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章 修辞
2
第一节修辞概述第二节词语的选择和锤炼第三节句式的运用和转换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第五节修辞的语境和语体
3
第一节修辞概述一、修辞和修辞学习
(一 )什么是修辞
(二 )关于修辞学习二、修辞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 )修辞的基本原则
(二 )修辞的基本要求
(一 )
(二 )修辞与逻辑的关系
4
(一 )
“修辞”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要用一两句话简明概括地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却并不 那么容易。这除去目前对修辞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的看法存在分歧之外,还因为“修辞”这 个词的含义不像“词汇”“语法”
第一,指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上例中的“修辞”就是指修辞本身,即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往往要针对不同的情境,为取得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采用某些方式,遵循某些规律。例如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认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修辞的两大手法,即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当 然,修辞的方法、
5
第二,指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
上例中的“修辞” (动词 )
第三,指修辞现象。
上例中的“修辞”指的是修辞现象,即对语言进行调整或修饰加工的语言现 象。修辞现象是 对语言进行修辞活动的成第四,指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即修辞学。例如:
6
(二 )
修辞能揭示语言的奥秘,学习修辞对语言的表达、理解、评论善于修辞才善于表达,才能高效能地发挥语言的作用。重视语言的表达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论语 ·宪问,中有这样的记载:“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 里子产润色之。”这表明对修辞的高度重视的态度,对表达高度负责的精神。
正是这样才造 就了一大批千古美誉的雄辩家,文学家,语言艺术家,
就连孩子也具有善辩的才能。,世说 新 语 ·言语,有这样一段记载: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 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 !’”姓杨的“杨”与杨梅的“杨”同音,孔君平以此相戏谑。问得巧妙,既表示了他 的情趣,又不失其身分,还与情景相符。杨氏子答得更艺术,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采用反证的方式,其理自明,其义深刻,并且很有分寸。现代的例子更多,看看鲁迅手稿
7
(一 )
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具体地说,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概第二,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
语境,就是语言的使用环境,也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语言使用 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语言环境。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所说的“六何” ——“何故”、
“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新 1版,第 7
任何词语、句子或某种修辞方式,如果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孤立地、静止地看,无所谓好 坏。修辞现象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修辞效果也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体 现出来。同一句话,此时此地说合适,而换一个时间、地点、场合说就不一定合适。同一句 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和效果。
8
(二 )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上来说,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取得语言运用的最佳表达 效果,那就应该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练
1 准确所谓准确,就是选用的词语要确切,分寸合适,轻重恰当;所用的句式也要确切地扣“准” 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表意缜密准确。是什么就是什么,
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使人听 了不会误解。
2
所谓鲜明,就是选用的词语和句式必须含义清晰、明确,让人一看就明白,不能含糊其辞。
要做到鲜明,选用词语就应避免晦涩,要少用难懂的词语,要少绕弯子。
3 生动所谓生动,就是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生动是以准确、鲜明为前提的,不能离开所要表达的内容去片面追求生动。
4
语言简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删除冗赘,不说废话;二是通过词语的确切选择,使语言增加弦外之音,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9
(一 )
性质和作用不同。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修辞不是语言的要素,它是从表达方 法、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它的作用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研究的对象不同。语音以语音的结构规律为研究对象,如声韵调的构成、
配 合等;修辞不直 接以语音本身为研究对象,而是为增强表达效果来研究对语音的运用的,如修辞要 研究双声,叠韵、叠音、谐音、拟声、押韵、儿化、平仄、重音、轻声、停顿、语调、音节、节奏等 问题,研究这些语音现象所表现的感情色彩、音律美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词汇研究词 义的性 质,词的构成,词汇的组成、发展、规范等;修辞则着重研究多义词的关联,同义 词的选用 词语色彩显现、词语配合照应以及词语的仿造、
词语的创新和词语的活用等。语法研 究词,词组、句子等的结构规律及其类型,它要求把话说得“通” ——合乎语言习惯;
10
另外,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因为一句话首先要求通顺,
要求合乎语言习惯,即 合乎语法,才能进一步谈得上讲究表达效果好,才能达到修辞的“美”,所以讲究修辞是以 合乎语法为基础的。
某些修辞现象可以促进词义的发展,也可以转化为语法规则。比如比喻中喻体表示的意义是 临时的,由于用得多了,久了,理解了,习惯了,
比喻表示的意义为喻体获得,并固定下来,成为词的比喻义。“吃馆子”、
“写钢笔”等修辞方式,转化为语法,由超常用法转化为总之,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语音、词汇、
语法作为语言 的三要素 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修辞则是对语音、词汇、语法诸要 素的综合运用,修辞追求的是理想的表达效果,它要综合运用语言的各种要素来为增强语言 的表达效果服务的。因此我们学习中既不能把修辞同语言的三要素混同起来,不能把 修辞看成是语言的第四个要素,也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11
(二 )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正确思维总是按逻辑结构和逻辑规律组织的 。思维 凭借着语言进行,并且依靠着语言来表达。修辞则是语言的恰当运用,是正确思维的最佳表 达形式。因此,修辞要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不符合逻辑,就不会有好的表达效果,就谈不上修辞,逻辑上有毛病,也不是修辞手段所能掩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逻辑是 修辞的基础,
修辞要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如“这里的少年壮如山”,表达的是这里的少年长得很壮实的思想,用“山”去作比,具体、形象,从修辞从逻辑的角度看,都没有 错误,是完全正确的句子。如果说“这里的少年壮得如芦柴棍”,则与事理不符,即不符逻 辑,尽管用了比喻格,也谈不上什么修辞作修辞和逻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修辞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在一定的语境中考察话说得好不好。逻辑研究思维的规律,从内容上考察 思维的方法对不对。仍以“这里的少年壮得如芦柴棍”为例,用“芦柴棍”去说明“壮,,
与事理不符,话说得不对,这是用逻辑去分析的结果。“芦柴棍”与“壮”
没有相似点
12
逻辑学研究的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一样,因而 大脑的功能 ——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所以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日出于东,日落于西”等。
正因为人类的思维规律大体是一致的,故各民族的语言可 以互译,各民族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但是思维能力的全人类共同性并不等于各民族想问题的 方 式都一样,例如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认识的深浅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同的 差异。语言差异的分析表明,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了一个民族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独特方式,因此不同语言的完全等值的翻译是难以办到的 (科学术语例外 )。修辞是为了取得语言运用的 最佳表达效果,对民族语言材料的巧妙运用。不同民族语言的修辞虽有共通之处,但民族特 色也很鲜明。例如汉语修辞中的对偶,如果是严对,则要求音节相等,虚实相对,平仄交替 。
第三,有些修辞现象不能机械地用逻辑的尺度去衡量。 例如“青年人是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毛竹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这些说法似乎不合情理,不合逻辑,“人”怎 么是“太阳”,“毛竹”怎能
“低头”、“弯腰”,但人们一见就明白这是修辞手法。
返回
13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一、词语的选择和锤炼的先决条件
(一 )
(二 )
14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词语的选择、锤炼,又被称为“炼字”、“炼词”。炼字、
炼词的目的就是要将最恰 当最贴 切的词语用在最恰当最合适的位置上,以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选择、锤炼必须富有创新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准确贴切是炼字、炼词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些,首先词义是词的全部特征的概括,其中包括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掌握了词的本质特征,才不至于把词用错,掌握了词的全部特征,
才能把词用得贴切。我们积蓄了大量词语,并且运用自如,就有了精确地表情达意的条件,就有了增强表达效果的可能。往往有这种情况,某一个词用得不合适,整个意思大受影响,甚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某个词用得巧妙,会为整篇 文章增添光辉。
15
(一 )
1
同义词表示的意义,有同有异,大同小异。由于它们有细微差别,如果善于运用,可 使意思表达得精确、严密,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
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 感谢,给我 〔 奖 〕
这是,藤野先生,中的一句话。“奖励”、“鼓励”都有“勉励” 的意思。但它们有区别,“奖励”凭藉的是荣誉、物资,“鼓励”凭藉的是语言。从全文看,藤野先生并未给“我” 什么荣誉和物资,用
“奖励”表示与本意有一定差距。藤野先生对“我”是用语言从思想上 或精神上予以勉励的,因此鲁迅先生在定稿时将初稿中的,奖励”
改成了“鼓励”。
②她的父亲 ——鲁贵 ——约莫四十多岁的祥子,神气萎缩,最令人注目 的是粗而乱的眉毛同肿眼皮。他的嘴 〔 唇 〕 角松弛地垂下来 ……
16
2
人们表情达意是以句子为使用单位的,而句子则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组成句子的各 词语又 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网络中,形成能表达基本完整意思的整体。就句中的词语而言,其意义 有的直接相关,
词义的配合与修辞效果密切相关,由于在词汇部分和语法部分从不同角度作过分析,这里就 其主要方面作些说明。
第一,人、物与其状况的配合。
第二,事物与其数量的配合。
第三,人、物与其性状等的配合。
第四,动作、行为与其关涉的对象的配合。
第五,判断与被判断的配合。
17
3
褒,是褒奖、赞许的意思;贬,是贬斥、厌恶的意思。含有褒义或贬义的词,
能表示 爱憎感 情,体现出鲜明的立场和态度,使用得恰当,做到褒贬分明,保持感情色彩的谐调,会收到
①烈士们的 〔 尸 〕 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 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②他们 (引者按:指敌人 )〔 决心要 〕 妄图把这刚刚露出的缺口用士兵们的尸 体堵塞住 !
例①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句话,全文从标题到内容对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给予 了高度 的评价,表示了作者赞许的感情,可是当他们英勇与敌人肉搏而战死以后,描述他们的各种 姿势时,却用了个不含感情的中性词“尸体”,这就与全文在感情色彩方面不谐调。当然用,尸体”并没有错,但不如“遗体”
这个表示“所尊敬的人的尸体”色彩那样鲜明。例②中 的“尸体”用得合适,
指的是死去的敌人,与全文的感情一致。可是表示敌人的意志和愿望 时,用
“决心”、“要”这类不含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没有表示出对敌人贬斥的感情色彩。
18
4
风格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素质特征等。风格协调,才能获得 优美和谐的效果。
①“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 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 窃书 !……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是,孔乙己,中的一段对话。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塑造的孔乙己这个个性鲜明的 旧知识 分子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孔乙己性格的一部分就是迂腐,要面子,穷困潦倒又 故意显示斯文,平时满口之乎者也。用“窃”代替“偷”恰当地表现了这种个性,与整个人 物的风格十分协调。如果不是出自孔乙己之口或不用一个文言词,是不会有这样好的效果的
19
5
词语的色彩是多方面的,除了褒贬色彩、风格色彩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情况。
例如:
①老乡们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知道我们要出发,一清早就担着各种慰 劳品 来送别。一 〔 个 〕 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
这是,红军鞋,中的一句话,原文用的“一个”,后改为“一位”,
表现了尊敬的色
② 〔 白公馆看守所 〕 特务所长 〔 陆景清 〕 和看守长 〔 杨 进兴 〕 共同研究 〔 着 〕 这张可怕的传单:“中国共产党第七届 中央委员会第二次 〔 委员会 〕 全体会议在石家庄附近举行 ……”
这是,挺进报,中的一句话。一般情况下,为了简略,可用简称,如果为了庄重,就 只能用全称了。,挺进报,上报道共产党的会议,
20
(二 )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意义是通过声音表达的。词语是语音语义结合体,说话、写 文章必 须声情并茂。声音配合得好,说 (读 )
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也容易。同时,明快的 节奏,优
1
方块汉字,一个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这是做到音节匀称的一大有利条件。汉语的词,有单 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它们之间往往可以找到同义关系,这是做到音节匀称的又一有利 条件。人们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选用音节,可以获得整齐美、对称美做到音节匀称,主要是单音节词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配三音节词,等等,使并列结构或相应的地方保持平衡或满足语流节拍的要求。
21
2
平仄是沿用音韵学的术语。上声去声入声合称仄声,平声 (阴平、阳平 )自成一类,
叫在古代,韵文讲究平仄。到了唐代,人们对平仄的调配总结出一套规律,并形成了固定的格 式,要求相当严格。到了现代,对平仄的要求放宽了,但并不是不讲究,即使是散文,如能 恰当配合,充分利用它来加强语言的音律美,效果也会好
①这个枪法实在惊人,落时如乌龙摆尾,举时像鸾凤朝阳,枪风阵阵,冷气飕飕。
这是,珍珠赋,中的一句话。为什么能铿锵优美,其中的四个四字格式的短语不仅平 仄交替而且上下粘连。以,-”
乌龙摆尾 --
鸾凤朝阳 -| --
枪风阵阵 --
冷气飕飕|| --
使天上银河失色| -| --
叫满湖碧水生辉|| -|| --
22
3
韵脚是指在不同句子里押韵的那个字,由于通常都在句末,所以叫做韵脚。押韵,让 同一个 韵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个位置反复出现,这种声音上的重复,使语言和音乐相融合,既传达了 语言的内在情愫,拨动了人们心弦,又便于吟诵,容易记忆。因此,不仅诗歌离不开押韵,就是散文韵脚和谐可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否则,反而使人感到别扭,甚至出现以词害意的弊病。如点燃的是松明,〔 野蒿,〕 古藤,〔 灯草 !〕
这是,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中的一节。原文中的“劳、剿、草”是韵脚,它们同韵,又在 不同句子的句末,符合押韵条件。但是,在“艰苦的岁月,夜里哪有明灯 (笔者按:后改 为“油灯” )照亮呵”一句中已否定了“灯”,而“灯草”虽能“点燃”,却不能“照亮”,因此,以
“灯草”为韵脚,不自然了。收进中学语文时,删去了“灯草”,调整了并列各项 的顺序,成了“松明、古藤、野蒿”,三者都能点燃,长征路上容易找到,“蒿”与“劳,剿”押韵,从语音上看,从情景上看都很和谐,而且不露痕迹了。又如 (在同一首诗中 ),
23
4
相同音节 (字 )复叠出现叫叠音。有属于构词法的,如“乖乖”“冉冉”“茫茫”;有 属于构 形法的,如“清清楚楚”“实实在在”“说说”;有用词的,如“田田 (的叶子 )”“油油 ( 的绿意 )”“滑滑 (的明亮着 )”。叠音的恰当运用可突出词语的意义,增强形象性和音乐感 。用它描绘人物,
可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用它写景状物,可以烘托气氛,有如身临其境。,荷塘月色,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 的舞女的裙。层层的 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 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 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
短短一段话,就有九处叠音。这些叠音,给这幅秀丽朴素、生动形象的画面增添了立 体 感,使人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方面都获得真切的感受,领略到荷塘月色的神韵。
返回
24
第三节句式的运用和转换一、长句和短句二、整句和散句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25
第三节 句式的运用和转换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句式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内容,同 样的内 容也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可以表示基本上相同或 相近意义 的两种或多种在表达效果上具有细微差别的不同句式,叫做同义句式。所谓句式的运 用和转 换,就是能在一组同义句式中自如的转换,并能根据语言环境选用最恰当的句式来增强表达词有同义词,短语有同义短语,句式也有同义句式。俗话说“一句话,百样说”,就是说,同一种意思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其表达效果也就有高低之 别,因此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就需要认真地选用不同的句式。锤炼词语叫炼字,推敲句式 叫炼句,
可见,句式的选择和运用,跟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一样,都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表 达时,如果句式选择运用得好,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事物和现象,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和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增添文章的文采,收到
26
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的长短,是以用词的多少和结构的繁简情况来确定的。所 谓 长和短,没法量化,只是相对而言。长句指那些用词多,
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指 那些用词少,结构简单的句子。这里所说的结构
①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三个孙子,三个孙女,两个孙媳;还有五 个已经出嫁的姑娘。真是儿孙绕膝,金第一个分句中有五种人作“有”的宾语,由于其间可以从容停顿,应算作短句,不算 长句和短句各有修辞效果。长句的定语、
状语多,联合成分多,或某些成分结构复杂,内容 含量大,有精确、严密、
②文艺本应该是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只有少数的先天,东西”前面有两项并列而成的短语作定语,并列各项都包含有主谓短语,各自的 主语前又短句短小精悍,有简洁、明快、
有力的修辞效果。句子简短,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所以常用来记述紧急情况,渲染紧张的气氛,表达激烈的情绪。
27
如果用长句,尽管意思不 说理,
一般多用长句,对话一般多用短句。但是只用长句或只用短句都是不大可能的,通常是长句和短句兼用,根据表达的需要,各取其利,使语言变化多姿。
⑤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 红。最后,当这 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的天空,
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 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 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这段话描绘的是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之一,共用了九个单句(包括复句中的分句),其中两 个长句,七个短句。用灵活的形式,写多变的色彩和光线,内容和形式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成分太多,或 者结构层次繁复;短句之所以短,就是由于附加成分少而短,
结构简单。长句短句各有修辞 作用,因此,既要掌握长句和短句的特点,又要掌握把长句化为短句,把短句化为长句的方 法,做到欲长则长,欲短则短,
第一,把某些复杂的结构用来修饰、限制其他成分,就成为长句,把这些复杂的结构拆 开,用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就成为短句。在成形以前,组织句子用这种方法;在成形以 后,长句与短句相互转换也用这种方法。
28
这个复句的一个分句是长句,蒙后省去的主语不算都有 73个字,是由于
“宋宝琦,前 68字的定语形成的。如果让这些不同的定语用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就成短句了 。
⑦宋宝琦低头坐在床上,两只肌肉饱满的胳膊撑在床边,两眼无聊地瞅 着双脚,他的双 脚穿着白边懒鞋,正互相搓动着。这宋宝琦拒绝接受一切人类文明史上有益的知识和美好的 艺术结晶。张老师望着宋宝琦,
只觉得心里的火苗扑腾扑腾往上蹿,一种无形的力量冲击他 的喉头,他几乎要喊出来 —— 救救被“***”坑害了的孩子!
第二,由一个复句形式来充当句子成分就成长句,把充当句子成分的复句形式拆开来 就成短句 ⑧听了有个小孩上山放羊,为了好玩儿,高喊“狼来了”,人们急忙上 山打狼,才知道 是小孩撒谎,另一次狼真的来了,那个小孩又高喊“狼来了”,人们还以为是撒谎,结果小 这个复句有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是长句,由于宾语是复指短语;而且其中的一部分 是复句形式,使宾语长而复杂了。如果让复句形式拆开成若干分句,就可使句子变短。
29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
…… 山朗
…… 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 ……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 跑,捉几回这里摘录的就是整句,它们或者句式相同,或者长短相同,或者有相同的词语。有了 这些因素,可收到整齐匀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句式不同、长短不同、词语不同)交错运用,这样 的一组句子,叫散句。例如:
②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 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
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 散句变化多姿,
整句有整句的长处,散句有散句的优点,但是,如果全用整句,会显得单调、呆板,甚 至显得做作;
如果全用散句,会影响语言的气势,甚至显得散乱。因此,应扬长避短,
根据 内容和上下文的需要将整句和散句配搭使用
30
在有些动词谓语句中有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和承受者。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 者),这样的句子就是主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即受事者)的句子,就是被动句 主动句的作用在于说明主动者(施事)怎么样,
让施事成为话题。这类句子使用十分普遍。 主动句又有一般主动句和强调性主甲、他吃光了饭。(施事 +动词及其他词语
+ 乙、他把饭吃光了。(施事 +把 +受事 + 甲类是一被动句的作用在于说明被动者(受事)怎么样,让受事成为话题。这类句子跟主动句相 比要组织被动句,常
(受事) +(被) +(施事) + 甲,饭被他 乙,饭被 丙,饭 丁,饭他这四种方式都常见,有的受事后要用逗号隔开,如:“饭,他吃光了;菜,他也吃光 了。” 甲类是完全被动句,既突出受事“饭”,又用“被”来强调施事
“他”,被动意义最浓。乙 类是省略了施事的被动句,但由于使用了“被”表强调,被动意义也较浓。甲、乙两类又可 称为“被”字句,但被动句不都是
“被”字句,因为还有丙、丁两类。丙类是既不使用“被,,也不出现施事的被动句,被动意义较淡。丁类是虽不使用“被”,但要出现施事的被动 句,是用主谓谓语句的形式表达的被动意思,在强调受事(大主语“饭”)的同时,
也交代 了施事(小主语“他”)。
31
恰当选用被动句有以下表达效果:
第一,使被动者得以突出和强调 ①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例①用“战胜”的受事者“难翻的老山界”作陈述对象,突出和强调了“难翻的老山 界”,与文章的主题扣得很紧。
第二,使叙述的角度一致,语义连贯,语气流畅。 如:我吃过饭后,又第三,可以隐去无从说、不必说或不愿说的施事。 ⑤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大小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 而平滑的布。
例⑤中的施动者是谁(什么)?无从说。例⑥中的施动者是谁?不必说,自然是狱吏 。例⑦中的施动者不愿说出来,因为另外,被动句还可表示一定感情色彩,因为
“被”具有“遭受”的意思。如“可惜 正月过去,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这是表示不情愿。“林红被敌人杀害了。”这是表示不幸。“这里的鱼被他惊跑了,钓 不起来了。”这是表示不满意。当然这种色彩要在不情愿、不幸、不满意的情况下才有,否 则没有这样的色彩,如:“他被大家评为省劳模,怎能不高兴!”这是“被”字的感情色彩 义得到扬升的
32
对事物做出肯定表述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表述的句子叫否定句。肯定句 和否定 句是兼顾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来确定的,不能仅凭形式来断定,也不能仅凭意义来断定。例 ①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肯定句 )
② 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否定句 ) 这两句话从形式上看,都有否定词语
“不”,若仅凭形式来断定,都应归入否定句之 列。但 是,例①是对“白杨树”这一事物做出的肯定表述,说它是什么树,应为肯定句;而例②却 是对
“白杨树”这一事物做出的否定表述,说它不是什么树,才是否定句。又如:
③我知道他是个外国人。 (肯定句 ) ④ 我不是不知道他是个外国人。 (否定句 ) 这两句从意义上看,都表示肯定的意义,“不是不知道”等同于“知道”,若仅凭意 义来 断定,都应归入肯定句之列。但是,例③很明显是一个肯定表述,说“我”怎么样,是肯定 句;而例④却显然是一个否定表述形式,
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说,用肯定形式进行表达的句子就叫肯定句,用否定形式进行表 达的句子就叫否定句;也不能简单地说,表达肯定意义的句子就叫肯定句,表达否定意义的 句子就叫否定句。同样,正像不是所有带疑问词的句子都是疑问句(例如“我不知道他为什 么没来”)一样,也不是所有带否定词的句子都是否定句(例如例①),肯定句和否定句是
33
五、句式的运用和转换从修辞角废看,主要是同义的平行形式的选用。除讲到的 几种以外,就自己的现代汉语中的可转换句式远不止前面介绍的那些,
就是常见的可转换句式也未能一一 列举,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些,仅供参考。参考了林兴仁的,句式的选择和运用,(北 京出版社 )一书。
1.关联句与意合句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可以借助关联词语,
称为“关联 句”,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称为“意合句”。关联句结构严谨,
意合句简洁明快。
2.主语在前句与主语在后句汉语的句子,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有时为了突出强调谓语或者如实地反映说话时急促的情况,也可以谓语在前主语在后 ②努力吧,同学们!(主语
④怎么啦,你?
