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专业、学制、总学分数
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断学专 业:动物医学专业学 制:四 年总学分数:58学时(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
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学 时 分 配 表顺

教 学 内 容
总学时
学 时 分 配
课外时数
讲课
实验
习题
上机
1
绪 论
2
2
2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4
4
3
整体及一般检查
4
3
1
4
心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
6
4
2
5
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
8
6
2
6
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12
10
2
7
泌尿系统的临床检查
6
5
1
8
神经系统的临床检查
2
2
0
9
实验室检查
12
10
2
10
建立诊断
2
2
合 计
58
48
10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将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连为一体,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最终为兽医临床实践服务。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和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以及建立诊断的方法论和实验室常规检验的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提高学生临床诊断疾病的能力。重点使学生掌握牛等反刍动物和犬等单胃动物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内容和方法。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 论
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兽医诊断学的概念、内容、地位、发展和现状,诊断的基本过程,某些定义,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本学科的方法。
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一)教学内容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六诊)和临床检查的程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听、叩诊检查法,一般临诊检查程序。
(三)实验实习参观兽医院,练习接近动物法和通用保定动物法,动物的五诊检查法。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问诊:问诊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视诊:方法、步骤、应用和意义。
触诊:方法、应用和意义。
叩诊:方法、理论基础。基本叩诊音,应用及意义。
听诊:方法、注意事项、应用及意义。
嗅诊:应用及意义
临床检查的程序一般的临床检查程序、病畜登记;病史检查;一般检查,分析检查,试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不同种属家畜临床检查的要点(包括猪、反刍兽、禽类)。
群畜的临诊特点。
附:病历记录。
第二章 整体及一般检查
(一)教学内容整体状态的观察;表被状态的检查;眼结合膜的检查;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检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动物整体及一般检查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
(三)实验实习动物的整体状态,表被状态,眼结膜,浅在淋巴结,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观察和检查。
整体状态的观察体格、发育及体制结构的判定。
营养程度的判定。
精神状态的改变,表现特征及所提示的诊断意义。
姿势和体态的改变,表现特征及所提示的诊断意义。
运动,行为的改变,表现特征及所提示的诊断意义。
表被状态的检查皮毛(羽毛),皮肤(包括鼻镜、鼻盘、肉冠等)及皮下组织的检查内容、方法、变化及诊断意义。
可视粘膜的检查检查方法、正常状态、病理性改变的表现(包括颜色、肿胀、分泌物等)及诊断意义。
表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
表在淋巴结的检查:正常状态,急、慢性肿胀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表在淋巴管的检查:淋巴管的病理性改变,其表现及诊断意义。
