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体制,它必须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引下,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来。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之前,我们首先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基本思想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
1.任何社会生产形式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但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配置社会劳动的方式是不同的。
2.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形式下,
实现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方式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调节。
3.社会主义社会是市场社会化程度很高,实行单一社会所有制的社会。
二?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
在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上,列宁赞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是列宁第一个提出的。
斯大林第一次提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把计划经济上升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而且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定不移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产生
一?计划经济及其实行的前提条件
计划经济不是一种经济制度,而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经济体制,
凡是资源的配置由计划或计划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就叫做计划经济。
实行计划经济的前提:具备社会化大生产?全社会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商品经济消亡?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
计划经济体制最早是在前苏联开始实行的,当时的苏联选择这种经济体制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必然选择。
后来,东欧一些国家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在当时的国际和国内条件下,使这些国家从政治到经济都只能依附于前苏联,其经济体制只能同前苏联接轨,实行集中型的计划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到 1956年底,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巨大的经济建设任务,使我们也只能选择集中型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特定历史条件下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及其弊端
历史事实表明,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靠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的经济,在经济建设的规模较小?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目标比较单一的条件下,集中型计划经济体制起过积极的作用。
而且,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保障社会的安定,计划经济也功不可没。
计划经济的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
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计划与市场
一?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传统观点及对此观点的挑战
二?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在我国的变化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
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
(一)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的市场经济主体
( 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一般商品市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三)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条件
(一)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经济主体 —— 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
(二)建立和健全各种市场法规制度
(三)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