3.定语在前句与定语在后句汉语的定语一般是放在被修饰 的中心语之前,但 有时为了突出强调定语或者获得特殊的修辞效果,也可以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
34
4.状语在前句与状语在后句汉语的状语一般是放在被修饰 的中心语之前,但 有时为了突出强调状语或者获得特殊的修辞效果,也可以把状语放在中心语之后。 ①他不知不觉地走出了很远。(状语在
5.偏句在前句与偏句在后句有些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是 偏正关系,在次序上 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因为表达上的需要也可以正句在前,偏句在后。 ①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但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 ②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偏句
6.汉语句式与欧化句式同样一个意思,有时受语言环境的 制约或者因为表达的需要,可以用欧化句式来表达。 ①他连几十年以
②他清楚地记得即使是几十年
③导游告诉外宾,前面有个人工湖。 (汉语句式 )
④ 外宾们被告知前面有个人工湖。 (欧化句式 )
35
7.详叙句与详略呼应句一般的叙述句称为详叙句,如果先 将其主干部分略说,然后再在 其关键词语之前增添附加成分,构成详说缀于略说之后,与略说的主干遥相呼应,这样的句 式称为详略呼应句。它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句式,既可以增强语气,又富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①人们要求普
②人们要求普及,跟着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详略呼应句)
8.分述句与综说句分述是把几个并列成分拆开,由句中一 个相同的成分分开来叙述;综 说是把几个并列成分联在一起,由句中一个相同的成分综合成句。分述句的修辞效果是反复 渲染,感情充沛;综说句的修辞效果是简明扼要,简洁流畅。 ①江玫并不追究路为什么会这样长,她甚至希望路更长一些,好让她和 齐虹无止境地谈着贝多芬和肖邦,谈着苏东坡和李商隐,谈着济慈和勃朗宁。(分述句)
9.并提分承句与非并提分承句在一句话或几句话中,前面 并列地提起若干个并列成分,后面按照前面提起的顺序分别加以补充或说明,前后关系逐项承接,一丝不乱,这种表达方 式称为并提分承句。
36
③ 在 1958年,我国的钢、煤、发电量和棉纱已经分别跃居世界第七位、
第三位、第十四 ④在
1958年,我国的钢已经跃居世界第七位,煤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发电量已经跃居 世界第十四位,棉纱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了。(非并提
10.多项交错句与单项不交错句多项交错句是一种前后各有多项并列关 f?存在着交错关系的特殊句式,其前后的多项并列关系通过中间的联结项实现交错关系。例如 ①主动地 A、
灵活地 B,有计划地 C执行 O防御中的进攻战,[]a持久中的速决战,
b[SX(B][ZZ(Q]内线 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ZZ)]。 []c[SX)]
A、B、C中的任何一个成分,都可以通过O与a、b、c中的任何一个成分发生联系,构
②
主动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主动地执行持久中的速决战,主动地执行内线作战中的 外线作战,灵活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灵活地执行持久中 的速决战,灵活地执行内线作战 中的外线作战,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有计划地执行持久中的速决战,有计划地执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返回
37
一、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几种辞格
(一 )比喻 (二 ) (三 ) (四 )
二、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几种辞格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层递 ( (六 ) (七 ) (八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移就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一 ) (二 )
(三 )连用、兼用的交错使用 (
38
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就是修辞学,那只是一种误解。其 实修辞格不过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已,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方法,这 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表达效果 而发挥作用。从它与其他修辞手段的联系来看,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而且新的修 辞格还在不断产生,值得进一步去发掘、
修辞格既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又有着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修辞格往往被人 理解为一种程式,以为只要掌握这些不同的程式,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程式总是比较固定 的,而程式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比喻的程式很容易掌握,但要寻找一个好的比喻却像寻 找一颗红宝石那么难。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意义,并非只在于它对增强表达效果提供了一些 程式,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程式为基础,可
39
每一种修辞格有它自己的特点,如借代不同于比喻,排比不 同于对偶,但修辞格之间又有共同之处,因此可以归成大类。另外,张弓先生有描绘类、布 置类、
表达类的三分法,王希杰先生有均衡、变化、侧重、联系的四分法,也有将辞格分为 形象类、强调类、气势类、含蓄类的。划分大类的方法虽有好多种,但主要的依据不外乎语 言 结构和修辞作用(表达功能)两种。修辞格既是根据表达效果建立的,表达功能自然更值得 重视 。本节试将常用的修辞格依据其主要表达功能和突出的修辞效果分为三大类:第一 类,修辞 效果生动形象的辞格四种,它们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第二类,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 辞格八种,
它们是对偶、对比、衬托、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第三类,修辞效果 含蓄幽默的辞格十种,它们是双关、反语、拈连、仿词、移就、通感、顶针、
回环、婉曲,引用。这样分类是就其最突出的修辞效果而言的,毋庸讳言,三大类之间仍存在着千 丝万缕 的错综联系:有些形象生动的辞格也不乏幽默(如借代、夸张),而含蓄幽默的辞格中也不 乏形象生动者(如双关、通感),同时,形象生动、含蓄幽默,自然也就会给人以鲜明突出 的印象。但就总体而言,
三大类的修辞效果确实是各有侧重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二十 二种常用的辞格中,有一部分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有的修辞手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辞格是 汉语所独具的,如:对偶、拈连、仿词、顶针、回环等,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汉语修辞格的某 些特点同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40
比喻,俗称打比方。它是在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时,根据联想,
用跟它有相似点的 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比喻中,被描绘或说明的对象叫本体,用来描绘或说明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体,联系本 体 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
第一,它们 必须是有 着质的差别的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
第二,它们之间有某种相似点。 这两个条件必须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试比较
②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
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③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④成绩都不错,特别是那几门基础课还得了例①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它们属于性质不同的事物,它 们在形 态上有着相似点,叶子出水很高跟舞女盘旋起舞时那婆娑的裙子相似。这是比喻。例②虽有 相似点,即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但相比的都是眼睛,一是指“他”的眼睛,一是指的“他的父亲”的眼睛,没有质的差别,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一个条件,不能构成比喻,仅仅是比 较。例③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
也不是比喻。
41
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一般的事物形象化,从而获得较好的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 明喻是明确地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是十分明显的比喻。 本体、喻 体、比喻词 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用在喻体之前的
“像”“好像”“好比”“如”“如同”“犹如,“有如”等一类动词和用在喻体之后的“似的”“一样”“般”“一般”等一类比况助 词,有时这两类比喻词也可以搭配使用构成“像 …… 似的”、“如同 …… 一样”等格式。这 些词语表示比况关系时,人们一见就知道是比喻。
2 暗喻又叫隐喻,是直接把本体说成是喻体的比喻。 本体要出现,喻体也要出 现,它们之 间的比喻关系暗藏在对本体的判断中,或本体的变化中,或其他关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可 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于”“算作”等动词作为比喻词,也可不用。例如
⑨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
42
3 借喻是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B13
B14 B15 中
B13 用“马蜂窝”
B14 用“大疙瘩”比喻怨气,B15
明喻、
暗喻、借喻,是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由于使用形式的变换,人们又从不同侧面 不同角度进一步分类,就有了各具特色的下属类型 (“缩喻”“回喻”请参见同本教材配套 的,现代汉语习题解答和教学说明,
第 673页 ) B16 雨是最常见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
B17 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 全 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桅杆尖头 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
43
B18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 是东方 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
B16 用了比喻词“像”,格式为“甲 像乙,像丙,像丁 ……”
B17 B18 用了比喻词“是”,格式为,甲是乙,是丙,是丁 ……” B19 ——
这一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喻体”或“喻体本体”,本体与喻体的结构关系 B20 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花就是您的笑容,巨大的汽锤起落的 铿锵就是您的声音,
B21 正如用 12音律可以做出无数回肠荡气的交响乐,26个拉丁字母可以构成无数 单词,组成丰富的语言,蛋白质是由 20个“氨基酸”通过不这一类比喻的格式是“喻体像(是)本体”或
“正如喻体一样,本体也是这样”,把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叫倒
B22 对,宋寨主轻轻咳嗽一声,比我马二栓打个炸雷还响。
B23 我们四川人还有的用牛粪作燃料,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
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这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胜过(或不如)喻体”,
把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加 B24
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就是一朵花,森林就
44
B25
“得啦,我决不要把你们变成红焖牛肉。你们不必变成红焖牛 肉。”上面那这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不是(不变成、不成为)喻体”,强调本体和喻体 的相异点,叫反 喻。比喻的构成条件之一是相似点,
这里强调相异点,为什么还是比喻呢?因为本体 和喻体的相似点,是它们比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当可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上述各例都 比直接描述、
说明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又如:说“骄阳似火”、“好风如水”,虽已有
“骄,修饰“阳”,有“好”修饰“风”,却待有了“似火”“如水”,才把
“骄阳”、“好风” 给人的感觉具体而形象地描摹出来。从表达作用看,
要比原来的说法更具体形象,也更易于 为人们接受。有的比喻还给人以无运用比喻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通俗易懂。比喻的修辞效果之一是使深奥的事理浅显化,这就要求喻体浅 B26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 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B27,希望”
B26 把它比作路,人 B27 则相反,“神经网”一般人不熟悉,成了不说还明白,越说越糊涂了。
45
第二,要注意感情色彩。什么样的本体用什么样的喻体,往往与从事修辞活动的人的感 B28 她(指水潭)
又不杂些儿沉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 的一色 ——但你却看不透
B29 例
B28 中“一块温润的碧玉”,人见人爱,用来表示赞赏的感情,恰到好处。例 B29 中“热锅上的蚂蚁”是焦躁不安的意思,与生龙活虎的运动第三,要注意贴切。贴切,涉及的方面很多,比如相
B30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 的轻云,但花下也缺 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 起,
B31 田里的野草夹杂在禾苗中间,就像一个个敌人混杂在群众中间一样,清除时是要费 B30 把“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比喻为一座富士 山,在
“高,上相似,同时,这是“清国留学生”的特征,地点处在日本,从相似点、对象、环境等方 面看都相当贴切,如果换成另外的对象、时代、环
B31 野草 夹杂在禾苗中间与敌人混杂在群众中间没有相似点,没有构成比喻的基础,其他方面更谈不 上了。即
46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 比拟 。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拟体。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1 拟人是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 人格化。
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 ③可是,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到枕头边上,我 还以上是把没有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又
④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 ⑤油蛉在这
2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使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⑧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 以上两
47
B11 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由于比拟是用拟体的属性去表现本体,使本体临时获得拟体的属性,因此爱憎的感情得 以鲜明地表示,气氛得以有力地渲染,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使语言真切、生动、形象,新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①说“高山”只好“低头”,例②的“绿”
成了可以拥抱 的东西了,例③说“云雾”在那里“悄悄地挤”,
例④说“鸟儿”也会“呼朋引伴”,会,卖弄”,会“唱”,例
⑤说“油蛉”能够“唱”,“蟋蟀”能“弹琴”,例⑥的“蟋蟀”,又会“哭”,例⑦说“杨柳”也“惊疑不定”,“等着”,
把这些生物或非生物当作人来写,使人感到亲切,增加了感染力;
例⑧说“宏儿”会“飞”,例⑨说“人”有“尾巴”,例 ⑩的
B11 的“失败”可以“接起来”“焊上去”,增加了语言 的诙谐的情趣,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
第一,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本体不具有拟体的属性,而又把它当作拟体来表现,这不是一种平实的表现手法,弄得不好会显得矫揉造作。试看
48
第二,要贴切自然。比拟是通过联想把甲当作乙写的,联想的基础是某些相似点,不具 备这个基础,又把甲当作乙来写,就别扭。
B13 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军民一心,并肩作战,就连那些蒲公英 说蒲公英“雄赳赳地站立在山头上”,“从无怨言”,是把蒲公英人格化了。但蒲公 英体态纤细弱小,不管怎么也不会联想到“雄赳赳”这种威武雄壮比拟与比喻有共通之处,都是两事物相比或人与事物相比。,文心雕龙 ·比兴,,“夫 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意思是说,比喻的 体例很多,用来相比的方面没有一致的规定。有的从声音方面借喻,有的从形貌方面取譬,
有的从心理方面模拟,有的从事物方面类比)其中既有比喻,又有比拟。
有把比喻叫比拟 的,如“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是,诗人玉屑 ·诚斋论比拟,的例子。也有把比拟叫做 比喻的,如艾青,和诗歌爱好者谈诗,
说:“比喻的作用,在于使一切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赋予思想感情。”这只能是比拟。从比喻、比拟混称的情况看,这两个辞格有十分密但是,自从,修辞学发凡,出版以来,人们都把比喻、比拟分为两个辞格,它们之间是有着 明显差别的。
49
但是,比喻和比拟毕竟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主要表现 首先,比喻中的喻体,一定要出现,明喻、暗喻、借喻无一例外 B14 中的“勇士 B16 中的“疯狗”。比拟的拟体一定不出现。如例
B15 B 17 其次,比喻中的喻体是明确的,确定了的 B14 B1 6 中的“疯狗”,
内容是 限定了的,不包括具有这种特性的其他事物的可能性。比拟的拟体是什么?没有专 定于一,B15 只是说海燕勇敢,并不说它像
B17,凡是有尾巴的畜生,都可能是这里的拟再次,比喻中如果相似点是可想而知的,喻体的某些属性就可以
B14 B16 就是这样。当然为了明确相似点,也可以让它出现。比拟中拟体的某些属性一定要 最后,比喻通常都可以转换成“甲像乙”的格式,而比拟一般不能或不必这样做。
如 B15 不 B17 也不必说成“他因此,像下
B18 有些河活像调皮的小姑娘,突如其来地从岩洞窜出来,蹦蹦跳 跳,在 河谷中晒晒太阳,换换新鲜空气,闲荡一阵,人不知鬼不觉地又躲进岩洞,杳无上例中,第一个分句属于比喻,是明喻;后面几个分句都是将“河”当作小姑娘来描 写和表现,属于比拟,是拟人。
50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格叫借代。
之所以能代替本体,是因 为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还是实在的,而不是想象的。根据借体和本体的不同关 系,将借代可以分为若干类。
1 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事物名称 ①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地 问道:“康 大叔 ——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
②像吴三桂那样首鼠两端的人,在初对于自成本有归顺之心。只是尚在踌躇观望而已。 这差不多是一般的史家所公认的事。假使先给其父子以高爵厚禄,三桂谅不至于“为红颜”而“冲冠一
③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旧毡帽下面浮现着希望的酱赤例①用“花白胡子”称代长有花白胡子的那个人。例②用“红颜”称代面施红妆、容 颜美 貌的妇女。例③用“旧毡帽”称代戴着旧毡
④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
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 红的还在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⑤老栓看着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51
2
用人或事物专用的名称代替与它有密切关联的人或事物 ⑦我们所进行的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不管在哪一条战线上,都需要 有成千上
⑧这一群贪婪而又卑怯梦想着征服全世界的现代凯撒和现代拿破仑 ⑨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例⑦是用专名“雷锋”代替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青年。例⑧是用专名,凯撒”,“拿破仑”代替梦想征服世界的野心家。例
⑨是用专名“诸葛亮”代替像诸葛亮那样聪明
3 用具体的、形象的、能给人以直观感受的事物代替可以被人理解的某种含义 ⑩我们随时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 进大门 B11 我们中间还有东北人,我就是一个。
B12 别那么轻易地把饭碗丢掉例⑩用具体的“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代替
B11 B12 用具体的“饭碗”代替抽象的“职业” 。
4 每种事物都有最显著最有代表性的部分,这部分最引人注意,人们就用这部分代替事物 的整体 B13 他对人说话,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 B1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B15 解放军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52
总之,借代这种辞格使 恰当地运用借代这种辞格,可收到特点鲜明的效果,如“花白胡子”、“红颜”、
“旧 毡帽”等;可收到形象突出的效果,如用“红的”代人血,用
“硬硬的”代银元,用“曦” 代太阳等;可收到具体生动的效果,如用“诸葛亮”代像诸葛亮那样聪明多智的人,用“斤 两”代分量,用运第一,借体要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见就知道所代的本体事物,否则使人不知所云 。 如前例中的“扫帚”
和“水桶”,因谈的是洒水、扫地等事,“扫帚”和“水桶”是 所用的 工具,与之密切相关,有代表性,所代的本体明确。又如代号“3
02”,因该店中所编代 号不会重复,而且还有一种标志的作用。但
B23 今天的比赛中,白牙齿越战越勇,比分一路领先,顺利地获得,白牙齿”是各种族之中正常的人牙齿的共性,用来代表某一个人,缺乏代表性,听 了以后仍不知冠军为谁获得。
53
第二,用形体特征代本体时,要注意感情色彩。
B24 从他的工作态度和对他的评价看,是赞赏的,但用“独眼龙”这个特征来代替他,就借代与借喻容易混淆,它们的本体事物都不出现,都采用了用乙代甲的格式,即在本 体 事物的位置上都借用了其他事物。但借喻与借代各有自己的特点,是可以区分开的,主要是 看它们构成的基础是相似还是相关。借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性,它要求喻体与本体 有一点极 其相似,
而借代构成的基础是相关性,相关不一定相似,它只要求借体同本体有密切关系,B25 我们的红领巾在这次劳动中
B26 B25
B26 是借喻,借“花朵”喻儿 童。它们的区 别是:借代的构成,凭的是借体与本体的相关点,“红领巾”
是少先队队员的标志,经常系 在少先队队员的脖子上,就用来代少先队队员。
借喻的构成,凭的是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儿童”与“花朵”在美丽、可爱这方面相似,它们之间没实在的联系,更谈不上密切联系 了。也正因为这样,借喻可改成明喻或暗喻,如说成“儿童像花朵”或“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不能说成“少先队员像(是)红领巾”。
54
(四)夸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把话说得超过客观事实和实际可能的一种修辞格,叫夸张多的说得 更多,少的说得更少。夸张分为扩大性夸张、缩小性夸张、超前性夸
1.扩大性夸张 扩大性夸张就是把一般事物朝大的、多的、高的、重的、强的、快的等方面夸张。例如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 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
②穷人要是遇到不爽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
2 缩小性夸张就是把一般事物朝小的、少的、矮的、轻的、弱的、慢的等方面夸张。例如 ⑦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
⑨芝麻
3.超前性夸张 超前性夸张是故意把实际上后来出现的事提前说出。例如:
B13,
55
B14 B15 他
B16 这种媳妇,才算媳妇,要照如今的妇女呀,哼,别说守一年,男人眼没闭,她早就 B13
故意把“席上的酒肉”“一扫而光”说成早于喊“请”,借以夸张食客的 贪吃和不顾礼 B14 故意把“病好”说成早于吃药、开药方,
借以夸张对李医生的信任和李医生 医术的 B15 故意把心里发
B16 故意把
“如今的妇女”“瞧上旁人”说成早于男人去世之前,借以夸张其无心守夸张是一种过甚其辞的说法,它的作用是为了更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更深刻地揭露 事物的本质,更鲜明地显示自己的思想,更有力地肯定自己喜爱的事物或否定自己不喜爱的 事情,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王充在,论衡 ·艺增,中所说:,俗人好奇。不奇,
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运第一,应以真实为基础。夸张是言过其实的说法,但不能凭空捏造。鲁迅先生说:,漫 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有 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 变成笑话了。”在我们的语言运用中,这类“变成笑话”的夸张并不少见。
56
第二,力求过甚其辞。夸张以真实为基础,又不是真实的写照。 不“过甚”,是夸张还
B18 实行科学种田后,水稻每亩单产 5000斤,农民的日子好过得多 了。
“水稻每亩单产 5000斤”,说是写真吗,事实上达不到,说是夸张吗,
又接近事实,成了写 真、夸张两不像。说“白发三千丈”,是夸张;而说“白发三尺长”,就令人无从知道是夸 张还是事实,别人很可能会信第三,避免滥用。首先应注意使用范围,文艺作品中经常使用,政论文要慎用,科学论文应 写真,特别是那些数据还应力求精确,
“厂里今年所创的外汇堆得比山高”这样的话用在总 结里就欠妥。新闻报导、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等文章里,要避免夸张的滥用。其次要求自然,有必要才夸张,夸张同时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帽子高,高万丈”
这种夸张毫无价值。
表达时为了获得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可以对人或事物的特征采用比喻、
比拟、借代,夸张 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但表现的方式或方法却各不相同。
比喻用相似的特征作比,比拟用异化 的特征表现,借代用换名的方法称呼,而夸张则用言过其实的方法渲染。
57
二、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几种辞格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关联的一组短语或句子,两两对称地 组织在一起,这种辞格叫对偶。
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
②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
严对,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 的语法 结构相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用同一个字,如例①就是严对。 而宽对,即要求宽松的对偶,它可以冲破一些严格的要求,格式上放宽了一些,只要结构上 基本相同,音韵大致和谐即可,而且相对应的字可以是相同的字,例②
就是宽对。标准的严 对,当属律诗中的颔联(三四两句)或颈联(五六两从内容上分,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 正对是上下联意义相同、相近的对偶。两联在内容上往往互相补充。 例①就是正对。又 ④铁肩
⑥千年雪岭栏边出,万里云涛座上浮。
58
2 反对是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的对偶。两联在内容上相反相成,
对立统一 ⑨成事不足,
B11 谦虚人常思己
B12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3 串对,又叫流水对,是上下联意义相承、相接的对偶。两联之间常为承接、因果、假设、条 件、转折等关系 B13 即从巴
B1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B15
B16 B17 虽为对偶是汉语所独具的修辞格,
恰当地运用对偶,可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由于对偶 的结 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两两相对,从而获得对称美。由于平仄谐调,节奏鲜明 对偶有较好的表达效果,为人们喜闻乐见。从纵的方面看,古今都喜欢用,从横的方面 看,不同语体都喜欢用,
在书面语中,韵文、散文也都喜欢用。同时,构成对偶的两项既可 是短语,
又可是句子(包括分句)。宽对受的限制少,更便于使用。
59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一种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的一种辞格 。
1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比 ①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 高大了,而且愈走愈 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 ②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
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 ③有钱人家的孩子能念书识字,咱穷人上不起学要当一辈子睁眼瞎,这口气说什么也要 争哩。
例①将“我”跟“他”对比,“他”虽然满身灰尘,形象却“高大”,“我”
虽然穿 的是皮 袍,下面却藏着“小”。例②将“亡国论者”跟“速胜论者”对比,二者看敌人和看自己的 态度截然相反。例③将“有钱人”跟“咱穷人”对比,“有钱人”能上学念书,“咱穷人” 要当一辈子睁眼瞎。
2 把一种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比。 ⑤长期的折磨,使吴吉昌患了重病。从外表看来,他脸孔蜡黄,两腿肿胀,身似朽木,
⑥这班官儿们,黑眼珠只看白银子,句句忠君爱民,样样祸国殃民。
60
对比的修辞作用,总的来说是能使事物特征突出,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分开 来看,对比的类型不同,修辞作用体现的方面也不同。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是把事物的好与 坏,善与恶,美与丑,强与弱,大与小,久与暂,显示出来,突出出来,易于鉴别。一种事 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是把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显示出来,
便于对事物有实 对比的修辞作用是在突出对立面当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运用对比时,只要条件许可,应尽量使对立的意思反差强烈。如例①中的“他”和“我”。从外表上看,一个是满身灰尘,一个是穿着皮袍;从内在上看,一个“高大”,一个“小”,
由于尖锐对立,形象也就鲜
⑦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 钢流滚滚,描例⑧两两相对,例⑦不符合这个要求;例⑦对敌人、
对朝鲜人民一个“狠”,一个,爱”,是对立的,例⑧不符合这个要求。因此例⑦是对比,例⑧是对偶。它们的差别在于:对偶强 调的是对称,对比强调的是对立,对偶是从结构上说的,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
61
衬托,又叫映衬,它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正面的类似的事物或用反面的有差别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1 正衬,又叫旁衬,是用跟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 例
