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槽式氧化沟改进排泥方式的设想
三槽式氧化沟由于采用特殊的三沟运行方式,污泥浓度在每个运行阶段都有变化。由于这类装置设计上采用中沟以混合液的形式排泥(可根据工艺要求来设定排泥泵的运行时间来排泥),两条边沟大多不设排泥管,这样虽然方便剩余污泥的排放,但排出的泥很稀,特别在 污泥沉降性能差时还会造成其它一些不利影响。 如采用在边沟某些时段从沉淀沟或曝气边沟交替地排泥,就可避免负面影响,也有利于氧化沟的平稳运行。 1.基本构成和工艺过程 三槽式氧化沟是由三条同容积的沟槽串联组成,中间的沟为曝气沟,两条边沟交替作为曝气和沉淀使用。废水根据设定的运行模式交替进入三条沟,处理后的出水则相应从作为沉淀沟的二条边沟流出。 污水首先进入一条侧沟内,与活性污泥混合,进行生化处理。生化所需的氧气勇士转刷曝气转刷提供,转刷的另一作用是推动混合液以一定的流速在沟内循环流。 污水经生化后流入作为沉淀区的另一侧沟,泥水分离后由出水堰流出。一定时间后(根据运行周期的时间定),沉淀沟进水作曝气沟用,原曝气沟作沉淀沟用,根据运行模式交替使用。每条沟内设有一个溶解氧测定探头,沟内的溶解氧可根据设定的范围,通过转刷的运行状态自动控制。 三槽式氧化沟可按好氧、缺氧、沉淀三种不同的工艺条件运行,所以除了有一般氧化沟抗冲击负荷、不易发生短流等优点外,又不需要另建沉淀池,污泥也不用回流,管理更方便。整个工艺是根据输入的运行模式,由PLC系统自动控制和切换的。 2.改变排泥方式的理由 三槽式由于采用特殊的三沟运行,污泥浓度在每个运行阶段都有变化,且曝气边沟某一时段的污泥浓渡要大大高于中沟。氧化沟设计上都采用中沟以混合液的形式排泥,大量的稀污泥由泵排到污泥浓缩系统,不仅排泥能耗高,对浓缩池也造成很大的水力冲击,使浓缩池翻泥加剧,同时也影响氧化沟运行的稳定。 如采用在C、F阶段后期从沉淀沟或A、D阶段前期从曝气边沟交替地自控排泥,就可改善上述问题。排泥方式改变后可解决和改善以下情况,(1) 减少对后续污泥浓缩池的水力冲击,提高污泥浓缩效果 以某装置为例,中沟污泥浓渡只有边沟最高浓度时的约二分之一,如果每天的混合液排放量为1000吨,改在边沟A和D起始时间排混合液,排放500吨就可,改在C和F阶段的后半部份时间在沉淀边沟排泥,情况又如何呢?此时沟内的污泥量与A、D阶段的曝气沟基本相同,但泥水分离后,沟内污泥又浓缩了,如在排出的污泥绝对量相同的情况下,在C、F阶段后期从沉淀的边沟交替排泥,排泥量还可进一步减少,使污泥浓缩池的水力冲击也减少,提高污泥浓缩效果。 本方案中提出的关于在C、F阶段后期排泥是一般情况下的方法,也可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正,如果污泥沉降性能好,污泥层低时,应在A、D的起始阶段从曝气侧沟排泥,此时曝气沟内的污泥浓度也较高,在排泥过程中,一部分被污泥吸附的物质也可随污泥一起排出,也可减轻此后反应该阶段的处理负荷,总之排泥方式和排泥时间需根据运行周期的时间、污泥沉降性能等综合考虑,不能一成不变。 (2)有利于氧化沟的稳定运行。 在二组氧化沟的C和F运行阶段的后期开始在沉淀沟轮换排泥,此时沟内的污泥层很高,通过排泥可降低泥层高度,减少或避免出水飘泥,同时也因排泥时间相对分散使污泥负荷也相对稳定。 (3)节省排泥的能耗,减少泵的配置数量。 改造后污泥泵的运行时间会大大减少,降低了排泥能耗,也可减少配置数量。 3.排泥的基本运行模式,采用在氧化沟的C、F二个运行阶段的起始时间开始排泥为例:(排泥时间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在氧化沟的二边沟排泥管上各按装一只电动阀门,排泥泵和电动阀根据排泥模式运行,基本排泥模式如下(以二组沟并联运行为例),第一组氧化沟从C阶段后半段起始开始排泥,排泥时间为一小时(假设,需根据工艺要求定),此时该沟的电动阀开,排泥泵起动,其余三只电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排泥完毕,电动阀关,泵仃,至F阶段起始时,沟3开始排泥(本沟排泥管电动阀开,污泥泵开,其它电动阀处于关闭状态),排泥结束后,泵仃,电动阀关,至后一个运行周期的C阶段同样时间第二组氧化沟开始排泥,3#电动阀开,以此类推。也可将排泥时间定在A、D阶段起始期(根据具体情况定)。 一般装置都设二组氧化沟,采用边沟排泥模式在时间上是交替的,一个运行周期内一组沟先排二次泥,到下一个周期再由另一组沟按同样要求排泥,即一天中二组氧化沟共排四次泥,每次的排泥时间都相同。自控要求方面主要是控制排泥泵的运行时间和各排泥管上电动阀门的起闭,每次切换时,应该先开启排泥沟的排泥管电动阀门,并起动排泥泵(其余三只电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排泥时间结束后排泥泵停运,排泥管电动阀关闭。控制程序中,排泥泵的运行时间应能根据工艺要求设定,并能进行泵之间的切换。 本系统也应能手动控制,即在控制室或现埸根据工艺要求的排泥量通过各排泥管上电动阀门的起闭和泵的运行时间控制(其控制过程与自动控制过程相同),应预先制定好一天中排泥时间和操作步骤。 4.有关问题的讨论 国内外的三沟式氧化沟都采用中沟以混合液的形式排泥,二边沟不设排泥管,设计上可能是考虑到边沟运行状态经常变化,如:在边沟处于沉淀状态时排泥,部分上清液会随泥排出。本方案已考虑到这一问题,在污泥沉降性能差时,沉淀沟泥层不会很低,可通过排泥时间的控制来避免上述问题。在污泥沉降性能好,沉淀沟泥层低时,部分上清液可能会随泥排出,则应该采用A、G阶段起始时开始排泥。 采用边沟交替排泥,仍应以中沟的污泥浓度为控制依据,因为中沟的污泥浓度是相对稳定的。现在对氧化沟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有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边沟污泥浓度高,就要从边沟多排泥,这显然是错误的。边沟在某时间段的污泥浓度确实比较高,但不能由此就认定总的污泥量就多,以12小时的运行周期为例,假设A阶段为3.5小时,A阶段起始时曝气边沟的污泥浓度最高(此前作为沉淀沟已有大量污泥累积在内),由于污水连续流入沟内,曝气边沟内的污泥也以同样流量经过中沟流至沉淀边沟,随着时间的推移,曝气边沟内污泥浓度越来越低(忽略生化过程中的细胞合成因素),至A阶段结束时沟内污泥浓度已大大下降了。所以也可以认为曝气边沟的平均污泥浓度和中沟是相差不多的。 至于要减少边沟与中沟的污泥浓度差,只有缩短运行周期的时间,这样可减少二条边沟的污泥反向回流时间。但如果污泥沉降性能差,缩短运行周期的时间又易造成其它影响,故因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