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实习B》实习大纲 3
《电工电子实习A》实习大纲 8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10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12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 1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16
《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18
《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20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大纲 2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强化训练》大纲 2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力拓展训练》大纲 2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实习大纲 28
《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30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32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34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36
《自动化基础强化训练》大纲 38
《自动化能力拓展训练》大纲 40
《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实习大纲 42

《金工实习B》实习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金工实习B/Metal Techniques Practice B
学时/学分:70/2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适用专业:非机械类及近机械类,自动化、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劳动与社会保障、复合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物资源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业设计、给排水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工程、包装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非机械类及近机械类各专业。
开课学院、系及教研室:机电学院金工学部;物流工程学院机械制造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金工实习》是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培养工程意识、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性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系列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程,也是建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概念、获得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奠基课程和必修课程。
《金工实习》课程涉及机械制造热加工和机械制造冷加工、现代数字加工等众多内容。课程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了解现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和基本知识;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机构、工夹量具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现代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初步具有对简单零件选择加工方式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主要工种应具有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制造和在规定工艺实验中的实践能力。初步建立以现代工程材料与制造工艺为基础、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为媒介的工程概念。培养学生熟悉图纸、加工符号及分析技术条件的能力。充分结合生产实际及创新设计建立大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生产质量意识、经济观念、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以及遵守安全技术操作、爱护公物、勇于实践等基本素质。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铸造实习
1.1基本知识
1.1.1了解铸造生产的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范围。
1.1.2了解型(芯)砂应具有的主要性能及其组成。
1.1.3掌握手工两箱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1.1.4了解铸造工艺设计原则。
1.1.5熟悉浇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1.1.6了解常见铸件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1.2基本技能
1.2.1掌握手工两箱造型(整模、分模)操作。
1.2.2了解铸件质量分析方法。
2.压力加工实习
2.1基本知识
2.1.1了解压力加工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范围。
2.1.2了解自由锻设备结构原理,自由锻基本工序特点及应用。
2.1.3了解锤上模锻基本工序特点。
2.1.4了解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分类及特点。
2.2基本技能
2.2.1初步掌握简单锻件的自由锻操作。
2.2.2了解简单的小型自由锻锻件工艺分析方法。
3.焊接实习
3.1基本知识
3.1.1了解焊接方法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范围。
3.1.2初步掌握手工电弧焊方法:手弧焊的种类、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焊接电弧的特点与构造;电焊条的组成、作用;焊接工艺参数及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手工电弧焊的基本操作方法。
3.1.3了解气焊所用设备的结构;气焊基本操作方法。
3.1.4了解氧气切割原理、工艺过程;氧气切割基本操作方法。
3.2基本技能
3.2.1初步掌握手工电弧焊平焊操作。
3.2.2初步掌握气焊、气割的基本操作。
4.钳工实习
4.1基本知识
4.1.1了解钳工在机器制造、机械装配和设备维修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4.1.2初步掌握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丝、装配与拆卸等方法和作用;所用工具、量具、夹具和其他附件结构、用途和使用方法。
4.1.3初步建立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过程即包括从零件制造、机器装配、调试全过程的整体概念。
4.2基本技能
4.2.1初步掌握钳工的各项基本操作。
4.2.2基本熟悉常用工具、夹具、量具使用。
5.车工实习
5.1基本知识
5.1.1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5.1.2了解零件加工精度、切削用量与加工经济性的相互关系。
5.1.3熟悉常用车刀的组成和结构;车刀的主要角度及其作用;常用刀具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车床常用附件用途。
5.1.4了解一般盘套类、轴类零件的车削工艺过程及其装夹方法。
5.1.5初步掌握外圆、端面、切断、切槽、锥面、钻孔与镗孔等车削加工方法的特点,以及所能达到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5.2基本技能
5.2.1掌握车床的操作;初步掌握根据图纸选用刀具、夹具、量具的方法。
5.2.2掌握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的方法。
6.磨工实习
6.1基本知识
6.1.1了解磨床的种类及用途。
6.1.2了解万能外圆磨床的工作原理;平面磨床的工作原理。
6.1.3了解砂轮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6.1.4熟悉磨削加工的工艺特点;磨削的加工范围及所能达到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6.2基本技能
6.2.1初步掌握外圆磨床的操作。
6.2.2初步掌握简单零件的外圆磨削加工。
7.铣工实习
7.1基本知识
7.1.1了解铣床的种类和用途。
7.1.2了解铣刀的种类和用途。
7.1.3熟悉铣削的加工范围及所能达到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7.1.4初步掌握工件、铣刀的安装方法。
7.2基本技能
7.2.1初步掌握立铣机床的操作。
7.2.2掌握简单零件平面铣削加工的方法。
8.数控机床加工实习
8.1基本知识
8.1.2了解数字控制(简称数控)的概念。
8.1.3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8.1.4了解数控机床的工艺范围、适用场合。
8.1.5基本熟悉熟悉简单零件的加工程序。
8.1.6 基本熟悉数控子程序的编写与调用。
8.1.7熟悉采用自变量编制加工宏程序的方法。
8.1.8了解线切割、快速成型、电火花等现代加工方法的知识。
8.1.9了解“加工中心”的特点和应用。
8.2基本技能
8.2.1初步掌握操作数控机床的方法。
8.2.2初步掌握编写简单零件的加工程序方法。
