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细胞的电信号系统生物体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进化的漫长过程中,机体日益面对复杂而新异的剌激,导致神经系统的进化和完善。神经细胞膜上进化出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如钠泵、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乙酰胆碱受体、谷氨酸受体等等,形成了一套特异的电信号系统,能对内外剌激迅捷地产生反应。到人类出现时,人脑成为宇宙中最神奇的物质,具有了观察思考的智力,因而能研究客观世界的规律,甚至可以研究主观思考本身的形成机制。
兴奋-分泌藕联:
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Pa)—Pa传导至神经末梢—突触小体膜去极化—突触前膜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前膜并触发突触小泡膜与前膜融合—神经递质释出并越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
兴奋—收缩藕联:
肌细胞膜动作电位—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入肌细胞深处—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触发肌浆网释放更多钙离子—细肌丝上肌钙蛋白结合钙离子后使原肌凝蛋白变构并解除它对肌纤蛋白与粗肌丝肌凝蛋白横桥结合的阻碍作用—结合后产生ATP酶活性并利用分解ATP获取的能量使横桥摆动导致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肌小节,肌原纤维,肌细胞乃至整条肌肉长度缩短(肌肉收缩)//--肌浆网膜上钙泵回收钙离子—肌肉舒张
1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ous system)
脑,延脑,中脑,丘脑,下丘脑,前脑(皮层,皮层下核团)
脊髓--颈椎8,胸椎12,腰椎5,骶椎5,尾椎1 (8-12-5-5-1)
2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脊舌下全.
脊神经--8--12--5--5--1;
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交感神经节(链)
肠胃道神经系统其他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浅感觉传导通路,痛,温,触觉脊神经节-后角 交叉后上行,脊-丘(脑)束感觉神经元--后角脊髓神经元--后腹核
2深感觉通路,压,肌肉本体觉
进脊髓后上行 至背柱核再交叉后上行,称内侧丘系感觉神经元--背柱核神经元---后腹核
3特异投射系统后腹核---感觉皮层(中央前回3-1-2 区)
特点:
1.三级 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核--脊髓或脑干(核)---丘脑后腹核
2.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3.第二级在脑干分支并多次换元经丘脑髓板内核群换元向皮层作弥散性投射,称非特异投射系统,或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4感觉皮层交叉代表区大小与精细分辨度有关投射区域具有一定的分野,总起看倒置,头下脚上,头面区内部是正立的.
进化中感觉区与运动区逐渐分离,人80%,中央前回(4区)称运动区(皮层)
运动(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
脊休克
脊髓的运动功能,躯体运动神经元,基本反射,进化
运动单位 阿尔发 和噶玛之比较
屈肌反射 伤害性刺激
对侧伸肌反射 刺激强度大时 保护和维持姿势牵张反射 腱反射 位相性
肌紧张 维持姿势
被动受牵拉的肌肉反射性地收缩,反抗被拉长
反射弧,肌肉被拉长,梭内肌同时被拉长--IA发放增加--IA兴奋阿尔法--肌肉收缩
感受器--肌梭 噶玛运动神经元调节肌梭的敏感度
IA同时进入高级中枢,调节肌张力去大脑僵直 中脑上下丘间切断脑干,肌紧张亢进,四肢伸直(伸肌亢进),头尾昂起,四肢坚硬切断了脑更高级部位对肌紧张的抑制阿尔法僵直 前庭核下行 噶麻僵直网状结构易化区下行肌紧张易化区,网状结构易化区,前庭核
抑制区,网状结构抑制区,尾状核,皮质,小脑
高位脑---网状结构--脊髓--肌紧张
5大脑皮层(4区)
