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属于原核生物界,包括真细菌的细菌门和蓝细菌门。
细菌门有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螺旋体、粘细菌、古(生)细菌、细菌(真细菌)、放线菌。
蓝细菌门有蓝细菌。
我们重点介绍细菌(包括古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本章主要内容
细菌:形态结构、培养特征、物理化学性质; 古菌:特点、分类;
放线菌:形态、培养、应用;
蓝细菌:特点、分类。
第一节 细菌
一、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即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细菌的个体(也就是细胞)基本形态有三种,球状,杆状 和 螺旋状 。
1,球菌--细胞个体形状为球形,其直径约为 0.5- 2.0μ。
各类 球菌 又可以根据其排列方式的不同,进一步分为:
单球菌 例:脲微球菌
双球菌--成对排列 例:肺炎双球菌 (肺炎链球菌 )
链球菌--成链条状 例:乳链球菌
四联球菌--四个叠在一起成田字形 例:四联微球菌 八叠球菌
--八个叠成立方体 例:甲烷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不规则排成一串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一节 细菌(续)
2,杆菌--细胞个体形状为杆状,其大小为 0.5-
1× 1— 5 μ
杆菌 有长、短之分,如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等,
也可按细胞排列、双杆菌、链杆菌。
3,螺旋菌--细胞个体形状呈螺旋卷曲状,螺旋的数目和螺距随菌的不同而不同。其大小约为:
0.25- 1.7× 2— 60 μ
螺纹不满一圈的称为 弧菌,如逗号弧菌;螺纹在一圈以上的称为 螺菌,如紫硫螺旋菌和红螺菌。
第一节 细菌(续)
另外,在环境工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被称为 丝状菌 的形态,在水体、潮湿土壤及活性污泥中普遍存在,如球衣菌、发硫菌等。在我们的教材上将其列为第四种细菌形态。
所谓丝状菌,其实是由柱状或椭圆状的细菌细胞一个一个连接而成的,外面有透明的硬质化的粘性物质包裹(称为 鞘 )。
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细菌的群体形态,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应把它列为细菌的个体形态的,
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这种分法也是具有价值的。
第一节 细菌(续)
在正常情况下,细菌的个体形态是相对稳定的,
故它也是细菌分类时的重要依据。但是,环境条件的变化,如营养条件、温度、培养时间等,会引起细菌个体形态的改变或畸形;不同的种类和菌龄,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菌的大小有变化,
刚分裂的新细菌小,随发育逐渐变大,老龄细菌又变小;另外,有的细菌种,是多形态的,即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个体形态出现。
因此,在描述细菌的个体形态时,需要在给定条件下(给定的培养基、培养温度、时间等)。
第一节 细菌(续)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细菌的细胞结构可分为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一般结构(或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质膜、
细胞质、内含物及细胞核物质等。它们是所有细菌所共有的。
特殊结构:如芽孢、荚膜、鞭毛等。它们是某些细菌所特有的。所以特殊结构是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细菌细胞的模式图:
第一节 细菌(续)
(一)细菌的一般结构
从细胞外开始,由外向内,依次有下列的细胞一般结构:
1,细胞壁 细胞最外面的坚韧而略有弹性的薄膜。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肽聚糖、蛋白质、脂类第一节 细菌(续)
革兰氏染色,由于细胞壁组成的不同,可把细菌分成两大类,G+菌和 G-菌。
这种分类法的起源是革兰氏染色试验,是由丹麦科学家 Gram在 1884年建立的。
革兰氏染色试验是一种复染色法,即通过多次染色达到区分不同细胞结构的目的。
其主要步骤如下:见图第一节 细菌(续)
结果,G+菌是紫色,G-菌是红色。 G+菌和 G-菌的差异主要在于细胞壁组成和结构上的不同
见图和表第一节 细菌(续)
细胞壁的作用:
保护细胞
维持形态
控制物质进出
为鞭毛提供支点 细胞壁之内,统称为原生质体。
第一节 细菌(续)
2,细胞质膜(质膜)
在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一层半透性膜,
它可以选择性吸收物质。
化学组成和结构:
磷脂 30- 40%,蛋白质 60- 70%,约 2%
的多糖。
其结构为双层结构,上下两层磷脂分子层,
蛋白质镶嵌在磷脂层中。见图第一节 细菌(续)
细胞膜的作用:
( 1)控制内外物质的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 2)膜上有许多重要的酶(蛋白质),是氧化和供能的场所;如:渗透酶、氧化磷酸化酶等;
( 3)细胞壁合成的场所;
( 4)鞭毛的附着点。
第一节 细菌(续)
