔精加工孔一般孔
4× φ5表示四个孔的直径均为 φ5。
三种注法任选一种均可
( 下同 )
光孔
φ5为与锥销孔相配的圆锥销小头直径 ( 公称直径 )
锥销孔通常是相邻两零件装在一起时加工的 。
钻孔深为 12,钻孔后需精加工至 φ5 精加工深度为 9。
说明旁注法普通注法结构类型
10
4 5 4 5 10 104 5
1210
+0.0124 5
0 4 5
+0.012
0 10
4 5 10+0.0120
锥销孔 5
锥销孔 5 锥销孔 5
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4.4.零件图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锪 平面孔柱形沉孔锥形沉孔
6× φ 7表示 6个孔的直径均为 φ 7。 锥形部分大端直径为 φ 13,锥角为 900。
沉孔 锪平面 φ20的深度不需标注,加工时一般锪平到不出现毛面为止 。
四个柱形沉孔的小孔直径为 φ6.4,大孔直径为
φ12,深度为 4.5。
说明旁注法普通注法结构类型
6 7
13
90 6 7
13 90
6 7 13 90
5
4 6.4
12 4 6.4
12 4.5
4 6.4
12 4.5
4 9
20
4 9 20 4 9 20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不通孔不通孔通孔
3× M6-7H表示 3个直径为 6,
螺纹中径,顶径公差带为
7H的螺孔 。
螺纹孔需要注出钻孔深度时,应明确标注出钻孔深度尺寸。
深 9是指螺孔的有效深度尺寸为 9,钻孔深 度 以 保证螺孔有效深度为准,也可查有关手册确定 。
说明旁注法普通注法结构类型
3 M6-7H 3 M6-7H 3 M6-7H3 M6-7H 3 M6-7H 3 M6-7H
10
3 M6-7H 3 M 6 - 7 H 10 103 M 6 - 7 H
12
3 M6
10
103 M6
孔 1 2 3 M6孔 1 2
10
9.4.4.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9.5.1.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
9.5.2.极限与配合
9.5.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9.5.4.表面粗糙度
9.5.3.形状和位臵公差
9.5.5.零件的其它技术要求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9.5.1,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零件图上,除了用视图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和用尺寸表达零件的各组成部分的大小及位置关系外,通常还标注有关的技术要求 。 技术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零件的极限与配合要求;
2,零件的形状和位臵公差;
3,零件上各表面的粗糙度;
4,零件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和表面修饰的说明;
5,对零件的特殊加工,检查及试验的说明,有关结构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
6,其他必要的说明 。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
9.5.2,极限与配合在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或部件中,任取一件,
不经修配或其他加工,就能顺利装配,并能够达到预期使用要求。我们把这批零件或部件所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 互换性 。
互换性应用 产品维修没有互换性就没有现代化的可能实现互换性的途径 标准和标准化大工业生产
9.5.2.1.互换性的概念极限与配合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1) 零件的尺寸基本尺寸 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极限尺寸 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分为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孔或轴允许的最大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孔或轴允许的最小尺寸。
基本尺寸(
3
5
)
最小极限尺寸(
3
5
)
最大极限尺寸(
3
5
.
0
2
5
)
最大极限尺寸(
3
4
.
9
7
5
)
(34.950)
轴孔公差T
(
0
.
0
2
5
)
上偏差(
+
0
.
0
2
5
)
下偏差(
0
)
孔下偏差(
-
0
.
0
5
0
)
上偏差(
-
0
.
0
2
5
)
轴公差T
(
0
.
0
2
5
)
零线最小极限尺寸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35
孔 轴
0
-0.050-0.025
35
+0.025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2)偏差与公差偏差 某一尺寸 ( 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 ) 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 偏差可以为正,为负或为零 。
基本尺寸(
3
5
)
最小极限尺寸(
3
5
)
最大极限尺寸(
3
5
.
0
2
5
)
最大极限尺寸(
3
4
.
9
7
5
)
(34.950)
轴孔公差T
(
0
.
0
2
5
)
上偏差(
+
0
.
0
2
5
)
下偏差(
0
)
孔下偏差(
-
0
.
0
5
0
)
上偏差(
-
0
.
0
2
5
)
轴公差T
(
0
.
0
2
5
)
零线最小极限尺寸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35
孔 轴
0
-0.050-0.025
35
+0.025
基本尺寸(
3
5
)
最小极限尺寸(
3
5
)
最大极限尺寸(
3
5
.
0
2
5
)
最大极限尺寸(
3
4
.
9
7
5
)
(34.950)
轴孔公差T
(
0
.
0
2
5
)
上偏差(
+
0
.
0
2
5
)
下偏差(
0
)
孔下偏差(
-
0
.
0
5
0
)
上偏差(
-
0
.
0
2
5
)
轴公差T
(
0
.
0
2
5
)
零线最小极限尺寸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极限偏差 指上偏差和下偏差 。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 上偏差 ;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 下偏差 。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35
孔 轴
0
-0.050-0.025
35
+0.025
基本尺寸(
3
5
)
最小极限尺寸(
3
5
)
最大极限尺寸(
3
5
.
0
2
5
)
最大极限尺寸(
3
4
.
9
7
5
)
(34.950)
轴孔公差T
(
0
.
0
2
5
)
上偏差(
+
0
.
0
2
5
)
下偏差(
0
)
孔下偏差(
-
0
.
0
5
0
)
上偏差(
-
0
.
0
2
5
)
轴公差T
(
0
.