①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太阳也 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 …… ②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2 反衬是用跟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来作陪衬。 ④教
⑤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灯火光,接着又听得 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我在朦胧中,
又隐 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 市镇。
62
区别是:
第一,衬托的出发点是陪衬,要陪衬就必须有主 宾之别,陪衬的事物是为被陪衬的事物服务的;而对比的出发点是对照,相对照的两事物是平行的 并列关系,无主宾之别。
第二,对比中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其对立关系是明显的,而衬托中的衬托体与被衬体的陪衬关系,则是隐藏着的,
是暗中进行衬托的。如例 ⑦ 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与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把这两种人放在一起,进行 比较,
让对立面突出,这种对立关系是明显的。例⑧中的“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只起 陪衬作用,衬托“他”的漂亮,衬体与被衬体没有明说,衬托是暗中进行的。
第三,衬托的 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出正面或反面的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表达的意思;而对比 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对照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
63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 列起来,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辞格 。例
①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②
很多同志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因此,在他们的情绪中,在他们的作品 中,在他们的行动中,在他们对于文艺方针问题的意见中,就不免或多或少地发生和群众的 需要不相符合,和实际斗争的需要不相符合
③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 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例①是由三个成语“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构成的排比,例②是由四个介 宾短语,在 …… 中”构成的排比,例③是由五个动宾短语充当分句的“是 ……” 构成的排比。它们 的共同点是结构相似,
排比的各项,可以是句子成分,可
④夜啊,静悄悄 …… 当祖当熟睡的婴儿当晶莹的露珠挂上嫩绿的幼苗 …… 同志啊,你
64
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是:
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
第二,往往重复 某些词语(提示语)来把各项连成一个整体,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
第三,排比的各项 意 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增强语言的气势。因此,用 这种方式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深刻透辟;用来 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周密详尽;用来状物,可以把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且可以收到 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
⑦我们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不仅山清水秀,而且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宁静,
“安静、宁静、清静、雅静”是同义词,牵强第二,排比各项的意义要相关,避免把不相干的各项用相同的提示语联结,
造成四不像
65
把意义上有递升或递降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按逻辑顺序排列在一起,增 强表达效果,这种辞格叫层递。 例如:
①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两只手,把石千只手,改荒滩,
③听说四川有一首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④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 灭的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这些都是递升的例子。例①从上百人、上千人到上万人,
人数变多,场面变得宏大。 例②从 一到两、十、百、千、万、亿万,
数字逐层增大,能量从提土篮到把石搬、拉动船、引清泉,改荒滩、
能移山,最后高山大海听调遣,逐层增大。例③从梳到篦再到剃,
收刮的程度逐 层加深。例④从消灭敌人由少到多的变化,语意逐层
⑤他父亲留下的一份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有,而且现
⑥他一直是魂思梦想着打飞机,眼前飞过一只雁、一只麻雀、一只蝴蝶、一只蜻蜓,他 都要拿枪瞄准。
66
层递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由于递升或递降,条理更清楚;由于意思逐步推进,用来说理,可使道理层层深化,用来抒情,可使感情渐次强烈;
由于根据需要巧妙地作递升、递降安 排,使语句有了逼人的气势,从而给运用层递,要注意递升或递降的逻辑顺序,否则会出
⑨给他进的那批货,他每天都要卖出一些,
就是见不到一文钱,卖得少,他花得少,全部卖完,他全部花完,卖得多,
数量由少到完,再到多,违背了逻辑顺序,出现了条理不清的毛病。应说成“卖得少,他花得少,卖得多,他花得多,全部层递与排比都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项,都有气势贯通的特点,它们很相似。但排比与层递也 有区别:排比的各项之间是平列的,是一个平面上的,各项的结构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用 提示语串联起来。层递的各项之间不是平列的而是具有等级的,是按顺序层层递进,
步步深 入的;在结构上并不要求相同,也无须用提示语。当然,如果既满足了排比在形式上的要求,又满足了层递在语义内容上的要求,则可认为
⑩随着嘹亮的歌声,夜幕隐退了,黑暗过去了,太阳出来了,大地苏醒 B11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 了革命。
67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反复分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①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
②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③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例①是短语“几次三番”连续反复。例②是分句“盼望着”连续反复。例
③是单句,沉默啊!”连续反复。
2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这种反复 ④听说“拳匪”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 搬一件行李,他 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
他说也仍然要两元 ⑤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生儿子了,
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我喜欢。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的原理来解释。
68
为了引起听者或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本无疑问而自设疑问,
有时自问自答,有时问 而不答,这种辞格叫设问。
①现在开这样一次会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很明显,我们应该也只 能采取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② 为什么会重理轻文呢?其理由据说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
④死海海水的
⑤到哪儿去呢?北方荒凉地带。去干什么呢?修筑万里长城。多长时间可以回来呢?谁 也不知例①所提的是方法问题,例②所提的是态度问题,例③所提的是对象问题,例④所提 的是原 因问题,例⑤所提的是处所问题、目的问题、时间问题,作者自己都作了明确的回答,这种 问是无疑而问,这种答是自问自答,采用这种形式,目的在于引起听者或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设问并不一定都要回答,有时候也可以问而不答。例
69
⑨虚和实的关系,也就是理论和事例的关系(这里说的“事例”,
用科 学家的术语就 是“数据”)。理论从哪里来?从事例中来。事例从哪的答案,还需要说明,引出了第二个设
⑩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情又如何呢?你不 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重心,加深印象。同时,用的方式不同,用 的地方不同,又有不同的作用:多问一答,设一连串的问,增加吸引力;作一个回答,语气 更肯定;由一个设问引出另一个设问,可使表达步步深入;用反问来回答设问,态度更加鲜 明;问而不答,更能启发人们的思考。另外,设问用作标题,可提示中心,用在段与段之间 有引起下文、
设问不同于一般的疑问。
设问是无疑而问,这种问是虚设的,它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一 般疑问是有设问应避免滥用,
70
反问又叫反诘。
它是无疑而问,一般都只问不答,以加重语气。它用疑问的形式从 反面表达自己的看法或结论,该疑问形式的反面意思即 自己所要强调的内容,
这种辞格叫反问。反问的答案寓于问话的反面,往往肯定的意 思用否定
①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 花无边的
③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这三例中的反问,都是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内容的。例①表示春天的花园比不过繁花 无边的天山。例②表示没有谁会感
④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 ⑤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的时代是无产阶级集体主义兴起的时代,是个人主义终将被集 体主义所代替的时代:雷锋呢,不就是这种时代精神活生生这三例都是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思的。例④表示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 。例⑤表示雷锋是这种时代精神活生生的完美的典型。例⑥表示谁都说俺家乡好。
71
反问和设问都是无疑而问,但它们是有区别的:设问句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 问句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不能用“岂”、“难道”等词表语气,反问可以用,
没有用的也可以添上,或者将“为什么、怎么”改为这样的词。
表达时为了突显事物或事理,可以采用对偶、对比、衬托、
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各自的修辞效果又有细微的差别。对偶排列整齐,便于记忆;对比意义突 显,
便于理解;衬托烘云托月,深化主旨;排比一气呵成,造成气势;
层递递升递降,事理 严密;反复特意重复,加深印象;设问引起注意,便于思考;反问加强语气,不容置疑。这 些方法都能
72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字词的同音近音或词句的多义等条件,故意使语言表达 有双重意义,以便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根据构成双关所凭借的词语音义条件,双关可分为谐凭借词语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
西都要税,
(税 )万万岁 (税 )
②杨柳清清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
(情)却有晴(情 ) ③孔夫子搬家 —— 例①
的“税”与“岁”谐音,关顾到“万岁”与“万税”两种意思。例②
的“晴”与,情” 谐音,关顾到“晴天”与“情感”两种意思。例③
的“书”与“输”谐音,关顾到“书籍” 与“输赢的输”两种意思。
2.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关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构成
④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 ⑤那伙土匪的行动很隐秘,
走山路时用麻布片将马蹄包上,可是走久了,麻布片破了,掉在路上,
终于露出了马脚。
73
运用双关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字里蕴含的意义是要表达的主要意义,尽管表达含蓄,但要让人一见就能心领 神 会才行。 例如,雾里看花,歌词中的双关,
在“打假晚会”的现场情景中,能让人一听就心第二,注意思想性和使用场合,特别是歇后语中出现的双关,应避免粗俗。 双关具有多义性,词语的歧义也具有多义性,但它们是
⑧她对报社记者很有兴趣,也得到大家的
“报社记者”可以理解为“记者”那个人和“记者”那个工作。这是歧义,不是双关 。第一,双关所关顾的两个意义,一个是字面上的,一个是字里的,这里的两义都是字面上的;第 二,双关所关顾的两个意义,有主有次,真正表达的意思还是字里的那个,
言在此而意在彼,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平行的,不明白作者表达的是哪个意思。因此,双关是修辞格,而词语
74
故意使用跟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反语 。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又可分为“反话正说的”和“正话反说的”
①假若当时我已经能够记事儿,我必会把联军的罪行写得更具体、更,②好!他不打就不打,咱给他
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 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 ④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
⑤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 以上几例是
“反话正说”的反语。例①中的“伟大”、“文明”表示卑劣、野蛮的意思。例 ②中的“喜”表示丧的意思。例③中的“正人君子”表示卑鄙小人的意思。例④中的“亲切,表示狠毒的意思。例⑤的“标致”表示难
⑦大刚有了
75
运用反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含混 。反语是反起说的,表达的真实意思,应让人能够领会。要做到这一 点,在上 下文中应有作者正确的鲜明的态度,
否则会造成误解。反语主要是依靠上下文来点明正意的,有的反语在口头上要重读或在书面上要加引号,以提醒人们领悟到要从反面意义来理解。
第二,立场应正确 。反语是对敌斗争的武器,也是治病救人的药方,因此应爱憎分明地使用 反语同双关都有表里两层意思,很相似,但它们却有区别。双关同时关顾字面字里两层意思,反语只能按字里的意思去理解;双关的字里那层意思是特定的上下文赋予的,反语的字里 那层意思是与字面的意思相
76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顺势连用于乙事物,这种 辞格叫拈连。 ①线儿缝在衣服上,情意缝进我心里。
③我们
④蜜蜂是在酿蜜,
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 例①“情意”
是不能“缝”的,这里顺势从上文将动词“缝”拈来,“连”在下文里,让
,缝”同“情意”巧妙地连在一起了。例②中的“锁”只适用于“身”,不适用于“精神”,由于身体和精神放在一块儿说,便顺势拈来用在精神上了。例
③中本来流的是眼泪,这里顺 势将“流”拈至下文,用它连出“难言的痛苦和无尽的怀念”来。例④中“酿”的宾语本是,蜜”,这里顺势将“酿”拈至下文,再用它构成“酿造”一词,连出“生活”和“最甜 拈连中的甲乙两事物,内容上是有联系的,语言表达上却无共通之处。由于甲事物往往是具 体的,乙事物往往是抽象的,运用拈连就赋予抽象事物以具体形象。
由于把不适用于乙事物 的词语临时用到乙事物上,便使人感到明快而又别致。
拈连与比拟有共同点,都是把适用于甲对象的词语移用到乙对象。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拈 连要“连”,两种不同语言环境都出现,或先或后地“连”在一起,比拟只把甲事物当作乙 事物表现,没有“连”的形式。
77
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现成词语中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临时仿造出语言中本没 有的 新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
更换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与原来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之间往往 有对义、反义
①作诗的人,叫“诗人”,说作诗的话,叫“诗话”。
李有才作出来的 歌,不是“诗”,明明叫做“快板”,因此不能算“诗人”,只能算“板人”。这本小说既然是说他作快板 的话,所以叫做
② 20年代,他去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在勤奋掌握人体素描技巧的同时,也就 开始研究马的骨骼、经络等生理结构,
并对活马写生,速写稿达一千多幅。从此他做到了画
③这一套,不但汪精卫在演出,更严重的就是还有许多的张精卫、李精卫,
他们暗藏在 抗日阵线内部,也在和汪精卫里应外合地演出,有些唱双簧,
例①仿照“诗人”,临时造出个“板人”,仿照“诗话”
临时造出个“板话”。例② 仿照,胸有成竹”临时造出个“胸有成马”。
例③仿照“汪精卫”临时造出“张精卫”和“李精卫,。这里换用的语
④后来这终于从浅闺传进深闺里去了。
78
例④仿照“深闺”造出个“浅闺”。例⑤仿照“坏蛋”造出个“好蛋”。例
⑥仿照,明星” 造出个“暗星”。例⑦仿照“乐趣”造出个“苦趣”。这里的“深、浅”,“好、坏”,,仿造的词和被仿的词可以同时出现,这样,仿造的词在意义上就有了依托,同时反义或对义 可以相互映照。也可以只出现仿造的词语,不过未出现的被仿的词语,应是人们熟悉的,或 ⑧你刚才告诉我的只能这里仿照“新闻”一词造出“旧闻”来,虽然“新闻”
一词在表达时没有出现,但人 仿词的作用在于使语言表达幽默、诙谐,或具有讽刺的色彩,它是临时造出来的,给人运用仿词这种辞格,应注意仿造的词语表义的明确性,否则人们会不知所云。单用仿造的词,应加引号,以引起读者注意。既然是仿词,那么仿造的词语换用的部分不宜过多,结构也 应与被仿的词语一另外,与仿词类似的还可以仿句,这可以看作是仿词的扩大化。例如:
⑨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 到伤心处。”我们现 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
79
把只能用来对甲从性状方面进行修饰的词语故意用来对乙从性状方面加以修饰,这 种辞格叫移就。 ①啊,那是怎样的宁静而幸福
③他苦读例①把适用于人的感受的“幸福”移属于“夜”。例②把适用于命运的“悲惨”移属 于“皱纹”。例③把适用于从上述各例可以看出移就有以下特点:第一,移用的词语是表示性状的;第二,移就所 关涉的两项一般构成限恰当地运用移就可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第一,表现人们对事物的感情,如例①表现了 对“夜”的喜爱,例②表现了对生活的不幸的怨恨,例③表现了对苦读的叹息。第二,造成 一种特殊的情调。上例中的“幸福”“悲惨”“寂寞”本来适用于人,却分别与
“夜”“皱 移就同拈连,都是把适用于甲的词语用到乙身上去,但它们作为不同的辞格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一,移就,把属于甲的词语移去就于乙,所移的词语是表性状的形容词。拈连,把适用 于甲的词语拈来与乙相连,所拈的词语是表动作的动词。第二,移就所移的词语用来作修饰 语,拈连所拈的词语用来作谓语移就同比拟更接近,但它们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都有差别。从内容上看,比拟是把乙当作甲来 表现,说人有物的属性,或说物有人的属性,乙已经异化为甲了。
80
通感又叫移觉,借助人的感觉的转移,用这种感觉器官的感受去描写那种感觉器官 的 感受,有意使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沟通起来,这种辞格叫通感 。例 如
④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
例①用听觉“歌声”来形容嗅觉“清香”,把听觉和嗅觉沟通起来了。例②用听觉 形象“梵 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视觉形象“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例③把听觉和味觉沟通起 来了。例④用“刺”这种触觉感 (疼痛 )来说明视觉感 (眼光 ),把视觉通感的主要修辞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由于能把两种或多种感觉沟通,因此能调 动多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去捕捉形象的内涵,使人们领会更加深刻,艺术享受更加丰富。 第二,由于一种感觉沟通另一种感觉,往往出人意料,别有一番情趣,显得新颖,别致,耐运用通感应注意的是:不是任何感觉都可以无条件地随意通用,
而是不同感觉之间要有一定 联系才能沟通。如例①中嗅觉感受到的香,由于是“清香”,所以不浓烈,由于是“缕缕清 香”,所以细微,由于是
“微风过处”才“送来”的,所以时断时续。而歌声呢,它是“远 处高楼上”的,距离远,所以“渺茫”,若有若无,模糊不清,这与“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 清香”有相似之处,使嗅觉与听觉沟通起来了。
81
用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相邻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 格叫顶针(真),也叫联(连)珠 。
①也没有什么难懂的。反正说的都离不开修沟,修沟反正是好事,好事 反正就得拍巴掌,拍巴掌反正没有错儿,是不是?老太太!
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 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
③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
④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
宿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 异县,辗转不相见 …… ⑤此身常想安得一夜似电变,人间净化塑应知人定胜天定,看我中华跃运用顶针,首尾相连的词语最好不止一处,这样就具有环环相扣的气势和令人回味的 风趣。当然,只有一处的也是顶针,只是气
⑦见过不
82
(八)回环前一句结尾部分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前一句的开头部分作后一句的结尾部分,利 用语句循环往复的形式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回环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抒发回环跌宕 的感情,加深读者或听者的认用回环或回文这种方式表达,
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为人们喜闻乐见。不少谚语格言就是运 用了回环这一形式的,如“开水不响,响水不开”、“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等等。古今对联中也常用到回文。如:“雾锁山头 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福建厦门鼓浪屿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 寺 隐云游僧”(清代北京“天然居”酒楼联)“天洞流泉,泉流洞天” (四川省兴文石林石洞 联 )等。,中国青年报,也曾出过“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一个回文形式的上联,征对下联。后来刊出的下联中有一个对的是“山东落花生 运用回环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
83
婉曲,也称为讳饰,是指因忌讳而掩饰,避免直露。在不能直说、不愿直说或不便 直说的时候,用委婉曲折的话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婉曲。
① 3月 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 人留在房里还不 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了 ——但已经是永远地睡 ②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
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 主地,我的沉
③审问没有多久,秘密警察弗立德里赫很不小心地“碰”了我一下,我又在昏迷中运了 例①引自恩格斯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不忍用“死了”、“去世了”之类 的伤感的字眼儿,而用“停止思想了”、“安静的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来表示。例②不直 说“狠打”,而用“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来表示。
例③不直说“严刑拷打”,而用,很不小心地‘碰’了我一下”来表示。
婉曲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刺激,使人思想上接受得了,感情上承受得了,
从而获得好的表 运用婉曲,要考虑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84
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借以增强自己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 ①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 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
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
这也就够 了那么平齐,好像用一支画线尺画过似 的。韩昌黎的诗有“云横秦岭”
的话,我们亲眼看见了,而且体会到那个
④尽管黄昏的阴影已悄悄笼罩了陕北黄土高原和“一川碎石大如斗”
的 河床,同车人还是把脸凑到车窗上,谁也不肯放弃对于延安的最初
⑤从这次高考作文的原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来看,众考生对
“花”与“刺”及其所关涉的 人和事物的思考,个人取向不同,乃至千差万别。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若仅仅从立意的 角度看,谁曰其不然?但是若从考题的规定来看,在切题的程度上则又“远近高低各不 同”了,而从审题的角度严格衡定,这种“远近高低”的差别则直 接影响到答卷的优劣
85
运用引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深刻领会所引的语言材料,不能断章取义,随意删 节,搞实用主义。第二,
引用的目的是用来增强自己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引用要准表达时若想获得含蓄幽默的修辞效果,可选用双关、反语、拈连、仿词、移就、通感,顶针,回环、婉曲、引用等辞格。双关言此意彼,反语反面求真,拈连顺势翻新,仿词模拟出奇,
移就移花接木,通感沟通心灵,顶针前后蝉联,回环往复生趣,婉曲含而不露,引用以古 证今。这些辞格大都不是直接突显事理,而是通过隐曲的手段让人领悟。欲显先隐,让人们 在隐中发现事物的真谛,以便取得含蓄幽默的修辞效果,
给人以无限的“新”、“奇”、“
86
(一)辞格的连用
①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 孔像
②难道还有比这更惊人的奇迹吗?
③如果离开充分发扬民主,这种集中,
这种统一,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实的还是虚的? 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当
④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⑤果实的事业是宝贵的,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虚地专 心地垂着绿
⑥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
⑦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
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 ⑧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 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例①是比喻的连用,例②是反问的连用,例③
是设问的连用,例④是反语的连用,例 ⑤是比 拟的连用,例⑥是双关的连用,例⑦是对偶的连用,例⑧是对比的连用,都是同一辞格的连 用。同一
87
(二)辞格的兼用一种表达形式兼用了多种辞格,是辞格的兼用。也叫兼格。兼格,
即兼有 不同辞格的特征,从这个角度看是甲格,从那个角度看是乙格。
②这是全连的喝彩声,
③他赢了又赢,铜钱变
④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
⑤你们应该和我们一道去把日本占领的地方统一起来,把鬼子赶出去才是正经,何必急 急忙忙地要来“统一”这块例①从甲乙两事物性质不同而凭相似点起比况作用这个角度看,是比喻,从 结构相同、字数 相等、两两相对角度看,
是对偶。例②从意思相关联,语气贯通,层层递进的角度看,是层 递;
从有意重复使用“喝彩声”这个角度看,是反复。例③从层层递进的角度看,是层递; 从 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这个角度看,是顶针。例
④从不同性质的甲乙两事物凭相似点起比 况作用看,是比喻,从过甚其辞的角度看,是夸张。例⑤的结尾兼用了反问与夸张两种辞格 。这些例子中的不同辞格,是相融的关系,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辞格的特征。
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88
(三)连用、兼用的交错使用(辞格的混用)
①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生下来的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就不要 生;
写出来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或者,②我们亲爱的国民党先生们,你们指使张涤非写电文时何以对于这样多像瘟疫一样,
像 臭虫一样,像狗屎一样的所谓“主义”,连一个附笔或一个但书也没有呢?难道在你们看来,一切这些反革命的东西,都是完好无损,十全十美,唯独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破产干 ③你看,你看,
这不又是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 征途。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
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 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例①从全局看,是反语和排比的连用;而排比的前两项又可看作是后一项的喻体,因 而这个 排比又与比喻兼用。例②从总体看,是两个反问的同类辞格连用,而这两个反问又与前面的 反语形成异类辞格的连用,在前一个反问句的内部又含有一个排比兼比喻的辞格,而这个比 喻又是三项比喻的同类辞格连用。返回
89
第五节修辞的语境和语体
(一 )
(二 )语境对修辞行为的制约二、修辞的语体
(一 )
(二 )各类口头语体的特点
(三 )
90
第五节 修辞的语境和语体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指由时间、地点、对象、表达者心境、上下文等多种因素构 成的 使用语言的环境,它是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依据 。语境通常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 由所表达的词语或语句前后的语言因素(所谓“前言”和“后语”) 构成的语言环境叫上下文语境。好的表达一定要重视上下文语境的制约因素,绝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例 如 ②你们
③星期天我将登门拜访您,您可以上述四例中加点的词语“光临”、“惠顾”、“恭候”、“拜读”都是敬词,而四句 话中的 上下文语境都提示我们,应当是“我”对对方表示尊敬,然而
“我”却把这些敬词用在了自 己身上,真是南辕北辙,表达效果适得其反。
由所表达的词语或语句以外的非语言因素(说话的时间、场合、对象、
背景,表情、姿 态等)构成的语言环境叫情景语境。好的表达一定要重视情景语境的制约因 素,那些不顾时 间、场合、对象的表达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
91
在交际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总是在一定的 情景语境中出现,只有使表达与情景语境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才会收到好的表达效果。例
⑤有一位很有经验的领导,要在一个保护森林资源和绿化荒山的会议上 发言。在他讲话前已 有好几位领导讲过了,与会者兴味索然。这时他走上台去,先把帽子从头上摘下来,用手挠 挠脑袋,大家轰地笑了。原来他是个秃顶,灯光一照更亮。大家笑,他也笑。笑了一阵停下 来,他说:“你们笑什么?我知道是在笑我这脑袋,是该笑,我的脑袋没几根毛。没毛人吃亏啊,汗水下来挡不住,太阳晒着冒金星,我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我们山里的这位领导十分注意讲话的情景语境,他针对与会者兴味索然的情景语境,
先以行为幽 默吸引 听众的注意力,再由自己头秃的苦恼讲到所在地区山秃的危害,质朴率真,一下子就引起了有时,在表达或理解过程中,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示的意义会有明显的不同,⑥(幼儿园王老师要带一群孩子去游乐园,她对领导说:)“就我一个 人怎么行?”
