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主讲:徐奇友东北农业大学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一、维生素 A
二、维生素 D
三、维生素 E
四、维生素 K
前 言
维生素:是指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的需要量很微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每种维生素起着其它物质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性质,维生素不是各组织的原料,不是能源物质;缺乏可引起缺乏症,影响健康和生产性能;其需要受来源、饲粮结构成分,加工方式,贮存时间饲养方式影响。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是可以溶解于脂类中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A,D,E和 K。
只含有碳、氢和氧三种元素,在消化道和脂肪一同被吸收,吸收的机制与脂肪相同,有利于脂肪吸收的条件,如充足的胆汁和形成良好的脂肪微粒,也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在体内能以扩散的被动方式穿过肌肉细胞膜的脂相,并可以在体内经胆囊从粪中排出。
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症一般可与它们的功能相联系。
除维生素 K可由消化道微生物合成足够的量外,所有动物都必须由饲粮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 A
(一)特性和效价
特性 不饱和一元醇,有多种形式,其中以视黄醇(维生素 A1)和脱氢视黄醇(维生素 A2)最重要 。
维生素分子末端的 -CH2OH,可被氧化成 -
CHO而成为视黄醛,或进一步被氧化成视黄酸。
维生素 A醋酸酯 维生素 A棕榈酸酯一、维生素 A
(一)特性和效价
维生素 A每种都有顺反两种构型,其中以反式视黄醇效价最高。
维生素 A仅存在于动物组织和动物产品中。
植物中只含有维生素 A先体(胡萝卜素)。
维生素 A 晶体
胡萝卜素存在多种类似物,
β -胡萝卜素活性最强,玉米黄素和叶黄素无维生素 A
活性。在动物肠壁中,一分子 β -胡萝卜素经酶作用生成两分子视黄醇。
一、维生素 A
(一)特性和效价
植物体内含有胡萝卜素,不同动物转化胡萝卜素能力不同见表。
一、维生素 A
(一)特性和效价
效价,维生素 A在湿热和微量元素及酸败脂肪接触下,最易被氧化破坏,无氧黑暗处稳定,在 0℃ 可长期保存。
一、维生素 A
(二)吸收与代谢
吸收
VA与胡萝卜素在酶作用下,从与之结合的蛋白质上脱落下来,小肠中游离的维生素 A被酯化后吸收。
对于 β -胡萝卜素来说,胆盐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它能提高 β -胡萝卜素的溶解度,促进其进入小肠细胞,β -胡萝卜素通过小肠粘膜细胞后,被双加氧酶分解成两个分子的视黄醛,再还原为视黄醇。
一、维生素 A
(二)吸收与代谢
代谢 被吸收后与 VA结合蛋白结合 经肠道淋巴转运至肝贮存,当需要时,被水解成游离的视黄醇并与视黄醇结合蛋白
( RBP)结合,又与别的血浆蛋白质结合,
形成蛋白 —蛋白的复合物,通过血流到达靶器官。
由于维生素 A和胡萝卜素为非水溶性,未被消化的维生素 A及胡萝卜素主要由粪中排出。
一、维生素 A
(三)功能与缺乏症
1、视觉,11-顺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生成视紫红质,视紫红质是视网膜杆细胞对弱光敏感的感光物质。眼内缺乏维生素 A视紫红质的形成减少,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而引起夜盲症。
犊牛维生素 A缺乏视乳头盆视神经乳头水肿(下)
一、维生素 A
(三)功能与缺乏症
2、骨的生长发育,维生素 A在控制软骨上皮的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上呈现作用。缺乏能引起各种动物骨异常。如牛,由于视神经通过的骨沟狭窄,可导致失明,也可因骨变形而导致成年动物先天性畸形。 犊牛维生素 A缺乏引起的眼瞎一、维生素 A
(三)功能与缺乏症
3、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
维生素 A与上皮组织和粘膜的形成及其功能的保存有关。缺乏时消化道、呼吸道、生殖泌尿系统、眼角膜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上皮组织细胞都可能发生鳞状角质化变化。 口腔及食管粘膜过度角化一、维生素 A
(三)功能与缺乏症
3、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消化道上皮角化导致严重腹泻,泌尿器官上皮角化导致肾结石、尿道结石;子宫粘膜上皮角化导致不孕和流产、死胎、畸形胎以及产后胎盘停滞,
眼角膜软化浑浊;干眼、流泪和多浓性分泌物等多种症状,上皮组织损伤还降低其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
一、维生素 A
(三)功能与缺乏症
4、繁殖,对繁殖的影响是分泌上皮细胞受损及骨发育异常所造成的第二症状,缺乏时可以影响雄性动物的胎盘精索上皮产生精母细胞和雌性动物的胎盘上皮以至影响胎儿形成。
缺乏维生素 A时种蛋孵化率下降 。 日粮缺维生素 A引起的仔猪畸形一、维生素 A
(三)功能与缺乏症
5、免疫力,维生素 A在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抵抗疾病的非特异性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维生素缺乏将不同程度影响淋巴组织,导致淋巴细胞分化成 T和 B细胞的胸腺发生萎缩,鸡的法氏囊过早消失,骨髓中骨髓样和淋巴细胞的分化也受到影响。
体液免疫:抗体抗原的应答下降,粘膜免疫系统机能减弱。
细胞免疫:影响非抗原系统的免疫功能。
一、维生素 A
(三)功能与缺乏症
6,维生素 A可促进肾上腺皮质酮的分泌。
维生素 A缺乏导致肾上腺萎缩和糖原异生作用降低。
一、维生素 A
(四)来源与需要
来源:维生素 A仅存在于动物体及其产品中,
特别是鱼肝油含量丰富,多以脂的形式存在。
胡萝卜素在豆科牧草和青绿饲料中含量较多,
幼嫩的比老的多,叶子的绿色程度是胡萝卜素含量多少的一种标志。
需要:受动物的品种、品系及生理状况,胡萝卜转化为 VA的效率,饲料中类胡萝卜异构物的含量和类型,体内胆汁适量与否,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疾病、环境条件、
饲粮成分等影响。
一、维生素 A
(四)来源与需要
1( IU) =0.3微克 维生素 A醇
=0.344微克 维生素 A醋酸酯