0
2
5
)
零线最小极限尺寸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尺寸公差 ( 简称公差,用 T表示 ) 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 。 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
由于最大极限尺寸总是大于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总是大于下偏差,所以它们的代数差值总为正值,一般将正号省略,
取其绝对值 。 即 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35
孔 轴
0
-0.050-0.025
35
+0.025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标准公差是 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
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 GB/T 1800.3- 1998)
基本尺寸 mm
标 准 公 差 等 级
IT01 IT0 IT1 IT2 IT3 IT4 IT5 IT6 IT7 IT8 IT9 IT9 IT11 IT12 IT13 IT14 IT15 IT16 IT17 IT18
大于 至 μm mm
— 3 0.3 0.5 0.8 1.2 2 3 4 6 9 14 25 40 60 0.1 0.14 0.25 0.4 0.6 1 1.4
3 6 0.4 0.6 1 1.5 2.5 4 5 8 12 18 30 48 75 0.12 0.18 0.3 0.48 0.75 1.2 1.8
6 9 0.4 0.6 1 1.5 2.5 4 6 9 15 22 36 58 90 0.15 0.22 0.36 0.58 0.9 1.5 2.2
9 18 0.5 0.8 1.2 2 3 5 8 11 18 27 43 70 19 0.18 0.27 0.43 0.7 1.1 1.8 2.7
18 30 0.6 1 1.5 2.5 4 6 9 13 21 33 52 84 130 0.21 0.33 0.52 0.84 1.3 2.1 3.3
30 50 0.7 1 1.5 2.5 4 7 11 16 25 39 62 90 160 0.25 0.39 0.62 1 1.6 2.5 3.9
50 80 0.8 1.2 2 3 5 8 13 19 30 46 74 120 190 0.3 0.46 0.74 1.2 1.9 3 4.6
80 120 1 1.5 2.5 4 6 9 15 22 35 54 87 140 220 0.35 0.54 0.87 1.4 2.2 3.5 5.4
120 180 1.2 2 3.5 5 8 12 18 25 40 63 90 160 250 0.4 0.63 1 1.6 2.5 4 6.3
180 250 2 3 4.5 7 9 14 20 29 46 72 115 185 290 0.46 0.72 1.15 1.85 2.9 4.6 7.2
250 315 2.5 4 6 8 12 16 23 32 52 81 130 29 320 0.52 0.81 1.3 2.1 3.2 5.2 8.1
315 400 3 5 7 9 13 18 25 36 57 89 140 230 360 0.57 0.89 1.4 2.3 3.6 5.7 8.9
400 500 4 6 8 9 15 20 27 40 63 97 155 250 400 0.63 0.97 1.55 2.5 4 6.3 9.7
注,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 1mm时,无 IT14至 IT18。
标准公差值小 大低高 精度
IT01 IT0 IT1 …
IT18
标准公差规律大小 尺寸段在同一公差等级下标准公差值小 大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标准公差 (IT)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 3)极限与配合图解(也称公差与配合图解)
最大极限尺寸(3
5
.0
2
5
)
最小极限尺寸(
3
5
)
基本尺寸(
3
5
)
最大极限尺寸(3
4
.9
7
5
)
(3
4.
95
0)
孔 轴孔公差T
(0
.0
2
5
)
上偏差E
S(
+0
.0
2
5
)
下偏差EI
(
0
)
下偏差e
i(
-0
.0
5
0
)
轴公差T
(0
.0
2
5
)
上偏差e
s(
-0
.0
2
5
)
零线最小极限尺寸
+0.025
-0.050
-0.025
基本尺寸
+
0
-
轴公差带
ei
es
EI
ES
0
孔公差带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 4)基本偏差在极限与配合制中,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臵的极限偏差称为基本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
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
+0.025
-0.050
-0.025
基本尺寸
+
0
-
轴公差带
ei
孔公差带
es
EI
ES
0
EF
B+
EI
0
基本偏差基本尺寸
C
CD
D
E
A
FGF G H
JS
J
K
M N
R S T
U V
Y
X
P
ES
ZC
ZB
Z ZA
零线
-
(a) 孔 的基本偏差示意图
k m
n
rp ts u
v x y
zaz ei
zb
zc
ef
基本尺寸
-
a
b
基本偏差
0
+
零线
es
c
d
cd
e
(b) 轴的基本偏差示意图
fgf hg
js
j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 5)零件的配合配合 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
配合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间隙配合。
零线最大间隙基本尺寸零线最小间隙轴公差带孔公差带轴公差带孔公差带基本尺寸最大间隙最小间隙为零零线最大间隙基本尺寸零线最小间隙轴公差带孔公差带轴公差带孔公差带基本尺寸最大间隙最小间隙为零间隙配合图解规律 孔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之上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过盈配合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孔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之下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
过渡配合图解规律 孔公差带与轴公差带相互交叠过盈配合图解规律零线孔公差带轴公差带最大过盈最大间隙最大过盈轴公差带孔公差带最大间隙轴公差带孔公差带最大过盈最大间隙零线轴公差带孔公差带最大过盈零线最小过盈最大过盈 孔公差带轴公差带最小过盈等于零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 6)配合制 同一极限制的孔和轴组成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配合制。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制 --基孔制配合 和 基轴制配合 。
基孔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间隙、过渡或过盈)的一种制度。
基本尺寸轴间隙配合轴过渡配合轴 轴轴孔“H”
过盈配合轴 轴基准孔基本偏差为 H,下偏差为 0。
基准孔公差带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基轴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间隙、过渡或过盈)的一种制度。
基准轴基本偏差代号为 H(上偏差为
0,下偏差为负值)。
基准轴公差带过盈配合基本尺寸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轴“h”
9.5.2.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及概念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 1)优先与常用的孔公差带( GB/T1801- 1999 )
K4
K5
K6
K7
K8
Js4H4
B12
B10
B11
A12
A10
A11
A9 B9
H12 Js12C12
H13 Js13
G5
G6
G7
G8F8E8D8C8
D10C10
C11 D11
C9 D9
E10
F9E9
D7
F6
F7E7
Js8H8 J8
H10
H11
H9
Js10
Js11
Js9
J6
J7
H6
H7
H5
Js6
Js7
Js5
H2
H3
H1
Js2
Js3
Js1
M4
T6
T7
T8R8N8M8 P8 S8
P9N9
P5
P6
P7
N6M6
M7 N7
M5 N5
R6 S6
R7 S7
R5 S5
U8 V8 X8 Y8 Z8
X6
X7
U6 V6
U7 V7
Z6Y6
Y7 Z7
常用公差带优先选用公差带一般用途的公差带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k4
k5
k6
k7
k8
b10
b11
b12
b13
a11
a13
a12
b9a9
a10
d7
g8
d11c11
c12
d9c9
c10 d10
c8 d8
e9 f9
e10
f8e8
h11
h13
h12
js13
js12
h10
h8
h9
js11
js10
js8
js9
g4
g5
g6
g7
f6
f7e7
e6
f5
j5
j7
j6h6
h7
h4
h5
js6
js7
js4
js5
h2
h3
h1
js2
js3
js1
t8p8m8 n8 r8 s8 x8u8 v8 y8 z8
t6
t7
t5
p6
p4
p5
p7m7
m6
n7
n6
m5
m4
n5
n4
r6