3,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位于细胞膜以内,除核物质以外的无色透明的粘稠物质,
又称原生质。
化学组成:由蛋白质、核酸、脂类、无机盐、水等物质组成。
作用:含有各种酶系统,是进行新陈代谢的活动场所。
内含物:细胞质内存在各种颗粒和结构,它们担负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核糖体和内含颗粒。
核糖体:分散在细胞质中的亚微颗粒,由 R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内含颗粒:细胞在营养过剩时,会形成一些颗粒贮藏物,
如:异染粒、聚?-羟基丁酸( PHB)、硫粒、淀粉粒等。
内含颗粒的产生,与环境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第一节 细菌(续)
4,核物质(拟核、核区)
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定形的细胞核(无核仁、核膜),但具有遗传物质 DNA(脱氧核糖核酸),即核物质,双链 DNA分子存在于核区,高度折叠缠绕而成。 如
E.coli的 DNA分子总长可达 1.1mm,环状折叠盘绕在细胞质内。
功能:决定和传递遗传性状,是遗传物质。
第一节 细菌(续)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常见的细菌特殊结构有:荚膜、芽孢、鞭毛 等
1,荚膜
许多细菌能分泌一种粘性物质于细胞壁的表面,
完全包围并封住细胞壁,使细菌和外界环境有明显的边缘,这层粘性物质称为 荚膜 。
成分:主要是多糖和多肽。
功能:
( 1)保护功能(抗干燥、抗吞食);
( 2)贮藏物质(可作为细菌的碳源);
( 3)在水处理中,荚膜能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
无机固体物及胶体物,把它们吸附在细胞表面,
有利于对其的吸收降解。
第一节 细菌(续)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希望注意区分:
粘液层,也是细胞壁表面的粘性物质,区别在于它与周围环境无明显的边缘;
菌胶团,多个细菌个体排列在一起,由公共荚膜包藏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
菌胶团的形成对于水处理有十分主要的意义,它是废水生物处理中常见的结构;
鞘(衣鞘),丝状菌形成时,在外面形成透明的硬质化的物质。
第一节 细菌(续)
2,芽孢
在一些种类的细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内生孢子。
能产生芽孢的细菌种类包括多种杆菌、一个属的球菌(芽孢八叠球菌)和一个属的弧菌(芽孢弧菌属)。
芽孢的特点是:
( 1)壁厚,紧密结实;
( 2)含水量少( 40%);
( 3)含有 DPA( 2,6-吡啶二羧酸),可达干重的 15%;
( 4)含有耐热性酶。在 120- 140℃ 还能生存几个小时。
这些特征使芽孢能抵抗恶劣的环境条件。 图第一节 细菌(续)
芽孢的功能:
( 1)菌种鉴别的依据(芽孢的位置、形状、大小等); 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十分有用。
( 2)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由于芽孢的特点,它对不良环境,如高温、低温、
干燥和有毒物质等具有较强的抗性,它处于不活动的休眠状态,一旦外界条件变好,它可萌发成为营养细胞。由于芽孢的抗性最强,故我们在检查灭菌效果时,采用芽孢为指示,即以它作为灭菌效果是否彻底的标志。
第一节 细菌(续)
3,鞭毛 绝大多数能运动的细菌具有 鞭毛,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胞器。
鞭毛的着生位置、数量、排列方式等都与细菌的鉴定有关(它是细菌种的特征)。
图第一节 细菌(续)
三、细菌的培养特征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基质。
固体培养基 (加入约 1.5%的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加入
0.3~0.5%的 琼脂 );液体培养基。
在不同培养基上细菌会出现具有不同的培养特征。
在 固体培养基上,称为菌落
菌落,单个微生物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生长繁殖形成一堆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菌落特征主要有:大小、形状、光泽、颜色、质地软硬、
透明度等。
第一节 细菌(续)
四、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细菌表面电荷和等电点
细菌表面带负电荷 ;由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两性电解质)
的等电点和外界的 pH值所决定。
(二)细菌染色原理及染色方法
1,染色原理 通过染色,可增加菌体与背景的反差,在显微镜下可清楚地看见菌体的形态。
常用的染料是碱性染料(由于细菌表面经常带负电 〕 。
特殊的染色方法:如、鞭毛染色、负染色法等。
2,染色方法 染色方法分两大类:简单染色和复合染色。
第一节 细菌(续)
3,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有以下两点:
(1) 革兰氏染色与等电点的关系
G+菌的等电点低于 G-菌,所带负电荷更多,因此,它与结晶紫的结合力较大,不易被乙醇脱色。
(2) 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的关系
G+的细胞壁脂类少,肽聚糖多,G-则相反,故乙醇容易进入 G-细胞,进行脱色。