=0.55微克 维生素 A棕榈酸酯
=0.358微克 维生素 A丙酸酯
=1美国药典 ( USP) 单位
含量:生产上使用的维生素 A为稳定性干燥粉剂,50万 IU/g
一、维生素 A
(四)来源与需要反应 VA需要量的指标:
由于血液中经常保持维生素 A的稳定水平,
血液分析不能提供动物维生素 A营养状态的可靠指标。
由于肝脏是动物体内维生素 A的主要储存库,
肝脏维生素 A含量、生长反应以及脑脊液流压可反应动物维生素 A的营养状况。
一、维生素 A
(四)来源与需要
奶牛肝含维生素 A低于 1 IU/kg表示临界缺乏,
肉牛血浆维生素 A低于 20 IU /100ml表示缺乏;
猪血浆低于 10ug/100ml表示缺乏。
鸡每克肝贮备维生素 A 2~ 5IU没有产生缺乏症;
新孵出的小鸡肝脏维生素 A的含量是说明母鸡维生素 A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
一、维生素 A
(四)来源与需要
评定牛的维生素 A营养水平,可根据其血清中胡萝卜素含量与肝脏中维生素 A含量的相关性,利用回归公式计算,以推算肝脏中维生素 A的含量:
Y=513 + 0.808( X-646)
式中,Y-肝脏中维生素 A含量( IU/g);
X-血清中胡萝卜素含量( ug/ml)。
一、维生素 A
(五)维生素 A的过量
因为维生素 A在体内蓄积,过量易引起中毒。
VA过多症表现为:食欲减退和生长速度下降、骨畸型、器官退化、皮肤损害及先天畸形。
VA过多可干扰饲粮中其它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二、维生素 D
(一)特性和效价
天然维生素 D主要为有 D2(麦角钙化醇)
和 D3(胆钙化醇)活性形式。
麦角钙化醇的先体来自植物的麦角固醇。
胆钙化醇来自动物的 7-脱氢胆固醇。
先体物经紫外线照射而转变为维生素 D2
和 D3。
二、维生素 D
(一)特性和效价
特性,VD为无色结晶,不溶于水,溶于脂及一般脂溶剂。性质稳定,不为酸、碱和氧化所破坏,但紫外线,酸败脂肪的过氧化作用及矿物元素可使其破坏。抗氧化剂可防止
D3的破坏。
效价:猪 VD3的效价高于 D2,奶牛 VD2的效价只有 D3的 1/2-1/4,用 VD2满足鱼的需要量至少 3倍于维生素 D3。 家禽 VD3的效价比 VD2
高 30倍。
二、维生素 D
(二)吸收与代谢
吸收:饲粮中的维生素 D2和维生素 D3主要在小肠后半部,空肠及回肠中吸收。
VD通过淋巴进入胸导管,与内含有的乳糜小滴与脂蛋白一同注入血液,与血清 α -球蛋白紧密结合进入肝脏。被输送到肝脏的 VD经羟化生成 25-羟胆钙化醇,而后被送至肾脏,
再羟化成 1,25-二羟胆钙化醇。
最后,这种化合物经血液被输送到小肠和骨骼等靶组织。
二、维生素 D
(三)功能与缺乏症功能:
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提高血液钙和磷的水平
促进牙齿和骨骼的钙化和正常发育
诱发特异性的钙结合蛋白的合成
促进肾脏对磷的重吸收,减少磷的损失二、维生素 D
(三)功能与缺乏症
症乏症,幼年动物缺乏
VD引起佝偻病,成年动物 VD缺乏则发生骨软化症,母畜孕期 VD过度缺乏会造成新生儿先天畸骨,
母畜本身骨也受损害,家禽缺乏 VD导致骨骼和喙变软并似橡胶一样,产蛋量减少,蛋壳质量变差。
二、维生素 D
(四)来源与需要
来源:
麦角钙化醇存在于大多数植物及经阳光晒制的优质干草中,这种干草是动物良好的维生素 D
来源,植物性饲料中维生素 D2的含量主要决定于光照程度。
胆钙化醇存在于大多数动物组织中,动物的肝和禽蛋含有较多的维生素 D3,特别是某些鱼类的肝中含量很丰富。
动物皮肤和脂肪组织中能合成 7-脱氢胆固醇,
它在紫外光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 D3。
二、维生素 D
(四)来源与需要
需要,接触阳光的动物可减少对外源维生素
D的需要量,且合成量受被毛及皮肤颜色影响,
动物机体也能贮藏相当的维生素 D,孕期食入丰富的维生素 D,可使新生幼畜有较多的贮备 。
商品性状:稳定性干燥粉剂,每克含 50万国际单位。
1国际单位( IU) =0.025微克 晶体维生素 D3
=1美国药典( DSP)单位二、维生素 D
(五)维生素 D的过量
维生素 D过多的特征表现为血钙过多症。此时钙盐在动脉血管壁、各器官及组织中沉积,最后导致死亡。
存在含有 1,25-( OH) 2D3的植物。马、
牛、猪采食可中毒,表现为跛脚、骨硬化和软组织钙沉积。
多数动物饲喂超过需要量 4~10倍可出现中毒。
二、维生素 D
(六)营养水平评定
骨钙化的程度,如尺骨骺软骨的厚度可用于佝偻病的诊断。
血清钙水平的降低(常在 5~ 7mg/100ml)
和碱性磷酸酶的上升,可用于维生素 D缺乏的诊断。
人和动物血液中 25-羟胆钙化醇的水平也可反映机体维生素 D的状况。
血浆中 1,25-二羟胆钙化醇的浓度,作为维生素 D营养水平的评定指标较为适宜。
三、维生素 E
(一)特性和效价
特性,VE是一组化学结构近似的酚类化合物,
自然界存在八种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具有维生素 E的活性,其中 D型 α -生育酚活性最强。
α -生育酚为黄色油状物质,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易氧化。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抗氧化剂。通常使用 dL-α -生育酚乙酸酯较为稳定 。
效价,1mg dl-α -生育酚乙酸酯 =1.1 IU VE
三、维生素 E
(二)吸收与代谢在小肠中,变成微胶粒形式,进入肠粘膜细胞,再以乳糜微粒进入淋巴和血液,转运到机体各部,部分乳糜微粒在淋巴中水解为乳糜微粒残余,进入肝脏,再形成 VLDL,其可进入周围细胞释放 VE,也可变成 HDL和 LDL,
LDL可进入周围细胞或流回肝脏。
三、维生素 E
(三)功能与缺乏症
功能:
生物抗氧化作用;
α -生育酚可影响膜磷脂的结构而影响生物膜的形成;
促进十八碳二烯酸转变成二十碳四烯酸并进而合成前列腺素;
VE和硒缺乏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维生素 E
(三)功能与缺乏症
作为细胞色素还原酶的辅助因子
参与细胞 DNA合成调节
可降低重金属和有毒元素的毒性;
可以节约硒
涉及磷酸化反应
VC和泛酸的合成及含硫氨基酸和 VB12代谢。
三、维生素 E
(三)功能与缺乏症
缺乏症:
犊牛和羔羊的白肌病;
公猪睾丸退化,肝坏死、营养性肌肉障碍及免疫力降低;
新生羔羊缺乏维生素 E肌肉发育不良且无活力三、维生素 E
(三)功能与缺乏症
缺乏症:家禽脑软化、渗出性素质病、脂肪组织褪色、肾退化。
小脑软化症:小脑增生及出血,上为对照。
小脑软化症症状三、维生素 E
(三)功能与缺乏症
维生素 E的营养状况一般可通过血浆或血清生育酚的浓度来判断。
在大多数动物,当血浆生育酚浓度低于
0.5ug/ml时,表明维生素 E缺乏,0.5~
1ug/ml表示偏低。
三、维生素 E
(四)来源与需要
来源:
广泛分布于家畜的饲料中,小麦和大麦籽实主要含有 α -生育酚,玉米籽还含有大量的 γ -生育酚,苜蓿草粉,绿色饲料,叶和优质干草多为 α -型。
豆油等油脂类含量丰富。
但浸提油饼类缺乏维生素 E,动物性饲料含量也很少。
在饲料加工和贮藏损失较大,半年损失
30%~50%。
三、维生素 E
(四)来源与需要
需要:受饲粮或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酸败的脂、抗氧化剂、含硫氨基酸和硒水平影响很大,需要量随饲粮过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剂、维生素 A、类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的增加而增加,随脂溶性抗氧化剂、含硫氨基酸和硒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三、维生素 E
(五)维生素 E的过量维生素 E相对于维生素 A和维生素 D是无毒的,
大多数动物能耐受 100倍于需要量的剂量 。
四、维生素 K
(一)特性和效价
维生素 K是一类促进凝血的萘醌衍生物。
主要有 VK1,K2和 K3。
VK1黄色油状,存在于绿色植物中; VK2淡黄色结晶,由微生物产生; VK3为人工合成。
四、维生素 K
(一)特性和效价
维生素 K耐热,但对碱、强酸、光和辐射不稳定 。
各种 VK的生物学活性不同,VK1,K2相当,合成的甲萘醌系列产品生物活性相差大,主要取决于产品稳定性和饲粮组成质量,其拮抗物明显影响 VK的活性。
四、维生素 K
(二)吸收与代谢与其它脂溶性维生素一样,维生素 K的吸收与饲粮中脂肪一起进行,VK1通过耗能过程在小肠起始部位主动吸收,K2为被动吸收,
VK3可全部吸收,在肝脏转化为维生素 K2,
未转化经肾从尿中排出。维生素 K1吸收较差,
仅 50%。
四,维生素 K
(三)功能与缺乏症
功能:参与凝血活动,是前凝血酶原(因子
Ⅱ )、斯图尔特因子(因子 X)、转变加速因子前体(因子 VⅡ )和血浆促凝血酶原激酶
(因子 IX)的激活所必需的。
四,维生素 K
(三)功能与缺乏症
缺乏症:维生素 K缺乏,凝血时间延长。
皮下组织出血 鸡的贫血四、维生素 K
(四)来源与需要
来源:
绿色饲料是维生素 K的丰富来源,其它植物饲料含量也较多。
肝、蛋和鱼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K2。
单胃动物能通过食粪获取一些维生素 K。
反刍动物瘤胃能合成足够需要的维生素 K。
肠道微生物也能合成,家禽肠道短,微生物合成有限,一般需饲粮提供。
四、维生素 K
(四)来源与需要
动物的种类和年龄可影响维生素 K的需要,
主要是肠道合成 VK的能力不同,饲料中 VK
的拮抗物、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的使用、
动物感染疾病和寄生虫、进食减少、肠壁吸收障碍、肝脏胆汁形成和分泌减少等都可影响动物对维生素 K的需要。
畜禽需要量,0.5~1mg/kg。
四、维生素 K
(五)维生素 K的拮抗物和毒性
双香豆素是自然界 VK的主要拮抗物,可引起出血性疾患,抗生素、某些杀鼠药和磺胺等对 VK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动物长期大量喂给维生素 K3可导致贫血、卟啉尿及其它异常。人则会出现胸痛、气短等症状。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特点:
可从食物及饲料的水溶物中提取;
多数都含有氮,有的含硫或钴;
主要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
多数通过被动的扩散方式吸收,在供应不足时,可主动方式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
主要经尿排出。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测来描述,
血液和尿中维生素浓度;
功能酶代谢产物含量;
以维生素为辅酶的特异性酶的活性。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硫胺素
核黄素
尼克酸
维生素 B6
泛酸
生物素
叶酸
维生素 B12
胆碱
维生素 C
类维生素质一、硫胺素
(一)特性和效价
硫胺素是由 嘧啶环 和 噻唑环 结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含氮碱,含有 硫 和 氨基,
故称硫胺素。
动物组织中硫胺素的主要形式为 硫胺素二磷酸酯
( TDP) (过去称焦磷酸硫胺素),也存在 硫胺素一磷酸酯( TMP) 和 硫胺素三磷酸酯( TTP) 。
一、硫胺素
(一)特性和效价
商品形式为 盐酸维生素 B1或 单硝酸维生素 B1,
盐酸硫胺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中性、碱性易破坏,具有特异臭,味微苦。
一、硫胺素
(二)吸收与代谢,
维生素 B1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空肠和回肠也能吸收。
反刍动物瘤胃能吸收游离的硫胺素,但不能吸收结合态的或微生物中的硫胺素。
马的盲肠能吸收硫胺素。
被吸收的硫胺素输送至肝脏并在 ATP作用下磷酸化形成活性辅酶焦磷酸硫胺素(羟辅酶)。
一、硫胺素
(二)吸收与代谢,
高水平食入维生素 B1时,血中呈反射性增高,
但体内不贮存,过量食入则迅速由尿排出。
仔猪体内可贮存约为其它动物的数倍量,当维生素 B1缺乏时,其贮备可满足需要达 2个月。
一、硫胺素
(三)功能与缺乏症
硫胺素的主要功能是参与 能量代谢,需要量与能量的摄入直接相关。
动物组织中硫胺素的主要形式硫胺素二磷酸脂( TDP)是一种 辅酶 。
参与柠檬酸循环中丙酮酸生成乙酰辅酶 A、
α -酮戊二酸生成琥珀酰辅酶 A的氧化脱羧反应,戊糖磷酸途径中戊糖磷酸酯的生成和细菌、酵母及植物中缬氨酶的合成。
一、硫胺素
(三)功能与缺乏症
硫胺素也可能是神经介质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参与脂肪酸、胆固醇和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合成。
影响神经节细胞膜钠离子的转移。
降低磷酸戊糖途径中转酮酶的活性而影响神经系统的代谢和脂肪合成。
一、硫胺素
缺乏症:
当硫胺素缺乏时,血液和组织的 丙酸 和 乳酸积累,导致缺乏症的产生。
大多数畜种维生素 B1缺乏早期症状为厌食、
消瘦、肌肉衰弱和进行性的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患猪食欲不振、生长受阻,神经症状,心脏水肿和心脏扩大,并可发生呕吐和呼吸系统疾病。
一、硫胺素
缺乏症:
用缺乏维生素 B1饲粮喂养的鸡食欲减退并因此而消瘦,约十多天后发生多发性神经炎,
其特殊症状是头部后仰、神经变性和麻痹。
身体虚弱、
发绀和多发性神经炎引起的麻痹症状是维生素
B1缺乏时的外部症状 。
一、硫胺素
缺乏症:
马驹缺乏硫胺素则会出现共济运动失调,
阵发性痉挛伏卧不起,但食欲不受影响。
硫胺素缺乏也可引起两性繁殖力的丧失或降低。
硫胺素的缺乏症,除人的脚气病,禽类的多发性神经炎和狐狸的查斯特克麻痹症外,
都不是硫胺素缺乏的特异症状,例如猪的神经症状还可来自维生素 B6和泛酸的缺乏。
一、硫胺素
缺乏症:
饲喂缺乏硫胺素饲粮的动物引起其体组织内丙酮酸及还原产物乳酸的蓄积,导致肌肉衰弱。
神经细胞尤其需要依靠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来维持其正常机能,为此,缺乏硫胺素会对神经组织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因为乙酰辅酶
A是脂肪酸合成中的重要代谢物,所以,机体的脂肪形成或合成亦将减少。
一、硫胺素
(四)来源与需要
硫胺素广泛分布于饲料中。
啤酒酵母、种胚及种皮中含量丰富。
动物产品以瘦肉、肝、肾和卵黄中含量丰富。
干草中维生素 B1含量随植物成熟度而下降。
贮藏可使其降低,优质干草为维生素 B1的良好来源。
一、硫胺素
需要:
畜禽对硫胺素的需要受饲粮遗传因素、代谢特点以及疾病的影响。
饲粮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动物对硫胺素的需要也增加。
脂肪和蛋白质有节约硫胺素的作用。
小型鸡较大型鸡需要较多的硫胺素。
产蛋、产奶和妊娠期需要量增加。
饲粮含有抗硫胺素的因子会增加需要。
对于大多数动物,硫胺素的中毒剂量是需要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
一、硫胺素
(五)拮抗物
有些生鱼中含有硫胺素酶,可使维生素 B1分解,丧失活性,导致维生素 B1缺乏 。
羊齿草植物含有非酶类硫胺素拮抗物,欧洲蕨,棉籽和咖啡酸中含有拮抗物,会增加硫胺素的需要 。
由于消化道内细菌硫胺素酶作用引起人、猪、
家禽、猫和狗硫胺素缺乏症的报道。绵羊和牛的大脑皮质坏死也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二、核黄素
(一)特性和效价:
核黄素由一个异咯嗪环与核糖醇所组成。
是一种黄色结晶,微溶于水,耐热,在酸性和中性溶液稳定,易被破坏,遇光特别是紫外光不稳定。饲料暴露于太阳的直射光线下数天核黄素可损失 50%~ 70%。
二、核黄素
(二)吸收与代谢,
VB2大多以 FAD和 FMN的形式存在,在肠道同蛋白质消化被释放,经磷酸水解为游离形式,进入小肠粘膜细胞,再次磷酸化,生成
FMN,在门静脉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在肝脏转化为 FAD或黄素蛋白质 。
动物缺乏储备核黄素的能力。
二、核黄素
(三)功能与缺乏症
核黄素是动物机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的成分,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作为辅酶促进代谢。
由核黄素参与组成的辅酶可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各种黄素蛋白。
黄素蛋白是组织呼吸过程中不可缺少重要物质。
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和黄素单核苷酸
( FMN)的形式存在的核黄素,以辅基的形式与特定的酶蛋白结合形成多种黄素蛋白酶,这些酶与碳水化合物、脂和蛋白质的代谢有关。
核黄素还是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
二、核黄素
缺乏症:
猪缺乏常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停滞,被毛粗乱并常为脂腺渗出物所粘结,腿变曲、僵硬、
皮厚、皮疹、背和侧面上有渗出物,晶状体浑浊和白内障;
马缺乏主要表现为厌食、
腹泻、生长受阻、多泪及脱毛等。
干性、鳞片状皮炎,并伴有鬃毛脱落,生长阻滞和食欲丧失。
二、核黄素
缺乏症:
雏鸡缺乏时生长缓慢、
腹泻、产蛋率下降、并发生,卷爪麻痹症,;
种鸡缺乏可导致种蛋孵化率降低,胚胎畸形,
以及出现,棍状羽毛,; 二周龄时雏鸡维生素 B2缺乏 。
二、核黄素
(四)来源与需要
植物、酵母、霉菌和细菌均能合成核黄素。
动物不能合成。
绿色的叶子,尤其是苜蓿含量较丰富。
鱼粉和饼粕类次之。
酵母、乳清和酿酒残液含核黄素多。
动物产品乳、肉、蛋、心脏、肾以及肌肉中均含有核黄素 。
二、核黄素
需要:
猪和家禽对核黄素的需要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环境温度相差 25℃,需要量可相差一倍,
种用产蛋鸡和妊娠、泌乳的母猪的需要量比一般猪、鸡高一倍。
核黄素中毒的剂量是需要量的数十倍到数百倍。
三、尼克酸
( 一)理化性状
尼克酸是 嘧啶 的衍生物,
尼克酰胺是尼克酸的酰胺衍生物,并且是动物体内发挥作用的形式 。
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针状结晶,性质比较稳定,
不易被酸、碱和热所破坏,
亦不易被氧化。
三、尼克酸
(二)吸收与代谢,
尼克酸和尼克酰胺都以扩散的方式快而有效地在胃和小肠上段被吸收,尼克酸在小肠粘膜中转变成尼克酰胺,在组织中与蛋白结合,
形成 NAD和 NADP,代谢产物经尿排出。
三、尼克酸
(三)功能与缺乏症
主要作为辅酶 I( NAD)和辅酶 II( NADP)
主要成分。
这两种辅酶为体内多种脱氢酶的辅酶,在体内生物氧化过程中起传递氢的作用。
尼克酸主要通过 NAD和 NADP参与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尤其在体内供能代谢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NAD和 NADP也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
三、尼克酸
缺乏症:
猪缺乏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受阻、腹泻、
呕吐、肠炎和正常红细胞贫血。
鸡缺乏则引起生长缓慢,口腔症状类似狗的黑舌病,骨骼异常、
皮炎,羽毛不丰满。
皮炎三、尼克酸
(四)来源与需要
植物性饲料均含有不同量的烟酸。
动物的细胞则含有烟酰胺。
尼克酸在植物性饲料中多呈结合状态存在,
人和动物不易利用 。
动物性产品,酒糟、发酵液及油饼类含量丰富,绿色的叶子特别是青草含量也较多。
饲粮中的色氨酸在多余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尼克酸 。
三、尼克酸
(四)来源与需要
需要:
除成年反刍动物都需饲粮提供尼克酸,但高产奶牛和饲喂高营养浓度饲粮的肉牛也需要。
饲粮中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的过量,色氨酸不足,高的能量浓度,含有腐败的脂肪和使用某些可使尼克酸利用率降低的饲料等,
都增加反刍动物对尼克酸的需要量。
