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研究 ----- 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居民户(消费者) 需求 效用最大化厂 商(生产者) 供给 利润最大化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 ----- 解决资源利用问题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又称,凯恩斯革命,
以总需求为中心。需求 ↑,国民收入 ↑↑ 。
总需求由以下四部门的构成:
居民消费 C,受收入 Y影响。
企业投资 I,受利率 i影响。
政府开支 G,受税收、经济形势等影响。
净出口 =出口 X-进口 M,受汇率等影响。
第七章国民收入的核算理论与方法一、国民生产总值( GNP)
1,定义和特点:
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
( 1) 仅计算本年度的产品价格总和,
而不包括以前的产出 。
( 2) 是最终产品的价格总和,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 中间产品: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
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成本 增值小 麦 100 --- 100
面 粉 120 100 20
面 包 150 120 30
( 3) 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 ----劳务 。
( 4) 是按照市场价格计算,而不包括自产自用的商品 。 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
2、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 支出法 ---- 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 C+I+G+( X-M)
2) 收入法 ---- 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 W+i+R+E
3) 部门法 ---- 按提供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
运用最普遍的是支出法 。 以上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从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
但实际上不一致,通过误差进行调整 。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其他总量国民生产净值,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也是扣除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折旧后的余额,即 NNP=GNP-
折旧 。
国民收入 (狭义 ),一国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亦即
NI=NNP-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补贴 。
个人收入,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即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 -社会保险费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公债利息 ;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 PDI=PI-个人所得税 =消费 +储蓄 。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 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 。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总和 。
(国民收入核算中最常用的一个总量 )
它以国境为统计标准,所以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格总和,但是却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外国领土上生产的产品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把国民生产总值除以人口总数就得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三、国民经济的循环简单循环(生产和消费两部门)
生产与消费均衡,生产多少 =消费多少企业 消费者商品和服务劳动和资本货币(工资和股利)
货币(购买、消费的钱)
企业 消费者劳动和资本货币(工资和股利)
但事实上生产和消费往往失衡,因为消费者有储蓄行为,不会把全部报酬立即用于消费。
商品和服务货币(购买和消费)
储蓄结存考虑如何把积蓄重新回到企业的手里,使企业保持原来的生产规模银行把居民的储蓄贷给企业,企业进行投资,企业以消费者身份来消费企业的结存,货币对流重新恢复到原有水平。
企业 消费者商品和服务劳动和资本货币(工资和股利)
部分货币(购买和消费)
储蓄金融机构投资对前面的循环图作必要的扩展企业 消费者商品和服务劳动和资本货币(工资和股利)
消费 C
金融机构 储蓄 S投资 I
政府 税收 T支出 G
货币货币外国生产者进口 M
本国货币外国消费者出口X
外国货币国民经济均衡总需求 ---- 消费总量
AD = C + I + G + X
出口额政府购买企业投资消费量进口额政府税收居民储蓄消费量总供给 ---- 实际的国民收入(居民货币流出)
AS = C + S + T + M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AD = AS
居民户、厂商二部门经济单位均衡
C+I = C+S? I = S
居民户、厂商、政府三部门经济单位均衡
C+I+G = C+S+T? I+G = S+T
居民户、厂商、政府、国外四部门经济单位均衡
C+I+G+X=C+S+T+M? I+G+X=S+T+M
以总需求为中心。需求 ↑,国民收入 ↑↑ 。
总需求由以下四部门的构成:
居民消费 C,受收入 Y影响。
企业投资 I,受利率 i影响。
政府开支 G,受税收、经济形势等影响。
净出口 =出口 X-进口 M,受汇率等影响。
第七章国民收入的核算理论与方法一、国民生产总值( GNP)
1,定义和特点:
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
( 1) 仅计算本年度的产品价格总和,
而不包括以前的产出 。
( 2) 是最终产品的价格总和,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 中间产品: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
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成本 增值小 麦 100 --- 100
面 粉 120 100 20
面 包 150 120 30
( 3) 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 ----劳务 。
( 4) 是按照市场价格计算,而不包括自产自用的商品 。 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
2、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 支出法 ---- 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 C+I+G+( X-M)
2) 收入法 ---- 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 W+i+R+E
3) 部门法 ---- 按提供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
运用最普遍的是支出法 。 以上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从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
但实际上不一致,通过误差进行调整 。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其他总量国民生产净值,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也是扣除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折旧后的余额,即 NNP=GNP-
折旧 。
国民收入 (狭义 ),一国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亦即
NI=NNP-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补贴 。
个人收入,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即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 -社会保险费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公债利息 ;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 PDI=PI-个人所得税 =消费 +储蓄 。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 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 。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总和 。
(国民收入核算中最常用的一个总量 )
它以国境为统计标准,所以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格总和,但是却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外国领土上生产的产品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把国民生产总值除以人口总数就得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三、国民经济的循环简单循环(生产和消费两部门)
生产与消费均衡,生产多少 =消费多少企业 消费者商品和服务劳动和资本货币(工资和股利)
货币(购买、消费的钱)
企业 消费者劳动和资本货币(工资和股利)
但事实上生产和消费往往失衡,因为消费者有储蓄行为,不会把全部报酬立即用于消费。
商品和服务货币(购买和消费)
储蓄结存考虑如何把积蓄重新回到企业的手里,使企业保持原来的生产规模银行把居民的储蓄贷给企业,企业进行投资,企业以消费者身份来消费企业的结存,货币对流重新恢复到原有水平。
企业 消费者商品和服务劳动和资本货币(工资和股利)
部分货币(购买和消费)
储蓄金融机构投资对前面的循环图作必要的扩展企业 消费者商品和服务劳动和资本货币(工资和股利)
消费 C
金融机构 储蓄 S投资 I
政府 税收 T支出 G
货币货币外国生产者进口 M
本国货币外国消费者出口X
外国货币国民经济均衡总需求 ---- 消费总量
AD = C + I + G + X
出口额政府购买企业投资消费量进口额政府税收居民储蓄消费量总供给 ---- 实际的国民收入(居民货币流出)
AS = C + S + T + M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AD = AS
居民户、厂商二部门经济单位均衡
C+I = C+S? I = S
居民户、厂商、政府三部门经济单位均衡
C+I+G = C+S+T? I+G = S+T
居民户、厂商、政府、国外四部门经济单位均衡
C+I+G+X=C+S+T+M? I+G+X=S+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