运动区1).交叉,头面部双测
2).精细功能定位
3).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
运动功能柱 控制同一关节的几块肌肉的活动,一块肌肉可接受数个控制
6,椎体系 1.皮层运动区80% 感觉区20%--锥体束(皮层脊髓束)下行经过延脑时大部交叉,
形成延髓锥体,
2.皮层脑干束,支配脑神经运动核
7.锥体外系 调节肌紧张,肌群协调,双侧
1)基底神经节起源
2)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
3)旁椎体系--锥体束侧支--皮层下核团--运动神经元
小脑的功能
1.平衡:前庭器官--前庭核--绒球小结叶--前庭核--阿尔法--肌
2.调节肌紧张(抑制为主)--小脑前叶脊髓小脑
3.协调运动:小脑皮层,运动程序的编制,贮存
基底神经节:前脑纹状体:尾状核,壳核,苍白球,Ach,舞蹈病
丘脑底核
中脑黑质--多巴胺DA,帕金森病
折刀反射(弧) 高尔基腱器官Ib 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抑制同名肌,兴奋颉抗肌
第五节 自主神经系统概述交感和副交感系统 双重支配,颉抗相反相 成 心肌平滑肌腺体 特例,唾液下丘脑为高级中枢 体温,饱,饥饿,饮水,快乐,防御,控制激素分泌,生物节律边缘叶,调控下丘脑
交感 副交感节前纤维 短 长 B 有鞘节后纤维 长 短 C 无鞘神经节 交感链 效应器上发出部位 侧角T1-L2 III缩瞳核 中脑
VII上唾液核
IX 下唾液核延
X背核疑核分布 广泛 血管汗腺处无节前:节后 14 2
心脏 + --
小肠 -- +
唾液腺 + 稠 + 稀瞳孔 扩 缩皮肤 + 无血糖 促糖元分解 胰岛素分泌活动特点 应急 积能,修整
紧张性发放 紧张性发放功能 共同调节心肌平滑肌腺体活动
自律性+双重支配
边缘脑
丘脑内脏调控中心 : 下丘脑
基本生命中枢: 脑干网状系统
心血管呼吸消化反射调节中枢
下丘脑功能
1体温:血温敏感神经元,调定点产散热反射
2饿中枢 腹外侧区 血糖敏感神经元饱中枢 腹内侧核
3饮水中枢=饿中枢拒水中枢=饱中枢渗透压感受器(视上核,室旁核)高渗时促分泌抗利尿激素 神经分泌大细胞分泌神经垂体存
4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神经分泌小细胞合成肽类释放激素,分泌到正中隆起,经垂体门脉至腺垂体,调控腺垂体分泌,下丘脑还有觉察细胞,感知次级激素的浓度,反馈调节自身的分泌
5情绪,生物节律
感觉器官
概述 耳鼻眼舌身 感受器,反射起点,神经末梢和感觉细胞,体感外称特殊感官,视听为最重要,海伦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声光电化转化为局部电位--感受器电位(细胞)合发生器电位(末梢)--动作电位的频率(编码)
感受器的适应
第二节 眼适宜刺激 370-740nm电磁波一,屈光度:测量屈光能力的单位,焦距倒数
简化眼17mm,59 透镜组 角膜48,-4,晶体 15D,体外晶体为150D,周围液体折射率大所至,
自动调节,视皮层--正中核(中脑)--动眼神经核--睫状神经节--睫状肌--晶体凸度,新生时 14D
老花眼45-50岁时 2,晶体弹性差近视 屈光过度,远视则屈光不足;青光眼:眼(房)压过高,正常为20mmHg,导致角膜混浊玩膜变性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二,视力(视敏度)--眼分辨细节的能力
1.0,5米远 1.5 mm 缺口,像4.5微米,6米1.2
决定与感光细胞直径和瞳孔:1.5-8.0mm
缩瞳反射--危重病人消失
三视觉传导通路
视椎,杆--双级神经元--视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丘脑)--视皮层(初级)--联合皮层视神经,视交叉(鼻侧),视束视网膜 黄斑--视锥斑,1.5mm 600万 薄无血管,明视觉,有单线传入联系,视力和色觉.
视乳头--节C轴突在视网膜表面聚合成一整 束,穿透网膜,盲点人:1.2亿Rod,600万Cone,100万节C,鸡 鼠暗视觉--周边部视杆250输入一个节C,一个光子即有光感 视敏感度四,视细胞感光换能机制
光
视紫红质=====视蛋白+视黄醛(全反)
11顺 能 (VA)
光
视C----------迟发感受器电位(Na电导下降)
一个光子关闭250个钠通道视蛋白--传递蛋白(G-pro)--C-GMP 水解酶一个光子--500传递蛋白,一个酶分子4200
散光角膜曲率在所有子午线上不一致
三原色学说 Young 1809 Helmholtz 1824
视锥 红 绿 兰光吸收峰值 (nm) 558 531 420
四种视蛋白 序列不同 色盲 色弱互补色 红--绿,黄--兰,黑--白(?)
