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网络的频率特性是研究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
电流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即 频域分析 )。
iU?
oU?
网络
i
O
U
U
jT?
)?(
传递函数:
3-10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3-10-1 R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一)低通滤波器
(二)高通滤波器
(三)带通滤波器
(四)带阻滤波器网络的传递函数:

i
o
U
U
jT?

OU?iU?
R
C
滤掉 输入信号的 高频成分,通过低频成分。
(一)低通滤波器






T
CRtg
RC
RCj
Cj
R
Cj
U
U
jT
i
o
1
2
1
1
1
1
1
1
OU?iU
R
C
低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T
RCtg
RC
jT
1
2
1
1
--- 幅频特性,输出与输入有效值之比与频率的关系。
T其中:

相频特性,输出与输入相位差与频率的关系。
---

90
45
相频特性
RCtg 1)(
幅频特性
21
1
RC
T
)(
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1
RC
1
0
21
T
0
0?
0 ~,带宽0
:截止频率分贝数定义:
i
o
i
o
P
P
U
U
dB lg10lg20
半功率点:
当 时,
2
1
i
o
U
U
2
1
i
o
P
P
dB3
2
1
lg20lg20

i
o
U
U
0
幅频特性上 时,叫 3 分贝点或半功率点 。
1
RC
1
0
2
1
T
三分贝点
OU?iU?
R
C
滤掉输入信号的低频成分,通过高频成分。
高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CRj
CRj
Cj
R
R
U
U
jT
i
o

11?
(二)高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CRj
CRj
Cj
R
R
U
U
jT
i
o

11?
幅频特性
21 RC
CR
T
)(
相频特性
RCtg 190)(
1
RC
1
0
21
T

90
45
RC 串并联网络
iU?
oU?
R
R
CjX?
CjX?
iu
ou
R
C
RC
c
c
c
jXR
jXR
CRZ
jXRCRZ


)(
)(
)(
2
1
并联串联令:
io UZZ
Z
U
21
2
则:
(三)带通滤波器
iO UZZ
Z
U
21
2
i
c
c
c
c
c
O
U
jXR
jXR
jXR
jXR
jXR
U

)(
)(
)(
iU
CR
CRj
)
1
(3
1

iO U
CR
CRj
U
)
1
(3
1

22 )1(3
1
)(
CR
CR
jT

幅频特性 )(?jT
RC
1
0
3
1
双 T网络
iu
ou
R R
R
2
C C
2C
CRjCR
CR
U
U
jT
i
O

4]1[
1
)( 2
2


)(
)(
RC
1
0
)(?jT
1
(四)带阻滤波器传递函数典型的网络函数低通 高通 带通 带阻电路举例

RCj
jT
1
1
0?
OU?iU?

RC
j
jT
1
1
1
0?
OU?iU?


C
LjR
C
Lj
jT
1
1
1? 2?
OU?iU?


C
LjR
R
jT
1
1? 2?
OU?
iU?
整流滤波低通
1u 2u
ou
+
D
C R
ou
1u
2u
_
滤波器应用举例(之一)
高通
uA uB
CCV?
CR
LR
0U?
iU?
A B
OU?
AU?
A B
RL
滤波器应用举例(之二)
滤波器应用举例(之三) 带通滤波器应用举例(之四)
工频噪声被去除带阻心电放大器
50Hz
带阻滤波器关于滤波器质量的评价以低通滤波器为例,
希望,通频带内尽可能平坦,过渡带尽可能窄。
T
通 频 带 阻带过渡带?
3分贝点改进方法举例
(二阶电路)
(一阶电路)
(有源滤波器)
-
+
例 1,移相电路
R R
1
R C
iU?
oU?
已知:
02 UU
i
iU?
当 R1由 0变化时,
oU?
的有效值不变,
oU?
和 之间的相位差由 变化180 o? 0 o
证明:
正弦交流电路综合举例解法 1
02 UU
i
已知:
RRo UUU 1
复数运算 R R
1
R CiU
oU?
1RU?
RU?
CRj
CRjU
CRj
R
R
UU i
iR
1
1
1
1
1
1
1
)(
1?

iR UU

2
1?
解:









UCRtg
U
CRtgCR
CRtgCRU
CRj
CRj
U
U
CjR
CRjU
UUU
i
i
i
i
i
RRo
1
1
1
12
1
1
12
1
1
1
1
1
1
218 0
2
)(1
18 0)(1
2
)1(2
1
2
1
1
)(
当,R1=0 时? =180o
R1=?时? =0°
解法 2 画相量图
CU?
1RU?
oU?
02 UU
i
已知:
当,R1=0 时? =180°
R1=?时? =0°
( 2)
oU?
的幅度为圆的半径,其值为
UU i
2
1
( 1)
iU?
RU?
iU?
R R
1
R C
oU?
1RU?
RU?
例 2,选频电路
iu
L
C1
C2
R
ou
已知:
r a d / s314H12.0
V3s i n2s i n2 21