体温、脉搏、呼吸数的检查检查方法、正常生理值、病理性诊断意义。
第三章 心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
教学内容心脏的临床检查;脉管的检查。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动物心脏的听、叩诊检查法,心杂音和重要的异常心音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实验实习动物心区四诊检查法,脉搏的触诊,静脉输液法,血液常规检验。
第一节 心脏检查心脏的视诊与触诊:心搏动增强、减弱及其诊断意义;心区敏感性增高的诊断意义。
心脏的叩诊:心脏的相对浊音区与绝对浊音区,其变化及诊断意义。心区叩诊音的改变及其意义。
心脏的听诊:心音的形成及的一二心音的鉴别。心音最强听取点,心音增强,减弱、混浊、分裂及金属性心音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心杂音:心杂音的分类。产生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意义。
心律不齐:心律不齐的类型,特征及临床意义。
附:心功能试验法。
第二节 血管检查动脉检查:脉性的检查,正常脉性、影响脉性改变的基本条件;常见的脉性改变,其特点及诊断意义。
脉律不齐与心律不齐的关系。
静脉检查:表在静脉的充盈状态及病理变化的诊断意义。颈静脉波动的类型、特点、区别及其意义。
第四章 呼系统的临床检查
教学内容呼吸运动的检查;上呼吸道的检查;胸廓的视诊;胸廓的触诊;胸肺的叩诊;胸肺的听诊。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动物的胸、肺听、叩诊检查法,病理性呼吸音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实验实习动物呼吸运动、呼出气息、鼻液、咳嗽的检查,上呼吸道的检查,胸、肺的四诊检查,胸腔穿刺。
呼吸运动的观察呼吸型:呼吸节律和呼吸对称性的检查其病理性改变的诊断意义。
呼吸困难的类型、特征、发生原因与诊断意义。
呃逆(膈肌痉挛)的表现及意义。
鼻液、呼出气体和咳嗽的检查鼻液的检查:数量、性状、颜色与混有物的特点及诊断意义。
附:鼻液中弹力纤维的检查法。
呼出气体的检查:呼出气流的强度、温度与气味。
咳嗽的检查:咳嗽的频度、强度性质、其特点与诊断意义。人工诱咳法。
上呼吸道的检查鼻的检查:鼻的外部观察;鼻呼吸音和鼻粘膜的病理改变及其诊断意义。
付鼻窦的检查。
喉囊的检查。
喉和气管的检查:喉呼吸音、气管呼吸音的形成。
喉呼吸音增强、狭窄音、喘鸣音及罗音的诊断意义。
胸肺部的检查一、胸壁的视诊和触诊:胸廓的形状改变、胸壁敏感性增强及胸壁震颤的诊断意义。
二、胸、肺叩诊:肺叩诊法。肺脏正常叩诊区,其病理改变及诊断意义。肺区正常叩诊音及胸、肺病理叩诊音、浊音、半浊音、水平浊音、鼓音、过清音(空匣音),破壶音及金属音、其产生条件,特征与诊断意义。
三、胸、肺叩诊:肺听诊音法。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与混合性呼吸音,湿性罗音与干性罗音、捻发音、空洞音,胸膜摩擦音和胸腔拍水音等,其产生的条件、特征及诊断意义。
其它检查:叩诊气管胸壁听音法及胸壁测音法。
第五章 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教学内容饮食状态的观察;口、咽与食道及嗉囊的检查;腹部及胃肠的检查;直肠的检查;排粪动作及粪便的感官检查;肝脏和脾脏的检查。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动物的腹部及胃肠的检查,直肠检查,胃肠蠕动音和直检的异常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
实验实习动物的饮食、粪便、排粪动作的观察,口腔、咽喉、腹部、胃肠、肝脾的检查法,直肠检查法,开口法,胃管插入法,灌肠法,腹腔穿刺法。
饮食状态的观察食欲、饮欲、咀嚼、吞咽、反刍、嗳气的检查,其病理改变及其诊断意义;异嗜的表现及意义;呕吐(反流、伪呕吐)与呕吐物的检查及诊断意义。
口、咽、食管及嗉囊的检查一、流涎:开口法,口腔气味、温度、口粘膜颜色的改变、损伤及发疹;舌和牙龄的检查;其病理性改变及诊断意义。
二、咽及其周围组织的检查,其病理改变及诊断意义。
三、食管的外部视诊、触诊和导管探诊,其病理性改变及诊断意义。
四、禽类嗉囊的检查。
腹部及胃肠的检查一、马的腹部检查:腹部视诊和触诊,腹围膨大、缩小、腹壁的敏感性和紧张度。
腹部的叩诊:叩诊方法、应用及意义:肠蠕动的频率、强度饥饿性质改变的特点及诊断意义。
二、反刍兽的腹部检查:腹部的视诊,瘤胃、网胃、瓣胃、真胃的触诊、叩诊和听诊。肠管检查。其病理改变及诊断意义。
三、猪的腹部检查:腹部的视诊、触诊和听诊。腹腔器官(胃、肠、肝)的深部触诊。
其病理改变及诊断意义。
第四节 直肠检查直肠检查的准备与注意事项,马、牛直肠检查的方法和顺序。正常状态及病理变化的特点。对其诊断意义的估价。
排粪动作及粪便的感观检查一、排粪姿势及次数的改变,腹泻与便秘,其表现特点及诊断意义。
二、粪便的感观检查、其病理改变及诊断意义。
肝脏(附脾)的检查一、肝脏的触诊和叩诊,其病理变化及诊断意义。
二、脾脏的触诊和叩诊,其病理变化及诊断意义。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的临床检查