感受野,当视野中某部位光照发生变化时,该神经元放电频率改变节细胞的感受野为同心圆结构,边传导边修饰暗适应 明-暗 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第一阶段锥感光色素合成 7',二,杆25'
明适应1',主要是杆感光色素分解
第三节 耳
16-20000HZ,老年50-8000,1000-3000为最佳
1.听阈和最大可听阈; 听域(图)
10-16 W/cm2 声强单位:贝尔=lgE/Eo
分贝尔=10lgE/Eo
损失30分贝,则听阈增大1000倍,骨传导雷130Db,马路70,
2,外耳(道) 集音 共鸣 管乐原理 4*2.5cm 3500HZ,可增强10倍中耳 鼓膜:卵园窗=55:3.2=17
听骨链--锤砧镫(听小骨) 1.3*17=22倍
正园窗:泄压,谐振,听骨损伤则反而有阻尼作用
咽鼓管 平衡中耳与大气压
内耳听觉器官
a耳蜗(听) 鼓迷路
前庭器官
b半规管,壶腹(神经) 膜迷路,体位 平衡
c 椭圆囊(直线,角加速度),耳石器官-前庭N
球囊(重力加速度) 耳石器官-前庭神经膜迷路反射--平衡,位置觉,运动觉,中脑 完整即可有翻正反射
5耳蜗 a卵--前庭阶,正--鼓阶 零电位,外淋巴
b.蜗管+80mV 内淋巴 盖膜--毛细胞基底膜--刚性纤维 弦乐原理,加之其 上柯蒂氏器重量与高度造成音频定位,近卵园窗处基底膜窄与高频共振底部宽与低频共振 基底膜震动的行波方式行波学说,纯音经听骨链传导,镫骨使一大段蜗管发生震动产生行波,传导中在蜗管特定区达到该行波的最高值,是为该纯音的感受区
共振学说:Helmhotz 1863,纯音只震动一小段基底膜(24000条刚性纤维),底部硬而短(0.04mm),为高音区,顶部纤维长(0.5mm)为低音区
6微音器电位
7.传导通路,毛细胞--双极细胞(螺旋神经节)-- (听神经至)耳蜗核--(大部交叉后)上橄榄核--(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听皮层41,42.--联合
上橄榄核--中脑下丘--内膝体
特点:a.音调定位特性逐级保留
b.有传出神经支配:皮层-脑干-耳蜗
呼吸
一,呼吸:内,外,昆虫,蛙,鸟二,肺通气的动力
1.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 内肌 腹壁肌肺内压与大气压差,使肺(泡)伸张与回缩
2.胸膜腔内压=大气压(0)-肺弹性回缩力胸膜腔负压,其脏层在胚胎某期生长比壁 层慢,形成一个潜在的真空腔,内有润滑液体,是肺通气的主要动力,一旦破坏,则成气胸,肺不张,呼吸不能进行
三,弹性阻力:主要是肺泡内侧面液体层同肺泡内气体间界面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2/3)胶原纤维等(1/3),非弹性阻力-气道等四,肺泡 3亿 70平方米,安静使用40
肺泡气 PO2 104; PCO2 40,相对恒定
Laplace 定律,P=2T/r,P正比于1/r
P-肺泡内压; T-表面张力; r-肺泡半径可见,r 小,则P(压强)大,所以小肺泡内气体会流向大肺泡,小肺泡将消失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降低表面张力,使大小肺泡得以共存,活性物减少,则肺不张,肺顺应性--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下降,严重影响呼吸.
五,血红蛋白(Hb)=珠蛋白(2,2)+4血红素
Hb+O2=HbO2 氧合血红蛋白
氧容量,100ml 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氧含量,………… 实际结合的氧量
Hb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100%
促HbO2氧解离因素,曲线右移
pH下降,或PCO2上升 (波尔效应)
温度升高:氢离子活度增强二磷酸甘油酸(DPG 糖酵解产物)上升六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呼吸肌运动神经元 无节律颈3-5,膈肌 ;胸:肋间肌,腹肌低位脑干 自主节律呼吸调整系统横切脑干实验 延-脊 呼吸停止(3)
脑桥上中之间 慢深(1)
延-桥 喘息无规 (2)
(1).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抑吸气
(2).脑桥下部-长吸中枢,活化吸气
(3).延髓-呼吸节律基本中枢,吸(呼)气神经元,有些位于疑核(IX,X) 吞咽与呼吸上位脑 皮层 控制随意呼吸肺牵张反射(黑-伯二氏反射) 1868
肺扩张(缩小),则反射地抑制(引起)吸气牵张感受器位于气管平滑肌-迷走N
迷走--易化吸气;交感--抑制吸气
CO2刺激呼吸,3%时即增强显著,但也麻痹呼吸中枢,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脑腹表面,外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肾概述 内环境稳定,肾单位的发现,微吸管技术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和血流量一,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
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入[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近曲-髓袢-降支-升支-远曲--(集合管-乳头管-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皮质肾单位85% 排泄近髓肾单位 15% 尿的浓缩,U形直小血管肾血液循环肾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网----肾静脉肾血流量调节:
自身调节(血管平滑)肌源学说,罂粟碱抑制平滑肌,调节机能消失.