r7 s7
s6
r4
r5 s5
s4
x6
x7
x5
u6
u7 v7
v6
u5 v5
y7
y6
z7
z6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 2)优先与常用的轴公差带( GB/T1801- 1999 )
常用公差带优先选用 公差带一般用途的公差带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 3)基孔制优先与常用配合( GB/T1801- 1999 )
k zyxvusr
过盈配合
nmhgedcb
间隙配合
a

H12
H11
H9
H9
H8
H7
H6
过渡配合
tpjsf
基准孔
67hH
78hH78gH
67kH 67nH
56hH
88hH
99hH
1010hH
1111dH
1212hH
56gH56fH
67gH67fH
78fH
56jsH 56kH 56mH 56nH 56pH 56rH 56sH 56tH
67hH 67jsH 67mH 67pH 67rH 67sH 67tH 67uH 67vH 67xH 67yH 67zH
78eH 78hH 78jsH 78kH 78mH 78nH 78pH 78rH 78sH 78tH 78uH
88fH88eH88dH
99fH99eH99dH99cH
1010dH1010cH
1111aH 1111bH 1111cH
1212bH
1111hH
优先选用公差带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9.5.2.3.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 3)基轴制优先与常用配合( GB/T1801- 1999 )
h8
K ZYXVUSR
过盈配合
NMHGEDCB
间隙配合
A

h12
h11
h9
h9
h7
h6
h5
过渡配合
TPJsF
基准轴
67hH
78hH
56hH
88hH
99hH
1010hH
1212hH
67hH
78hH
1111hH
56hG56hF 56hJs 56hK 56hM 56hN 56hP 56hR 56hS 56hT
67hJs67hG 67hM 67hN 67hP 67hR 67hS 67hT 67hU67hF 67hK
78hJs 78hK 78hM 78hN78hF78hE
88hF88hE88hD
99hF99hE99hD
1010hD
1111hD1111hC1111hB1111hA
1212hB
优先与常用公差带及配合优先选用公差带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1) 零件图上的标注公差带代号注法 极限偏差注法 双注法
φ 65H7
孔的公差带代号公差等级数字孔的基本偏差代号(大写)
孔的基本尺寸 轴的基本尺寸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大写)
公差等级数字轴的公差带代号
φ 65k6
φ 65k 6
孔的基本尺寸孔的基本偏差代号(大写)
公差等级数字孔的公差带代号
φ 65H 7
轴的基本尺寸轴的公差带代号公差等级数字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小写)
φ 6 5k 6 φ 65
φ 6 5H 7 φ 65
φ 6 5K 6
φ 6 5H 7
φ 6 5k 6 φ 65
φ 6 5H 7 φ 65
φ 6 5K 6
φ 6 5H 7
φ 6 5k 6 φ 65
φ 6 5H 7 φ 65
φ 6 5K 6
φ 6 5H 7
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50 ± 0.31
1.上下偏差绝对值不同时,偏差数字用比基本尺寸数字小一号的字体书写。下偏差应与基本尺寸注在同一底线上。 2.若某一偏差为零时,数字,0”不能省略,必须标出,并与另一偏差的整数个位对齐书写
3.若上下偏差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反时,则偏差数字只写一个,并与基本尺寸数字字号相同。
标注注意事项:
φ 65 φ 65
φ 65 φ 65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2) 装配图上的标注配合代号注法极限偏差注法
/H7 f6f6
H7
f6
H7 /H7 f6f6
H7
f6
H7 /H7 f6f6
H7
f6
H7
50
50
+0,25
-0,5
0
-0,2
0
+0,25
-0,5
-0,2
50
50
50
+0,25
-0,5
0
-0,2
0
+0,25
-0,5
-0,2
50
9.5.2.4.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9.5.2.5,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T1804-92)
(1) 定义 零件图上只标注基本尺寸而不标注极限偏差的尺寸称为未注公差尺寸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 mm
公差等级尺 寸 分 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900 >900~2000 >2000~4000
f(精密级 ) ± 0.05 ± 0.05 ± 0.1 ± 0.15 ± 0.2 ± 0.3 ± 0.5 —
m(中等级 ) ± 0.1 ± 0.1 ± 0.2 ± 0.3 ± 0.5 ± 0.8 ± 1.2 ± 2
c(粗糙级 ) ± 0.2 ± 0.3 ± 0.5 ± 0.8 ± 1.2 ± 2 ± 3 ± 4
v(最粗级 ) — ± 0.5 ± 1 ± 1.5 ± 2.5 ± 4 ± 6 ± 8
9.5.2.5,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T1804-92)
9.5.2.5,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T1804-92)
未注公差的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 mm
公差等级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f(精密级 )
± 0.2 ± 0.5 ± 1 ± 2
m(中等级 )
c(粗糙级 )
± 0.4 ± 1 ± 2 ± 4
v(最粗级 )
注: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的含义参见 GB 6403.4,零件倒圆与倒角,
(2) 未注 公差在零件图 上的标注例,某零件上线性尺寸未注公差选用,中等级,时,应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中作如下说明:,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为 GB/T1804— m”。
9.5.2.5,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T1804-92)
9.5.3.形状和位臵公差
9.5.3.1,基本概念零件在加工后形成的各种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除了在极限与配合中讨论过的尺寸误差外,还存在着形状误差和位臵误差。
零件上的实际几何要素的形状与理想形状之间的误差称为 形状误差。
零件上各几何要素之间的实际相对位臵与理想相对位臵之间的误差称为 位臵误差 。
形状误差与位臵误差简称 形位误差 。
形位误差的允许变动量称为 形位公差 。
形状和位臵公差
9.5.3.1,基本概念
( 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及符号轮廓形状或位置 有或无面轮廓度有或无线轮廓度无圆度无平面度无圆柱度有全跳动有对称度有同轴(同 心)度有倾斜度有垂直度有圆跳动跳动有或无位置度定位定向形状有有或无基准要求符号平行度特征项目无有或无基准要求符号直线度特征项目位置形状公 差公 差基本概念
9.5.3.1,基本概念
( 2)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基本概念圆柱度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9
圆度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8
面轮廓度两等距曲面之间的区域7
线轮廓度两等距曲线之间的区域6
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圆柱面内的区域5
平面度两平行面之间的区域4
给定平面上的直线度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3
空间内点的位置度球内的区域2
平面内点的位置度圆内的区域1
特征项目应用示例公差带形状公差带区域序号球
t
t
t
t
t
t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 1)形位公差框格形位公差框格由两格或多格组成,框格中的主要内容从左到右按以下次序填写:公差特征项目符号;公差值及有关附加符号;基准符号及有关附加符号 。
框格的高度应是框格内所书写字体高度的两倍 。 框格的宽度应是:第一格等于框格的高度;第二格应与标注内容的长度相适应;第三格以后各格须与有关字母的宽度相适应 。
A0.1
0.1 CA B
0.005 A
0.05 A-B
0.1
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 2) 被测要素的标注被测要素 指图样上给出了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是被检测的对象 。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的标注,
轮廓要素 指构成零件外形能直接为人们所感觉到的点、线、面等要素。
轮廓要素轮廓要素轮廓要素指引线箭头臵于被测要素的延长线上,必须与尺寸线明显地错开指引线箭头臵于被测要素的 轮廓线 上 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可臵于带点的参考线上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的标注,