(二)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方面掌握各种毛坯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的初步能力,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各种主要切削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及应用,同时重点掌握各种加工方法对零件的要求,还应有选择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切削加工方法所用设备、工具的工作原理,了解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对一般复杂程度的零件制定从毛坯制造到切削加工的全部工艺规程。
2.基本技能方面熟悉金属材料的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及工具,并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
(三)学时分配
非机械类金工实习学时2周共10个教学工作日。按每天不少于7个学时计,共70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序号
项 目
实习时间(学时)
序号
项 目
实习时间(学时)
1
铸 造
14
6
磨 工
3.5
2
压力加工
3.5
7
铣 工
3.5
3
焊 接
3.5
8
数控机床加工
14
4
钳 工
14
9
5
车 工
14
10
注:各工种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工种实际在计划学时内酌情安排适当的时间用于创新设计。
(四)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1.本课程的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等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特点及其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通过实践,加深对各加工方法原理、工艺特点、材料选择及零件结构工艺性的感性认识。
2.本课程的难点本课程的难点是: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等加工过程的实际操作。
三、课程改革与特色
1.课程特色实践性是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金工实习》课程通过对学生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工程意识,学习工艺知识,建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概念,初步实现对《金属工艺学》课程主要知识点涉及的相关内容的认知,增加了感性知识,强化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应用于实践的前期过程。
2.课程改革
2.1改革思路鉴于对本科学生的培养层次,提出培养工程意识,通过金属加工工艺过程的实践强化对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等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特点的感知,而不期望在有限课时的《金工实习》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培养成技艺娴熟的操作技师,故应以操作实践作为手段,加强对金属加工工艺过程的感性认识为目的。
2.2改革实践
2.2.1根据各工种特点对如何通过实践过程强化理论知识点作出详细且灵活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手段,通过不同方案的对比,直观明了的展示金属加工工艺相关知识点。
2.2.2加强学生对工艺方案设计的自主创新实践,通过自主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通过分析工艺设计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的利弊,强化对原理和工艺特点认识及理解。
2.2.3课程评分标准应以操作和工艺分析结论综合评定,重点考核工艺及操作对工件制作工艺原理和工艺特点的相关分析,辅以考核正确的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四、推荐教材推荐教材:
《工程实践与训练教程》,主编:王志海 罗继相,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7年参考书:
《金工实习教材》,主编:萧泽新,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5
《制造技术实习》,主编:张兴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5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主编:胡大超,张学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4
《工程训练》,主编:吴鹏 迟剑锋,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5
执 笔:罗继相 王志海审 阅:陈作炳 王玉伏 罗进川 胡正前 武玉山 陈光南
罗源喜 陈 曦 刘林海 但永红 陈 云 日 期:2007.3
审 定:张 崧 日 期:2007.3
《电工电子实习A》实习大纲
实习类别:电工电子实习A/Electric Practice
周数/学分:2/2
时间安排:
适应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技术开课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室
一、实习目的
1.实习目的
(1)本课程是工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
(2)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般电工,电子工艺知识和技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电工和电子方面的基础操作技能;初步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实际;为后续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二课活动乃至今后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
1.第一单元:绪论及安全用电介绍本课程的性质,作用,内容,及学习方法;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几基本知识。
2.第二单元:手工锡焊技术锡焊技术的特点,锡焊机理,条件;焊料的基本知识及使用方法。
3.第三单元:常用电子元器件及测试方法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和基本参数;基本参数的识别;性能和基本参数的测试方法,元器件的测试方法
4.第四单元:实习产品的制作及调试电子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制作要求;实习产品的安装工艺及调试
5.第五单元:计算机辅助上机印制电路板的基本知识,印制电路板计算机辅助设计三、实习进度安排序号
实习内容
所用时间
30学时(2周)
1
绪论及安全用电
1
2
手工锡焊技术
1
3
常用电子元器件及测试方法
8
4
实习产品的制作及调试
14
5
计算机辅助设计
6
学 时 合 计
30
四、实习的考核方法
1.测量技术20% 2.工程实践能力30%
3.计算机辅助设计20% 4.实习报告 30%
执 笔:周南心审 阅:郭建明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
周数/学分:2/2
先修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课院系:自动化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是为加深学生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1.设计内容: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音响防大器的设计、函数发生器的设计,语音防大电路、数字频率计、数字电压表,数字时钟,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数字电子称;红外线数字转速表;数字温度计;电容数字测量仪;大电流检测仪;加减法运算电路;音乐数字彩灯电路;电子密码锁。
2.设计要求:
选择上述设计内容之一进行设计,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掌握有关电路的基本原理,画出实验设计电路图与接线图,对思考的问题作出回答。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序号
阶 段 内 容
所需时间(天)
1
方案设计论证
3
2
连接线路
1
3
参考有关文献提出不同设计方案
3
4
调试及记录问题、结果
4
5
结果分析整理
1
6
补充并完成报告
2
合 计
14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及图纸要求
1.课题名称。
2.内容摘要。
3.设计内容及要求。
4.比较和选择设计的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
5.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设计和器件选择。
6.画出完整电路图,并说明电路工作原理。
7.组装调试的方法和技巧,测试时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8.总结设计的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点缺点,指出课题的核心以及实用价值,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9.列出系统需要的元件清单,列出参考文献。
10.收获、体会。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设计方案和内容(30分)
制作与调试(30分)
说明书内容和规范程度
(20分)
答 辩
(10分)
考 勤
(10分)
总 分
(100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主编:高吉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参考书:
《模拟电子技术》,康华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出版
《数字电子技术》,康华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出版
执 笔:罗惠谦审 阅:郭建明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icrocomputer Principle
周数/学分:2/2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适应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模式识别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设计环节的实际训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硬件设计题目
1)交通红绿灯控制要求:按每一组具体要求控制红、黄、绿灯的亮灭闪烁。
2)交通灯控制(用8253控制延时)
要求:用8253计数器代替软件延时,控制灯亮灭的时间。
3)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开关量输入要求:在屏幕上显示输入的12个开关量,并用12个发光二极管标示。
4)双机通讯程序设计要求: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双机通讯的程序,用中断的方式实现发送方从键盘上输入一个字符,接收方将该收到的字符显示在微机屏幕上。
2.软件设计题目
1)电子琴设计使用汇编语言设计一个运行于计算机的电子琴软件,软件应实现如下功能(实现两个以上功能):
①弹奏:用户每按一个琴键就弹奏相应的音符;
②演奏:按下键“A”后自动弹奏预存琴谱功能;
③变调:按下键“U”后,再弹奏和演奏时琴键相应的音符频率变高;按下键“D”后,再弹奏和演奏时琴键相应的音符频率变低;
2)用汇编语言编写霓虹灯的模拟显示程序
3)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图形变换的程序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序号
阶 段 内 容
所需时间(天)
1
设计思路、原理电路设计
3
2
编程
3
3
调试
2
4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
合 计
10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书写整洁。说明书格式包括标题(中英文)、提要、正文(包括①设计项目要求与说明。②电路原理分析。③软件流程分析。④调试分析。⑤实验数据分析。⑥答辩。⑦成绩评定。)、附录(图纸、程序清单或软盘) 。课程设计说明书须每人一份,独立完成。
1.进行硬件接口设计根据设计的硬件图纸,软件设计流程图及相应的软件+口试来评定成绩。
2.进行纯软件设计要求上机调试通过程序。根据程序运行效果+口试来评定成绩。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教材: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编著:郑学坚,周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编:姚燕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参考书:
《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应用基础.下册:接口与应用》,主编:邹逢兴,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主编:刘乐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编著:沈美明、温冬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执 笔:张丹红审 阅:李志俊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Power system Analysis
周数/学分:1.5/1.5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自动化学院电气技术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它是学生在学习《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训练,能复习巩固本课程以及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增强工程观念,培养电力网规划设计的能力。
熟悉国家能源开发策略和有关的技术规程,规定,导则等,树立供电必须安全,可靠和经济的观点;掌握电力网初步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熟练电力网的基本计算;学习工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课程设计的内容学习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后,可将电力网络规划设计作为该课程设计。其内容包括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平衡计算;电力系统接线方案的选择;导线截面积选择;计算电力网投资及年运行费用;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型式以及电气主接线;计算本次设计范围内的总投资。电力网潮流与电压计算(最大,最小负荷分别进行);各变压器分接开关位置选择,并作电压验算。
2.课程设计的要求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应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该任务书应包括电源及负荷点的地理位置图;各发电厂装机情况:型号,单机容量和台数;各负荷点及发电机直配负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或负荷曲线),功率因数,负荷电压,调压要求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等。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要求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绘制图纸,完成课程设计答辩。
三、课程设计进度要求序号
阶 段 内 容
所需时间(天)
1
分析和计算
5天
2
编写设计说明书和绘图
2天
3
答辩
0.5天
合 计
7.5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课程设计说明书应有学校统一的封面。
2)前言用一页纸简述本次课程设计任务、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
3)目录用一页纸写出第几章 标题----------------页码。
4)正文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课程设计下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分章编写课程设计说明正文。
2.课程设计图纸要求用#3图纸绘制课程设计图纸,其中包括 电力系统接线图(含地理位置图);系统发电厂和变电站主接线图;最大及最小运行方式潮流分布图。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设计任务表达清楚、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计算、图表、结果等正确性(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教材:
《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第三版,主编:何仰赞 温增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参考书: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 电力系统分册》,主编:陈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出版
《电力工程》,主编:陈志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出版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 电气一次部分》,主编: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年出版
《Power system stability and control》,主编:Kundur P,New York:McGraw–Hill Publishers,1994年出版
执 笔:孙建生审 阅:宋仲康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技术/Protective Relaying In Power Systems
周数/学分:1.5/1.5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技术》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课单位: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
一、目的与要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技术》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训练,能巩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技术》课程及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内容,增强工程观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
1.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整体概念,深刻地认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在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熟悉有关技术规程、规定,树立供电必须安全、可靠用电的观念;
2.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
3.学会搭建基本的继电保护模型电路并调试;