神经调节 肾交感,肾上腺素体液调节 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
前列腺素降压肾源性高血压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微穿刺 吸取 肾小囊液=血液-蛋白-血细胞
超滤液=血浆-(大)蛋白肾小球滤过率,125mL/min.(人,两肾),180L/天
尿量:1-2L/天滤过分数:125/660=20%
滤过能力:非蛋白接近100% 表8-1 有效半径
蛋白尿=肾炎 正电荷易于滤过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肾小囊内压+血浆 胶体渗透压)=45-(10+25)mmHg
第三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 能----重 吸收和分泌
实验发现从各处吸取小管液,成分不一,证实了关于重吸收作用的推测,各物质量有增有减,说明还有分泌功能,实验发现血液中的碘锐特,流过肾脏后,即被全部清除,说明肾小管也有分泌作用.血管内物质-间质-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分泌进小管液,成为肾功能测定的重要试剂.
1.660mL/min,125mL
肾脏并非仅仅处理超滤液,而是据此形成一种机制,处理流经肾脏的全部血液
主动转运,消耗ATP,钠泵,钙泵,碘泵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梯度,通常与钠的主动转运相耦联
同向转运(体),葡萄糖,氨基酸,有机酸,氯离子逆向转运(体),氢离子生电性转运,耦联对电荷不等,钠-葡糖
重吸收 图8-9,8-10
近球小管 葡糖,AA,100%;Na,Cl,K,H2O,2/3;
HCO3- 85%
在上半段近球小管钠的转运.,图A,B 发生在所有管壁细胞,跨上皮细胞途径
在后半段近球小管钠的转运
Na,Cl 除跨上皮细胞外,还有细胞旁路
Na
近球 66%; 远球-髓袢-集合 32%
醛固酮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远球集合
分泌反射调节肾血流减少-肾动脉压下降-远球小管钠负荷下降-肾素释放-产生血管紧张素II III-分泌醛固酮-增加钠,水重吸收-血管内容量增加
钾,近球重吸收67%,远曲和集合分泌,排出
葡萄糖 近球小管 100%,管腔膜同向转运体(钠)
肾糖阈 160-180mg/100ml 血液
水 重吸收的激素控制,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控制神经垂体分泌:
抗利尿激素 改变远曲集合对水的通透性
(ADH) 改变髓质内层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
分泌:药物,毒物K+,H+,NH3,有机酸碱,人解毒 途径,肝
第四节 尿的浓缩与稀释
50-1200mOsm 体液约340
稀释尿 尿崩症 20L/天,完全缺乏抗利尿激素(ADH) 尿:50mOsm,集合管对水不通透浓缩 髓质渗透梯度:1-4.0 Osm
水:内髓集合管-高渗组织间液-直小血管近髓肾小体髓绊长度决定浓缩尿能力,环境
a髓绊,集合管的结构排列成为逆流倍增器
b髓绊升支粗短吸收钠,氯,水不通透,- 皮质-降
c内髓部尿素的再循环和NaCl 重吸收
尿素:间液-升支细段---集合管-间液结论,髓绊升支粗短主动重吸收钠,氯,水不通透是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 内髓部尿素的再循环对梯度的维持起关键作用
U形直小血管与髓绊,集合管平行排列,具逆流交换功能,流向髓质时水,NaCl和尿素进间质,流向皮质时再带回血液.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自身调节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糖尿病多尿,甘露醇消肿--渗透性利尿.
2,球-管平衡,近球小管吸收量总占65-70%--定比重吸收-钠通过细胞旁路神经体液调节
1,交感兴奋,减少尿量,升血压
a使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滤过压,滤过率均减少
b刺激近球小体颗粒细胞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重吸收NaCl和水
c增加近球小管和髓绊重吸收Na+,Cl-,水
2,抗利尿激素-ADH 9肽,视上核,室旁核分泌,轴突至神经垂体(后叶),使远曲小管尤其是集合管水透性增加,V2 受体,c-AMP,下丘脑饮水中枢渗透压感受器.
