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生物防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3012209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第8学期总 学 时:2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20)
一、编写说明
课程简介
生物防治是一门研究利用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包含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天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的理论与实践。本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四年制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一门先修课,其实践性、理论较强。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害虫生物学防治的基础原理和方法手段,然后介绍了农业上可用来进行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益昆虫、动物、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原理、利用方法等。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防治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性、发展历史及趋势,掌握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以及病原微生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地位和任务生物防治在植物保护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农业院校四年制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害虫生物防治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掌握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以及病原微生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生物防治在我国的推广水。
总体要求:
(1)掌握害虫生物防治的发展历史、基本途径和方法、理论基础。
(2)了解有益天寄生天敌昆虫、捕食昆虫的种类和利用方法。
(3)了解昆虫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其它)的种类。
(4)掌握各主要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利用。包括病原微生物作用理论与实践、病原微生物的生产与研制。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学生对微生物学、普通昆虫学和农业昆虫学课程有一定的了解。
订的依据
福建农学院主编(赵修复),害虫生物防治》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1、教学目的:
了解害虫生物防治的概念和学科发展以及学科的研究动态方向并掌握害虫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途径和方法。
教学内容:
(1)生物防治的定义、重要性和研究内容。
(2)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
(3)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生物学防治的发展史和定义,掌握生防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生物防治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
实验与实践内容:
自学指导:
(1)生物防治的意义?
(2)生物防治的生态学理基础是什么?
(3)生物防治的原则?
第 二 章 寄生性天敌昆虫
1、教学目的:
了解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掌握寄生天敌的作用类别及寄生蜂、寄生蝇的寄予生行为。
2、教学内容:
(1)、寄生性天敌昆虫类群概述。
(2)、寄生蜂类中的重要类群、寻找寄主的过程及重要的生活习性。
(3)、寄生蝇类群及作用类别。
3、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害虫寄生性天敌种类,掌握常见寄生蜂、寄生蝇的形态,熟练掌握寄生蜂的寄生关系建立过程。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相关寄生的类别概念,寻找寄主的过程及重要的生活习性。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1)什么是单期寄生虫、跨期寄生、外寄生、内寄生虫、独寄生、共寄生、完寄生、过寄生、原寄生、重寄生、单主寄生、寡主寄生、多主寄生?
(2)寄生蜂寻找寄主的过程及其成虫重要的生活习性?
(3)、寄生蝇的寄生方式进入寄主体内的途径?
第 三 章 捕食性天敌
1、教学目的:
了解捕食性天敌种类和其它节肢动物,天敌保护对害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
2、教学内容:
(1)捕食性天敌类群
(2)农田蜘蛛与其它捕食动物
(3)天敌保护对害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捕食性天敌种类,了解农田蜘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4、学的重点与难点:
农田蜘蛛。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1)捕食性天敌昆虫的主要种类?
(2)农田蜘蛛分类的主要形态特征?
第四 章 天敌昆虫的引进繁殖与释放
1、教学目的:
掌握天敌昆虫引进的基础知识,历史发展;天敌引进的程序,限制引进成功的因素,重要天敌的大量繁殖方法。
2、教学内容:
(1)天敌引进的程序
(2)限制天敌引进成功的因子。
(3)赤眼蜂大量繁殖的历史和方法。
3、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天敌昆虫引进的基础知识,发展历史;掌握天敌引进的程序,限制引进成功的因素,熟练掌握重要天敌的大量繁殖方法。
4、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天敌引进的程序,限制引进成功的因素,赤眼蜂大量繁殖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1)如何确定害虫、天敌来源。
(2)国外天敌调查与一般调查研究有什么不同。
(3)天敌大量繁殖的意义。
(4)野外移殖的程序。
(5)天敌引入的成果估价。
(6)哪些是限制天敌引入成功的因子
(7)赤眼蜂的一般习性
(8)赤眼蜂的大量繁殖方法
第 五 章 昆虫病原微生物
1、教学目的:
了解昆虫传染病的种类、病症,和病原微生物对昆虫侵染及影响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流行的因素、病原微生物的类群。
2、教学内容
(1)感病昆虫的症状和病症
(2)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和感染类型
(3)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致病性及影响流行的因子。
(4)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类群。
3、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掌握昆虫传染病的种类、病症,和病原微生物对昆虫侵染及影响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流行的因素、病原微生物的类群。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和感染类型、影响昆虫疾病流行的因子。
5、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1)昆虫病原微生物与感病昆虫的症状和病症的关系
(2)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途径和昆虫的感染类型
(3)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致病性。
(4)影响流行的因子有哪些
(5)介绍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类群。
第 六 章 昆虫病原细菌的利用
1、教学目的:
了解主要细菌类群、乳状病病原细菌。掌握苏云金杆菌的形态特征、制病机理和生产技术。了解苏云金杆菌的现代应用。
2、教学内容:
(1)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和金龟子乳状病病原细菌。
(2)苏云金杆菌的形态特征和类群。
(3)苏云金杆菌的致病机制和毒素类别。
(4)苏云金杆菌的生产工艺。
(5)苏云金杆菌的应用前景。
3、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主要细菌类群、乳状病病原细菌。熟练掌握苏云金杆菌的形态特征、制病机理和生产技术。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苏云金杆菌的形态特征和类群、致病机制和毒素类别及苏云金杆菌的生产工艺。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1)苏云金杆菌的生长特点?
(2)苏云金杆菌的毒素类别。
(3)苏云金杆菌的致病机制确良
(4)苏云金杆菌的生产工艺。
第 七章 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
1、教学目的:
了解病原真菌的类群,掌握真菌侵染和致病机制和白僵菌的利用。
2、教学内容
(1)病原真菌的类群。
(2)病原真菌的侵染过程和致病机制。
(3)白僵菌种类、特点、作用和生产
3、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病原真菌的类群,掌握真菌侵染和致病机制,熟练掌握白僵菌的特性和利用。
4、学的重点与难点:
真菌侵染和致病机制和白僵菌作用和生产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1)真菌侵染过程。
(2)真菌的致病机制。
(3)白僵菌的种类型和特点。
(4)白僵菌的生产和利用。
(5)地老虎的安生规律与防治手段关系?
第 八 章 昆虫病原病毒草的利用
1、教学目的:
了解昆虫病毒类群,掌握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颗粒体病毒(GV)的作用。
2、教学内容:
(1)昆虫病毒类群和病毒诊断。
(2)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特征和侵染、作用。
(3)颗粒体病毒的特征和侵染、作用。
3、本章基本要求:
了解昆虫病毒类群,掌握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颗粒体病毒(GV)的作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作用。颗粒体病毒和侵染、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教学指导:
(1)如何诊断昆虫病毒病。
(2)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
(3)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侵染、作用。
(4)颗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
(5)颗料体病毒的侵染、作用。
三、教学时数与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章 节
各 章 名 称
理论课周次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总课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寄生性天敌昆虫
4
3
第三章
捕食性天敌
1
2
第四章
天敌昆虫的引进繁殖与释放
3
3
第五章
昆虫病原微生物
2
2
第六章
昆虫病原细菌类群
4
4
第七章
昆虫病原真菌类群
2
2
第八章
昆虫病毒类群
2
2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学时
周次
实习内容与安排实习名称
实习内容
实践教学目的
学时
周次
四、主要参考书目:
1、《生物防治》R.博希 P.S.梅森杰 科学出版社 1977
2、《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第二版)蒲蛰龙主编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五、编写人员:
林志伟、南 山、王丽艳、孙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