⑨(某女子大龄未婚,有人劝她说:)“你也该找
92
(二)语境对修辞行为的制约
1.语境对选择词语的制约 不同的词语适合不同的语境,这就好比不同的菜肴适合于不同人的口味一样,俗话说“看菜 吃饭,量体裁衣”,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词语是语言的材料,表达 时对语言材料的选择也要受语境的制约。针对情景语境来说:庄重的语境,
应多用文雅的,书面的、表义精细的词语;轻松的语境,可多用浅白的、
口头的、诙谐幽默的词语;在文化 氛围较重的语境,可多用书面语词、古语词、外来语词、成语等;在一般大众交谈的语境,应多用口语词、通行词、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在与同行交谈的语境中,可以多用专业 词语和行话;在与同乡亲友交谈的语境中,可以使用方言词和乡间土语。而针对上下文语境 来说,用什么词语才能确切表义往往是由上下文语境来决这地方本来就偏僻,他又是第一次来,A.并且B.何况C.由于中学语文测试的一些词语填空题,大多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答案。本题的题干部 分有,本来就”的词语,可见其上文语境暗示我们全句应为先退让一步然后再递进的关系,只有B 项符合这一语境的要求,
因为它有跟上文语境相搭配的词语“何况”,而其他三项中的“并且”“由于”“听说”都不能与“本来就”相搭配表示递进关系,所以根据语境的要求 最后确定答案为B。
93
2
不同的句式适合不同的语境,这就好比不同的工具适合于不同的劳作一样,俗 语说“人巧不 如家什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句式是语言表达的工具,语言工具的选择也要 受语境的制约。庄重的或舒缓的语境,应多用复句、长句、主谓句、完全句、常式句;轻松 随便的或紧急激动的语境可多用单句、短句、非主谓句、省略句、变式句;正面阐述时,应 多用肯定句、叙述句、判断句、描写句、说明句,反面辩驳时,
可多用否定句、设问句、反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 什么罪?
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
都无非 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
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 杀!(鼓掌),这成什么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 共产党杀共产党,
无耻啊!无耻啊!(热烈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94
语体,即语言的表达体式,是指以语言表达功能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语言风格类型。 语体是适 合于某一类语言环境(语境),服务于一定交际领域,
具有一定语言特征的言语功能变体,它是运用语言时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历史地形成的语文体式。语体通常分为口头语体和 书面语体两大类,
口头语体是适应口头交际的需要而形成的,它的修辞风格特征是平易、自然、
不刻意雕琢,书面语体是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而形成的,它的修辞风格特征是文雅、规范、经过 精心加工,语言讲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越高,两类语体间的差距越小;文化素质越低,两类语体间的差距越大 语体与文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某种文体要求有与它相应的语体,否则将 显得不协调。它们的区别是:第一,语体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别,一般说来,
口头语体 与文体显然不是一回事。第二,就书面语体来说,它与文体也是有区别的。文体是指文章的 体裁,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比如某些事务性文体要求一定的格式,显然这不是语言问题;语 体是指语言材料的运用体系,
95
(二)各类口头语体的特点口头语体是语体的两大类型之一,它与书面语体相对而言,它是书面语体的基础。口 头 语体以口语为典型形式,具有口语运用的广泛性、
交际过程的生动性、语言表达的简略性和 多变性等特点。它包括“单向独白式口语体”和“双向会话式口语体”两类,每一类中又包 括两种小类型。
1.单向独白式口语体 单向独白式口语体是在由一人或一方进行较长时间的口语活动中,说话者与听 话者之间不发生即时性的角色易
( 1)事务口语体 —
— 发言一般用于正式的社交场合,它以所交际的事务为话语内容,发言者以冷静的阐述 表 达方式为手段,以求得听众接受和理解为目的。发言可以是有准备的主动式发言,也可以是 没有事先准备的即兴发言。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发言这种口语体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具有礼仪性,要注意听众的身份,注重协调与听众的关系;第二,具有简短性,发言要精 练,注重可接受的程度和时效,一般说来,
精彩的发言听众不会感到厌倦,否则,发言的时 间越长效果会越差;
第三,具有精彩性,发言的内容要为人所关注,选用的词语和句式应尽 1991年 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和
“百花奖”在北京同时揭晓,李雪 健因为主演
96
( 2)典雅口语体 ——演讲演讲通常用于公众聚集的场合,它以宣讲的主旨为话语内容,演讲者以宣传、鼓动的 语 言表达方式为手段。以求得尽量多的人赞成和接受为目的。
演讲可以是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的 预谋演讲,也可以是由于偶然因素而诱发的即兴演讲。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演讲这种口语 体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具有条理性,演讲是较发言高一层次的单向口语表达形式,阐 述与表述的内容不一定很简短,运用词语和句式要准确严密,有逻辑性;第二,
具有鼓动性,要选用精彩的词语、句式和辞格,并借助一些艺术手段和技巧,刺激听众的注意,影响听 众的态度,激发听众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在我们青年人当中,最容易见到怀才不遇的人,最容易听到怀才不遇的话,不少人冷眼 看世界,撇鲁迅笔下有一种“恨恨而死”的人,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 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先生质问他们:“四斤的担,您能挑么?三里的道,您能走么? 怀才不遇是时代的不幸,遇不怀才是个人的悲哀。然而,孔子不遇,一代宗师的名位无 人敢替;屈原不遇,五月端午的怀念亘古不变;李白不遇,斗酒百篇的才气穿透历史 …… 遗 憾归遗憾,成就依然是沉甸甸的。
97
看来,本事二三两,傲气四五斤,装出一副怀才不遇的模 样既不高雅,也不时遇不怀才的时候,要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是怀才不遇,而是遇不怀才。
现在是经济战 国时代,无须“士恨不生战国”的虚叹。人们常说,当今世界面临三大危机,即生态危机,人口危机,能源危机。其实世界上还有一个同样应当引人注意的危机,这就是人才危机。难 怪有人把人才危机称为世界第四大危机。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发展 优势,拥有质量效益。
君不见,招聘广告铺天盖地,招聘特使有如穿梭,交流盛会此起彼伏 。人才,
越炒越热,条件非常优惠:给房子,给职称,给待遇,给条件。市场是天生的平等 派,知识越多越有用,能力越强越挣钱。问题是,你敢应聘吗?也许你无须去应聘,在本职 岗位也不是没有证明自身的机会。著书立说,发明创造,改革创新,增收节支,你都可以干 。什么是人才?凡是以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特长对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人,都是人才 。同时,那些空有文凭并无真才实学的人,能吹牛不能做事的人,自以为有才却无法证明的 人,就不能称为人才。孔子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不遇,而患不才。这话说得 多好遇不怀才的时候,不能凑凑合合的做点事,无聊之极地混日子。不少青年朋友生活比上 不足,比下有余,称不上饱汉,可也不是饿鬼。口里说:“活是不干的,钱是要拿的,调是 不走的,处分是要闹的。”其实心理活动挺复杂,
向往锅里的,又舍不得碗里的;不满意碗 里的,可又没有勇气去争锅里的。在优越感与失落感的夹缝里干瞪眼、咽唾沫。
98
我看这些朋 友,要么安下心来,做好本职工作,力争有所成就,要么
“壮士一去不复返”,“难酬蹈海 亦英雄”。反正不能凑凑合合,不能还有,遇不怀才的时候,不要用“人过三十不学艺”的借口来麻醉自己。是的,随着经 济的发展,有些知识升值了、有些知识贬值了。我是学历史的,也曾以为,人不能不懂历史,但作为一门专业是很可悲的。很巧,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的,他对我说:人 不能不懂哲学,但作为一门专业是可悲的。于是我想,我们已懂了不能不懂的,再根据需要 学一些适用的东西,不就会如虎添翼吗?更何况,那些没有专业的人还不照样干成了大事业?专业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但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以不变应万变 就会被淘汰,
被冷落。把僵化的教条和陈腐的知识当成只涨不跌的股票,在市场经济不断发 展的今天,仍以权威、行家的身份自居,幻想不费半点力气就能大把大把地分享经济发展的 朋友们,成功者之所以看起来光芒耀眼,是因为你自己蜷缩在阴暗之中。走出来吧,青 年朋友,大步向前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显露身手,建功立业。不过,有一种 烦人的感觉将与你相伴 ——你,永远怀这里节选的是一篇演讲稿,演讲者以宣传、鼓动的语言表达方式,选用精彩的词语和
99
2
双向会话式口语体是在由双方或多方直接参与的即时性互动口语活动中,
说话 者与听话者之间随时可以进行角色易位的一种口语体。它包括交谈和
( 1)日常口语体 ——交谈 交谈可用于正式场合,也可用于非正式场合,
它以交换意见或交流感情为话语内容,交 谈者以交互传递信息的语言表达方式为手段,以取得双方或多方的沟通为目的。可以是没有 固定的严肃目的的闲谈(如闲聊、聊天),也可以是有固定的严肃目的的答问(如组织与个 人之间的谈话)。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交谈这种口语体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第一,要焦点 一致,要谈论共同关心的事,不能答非所问,不要车轮子话来回转,最好能谈出深度或广度 ;第二,要灵活自如,态度要坦诚,要选用适合口语表达的词语和句式流畅自如地表达。例 甲:自古以来有“郎才女貌”之说,可见评价一个女性的优劣,人们更 偏重于外乙:我觉得也不能完全以貌取人,对于人的美丑的评价应该包括外表和心灵两个方面,评价 女性也不能例外,女性的丙:我也觉得外表美不如心灵美,单纯的外表美是有阶段性的,美貌并不能持久,
它会衰变,哪怕是倾国倾城的美女,也总会有人老珠黄的时候。美貌并不能伴人终生,而心灵美是会 永久的,外表美只有依附于心灵美,才真正能
100
乙:我想补充一点,外貌美是先天的,它只能属于一部分人,甚至一小部分人,天下的美女 总是不多的,但拥有美好心灵的人却是没有数量限制的,因为心灵美是后天得到的,如同一 个人的能力一样,是可以教育培养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而拥有它。更何况,人是社会动 物,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更加认可后天的获得。
丙:这回我终于明白了:只有外表美而没有心灵美的人,其实她一点也不美;没有外表美却 有心灵美的人,其实她也很美;既有外表美又有心灵美的人,那么,她确实拥有让人倾倒的 美;既以上是三位大学生关于“女性美”的一场对话,焦点一致,态度坦诚,谈论共同关心 的事,而且谈出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甲首先提出了对女性美的传统认识,乙接着提出了评价女性 美的正确标准,丙则进一步强调应该重视心灵美,甲又用比喻说明不应片面追求外表美,乙 则进一步从先天具有和后天获得的角度深入探讨心灵美的价值所在,最后,丙再进一步加深 认识,从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关系方面,指出最美、很美、不美、一点也不美四种情况,以求
101
( 2)争执口语体 ——论辩 论辩可用于正式场合(如法庭辩论),也可用于非正式场合(如生活中的争吵),它 以争论 是非或区别善恶为话语内容,论辩者以批驳和辩驳的表达方式为手段,以说服或降服对方为 目的。论辩有生活论辩、公务论辩、赛场论辩等,它是较交谈高一层次的双向口语表达形式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论辩这种口语体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第一,用语准确简洁,使用词 语力求准确妥帖,选用句式力求简洁流畅;第二,表达逻辑严密,无论是批驳对方还是为己 首届国际华语大
( 1993年 8月 29 主席(黎欢迎各位回到辩论会现场,现在我们请反方第四位代表蒋昌建同学总结陈辞,时间四分 蒋昌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班三年谢谢各位,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人性怎么 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 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我们 多次问对方的善花里面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 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
102
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 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 苦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 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 "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 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 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第二,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 在历史的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尤其是在面对彬彬 有礼、亲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面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明天会更好,这其中我们要感 谢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们优良的社会教化系统。人类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 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尽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 这些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 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律,自律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为恶,
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去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
103
大家好!让我们先回到对方所建构的一个恶的世界来看看这个世界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一大错误就是从经验事实的法则里面归纳出来的错误。对方辩友举出了人世间很多的恶事,告诉我们因此人性本恶,这是错的!为什么呢?对方辩友的立论告诉我们欲望,人是有 欲望而来的。但是我们想,我方已经论证过了,欲望是有好有坏,今天我喜欢你,我想要跟 你结婚,这是一个不好的欲望吗?所以最终我们知道了,今天对方辩友是看到人世间的恶行,某些恶行,然后告诉我们说人性本恶。那为什么对方辩友忽略了经验事实上面呈现的善行 呢?人世间的很多善行,你一定听过了,有人跌在地上你把他扶起来,你在汽车上让座给老 人,
或者是,你一定也听过无名氏的指教。这些难道不是人世间的善行吗?这是对方辩友犯 第二大错误,对方辩友犯的是倒果为因的错误。对方辩友借用一种经验事实的法则告诉我们 说,我们有恶的果,所以导出来恶就是因。如果真的这样说的话,我们发现是什么呢?每一 个人都是恶,尤其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要教育,要道德教育,你如何去教育呢?每一 个人都是恶,
由此来定出真正的法律,而定出的法律就是善法吗?恶人定出来的是恶法。如果你定出了法律,如何去遵循,每一个人都恶,我为什么要信任你,好像大家在这个地方,我为什么要相信你呢?你可能在骗我,于是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戴上面具。大家互相欺骗,互相蒙蔽,这样的世界是对方辩友所建构出来的。他告诉我们由于有欲望就建构出来个恶的
104
对方辩友犯的第三个错误是什么呢?他告诉我们人性的性就是欲望,我们根本就晓得说,我 方一开始就论证了,人性就是人的心。孟子告诉我们:“人有四端之心。”这是一个善的种 子,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说,人世间没有恶行。你有善苗,
不见得你就不会有恶行。为什么 呢?我们发现了,因为外在环境,因为资源缺乏,
所以我们人在无形之中会做出一些恶的行 为来伤害别人,这是不得已的。所以,
我们教育跟法律就在于纠正人的行为。如果按照对方 辩友告诉我们是恶行的话,
你为什么去纠正它?人性本恶,人纠正的结果还是回到本。我们 的人是性本善,
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于是你透过道德,透过教育,透 过法律,他有可能会转变为好。教育跟法律的功能就是要辅导,辅导他走上善途,于是乎,教育就在这个地方茁壮了。对方辩友举了个例子告诉我们说,原始人如何地烧杀掳掠,原始 人如何地生灵涂炭。我们告诉大家的是,原始人,他一开始那个求生的欲望,这跟本性是要 区分的。因为当你如果说有五个人同时处在饥饿的状态下,有一块面包在那边,一个人跑过 去吃,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有人用道德来非难他。因为这个时候生存是立于道德之上的。你没 有个人的生命,你没有生存的欲望,你如何来谈道德呢?所以原始人那个状况是一种动物性 的本能。(掌声)
所以,开始对方辩友犯的错误就是告诉我们说,人性是欲望,如果真的是 欲望的话,人跟动物怎么分呢?人之异于禽兽者,己心就是一个本心的问题。
105
所以我们说过人有善苗。今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都是阳光雨露,没有错!
但是有风吹雨打,因为你的风吹雨打,你的外在环境影响,你当然会做出恶的行为。所以,我们要纠正他,让他走向善的世界大同。所以,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所有善行的发生吧!从历史上,从目前经 验事实上面,我们发现,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杀身成仁,等等之类。还有目前,泰丽莎修女 等等之类,甚至说,大陆发生了安徽水荒,正严法师的慈济行为,对方辩友如何来解释呢? 孟子就告诉我们了:“见孺子,掉落于井”,在这么一刹那之间你都会救他,你不可能把他 推 下去。为什么?人的本性是善的,你不要告诉我说,原来你救那个小孩子是为了虚名。原来 你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你是不得已的,你是虚假的。原来,泰丽莎修女救了你,那是一个骗 人的行为。到最后,你会发现,只有浅水湾的鲨鱼才是一个大善人。(时间到)
这是一个什 么样的世界,这是一个恐怖的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存在,
就是因为我们有善根。谢谢
106
(三)各类书面语体的特点书面语体是语体的两大类型之一,它与口头语体相对而言,它是在口头语体的基础上 发 展而来的。书面语体以文字为媒介,借助文章的形式来体现,
具有表达的严密性和体系的完 书面语体与口头语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表现在:书面语体是在口头语体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某些语言材料的运用上往往有交叉现象。比如口头语体用短句,书 面语体也并不都用长句,某些科学术语常见于科技语体,也常见于从事该专业的人的口头上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书面语体对所有的语言材料加工的程度比口头语体深,力求规范,排 书面语体一般
1
语体,又称公文语体,是指为处理国家之 间、机关部门之间、社会团体之间、
企事业单 位和个人之间、上下级之间、群众之间的有关事务,所使用的书面材料在用词、造句等方面 形成的一种书面文字表达体式。这些书面文字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大致包括公文文件、规 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等。一切行政事务和交际活动都离不开它,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 泛而密切的联系着,
运用的频繁而普遍。政党和国家机关的文件、法令、条约、照会,社会 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合同、协议书、广告、启事,个人的书信、便条、
申请书等 等所用的语体,均属于事务语体。
107
( 1)准确性事务语体应严格遵循“实”与“准”的原则,语言表达要十分准确,不能有 丝毫歧义、含糊或虚妄。准确性是事务语体的生命。事实的反映、
情况的判断、原由的申述,都要求确凿无误,符合实情。措词力求恰切、允当,
尽量避免使用歧义词和意义不确定的 口语词。对每个词语所表示的理性义和感性义、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都要仔细推敲,认 真区分,做到万无一失。应
( 2
准确周密地表 达意思。它的简明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不做冗长的叙述和说明; 重点突出,抓住问题的关键,不交代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开门见山,直接挑明意旨,不迂 回曲折,闪烁其辞;纲目分明,条理明晰,而不讲究结构的奇巧和变化。
( 3)规范性事务语体往往形成了一些比较固定规范的语体程式,这种程式化的特点是它 与其他书面语体的根本不同之处。在用词方面,不同的事务语体往往有它们各自不同的专门 用语,这些较为固定的专门用语,使语言表达既精炼、简洁,又增加了庄重、严肃的语体色 彩。在用句方面,不同类型的事务语体有各自不同的句式特点,但都要符合语法规范,所用 的语法规则、标点符号都要准确无误。
108
2
科技语体,又称科学语体,是指用于记述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
并揭 示其内在规律 的一些书面材料在用词、造句等方面形成的一种书面文字表达体式。它运用逻辑思维,依据 充分可靠的实事材料和严密的科学论证,冷静而客观地揭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类思维 的奥秘及其规律,总结和介绍科学技术成果,从而服务于科学技术领域和生产领域。
一 7凶?然科学论著和社会科学论著均属于这种语体,它通常可分为专门科技语体(如学术专著、学 术论文、学术报告等)和通俗科技语体(如不带文学性的科普读物、读书笔记等)两大类。 专门科技语体被人们称为“理智的语体”,它以科学、严密、明晰为基本要求,因此,它在 语
( 1)科学性科技语体重在科学,它大量运用意义精确而单一的科学术语。
这些术语专业 性很强,对其他语体有很大的闭塞性,就是同属科学语体的不同学科之间也极少通用,如果 不是内行,往往会有或多或少的阅读障碍。科技语体对于那些意义未经精确规定的方言俚语 和日常生活用语是排斥的。
109
1 基础环境学,包括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等,
是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2 应用环境学,包括环 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
分别研究环境保护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 环境学,着重运用基础理论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是环境科学的核心部分,包括理 上例选自,中国百科大辞典,中的“环境科学”词条,科学地阐述了环境科学的内 涵 和外延,其中涉及到环境科学的三大分支学科的一些术语,对其他语体有一定的闭塞性。
( 2)严密性科技语体句式严整,少变化。 由于论述的逻辑性的要求,科技语体的句子多 用完全句和常式句,少用省略句和变式句。同时,多用由各种限制性附加成分扩展而成的长 句,这些扩展的长句容量大、含义丰富,
往往在一句话里准确、周密地表达出较为复杂的内 容。例如,中国的山中国是多山之国。
110
山地是中国地貌的格架。中国大地貌单元如大高原、大盆地的四周都被山脉环绕。青藏高原 是中国最高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 4500~ 5000米,环绕高原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等。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海拔降至 2000~ 1000米,周围的山脉有哀 牢山、苗岭、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等。西北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边缘的山脉有秦岭,
太行山脉、贺兰山、阴山山脉、大兴安岭等。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 地最低处罗布泊洼地的海拔 780米。而周围的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山脉,一般海拔在 4 000~ 5000米。新疆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四周都为高大山脉所封闭。 就是在中国东部和东北部的大平原和岛屿上也可见到大片的中、低山和丘陵,如松辽平原东 部的张广才岭和长白山脉,黄淮海平原东部的山东丘陵和长江中下游的低山丘陵。台湾岛的 玉山海拔 3997米,海南岛的五指山海拔 1867 上例节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中国的山地”词条,行文中大量地使 用完全句和常式句,准确、周密地表达出较为复杂的内容。
( 3)明晰性科技语体为了总结和介绍科学技术成果,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 规律,就必须叙述明白,阐述明达,论述明确,表述明畅。因此,
科技语体常常运用一些辅 助语言表达的符号、公式、图表等,来代替语言的叙述,使表达更加明晰。
111
3 政论语体,又称宣传鼓动语体,是指用于对社会政治生活各种问题的阐述或论 述,并借 以宣传鼓动群众的一些书面材料在用词、造句等方面形成的一种书面文字表达体式。 它包括各种政治评论、经济评论、文化评论、社会法律伦理道德评论、时事及世象评论、新闻报道,文艺批评以及演讲报告等。它的功能是在这些场合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阐述,影政论语体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语言运用的综合性等特征,它既有科技语体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又有文艺语体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既有逻辑上的说服力,又有情感上的感染力。因此,它 在语言运用上通常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
由于政论语体在表达内容上是以论辩说理为主,要让人看得明白,就得自己说得清楚,因此语言的准确、严谨、周密是它的重要特征。 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词义,正确地 选择 用词;所谓严谨,就是要使表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词语之间搭配合理,位置恰当; 所谓周密,就是要使表达符合人类共有的逻辑思维规律,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合乎规 律。总之,要使表达具有科学性,准确地阐述论题和论点,客观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 联系。
112
( 2)语言表达形象生动政论语体不但要把道理说清,而且要使人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
并迅速做出反应。因此它 还要求语言生动形象,新鲜活泼。所谓形象,就是在表达时应当尽可能把抽象的、深奥的,思辨的理论观点具体化、浅显化和形象化;所谓生动,就是要在表达时尽量地使心中的意 政论语体的准确严密性和形象生动性两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共同 服务于宣传鼓动的目的。
具体表现在:论说道理,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兴会淋漓、思致风发;抒发情感,不是显得空洞虚浮,而是情中含理、发人深思。总之,政论语体既要以理 谱写奥运史一个不眠之夜,
一个 13亿人的不眠之夜!中华儿女期盼的眼睛注视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昨晚,国际奥委会第 112次全体会议投票表决,北京获得了 2008
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 这个时刻我们已经等了很久,中国人民由衷地喜悦,尽情地欢呼。我们感谢国际奥委会 的信任,感谢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鼎力相助,感谢国际社会的支持。中国人民将不负众 望,全力以赴,成功办好 2008年奥运会。
113
4 文艺语体,又称文学艺术语体,是指借助语言的形象性来创造艺术形象并反映 社会现实 的语言艺术在用词、
造句等方面形成的一种书面文字表达体式 。它包括散文体和韵文体两种 类型。它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形象性、艺术性、逼真性三个特点。
( 1)形象性这是文艺语体的本质属性,它大量使用描摹声音、
色彩、情状的形象 词语,广泛使用各种有表现力的句式和辞格。
( 2)艺术性文艺语体在表达上往往突破语言常规,除自如的使用长句、短句、主谓 句、非主谓句、单句、复句外,它还喜用省略句和变式句,即使是使用平常词语,也尽力使 之艺术化,
幡然生新,以奇巧取胜,使语言表达呈现出奇异绚烂的动人光
( 3)逼真性文艺语体在表达上力求逼真,以求真实地再现外在事物和人的心灵。在 用词方面,喜用各种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也可适当使用方言词、外来 词、古语词和某些专门术语。
返回
第五章 修辞
2
第一节修辞概述第二节词语的选择和锤炼第三节句式的运用和转换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第五节修辞的语境和语体
3
第一节修辞概述一、修辞和修辞学习
(一 )什么是修辞
(二 )关于修辞学习二、修辞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 )修辞的基本原则
(二 )修辞的基本要求
(一 )
(二 )修辞与逻辑的关系
4
(一 )
“修辞”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要用一两句话简明概括地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却并不 那么容易。这除去目前对修辞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的看法存在分歧之外,还因为“修辞”这 个词的含义不像“词汇”“语法”