细菌的一些其他特性:比表面积、密度和重量 ……
第二节 古菌
过去,由于研究手段技术原因,对古菌的了解很少,一直将它列入细菌范畴内。从
1977年起,人们改进了研究方法,发现这类菌在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及生存环境条件等方面的特殊性,所以将它从细菌中划分出来,称为 古细菌 (而细菌则称为真细菌),或称古菌。现在已将它与细菌、真核生物并列。
第二节 古菌(续)
一、古菌的特点
1.古菌的形态
细胞很薄,扁平。有精确的方角和垂直的边构成直角几何形态的细胞。
2.古菌的细胞结构
大多数古菌的细胞壁不含有二氨基庚二酸和胞壁酸。组合多为脂蛋白,蛋白质为酸性的,脂类是非皂化性甘油二醚的磷脂和糖脂的衍生物。有内含子。
3.古菌的代谢
代谢有多样性。在代谢过程中有特殊的辅酶,如绝对厌氧的产甲烷菌有辅酶 M,F420,F430等。
第二节 古菌(续)
4.古菌的呼吸类型
多为严格厌氧、兼性厌氧,少数为好氧。
5.古菌的繁殖
以细胞分裂的方式繁殖,但繁殖速度较慢。
6.古菌的生活习性
大多数生活在极端环境。如:高盐分、极热、极酸和绝对 厌氧的环境中。它有特殊的代谢途径。
第二节 古菌(续)
二、古菌的分类
按照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古菌可分为三大类型:产甲烷菌、嗜热嗜酸菌、极端嗜盐菌。
(一 ) 产甲烷菌
产甲烷菌与其他微生物(水解菌、产酸菌)协同作用,能使有机物甲烷化,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能物质 --甲烷。
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菌,现把它分为 3目,7科、
19属,70种。
第二节 古菌(续)
培养方法:由于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其分离和培养等要求特殊的环境和方法。如厌氧的培养条件、厌氧的操作条件(如厌氧手套箱)。
在环境工程中,产甲烷菌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厌氧条件下,产甲烷菌与其他菌(水解菌、产酸菌等)共同作用,
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这就是所谓的“沼气发酵”。
(二 ) 嗜热嗜酸菌
包括古生硫酸还原菌和极端嗜热古菌。
这一类菌的特点:好氧、严格厌氧或兼性,G-,杆状、
丝状或球状,专性嗜热(最适温度在 70~ 105℃ 之间),
嗜酸性和嗜中性,自养或异养。大多数是硫代谢菌。
第二节 古菌(续)
(三 ) 极端嗜盐菌
这类菌对 NaCL有特殊的适应性和需要性。
栖息在高盐环境。通常极端嗜盐菌的要求盐浓度下限为 1.5mol/L(约 9%),大多数为 2~ 4mol/L(约 12~ 23%),甚至高达
5.5mol/L( 32%,达饱和状态)。有的种也能在低盐浓度下生长。
第三节 放线菌
放线菌因其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它是原核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界
一、放线菌的形态和大小
单细胞,由纤细分枝的菌丝组成的菌丝体。
菌丝分成两类:
1) 营养菌丝,潜入固体培养基中,吸取营养,直径约为
0.8μ,长约 50~ 600 μ。
2) 气生菌丝,延伸在空气中,较粗,直径为 1~1.4μ,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在顶端分化出孢子丝,能产生分生孢子,孢子丝的排列方式、形状、颜色等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
第三节 放线菌(续)
二、放线菌的菌落形态
放线菌的菌落是由一个分生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生长繁殖而来的,许多菌丝相互缠绕,导致其菌落质地紧密,坚硬,表面呈绒状或密实、干燥、多皱。由于营养菌丝潜入培养基内,其菌落不易被挑起。
诺卡氏菌由于其营养菌丝断裂成杆状或类球菌,其菌落质地松散,易挑取。
第三节 放线菌(续)
三、放线菌的繁殖
放线菌的繁殖是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分生孢子和胞囊孢子繁殖。
生活史,孢子丝 分生孢子
萌发
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
萌发
孢子囊 胞囊孢子第三节 放线菌(续)
四、放线菌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放线菌的分布:以在土壤中较多。
医学上的应用:产生各种抗生素,如链霉素等。
在环境治理上: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发酵及水生物处理中有应用。如将诺卡氏菌应用于含 CN-废水的治理。
第四节 蓝细菌
蓝(绿)细菌在植物学和藻类学中属于蓝藻门,
但它是原核细胞,结构简单,因此把它列入原核生物界中,又称为蓝藻。
一、蓝细菌的特点
蓝细菌的特点:原核细胞(不同于其他藻类);
具有光合色素(叶绿素 a等),能进行放氧性的光合作 用(不同于其他细菌)
蓝细菌的个体为单细胞,也有的组成群体,但不是多细胞。
蓝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并且能适应较为恶劣的环境条件。
第四节 蓝细菌 (续 )
二、蓝细菌的分类
蓝细菌的分类,分为两个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
见图
蓝细菌(藻)在污水处理、水体自净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