中心要素 指由轮廓要素导出的一种要素,如球心、轴线、对称中心线、对称中心面等。
中心要素指引线箭头 应与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 中心要素 中心要素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 3) 基准要素的标注基准要素 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臵的要素 。 图样上一般用基准符号标出 。
由基准符号,圆圈,连线和代表基准的字母组成 。 基准符号用粗线 ( 约为 2d) 绘制,长度约等于圆圈直径,应靠近基准要素的可见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 ( 相距约为 1mm) 。
基准符号用细实线与圆圈相连,连线方向应是圆圈的径向 。
圆圈用细实线 ( 约为字高的 1/9) 绘制,直径为工程字高 。 基准字母用大写字母表示 。 为不致引起误解,字母 E,I,J,M、
O,P,L,R,F不用作基准字母 。
基准代号
A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A
B
A
当受视图的限制时,
轮廓要素的基准代号也可这样标注基准代号的连线不得与尺寸线对齐,应错开一定距离轮廓要素作为基准时的标注: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A B
0.1 A-B
基准代号的连线应与相应基准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0.05 A
A
当地方受限,基准符号与尺寸线箭头重叠时,
基准符号可以代替尺寸线箭头。
0.05
A
A
基准代号的连线应与相应基准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中心要素作为基准时的标注: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A0.02
A
( 4) 限制范围的标注方法 0.1
0.05/100
0.02/100
0.05 A
在该要素上任一局部长度
100mm的直线度误差值不得大于
0.02mm。
在被测要素的全长上的直线度误差值不得大于 0.1;同时,在该要素上任一局部长度
100mm上的直线度误差值不得大于 0.05mm。
局部限制的标注方法:
仅对部分而不是对整个被测要素有公差要求时的标注形式。图中的点划线为粗点划线。
任 选 基 准 的 注 法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φ
d
φ d
0.1
公差框格所控制的对象仅为整个表面上直径为 φd 的一个小圆面,
其平面度误差值不得大于 0.1mm。
φd 圆周用粗点划线绘制。
A
要素局部作为基准的标注方法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 4) 限制范围的标注方法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 5) 其它规定注法
0.1
0.1
3× A
A
A
A
几 个不共面的表面有相同公差要求的注法一几个不共面的表面有相同公差要求的注法二
0.1
0.1
3× A
A
A
A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 5) 其它规定注法用同一公差带控制几个共面或共线的被测表面的 注法 一用同一公差带控制几个共面或共线的被测表面的 注法 二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共面共面共面共面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 5)其它规定注法
0.01
0.02
0.02
0.05 B
0.01
0.02
0.02
0.05 B
同一要素有多项公差要求的注法
9.5.3.2,形位公差的标注
9.5.3.3,图样上形位公差的识读举例
A
-0.4
0
16
A0.01
0.004
0.025
45P7
B
100h6
B
1,Ф 100h6 外圆对孔
Ф45P7 的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 0.025mm;
2.Ф100h6 外圆的圆度公差为 0.004mm;
3.零件上箭头所指两端面之间的平行度公差为
0.01mm.。
例 1 齿轮毛坯形位公差的识读图样上形位公差的识读举例
9.5.3.3,图样上形位公差的识读举例
3.螺纹 M8× 1
的轴线对
Ф16f7 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Ф0.1mm ;
2.Ф16f7 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
0.005mm;
1.球面 SR750
对 Ф16f7 的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
0.03mm;
例 2 活塞杆形位公差的识读 M8×1B
0.01 B
0.003 B
0.1 B
0.005
36
-0.39
0
16
7
-0.27
0
14
20
62
4.右端面对
Ф16f7 的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01mm。
图样上形位公差的识读举例
9.5.4.表面粗糙度经过加工后的机器零件,其表面状态是比较复杂的。若将其截面放大来看,零件的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是由一些 微小间距和 微小峰谷 组成的。
我们将这种零件加工后表面上具有的 微小间距 和 微小峰谷 组成的 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称为 表面粗糙度 。
零件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在保证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臵精度的同时,不能忽视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特别是转速高、密封性能要求好的部件要格外重视。
表面粗糙度
9.5.4.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9.5.4.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国家标准
( GB/T 931-
1995)规定了三项高度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z和轮廓最大高度 Ry。
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Ra值 μm
201.250.080
16.01.000.063
9.00.630.040
8.00.500.032
80
5.00.320.020
634.00.250.016
补充值
402.50.1600.09
322.00.1250.008
251.60.1
12.50.80.05
906.30.40.025
503.20.20.012
优选值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零件的每一个表面都应该有粗糙度要求,并且应在图样上用代(符)号标注出来。
42302115118高度 H2
20149753.5高度 H1
1.410.70.50.350.25
符号的线宽 d'
数字与字母的笔画宽度 d
149753.52.5
数字与大写字母
(或 /和小写字母 )的高度 h
21.410.70.50.35视图轮廓线的线宽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 mm
表面粗糙度基本符号
H 60°
1
H
60°
2
d '
1.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代号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当不加注粗糙度参数值或有关说明(例如:表面处理、局部热处理状况等)时,仅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上述三个符号上均可加一小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均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基本符号加一小圆,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 例如:
铸,锻,冲压变形,热轧,粉末冶金等 。
或者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包括保持上道工序的状况)
基本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
车、铣、钻、磨、剪切、抛光、腐蚀、电火花加工、气割等意义及说明符号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2
1
c/f
d d f
a 1
a 2
b
h
d
a1,a2 为粗糙度高度参数代号及其数值;
b 为加工要求、镀覆、涂覆、
表面处理或其他说明 ;
c 为取样长度或波纹度,单位为毫米;
d为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f为粗糙度间距参数值或轮廓支承长度率 ;
h 为字高(不标注)。
各种参数根据需要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 3.2μm,Ra 的最小值为 1.6μ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 3.2μm,Ra