四、维生素 B6
(一)理化性状
VB6在动物体组织内以可互相转换,即 吡哆醇,
吡哆醛 和 吡哆胺 三种形式。均存在于饲料中,
在动物组织中吡哆醇可转化为吡哆醛和吡哆胺,
最后是以活性较强的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的形式存在于组织中,
并参与体内代谢。
盐酸吡哆醇四、维生素 B6
(一)理化性状
对热、酸和碱稳定;
遇光,尤其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易破坏。
强氧化剂很容易使吡哆醛变成生物学上无活性的 4-吡哆酸。
合成的吡哆醇是白色结晶,易溶于水。
四、维生素 B6
(二)吸收与代谢
均以游离形式在肠道内以被动方式吸收,运至肝脏主要转变成磷酸吡哆醛,其次是磷酸吡哆胺。大致有 70% 吡哆醇以 4-吡哆酸代谢物由尿排出。
四、维生素 B6
(三)功能与缺乏症
功能:动物机体内主要以 磷酸吡哆醛 和 磷酸吡哆胺 形式作为许多酶系统的 辅酶 。
四、维生素 B6
(三)功能与缺乏症
缺乏症:
缺乏 VB6将使生长速度受到影响。
猪表现食欲差,生长缓慢,
贫血,四肢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导致类似癫痫的阵发性抽搐和痉挛,神经退化,肝发生脂肪浸润以及腹泻和被毛粗糙。
幼猪生长停滞,
和皮炎 。
四、维生素 B6
(三)功能与缺乏症
缺乏症:
鸡表现为异常的兴奋、
癫狂,常会出现胸腹贴地,两翅拍打,或仰卧地面,两腿交替踢蹬等现象;成年家禽的产蛋量和孵化率将受到不利的影响。
眼脸炎性水肿羽毛粗糙且缺少

软弱四、维生素 B6
(四)来源与需要
来源:酵母、肝、肌肉、乳清、谷物及其副产物和蔬菜都是其丰富来源 。
需要:
杂交鸡对 B6的需要较纯种鸡多。
高温增加大鼠对 B6的需要。
动物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氨基酸过多可增加维生素 B6的需要。
五、泛酸
(一)理化性状由 β -丙氨酸 和 泛解酸 ( α,γ -二羟 -β -
β -二甲基丁酸)缩合而成的一种酰胺类物质,为一种粘稠的淡黄色的油,易溶于水和乙酸乙酯,不稳定,易吸湿,也易被酸、
碱和热破坏,泛酸具有旋光性 。
五、泛酸
(二)吸收与代谢
饲料中的泛酸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状态存在。
只有游离型泛酸能被人和动物吸收。
泛酸主要以游离形式的盐和醇在小肠吸收,
不同动物对泛酸的吸收率差异很大( 40%~
94%),过量的泛酸会立即由尿排出。
虽然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泛酸含量稍高一些,
但动物和人似乎不能储存泛酸。
五、泛酸
(三)功能与缺乏症
功能:
泛酸是两个重要辅酶,即 辅酶 A和 酰基载体蛋白 ( ACP)的组成成分。
辅酶 A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代谢中许多乙酰化反应的重要辅酶,在细胞内以许多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ACP在脂肪酸碳链的合成中能代替辅酶 A起作用,并已证明 ACP与辅酶 A有类似的酰基结合部位。
五、泛酸
(三)功能与缺乏症
缺乏症:
雏鸡生长停滞,发生皮炎,
最初出现在嘴角和眼周,继之出现在口鼻和肛门,严重时腿部也可发病;
成年家禽孵化率低和胚胎死亡率增高; 暗淡和粗糙的羽毛口角、
眼脸、
脚趾炎症是典型典型表现。
五、泛酸
(三)功能与缺乏症
缺乏症:
猪缺乏可导致生长缓慢,
腹泻,脱毛,眼睛周围呈现深黄色分泌物,肠胃道消化功能紊乱,猪后腿行走不协调,出现一种,鹅步,的步态,
最后出现脱毛贫血重者可致死。
“鹅步,
(运动神经障碍,特别是后肢是公认的猪的泛酸缺乏症状。
五、泛酸
(四)来源与需要
来源:
酵母、肝脏、苜蓿草粉、花生饼、稻糠和小麦麸中含量均较多,谷物籽实及其副产物也是这种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五、泛酸
(四)来源与需要
需要:
以谷物特别是玉米为主的单胃动物饲粮需要添加泛酸 ;
同品种间以及同一品种内不同动物泛酸需要量差异较大;
抗生素可降低动物对泛酸的需要量;
饲粮中脂肪和蛋白含量可影响泛酸的需要量。
六、生物素
(一)理化性状
是含硫维生素,其结构由尿素与硫戊烷环结合,并连接一个五碳酸支链,有 8种可能的立体异构体,但只有 d-生物素具有活性。
生物素为白色针状结晶,无臭,溶于水和乙醇,在正常条件下稳定,在强酸碱溶液中可分解,能被紫外线逐渐破坏,酸败的脂和胆碱能使它失去活性。
六、生物素
(二)吸收与代谢生物素在小肠可被吸收,结合形式生物素不被动物直接利用,在肠道中需经过生物素降解酶分解,释放出游离生物素,生物素在吸收后进入门脉循环,多余的部分可与生物素代谢物一起,由尿中排出。
六、生物素
(三)功能与缺乏症
功能: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许多反应都需要生物素。
主要功能是在脱羧 -羧化反应和脱氨反应中起辅酶的作用。
生物素活化 CO2并在酶系统中起作用,使乙酰辅酶
A加 CO2转化为丙二酸单酰辅酶 A。这种转化对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合成脂肪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生物素还在溶菌酶活化和皮脂腺的功能有关。
六、生物素
(三)功能与缺乏症
缺乏症:
猪缺乏可引起蹄病变、脱毛并呈干燥鳞片状皮肤炎,生长猪则使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都受到不利的影响;
种母猪会使其繁殖性能受到不利的影响;鸡缺乏生物素生长缓慢、皮炎、脚趾开裂,羽毛稀疏以及以昏睡状态为特征的,随后常于几小时内死亡的脂肪肝肾综合症( FLKS)。
六、生物素
(三)功能与缺乏症
缺乏症:
胫骨粗短症是家禽缺乏生物素的典型症状。
脚趾皮肤角化火鸡脱腱症六、生物素
(四)来源与需要
来源:
生物素广泛分布于各种饲料中,肝、酵母、
乳和蔬菜中均含在丰富的生物素。
结合形式的生物素常与赖氨酸或蛋白质结合,
被结合的生物素不能被一些动物所利用。
大麦、小麦和一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中的生物素利用率低,而玉米和某些油饼粉,如大豆粉中所含生物素测定全被利用。
食物和饲料中一般不缺乏。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七、叶酸 八、维生素 B12
九、胆碱 十、维生素 C
十一、类维生素物质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一、维生素浓度水平表示方法二、维生素的需要三、维生素缺乏四、维生素过多五、维生素的适宜给量七、叶酸
(一)理化性状
由一个喋啶环,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结合而成 。