水利尿 1升清水,1h 肾功能:肾稀释能力--血量多-左心室扩张-迷走N-延脑心血管中枢-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ADH减少 相反过程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近球小体颗粒细胞 水解酶 原--I(十 肽) 血,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I-II(八肽)--刺激醛固酮合成,分泌刺激:a交感b致密斑钠负荷c.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紧张素II,a 醛固酮;b近球小管NaCl多吸收
c 刺激垂体后叶释放ADH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远曲,集合管胞桨受体--醛固酮诱导蛋白:管腔膜钠通道,线粒体合成ATP的酶,基侧膜钠泵
保钠排钾
分泌:a,II b 高血钾低血钠,对钾尤为敏感
4,心房利尿钠肽 ANP 28肽,,排NaCl和水,
降低血容量,血压机制:a抑制集合管重吸收 c-GMP 关闭钠通道;
b 肾出球尤其是入球小动脉舒张;
c抑制肾素,醛固酮,ADH的分泌
排尿反射:
1.通路,膀胱壁牵张感受器(400-500ml)---
经盆神经至骶髓排尿初级反射中枢,脑干,皮层盆神经传出--
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
2.正反馈 尿道感受器-阴部神经-排尿中枢-盆N
兴奋-分泌藕联:
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Pa)—Pa传导至神经末梢—突触小体膜去极化—突触前膜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前膜并触发突触小泡膜与前膜融合—神经递质释出并越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
兴奋—收缩藕联:
肌细胞膜动作电位—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入肌细胞深处—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触发肌浆网释放更多钙离子—细肌丝上肌钙蛋白结合钙离子后使原肌凝蛋白变构并解除它对肌纤蛋白与粗肌丝肌凝蛋白横桥结合的阻碍作用—结合后产生ATP酶活性并利用分解ATP获取的能量使横桥摆动导致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肌小节,肌原纤维,肌细胞乃至整条肌肉长度缩短(肌肉收缩)//--肌浆网膜上钙泵回收钙离子—肌肉舒张
1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ous system)
脑,延脑,中脑,丘脑,下丘脑,前脑(皮层,皮层下核团)
脊髓--颈椎8,胸椎12,腰椎5,骶椎5,尾椎1 (8-12-5-5-1)
2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脊舌下全.
脊神经--8--12--5--5--1;
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交感神经节(链)
肠胃道神经系统其他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浅感觉传导通路,痛,温,触觉脊神经节-后角 交叉后上行,脊-丘(脑)束感觉神经元--后角脊髓神经元--后腹核
2深感觉通路,压,肌肉本体觉
进脊髓后上行 至背柱核再交叉后上行,称内侧丘系感觉神经元--背柱核神经元---后腹核
3特异投射系统后腹核---感觉皮层(中央前回3-1-2 区)
特点:
1.三级 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核--脊髓或脑干(核)---丘脑后腹核
2.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3.第二级在脑干分支并多次换元经丘脑髓板内核群换元向皮层作弥散性投射,称非特异投射系统,或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4感觉皮层交叉代表区大小与精细分辨度有关投射区域具有一定的分野,总起看倒置,头下脚上,头面区内部是正立的.
进化中感觉区与运动区逐渐分离,人80%,中央前回(4区)称运动区(皮层)
运动(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
脊休克
脊髓的运动功能,躯体运动神经元,基本反射,进化
运动单位 阿尔发 和噶玛之比较
屈肌反射 伤害性刺激
对侧伸肌反射 刺激强度大时 保护和维持姿势牵张反射 腱反射 位相性
肌紧张 维持姿势
被动受牵拉的肌肉反射性地收缩,反抗被拉长
反射弧,肌肉被拉长,梭内肌同时被拉长--IA发放增加--IA兴奋阿尔法--肌肉收缩
感受器--肌梭 噶玛运动神经元调节肌梭的敏感度