的下限值为 1.6μm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 3.2μm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 3.2μ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 3.2μm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 3.2μm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 的最大值为 3.2μm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
Ra的上限值为 3.2μm
意义代号意义代号
3.2
3.2
3.2
3.2max
3.2max
3.2max
1.6min3.2max1.63.2
当允许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超过规定值的个数少于总数的 16%时,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表面粗糙度代号 中的常见标注规定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当要求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不得超过规定值时,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a
镀覆镀覆镀覆前
a 1
a
a 1
镀(涂)覆或其它表面处理的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代号 中的常见标注规定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零件的每一个表面都应该有粗糙度要求,并且应在图样上用代(符)号标注出来。
零件图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代(符)号是指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
C×45
1.6
3.2
0.4
3.2
12.5
1.6
表面粗糙度符号、
代号一般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
2.表面粗糙度代号、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2.表面粗糙度代号、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按左图的规定标注。
3.2
30°
3.2
12.5
3.2
12.5
12.5
3.2
30°
12.5
3.2
3.2
12.5
12.5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2.表面粗糙度代号、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带横线的粗糙度符号标注方法
30°
30°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地位狭小或不便标注时,符号、代号可以引出标注锪平
2.5
12.5
其余
3.2
2?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2.表面粗糙度代号、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简化标注方法
B
A
B
B
B
A
25
=
0.8
1.6
=
2.5
A
其余
25
B
6.3 6.3
相同表面粗糙度统一标注方法
(符号、代号和说明文字的高度均应是图形上其它表面所注代号和文字的 1.4倍 )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
2.表面粗糙度代号、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省略标注其余
3.2
=
6.3
=
=
100
3.2
其余
25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2.表面粗糙度代号、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
R
2×B3,15
1.6
3.2
6.3 6.3
C2
12.5
中心孔、键槽、圆角、倒角的表面粗糙度代号简化注法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2.表面粗糙度代号、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重复要素粗糙度注法
1.6
1.6
6.3
6.3
1.6
抛光连续表面粗糙度注法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2.表面粗糙度代号、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同一表面粗糙度要求不同的注法
0.8 6.3
齿轮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注法
3.2
3.2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9.5.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131-93)
2.表面粗糙度代号、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齿轮、花键、螺纹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注法
1.6
M8×1-6h
R c 1/2
6.3
M8×1-6h
1.6
.4.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GB/T
9.5.5,零件的其他技术要求在机械制造业中,制造零件所用的材料一般有 金属材料 和 非金属材料 两类,金属材料用得最多。
制造零件所用的材料,应根据零件的使用性能及要求,并兼顾经济性,选择性能与零件要求相适应的材料。
零件图中,应将所选用的零件材料的名称或代
(牌)号填写在标题栏内。
(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及其性能见教材附表 )
9.5.5.1.零件的材料零件的其他技术要求
9.5.5.2.表面处理及热处理表面处理 是为改善零件表面性能的各种处理方式,如 渗碳淬火,表面镀涂 等 。 通过表面处理,以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美观性等 。
热处理 是改变整个零件材料的金相组织,以提高或改善材料机械性能的处理方法,如 淬火,退火,
回火,正火,调质等 。
零件机械性能的要求不同,所采用的热处理方法也不同 。 选用时应根据零件的性能要求及零件的材料性质来确定 。 (常见的表面处理及热处理方法见教材附录 )
表面处理及热处理
9.5.5.2.表面处理及热处理 渗碳深度0.7~ 0.9,56~ 62HR C
35~ 45 H RC
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在图上的标注 ( 一 )
0.8
0.8
技术要求
1.零件表面渗碳深度不小于 0.05mm;
2.淬火硬度 59HRC。
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在图上的标注 ( 二 )
表面处理及热处理
9.6.1,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9.6.2,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9.6.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9.6.1.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9.6.1.1.铸造常识砂型铸造的过程:
1.做木模、泥芯箱;
2.制成型箱和泥芯;
3.放入泥芯,合箱;
4.将熔化的金属液体浇入空腔内;
5,清砂并切除铸件上冒口和浇口处的金属块;
6,机械加工。(如有特殊要求,要时效处理后才能进行机械加工)
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冒口木模切削加工落砂清理铸件浇口浇铸泥芯箱砂型 泥芯零件
9.6.1.2,铸件结构的要求
1.应有铸造圆角产生裂纹铸造圆角的必要性铸造圆角半径一般取 3~ 5mm,或取壁厚的 0.2~
0.4倍,也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得。
产生缩孔 正确铸件结构的要求
9.6.1.2,铸件结构的要求毛坯面加工面加工面铸造圆角毛坯面只有两个表面都未经机械加工,零件图上相交处才画出圆角。
铸件经机械加工后,铸造圆角被切除,零件图上两表面相交处便不再有圆角。
铸件结构的要求铸件经机械加工后的画法
9.6.1.2,铸件结构的要求
2.应具有拔模斜度斜度斜度为便于将木模(或金属模)从砂型中取出,铸件的内外壁沿拔模方向应设计成具有一定的斜度,称为 拔模斜度 。
拔模方向尺寸在 25~ 500mm
的铸件,其拔模斜度约为 1:
20~ 1,9( 3° ~ 6° )。拔模斜度的大小也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得在零件图上,零件的拔模斜度若无特殊要求时,
可以不画出,也不加任何标注。
斜度斜度铸件结构的要求
9.6.1.2,铸件结构的要求
3.铸件壁厚应均匀或逐渐过渡逐渐过度裂纹缩孔壁厚不同应逐渐过渡逐渐过度裂纹缩孔壁厚均匀逐渐过度裂纹缩孔铸件壁厚处理不当可能产生的缺陷铸件结构的要求
9.6.2,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9.6,2,1.
减少加工面积不合理不合理不合理合理 不合理 合理合理 合理合理零件与零件接触的表面一般都要加工。为了降低加工费用,保证零件接触良好,在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加工面积。
常用的办法是,
在零件表面作出凸台、凹坑或凹槽,
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9.6,2,2,留出或加工出退刀槽、工艺孔等结构为了将零件的加工表面加工彻底,有时需要在零件上留出或加工出退刀槽(越程槽)、工艺孔等,以便刀具能顺利地进入或退出加工表面。插槽工艺孔 螺纹退刀槽越程槽越程槽越程槽留出或加工出退刀槽、工艺孔等结构