第一,指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上例中的“修辞”就是指修辞本身,即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往往要针对不同的情境,为取得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采用某些方式,遵循某些规律。例如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认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修辞的两大手法,即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当 然,修辞的方法、
5
第二,指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
上例中的“修辞” (动词 )
第三,指修辞现象。
上例中的“修辞”指的是修辞现象,即对语言进行调整或修饰加工的语言现 象。修辞现象是 对语言进行修辞活动的成第四,指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即修辞学。例如:
6
(二 )
修辞能揭示语言的奥秘,学习修辞对语言的表达、理解、评论善于修辞才善于表达,才能高效能地发挥语言的作用。重视语言的表达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论语 ·宪问,中有这样的记载:“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 里子产润色之。”这表明对修辞的高度重视的态度,对表达高度负责的精神。
正是这样才造 就了一大批千古美誉的雄辩家,文学家,语言艺术家,
就连孩子也具有善辩的才能。,世说 新 语 ·言语,有这样一段记载: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 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 !’”姓杨的“杨”与杨梅的“杨”同音,孔君平以此相戏谑。问得巧妙,既表示了他 的情趣,又不失其身分,还与情景相符。杨氏子答得更艺术,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采用反证的方式,其理自明,其义深刻,并且很有分寸。现代的例子更多,看看鲁迅手稿
7
(一 )
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具体地说,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概第二,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
语境,就是语言的使用环境,也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语言使用 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语言环境。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所说的“六何” ——“何故”、
“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新 1版,第 7
任何词语、句子或某种修辞方式,如果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孤立地、静止地看,无所谓好 坏。修辞现象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修辞效果也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体 现出来。同一句话,此时此地说合适,而换一个时间、地点、场合说就不一定合适。同一句 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和效果。
8
(二 )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上来说,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取得语言运用的最佳表达 效果,那就应该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练
1 准确所谓准确,就是选用的词语要确切,分寸合适,轻重恰当;所用的句式也要确切地扣“准” 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表意缜密准确。是什么就是什么,
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使人听 了不会误解。
2
所谓鲜明,就是选用的词语和句式必须含义清晰、明确,让人一看就明白,不能含糊其辞。
要做到鲜明,选用词语就应避免晦涩,要少用难懂的词语,要少绕弯子。
3 生动所谓生动,就是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生动是以准确、鲜明为前提的,不能离开所要表达的内容去片面追求生动。
4
语言简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删除冗赘,不说废话;二是通过词语的确切选择,使语言增加弦外之音,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9
(一 )
性质和作用不同。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修辞不是语言的要素,它是从表达方 法、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它的作用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研究的对象不同。语音以语音的结构规律为研究对象,如声韵调的构成、
配 合等;修辞不直 接以语音本身为研究对象,而是为增强表达效果来研究对语音的运用的,如修辞要 研究双声,叠韵、叠音、谐音、拟声、押韵、儿化、平仄、重音、轻声、停顿、语调、音节、节奏等 问题,研究这些语音现象所表现的感情色彩、音律美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词汇研究词 义的性 质,词的构成,词汇的组成、发展、规范等;修辞则着重研究多义词的关联,同义 词的选用 词语色彩显现、词语配合照应以及词语的仿造、
词语的创新和词语的活用等。语法研 究词,词组、句子等的结构规律及其类型,它要求把话说得“通” ——合乎语言习惯;
10
另外,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因为一句话首先要求通顺,
要求合乎语言习惯,即 合乎语法,才能进一步谈得上讲究表达效果好,才能达到修辞的“美”,所以讲究修辞是以 合乎语法为基础的。
某些修辞现象可以促进词义的发展,也可以转化为语法规则。比如比喻中喻体表示的意义是 临时的,由于用得多了,久了,理解了,习惯了,
比喻表示的意义为喻体获得,并固定下来,成为词的比喻义。“吃馆子”、
“写钢笔”等修辞方式,转化为语法,由超常用法转化为总之,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语音、词汇、
语法作为语言 的三要素 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修辞则是对语音、词汇、语法诸要 素的综合运用,修辞追求的是理想的表达效果,它要综合运用语言的各种要素来为增强语言 的表达效果服务的。因此我们学习中既不能把修辞同语言的三要素混同起来,不能把 修辞看成是语言的第四个要素,也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11
(二 )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正确思维总是按逻辑结构和逻辑规律组织的 。思维 凭借着语言进行,并且依靠着语言来表达。修辞则是语言的恰当运用,是正确思维的最佳表 达形式。因此,修辞要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不符合逻辑,就不会有好的表达效果,就谈不上修辞,逻辑上有毛病,也不是修辞手段所能掩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逻辑是 修辞的基础,
修辞要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如“这里的少年壮如山”,表达的是这里的少年长得很壮实的思想,用“山”去作比,具体、形象,从修辞从逻辑的角度看,都没有 错误,是完全正确的句子。如果说“这里的少年壮得如芦柴棍”,则与事理不符,即不符逻 辑,尽管用了比喻格,也谈不上什么修辞作修辞和逻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修辞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在一定的语境中考察话说得好不好。逻辑研究思维的规律,从内容上考察 思维的方法对不对。仍以“这里的少年壮得如芦柴棍”为例,用“芦柴棍”去说明“壮,,
与事理不符,话说得不对,这是用逻辑去分析的结果。“芦柴棍”与“壮”
没有相似点
12
逻辑学研究的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一样,因而 大脑的功能 ——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所以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日出于东,日落于西”等。
正因为人类的思维规律大体是一致的,故各民族的语言可 以互译,各民族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但是思维能力的全人类共同性并不等于各民族想问题的 方 式都一样,例如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认识的深浅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同的 差异。语言差异的分析表明,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了一个民族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独特方式,因此不同语言的完全等值的翻译是难以办到的 (科学术语例外 )。修辞是为了取得语言运用的 最佳表达效果,对民族语言材料的巧妙运用。不同民族语言的修辞虽有共通之处,但民族特 色也很鲜明。例如汉语修辞中的对偶,如果是严对,则要求音节相等,虚实相对,平仄交替 。
第三,有些修辞现象不能机械地用逻辑的尺度去衡量。 例如“青年人是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毛竹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这些说法似乎不合情理,不合逻辑,“人”怎 么是“太阳”,“毛竹”怎能
“低头”、“弯腰”,但人们一见就明白这是修辞手法。
返回
13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一、词语的选择和锤炼的先决条件
(一 )
(二 )
14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词语的选择、锤炼,又被称为“炼字”、“炼词”。炼字、
炼词的目的就是要将最恰 当最贴 切的词语用在最恰当最合适的位置上,以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选择、锤炼必须富有创新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准确贴切是炼字、炼词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些,首先词义是词的全部特征的概括,其中包括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掌握了词的本质特征,才不至于把词用错,掌握了词的全部特征,
才能把词用得贴切。我们积蓄了大量词语,并且运用自如,就有了精确地表情达意的条件,就有了增强表达效果的可能。往往有这种情况,某一个词用得不合适,整个意思大受影响,甚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某个词用得巧妙,会为整篇 文章增添光辉。
15
(一 )
1
同义词表示的意义,有同有异,大同小异。由于它们有细微差别,如果善于运用,可 使意思表达得精确、严密,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
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 感谢,给我 〔 奖 〕
这是,藤野先生,中的一句话。“奖励”、“鼓励”都有“勉励” 的意思。但它们有区别,“奖励”凭藉的是荣誉、物资,“鼓励”凭藉的是语言。从全文看,藤野先生并未给“我” 什么荣誉和物资,用
“奖励”表示与本意有一定差距。藤野先生对“我”是用语言从思想上 或精神上予以勉励的,因此鲁迅先生在定稿时将初稿中的,奖励”
改成了“鼓励”。
②她的父亲 ——鲁贵 ——约莫四十多岁的祥子,神气萎缩,最令人注目 的是粗而乱的眉毛同肿眼皮。他的嘴 〔 唇 〕 角松弛地垂下来 ……
16
2
人们表情达意是以句子为使用单位的,而句子则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组成句子的各 词语又 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网络中,形成能表达基本完整意思的整体。就句中的词语而言,其意义 有的直接相关,
词义的配合与修辞效果密切相关,由于在词汇部分和语法部分从不同角度作过分析,这里就 其主要方面作些说明。
第一,人、物与其状况的配合。
第二,事物与其数量的配合。
第三,人、物与其性状等的配合。
第四,动作、行为与其关涉的对象的配合。
第五,判断与被判断的配合。
17
3
褒,是褒奖、赞许的意思;贬,是贬斥、厌恶的意思。含有褒义或贬义的词,
能表示 爱憎感 情,体现出鲜明的立场和态度,使用得恰当,做到褒贬分明,保持感情色彩的谐调,会收到
①烈士们的 〔 尸 〕 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 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②他们 (引者按:指敌人 )〔 决心要 〕 妄图把这刚刚露出的缺口用士兵们的尸 体堵塞住 !
例①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句话,全文从标题到内容对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给予 了高度 的评价,表示了作者赞许的感情,可是当他们英勇与敌人肉搏而战死以后,描述他们的各种 姿势时,却用了个不含感情的中性词“尸体”,这就与全文在感情色彩方面不谐调。当然用,尸体”并没有错,但不如“遗体”
这个表示“所尊敬的人的尸体”色彩那样鲜明。例②中 的“尸体”用得合适,
指的是死去的敌人,与全文的感情一致。可是表示敌人的意志和愿望 时,用
“决心”、“要”这类不含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没有表示出对敌人贬斥的感情色彩。
18
4
风格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素质特征等。风格协调,才能获得 优美和谐的效果。
①“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 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 窃书 !……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是,孔乙己,中的一段对话。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塑造的孔乙己这个个性鲜明的 旧知识 分子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孔乙己性格的一部分就是迂腐,要面子,穷困潦倒又 故意显示斯文,平时满口之乎者也。用“窃”代替“偷”恰当地表现了这种个性,与整个人 物的风格十分协调。如果不是出自孔乙己之口或不用一个文言词,是不会有这样好的效果的
19
5
词语的色彩是多方面的,除了褒贬色彩、风格色彩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情况。
例如:
①老乡们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知道我们要出发,一清早就担着各种慰 劳品 来送别。一 〔 个 〕 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
这是,红军鞋,中的一句话,原文用的“一个”,后改为“一位”,
表现了尊敬的色
② 〔 白公馆看守所 〕 特务所长 〔 陆景清 〕 和看守长 〔 杨 进兴 〕 共同研究 〔 着 〕 这张可怕的传单:“中国共产党第七届 中央委员会第二次 〔 委员会 〕 全体会议在石家庄附近举行 ……”
这是,挺进报,中的一句话。一般情况下,为了简略,可用简称,如果为了庄重,就 只能用全称了。,挺进报,上报道共产党的会议,
20
(二 )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意义是通过声音表达的。词语是语音语义结合体,说话、写 文章必 须声情并茂。声音配合得好,说 (读 )
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也容易。同时,明快的 节奏,优
1
方块汉字,一个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这是做到音节匀称的一大有利条件。汉语的词,有单 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它们之间往往可以找到同义关系,这是做到音节匀称的又一有利 条件。人们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选用音节,可以获得整齐美、对称美做到音节匀称,主要是单音节词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配三音节词,等等,使并列结构或相应的地方保持平衡或满足语流节拍的要求。
21
2
平仄是沿用音韵学的术语。上声去声入声合称仄声,平声 (阴平、阳平 )自成一类,
叫在古代,韵文讲究平仄。到了唐代,人们对平仄的调配总结出一套规律,并形成了固定的格 式,要求相当严格。到了现代,对平仄的要求放宽了,但并不是不讲究,即使是散文,如能 恰当配合,充分利用它来加强语言的音律美,效果也会好
①这个枪法实在惊人,落时如乌龙摆尾,举时像鸾凤朝阳,枪风阵阵,冷气飕飕。
这是,珍珠赋,中的一句话。为什么能铿锵优美,其中的四个四字格式的短语不仅平 仄交替而且上下粘连。以,-”
乌龙摆尾 --
鸾凤朝阳 -| --
枪风阵阵 --
冷气飕飕|| --
使天上银河失色| -| --
叫满湖碧水生辉|| -|| --
22
3
韵脚是指在不同句子里押韵的那个字,由于通常都在句末,所以叫做韵脚。押韵,让 同一个 韵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个位置反复出现,这种声音上的重复,使语言和音乐相融合,既传达了 语言的内在情愫,拨动了人们心弦,又便于吟诵,容易记忆。因此,不仅诗歌离不开押韵,就是散文韵脚和谐可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否则,反而使人感到别扭,甚至出现以词害意的弊病。如点燃的是松明,〔 野蒿,〕 古藤,〔 灯草 !〕
这是,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中的一节。原文中的“劳、剿、草”是韵脚,它们同韵,又在 不同句子的句末,符合押韵条件。但是,在“艰苦的岁月,夜里哪有明灯 (笔者按:后改 为“油灯” )照亮呵”一句中已否定了“灯”,而“灯草”虽能“点燃”,却不能“照亮”,因此,以
“灯草”为韵脚,不自然了。收进中学语文时,删去了“灯草”,调整了并列各项 的顺序,成了“松明、古藤、野蒿”,三者都能点燃,长征路上容易找到,“蒿”与“劳,剿”押韵,从语音上看,从情景上看都很和谐,而且不露痕迹了。又如 (在同一首诗中 ),
23
4
相同音节 (字 )复叠出现叫叠音。有属于构词法的,如“乖乖”“冉冉”“茫茫”;有 属于构 形法的,如“清清楚楚”“实实在在”“说说”;有用词的,如“田田 (的叶子 )”“油油 ( 的绿意 )”“滑滑 (的明亮着 )”。叠音的恰当运用可突出词语的意义,增强形象性和音乐感 。用它描绘人物,
可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用它写景状物,可以烘托气氛,有如身临其境。,荷塘月色,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 的舞女的裙。层层的 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 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 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
短短一段话,就有九处叠音。这些叠音,给这幅秀丽朴素、生动形象的画面增添了立 体 感,使人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方面都获得真切的感受,领略到荷塘月色的神韵。
返回
24
第三节句式的运用和转换一、长句和短句二、整句和散句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25
第三节 句式的运用和转换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句式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内容,同 样的内 容也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可以表示基本上相同或 相近意义 的两种或多种在表达效果上具有细微差别的不同句式,叫做同义句式。所谓句式的运 用和转 换,就是能在一组同义句式中自如的转换,并能根据语言环境选用最恰当的句式来增强表达词有同义词,短语有同义短语,句式也有同义句式。俗话说“一句话,百样说”,就是说,同一种意思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其表达效果也就有高低之 别,因此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就需要认真地选用不同的句式。锤炼词语叫炼字,推敲句式 叫炼句,
可见,句式的选择和运用,跟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一样,都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表 达时,如果句式选择运用得好,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事物和现象,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和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增添文章的文采,收到
26
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的长短,是以用词的多少和结构的繁简情况来确定的。所 谓 长和短,没法量化,只是相对而言。长句指那些用词多,
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指 那些用词少,结构简单的句子。这里所说的结构
①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三个孙子,三个孙女,两个孙媳;还有五 个已经出嫁的姑娘。真是儿孙绕膝,金第一个分句中有五种人作“有”的宾语,由于其间可以从容停顿,应算作短句,不算 长句和短句各有修辞效果。长句的定语、
状语多,联合成分多,或某些成分结构复杂,内容 含量大,有精确、严密、
②文艺本应该是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只有少数的先天,东西”前面有两项并列而成的短语作定语,并列各项都包含有主谓短语,各自的 主语前又短句短小精悍,有简洁、明快、
有力的修辞效果。句子简短,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所以常用来记述紧急情况,渲染紧张的气氛,表达激烈的情绪。
27
如果用长句,尽管意思不 说理,
一般多用长句,对话一般多用短句。但是只用长句或只用短句都是不大可能的,通常是长句和短句兼用,根据表达的需要,各取其利,使语言变化多姿。
⑤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 红。最后,当这 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的天空,
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 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 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这段话描绘的是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之一,共用了九个单句(包括复句中的分句),其中两 个长句,七个短句。用灵活的形式,写多变的色彩和光线,内容和形式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成分太多,或 者结构层次繁复;短句之所以短,就是由于附加成分少而短,
结构简单。长句短句各有修辞 作用,因此,既要掌握长句和短句的特点,又要掌握把长句化为短句,把短句化为长句的方 法,做到欲长则长,欲短则短,
第一,把某些复杂的结构用来修饰、限制其他成分,就成为长句,把这些复杂的结构拆 开,用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就成为短句。在成形以前,组织句子用这种方法;在成形以 后,长句与短句相互转换也用这种方法。
28
这个复句的一个分句是长句,蒙后省去的主语不算都有 73个字,是由于
“宋宝琦,前 68字的定语形成的。如果让这些不同的定语用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就成短句了 。
⑦宋宝琦低头坐在床上,两只肌肉饱满的胳膊撑在床边,两眼无聊地瞅 着双脚,他的双 脚穿着白边懒鞋,正互相搓动着。这宋宝琦拒绝接受一切人类文明史上有益的知识和美好的 艺术结晶。张老师望着宋宝琦,
只觉得心里的火苗扑腾扑腾往上蹿,一种无形的力量冲击他 的喉头,他几乎要喊出来 —— 救救被“***”坑害了的孩子!
第二,由一个复句形式来充当句子成分就成长句,把充当句子成分的复句形式拆开来 就成短句 ⑧听了有个小孩上山放羊,为了好玩儿,高喊“狼来了”,人们急忙上 山打狼,才知道 是小孩撒谎,另一次狼真的来了,那个小孩又高喊“狼来了”,人们还以为是撒谎,结果小 这个复句有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是长句,由于宾语是复指短语;而且其中的一部分 是复句形式,使宾语长而复杂了。如果让复句形式拆开成若干分句,就可使句子变短。
29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
…… 山朗
…… 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 ……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 跑,捉几回这里摘录的就是整句,它们或者句式相同,或者长短相同,或者有相同的词语。有了 这些因素,可收到整齐匀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句式不同、长短不同、词语不同)交错运用,这样 的一组句子,叫散句。例如:
②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 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
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 散句变化多姿,
整句有整句的长处,散句有散句的优点,但是,如果全用整句,会显得单调、呆板,甚 至显得做作;
如果全用散句,会影响语言的气势,甚至显得散乱。因此,应扬长避短,
根据 内容和上下文的需要将整句和散句配搭使用
30
在有些动词谓语句中有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和承受者。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 者),这样的句子就是主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即受事者)的句子,就是被动句 主动句的作用在于说明主动者(施事)怎么样,
让施事成为话题。这类句子使用十分普遍。 主动句又有一般主动句和强调性主甲、他吃光了饭。(施事 +动词及其他词语
+ 乙、他把饭吃光了。(施事 +把 +受事 + 甲类是一被动句的作用在于说明被动者(受事)怎么样,让受事成为话题。这类句子跟主动句相 比要组织被动句,常
(受事) +(被) +(施事) + 甲,饭被他 乙,饭被 丙,饭 丁,饭他这四种方式都常见,有的受事后要用逗号隔开,如:“饭,他吃光了;菜,他也吃光 了。” 甲类是完全被动句,既突出受事“饭”,又用“被”来强调施事
“他”,被动意义最浓。乙 类是省略了施事的被动句,但由于使用了“被”表强调,被动意义也较浓。甲、乙两类又可 称为“被”字句,但被动句不都是
“被”字句,因为还有丙、丁两类。丙类是既不使用“被,,也不出现施事的被动句,被动意义较淡。丁类是虽不使用“被”,但要出现施事的被动 句,是用主谓谓语句的形式表达的被动意思,在强调受事(大主语“饭”)的同时,
也交代 了施事(小主语“他”)。
31
恰当选用被动句有以下表达效果:
第一,使被动者得以突出和强调 ①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例①用“战胜”的受事者“难翻的老山界”作陈述对象,突出和强调了“难翻的老山 界”,与文章的主题扣得很紧。
第二,使叙述的角度一致,语义连贯,语气流畅。 如:我吃过饭后,又第三,可以隐去无从说、不必说或不愿说的施事。 ⑤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大小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 而平滑的布。
例⑤中的施动者是谁(什么)?无从说。例⑥中的施动者是谁?不必说,自然是狱吏 。例⑦中的施动者不愿说出来,因为另外,被动句还可表示一定感情色彩,因为
“被”具有“遭受”的意思。如“可惜 正月过去,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这是表示不情愿。“林红被敌人杀害了。”这是表示不幸。“这里的鱼被他惊跑了,钓 不起来了。”这是表示不满意。当然这种色彩要在不情愿、不幸、不满意的情况下才有,否 则没有这样的色彩,如:“他被大家评为省劳模,怎能不高兴!”这是“被”字的感情色彩 义得到扬升的
32
对事物做出肯定表述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表述的句子叫否定句。肯定句 和否定 句是兼顾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来确定的,不能仅凭形式来断定,也不能仅凭意义来断定。例 ①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肯定句 )
② 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否定句 ) 这两句话从形式上看,都有否定词语
“不”,若仅凭形式来断定,都应归入否定句之 列。但 是,例①是对“白杨树”这一事物做出的肯定表述,说它是什么树,应为肯定句;而例②却 是对
“白杨树”这一事物做出的否定表述,说它不是什么树,才是否定句。又如:
③我知道他是个外国人。 (肯定句 ) ④ 我不是不知道他是个外国人。 (否定句 ) 这两句从意义上看,都表示肯定的意义,“不是不知道”等同于“知道”,若仅凭意 义来 断定,都应归入肯定句之列。但是,例③很明显是一个肯定表述,说“我”怎么样,是肯定 句;而例④却显然是一个否定表述形式,
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说,用肯定形式进行表达的句子就叫肯定句,用否定形式进行表 达的句子就叫否定句;也不能简单地说,表达肯定意义的句子就叫肯定句,表达否定意义的 句子就叫否定句。同样,正像不是所有带疑问词的句子都是疑问句(例如“我不知道他为什 么没来”)一样,也不是所有带否定词的句子都是否定句(例如例①),肯定句和否定句是
33
五、句式的运用和转换从修辞角废看,主要是同义的平行形式的选用。除讲到的 几种以外,就自己的现代汉语中的可转换句式远不止前面介绍的那些,
就是常见的可转换句式也未能一一 列举,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些,仅供参考。参考了林兴仁的,句式的选择和运用,(北 京出版社 )一书。
1.关联句与意合句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可以借助关联词语,
称为“关联 句”,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称为“意合句”。关联句结构严谨,
意合句简洁明快。
2.主语在前句与主语在后句汉语的句子,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有时为了突出强调谓语或者如实地反映说话时急促的情况,也可以谓语在前主语在后 ②努力吧,同学们!(主语
④怎么啦,你?