IA同时进入高级中枢,调节肌张力去大脑僵直 中脑上下丘间切断脑干,肌紧张亢进,四肢伸直(伸肌亢进),头尾昂起,四肢坚硬切断了脑更高级部位对肌紧张的抑制阿尔法僵直 前庭核下行 噶麻僵直网状结构易化区下行肌紧张易化区,网状结构易化区,前庭核
抑制区,网状结构抑制区,尾状核,皮质,小脑
高位脑---网状结构--脊髓--肌紧张
5大脑皮层(4区)
运动区1).交叉,头面部双测
2).精细功能定位
3).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
运动功能柱 控制同一关节的几块肌肉的活动,一块肌肉可接受数个控制
6,椎体系 1.皮层运动区80% 感觉区20%--锥体束(皮层脊髓束)下行经过延脑时大部交叉,
形成延髓锥体,
2.皮层脑干束,支配脑神经运动核
7.锥体外系 调节肌紧张,肌群协调,双侧
1)基底神经节起源
2)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
3)旁椎体系--锥体束侧支--皮层下核团--运动神经元
小脑的功能
1.平衡:前庭器官--前庭核--绒球小结叶--前庭核--阿尔法--肌
2.调节肌紧张(抑制为主)--小脑前叶脊髓小脑
3.协调运动:小脑皮层,运动程序的编制,贮存
基底神经节:前脑纹状体:尾状核,壳核,苍白球,Ach,舞蹈病
丘脑底核
中脑黑质--多巴胺DA,帕金森病
折刀反射(弧) 高尔基腱器官Ib 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抑制同名肌,兴奋颉抗肌
第五节 自主神经系统概述交感和副交感系统 双重支配,颉抗相反相 成 心肌平滑肌腺体 特例,唾液下丘脑为高级中枢 体温,饱,饥饿,饮水,快乐,防御,控制激素分泌,生物节律边缘叶,调控下丘脑
交感 副交感节前纤维 短 长 B 有鞘节后纤维 长 短 C 无鞘神经节 交感链 效应器上发出部位 侧角T1-L2 III缩瞳核 中脑
VII上唾液核
IX 下唾液核延
X背核疑核分布 广泛 血管汗腺处无节前:节后 14 2
心脏 + --
小肠 -- +
唾液腺 + 稠 + 稀瞳孔 扩 缩皮肤 + 无血糖 促糖元分解 胰岛素分泌活动特点 应急 积能,修整
紧张性发放 紧张性发放功能 共同调节心肌平滑肌腺体活动
自律性+双重支配
边缘脑
丘脑内脏调控中心 : 下丘脑
基本生命中枢: 脑干网状系统
心血管呼吸消化反射调节中枢
下丘脑功能
1体温:血温敏感神经元,调定点产散热反射
2饿中枢 腹外侧区 血糖敏感神经元饱中枢 腹内侧核
3饮水中枢=饿中枢拒水中枢=饱中枢渗透压感受器(视上核,室旁核)高渗时促分泌抗利尿激素 神经分泌大细胞分泌神经垂体存
4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神经分泌小细胞合成肽类释放激素,分泌到正中隆起,经垂体门脉至腺垂体,调控腺垂体分泌,下丘脑还有觉察细胞,感知次级激素的浓度,反馈调节自身的分泌
5情绪,生物节律
感觉器官
概述 耳鼻眼舌身 感受器,反射起点,神经末梢和感觉细胞,体感外称特殊感官,视听为最重要,海伦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声光电化转化为局部电位--感受器电位(细胞)合发生器电位(末梢)--动作电位的频率(编码)
感受器的适应
第二节 眼适宜刺激 370-740nm电磁波一,屈光度:测量屈光能力的单位,焦距倒数
简化眼17mm,59 透镜组 角膜48,-4,晶体 15D,体外晶体为150D,周围液体折射率大所至,
自动调节,视皮层--正中核(中脑)--动眼神经核--睫状神经节--睫状肌--晶体凸度,新生时 14D
老花眼45-50岁时 2,晶体弹性差近视 屈光过度,远视则屈光不足;青光眼:眼(房)压过高,正常为20mmHg,导致角膜混浊玩膜变性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二,视力(视敏度)--眼分辨细节的能力
1.0,5米远 1.5 mm 缺口,像4.5微米,6米1.2
决定与感光细胞直径和瞳孔:1.5-8.0mm
缩瞳反射--危重病人消失
三视觉传导通路
视椎,杆--双级神经元--视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丘脑)--视皮层(初级)--联合皮层视神经,视交叉(鼻侧),视束视网膜 黄斑--视锥斑,1.5mm 600万 薄无血管,明视觉,有单线传入联系,视力和色觉.
视乳头--节C轴突在视网膜表面聚合成一整 束,穿透网膜,盲点人:1.2亿Rod,600万Cone,100万节C,鸡 鼠暗视觉--周边部视杆250输入一个节C,一个光子即有光感 视敏感度四,视细胞感光换能机制
光
视紫红质=====视蛋白+视黄醛(全反)
11顺 能 (VA)
光
视C----------迟发感受器电位(Na电导下降)
一个光子关闭250个钠通道视蛋白--传递蛋白(G-pro)--C-GMP 水解酶一个光子--500传递蛋白,一个酶分子4200
散光角膜曲率在所有子午线上不一致
三原色学说 Young 1809 Helmholtz 1824
视锥 红 绿 兰光吸收峰值 (nm) 558 531 420
四种视蛋白 序列不同 色盲 色弱互补色 红--绿,黄--兰,黑--白(?)