9.6,2,3.钻孔对 -零件结构的要求正确正确 不正确 正确正确 正确正确 正确不正确不正确 不正确不正确不正确 不正确正确
9.6,2,3.钻孔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9.7.1.看零件图的基本要求
9.7.看零件图
9.7.2.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9.7.3.看零件图举例看零件图看零件图的目的在零件设计制造,机器安装,机器的使用和维修及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等工作中,常常要看零件图 。
看零件图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零件图所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以便指导生产和解决有关的技术问题,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熟练阅读零件图的能力 。
看零件图的目的
9.7.1.看零件图的基本要求
1.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和材料。
2.分析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形状、结构特点及作用。
3.分析零件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各部分之间的定位尺寸。
4.熟悉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
5.初步确定出零件的制造方法。(在制图课中可不作此要求)。
看零件图的基本要求
9.7.2.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9.7,2,1,概括了解从标题栏内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等,并浏览视图,初步得出零件的用途和形体概貌 。
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9.7,2,2.详细分析
1,分析表达方案 分析视图布局,找出主视图,其它基本视图和辅助视图 。 根据剖视,断面的剖切方法,位臵,分析剖视,
断面的表达目的和作用 。
2,分析形体,想出零件的结构形状 先从主视图出发,联系其它视图进行分析 。 用形体分析法分析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
难于看懂的结构,运用线面分析法分析,最后想出整个零件的结构形状 。 分析时若能结合零件结构功能来进行,会使分析更加容易 。
3,分析尺寸 先找出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
然后从基准出发,找出主要尺寸 。 再用形体分析法找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 。 在分析中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多余和遗漏的尺寸,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
4,分析技术要求 分析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弄清哪些尺寸要求高,哪些尺寸要求低,
哪些表面要求高,哪些表面要求低,哪些表面不加工,以便进一步考虑相应的加工方法 。
详细分析
9.7,2,3,归纳总结综合前面的分析,把图形,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全面系统地联系起来思索,并参阅相关资料,得出零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大小,技术要求及零件的作用等完整的概念 。
必须指出,在看零件图的过程中,上述步骤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分开,往往是参差进行的 。
另外,对于较复杂的零件图,往往要参考有关技术资料,如装配图,相关零件的零件图及说明书等,才能完全看懂 。 对于有些表达不够理想的零件图,需要反复仔细地分析,才能看懂 。
,2,3 归纳总结
6N9
( )
200
齿 轮 轴
1.调质220~250HB。
2.未注倒角均为C2。
4.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为GB/T180 4-m 。
3.去锐边毛刺。
审核制图班级
76
60
技术要求
228
28
(图号)
(校名 )
(日期)
(学号)
(日期)
材料件数比例
45 成绩
1
B0.05
B
451.6
φ
60
h8
(
)
φ
55
φ
40
φ
35k6( )
C
3.2
3.2
φ
35
k6
(
)
1.6
φ
40
φ
30
D
1.6 3.2
7-6-6GM
20°
22
4
A
A
φ
20
r6
(
)
A-A
其余
12,5
精度等级齿 数压 力 角
2.5模 数
+0.002+0.018
+0.002+0.018
0 -0.046
+0.028+0.041
-0.030 0
2×0.5
8
2×0.5
3.2
53
3.2
16.5
9.7.3.看零件图举例 例一 看齿轮轴零件图看零件图举例
( 一 ) 概括了解从标题栏可知,该零件叫齿轮轴 。 齿轮轴是用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其材料为 45号钢,
属于轴类零件 。 最大直径 60mm,
总长 228mm,属于较小的零件 。
6N9
( )
200
齿 轮 轴
1.调质220~250HB。
2.未注倒角均为C2。
4.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为GB/T180 4-m 。
3.去锐边毛刺。
审核制图班级
76
60
技术要求
228
28
(图号)
(校名 )
(日期)
(学号)
(日期)
材料件数比例
45 成绩
1
B0.05
B
451.6
φ
60
h8
(
)
φ
55
φ
40
φ
35k6( )
C
3.2
3.2
φ
35
k6
(
)
1.6
φ
40
φ
30
D
1.6 3.2
7-6-6GM
20°
22
4
A
A
φ
20
r6
(
)
A-A
其余
12,5
精度等级齿 数压 力 角
2.5模 数
+0.002+0.018
+0.002+0.018
0 -0.046
+0.028+0.041
-0.030 0
2×0.5
8
2×0.5
3.2
53
3.2
16.5
例一 看齿轮轴零件图例一 看齿轮轴零件图
( 二 ) 详细分析
1,分析表达方案和形体结构 表达方案由主视图和移出断面图组成,轮齿部分作了局部剖 。 主视图 ( 结合尺寸 ) 已将齿轮轴的主要结构表达清楚了,由几段不同直径的回转体组成,最大圆柱上制有轮齿,
最右端圆柱上有一键槽,零件两端及轮齿两端有倒角,C,D两端面处有砂轮越程槽 。 移出断面图用于表达键槽深度和进行有关标注 。
6N9
( )
200
齿 轮 轴
1.调质220~250HB。
2.未注倒角均为C2。
4.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为GB/T180 4-m 。
3.去锐边毛刺。
审核制图班级
76
60
技术要求
228
28
(图号)
(校名 )
(日期)
(学号)
(日期)
材料件数比例
45 成绩
1
B0.05
B
451.6
φ
60
h8
(
)
φ
55
φ
40
φ
35k6( )
C
3.2
3.2
φ
35
k6
(
)
1.6
φ
40
φ
30
D
1.6 3.2
7-6-6GM
20°
22
4
A
A
φ
20
r6
(
)
A-A
其余
12,5
精度等级齿 数压 力 角
2.5模 数
+0.002+0.018
+0.002+0.018
0 -0.046
+0.028+0.041
-0.030 0
2×0.5
8
2×0.5
3.2
53
3.2
16.5
例一 看齿轮轴零件图
( 二 ) 详细分析
2,分析尺寸 齿轮轴中两 Ф 35k6轴段及 Ф 20r6轴段用来安装滚动轴承及联轴器,径向尺寸的基准为齿轮轴的轴线 。 端面 C用于安装挡油环及轴向定位,所以端面 C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注出了尺寸 2,8,76
等 。 端面 D为长度方向的第一辅助尺寸基准,注出了尺寸 2,28。 齿轮轴的右端面为长度方向尺寸的另一辅助基准,注出了尺寸 4,53等 。 键槽长度
45,齿轮宽度 60等为轴向的重要尺寸,已直接注出 。
例一 看齿轮轴零件图
6N9
( )
200
齿 轮 轴
1.调质220~250HB。
2.未注倒角均为C2。
4.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为GB/T180 4-m 。
3.去锐边毛刺。
审核制图班级
76
60
技术要求
228
28
(图号)
(校名 )
(日期)
(学号)
(日期)
材料件数比例
45 成绩
1
B0.05
B
451.6
φ
60
h8
(
)
φ
55
φ
40
φ
35k6( )
C
3.2
3.2
φ
35
k6
(
)
1.6
φ
40
φ
30
D
1.6 3.2
7-6-6GM
20°
22
4
A
A
φ
20
r6
(
)
A-A
其余
12,5
精度等级齿 数压 力 角
2.5模 数
+0.002+0.018
+0.002+0.018
0 -0.046
+0.028+0.041
-0.030 0
2×0.5
8
2×0.5
3.2
53
3.2
16.5
例一 看齿轮轴零件图
( 二 ) 详细分析
3,分析技术要求 两个 Ф 35及 Ф 20的轴颈处有配合要求,尺寸精度较高,均为 6级公差,相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也较高,分别为 Ra1.6和 3.2 。 对键槽提出了对称度要求 。
对热处理,倒角,未注尺寸公差等提出了 4项文字说明要求 。
例一 看齿轮轴零件图例一 看齿轮轴零件图