橙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无味,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大多数情况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使之分解破坏。对光敏感。
七、叶酸
(二)吸收与代谢经降解为蝶酰单谷氨酸,即可被肠粘膜细胞吸收,肝脏是调节其它组织叶酸分布的中心,
尿中排出的叶酸在总量中仅占一小部分,约
1%。粪中叶酸浓度较高,不仅含有未消化的叶酸,也有肠道合成的叶酸。
七、叶酸
(三)功能与缺乏
功能:
叶酸在许多一碳化合物的代谢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碳单位的转移而参与嘌呤、嘧啶、胆碱的合成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
可与 VC和 VB12共同参与生成红血胞和血红蛋白。
叶酸可能是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
七、叶酸
(三)功能与缺乏
缺乏症:
叶酸缺乏可因嘌呤和嘧啶合成的受阻,核酸形成不足;
可导致以巨红细胞贫血为特征的典型外周血象,同时也影响血液白细胞的形成,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产生老的分叶中性白细胞。
家禽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生长迟缓、羽毛生长不良,色泽差、繁殖力降低和胚胎死亡率增高,特别明显的是胫骨短粗和咀呈交错形。
猪则易患贫血和脱毛。
七、叶酸
(四)来源与需要
来源:
叶酸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干酵母、脱水苜蓿粉,大豆粕和鱼粉含有大量叶酸
肠道微生物合成也能满足部分需要 。
七、叶酸
(四)来源与需要
需要:
家禽因肠道合成有限,而且对天然叶酸利用率相当低,需考虑饲粮供应。
在完全封闭而没有绿色饲料和饲喂长期贮存和热加工的商品饲料情况下,以及对妊娠期母畜、瘤胃功能不全的幼年反刍动物和生长快的小动物可考虑适当补充叶酸。
瘤胃微生物可合成足够动物需要的叶酸。
八、维生素 B12
(一)理化性状
维生素 B12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 钴 )的维生素
,主要由 咕啉 和 核苷酸两部分组成。
它有多种形式如 氰钴胺素,羟钴胺素,硝钴胺素,甲钴胺素 和 5’-脱氧腺苷钴胺素 等,最著名且最重要的是氰钴胺素

八、维生素 B12
(一)理化性状
维生素 B12为深红色结晶物质,可溶于水,在空气中放臵可吸潮。它的晶体或水溶液均很稳定,但在强酸和强碱溶液中极易发生分解,强氧化剂、还原剂、酸、碱和阳光均可使其破坏。
八、维生素 B12
(二)吸收与代谢
饲料中的维生素 B12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在胃的低酸环境中经胃蛋白酶作用释放 。
在肠道微碱性环境中,维生素 B12以氰钴胺的形式与胃粘膜细胞分泌的内源因子蛋白结合,在钙镁离子存在下于回肠部位被吸收 。
其后,肠道中分泌的酶可使所结合的钙镁离子分离,
维生素 B12则被微绒毛吸收,
内在因子除可促使维生素 B12吸收外,还具有保护维生素 B12不被消化道细菌分解破坏的作用 。
八、维生素 B12
(二)吸收与代谢
维生素 B12在体内主要以二脱氧腺苷钴胺素和甲钴胺素两种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如嘌呤和嘧啶的合成、甲基的转移、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
促进红细胞的形成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完整。
维生素 B12对于维持动物的正常营养生理,促进上皮包括胃肠上皮的正常新生,以及保护神经系统髓磷脂的正常功能等,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维生素 B12
(三)功能与缺乏
功能:
维生素 B12在体内主要以 二脱氧腺苷钴胺素 和甲钴胺素 两种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 ;
促进红细胞的形成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完整;
B12对于维持动物的正常营养生理,促进上皮包括胃肠上皮的正常新生,以及保护神经系统髓磷脂的正常功能等 。
八、维生素 B12
(三)功能与缺乏
幼年动物生长严重受阻,死亡率高。
家禽缺乏维生素 B12,羽毛生长不良和发生肾脏损害,孵化率降低,新孵出的鸡骨异常,类似骨粗短症 ;
八、维生素 B12
(三)功能与缺乏
仔猪缺乏时生长迟缓并呈现共济运动失调,大龄仔猪则导致皮炎、被毛粗糙和生长率下降 ;
小牛缺乏表现生长停止,
食欲差,有时也表现动作不协调,还会发生恶性贫血。
其它动物产生正常红细胞或小红细胞贫血。
八、维生素 B12
(四)来源与需要
来源:在 动物性产品 及 发酵产品 中含有大量维生素 B12,肝脏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 B12,
植物中基本不含有 。
需要:维生素 B12可为畜禽全部利用。反刍动物瘤胃及所有动物肠道微生物可合成维生素
B12,但必须由饲粮提供合成维生素 B12所需的钴。
九、胆碱
(一)理化性状
胆碱是 β -羟基乙酸三甲基胺羟化物,它以磷酸酯或乙酰胆碱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纯胆碱为无色粘滞微带鱼腥味的强碱性液体,
易吸潮,溶于水、甲醛、乙醇。
在饲料和食品中通常应用氯化胆碱,氯化胆碱为吸湿性很强的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的 pH值近中性( 6.5~ 8),通常用无机物或有机物吸附,浓度通常为 50%。
九、胆碱
(二)吸收与代谢
吸收代谢:在胃肠道中经消化酶作用,胆碱从卵磷脂和神经磷脂中释放出来,在空肠和回肠经钠泵的作用被吸收。但只有 1/3的胆碱以完整形式被吸收,约 2/3的胆碱以三甲基胺吸收。
九、胆碱
(三)功能与缺乏
功能:
作为动物体组织的必要构成成分,对脂肪的运转和代谢是必不可少的。
它参与乙酰胆碱的合成,对神经冲动的传递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软骨细胞的组成部分。
胆碱同蛋氨酸作用相似,担负着甲基供体的作用。
九、胆碱
(三)功能与缺乏
缺乏症:
缺乏胆碱时可表现为生长缓慢。
阻碍脂肪代谢,出现肝脂肪变性,
骨和关节畸变。
鸡表现为生长迟缓,关节肿大或滑腱症,鸡的死亡率增高;
仔猪缺乏腿部呈外八字形。
呈狗样的坐姿。
九、胆碱
(四)来源与需要