3.定语在前句与定语在后句汉语的定语一般是放在被修饰 的中心语之前,但 有时为了突出强调定语或者获得特殊的修辞效果,也可以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
34
4.状语在前句与状语在后句汉语的状语一般是放在被修饰 的中心语之前,但 有时为了突出强调状语或者获得特殊的修辞效果,也可以把状语放在中心语之后。 ①他不知不觉地走出了很远。(状语在
5.偏句在前句与偏句在后句有些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是 偏正关系,在次序上 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因为表达上的需要也可以正句在前,偏句在后。 ①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但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 ②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偏句
6.汉语句式与欧化句式同样一个意思,有时受语言环境的 制约或者因为表达的需要,可以用欧化句式来表达。 ①他连几十年以
②他清楚地记得即使是几十年
③导游告诉外宾,前面有个人工湖。 (汉语句式 )
④ 外宾们被告知前面有个人工湖。 (欧化句式 )
35
7.详叙句与详略呼应句一般的叙述句称为详叙句,如果先 将其主干部分略说,然后再在 其关键词语之前增添附加成分,构成详说缀于略说之后,与略说的主干遥相呼应,这样的句 式称为详略呼应句。它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句式,既可以增强语气,又富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①人们要求普
②人们要求普及,跟着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详略呼应句)
8.分述句与综说句分述是把几个并列成分拆开,由句中一 个相同的成分分开来叙述;综 说是把几个并列成分联在一起,由句中一个相同的成分综合成句。分述句的修辞效果是反复 渲染,感情充沛;综说句的修辞效果是简明扼要,简洁流畅。 ①江玫并不追究路为什么会这样长,她甚至希望路更长一些,好让她和 齐虹无止境地谈着贝多芬和肖邦,谈着苏东坡和李商隐,谈着济慈和勃朗宁。(分述句)
9.并提分承句与非并提分承句在一句话或几句话中,前面 并列地提起若干个并列成分,后面按照前面提起的顺序分别加以补充或说明,前后关系逐项承接,一丝不乱,这种表达方 式称为并提分承句。
36
③ 在 1958年,我国的钢、煤、发电量和棉纱已经分别跃居世界第七位、
第三位、第十四 ④在
1958年,我国的钢已经跃居世界第七位,煤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发电量已经跃居 世界第十四位,棉纱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了。(非并提
10.多项交错句与单项不交错句多项交错句是一种前后各有多项并列关 f?存在着交错关系的特殊句式,其前后的多项并列关系通过中间的联结项实现交错关系。例如 ①主动地 A、
灵活地 B,有计划地 C执行 O防御中的进攻战,[]a持久中的速决战,
b[SX(B][ZZ(Q]内线 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ZZ)]。 []c[SX)]
A、B、C中的任何一个成分,都可以通过O与a、b、c中的任何一个成分发生联系,构
②
主动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主动地执行持久中的速决战,主动地执行内线作战中的 外线作战,灵活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灵活地执行持久中 的速决战,灵活地执行内线作战 中的外线作战,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有计划地执行持久中的速决战,有计划地执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返回
37
一、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几种辞格
(一 )比喻 (二 ) (三 ) (四 )
二、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几种辞格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层递 ( (六 ) (七 ) (八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移就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一 ) (二 )
(三 )连用、兼用的交错使用 (
38
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就是修辞学,那只是一种误解。其 实修辞格不过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已,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方法,这 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表达效果 而发挥作用。从它与其他修辞手段的联系来看,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而且新的修 辞格还在不断产生,值得进一步去发掘、
修辞格既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又有着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修辞格往往被人 理解为一种程式,以为只要掌握这些不同的程式,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程式总是比较固定 的,而程式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比喻的程式很容易掌握,但要寻找一个好的比喻却像寻 找一颗红宝石那么难。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意义,并非只在于它对增强表达效果提供了一些 程式,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程式为基础,可
39
每一种修辞格有它自己的特点,如借代不同于比喻,排比不 同于对偶,但修辞格之间又有共同之处,因此可以归成大类。另外,张弓先生有描绘类、布 置类、
表达类的三分法,王希杰先生有均衡、变化、侧重、联系的四分法,也有将辞格分为 形象类、强调类、气势类、含蓄类的。划分大类的方法虽有好多种,但主要的依据不外乎语 言 结构和修辞作用(表达功能)两种。修辞格既是根据表达效果建立的,表达功能自然更值得 重视 。本节试将常用的修辞格依据其主要表达功能和突出的修辞效果分为三大类:第一 类,修辞 效果生动形象的辞格四种,它们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第二类,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 辞格八种,
它们是对偶、对比、衬托、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第三类,修辞效果 含蓄幽默的辞格十种,它们是双关、反语、拈连、仿词、移就、通感、顶针、
回环、婉曲,引用。这样分类是就其最突出的修辞效果而言的,毋庸讳言,三大类之间仍存在着千 丝万缕 的错综联系:有些形象生动的辞格也不乏幽默(如借代、夸张),而含蓄幽默的辞格中也不 乏形象生动者(如双关、通感),同时,形象生动、含蓄幽默,自然也就会给人以鲜明突出 的印象。但就总体而言,
三大类的修辞效果确实是各有侧重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二十 二种常用的辞格中,有一部分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有的修辞手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辞格是 汉语所独具的,如:对偶、拈连、仿词、顶针、回环等,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汉语修辞格的某 些特点同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40
比喻,俗称打比方。它是在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时,根据联想,
用跟它有相似点的 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比喻中,被描绘或说明的对象叫本体,用来描绘或说明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体,联系本 体 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
第一,它们 必须是有 着质的差别的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
第二,它们之间有某种相似点。 这两个条件必须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试比较
②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
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③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④成绩都不错,特别是那几门基础课还得了例①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它们属于性质不同的事物,它 们在形 态上有着相似点,叶子出水很高跟舞女盘旋起舞时那婆娑的裙子相似。这是比喻。例②虽有 相似点,即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但相比的都是眼睛,一是指“他”的眼睛,一是指的“他的父亲”的眼睛,没有质的差别,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一个条件,不能构成比喻,仅仅是比 较。例③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
也不是比喻。
41
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一般的事物形象化,从而获得较好的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 明喻是明确地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是十分明显的比喻。 本体、喻 体、比喻词 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用在喻体之前的
“像”“好像”“好比”“如”“如同”“犹如,“有如”等一类动词和用在喻体之后的“似的”“一样”“般”“一般”等一类比况助 词,有时这两类比喻词也可以搭配使用构成“像 …… 似的”、“如同 …… 一样”等格式。这 些词语表示比况关系时,人们一见就知道是比喻。
2 暗喻又叫隐喻,是直接把本体说成是喻体的比喻。 本体要出现,喻体也要出 现,它们之 间的比喻关系暗藏在对本体的判断中,或本体的变化中,或其他关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可 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于”“算作”等动词作为比喻词,也可不用。例如
⑨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
42
3 借喻是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B13
B14 B15 中
B13 用“马蜂窝”
B14 用“大疙瘩”比喻怨气,B15
明喻、
暗喻、借喻,是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由于使用形式的变换,人们又从不同侧面 不同角度进一步分类,就有了各具特色的下属类型 (“缩喻”“回喻”请参见同本教材配套 的,现代汉语习题解答和教学说明,
第 673页 ) B16 雨是最常见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
B17 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 全 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桅杆尖头 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
43
B18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 是东方 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
B16 用了比喻词“像”,格式为“甲 像乙,像丙,像丁 ……”
B17 B18 用了比喻词“是”,格式为,甲是乙,是丙,是丁 ……” B19 ——
这一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喻体”或“喻体本体”,本体与喻体的结构关系 B20 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花就是您的笑容,巨大的汽锤起落的 铿锵就是您的声音,
B21 正如用 12音律可以做出无数回肠荡气的交响乐,26个拉丁字母可以构成无数 单词,组成丰富的语言,蛋白质是由 20个“氨基酸”通过不这一类比喻的格式是“喻体像(是)本体”或
“正如喻体一样,本体也是这样”,把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叫倒
B22 对,宋寨主轻轻咳嗽一声,比我马二栓打个炸雷还响。
B23 我们四川人还有的用牛粪作燃料,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
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这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胜过(或不如)喻体”,
把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加 B24
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就是一朵花,森林就
44
B25
“得啦,我决不要把你们变成红焖牛肉。你们不必变成红焖牛 肉。”上面那这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不是(不变成、不成为)喻体”,强调本体和喻体 的相异点,叫反 喻。比喻的构成条件之一是相似点,
这里强调相异点,为什么还是比喻呢?因为本体 和喻体的相似点,是它们比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当可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上述各例都 比直接描述、
说明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又如:说“骄阳似火”、“好风如水”,虽已有
“骄,修饰“阳”,有“好”修饰“风”,却待有了“似火”“如水”,才把
“骄阳”、“好风” 给人的感觉具体而形象地描摹出来。从表达作用看,
要比原来的说法更具体形象,也更易于 为人们接受。有的比喻还给人以无运用比喻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通俗易懂。比喻的修辞效果之一是使深奥的事理浅显化,这就要求喻体浅 B26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 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B27,希望”
B26 把它比作路,人 B27 则相反,“神经网”一般人不熟悉,成了不说还明白,越说越糊涂了。
45
第二,要注意感情色彩。什么样的本体用什么样的喻体,往往与从事修辞活动的人的感 B28 她(指水潭)
又不杂些儿沉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 的一色 ——但你却看不透
B29 例
B28 中“一块温润的碧玉”,人见人爱,用来表示赞赏的感情,恰到好处。例 B29 中“热锅上的蚂蚁”是焦躁不安的意思,与生龙活虎的运动第三,要注意贴切。贴切,涉及的方面很多,比如相
B30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 的轻云,但花下也缺 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 起,
B31 田里的野草夹杂在禾苗中间,就像一个个敌人混杂在群众中间一样,清除时是要费 B30 把“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比喻为一座富士 山,在
“高,上相似,同时,这是“清国留学生”的特征,地点处在日本,从相似点、对象、环境等方 面看都相当贴切,如果换成另外的对象、时代、环
B31 野草 夹杂在禾苗中间与敌人混杂在群众中间没有相似点,没有构成比喻的基础,其他方面更谈不 上了。即
46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 比拟 。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拟体。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1 拟人是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 人格化。
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 ③可是,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到枕头边上,我 还以上是把没有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又
④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 ⑤油蛉在这
2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使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⑧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 以上两
47
B11 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由于比拟是用拟体的属性去表现本体,使本体临时获得拟体的属性,因此爱憎的感情得 以鲜明地表示,气氛得以有力地渲染,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使语言真切、生动、形象,新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①说“高山”只好“低头”,例②的“绿”
成了可以拥抱 的东西了,例③说“云雾”在那里“悄悄地挤”,
例④说“鸟儿”也会“呼朋引伴”,会,卖弄”,会“唱”,例
⑤说“油蛉”能够“唱”,“蟋蟀”能“弹琴”,例⑥的“蟋蟀”,又会“哭”,例⑦说“杨柳”也“惊疑不定”,“等着”,
把这些生物或非生物当作人来写,使人感到亲切,增加了感染力;
例⑧说“宏儿”会“飞”,例⑨说“人”有“尾巴”,例 ⑩的
B11 的“失败”可以“接起来”“焊上去”,增加了语言 的诙谐的情趣,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
第一,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本体不具有拟体的属性,而又把它当作拟体来表现,这不是一种平实的表现手法,弄得不好会显得矫揉造作。试看
48
第二,要贴切自然。比拟是通过联想把甲当作乙写的,联想的基础是某些相似点,不具 备这个基础,又把甲当作乙来写,就别扭。
B13 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军民一心,并肩作战,就连那些蒲公英 说蒲公英“雄赳赳地站立在山头上”,“从无怨言”,是把蒲公英人格化了。但蒲公 英体态纤细弱小,不管怎么也不会联想到“雄赳赳”这种威武雄壮比拟与比喻有共通之处,都是两事物相比或人与事物相比。,文心雕龙 ·比兴,,“夫 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意思是说,比喻的 体例很多,用来相比的方面没有一致的规定。有的从声音方面借喻,有的从形貌方面取譬,
有的从心理方面模拟,有的从事物方面类比)其中既有比喻,又有比拟。
有把比喻叫比拟 的,如“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是,诗人玉屑 ·诚斋论比拟,的例子。也有把比拟叫做 比喻的,如艾青,和诗歌爱好者谈诗,
说:“比喻的作用,在于使一切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赋予思想感情。”这只能是比拟。从比喻、比拟混称的情况看,这两个辞格有十分密但是,自从,修辞学发凡,出版以来,人们都把比喻、比拟分为两个辞格,它们之间是有着 明显差别的。
49
但是,比喻和比拟毕竟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主要表现 首先,比喻中的喻体,一定要出现,明喻、暗喻、借喻无一例外 B14 中的“勇士 B16 中的“疯狗”。比拟的拟体一定不出现。如例
B15 B 17 其次,比喻中的喻体是明确的,确定了的 B14 B1 6 中的“疯狗”,
内容是 限定了的,不包括具有这种特性的其他事物的可能性。比拟的拟体是什么?没有专 定于一,B15 只是说海燕勇敢,并不说它像
B17,凡是有尾巴的畜生,都可能是这里的拟再次,比喻中如果相似点是可想而知的,喻体的某些属性就可以
B14 B16 就是这样。当然为了明确相似点,也可以让它出现。比拟中拟体的某些属性一定要 最后,比喻通常都可以转换成“甲像乙”的格式,而比拟一般不能或不必这样做。
如 B15 不 B17 也不必说成“他因此,像下
B18 有些河活像调皮的小姑娘,突如其来地从岩洞窜出来,蹦蹦跳 跳,在 河谷中晒晒太阳,换换新鲜空气,闲荡一阵,人不知鬼不觉地又躲进岩洞,杳无上例中,第一个分句属于比喻,是明喻;后面几个分句都是将“河”当作小姑娘来描 写和表现,属于比拟,是拟人。
50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格叫借代。
之所以能代替本体,是因 为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还是实在的,而不是想象的。根据借体和本体的不同关 系,将借代可以分为若干类。
1 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事物名称 ①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地 问道:“康 大叔 ——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
②像吴三桂那样首鼠两端的人,在初对于自成本有归顺之心。只是尚在踌躇观望而已。 这差不多是一般的史家所公认的事。假使先给其父子以高爵厚禄,三桂谅不至于“为红颜”而“冲冠一
③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旧毡帽下面浮现着希望的酱赤例①用“花白胡子”称代长有花白胡子的那个人。例②用“红颜”称代面施红妆、容 颜美 貌的妇女。例③用“旧毡帽”称代戴着旧毡
④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
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 红的还在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⑤老栓看着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51
2
用人或事物专用的名称代替与它有密切关联的人或事物 ⑦我们所进行的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不管在哪一条战线上,都需要 有成千上
⑧这一群贪婪而又卑怯梦想着征服全世界的现代凯撒和现代拿破仑 ⑨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例⑦是用专名“雷锋”代替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青年。例⑧是用专名,凯撒”,“拿破仑”代替梦想征服世界的野心家。例
⑨是用专名“诸葛亮”代替像诸葛亮那样聪明
3 用具体的、形象的、能给人以直观感受的事物代替可以被人理解的某种含义 ⑩我们随时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 进大门 B11 我们中间还有东北人,我就是一个。
B12 别那么轻易地把饭碗丢掉例⑩用具体的“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代替
B11 B12 用具体的“饭碗”代替抽象的“职业” 。
4 每种事物都有最显著最有代表性的部分,这部分最引人注意,人们就用这部分代替事物 的整体 B13 他对人说话,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 B1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B15 解放军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52
总之,借代这种辞格使 恰当地运用借代这种辞格,可收到特点鲜明的效果,如“花白胡子”、“红颜”、
“旧 毡帽”等;可收到形象突出的效果,如用“红的”代人血,用
“硬硬的”代银元,用“曦” 代太阳等;可收到具体生动的效果,如用“诸葛亮”代像诸葛亮那样聪明多智的人,用“斤 两”代分量,用运第一,借体要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见就知道所代的本体事物,否则使人不知所云 。 如前例中的“扫帚”
和“水桶”,因谈的是洒水、扫地等事,“扫帚”和“水桶”是 所用的 工具,与之密切相关,有代表性,所代的本体明确。又如代号“3
02”,因该店中所编代 号不会重复,而且还有一种标志的作用。但
B23 今天的比赛中,白牙齿越战越勇,比分一路领先,顺利地获得,白牙齿”是各种族之中正常的人牙齿的共性,用来代表某一个人,缺乏代表性,听 了以后仍不知冠军为谁获得。
53
第二,用形体特征代本体时,要注意感情色彩。
B24 从他的工作态度和对他的评价看,是赞赏的,但用“独眼龙”这个特征来代替他,就借代与借喻容易混淆,它们的本体事物都不出现,都采用了用乙代甲的格式,即在本 体 事物的位置上都借用了其他事物。但借喻与借代各有自己的特点,是可以区分开的,主要是 看它们构成的基础是相似还是相关。借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性,它要求喻体与本体 有一点极 其相似,
而借代构成的基础是相关性,相关不一定相似,它只要求借体同本体有密切关系,B25 我们的红领巾在这次劳动中
B26 B25
B26 是借喻,借“花朵”喻儿 童。它们的区 别是:借代的构成,凭的是借体与本体的相关点,“红领巾”
是少先队队员的标志,经常系 在少先队队员的脖子上,就用来代少先队队员。
借喻的构成,凭的是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儿童”与“花朵”在美丽、可爱这方面相似,它们之间没实在的联系,更谈不上密切联系 了。也正因为这样,借喻可改成明喻或暗喻,如说成“儿童像花朵”或“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不能说成“少先队员像(是)红领巾”。
54
(四)夸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把话说得超过客观事实和实际可能的一种修辞格,叫夸张多的说得 更多,少的说得更少。夸张分为扩大性夸张、缩小性夸张、超前性夸
1.扩大性夸张 扩大性夸张就是把一般事物朝大的、多的、高的、重的、强的、快的等方面夸张。例如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 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
②穷人要是遇到不爽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
2 缩小性夸张就是把一般事物朝小的、少的、矮的、轻的、弱的、慢的等方面夸张。例如 ⑦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
⑨芝麻
3.超前性夸张 超前性夸张是故意把实际上后来出现的事提前说出。例如:
B13,
55
B14 B15 他
B16 这种媳妇,才算媳妇,要照如今的妇女呀,哼,别说守一年,男人眼没闭,她早就 B13
故意把“席上的酒肉”“一扫而光”说成早于喊“请”,借以夸张食客的 贪吃和不顾礼 B14 故意把“病好”说成早于吃药、开药方,
借以夸张对李医生的信任和李医生 医术的 B15 故意把心里发
B16 故意把
“如今的妇女”“瞧上旁人”说成早于男人去世之前,借以夸张其无心守夸张是一种过甚其辞的说法,它的作用是为了更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更深刻地揭露 事物的本质,更鲜明地显示自己的思想,更有力地肯定自己喜爱的事物或否定自己不喜爱的 事情,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王充在,论衡 ·艺增,中所说:,俗人好奇。不奇,
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运第一,应以真实为基础。夸张是言过其实的说法,但不能凭空捏造。鲁迅先生说:,漫 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有 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 变成笑话了。”在我们的语言运用中,这类“变成笑话”的夸张并不少见。
56
第二,力求过甚其辞。夸张以真实为基础,又不是真实的写照。 不“过甚”,是夸张还
B18 实行科学种田后,水稻每亩单产 5000斤,农民的日子好过得多 了。
“水稻每亩单产 5000斤”,说是写真吗,事实上达不到,说是夸张吗,
又接近事实,成了写 真、夸张两不像。说“白发三千丈”,是夸张;而说“白发三尺长”,就令人无从知道是夸 张还是事实,别人很可能会信第三,避免滥用。首先应注意使用范围,文艺作品中经常使用,政论文要慎用,科学论文应 写真,特别是那些数据还应力求精确,
“厂里今年所创的外汇堆得比山高”这样的话用在总 结里就欠妥。新闻报导、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等文章里,要避免夸张的滥用。其次要求自然,有必要才夸张,夸张同时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帽子高,高万丈”
这种夸张毫无价值。
表达时为了获得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可以对人或事物的特征采用比喻、
比拟、借代,夸张 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但表现的方式或方法却各不相同。
比喻用相似的特征作比,比拟用异化 的特征表现,借代用换名的方法称呼,而夸张则用言过其实的方法渲染。
57
二、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几种辞格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关联的一组短语或句子,两两对称地 组织在一起,这种辞格叫对偶。
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
②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
严对,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 的语法 结构相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用同一个字,如例①就是严对。 而宽对,即要求宽松的对偶,它可以冲破一些严格的要求,格式上放宽了一些,只要结构上 基本相同,音韵大致和谐即可,而且相对应的字可以是相同的字,例②
就是宽对。标准的严 对,当属律诗中的颔联(三四两句)或颈联(五六两从内容上分,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 正对是上下联意义相同、相近的对偶。两联在内容上往往互相补充。 例①就是正对。又 ④铁肩
⑥千年雪岭栏边出,万里云涛座上浮。
58
2 反对是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的对偶。两联在内容上相反相成,
对立统一 ⑨成事不足,
B11 谦虚人常思己
B12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3 串对,又叫流水对,是上下联意义相承、相接的对偶。两联之间常为承接、因果、假设、条 件、转折等关系 B13 即从巴
B1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B15
B16 B17 虽为对偶是汉语所独具的修辞格,
恰当地运用对偶,可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由于对偶 的结 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两两相对,从而获得对称美。由于平仄谐调,节奏鲜明 对偶有较好的表达效果,为人们喜闻乐见。从纵的方面看,古今都喜欢用,从横的方面 看,不同语体都喜欢用,
在书面语中,韵文、散文也都喜欢用。同时,构成对偶的两项既可 是短语,
又可是句子(包括分句)。宽对受的限制少,更便于使用。
59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一种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的一种辞格 。
1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比 ①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 高大了,而且愈走愈 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 ②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
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 ③有钱人家的孩子能念书识字,咱穷人上不起学要当一辈子睁眼瞎,这口气说什么也要 争哩。
例①将“我”跟“他”对比,“他”虽然满身灰尘,形象却“高大”,“我”
虽然穿 的是皮 袍,下面却藏着“小”。例②将“亡国论者”跟“速胜论者”对比,二者看敌人和看自己的 态度截然相反。例③将“有钱人”跟“咱穷人”对比,“有钱人”能上学念书,“咱穷人” 要当一辈子睁眼瞎。
2 把一种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比。 ⑤长期的折磨,使吴吉昌患了重病。从外表看来,他脸孔蜡黄,两腿肿胀,身似朽木,
⑥这班官儿们,黑眼珠只看白银子,句句忠君爱民,样样祸国殃民。
60
对比的修辞作用,总的来说是能使事物特征突出,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分开 来看,对比的类型不同,修辞作用体现的方面也不同。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是把事物的好与 坏,善与恶,美与丑,强与弱,大与小,久与暂,显示出来,突出出来,易于鉴别。一种事 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是把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显示出来,
便于对事物有实 对比的修辞作用是在突出对立面当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运用对比时,只要条件许可,应尽量使对立的意思反差强烈。如例①中的“他”和“我”。从外表上看,一个是满身灰尘,一个是穿着皮袍;从内在上看,一个“高大”,一个“小”,
由于尖锐对立,形象也就鲜
⑦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 钢流滚滚,描例⑧两两相对,例⑦不符合这个要求;例⑦对敌人、
对朝鲜人民一个“狠”,一个,爱”,是对立的,例⑧不符合这个要求。因此例⑦是对比,例⑧是对偶。它们的差别在于:对偶强 调的是对称,对比强调的是对立,对偶是从结构上说的,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
61
衬托,又叫映衬,它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正面的类似的事物或用反面的有差别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1 正衬,又叫旁衬,是用跟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 例