( 三 )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看图分析,对齿轮轴的作用,结构形状,尺寸大小,主要加工方法及加工中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就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 综合起来,
即可得出齿轮轴的总体印象 。
例一 看齿轮轴零件图
37
14
62
2 22
65
10
153
1124
25
R70
R64
R22
R31
6
C-C
155
146
120
100
60
R12
4 13
30
壳体长度方向设计基准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P
8
25
4
19
+0.28
0
20.5
38
+0.025
0
C1
55
+0.05
0
48
G1/4
42
+0.025
0
60
136
R
Q
法兰盘
M8-7H
B
E
C
+0.030
0
52
C1
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5 M6-H7
8
D
168
+0.53
0
B-B
D
(14 0)
R6
4 M6-7H 10
D
71.5
0.21
2 M10-7H
A-A
30
30
12.5
3.2
6.3
12.5
3.2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B
连接板
12.5
F
E-F
0.03 E-F 其余技术要求
1.未注明的铸造圆角均为R2-5。
2.铸件要经人工时效
40 30
R37
R12
1
3
75
R28
R69
R75
56 × 56
3.2
蜗轮箱班级制图审核
(学号)
(日期)
(日期)
材料件数比例 1:3
HT200
(校名 )
64
10
30
30
AA
0.03
10
C1
例二 看蜗轮箱零件图
( 一 ) 概括了解零件的名称为蜗轮箱,从而可知它是蜗轮减速器的箱体 。
材料为灰铸铁,可见是铸造件 。
图形比例为 1,3,可知该零件实物的线性尺寸为图形的三倍 。
例二 看蜗轮箱零件图
37
14
62
2 22
65
10
153
1124
25
R70
R64
R22
R31
6
C-C
155
146
120
100
60
R12
4 13
30
壳体长度方向设计基准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P
8
25
4
19
+0.28
0
20.5
38
+0.025
0
C1
55
+0.05
0
48
G1/4
42
+0.025
0
60
136
R
Q
法兰盘
M8-7H
B
E
C
+0.030
0
52
C1
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5 M6-H7
8
D
168
+0.53
0
B-B
D
(14 0)
R6
4 M6-7H 10
D
71.5
0.21
2 M10-7H
A-A
30
30
12.5
3.2
6.3
12.5
3.2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B
连接板
12.5
F
E-F
0.03 E-F 其余技术要求
1.未注明的铸造圆角均为R2-5。
2.铸件要经人工时效
40 30
R37
R12
1
3
75
R28
R69
R75
56 × 56
3.2
蜗轮箱班级制图审核
(学号)
(日期)
(日期)
材料件数比例 1:3
HT200
(校名 )
64
10
30
30
AA
0.03
10
C1
例二 看蜗轮箱零件图
( 二 ) 详细分析
1,分析表达方案和形体结构 该零件选了四个基本视图和一个局部视图 。 主视图采用了全剖,表达内部结构 。 俯视图及
B-B右视图采用了半剖,既表达了内部结构又表达了外部结构,
C-C右视图采用了全剖,主要表达了蜗轮箱左端结构的右视情况 。
D向局部视图表达了蜗轮箱右上部的前,后视相同 结构的情况 。
例二 看蜗轮箱零件图
R64
R22
R31
6
C-C
155
146
120
100
60
R12
4 13
30
壳体长度方向设计基准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P
8
25
4
19
+0,2 8
0
20.5
38
+0.0
2
5
0
C1
55
+0
.0
5
0
48
G1/4
42
+0.0
2
5
060
136
R
Q
法兰盘
M8-7H
B
E
C
C
+0.0
3
0
0
52
C1
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5 M6-H7
8
3,2
蜗轮箱班级制图审核
(学号)
(日期)
(日期)
材料件数比例 1:3
HT200
37
14
62
2 22
65
10
153
1124
25
R70
40 30
R37
R12
13
75
R28
R69
R75
56 × 56
(校名 )
64
10
30
30
AA
0.03
10
C1
D
168
+0,5 3
0
B-B
D
(14 0)
R6
4 M6-7H 10
D
71.5
0.21
2 M10-7H
A-A
30
30
12,5
3,2
6,3
12.
5
3,2
12.
5
12.
5
12.
5
12.
5
12,5
12.
5
12.
5
12,5
12.
5
B
连接板
12.
5
F
E-F
0.03 E-F 其余技术要求
1,未注明的铸造圆角均为R2 -5 。
2,铸件要经人工时效例二 看蜗轮箱零件图例二 看蜗轮箱零件图
( 二 ) 详细分析
1,分析表达方案和形体结构 蜗轮箱大体可分解成右端的 箱体,
左端的 法兰盘 和中部前后两块 圆弧板状连接结构 等 。 右端箱体部分,
大致结构是一个壁厚均匀的箱体,上部为长方形结构,下部为半圆筒形结构,右端不封口,左端中部有一个圆筒 。 另外,上部前后各有一个凸台,其形状如 D向局部视图 所示,凸台中部有 φ 52的蜗杆轴承孔,
周围有 4个 M6-7H深 9的螺纹孔 。 左端 法兰 如图中所示 。 由此也能想象出它的结构形状 。 至于中部的连接板,其结构形状比较简单 。
R64
R22
R31
6
C-C
155
146
120
100
60
R12
4 13
30
壳体长度方向设计基准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P
8
25
4
19
+0,2 8
0
20.5
38
+0.0
2
5
0
C1
55
+0
.0
5
0
48
G1/4
42
+0.0
2
5
060
136
R
Q
法兰盘
M8-7H
B
E
C
C
+0.0
3
0
0
52
C1
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5 M6-H7
8
3,2
蜗轮箱班级制图审核
(学号)
(日期)
(日期)
材料件数比例 1:3
HT200
37
14
62
2 22
65
10
153
1124
25
R70
40 30
R37
R12
13
75
R28
R69
R75
56 × 56
(校名 )
64
10
30
30
AA
0.03
10
C1
D
168
+0,5 3
0
B-B
D
(14 0)
R6
4 M6-7H 10
D
71.5
0.21
2 M10-7H
A-A
30
30
12,5
3,2
6,3
12.
5
3,2
12.
5
12.
5
12.
5
12.
5
12,5
12.
5
12.
5
12,5
12.
5
B
连接板
12.
5
F
E-F
0.03 E-F 其余技术要求
1,未注明的铸造圆角均为R2 -5 。
2,铸件要经人工时效例二 看蜗轮箱零件图
2.分析尺寸长度方向的主要基准 --包含蜗杆轴线的 B-B侧平面 ;
宽度方向的主要基准 --通过蜗轮轴承孔轴线的前后对称平面 ;
高度方向的主要基准 --蜗轮轴承孔的轴线。
辅助基准 --长度方向的平面 P,Q和 R;高度方向的蜗杆轴线等。蜗轮蜗杆中心距
71.5± 0.21、蜗轮轴承孔右端面至基准面 B-B的距离,安装蜗轮轴承的轴承孔,以及安装蜗杆轴承的轴承孔 都是重要尺寸。0
+0.0548
0+0.02538 0+0.02542 52+0.0300
+0.280
例二 看蜗轮箱零件图例二 看蜗轮箱零件图
(三)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把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技术要求等综合起来考虑,就能形成对该蜗轮箱的较全面的认识。
例二 看蜗轮箱零件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1-1看零件图习题课 9-11-1
看零件图习题课 9-11-1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1-2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1-2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1-2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3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3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3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4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4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4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5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5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5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6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6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6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6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7看零件图习题课
24