L
tUtUu i
若使 tUu
o?s in2 1?
??? 21 CC
解:
iu
L
C1 C2
R
ou
已知:
V3s i n2s i n2 21 tUtUu i
被滤掉
L
C
XX LC?
3
3
1
1
1
代入? 和 L 值得:
F4.91C
,L,C1 应在 3?下产生并联谐振,3?的信号才能被滤掉。
若使
tUu o?s in2 1?
( 1)
( 2) 电路总阻抗在? 频率下 应 等于零,才能使
tUu o?s in2 1?
0
1
1
)
1
(
2
1
1

Cj
Cj
Lj
Cj
Lj
Z
代入?,L,C1 得:
F1.752C
作业:
3.7.11
3.8.3
3.8.10
课外:练习与思考
3.8.1
含有电感和电容的电路,如果无功功率得到完全补偿,使电路的功率因数等于 1,即,u,i 同相,
便称此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谐振串联谐振,L 与 C 串联时 u,i 同相并联谐振,L 与 C 并联时 u,i 同相谐振电路在无线电工程、电子测量技术等许多电路中应用非常广泛。
谐振概念,
3-10-2 串联谐振


R
XX
tgXXR
ZXXjRZ
CL
CL
CL


122
串联谐振的条件
CU?
R
L
C
U?
RU?
LU?
I?
串联谐振电路
IU,同相若令:
CL XX?
0?
则:
谐振
CL XX?
串联谐振的条件是:
串联谐振:
fCC
XfLLX CL


2
11 2
谐振频率,
of
C
L
0
0
1
CL XX?
LC
1
0
LC
f
2
1
0?
串联谐振的特点
RXXRZZ CL 22m i n
CL XX?
01
R
XXtg CL?U,I 同相
RXX CL
当 时
RIUXIUXIU CCLL 000
当电源电压一定时:
R
U
III m a x0
UC,UL将大于电源电压 U
注:串联谐振也被称为 电压谐振当 时,
RXRX CL,
UUU CL
R
UI?
0
谐振时:
U
R
X
X
R
U
XIU
U
R
X
X
R
U
XIU
C
CCC
L
LLL


0
0
LU?
CU?
I?
UU R
CL XX?

品质因素 --- Q 值定义,电路处于串联谐振时,电感或电容上的电压和总电压之比。
U
CR
U
R
X
U
U
R
L
U
R
X
U
C
C
L
L
0
0
1

谐振时,
RCR
L
U
U
U
UQ CL
0
0 1

在谐振状态下,若 R>XL,R>XC,Q 则体现了电容或电感上电压比电源电压高出的倍数。
串联谐振特性曲线
0I
0f
2
0I
1f 2f f
I
R
UI?
0
谐振电流
:0f
谐振频率下限截止频率上限截止频率
12
2
1
fff
f
f
通频带
0?
关于谐振曲线的讨论
0I
I
(a) 不变,
0?
0I
变化。
(b) 不变,
变化。
0?
0I
(c) 不变,
f? 变化。
0?
0I
不变,
01? 02?
0I
I
0?
0I
I
谐振曲线讨论(之一)
结论,R的变化引起 变化
R愈大 愈小(选择性差)
R愈小 愈大(选择性好)
0I
0I
0I
R小
R大不变,
0?
0I
变化。
0I
0?
I
0I?
0?
( 1) 不变即 LC不变
LC
1
0
R
UI?
0
R改变
0I
改变
( 2)
0I
分析,( 1) 不变即 U,R不变
R
UI?
0
( 2) 改变
0?
LC
1
0
结论,LC 的变化引起 变化
L 变小或 C 变小 变大
L 变大或 C 变大 变小
0?
0?
0?
谐振曲线分析(之二)
01? 02?
0I
I
不变,
变化。
0?
0I
谐振曲线分析(之三)
结论,Q愈大,带宽愈小,曲线愈尖锐。
Q愈小,带宽愈大,曲线愈平坦。
Q
f
L
R
f 0
2