4.学习工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课程设计内容因满足上述课程设计要求,参考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如下:
1.设计题目居民小区供电系统继电保护
2.设计内容与要求
1) 写出居民小区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的步骤及设备
2) 提出保护方案
3) 出保护系统方框图;
4) 列出所需仪表名称、型号及性能;
5) 画出相关电气电路图;
6) 写出系统投运及参数整定步骤;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序号
阶 段 内 容
所需时间(天)
1
方案论证与设计
2.5
2
线路设计与连接
2
3
调试及结果分析
2
序号
阶 段 内 容
所需时间(天)
4
书写报告
1
合 计
7.5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可参考下列提纲层次编写:
1.前言
2.目录
3.设计任务介绍
4.系统技术方案论证
5.系统实现
6.调试过程与方案修改
7.结论与建议绘制图纸一张,系统继电保护接线图。课程设计说明书须每人一份,独立完成。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五、课程设计答辩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教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主编:尹项根,曾克娥,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武汉,2001
参考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三版),主编:贺家李,宋从矩,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北京,1994
执 笔:宋仲康审 阅:陈艳三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Power Electronics:System and Control
周数/学分:1.5/1.5
先修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
适应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理解工作原理和熟悉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实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面向工程实际的学习方法和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
2.提高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结合课题任务,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搜集信息,扩大视野,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启发创新思维。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设计内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对电力电子装置相关的功能电路单元、完整的电路系统以及控制方法的硬件或软件进行设计。
2.设计要求按照设计任务要求进行设计,达到任务书中明确描述的功能和技术指标。课程设计既要相互交流,又要求独力思考,在理解教材内容和广泛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独创性方法解决问题。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序号
阶 段 内 容
所需时间(天)
1
理解任务并收集资料
1
2
阅读文献
1
3
总体设计
1
4
详细设计
3
5
撰写报告
2
合 计
8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方案比较和选择、电路原理分析、电路设计、元件参数计算和结果分析等内容。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每行34字,每页32行,行距为20磅。按课《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对程设计说明书统一书写格式的规定进行撰写。图表和程序框图清晰整洁,软件代码作为设计说明书的附录。
2.图纸要求电路原理图和印制板图采用A4图幅打印,较大的电路图应分割处理,作为设计说明书的附录。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教材: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主编:叶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参考书: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及装置》,主编:叶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出版。
执 笔:夏泽中审 阅:袁佑新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Motion Control Systems
周数/学分:1.5/1.5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教研室
一、目的与要求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有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完成某种运动控制系统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的步骤和一般方法,学会电路的设计,电器元件参数的设计和选型及系统特性分析和评价。
二、课程设计内容
1.结合具体系统,完成电路(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等)的设计
2.完成电路主要元件参数的计算及电气元件的选择
3.进行系统特性分析和评价
4.绘制电路图或仿真实验
5.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制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序号
阶段内容
所需时间(天)
1
布置题目、熟悉题目和收集资料
1
2
系统方案设计
1
3
控制电路设计
2
4
绘图或仿真
2
5
撰写说明书
1.5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按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格式书写
2.图纸需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设计态度认真、遵守纪律(10分)
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2.方案论证(10分)
3.电路设计、参数计算正确(20分)
4.绘图和仿真(25分)
5.报告规范,参考文献充分(10分)
6.答辩(25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七、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主编:陈伯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出版
《控制系统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主编:薛定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出版
执 笔:曹雪莲审 阅:袁佑新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The course design for 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
周数/学分:2/2
先修课程:《复变函数》、《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能初步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控制理论初步解决实际控制问题,能对系统进行校正和提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给出广义受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数学模型及参数,控制系统性能指标(频域指标或时域指标),采用基于频率响应法的串联校正或反馈校正方法设计校正装置和参数,以使控制系统满足给定技术指标要求。
1.根据对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2.按已确定的K,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并计算相角裕度。
3.确定需要补偿的相位超前角。
4.计算α。
5.确定T值,求出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6.校验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给定指标的要求。
7.确定校正网络各电气元件的数值。
8.设计计算结果通过MATLAB软件控制系统工具箱分析和比较线性系统校正前后的特性。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序号
阶 段 内 容
所需时间(天)
1
收集资料,熟悉MATLAB软件
1
2
方案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电路图
4
3
计算机仿真
2
4
课程设计报告
2
5
课程设计答辩
1
合 计
10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1.绘出在半对数坐标图上未校正系统及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2.绘出校正网络电路图。
3.用MATLAB软件计算校正前后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4.用MATLAB软件求出校正后系统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5.给出MATLAB仿真程序及波形。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主编:胡寿松,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参考书:
《自动控制原理》,主编:高国燊,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
《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编著:楼顺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主编:张晓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Modern Control Systems》,主编:Richard C.Dorf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Linear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主编:John J.D,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2001年出版。
执 笔:刘志立审 阅:谭思云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强化训练》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强化训练学时/学分:1周/1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电路原理》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
一、基础强化训练的目的本环节主要内容是学习MATLAB软件并掌握MATLAB语言工具,结合线性代数、电路原理等课程,强化和巩固专业理论基础和掌握MATLAB编程的技巧,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MATLAB语言的两个最显著特点,即其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完美的图形可视化功能,使它成为工程界应用最广的科学计算工具,已成为国内外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本环节通过MATLAB语言学习与强化训练,使学生能掌握MATLAB软件,从分析和解决《线性代数》、《电路原理》课程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入手,力图做到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能熟练应用MATLAB工具解决电气工程计算问题及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系统。
通过该环节,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比较全面而辩证地分析和处理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基础强化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根据本专业的培养计划,本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的暑假进行,进行一周。基础强化训练的选题范围规定如下:
1.数值线性代数方法及MATLAB实现
2.MATLAB在“电路原理”中的应用
3.MATLAB工具箱的应用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处理方法,熟练使用MATLAB语言编写所需应用程序,上机调试,输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基础强化训练的进度安排序号
设 计 内 容
所用时间
1
对选定的设计题目进行原理分析
1天
2
设计程序框图,编写程序代码
1天
3
上机调试程序,修改并完善设计
2天
4
完成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1天
合 计
1周
四、说明书与图纸要求训练完成后,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总结报告一份,包括:训练题目、训练要求、设计分析、总体电路、模块设计、模块程序、仿真波形、结果分析、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五、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参考资料
《线性代数》
《电路》第四版,主编:邱关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99年
《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 语言及应用》,主编:薛定宇,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96.6
执 笔:宋仲康审 阅:陈艳三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力拓展训练》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力拓展训练学时/学分:1周/1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
一、能力拓展训练的目的电力系统仿真日益成为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决策的重要技术手段。各种仿真系统不断出现,可提供最新的电力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提供与电力系统技术发展同步的元件模型,如发电机模型、励磁系统模型、调速器模型、HVDC模型、FACTS模型、负荷模型和新型高压直流(HVDC)模型、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模型等。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熟悉和掌握电力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掌握电力系统仿真技术已成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掌握并有效利用这一新技术,同时还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能力拓展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根据本专业的培养计划,本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暑假进行,进行一周。基础强化训练的选题范围规定如下:
1.电力系统建模及分析
2.可视化电力潮流及网损计算软件设计与应用
3.可视化继电保护与短路计算一体化软件设计
4.交流电动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仿真
5.绘图、数据库与分析计算一体化微机CAD系统设计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使用电气系统仿真硬件与软件,掌握建立电力系统仿真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学会使用仿真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编写应用程序,上机调试,输出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能力拓展训练的进度安排序号
设 计 内 容
所用时间
1
对选定的设计题目进行原理分析
1天
2
建立仿真或计算模型,编写程序代码
1天
3
上机调试程序,修改并完善设计
2天
4
完成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1天
合 计
1周
四、说明书与图纸要求训练完成后,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总结报告一份,包括:训练题目、训练要求、设计分析、总体电路、模块设计、模块程序、仿真波形、结果分析、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五、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参考资料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主编:黄家裕等,出版社: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3年8月
《电力系统分析》,主编:何仰赞等,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96年6月
执 笔:宋仲康审 阅:陈艳三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实习大纲
实习类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产实习/Production Practice
周数/学分:3/3
时间安排:2/3
适应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电气技术教研室
一、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必须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广泛深入接触各种不同的生产实践和设计实践,了解并逐步掌握普遍适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毕业后在较大范围内满足较多专业工作和不同工作岗位对电气工程人才的需求。本学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社会或实习场所的一般情况,增加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的感性认识;
2.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本教发展趋势;
3.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或社会、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熟悉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
5.虚心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培养热爱专业、热爱劳动、热爱工农的品德。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