天然存在的脂肪都含有胆碱,因此含脂肪的饲料都可提供一定数量的胆碱。所有的饲料都含有胆碱。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干酵母和油类饼粕含有的胆碱特别丰富,但玉米和木薯淀粉含胆碱特别少。
大豆粕中天然存在的胆碱,其利用率为 60%~
70%。
动物机体能够由甲基合成胆碱,合成的量和速度与饲粮含硫氨基酸、甜菜碱、叶酸,VB12和脂肪的水平有关。
九、胆碱
(四)来源与需要
胆碱的需要量取决于饲粮组成和贮藏情况。
喂高能量和高脂肪饲粮的集约化家禽,对胆碱的需要量特别大。
通常小鸡饲粮需要补充胆碱。
产蛋鸡补充胆碱也有益。
给饲喂玉米 -豆粕饲粮的母猪补充胆碱可提高产活仔数。
九、胆碱
(五)过量,
胆碱给量过高时,增重速度和饲料效率降低。
流唾液、颤抖、痉挛、发绀、惊厥和呼吸麻痹。
鸡的耐受量为需要量的 2倍,猪的耐受力比鸡强 。
十、维生素 C
(一)理化性状
以还原型抗坏血酸和氧化型脱氢抗坏血酸两形式存在。
有 L型和 D型两种异构体,L型对动物具有生物功效 。
VC为白色或微黄的粉状结晶,溶于水及乙醇,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干燥下稳定,酸性溶液中对热稳定,碱性溶液中易被分解。
光线、金属离子及氧化分解产物均可使其破坏。
抗坏血酸极易被氧化。
十、维生素 C(二)吸收与代谢
体内维生素 C的吸收方式与碳水化合物相似,
在胃肠道中吸收 。
抗坏血酸广泛分布于动物体组织,维生素 C
含量最高的器官是垂体和肾上腺,肝脏,脾脏,脑以及胰腺含量也很高 。
体内存留时间很短,约 4小时即排出,体内抗坏血酸通过尿汗和粪便排出体外 。
血中维生素 C浓度是说明营养状态的良好指标 。
十、维生素 C
(三)功能与缺乏
功能:
维生素 C广泛参与肌体内多种生化反应,主要参与氧化和还原过程中氢的转移。
已被阐明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参与胶原蛋白合成。
参与某些氨基酸的氧化反应,促进肠道中铁离子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转运。
减轻体内转运金属离子的毒性作用。
刺激白细胞中吞噬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
促进抗体的形成。
是致癌物质 -亚硝基胺的天然抑制剂。
参与肾上腺皮质内固醇的合成和羟化过程。
十、维生素 C
(三)功能与缺乏
缺乏症:
缺乏可引起非特异的精子凝集
叶酸和维生素 B12的利用不力而导致贫血
可阻碍生长和受胎
易感染传染病
自发性粘膜出血症
热应激条件下蛋壳硬度降低。
I 缺乏 VC日粮,Ⅱ 每天每公斤体重加 0.25mg,Ⅲ 每天每公斤体重加 1mg,Ⅳ 每天每公斤体重加 5mg。
患维生素 C缺乏的豚鼠:葡伏姿势,腿肌萎缩。
十、维生素 C
(四)来源与需要
来源:
果品、新鲜蔬菜、马铃薯和奶粉均为维生素
C的良好来源。
除人、灵长类、豚鼠、鱼、蝙蝠、昆虫和某些鸟类外,畜禽一般都能合成维生素 C。
十、维生素 C
(四)来源与需要
需要:
在妊娠、泌乳和甲状腺机能亢进情况下,维生素 C吸收减少和排泄增加,
高温、寒冷和运输等逆境和应激状态下及饲粮能量、蛋白、维生素 E、硒和铁等不足时,
动物对维生素 C的需要量可增加。
十一、类维生素物质
肌醇,为六元醇具有抗脂肪肝作用,是磷脂的组成部分。饲料中含有大量的肌醇,可治疗产蛋鸡的肝脂肪病,每 kg配合饲料约补充 1000mg。用于防止鳟鱼肝退化。
甜菜碱,甜菜碱是甲基基团的供体,但不能防止鸡的胫骨短粗病。
乳清酸,代谢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对青年动物和家禽具有促生长作用,还具有保护肝的作用。
十一、类维生素物质
对氨基苯甲酸,构成叶酸分子的基因之一,它是细菌的促生长物质,对机体的代谢也起着重要作用 。
肉毒碱,饲料中都含有对氨基苯甲酸,但是只有补充在家禽的饲粮中才能提高饲养效益,
是动物肌肉的组成物质,脂肪酸的代谢和钙、
磷以及 VD的吸收,其起着不同功能的作用。
只有昆虫真正需要内毒碱。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一,维生素浓度水平表示方法
维生素的需要量通常以每千克饲粮中含有的国际单位数 ( IU) 表示,包括 VA和 VD。
每千克饲粮中含有的毫克数表示,包括
VK3,VC和大部分 B族维生素
而 VB12和生物素,以微克表示 。
以每兆焦能量对应的毫克数表示 。
以每日每头应给毫克数或每日每千克体重毫克数表示 。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二,维生素的需要表 肉仔鸡维生素需要量( NRC,1994)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三,维生素缺乏
如果动物完全缺少一种或数种维生素,或者仅仅是数量不足,某些代谢过程将受到损害,从而导致生产力降低,生长阻滞和疾病 。
维生素种类不同缺乏症状也不一样 。 维生素缺乏时,并不能立即出现明显的缺乏症状,所以当临床上出现缺乏症时,常是长期缺乏造成的后果 。
实际上在动物体表现出缺乏的临床症状之前,体内库存已经耗竭 。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三,维生素缺乏
例如人的膳食中缺乏 VB1,
在 5~ 10天内无明显变化,
10天后细胞代谢有所改变,
200天后仍未见明显的解剖组织学变化,
临床症状却是逐渐进展: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周身不适,失眠,易游动等 。 典型症状为四肢麻木,瘦弱,僵硬,腿脚浮肿和步态不稳 。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三,维生素缺乏
由上例可见,当典型的临床症状出现时已是缺乏症的晚期,即使以治疗量的维生素给予补充,有时亦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 若器官发生实质性病变,则往往不能使病理过程逆转 ( 如缺维生素 A角膜软化,导致失明 ) 。 因而在动物饲养实践中,主张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这样可获得良好结果 。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三,维生素缺乏
造成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1,食物,饲料含量不足:贮存和加工调制过程中的损失,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不足 。
2,动物采食量降低:由于疾病,喂食不足,
偏食,牙病和适口性等造成采食量降低,
导致维生素缺乏 。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三,维生素缺乏