分析:
0I
不变,不变
0? ( LC),R 不变,
f12 如何改变或?
可以证明:
可见 与 Q 相关。f?
不变,
f?
变化。
0I
0?
不变,
0?
0I
I
2
0I
串联谐振时的阻抗特性
0?
L?
R
C?1
容性
0
感性
0
22)( CLCL XXRXXjRZ
Z
收音机接收电路
1L
2L 3L
C
:1L
接收天线
2L
与 C,组成谐振电路
:3L
将选择的信号送接收电路串联谐振应用举例
1L
2L 3L
C
组成谐振电路,选出所需的电台。
C - 2L
321 eee,、
为来自 3个不同电台(不同频率)
的电动势信号;
C
2L
2LR
1e
2e
3e
已知:
20 H2 50 22 LRL,?
k H z8201?f
C
2L
2LR
1e
2e
3e
解:
CL
f
2
1 2
1
222
1
Lf
C
pF1 5 0102 5 0108 2 02
1
623


C
如果要收听 节目,C 应配多大?
1e
问题 (一):
结论,当 C 调到 150 pF 时,可收听到 的节目。
1e
问题 (二):
1e
信号在电路中产生的电流 有多大?在 C 上 产生的电压是多少?
V101 μE?
pF1501?C
H2 5 02 μL?
20 2LR
已知:
k H z8201?f
解答:
12902 1 fLXX CL
A5.021 REI V645C1 CIXU
所希望的信号被放大了 64倍。
C
2L
2LR
1e
2e
3e
当 时领先于 (容性 )
CL II?
I? U?
U?
I?
LI?
CI?
谐振当 时
CL II?
0?I?
LI?
U?
CI?
理想情况,纯电感和纯电容并联。
当 时落后于 (感性 )
CL II?
I? U?
U?
LI?
CI?
I?
I?
U?
LI? CI?
3-10-3 并联谐振
CL X
U
X
U?
C
L
0
0
1

LC
1
0 LC
f
2
1
0?

LI?
U?
CI?
CL II?
理想情况下并联谐振条件
I?
U?
LI?
CI?
C
C
L
RL
jX
U
I
jXR
U
I
U?
RLI?
CI?
I?
CRL III
非理想情况下的并联谐振
U?
I?
RLI?
CI?
UI,同相时则谐振

UC
LR
L
j
LR
R
UCj
LjR
I

2222
1
虚部实部则,同相I?
U?
虚部 =0。谐振条件:
U?
I?
RLI?
CI?
CRL III
非理想情况下并联谐振条件

002
0
2
0
C
LR
L
由上式虚部并联谐振频率
U?
I?
RLI?
CI?
2
2
2
0 1
11 R
L
C
LCL
R
LC

得:
LC
1
0 LCf?2
1
0?
或02?R
L
C当 时并联谐振的特点
I? 同相。
U?,
电路的总阻抗最大。
定性分析,
I?
U?
LI?
CI?
Z
U?
LI?
CI?
理想情况下谐振时, m a x0 ZZI?
总阻抗:
RC
LZZ
m a x0

UC
LR
L
j
LR
R
I



2222
得:
I
RC
LU
2
2
0
1
L
R
LC

代入并联谐振电路总阻抗的大小 (见教材 P164)
U?
I?
RLI?
CI?
谐振时虚部为零,即,
ULR
RI
22
什么性质?
并联谐振电路总阻抗:
RC
L
ZZ m a x0
0Z
0?R当 时
U? U?
所以,纯电感和纯电容并联谐振时,相当于断路。
m i nIZ
UI
O

外加电压一定时,
总电流最小。
I?
U? LI?
CI?
Z
OU?
SI?
m a xZZ O
OSO ZIUU m a x
外加恒流源 时,
输出电压最大。 SI?
并联支路中的电流可能比总电流大。
支路电流可能大于总电流
U?
RLI?
CI?
I?
电流谐振
U?
I?
RLI?
CI?
U?
I?
RLI?
CI?
0 CU
X
UI
C
C
0
U
L
RC
Z
UI
R
L
I
IQ C 0
IIC?

RL?0?
若品质因素 --Q,
Q为支路电流和总电流之比。
当 时,
RL0? CRL II?
CR
1
0?
Q
并联谐振特性曲线
Z
I
0? 容性感性思考为什么?

be
LC
i
O
r
RR
U
U
A
//?