①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太阳也 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 …… ②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2 反衬是用跟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来作陪衬。 ④教
⑤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灯火光,接着又听得 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我在朦胧中,
又隐 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 市镇。
62
区别是:
第一,衬托的出发点是陪衬,要陪衬就必须有主 宾之别,陪衬的事物是为被陪衬的事物服务的;而对比的出发点是对照,相对照的两事物是平行的 并列关系,无主宾之别。
第二,对比中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其对立关系是明显的,而衬托中的衬托体与被衬体的陪衬关系,则是隐藏着的,
是暗中进行衬托的。如例 ⑦ 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与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把这两种人放在一起,进行 比较,
让对立面突出,这种对立关系是明显的。例⑧中的“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只起 陪衬作用,衬托“他”的漂亮,衬体与被衬体没有明说,衬托是暗中进行的。
第三,衬托的 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出正面或反面的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表达的意思;而对比 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对照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
63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 列起来,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辞格 。例
①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②
很多同志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因此,在他们的情绪中,在他们的作品 中,在他们的行动中,在他们对于文艺方针问题的意见中,就不免或多或少地发生和群众的 需要不相符合,和实际斗争的需要不相符合
③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 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例①是由三个成语“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构成的排比,例②是由四个介 宾短语,在 …… 中”构成的排比,例③是由五个动宾短语充当分句的“是 ……” 构成的排比。它们 的共同点是结构相似,
排比的各项,可以是句子成分,可
④夜啊,静悄悄 …… 当祖当熟睡的婴儿当晶莹的露珠挂上嫩绿的幼苗 …… 同志啊,你
64
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是:
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
第二,往往重复 某些词语(提示语)来把各项连成一个整体,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
第三,排比的各项 意 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增强语言的气势。因此,用 这种方式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深刻透辟;用来 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周密详尽;用来状物,可以把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且可以收到 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
⑦我们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不仅山清水秀,而且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宁静,
“安静、宁静、清静、雅静”是同义词,牵强第二,排比各项的意义要相关,避免把不相干的各项用相同的提示语联结,
造成四不像
65
把意义上有递升或递降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按逻辑顺序排列在一起,增 强表达效果,这种辞格叫层递。 例如:
①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两只手,把石千只手,改荒滩,
③听说四川有一首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④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 灭的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这些都是递升的例子。例①从上百人、上千人到上万人,
人数变多,场面变得宏大。 例②从 一到两、十、百、千、万、亿万,
数字逐层增大,能量从提土篮到把石搬、拉动船、引清泉,改荒滩、
能移山,最后高山大海听调遣,逐层增大。例③从梳到篦再到剃,
收刮的程度逐 层加深。例④从消灭敌人由少到多的变化,语意逐层
⑤他父亲留下的一份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有,而且现
⑥他一直是魂思梦想着打飞机,眼前飞过一只雁、一只麻雀、一只蝴蝶、一只蜻蜓,他 都要拿枪瞄准。
66
层递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由于递升或递降,条理更清楚;由于意思逐步推进,用来说理,可使道理层层深化,用来抒情,可使感情渐次强烈;
由于根据需要巧妙地作递升、递降安 排,使语句有了逼人的气势,从而给运用层递,要注意递升或递降的逻辑顺序,否则会出
⑨给他进的那批货,他每天都要卖出一些,
就是见不到一文钱,卖得少,他花得少,全部卖完,他全部花完,卖得多,
数量由少到完,再到多,违背了逻辑顺序,出现了条理不清的毛病。应说成“卖得少,他花得少,卖得多,他花得多,全部层递与排比都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项,都有气势贯通的特点,它们很相似。但排比与层递也 有区别:排比的各项之间是平列的,是一个平面上的,各项的结构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用 提示语串联起来。层递的各项之间不是平列的而是具有等级的,是按顺序层层递进,
步步深 入的;在结构上并不要求相同,也无须用提示语。当然,如果既满足了排比在形式上的要求,又满足了层递在语义内容上的要求,则可认为
⑩随着嘹亮的歌声,夜幕隐退了,黑暗过去了,太阳出来了,大地苏醒 B11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 了革命。
67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反复分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①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
②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③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例①是短语“几次三番”连续反复。例②是分句“盼望着”连续反复。例
③是单句,沉默啊!”连续反复。
2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这种反复 ④听说“拳匪”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 搬一件行李,他 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
他说也仍然要两元 ⑤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生儿子了,
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我喜欢。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的原理来解释。
68
为了引起听者或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本无疑问而自设疑问,
有时自问自答,有时问 而不答,这种辞格叫设问。
①现在开这样一次会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很明显,我们应该也只 能采取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② 为什么会重理轻文呢?其理由据说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
④死海海水的
⑤到哪儿去呢?北方荒凉地带。去干什么呢?修筑万里长城。多长时间可以回来呢?谁 也不知例①所提的是方法问题,例②所提的是态度问题,例③所提的是对象问题,例④所提 的是原 因问题,例⑤所提的是处所问题、目的问题、时间问题,作者自己都作了明确的回答,这种 问是无疑而问,这种答是自问自答,采用这种形式,目的在于引起听者或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设问并不一定都要回答,有时候也可以问而不答。例
69
⑨虚和实的关系,也就是理论和事例的关系(这里说的“事例”,
用科 学家的术语就 是“数据”)。理论从哪里来?从事例中来。事例从哪的答案,还需要说明,引出了第二个设
⑩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情又如何呢?你不 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重心,加深印象。同时,用的方式不同,用 的地方不同,又有不同的作用:多问一答,设一连串的问,增加吸引力;作一个回答,语气 更肯定;由一个设问引出另一个设问,可使表达步步深入;用反问来回答设问,态度更加鲜 明;问而不答,更能启发人们的思考。另外,设问用作标题,可提示中心,用在段与段之间 有引起下文、
设问不同于一般的疑问。
设问是无疑而问,这种问是虚设的,它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一 般疑问是有设问应避免滥用,
70
反问又叫反诘。
它是无疑而问,一般都只问不答,以加重语气。它用疑问的形式从 反面表达自己的看法或结论,该疑问形式的反面意思即 自己所要强调的内容,
这种辞格叫反问。反问的答案寓于问话的反面,往往肯定的意 思用否定
①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 花无边的
③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这三例中的反问,都是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内容的。例①表示春天的花园比不过繁花 无边的天山。例②表示没有谁会感
④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 ⑤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的时代是无产阶级集体主义兴起的时代,是个人主义终将被集 体主义所代替的时代:雷锋呢,不就是这种时代精神活生生这三例都是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思的。例④表示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 。例⑤表示雷锋是这种时代精神活生生的完美的典型。例⑥表示谁都说俺家乡好。
71
反问和设问都是无疑而问,但它们是有区别的:设问句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 问句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不能用“岂”、“难道”等词表语气,反问可以用,
没有用的也可以添上,或者将“为什么、怎么”改为这样的词。
表达时为了突显事物或事理,可以采用对偶、对比、衬托、
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各自的修辞效果又有细微的差别。对偶排列整齐,便于记忆;对比意义突 显,
便于理解;衬托烘云托月,深化主旨;排比一气呵成,造成气势;
层递递升递降,事理 严密;反复特意重复,加深印象;设问引起注意,便于思考;反问加强语气,不容置疑。这 些方法都能
72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字词的同音近音或词句的多义等条件,故意使语言表达 有双重意义,以便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根据构成双关所凭借的词语音义条件,双关可分为谐凭借词语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
西都要税,
(税 )万万岁 (税 )
②杨柳清清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
(情)却有晴(情 ) ③孔夫子搬家 —— 例①
的“税”与“岁”谐音,关顾到“万岁”与“万税”两种意思。例②
的“晴”与,情” 谐音,关顾到“晴天”与“情感”两种意思。例③
的“书”与“输”谐音,关顾到“书籍” 与“输赢的输”两种意思。
2.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关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构成
④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 ⑤那伙土匪的行动很隐秘,
走山路时用麻布片将马蹄包上,可是走久了,麻布片破了,掉在路上,
终于露出了马脚。
73
运用双关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字里蕴含的意义是要表达的主要意义,尽管表达含蓄,但要让人一见就能心领 神 会才行。 例如,雾里看花,歌词中的双关,
在“打假晚会”的现场情景中,能让人一听就心第二,注意思想性和使用场合,特别是歇后语中出现的双关,应避免粗俗。 双关具有多义性,词语的歧义也具有多义性,但它们是
⑧她对报社记者很有兴趣,也得到大家的
“报社记者”可以理解为“记者”那个人和“记者”那个工作。这是歧义,不是双关 。第一,双关所关顾的两个意义,一个是字面上的,一个是字里的,这里的两义都是字面上的;第 二,双关所关顾的两个意义,有主有次,真正表达的意思还是字里的那个,
言在此而意在彼,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平行的,不明白作者表达的是哪个意思。因此,双关是修辞格,而词语
74
故意使用跟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反语 。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又可分为“反话正说的”和“正话反说的”
①假若当时我已经能够记事儿,我必会把联军的罪行写得更具体、更,②好!他不打就不打,咱给他
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 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 ④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
⑤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 以上几例是
“反话正说”的反语。例①中的“伟大”、“文明”表示卑劣、野蛮的意思。例 ②中的“喜”表示丧的意思。例③中的“正人君子”表示卑鄙小人的意思。例④中的“亲切,表示狠毒的意思。例⑤的“标致”表示难
⑦大刚有了
75
运用反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含混 。反语是反起说的,表达的真实意思,应让人能够领会。要做到这一 点,在上 下文中应有作者正确的鲜明的态度,
否则会造成误解。反语主要是依靠上下文来点明正意的,有的反语在口头上要重读或在书面上要加引号,以提醒人们领悟到要从反面意义来理解。
第二,立场应正确 。反语是对敌斗争的武器,也是治病救人的药方,因此应爱憎分明地使用 反语同双关都有表里两层意思,很相似,但它们却有区别。双关同时关顾字面字里两层意思,反语只能按字里的意思去理解;双关的字里那层意思是特定的上下文赋予的,反语的字里 那层意思是与字面的意思相
76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顺势连用于乙事物,这种 辞格叫拈连。 ①线儿缝在衣服上,情意缝进我心里。
③我们
④蜜蜂是在酿蜜,
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 例①“情意”
是不能“缝”的,这里顺势从上文将动词“缝”拈来,“连”在下文里,让
,缝”同“情意”巧妙地连在一起了。例②中的“锁”只适用于“身”,不适用于“精神”,由于身体和精神放在一块儿说,便顺势拈来用在精神上了。例
③中本来流的是眼泪,这里顺 势将“流”拈至下文,用它连出“难言的痛苦和无尽的怀念”来。例④中“酿”的宾语本是,蜜”,这里顺势将“酿”拈至下文,再用它构成“酿造”一词,连出“生活”和“最甜 拈连中的甲乙两事物,内容上是有联系的,语言表达上却无共通之处。由于甲事物往往是具 体的,乙事物往往是抽象的,运用拈连就赋予抽象事物以具体形象。
由于把不适用于乙事物 的词语临时用到乙事物上,便使人感到明快而又别致。
拈连与比拟有共同点,都是把适用于甲对象的词语移用到乙对象。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拈 连要“连”,两种不同语言环境都出现,或先或后地“连”在一起,比拟只把甲事物当作乙 事物表现,没有“连”的形式。
77
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现成词语中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临时仿造出语言中本没 有的 新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
更换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与原来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之间往往 有对义、反义
①作诗的人,叫“诗人”,说作诗的话,叫“诗话”。
李有才作出来的 歌,不是“诗”,明明叫做“快板”,因此不能算“诗人”,只能算“板人”。这本小说既然是说他作快板 的话,所以叫做
② 20年代,他去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在勤奋掌握人体素描技巧的同时,也就 开始研究马的骨骼、经络等生理结构,
并对活马写生,速写稿达一千多幅。从此他做到了画
③这一套,不但汪精卫在演出,更严重的就是还有许多的张精卫、李精卫,
他们暗藏在 抗日阵线内部,也在和汪精卫里应外合地演出,有些唱双簧,
例①仿照“诗人”,临时造出个“板人”,仿照“诗话”
临时造出个“板话”。例② 仿照,胸有成竹”临时造出个“胸有成马”。
例③仿照“汪精卫”临时造出“张精卫”和“李精卫,。这里换用的语
④后来这终于从浅闺传进深闺里去了。
78
例④仿照“深闺”造出个“浅闺”。例⑤仿照“坏蛋”造出个“好蛋”。例
⑥仿照,明星” 造出个“暗星”。例⑦仿照“乐趣”造出个“苦趣”。这里的“深、浅”,“好、坏”,,仿造的词和被仿的词可以同时出现,这样,仿造的词在意义上就有了依托,同时反义或对义 可以相互映照。也可以只出现仿造的词语,不过未出现的被仿的词语,应是人们熟悉的,或 ⑧你刚才告诉我的只能这里仿照“新闻”一词造出“旧闻”来,虽然“新闻”
一词在表达时没有出现,但人 仿词的作用在于使语言表达幽默、诙谐,或具有讽刺的色彩,它是临时造出来的,给人运用仿词这种辞格,应注意仿造的词语表义的明确性,否则人们会不知所云。单用仿造的词,应加引号,以引起读者注意。既然是仿词,那么仿造的词语换用的部分不宜过多,结构也 应与被仿的词语一另外,与仿词类似的还可以仿句,这可以看作是仿词的扩大化。例如:
⑨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 到伤心处。”我们现 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
79
把只能用来对甲从性状方面进行修饰的词语故意用来对乙从性状方面加以修饰,这 种辞格叫移就。 ①啊,那是怎样的宁静而幸福
③他苦读例①把适用于人的感受的“幸福”移属于“夜”。例②把适用于命运的“悲惨”移属 于“皱纹”。例③把适用于从上述各例可以看出移就有以下特点:第一,移用的词语是表示性状的;第二,移就所 关涉的两项一般构成限恰当地运用移就可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第一,表现人们对事物的感情,如例①表现了 对“夜”的喜爱,例②表现了对生活的不幸的怨恨,例③表现了对苦读的叹息。第二,造成 一种特殊的情调。上例中的“幸福”“悲惨”“寂寞”本来适用于人,却分别与
“夜”“皱 移就同拈连,都是把适用于甲的词语用到乙身上去,但它们作为不同的辞格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一,移就,把属于甲的词语移去就于乙,所移的词语是表性状的形容词。拈连,把适用 于甲的词语拈来与乙相连,所拈的词语是表动作的动词。第二,移就所移的词语用来作修饰 语,拈连所拈的词语用来作谓语移就同比拟更接近,但它们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都有差别。从内容上看,比拟是把乙当作甲来 表现,说人有物的属性,或说物有人的属性,乙已经异化为甲了。
80
通感又叫移觉,借助人的感觉的转移,用这种感觉器官的感受去描写那种感觉器官 的 感受,有意使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沟通起来,这种辞格叫通感 。例 如
④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
例①用听觉“歌声”来形容嗅觉“清香”,把听觉和嗅觉沟通起来了。例②用听觉 形象“梵 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视觉形象“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例③把听觉和味觉沟通起 来了。例④用“刺”这种触觉感 (疼痛 )来说明视觉感 (眼光 ),把视觉通感的主要修辞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由于能把两种或多种感觉沟通,因此能调 动多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去捕捉形象的内涵,使人们领会更加深刻,艺术享受更加丰富。 第二,由于一种感觉沟通另一种感觉,往往出人意料,别有一番情趣,显得新颖,别致,耐运用通感应注意的是:不是任何感觉都可以无条件地随意通用,
而是不同感觉之间要有一定 联系才能沟通。如例①中嗅觉感受到的香,由于是“清香”,所以不浓烈,由于是“缕缕清 香”,所以细微,由于是
“微风过处”才“送来”的,所以时断时续。而歌声呢,它是“远 处高楼上”的,距离远,所以“渺茫”,若有若无,模糊不清,这与“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 清香”有相似之处,使嗅觉与听觉沟通起来了。
81
用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相邻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 格叫顶针(真),也叫联(连)珠 。
①也没有什么难懂的。反正说的都离不开修沟,修沟反正是好事,好事 反正就得拍巴掌,拍巴掌反正没有错儿,是不是?老太太!
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 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
③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
④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
宿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 异县,辗转不相见 …… ⑤此身常想安得一夜似电变,人间净化塑应知人定胜天定,看我中华跃运用顶针,首尾相连的词语最好不止一处,这样就具有环环相扣的气势和令人回味的 风趣。当然,只有一处的也是顶针,只是气
⑦见过不
82
(八)回环前一句结尾部分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前一句的开头部分作后一句的结尾部分,利 用语句循环往复的形式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回环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抒发回环跌宕 的感情,加深读者或听者的认用回环或回文这种方式表达,
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为人们喜闻乐见。不少谚语格言就是运 用了回环这一形式的,如“开水不响,响水不开”、“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等等。古今对联中也常用到回文。如:“雾锁山头 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福建厦门鼓浪屿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 寺 隐云游僧”(清代北京“天然居”酒楼联)“天洞流泉,泉流洞天” (四川省兴文石林石洞 联 )等。,中国青年报,也曾出过“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一个回文形式的上联,征对下联。后来刊出的下联中有一个对的是“山东落花生 运用回环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
83
婉曲,也称为讳饰,是指因忌讳而掩饰,避免直露。在不能直说、不愿直说或不便 直说的时候,用委婉曲折的话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婉曲。
① 3月 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 人留在房里还不 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了 ——但已经是永远地睡 ②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
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 主地,我的沉
③审问没有多久,秘密警察弗立德里赫很不小心地“碰”了我一下,我又在昏迷中运了 例①引自恩格斯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不忍用“死了”、“去世了”之类 的伤感的字眼儿,而用“停止思想了”、“安静的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来表示。例②不直 说“狠打”,而用“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来表示。
例③不直说“严刑拷打”,而用,很不小心地‘碰’了我一下”来表示。
婉曲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刺激,使人思想上接受得了,感情上承受得了,
从而获得好的表 运用婉曲,要考虑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84
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借以增强自己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 ①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 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
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
这也就够 了那么平齐,好像用一支画线尺画过似 的。韩昌黎的诗有“云横秦岭”
的话,我们亲眼看见了,而且体会到那个
④尽管黄昏的阴影已悄悄笼罩了陕北黄土高原和“一川碎石大如斗”
的 河床,同车人还是把脸凑到车窗上,谁也不肯放弃对于延安的最初
⑤从这次高考作文的原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来看,众考生对
“花”与“刺”及其所关涉的 人和事物的思考,个人取向不同,乃至千差万别。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若仅仅从立意的 角度看,谁曰其不然?但是若从考题的规定来看,在切题的程度上则又“远近高低各不 同”了,而从审题的角度严格衡定,这种“远近高低”的差别则直 接影响到答卷的优劣
85
运用引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深刻领会所引的语言材料,不能断章取义,随意删 节,搞实用主义。第二,
引用的目的是用来增强自己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引用要准表达时若想获得含蓄幽默的修辞效果,可选用双关、反语、拈连、仿词、移就、通感,顶针,回环、婉曲、引用等辞格。双关言此意彼,反语反面求真,拈连顺势翻新,仿词模拟出奇,
移就移花接木,通感沟通心灵,顶针前后蝉联,回环往复生趣,婉曲含而不露,引用以古 证今。这些辞格大都不是直接突显事理,而是通过隐曲的手段让人领悟。欲显先隐,让人们 在隐中发现事物的真谛,以便取得含蓄幽默的修辞效果,
给人以无限的“新”、“奇”、“
86
(一)辞格的连用
①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 孔像
②难道还有比这更惊人的奇迹吗?
③如果离开充分发扬民主,这种集中,
这种统一,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实的还是虚的? 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当
④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⑤果实的事业是宝贵的,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虚地专 心地垂着绿
⑥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
⑦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
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 ⑧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 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例①是比喻的连用,例②是反问的连用,例③
是设问的连用,例④是反语的连用,例 ⑤是比 拟的连用,例⑥是双关的连用,例⑦是对偶的连用,例⑧是对比的连用,都是同一辞格的连 用。同一
87
(二)辞格的兼用一种表达形式兼用了多种辞格,是辞格的兼用。也叫兼格。兼格,
即兼有 不同辞格的特征,从这个角度看是甲格,从那个角度看是乙格。
②这是全连的喝彩声,
③他赢了又赢,铜钱变
④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
⑤你们应该和我们一道去把日本占领的地方统一起来,把鬼子赶出去才是正经,何必急 急忙忙地要来“统一”这块例①从甲乙两事物性质不同而凭相似点起比况作用这个角度看,是比喻,从 结构相同、字数 相等、两两相对角度看,
是对偶。例②从意思相关联,语气贯通,层层递进的角度看,是层 递;
从有意重复使用“喝彩声”这个角度看,是反复。例③从层层递进的角度看,是层递; 从 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这个角度看,是顶针。例
④从不同性质的甲乙两事物凭相似点起比 况作用看,是比喻,从过甚其辞的角度看,是夸张。例⑤的结尾兼用了反问与夸张两种辞格 。这些例子中的不同辞格,是相融的关系,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辞格的特征。
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88
(三)连用、兼用的交错使用(辞格的混用)
①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生下来的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就不要 生;
写出来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或者,②我们亲爱的国民党先生们,你们指使张涤非写电文时何以对于这样多像瘟疫一样,
像 臭虫一样,像狗屎一样的所谓“主义”,连一个附笔或一个但书也没有呢?难道在你们看来,一切这些反革命的东西,都是完好无损,十全十美,唯独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破产干 ③你看,你看,
这不又是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 征途。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
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 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例①从全局看,是反语和排比的连用;而排比的前两项又可看作是后一项的喻体,因 而这个 排比又与比喻兼用。例②从总体看,是两个反问的同类辞格连用,而这两个反问又与前面的 反语形成异类辞格的连用,在前一个反问句的内部又含有一个排比兼比喻的辞格,而这个比 喻又是三项比喻的同类辞格连用。返回
89
第五节修辞的语境和语体
(一 )
(二 )语境对修辞行为的制约二、修辞的语体
(一 )
(二 )各类口头语体的特点
(三 )
90
第五节 修辞的语境和语体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指由时间、地点、对象、表达者心境、上下文等多种因素构 成的 使用语言的环境,它是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依据 。语境通常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 由所表达的词语或语句前后的语言因素(所谓“前言”和“后语”) 构成的语言环境叫上下文语境。好的表达一定要重视上下文语境的制约因素,绝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例 如 ②你们
③星期天我将登门拜访您,您可以上述四例中加点的词语“光临”、“惠顾”、“恭候”、“拜读”都是敬词,而四句 话中的 上下文语境都提示我们,应当是“我”对对方表示尊敬,然而
“我”却把这些敬词用在了自 己身上,真是南辕北辙,表达效果适得其反。
由所表达的词语或语句以外的非语言因素(说话的时间、场合、对象、
背景,表情、姿 态等)构成的语言环境叫情景语境。好的表达一定要重视情景语境的制约因 素,那些不顾时 间、场合、对象的表达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
91
在交际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总是在一定的 情景语境中出现,只有使表达与情景语境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才会收到好的表达效果。例
⑤有一位很有经验的领导,要在一个保护森林资源和绿化荒山的会议上 发言。在他讲话前已 有好几位领导讲过了,与会者兴味索然。这时他走上台去,先把帽子从头上摘下来,用手挠 挠脑袋,大家轰地笑了。原来他是个秃顶,灯光一照更亮。大家笑,他也笑。笑了一阵停下 来,他说:“你们笑什么?我知道是在笑我这脑袋,是该笑,我的脑袋没几根毛。没毛人吃亏啊,汗水下来挡不住,太阳晒着冒金星,我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我们山里的这位领导十分注意讲话的情景语境,他针对与会者兴味索然的情景语境,
先以行为幽 默吸引 听众的注意力,再由自己头秃的苦恼讲到所在地区山秃的危害,质朴率真,一下子就引起了有时,在表达或理解过程中,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示的意义会有明显的不同,⑥(幼儿园王老师要带一群孩子去游乐园,她对领导说:)“就我一个 人怎么行?”
