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油田开发调整油田开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和不断的过程。油田开发调整有效与否,取决于对油藏的认识程度,而对油藏的认识又是对油藏进行地质、
地球物理性质、岩样、流体样品和生产资料的研究和综合,这是一个高度综合的问题,也是油藏工程师的主要任务。
从原则上说,油田稳产阶段的调整必须以延长稳产期为目的并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 递减阶段的调整则以提高采收率为主要目的,还要尽可能减缓产量的递减幅度 。 本章主要介绍生产过程中油藏开发总体的调整,不包括日常工作中个别油井工作制度的变更 。
第一节 油田开发调整的必要性及原则一,油田开发调整的必要性随着油田开发的进行,不同阶段稳产条件及开采条件都要发生变化,因此,开发部署调整不可避免。开发调整和开发阶段又要相应转变,进行以井网加密为主的开发调整。
二,油田开发调整的原则
1、不同地质条件和驱动方式下油田开发调整的原则油田开发调整的原则是由 油田地质条件和驱动方式 所决定的,具体如下,
1) 对于平面上具有均质结构的单层层系,低原油粘度油田,或低原油粘度、区域性非均质结构的单层层系油田,合理含油边界 (边外或边缘注水时 )或注水前缘 (边内注水时 )
的突进,能使高产区首先开采和注水,并把油藏,天然,地切割成一个个区块的调整原则是加速其高产区的开采。实施,天然,切割可以用对高产区的注水井加大注入量、采油井提高产液量来实现,然后在,天然,切割区将水淹井转注,以加强低产区的开采速度。
2) 多层系大油田一般采用边内注水,开发调整的最好原则是在其含油边界和注入水前缘均匀推进的情况下,在剖面上以均匀速度开采所有小层。但只有当层系内各层具有相同生产能力、平面上性质均匀时,该原则才可能实现,
而实际中很难遇到这样的油田。大多数情况下,
各层系相互间渗透率是有差异的。对这类非均质层系确定调整原则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储层有些油田沿着多层层系剖面小层厚度和渗透率自上而下增长,可采用加速开采每一个底部小层 (与上部小层相比 )的原则。
很多多层系油田的特征是具有各种生产能力的小层在剖面上分布没有规律性,调整的目的就是让动用不好的差油层有效地投入开发。
当地层非均质很严重,层系各小层产能大致相当时,可采用的调整原则是:在最大限度地减小其开采速度差异的条件下,尽可能使所有小层全面地投入工作 。
3) 对于具有很高储油高度的块状油藏,当主要靠底水驱油或者采用注水提高油水边界时,
合理的调整原则是在整个油藏面积上相对均匀地提高油水界面。为此沿着剖面向上顺序射孔,
并确定开采井的合理工作制度
4) 气顶油田在天然边水活跃或边缘注水条件下,可采用的调整原则是:保持气油界面位置不动,并尽可能均匀提高油水界面和含油边界的推进。保持油气界面不动,可以通过调整气区采气量、油区产液量来维持油气区压力平衡,或在界面处注入流体形成屏障的方法实现。
5) 在对气田开发调整时应考虑到其开采时的驱动类型。
2,同一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的调整原则针对油藏的具体情况,在以细分层系为主的一次开发调整阶段遵循了下述原则。
1) 以初期井网下未水淹动用层为调整对象,
组合在同一层系内油层沉积条件,油层物性大体接近,渗透率级差一般小于 5。
2) 调整井与老井开采对象完全分开,每套层系要有独立,完整的注采系统 。
3) 部署调整井网时,要兼顾水驱控制程度,
采油速度和单井控制储量三个方面对井距的要求,处理好井网与层系的关系;新老井错开分布,不用老井代替部分新井 。
4) 以调整对象细分沉积相后的油砂体图为基础,结合吸水剖面,出油剖面,水淹层解释,
密闭取心,试油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调整井射孔层位,水淹层不射孔 。
5) 要在认真分析调整对象的吸水、产液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原井网的注采系统,合理确定调整井的注水方式。一般原行列井网注水井排两侧第一排间的调整井,采用线状注水开采方式;第二排间调整井,采用五点法或反九点法开采方式 ;面积井网调整井注水方式一般和原井网一致。
油田在加强分层注水的基础上,采取放大生产压差、压裂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分层开采工艺技术,在以主力油层为主要稳产对象的同时,改善和发挥中低渗透率油层的作用,实现层间接替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