1.入厂教育由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和技术专家作建厂历史、生产规模、发展规模和体制改革的报告,宣讲工厂的规章、制度、安全、保密等有关条例,以及工厂对学生提出实习纪律和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2.参观实习参观发电厂或变电站主要设备,了解电力系统生产、运行及自动化技术,电气检测与控制,了解企业的供配电系统。了解企业组织、生产、技术、设备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本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知识结构、技能等的要求,从中把握今后努力的方向。
3.听课参观请企业技术人员介绍电气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在生产中的应用,介绍工厂电气系统的特点及控制系统的组成。
4.调研实习根据实习中选题的要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对某一对象进行参数分析。
5.实习报告根据参观实习、听课实习、调研实习记录及收集的资料完成实习报告。
三、实习进度安排序号
实 习 内 容
所用时间(天)
1
入厂教育
1
2
生产过程参观
2
3
电气设备参观
2
4
自动化技术参观
2
5
供配电系统参观
1
6
听课实习
3
7
调研实习
2
8
实习报告
2
合 计
15
四、实习考核方式
1.实习成绩根据实习情况和个人出勤。实习笔记、实习报告进行综合测评;
2.对于不听从指导老师和厂方指导人员指挥,不遵守纪律,无故迟到、早退、缺席以及不在规定时间内按时返回驻地者,成绩降级或按零分记载;
3.没有完成实习全过程或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报告者,成绩按零分记载。如果发现抄袭现象,当事人成绩均以零分处理;
4.实习报告应该全面真实反映实习所见所闻以及收获,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迹工整,严格杜绝流水账式的实习记录。报告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活动时间、地点、名称、过程及其活动目的;参观介绍的设备情况(工作原理、工艺过程、控制要求、控制方法、性能评价、技术前景等);这部分是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由于实习过程活动比较多,因此这部分内容要有所侧重,主要介绍本人感受较深,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另外,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在现场所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实习的收获体会与建议,这也是报告的重点内容。
实习成绩评定等级由三部分组成:
实习表现:根据实习态度和完成任务情况综合评价给分(占40%);
实习报告质量:根据实习报告质量给分(占30%);
考试及其它:根据考勤,日记综合评价给分(占30%)
三部分成绩按百分制给分。总成绩按上述比例折算后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等级评定。折合计算标准为:90分及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执 笔:宋仲康审 阅:陈艳三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调节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本课程设计是完成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课程理论教学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提高。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学生加深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提高对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2.结合工程或生产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技术资料、进行计算和绘图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课程设计题目要尽可能地结合生产实际来进行。选题应该多样化。例如:智能仪表温度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双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压力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2.要求学生任选一题,并根据设计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和图纸的绘制要符合规范要求。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序号
阶 段 内 容
所需时间
1
查阅资料,对被控对象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控制系统结构
2天
2
设计控制系统原理图,选择检测和控制仪表及执行器,
2天
3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1天
合 计
1周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1.说明书要求要求有方案框图,有整体原理图,有分步原理图,有硬件、软件设计,有分析,有讨论,用A4纸打印。
2.图纸要求图纸要按国家标准要求用计算机绘制打印,并明确标注所有电子器件、部件名称、型号和数值大小,符号要求正确。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教材:
《过程控制系统》,主编:方康玲,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参考书:
《过程控制系统及设计》,主编:朱麟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
执 笔:薛丽娟审 阅:邓燕妮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运动控制系统/Motion Control Systems
周数/学分:1.5/1.5
先修课程:《自控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
适应专业:自动化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有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完成某种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2.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的步骤和一般方法,学会电路的设计,电器元件参数的计算和选型及系统特性分析和评价。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1.结合具体系统,完成电路(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等)的设计
2.完成电路主要元件参数的计算及电气元件的选择
3.进行系统特性分析和评价
4.绘制电路图或编制程序
5.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制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序号
设 计 内 容
所用时间(天)
1
设计方案的分析、比较、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1
2
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的设计
1.5
3
电路主要元器件的参数计算和电气元器件的选择
1
4
进行系统特性分析和评价
1
5
绘制电路图或编制程序
1.5
6
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1.5
合 计
7.5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
1.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内容充实,层次清楚,文理通顺,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
2.设计图纸应齐全,应按GB4728要求绘制,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3.设计不得抄袭或与他人类同,不得在网上下载整段内容作设计内容。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如:硬件电路、软件程序等)(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教材: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主编:陈伯时,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5年7月参考书:
《运动控制系统》,主编:尔桂花,窦日轩,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2年10月
《电力电子和运动控制系统》,主编:李鹤轩,钱利民,出版社:福建科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94年
《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主编:王兆安,黄俊,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1年
《电力电子设备设计和应用手册》,主编:王兆安,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2年
执 笔:何建平审 阅:曹雪莲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Power Electronics
周数/学分:1/1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
适应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目的