⑨(某女子大龄未婚,有人劝她说:)“你也该找
92
(二)语境对修辞行为的制约
1.语境对选择词语的制约 不同的词语适合不同的语境,这就好比不同的菜肴适合于不同人的口味一样,俗话说“看菜 吃饭,量体裁衣”,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词语是语言的材料,表达 时对语言材料的选择也要受语境的制约。针对情景语境来说:庄重的语境,
应多用文雅的,书面的、表义精细的词语;轻松的语境,可多用浅白的、
口头的、诙谐幽默的词语;在文化 氛围较重的语境,可多用书面语词、古语词、外来语词、成语等;在一般大众交谈的语境,应多用口语词、通行词、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在与同行交谈的语境中,可以多用专业 词语和行话;在与同乡亲友交谈的语境中,可以使用方言词和乡间土语。而针对上下文语境 来说,用什么词语才能确切表义往往是由上下文语境来决这地方本来就偏僻,他又是第一次来,A.并且B.何况C.由于中学语文测试的一些词语填空题,大多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答案。本题的题干部 分有,本来就”的词语,可见其上文语境暗示我们全句应为先退让一步然后再递进的关系,只有B 项符合这一语境的要求,
因为它有跟上文语境相搭配的词语“何况”,而其他三项中的“并且”“由于”“听说”都不能与“本来就”相搭配表示递进关系,所以根据语境的要求 最后确定答案为B。
93
2
不同的句式适合不同的语境,这就好比不同的工具适合于不同的劳作一样,俗 语说“人巧不 如家什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句式是语言表达的工具,语言工具的选择也要 受语境的制约。庄重的或舒缓的语境,应多用复句、长句、主谓句、完全句、常式句;轻松 随便的或紧急激动的语境可多用单句、短句、非主谓句、省略句、变式句;正面阐述时,应 多用肯定句、叙述句、判断句、描写句、说明句,反面辩驳时,
可多用否定句、设问句、反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 什么罪?
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
都无非 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
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 杀!(鼓掌),这成什么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 共产党杀共产党,
无耻啊!无耻啊!(热烈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94
语体,即语言的表达体式,是指以语言表达功能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语言风格类型。 语体是适 合于某一类语言环境(语境),服务于一定交际领域,
具有一定语言特征的言语功能变体,它是运用语言时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历史地形成的语文体式。语体通常分为口头语体和 书面语体两大类,
口头语体是适应口头交际的需要而形成的,它的修辞风格特征是平易、自然、
不刻意雕琢,书面语体是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而形成的,它的修辞风格特征是文雅、规范、经过 精心加工,语言讲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越高,两类语体间的差距越小;文化素质越低,两类语体间的差距越大 语体与文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某种文体要求有与它相应的语体,否则将 显得不协调。它们的区别是:第一,语体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别,一般说来,
口头语体 与文体显然不是一回事。第二,就书面语体来说,它与文体也是有区别的。文体是指文章的 体裁,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比如某些事务性文体要求一定的格式,显然这不是语言问题;语 体是指语言材料的运用体系,
95
(二)各类口头语体的特点口头语体是语体的两大类型之一,它与书面语体相对而言,它是书面语体的基础。口 头 语体以口语为典型形式,具有口语运用的广泛性、
交际过程的生动性、语言表达的简略性和 多变性等特点。它包括“单向独白式口语体”和“双向会话式口语体”两类,每一类中又包 括两种小类型。
1.单向独白式口语体 单向独白式口语体是在由一人或一方进行较长时间的口语活动中,说话者与听 话者之间不发生即时性的角色易
( 1)事务口语体 —
— 发言一般用于正式的社交场合,它以所交际的事务为话语内容,发言者以冷静的阐述 表 达方式为手段,以求得听众接受和理解为目的。发言可以是有准备的主动式发言,也可以是 没有事先准备的即兴发言。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发言这种口语体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具有礼仪性,要注意听众的身份,注重协调与听众的关系;第二,具有简短性,发言要精 练,注重可接受的程度和时效,一般说来,
精彩的发言听众不会感到厌倦,否则,发言的时 间越长效果会越差;
第三,具有精彩性,发言的内容要为人所关注,选用的词语和句式应尽 1991年 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和
“百花奖”在北京同时揭晓,李雪 健因为主演
96
( 2)典雅口语体 ——演讲演讲通常用于公众聚集的场合,它以宣讲的主旨为话语内容,演讲者以宣传、鼓动的 语 言表达方式为手段。以求得尽量多的人赞成和接受为目的。
演讲可以是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的 预谋演讲,也可以是由于偶然因素而诱发的即兴演讲。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演讲这种口语 体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具有条理性,演讲是较发言高一层次的单向口语表达形式,阐 述与表述的内容不一定很简短,运用词语和句式要准确严密,有逻辑性;第二,
具有鼓动性,要选用精彩的词语、句式和辞格,并借助一些艺术手段和技巧,刺激听众的注意,影响听 众的态度,激发听众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在我们青年人当中,最容易见到怀才不遇的人,最容易听到怀才不遇的话,不少人冷眼 看世界,撇鲁迅笔下有一种“恨恨而死”的人,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 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先生质问他们:“四斤的担,您能挑么?三里的道,您能走么? 怀才不遇是时代的不幸,遇不怀才是个人的悲哀。然而,孔子不遇,一代宗师的名位无 人敢替;屈原不遇,五月端午的怀念亘古不变;李白不遇,斗酒百篇的才气穿透历史 …… 遗 憾归遗憾,成就依然是沉甸甸的。
97
看来,本事二三两,傲气四五斤,装出一副怀才不遇的模 样既不高雅,也不时遇不怀才的时候,要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是怀才不遇,而是遇不怀才。
现在是经济战 国时代,无须“士恨不生战国”的虚叹。人们常说,当今世界面临三大危机,即生态危机,人口危机,能源危机。其实世界上还有一个同样应当引人注意的危机,这就是人才危机。难 怪有人把人才危机称为世界第四大危机。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发展 优势,拥有质量效益。
君不见,招聘广告铺天盖地,招聘特使有如穿梭,交流盛会此起彼伏 。人才,
越炒越热,条件非常优惠:给房子,给职称,给待遇,给条件。市场是天生的平等 派,知识越多越有用,能力越强越挣钱。问题是,你敢应聘吗?也许你无须去应聘,在本职 岗位也不是没有证明自身的机会。著书立说,发明创造,改革创新,增收节支,你都可以干 。什么是人才?凡是以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特长对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人,都是人才 。同时,那些空有文凭并无真才实学的人,能吹牛不能做事的人,自以为有才却无法证明的 人,就不能称为人才。孔子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不遇,而患不才。这话说得 多好遇不怀才的时候,不能凑凑合合的做点事,无聊之极地混日子。不少青年朋友生活比上 不足,比下有余,称不上饱汉,可也不是饿鬼。口里说:“活是不干的,钱是要拿的,调是 不走的,处分是要闹的。”其实心理活动挺复杂,
向往锅里的,又舍不得碗里的;不满意碗 里的,可又没有勇气去争锅里的。在优越感与失落感的夹缝里干瞪眼、咽唾沫。
98
我看这些朋 友,要么安下心来,做好本职工作,力争有所成就,要么
“壮士一去不复返”,“难酬蹈海 亦英雄”。反正不能凑凑合合,不能还有,遇不怀才的时候,不要用“人过三十不学艺”的借口来麻醉自己。是的,随着经 济的发展,有些知识升值了、有些知识贬值了。我是学历史的,也曾以为,人不能不懂历史,但作为一门专业是很可悲的。很巧,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的,他对我说:人 不能不懂哲学,但作为一门专业是可悲的。于是我想,我们已懂了不能不懂的,再根据需要 学一些适用的东西,不就会如虎添翼吗?更何况,那些没有专业的人还不照样干成了大事业?专业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但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以不变应万变 就会被淘汰,
被冷落。把僵化的教条和陈腐的知识当成只涨不跌的股票,在市场经济不断发 展的今天,仍以权威、行家的身份自居,幻想不费半点力气就能大把大把地分享经济发展的 朋友们,成功者之所以看起来光芒耀眼,是因为你自己蜷缩在阴暗之中。走出来吧,青 年朋友,大步向前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显露身手,建功立业。不过,有一种 烦人的感觉将与你相伴 ——你,永远怀这里节选的是一篇演讲稿,演讲者以宣传、鼓动的语言表达方式,选用精彩的词语和
99
2
双向会话式口语体是在由双方或多方直接参与的即时性互动口语活动中,
说话 者与听话者之间随时可以进行角色易位的一种口语体。它包括交谈和
( 1)日常口语体 ——交谈 交谈可用于正式场合,也可用于非正式场合,
它以交换意见或交流感情为话语内容,交 谈者以交互传递信息的语言表达方式为手段,以取得双方或多方的沟通为目的。可以是没有 固定的严肃目的的闲谈(如闲聊、聊天),也可以是有固定的严肃目的的答问(如组织与个 人之间的谈话)。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交谈这种口语体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第一,要焦点 一致,要谈论共同关心的事,不能答非所问,不要车轮子话来回转,最好能谈出深度或广度 ;第二,要灵活自如,态度要坦诚,要选用适合口语表达的词语和句式流畅自如地表达。例 甲:自古以来有“郎才女貌”之说,可见评价一个女性的优劣,人们更 偏重于外乙:我觉得也不能完全以貌取人,对于人的美丑的评价应该包括外表和心灵两个方面,评价 女性也不能例外,女性的丙:我也觉得外表美不如心灵美,单纯的外表美是有阶段性的,美貌并不能持久,
它会衰变,哪怕是倾国倾城的美女,也总会有人老珠黄的时候。美貌并不能伴人终生,而心灵美是会 永久的,外表美只有依附于心灵美,才真正能
100
乙:我想补充一点,外貌美是先天的,它只能属于一部分人,甚至一小部分人,天下的美女 总是不多的,但拥有美好心灵的人却是没有数量限制的,因为心灵美是后天得到的,如同一 个人的能力一样,是可以教育培养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而拥有它。更何况,人是社会动 物,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更加认可后天的获得。
丙:这回我终于明白了:只有外表美而没有心灵美的人,其实她一点也不美;没有外表美却 有心灵美的人,其实她也很美;既有外表美又有心灵美的人,那么,她确实拥有让人倾倒的 美;既以上是三位大学生关于“女性美”的一场对话,焦点一致,态度坦诚,谈论共同关心 的事,而且谈出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甲首先提出了对女性美的传统认识,乙接着提出了评价女性 美的正确标准,丙则进一步强调应该重视心灵美,甲又用比喻说明不应片面追求外表美,乙 则进一步从先天具有和后天获得的角度深入探讨心灵美的价值所在,最后,丙再进一步加深 认识,从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关系方面,指出最美、很美、不美、一点也不美四种情况,以求
101
( 2)争执口语体 ——论辩 论辩可用于正式场合(如法庭辩论),也可用于非正式场合(如生活中的争吵),它 以争论 是非或区别善恶为话语内容,论辩者以批驳和辩驳的表达方式为手段,以说服或降服对方为 目的。论辩有生活论辩、公务论辩、赛场论辩等,它是较交谈高一层次的双向口语表达形式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论辩这种口语体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第一,用语准确简洁,使用词 语力求准确妥帖,选用句式力求简洁流畅;第二,表达逻辑严密,无论是批驳对方还是为己 首届国际华语大
( 1993年 8月 29 主席(黎欢迎各位回到辩论会现场,现在我们请反方第四位代表蒋昌建同学总结陈辞,时间四分 蒋昌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班三年谢谢各位,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人性怎么 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 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我们 多次问对方的善花里面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 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
102
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 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 苦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 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 "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 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 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第二,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 在历史的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尤其是在面对彬彬 有礼、亲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面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明天会更好,这其中我们要感 谢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们优良的社会教化系统。人类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 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尽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 这些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 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律,自律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为恶,
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去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
103
大家好!让我们先回到对方所建构的一个恶的世界来看看这个世界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一大错误就是从经验事实的法则里面归纳出来的错误。对方辩友举出了人世间很多的恶事,告诉我们因此人性本恶,这是错的!为什么呢?对方辩友的立论告诉我们欲望,人是有 欲望而来的。但是我们想,我方已经论证过了,欲望是有好有坏,今天我喜欢你,我想要跟 你结婚,这是一个不好的欲望吗?所以最终我们知道了,今天对方辩友是看到人世间的恶行,某些恶行,然后告诉我们说人性本恶。那为什么对方辩友忽略了经验事实上面呈现的善行 呢?人世间的很多善行,你一定听过了,有人跌在地上你把他扶起来,你在汽车上让座给老 人,
或者是,你一定也听过无名氏的指教。这些难道不是人世间的善行吗?这是对方辩友犯 第二大错误,对方辩友犯的是倒果为因的错误。对方辩友借用一种经验事实的法则告诉我们 说,我们有恶的果,所以导出来恶就是因。如果真的这样说的话,我们发现是什么呢?每一 个人都是恶,尤其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要教育,要道德教育,你如何去教育呢?每一 个人都是恶,
由此来定出真正的法律,而定出的法律就是善法吗?恶人定出来的是恶法。如果你定出了法律,如何去遵循,每一个人都恶,我为什么要信任你,好像大家在这个地方,我为什么要相信你呢?你可能在骗我,于是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戴上面具。大家互相欺骗,互相蒙蔽,这样的世界是对方辩友所建构出来的。他告诉我们由于有欲望就建构出来个恶的
104
对方辩友犯的第三个错误是什么呢?他告诉我们人性的性就是欲望,我们根本就晓得说,我 方一开始就论证了,人性就是人的心。孟子告诉我们:“人有四端之心。”这是一个善的种 子,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说,人世间没有恶行。你有善苗,
不见得你就不会有恶行。为什么 呢?我们发现了,因为外在环境,因为资源缺乏,
所以我们人在无形之中会做出一些恶的行 为来伤害别人,这是不得已的。所以,
我们教育跟法律就在于纠正人的行为。如果按照对方 辩友告诉我们是恶行的话,
你为什么去纠正它?人性本恶,人纠正的结果还是回到本。我们 的人是性本善,
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于是你透过道德,透过教育,透 过法律,他有可能会转变为好。教育跟法律的功能就是要辅导,辅导他走上善途,于是乎,教育就在这个地方茁壮了。对方辩友举了个例子告诉我们说,原始人如何地烧杀掳掠,原始 人如何地生灵涂炭。我们告诉大家的是,原始人,他一开始那个求生的欲望,这跟本性是要 区分的。因为当你如果说有五个人同时处在饥饿的状态下,有一块面包在那边,一个人跑过 去吃,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有人用道德来非难他。因为这个时候生存是立于道德之上的。你没 有个人的生命,你没有生存的欲望,你如何来谈道德呢?所以原始人那个状况是一种动物性 的本能。(掌声)
所以,开始对方辩友犯的错误就是告诉我们说,人性是欲望,如果真的是 欲望的话,人跟动物怎么分呢?人之异于禽兽者,己心就是一个本心的问题。
105
所以我们说过人有善苗。今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都是阳光雨露,没有错!
但是有风吹雨打,因为你的风吹雨打,你的外在环境影响,你当然会做出恶的行为。所以,我们要纠正他,让他走向善的世界大同。所以,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所有善行的发生吧!从历史上,从目前经 验事实上面,我们发现,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杀身成仁,等等之类。还有目前,泰丽莎修女 等等之类,甚至说,大陆发生了安徽水荒,正严法师的慈济行为,对方辩友如何来解释呢? 孟子就告诉我们了:“见孺子,掉落于井”,在这么一刹那之间你都会救他,你不可能把他 推 下去。为什么?人的本性是善的,你不要告诉我说,原来你救那个小孩子是为了虚名。原来 你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你是不得已的,你是虚假的。原来,泰丽莎修女救了你,那是一个骗 人的行为。到最后,你会发现,只有浅水湾的鲨鱼才是一个大善人。(时间到)
这是一个什 么样的世界,这是一个恐怖的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存在,
就是因为我们有善根。谢谢
106
(三)各类书面语体的特点书面语体是语体的两大类型之一,它与口头语体相对而言,它是在口头语体的基础上 发 展而来的。书面语体以文字为媒介,借助文章的形式来体现,
具有表达的严密性和体系的完 书面语体与口头语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表现在:书面语体是在口头语体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某些语言材料的运用上往往有交叉现象。比如口头语体用短句,书 面语体也并不都用长句,某些科学术语常见于科技语体,也常见于从事该专业的人的口头上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书面语体对所有的语言材料加工的程度比口头语体深,力求规范,排 书面语体一般
1
语体,又称公文语体,是指为处理国家之 间、机关部门之间、社会团体之间、
企事业单 位和个人之间、上下级之间、群众之间的有关事务,所使用的书面材料在用词、造句等方面 形成的一种书面文字表达体式。这些书面文字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大致包括公文文件、规 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等。一切行政事务和交际活动都离不开它,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 泛而密切的联系着,
运用的频繁而普遍。政党和国家机关的文件、法令、条约、照会,社会 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合同、协议书、广告、启事,个人的书信、便条、
申请书等 等所用的语体,均属于事务语体。
107
( 1)准确性事务语体应严格遵循“实”与“准”的原则,语言表达要十分准确,不能有 丝毫歧义、含糊或虚妄。准确性是事务语体的生命。事实的反映、
情况的判断、原由的申述,都要求确凿无误,符合实情。措词力求恰切、允当,
尽量避免使用歧义词和意义不确定的 口语词。对每个词语所表示的理性义和感性义、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都要仔细推敲,认 真区分,做到万无一失。应
( 2
准确周密地表 达意思。它的简明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不做冗长的叙述和说明; 重点突出,抓住问题的关键,不交代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开门见山,直接挑明意旨,不迂 回曲折,闪烁其辞;纲目分明,条理明晰,而不讲究结构的奇巧和变化。
( 3)规范性事务语体往往形成了一些比较固定规范的语体程式,这种程式化的特点是它 与其他书面语体的根本不同之处。在用词方面,不同的事务语体往往有它们各自不同的专门 用语,这些较为固定的专门用语,使语言表达既精炼、简洁,又增加了庄重、严肃的语体色 彩。在用句方面,不同类型的事务语体有各自不同的句式特点,但都要符合语法规范,所用 的语法规则、标点符号都要准确无误。
108
2
科技语体,又称科学语体,是指用于记述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
并揭 示其内在规律 的一些书面材料在用词、造句等方面形成的一种书面文字表达体式。它运用逻辑思维,依据 充分可靠的实事材料和严密的科学论证,冷静而客观地揭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类思维 的奥秘及其规律,总结和介绍科学技术成果,从而服务于科学技术领域和生产领域。
一 7凶?然科学论著和社会科学论著均属于这种语体,它通常可分为专门科技语体(如学术专著、学 术论文、学术报告等)和通俗科技语体(如不带文学性的科普读物、读书笔记等)两大类。 专门科技语体被人们称为“理智的语体”,它以科学、严密、明晰为基本要求,因此,它在 语
( 1)科学性科技语体重在科学,它大量运用意义精确而单一的科学术语。
这些术语专业 性很强,对其他语体有很大的闭塞性,就是同属科学语体的不同学科之间也极少通用,如果 不是内行,往往会有或多或少的阅读障碍。科技语体对于那些意义未经精确规定的方言俚语 和日常生活用语是排斥的。
109
1 基础环境学,包括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等,
是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2 应用环境学,包括环 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
分别研究环境保护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 环境学,着重运用基础理论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是环境科学的核心部分,包括理 上例选自,中国百科大辞典,中的“环境科学”词条,科学地阐述了环境科学的内 涵 和外延,其中涉及到环境科学的三大分支学科的一些术语,对其他语体有一定的闭塞性。
( 2)严密性科技语体句式严整,少变化。 由于论述的逻辑性的要求,科技语体的句子多 用完全句和常式句,少用省略句和变式句。同时,多用由各种限制性附加成分扩展而成的长 句,这些扩展的长句容量大、含义丰富,
往往在一句话里准确、周密地表达出较为复杂的内 容。例如,中国的山中国是多山之国。
110
山地是中国地貌的格架。中国大地貌单元如大高原、大盆地的四周都被山脉环绕。青藏高原 是中国最高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 4500~ 5000米,环绕高原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等。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海拔降至 2000~ 1000米,周围的山脉有哀 牢山、苗岭、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等。西北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边缘的山脉有秦岭,
太行山脉、贺兰山、阴山山脉、大兴安岭等。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 地最低处罗布泊洼地的海拔 780米。而周围的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山脉,一般海拔在 4 000~ 5000米。新疆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四周都为高大山脉所封闭。 就是在中国东部和东北部的大平原和岛屿上也可见到大片的中、低山和丘陵,如松辽平原东 部的张广才岭和长白山脉,黄淮海平原东部的山东丘陵和长江中下游的低山丘陵。台湾岛的 玉山海拔 3997米,海南岛的五指山海拔 1867 上例节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中国的山地”词条,行文中大量地使 用完全句和常式句,准确、周密地表达出较为复杂的内容。
( 3)明晰性科技语体为了总结和介绍科学技术成果,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 规律,就必须叙述明白,阐述明达,论述明确,表述明畅。因此,
科技语体常常运用一些辅 助语言表达的符号、公式、图表等,来代替语言的叙述,使表达更加明晰。
111
3 政论语体,又称宣传鼓动语体,是指用于对社会政治生活各种问题的阐述或论 述,并借 以宣传鼓动群众的一些书面材料在用词、造句等方面形成的一种书面文字表达体式。 它包括各种政治评论、经济评论、文化评论、社会法律伦理道德评论、时事及世象评论、新闻报道,文艺批评以及演讲报告等。它的功能是在这些场合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阐述,影政论语体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语言运用的综合性等特征,它既有科技语体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又有文艺语体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既有逻辑上的说服力,又有情感上的感染力。因此,它 在语言运用上通常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
由于政论语体在表达内容上是以论辩说理为主,要让人看得明白,就得自己说得清楚,因此语言的准确、严谨、周密是它的重要特征。 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词义,正确地 选择 用词;所谓严谨,就是要使表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词语之间搭配合理,位置恰当; 所谓周密,就是要使表达符合人类共有的逻辑思维规律,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合乎规 律。总之,要使表达具有科学性,准确地阐述论题和论点,客观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 联系。
112
( 2)语言表达形象生动政论语体不但要把道理说清,而且要使人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
并迅速做出反应。因此它 还要求语言生动形象,新鲜活泼。所谓形象,就是在表达时应当尽可能把抽象的、深奥的,思辨的理论观点具体化、浅显化和形象化;所谓生动,就是要在表达时尽量地使心中的意 政论语体的准确严密性和形象生动性两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共同 服务于宣传鼓动的目的。
具体表现在:论说道理,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兴会淋漓、思致风发;抒发情感,不是显得空洞虚浮,而是情中含理、发人深思。总之,政论语体既要以理 谱写奥运史一个不眠之夜,
一个 13亿人的不眠之夜!中华儿女期盼的眼睛注视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昨晚,国际奥委会第 112次全体会议投票表决,北京获得了 2008
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 这个时刻我们已经等了很久,中国人民由衷地喜悦,尽情地欢呼。我们感谢国际奥委会 的信任,感谢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鼎力相助,感谢国际社会的支持。中国人民将不负众 望,全力以赴,成功办好 2008年奥运会。
113
4 文艺语体,又称文学艺术语体,是指借助语言的形象性来创造艺术形象并反映 社会现实 的语言艺术在用词、
造句等方面形成的一种书面文字表达体式 。它包括散文体和韵文体两种 类型。它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形象性、艺术性、逼真性三个特点。
( 1)形象性这是文艺语体的本质属性,它大量使用描摹声音、
色彩、情状的形象 词语,广泛使用各种有表现力的句式和辞格。
( 2)艺术性文艺语体在表达上往往突破语言常规,除自如的使用长句、短句、主谓 句、非主谓句、单句、复句外,它还喜用省略句和变式句,即使是使用平常词语,也尽力使 之艺术化,
幡然生新,以奇巧取胜,使语言表达呈现出奇异绚烂的动人光
( 3)逼真性文艺语体在表达上力求逼真,以求真实地再现外在事物和人的心灵。在 用词方面,喜用各种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也可适当使用方言词、外来 词、古语词和某些专门术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