CCV?
CR
LR 0U?
iU?
CR
替代后,在谐振频率下放大倍数将提高。该种频率的信号得到较好的放大,起到选频作用。
并联谐振应用举例消除噪声
(三) 谐振滤波器,利用谐振进行选频、滤波
LC
ff N
2
1
0
令滤波器工作在噪声频率下,
即可消除噪声。
---信号源
)sSE?(?
---噪声源
)( NNE
已知:
接收网络
SE?
NE?
r
谐振滤波器提取信号
SE?
NE?
r
接收网络谐振滤波器
LC
ff S
2
1
0
令滤波器工作在 频率下,
信号即可顺利地到达接收网络。
Sf
---信号源
)sSE?(?
---噪声源
)( NNE
已知:
分析(一):抑制噪声
I?
2LI?
CI?
信号被滤掉了
NE?
Nf
CL
f
2
0
1
令:
消除噪声提取信号 C 接收网络SE?
NE?
谐振滤波器
1L
2L
分析(二):
提取信号
CU?
CI?
1LU?
NS ff?
1LI?
接收网络
SE?
NE?
谐振滤波器
1L
2L
C
则信号全部降落在接收网络上。
01 LC UU
若在
Sf

CU?
1LI?
2LI?
CI?
1LU?
2LI?
谐振滤波器接收网络
SE?
NE?
NS ff?
如果,
网络应如何设计?
思考题:
用上页类似的形式,
设计消除噪声、提取信号的电路。
问题的提出,日常生活中很多负载为感性的,
其等效电路及相量关系如下图。
u
i
R
L
Ru
Lu
COS? I当 U,P 一定时,?
希望将 COS? 提高
U?
I?
RU?
LU?
P = PR = UICOS?
其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为:
3-11 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载
i
u
说明,由负载性质决定。与电路的参数和频率有关,与电路的电压、电流无关。
co s
功率因数 和电路参数的关系)(?C O S
R
XX
tg CL
1?
R
CL XX?
Z
例 40W白炽灯
1C O S
40W日光灯
5.0C O S
A3 6 4.0
5.02 2 0
40
c o s

U
P
I
发电与供电设备的容量要求较大供电局一般要求用户的,
否则受处罚。
85.0C O S
A182.0
220
40
U
PI?c osUIP?
纯电阻电路
)0(1C O S
10C O S
R-L-C串联电路
)9090(
纯电感电路或纯电容电路 0C O S )90(
电动机 空载满载
3.0~2.0C O S
9.0~7.0C O S
日光灯
( R-L-C串联电路) 6.0~5.0C O S
常用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
必须保证原负载的工作状态不变。即:加至负载上的电压和负载的有功功率不变。
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
u
i
R
L
Ru
Lu
并电容
C
RLI?
CI?
I?
L?
并联电容值的计算
u
i
R
L
Ru
Lu
C
设原电路的功率因数为 cos? L,要求补偿到
cos? 须并联多大电容?(设 U,P 为已知)
U?
分析依据:补偿前后 P,U 不变。
由相量图可知:
s i ns i n III LRLC
LRLUIP?cos
cosUIP?
CUXUI
CC

s i n
c o s
s i n
c o s U
P
U
PCU
L
L

RLI?
CI?
I?
L?
U?
)(2
tgtg
U
P
C L
s i n
c o s
s i n
c o s U
P
U
P
CU L
L

i
u
R
L
Ru
Lu
C
呈电容性。
1cos
I?
U?
RLI?
CI?
呈电感性
1cos
0
U?
I?
CI?
RLI?
0
CI?
U?
I?
RLI?
问题与讨论功率因数补偿到什么程度?理论上可以补偿成以下三种情况,
功率因素补偿问题(一)
1cos
呈电阻性
0
结论,在 角相同的情况下,补偿成容性要求使用的电容容量更大,经济上不合算,所以一般工作在欠补偿状态 。
感性( 较小)
CI?
容性( 较大)
CI'?
C 较大功率因数补偿成感性好,还是容性好?
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完全补偿 (即,)
1cos
过补偿欠补偿
RLI?
U?
I?
CI?
U?
I?
CI'?
RLI?
功率因素补偿问题(二)
并联电容补偿后,总电路( R-L//C)的有功功率是否改变了?
问题与讨论
R
LjXCjX?
U?
I?
LI1?
2I?
定性说明:电路中电阻没有变,所以消耗的功率也不变。
I?
RLI?
<
L
<
通过计算可知总功率不变。
c osUIPco s I、其中
RLI?
CI?
I?
L?
U?
功率因素补偿问题(三)
提高功率因数除并电容外,用其他方法行不行?
补偿后
R
U?
I?
RLU?L
I?
UU RL
I?
RLU?
CU?
U?
0
串电容行否补偿前
R
U?
I?
RLU?L
C
问题与讨论
UU RL?
串电容功率因数可以提高,甚至可以补偿到 1,但不可以这样做!
原因是:在外加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负载得不到所需的额定工作电压。
同样,电路中串、并电感或电阻也不能用于功率因数的提高。其请自行分析。
R
U?
I?
RLU?L
C
CU?
I?
RLU?
U?
CU?
作业:
3.10.4
3.10.6
3.11.1
第三章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