感受野,当视野中某部位光照发生变化时,该神经元放电频率改变节细胞的感受野为同心圆结构,边传导边修饰暗适应 明-暗 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第一阶段锥感光色素合成 7',二,杆25'
明适应1',主要是杆感光色素分解
第三节 耳
16-20000HZ,老年50-8000,1000-3000为最佳
1.听阈和最大可听阈; 听域(图)
10-16 W/cm2 声强单位:贝尔=lgE/Eo
分贝尔=10lgE/Eo
损失30分贝,则听阈增大1000倍,骨传导雷130Db,马路70,
2,外耳(道) 集音 共鸣 管乐原理 4*2.5cm 3500HZ,可增强10倍中耳 鼓膜:卵园窗=55:3.2=17
听骨链--锤砧镫(听小骨) 1.3*17=22倍
正园窗:泄压,谐振,听骨损伤则反而有阻尼作用
咽鼓管 平衡中耳与大气压
内耳听觉器官
a耳蜗(听) 鼓迷路
前庭器官
b半规管,壶腹(神经) 膜迷路,体位 平衡
c 椭圆囊(直线,角加速度),耳石器官-前庭N
球囊(重力加速度) 耳石器官-前庭神经膜迷路反射--平衡,位置觉,运动觉,中脑 完整即可有翻正反射
5耳蜗 a卵--前庭阶,正--鼓阶 零电位,外淋巴
b.蜗管+80mV 内淋巴 盖膜--毛细胞基底膜--刚性纤维 弦乐原理,加之其 上柯蒂氏器重量与高度造成音频定位,近卵园窗处基底膜窄与高频共振底部宽与低频共振 基底膜震动的行波方式行波学说,纯音经听骨链传导,镫骨使一大段蜗管发生震动产生行波,传导中在蜗管特定区达到该行波的最高值,是为该纯音的感受区
共振学说:Helmhotz 1863,纯音只震动一小段基底膜(24000条刚性纤维),底部硬而短(0.04mm),为高音区,顶部纤维长(0.5mm)为低音区
6微音器电位
7.传导通路,毛细胞--双极细胞(螺旋神经节)-- (听神经至)耳蜗核--(大部交叉后)上橄榄核--(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听皮层41,42.--联合
上橄榄核--中脑下丘--内膝体
特点:a.音调定位特性逐级保留
b.有传出神经支配:皮层-脑干-耳蜗
呼吸
一,呼吸:内,外,昆虫,蛙,鸟二,肺通气的动力
1.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 内肌 腹壁肌肺内压与大气压差,使肺(泡)伸张与回缩
2.胸膜腔内压=大气压(0)-肺弹性回缩力胸膜腔负压,其脏层在胚胎某期生长比壁 层慢,形成一个潜在的真空腔,内有润滑液体,是肺通气的主要动力,一旦破坏,则成气胸,肺不张,呼吸不能进行
三,弹性阻力:主要是肺泡内侧面液体层同肺泡内气体间界面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2/3)胶原纤维等(1/3),非弹性阻力-气道等四,肺泡 3亿 70平方米,安静使用40
肺泡气 PO2 104; PCO2 40,相对恒定
Laplace 定律,P=2T/r,P正比于1/r
P-肺泡内压; T-表面张力; r-肺泡半径可见,r 小,则P(压强)大,所以小肺泡内气体会流向大肺泡,小肺泡将消失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降低表面张力,使大小肺泡得以共存,活性物减少,则肺不张,肺顺应性--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下降,严重影响呼吸.
五,血红蛋白(Hb)=珠蛋白(2,2)+4血红素
Hb+O2=HbO2 氧合血红蛋白
氧容量,100ml 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氧含量,………… 实际结合的氧量
Hb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100%
促HbO2氧解离因素,曲线右移
pH下降,或PCO2上升 (波尔效应)
温度升高:氢离子活度增强二磷酸甘油酸(DPG 糖酵解产物)上升六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呼吸肌运动神经元 无节律颈3-5,膈肌 ;胸:肋间肌,腹肌低位脑干 自主节律呼吸调整系统横切脑干实验 延-脊 呼吸停止(3)
脑桥上中之间 慢深(1)
延-桥 喘息无规 (2)
(1).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抑吸气
(2).脑桥下部-长吸中枢,活化吸气
(3).延髓-呼吸节律基本中枢,吸(呼)气神经元,有些位于疑核(IX,X) 吞咽与呼吸上位脑 皮层 控制随意呼吸肺牵张反射(黑-伯二氏反射) 1868
肺扩张(缩小),则反射地抑制(引起)吸气牵张感受器位于气管平滑肌-迷走N
迷走--易化吸气;交感--抑制吸气
CO2刺激呼吸,3%时即增强显著,但也麻痹呼吸中枢,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脑腹表面,外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肾概述 内环境稳定,肾单位的发现,微吸管技术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和血流量一,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
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入[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近曲-髓袢-降支-升支-远曲--(集合管-乳头管-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皮质肾单位85% 排泄近髓肾单位 15% 尿的浓缩,U形直小血管肾血液循环肾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网----肾静脉肾血流量调节:
自身调节(血管平滑)肌源学说,罂粟碱抑制平滑肌,调节机能消失.
神经调节 肾交感,肾上腺素体液调节 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
前列腺素降压肾源性高血压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微穿刺 吸取 肾小囊液=血液-蛋白-血细胞
超滤液=血浆-(大)蛋白肾小球滤过率,125mL/min.(人,两肾),180L/天
尿量:1-2L/天滤过分数:125/660=20%
滤过能力:非蛋白接近100% 表8-1 有效半径
蛋白尿=肾炎 正电荷易于滤过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肾小囊内压+血浆 胶体渗透压)=45-(10+25)mmHg
第三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 能----重 吸收和分泌
实验发现从各处吸取小管液,成分不一,证实了关于重吸收作用的推测,各物质量有增有减,说明还有分泌功能,实验发现血液中的碘锐特,流过肾脏后,即被全部清除,说明肾小管也有分泌作用.血管内物质-间质-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分泌进小管液,成为肾功能测定的重要试剂.