教学内容排尿动作和尿液的感官检查;泌尿器官的检查;生殖器官的检查。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动物的肾脏、膀胱、子宫、卵巢等的临床检查,异常变化和临床诊断意义。
实验实习动物的排尿动作、尿液、乳房、乳汁、阴道分泌物的观察,泌尿和生殖器官的检查,开膣器检查法,导尿法,直肠检查,常规尿液检验。
排尿动作及尿液的感观检查一、排尿姿势、排尿次数;少尿、无尿、尿闭、尿淋漓与尿失禁的诊断意义。
二、排尿法,导尿管的应用。
三、尿液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气味的改变及其诊断意义。
泌尿器官的检查肾脏及输尿管的检查,膀胱及尿道检查,病理变化及其诊断意义。
外生殖器的检查一、公畜外生殖器的检查:阴囊、睾丸、阴筒和阴茎的检查,其病理变化的表现和诊断意义。
二、母畜外生殖器的检查:阴道粘膜及阴道分泌物的检查,其病理变化的诊断意义。
三、乳房的视诊和触诊,病理改变的表现及诊断意义。
第七章 神经系统的检查
教学内容意识障碍;头颅和脊柱的检查;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射;植物神经系统障碍。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动物的神经系统障碍发生部位、检查方法及临床诊断意义。
实验实习动物的意识、感觉、运动、反射的检查,头颅和脊柱的检查。
中枢神经机能的检查精神状态,兴奋与抑制的表现形式、程度及其诊断意义。
头颅和脊柱的检查视诊、触诊和叩诊、其病理变化及诊断意义。
运动机能的检查强迫运动、供济运动、痉挛(麻痹)等的表现形式、特征及诊断意义。
感觉机能的检查皮肤感觉、深部感觉和感觉器官(视、听、嗅)的检查及病理改变的诊断意义。
反射活动的检查皮肤反射、粘膜反射及腱反射的检查,其病理改变的诊断意义。
植物神经系统检查植物神经系统检查的概述、方法、病理改变其诊断意义。
第二篇 实验室检查
教学内容血、粪、尿常规化验,胃液及胃内容物的测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悉上述实验内容和测定方法、结果判定和仪器使用,特别是临床的新型高精密仪器。
实验实习针对基层工作条件,有选择地展开简单易行地实验。
第八章 血液的检验
血液的采取与抗凝、处理。
血红蛋白测定、血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应用。正常值、病理变化的特点及诊断意义。
红细胞沉降速率(血沉)及红细胞压积容量的测定方法、应用、正常指标及病理改变的诊断意义。
出血时间测定,凝血时间测定、血凝块收缩、红细胞脆性试验、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白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应用,正常指标及病理改变的诊断意义。
红细胞形态变化的观察,病理改变的表现及其意义。
尿液的检查
第一节 尿样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第二节 尿液某些物理性质的测定尿色、透明度、粘稠度、气味的检查(见泌尿系统中尿液的感观检查)。比重测定的方法、应用、正常指标及病理改变的诊断意义。
第三节 尿液某些化学成分的测定反应、蛋白质、潜血、胆红质及尿胆素(元)、肌红蛋白、葡萄糖、酮体、氯化物、磷酸盐、蛋白膜、尿蓝母等的检查方法、应用,正常指标及病理变化的诊断意义。
尿沉渣的检查方法:有机沉渣:上皮细胞、血细胞、脓球及管型(尿圆柱)的类型特征性诊断意义。某些无机沉渣的特征,其变化的意义。
第十章 粪便的检查
粪便的酸碱度测定,潜血检验及显微镜检查的方法、应用及病理变化的诊断意义。
第十一章 胃液及瘤胃内容物的检验
胃液的采取
胃液的物理检查颜色、气味、粘稠度、透明度、比重等的检查方法,应用及诊断意义。
胃液的化学检验潜血、总酸度、游离盐酸、盐酸缺乏度的测定,胃蛋白酶的测定,其方法,应用及诊断意义。
胃液的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脓球、细菌的检查,方法,应用及诊断意义。
瘤胃内容物的检查瘤胃内容物的检查内容、方法、正常指标、病理变化及诊断意义。
第三篇 建立诊断的方法和原则
教学内容建立诊断的步骤;建立诊断的方法;预后的判断;验证诊断;正确诊断的条件和错误诊断的原因。鉴别诊断循环器官、系统疾病;呼吸器官、系统疾病;消化器官、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皮肤疾病;营养缺乏及代谢紊乱性疾病;中毒性疾病。
教学重点和难点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循环器官、系统疾病,呼吸器官、系统疾病,消化器官、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营养缺乏及代谢紊乱性疾病等综合征候群及其诊断要点。
实验实习病例分析,填写病志,开写处方。
第十二章 症状和资料的综合分析
收集完整的资料一、掌握检查方法的重要性。
二、临床检查计划的必要性。
症状的种类及意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特殊症状综合症候群早期症状和后遗症状其它
第十三章 建立诊断
第一节 建立诊断的程序第二节 建立诊断的方法
一、论证诊断法
二、鉴别诊断法
第三节 预后判断
一、预后佳良
二、预后不良
三、预后慎重
四、预后可疑
第四节 正确诊断的条件及错误诊断的原因