1.目的:课程设计是学习专业技术课所必需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并使学生得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
2.要求:本课程设计应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及实验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掌握从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论证到电路设计、计算的整个设计过程,获得初步的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分组与课题选题,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督促、检查学生课程设计的进行情况,并结合答辩情况负责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的成绩考核。参考设计方向如下:
1.相控电路及控制技术
2.直流斩波技术
3.交流电力控制技术
4.变频技术
5.PWM控制技术
6.符合本课程要求的其它设计方向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序号
设计内容
所用时间(天)
1
资料收集
1
2
系统设计
3
3
答辩
1
合 计
5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
1.撰写总体方案设计说明书。对方案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说明系统工作原理。
2.撰写单元电路设计说明书。画出单元电路图,说明工作原理,给出元件计算书,列出元件清单。
3.画出整体电路原理图,图纸、元器件符号及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4.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熟悉各种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完成资料收集任务。
5.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6.写出答辩提纲,参加答辩。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 分(100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教材:
《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主编:王兆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参考书:
《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主编:陈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电力电子设备设计和应用手册》(第2版),主编:王兆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 Theory and Design》,主编:Jai P,Agrawal,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执 笔:李向明审 阅:曹雪莲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The Technology of Computer Control
周数/学分:1.5/1.5
先修课程:《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程序设计》、
《传感与检测技术》等适应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模式识别教研室
一、目的和要求
1.巩固理论知识
《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并设计出所需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培养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熟悉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在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本课程设计以80X86系列计算机或MCS-51系列单片机为背景,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算法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2.提高动手能力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是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控制技术》基本功的综合训练。经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运用课程所学内容,进行一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演习,具备一定的开发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结合典型对象,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
1.提出控制对象及其控制性能要求根据控制系统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设备,提出明确的控制对象以及能达到的控制性能。
2,提出控制设计方案计算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硬件设计,画出相关电路图;
确定控制算法参数整定方法及其步骤;
画出控制软件方框图,设计软件;
调试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
三、课程设计进度要求序号
设 计 内 容
所用时间(天)
1
查阅相关资料
2
2
课程设计
5
3
课程设计答辩
1
合 计
8
四、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
1.指导教师讲述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并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
2.学生查阅被控对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资料;
3.按要求进行设计;
4.指导教师要经常检查各学生的设计情况,随时指导、答疑。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1.设计说明书要用专用稿纸书写或打印
2.书写整齐、清楚
3.图纸要规范、齐全,元件参数尽量详细
六、课程改革特色充分利用自动化学院开放实验室的有利条件,将课程设计与开放实验室的工作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能强化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
七、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自动化学院课程设计评分表:
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15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1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调试情况与实验结果(15)
6.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7.答辩(25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八、教材及参考书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主编:于海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主编:赖寿宏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
执 笔:周申培、李志俊审 阅:李志俊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自动化基础强化训练》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自动化基础强化训练/
学时/学分:1周/1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电路原理》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一、基础强化训练的目的本环节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MATLAB语言工具,结合线性代数、电路原理等课程,强化、巩固专业理论基础,掌握MATLAB语言的编程技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仿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MATLAB语言的两个最显著特点,即其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完美的图形可视化功能,使它成为控制界应用最广的科学计算工具。控制界知名学者编写的控制系统工具箱,不仅用于仿真,甚至用于实际控制。显然,掌握MATLAB语言已成为本专业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本环节通过MATLAB语言的学习与强化训练,使学生能掌握MATLAB软件,从分析和解决《线性代数》、《电路原理》课程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入手,力图做到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能熟练应用MATLAB工具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
通过本环节,巩固和深化已学课程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基础强化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本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的暑假进行,为期一周。基础强化训练的选题范围规定如下:
数值线性代数方法及MATLAB实现
MATLAB在“电路原理”中的应用
MATLAB工具箱的应用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处理方法,熟练使用MATLAB语言编写所需应用程序,上机调试,输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基础强化训练的进度安排序号
设 计 内 容
所用时间(天)
1
对选定的设计题目进行原理分析
1
2
设计程序框图,学习并编写程序代码
2
3
上机调试程序,修改并完善设计
1
4
完成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1
合 计
5
四、说明书与图纸要求训练完成后,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总结报告一份,包括:训练题目、训练要求、设计分析、总体电路、模块设计、模块程序、仿真波形、结果分析、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五、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参考资料
《线性代数,
《电路》第四版,主编:邱关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99年
《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及应用》,主编:薛定宇,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6
执 笔:胡荣强审 阅:李志俊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自动化能力拓展训练》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自动化能力拓展训练/
学时/学分:1周/1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电子设计自动化》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一、能力拓展训练的目的电子技术经历了分立元件到集成芯片再到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高速发展历程,CPLD/FPGA器件的问世使片上系统的实现成为现实,SOC、SOPC技术代表了未来电子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中,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起着支撑的作用。采用EDA技术,可以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或FPGA)重构片上系统(SOC),从而达到开发高性能电子产品的高效化、低成本化、灵活化。EDA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不仅给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带来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发展机遇,也对传统的电子系统设计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掌握EDA设计技术已成为本专业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本环节通过EDA设计技术的学习与强化训练,使学生迅速掌握并有效利用这一新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能力拓展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本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暑假进行,为期一周。基础强化训练的选题范围规定如下:
利用CPLD/FPGA器件实现简单的计算机逻辑接口电路(如地址译码电路、硬件加密电路等);
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或FPGA)实现DSP功能。
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处理方法,熟练使用常用EDA工具(如Quartus Ⅱ、Matlab/DSP Builder等)和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 HDL等)设计所需应用程序、上机调试、模拟仿真、下载到目标芯片上运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三、能力拓展训练的进度安排序号
设 计 内 容
所用时间(天)
1
对选定的设计题目进行原理分析
1
2
设计程序框图,编写程序代码
1
3
上机模拟调试,修改并完善设计,下载到芯片上运行验证
2
4
完成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1
合 计
5
四、说明书与图纸要求训练完成后,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总结报告一份,包括:训练题目、训练要求、设计分析、总体电路、模块设计、模块程序、仿真波形、结果分析、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五、评分标准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参考资料
《Digital System Design with VHDL》,主编:Mark Zwolinski,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出版或修订时间:2002年
《SOPC技术与应用》,主编:江国强,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0月
执 笔:胡荣强审 阅:李志俊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实习大纲
实习类别:自动化生产实习/Production Practice
周数/学分:3/3
时间安排:6学期适应专业:自动化专业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教研室
一、实习目的
1.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必需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广泛深入接触各种不同的生产实践和设计实践,逐步掌握普遍适用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毕业后在较大范围内满足较多专业工作和不同工作岗位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
1.实习内容
1)自动化技术与设备在工厂的应用,如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等。
2)自动化检测仪表及传感技术在工厂的应用实例,如,“温度,称重,测速,料位,氧气分析仪”等。
3)工业控制机在工厂的应用,了解DCS技术在工厂应用。介绍控制总线、通信、及远程诊断技术在现代化工厂里使用技术及参观。
4)工厂供配电系统简介及参观。
2.实习要求
1)了解社会或实习场所的一般情况,增加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的感性认识。
2)初步了解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
3)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或社会、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了解控制仪表与设备的使用范围和选型方法。
5)熟悉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
三、实习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3周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
序号
实 习 内 容
所用时间(天)
1
入厂教育
1天
2
听课实习
3天
3
生产工艺流程参观
2天
4
检测与调节仪表参观
2天
5
控制设备参观
2天
6
供配电系统参观
1天
7
调研实习
2天
8
实习报告
2天
合 计
15
四、实习考核方式
1.实习成绩根据实习情况和个人出勤。实习笔记、实习报告进行综合测评;
2.对于不听从指导老师和厂方指导人员指挥,不遵守纪律,无故迟到、早退、缺席以及不在规定时间内按时返回驻地者,成绩降级或按零分记载;
3.没有完成实习全过程或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报告者,成绩按零分记载。如果发现抄袭现象,当事人成绩均以零分处理;
4.实习报告应该全面真实反映实习所见所闻以及收获,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迹工整,严格杜绝流水账式的实习记录。报告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活动时间、地点、名称、过程及其活动目的;参观介绍的设备情况(工作原理、工艺过程、控制要求、控制方法、性能评价、技术前景等);这部分是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由于实习过程活动比较多,因此这部分内容要有所侧重,主要介绍本人感受较深,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另外,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在现场所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实习的收获体会与建议,这也是报告的重点内容。
实习成绩评定等级由三部分组成:
实习表现:根据实习态度和完成任务情况综合评价给分(占40%);
实习报告质量:根据实习报告质量给分(占30%);
考试及其它:根据考勤,日记综合评价给分(占30%)
三部分成绩按百分制给分。总成绩按上述比例折算后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等级评定。折合计算标准为:90分及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执 笔:孙晓明审 阅:谭思云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