造成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3,动物消化吸收障碍:包括消化道疾病,营养物质失衡和寄生虫病等造成维生素吸收下降 。
4,需要量增高:代谢类型改变 ( 妊娠,泌乳 ),活动量,生产水平,环境污染和应激等情况下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 某些营养成分在饲粮中含量越多时,维生素的需要量也越多,如蛋白质含量增加时,维生素 B6需要量也增加;供应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会增加维生素 B1的需要量;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三,维生素缺乏
造成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5,药物的影响:抑菌药物 ( 如磺胺药和球虫药 ) 和抗菌素,长期大量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减少宿主动物所需维生素的一个来源 。
6,抗维生素和维生素拮抗物的存在:这些物质随饲料成分或作为药物添加剂到达消化道,阻止维生素的吸收或妨碍其特定的生化作用:如蛋清中的抗生物素蛋白,它与生物素在胃肠道中结合成复合物,使其不能吸收;生鱼及某些细菌含有硫胺素酶,能破坏维生素 B1。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三,维生素缺乏
造成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7,体内的维生素贮存:体内的维生素贮存也会影响维生素需要量,对脂溶性维生素和维生素 B12更是如此 。 脂溶性维生素易于在体内贮存,如维生素 A和 /或 β —胡萝卜素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贮存足以满足 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需要量 ( McDOwell,1989) 。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四,维生素过多
维生素过多症是由于动物摄入过量维生素而引起的病理症状 。
除维生素 A和 D3外,所有维生素都可用较高剂量,甚至日需要量的 100~ 1000倍,对饲喂的动物亦不致发生任何伤害 。
但过量摄入维生素 A和维生素 D均可引起中毒 。 中毒剂量随动物种类,年龄和维生素的吸收率及体内贮备而不同 。 大致为最低生理需要量的 50~ 500倍 。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四,维生素过多
猪饲粮中维生素 A添加量大于每千克 300mg
时,即可引起神经敏感、颤抖、粪尿带血、
腹部及腿部出现瘀血点,最后可导致死亡。
雏鸡维生素 A过多,表现精神萎糜、采食量下降,最后食欲废绝,衰竭死亡。
维生素 A过量亦可引起妊娠家畜流产。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四,维生素过多
维生素 D中毒症状为骨钙大量溶出,血钙增高及血管壁、心脏、肾小管与关节及软组织中钙沉积,严重者因肾损伤导致尿毒症而致死。
猪每日每头摄入 25万 IU,持续 4周可出现中毒症状。
雏鸡饲粮中含维生素 D400万 IU/千克可发生中毒 。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五,维生素的适宜给量对于维生素的需要量试验结果报导不一致 。 问题的关键在于判断指标的选择,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表现通常在晚期 。 所以选择哪种指标来判断,出入很大 。
判断维生素营养状态的指标有:
1) 缺乏症的临床症状及亚临床症状;
2) 血液生化指标与酶活性;
3) 生产性能的最佳状态与经济效益 。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五,维生素的适宜给量例如:判断生长犊牛的维生素 A需要量:
予防夜盲 20IU/头 ·日正常生长 32IU/头 ·日正常生长,血液达一定水平 40IU/头 ·日正常生长,肝中中等贮存 250IU/头 ·日旺盛生长,肝中大量贮存 1025IU/头 ·日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五,维生素的适宜给量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 NRC) 和英国农业研究委员会 ( ARC) 提出的维生素需要量,属于,最低需要量,,是在试验条件下测定的,以不发生特定的缺乏症为主要依据 。 它不包括各种影响因素所致的需要量提高,没有安全裕量 ( safety
margin) 。
第三节 维生素需要量五,维生素的适宜给量在实际应用中,NRC被认为确定日粮适宜维生素添加量的,最低基础,。 因此,有人提出,最适维生素营养,以及,最适维生素概念,,如图所示 。
图中临界区为低于需要量可能产生缺乏症的维生素水平,虽然动物此时表现正常,但生产性能并非最佳 。 最适供给量可使动物潜力得到发挥,以产生最佳生产性能 。
思考题
1,维生素 B12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2、叶酸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3、胆碱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4、维生素 C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5、如何为畜禽提供合适的维生素?
思考题
1、水溶性维生素有哪些特点?
2、硫胺素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3、核黄素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4、尼克酸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5、泛酸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6、生物素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思考题
1、维生素 A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2、维生素 D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3、维生素 E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
4、维生素 K的功能和缺乏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