第五节 验证诊断一、病案记录及处方。
二、复诊。
三、最后诊断
第十四章 各器官系统疾病的综合症候群及其诊断要点
心血器官系统疾病的综合症候群及其诊断要点
呼吸器官综合症候群及其诊断要点
消化器官综合症候群及其诊断要点
泌尿、生殖器官综合症候群及其诊断要点
神经系统疾病的综合症候群及其诊断要点
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综合症候群及其诊断要点
中毒性疾病的综合症候群及其诊断要点
皮肤疾病的综合症候群及其诊断要点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和实践技能训练的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动物临床基本检查法、消化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各器官和系统的综合征候群及诊断要点。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基本掌握临床检查、诊断技术和操作技能。
2.本课程应设置实验课和临床实习课,主要内容是根据课程重点和难点在保证实验动物的前提下安排实验课10学时,临床实习课10学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手段及教学过程的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兽医临床专业基础课,教学上一方面要注意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更要注意实验课和临床实习课的指导。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临床诊断和操作技能。教学中可以利用影碟、幻灯片、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归纳、分类教学法。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结束后,安排座谈会等。
七、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兽医临床专业基础课,与其他临床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如解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产科学、内科学、外科学等有密切关系。涉及到其他学科内容不重复讲授。主要为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能最快地适应临床兽医诊疗工作。
八、参考文献
1.东北农业大学主编,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2001。
2.东北农业大学主编,兽医临床诊断学实习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西北农业大学主编,家畜内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王书林主编,兽医临床诊断及内科学,哈尔滨科技出版社,1988。
5.王俊东主编,畜禽营养代谢与中毒病,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武瑞主编,兽医临床诊疗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九、编写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编写。
2.《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将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连为一体,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最终为兽医临床实践服务。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和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以及建立诊断的方法论和实验室常规检验的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提高学生临床诊断疾病的能力。重点使学生掌握牛等反刍动物和犬等单胃动物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内容和方法。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项试验任务。
5.本大纲内容中,对教学任务有明确的要求。有些简单、易懂的只是一带而过,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些重要内容,各个知识点重点介绍,要求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
十、参加人员武 瑞,博士,副教授。
杨颗粒,学士,教授。
张洪友,学士,教授。
夏 成,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