看零件图习题课 9-17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7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8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8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8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9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9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19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0 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0 看零件图习题课
32
14
看零件图习题课 9-20 看零件图习题课
280
160
308
看零件图习题课 9-20 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1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1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1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2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2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2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3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3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3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4看零件图习题课
B
B
60
30
4
25
14
看零件图习题课 9-24看零件图习题课看零件图习题课 9-24看零件图习题课
9.8.1.零件草图的画图步骤
9.8.零件测绘
9.8.2.零件尺寸的测量
9.8.3.测绘注意事项零件测绘零件测绘的过程和意义根据已有的零件,不用或只用简单的绘图工具,用较快的速度,徒手目测画出零件的视图,测量并注上尺寸及技术要求,得到零件草图。然后参考有关资料整理绘制出供生产使用的零件工作图。这个过程称为 零件测绘 。
零件测绘对推广先进技术,改造现有设备,技术革新,修配零件等都有重要作用。
零件测绘的过程和意义零件测绘的要求测绘零件大多在车间现场进行,由于场地和时间限制,一般都不用或只用少数简单绘图工具,徒手目测绘出图形,其线型不可能象用直尺和仪器绘制的那样均匀挺拔,但绝不能马虎潦草,而应努力做到线型明显清晰,内容完整,投影关系正确,
比例匀称,字迹工整 。
零件测绘的要求
9.8.1.零件测绘的步骤为了把被测零件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应先对被测零件进行认真地分析,了解零件的类型,在机器中的作用,所使用的材料及大致的加工方法 。
关于零件的表达方案,前面已经讨论过 。 需要重申的是,一个零件,其表达方案并非是唯一的,可多考虑几种方案,选择最佳方案 。
9.8,1,2.确定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
9.8,1,1.分析零件零件测绘的步骤
9.8,1,3.目测徒手画零件草图零件的表达方案确定后,便可按下列步骤画出零件草图:
1,确定绘图比例并定位布局:根据零件大小,视图数量,
现有图纸大小,确定适当的比例 。 粗略确定各视图应占的图纸面积,在图纸上作出主要视图的作图基准线,中心线 。 注意留出标注尺寸和画其它补充视图的地方 。
2,详细画出零件内外结构和形状,检查,加深有关图线 。
注意各部分结构之间的比例应协调 。
3,画尺寸界线,尺寸线,将应该标注的尺寸的尺寸界线,
尺寸线全部画出,然后集中测量,注写各个尺寸 。 注意最好不要画一个,量一个,注写一个 。 这样不但费时,而且容易将某些尺寸遗漏或注错 。
4,注写技术要求:确定表面粗糙度,确定零件的材料,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热处理等要求 。
5,最后检查,修改全图并填写标题栏,完成草图 。
目测徒手画零件草图
9.8,1,3.目测徒手画零件草图
(a) 布图(画中心线、对称中心线及主要基准线) (b) 画各视图的主要部分目测徒手画零件草图举例
9.8,1,3.目测徒手画零件草图
(c) 取剖视、画出全部细节,
并画出尺寸界线、尺寸线
(d) 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
填写标题栏并检查校正全图 。
目测徒手画零件草图举例
9.8,1,4.绘制零件工作图由于绘制零件草图时,往往受某些条件的限制,有些问题可能处理得不够完善 。
一般应将零件草图整理,修改后画成正式的零件工作图,经批准后才能投入生产 。
在画零件工作图时,要对草图进一步检查和校对,用仪器或计算机画出零件工作图 。
画出零件工作图后,整个零件测绘的工作就进行完了 。
绘制零件工作图
9.8.2,零件尺寸的测量
9.8,2,1,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外卡钳内卡钳零件尺寸的测量游标卡尺
9.8,2,1,常用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内卡钳 外径千分尺常用的测量工具
9.8,2,1,常用的测量工具高度尺
22
25
20
25
圆弧规常用的测量工具
9.8,2,1,常用的测量工具
1.5
1.75
2
1
螺纹规 量角器
,2,1 常用的测量工具
9.8,2,2,长度尺寸的测量
L
L
用直尺测长度 用游标卡尺测长度
L
9.8,2,2,长度尺寸的测量
9.8,2,3,直径尺寸的测量
L
d
用内、外卡钳测直径 用内、外卡钳测直径
L
d
用内、外卡钳测直径 用内卡钳测直径的方法直径尺寸的测量
9.8,2,3,直径尺寸的测量
aa
(a) (b)
b b
L
(c)
L
L
测量内径的特殊方法
,2,3 直径尺寸的测量
9.8,2,4.测量深度和壁厚尺寸
B
X=A-B
Y=C-b
(a)
Y
b
X
C
A
用内、外卡钳测壁厚用直尺测深度、壁厚
X=A-B(b)
X
A
B
用外卡钳和直尺测壁厚测量深度和壁厚尺寸
9.8,2,5.测量孔距
D
1
D
d
D
0
d+1= DD= 0D
用内、外卡钳测孔距
=L 2+1+A 2 2DD
D 1
L
D 2
A
用直尺测孔距测量孔距
9.8,2.6.测量中心高
D
1
H
d
用直尺,卡钳测中心高 用高度尺测中心高
D
1
H
d
,2.6.测量中心高
9.8,2.7.测量圆弧及螺距测 量 圆 弧
22
25
20
25
测 量 螺 距
1.5
1.75
2
1
测量圆弧及螺距
9.8,2,8.测量角度测量角度
9.8,2,9.测量曲线、曲面平面曲线,可用纸拓印其轮廓,再测量其形状尺寸用铅丝弯成与其曲面相贴的实形,得平面曲线,再测出其形状尺寸用直尺和三角板定出曲线或曲面上各点的坐标,作出曲线再测出其形状尺寸测量曲线、曲面
9.8.3.测绘注意事项
1.测量尺寸时,应正确选择测量基准,
以减少测量误差。零件上磨损部位的尺寸,
应参考其配合的零件的相关尺寸,或参考有关的技术资料予以确定。
2.零件间相配合结构的基本尺寸必须一致,并应精确测量,查阅有关手册,给出恰当的尺寸偏差。
3.零件上的非配合尺寸,如果测得为小数,应圆整为整数标出。
测绘注意事项
9.8.4.测绘注意事项(续)
4.零件上的截交线和相贯线,不能机械地照实物绘制。因为它们常常由于制造上的缺陷而被歪曲。画图时要分析弄清它们是怎样形成的,然后用学过的相应方法画出。
5.要重视零件上的一些细小结构,如倒角、圆角、凹坑、凸台和退刀槽、中心孔等。
如系标准结构,在测得尺寸后,应参照相应的标准查出其标准值,注写在图纸上。
6.对于零件上的缺陷,如铸造缩孔、砂眼、加工的疵点、磨损等,不要在图上画出。
9.8.3.测绘注意事项(续)
本章小结
1.掌握零件的视图选择,并注意以下问题:
( 1)了解零件的作用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以便在选择主视图时从表达主要形体入手。
( 2)确定主视图时要正确选择零件的安放位臵和投射方向。
( 3)零件的结构形状要表达完全,并且要唯一确定。
2.掌握绘制和阅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方法。
4.掌握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的标注和识读。
本章小结思考题
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有哪些?
14.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应注意那些事项?
13.简述零件测绘的步骤。
12.如何阅读零件图?
11.零件的铸造和机械加工分别对零件有哪些工艺结构要求?
9.试解释 的含义,和 比较哪个光滑些?为什么?
1.61.612.5
9,何为形位公差?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什么问题?
8.尺寸 φ42 和 φ42 比较哪个精度高些?为什么?
7.举例说明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的注写方法。
6.举例说明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的含义 。
5.试述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4.标注零件图的尺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何谓主要尺寸基准和辅助尺寸基准?二者之间是否应有尺寸联系?
2.选择零件的主视图应考虑哪些原则?
思 考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