1.660mL/min,125mL
肾脏并非仅仅处理超滤液,而是据此形成一种机制,处理流经肾脏的全部血液
主动转运,消耗ATP,钠泵,钙泵,碘泵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梯度,通常与钠的主动转运相耦联
同向转运(体),葡萄糖,氨基酸,有机酸,氯离子逆向转运(体),氢离子生电性转运,耦联对电荷不等,钠-葡糖
重吸收 图8-9,8-10
近球小管 葡糖,AA,100%;Na,Cl,K,H2O,2/3;
HCO3- 85%
在上半段近球小管钠的转运.,图A,B 发生在所有管壁细胞,跨上皮细胞途径
在后半段近球小管钠的转运
Na,Cl 除跨上皮细胞外,还有细胞旁路
Na
近球 66%; 远球-髓袢-集合 32%
醛固酮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远球集合
分泌反射调节肾血流减少-肾动脉压下降-远球小管钠负荷下降-肾素释放-产生血管紧张素II III-分泌醛固酮-增加钠,水重吸收-血管内容量增加
钾,近球重吸收67%,远曲和集合分泌,排出
葡萄糖 近球小管 100%,管腔膜同向转运体(钠)
肾糖阈 160-180mg/100ml 血液
水 重吸收的激素控制,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控制神经垂体分泌:
抗利尿激素 改变远曲集合对水的通透性
(ADH) 改变髓质内层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
分泌:药物,毒物K+,H+,NH3,有机酸碱,人解毒 途径,肝
第四节 尿的浓缩与稀释
50-1200mOsm 体液约340
稀释尿 尿崩症 20L/天,完全缺乏抗利尿激素(ADH) 尿:50mOsm,集合管对水不通透浓缩 髓质渗透梯度:1-4.0 Osm
水:内髓集合管-高渗组织间液-直小血管近髓肾小体髓绊长度决定浓缩尿能力,环境
a髓绊,集合管的结构排列成为逆流倍增器
b髓绊升支粗短吸收钠,氯,水不通透,- 皮质-降
c内髓部尿素的再循环和NaCl 重吸收
尿素:间液-升支细段---集合管-间液结论,髓绊升支粗短主动重吸收钠,氯,水不通透是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 内髓部尿素的再循环对梯度的维持起关键作用
U形直小血管与髓绊,集合管平行排列,具逆流交换功能,流向髓质时水,NaCl和尿素进间质,流向皮质时再带回血液.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自身调节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糖尿病多尿,甘露醇消肿--渗透性利尿.
2,球-管平衡,近球小管吸收量总占65-70%--定比重吸收-钠通过细胞旁路神经体液调节
1,交感兴奋,减少尿量,升血压
a使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滤过压,滤过率均减少
b刺激近球小体颗粒细胞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重吸收NaCl和水
c增加近球小管和髓绊重吸收Na+,Cl-,水
2,抗利尿激素-ADH 9肽,视上核,室旁核分泌,轴突至神经垂体(后叶),使远曲小管尤其是集合管水透性增加,V2 受体,c-AMP,下丘脑饮水中枢渗透压感受器.
水利尿 1升清水,1h 肾功能:肾稀释能力--血量多-左心室扩张-迷走N-延脑心血管中枢-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ADH减少 相反过程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近球小体颗粒细胞 水解酶 原--I(十 肽) 血,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I-II(八肽)--刺激醛固酮合成,分泌刺激:a交感b致密斑钠负荷c.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紧张素II,a 醛固酮;b近球小管NaCl多吸收
c 刺激垂体后叶释放ADH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远曲,集合管胞桨受体--醛固酮诱导蛋白:管腔膜钠通道,线粒体合成ATP的酶,基侧膜钠泵
保钠排钾
分泌:a,II b 高血钾低血钠,对钾尤为敏感
4,心房利尿钠肽 ANP 28肽,,排NaCl和水,
降低血容量,血压机制:a抑制集合管重吸收 c-GMP 关闭钠通道;
b 肾出球尤其是入球小动脉舒张;
c抑制肾素,醛固酮,ADH的分泌
排尿反射:
1.通路,膀胱壁牵张感受器(400-500ml)---
经盆神经至骶髓排尿初级反射中枢,脑干,皮层盆神经传出--
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
2.正反馈 尿道感受器-阴部神经-排尿中枢-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