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免疫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兽医专业总 学 时:36学时
一、编写说明
(一)课程性质兽医免疫学是兽医公共卫生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的科学。免疫学发展非常迅速,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已成为近代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其研究方法已介入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建立了许多分支学科,其中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和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将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免疫学与医学的相互渗透,产生了免疫病理学、免疫药理学、免疫毒理学、神经免疫学、生死免疫学、移殖免疫学、肿瘤免疫学以及临床免疫学等分支学科。
(二)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兽医公共卫生及畜禽传染病有关的免疫学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兽医生物制品学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基本理论知识方面
1.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血清学反应的基础知识,包括血凝实验、沉淀实验及补体结合实验等。
基本技能方面
1.掌握应用于临床的传统血清学实验操作方法。
2.对目前新兴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性学习,初步掌握其要点。
3.重点学习和分子生物学密切相关的血清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介绍免疫和免疫学的概念,了解免疫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免疫学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
一、免疫的概念
(一)免疫的基本特性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
(三)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四)免疫技术的进展
二、免疫学的应用
(一)在医学和兽医学上的应用
(二)在农业和生物科学上的应用
(三)教学要求
1.掌握现代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的功能。
2.熟悉免疫应答的类型。
3.了解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在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免疫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性;难点是对免疫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性实际意义的理解。建议通过举例形象生动解释,利于学生理解。
第二章 免疫系统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组织、分子的功能等。
(二)教学内容一、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二、免疫细胞
(一)淋巴样细胞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三)其他免疫细胞
(三)教学要求掌握T、B淋巴细胞在周围免疫器官的分布。
掌握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亚类及功能,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分类熟悉中枢与周围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NK细胞的特征及功能,单核吞噬细胞的表面标志及主要功能。
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共它免疫细胞的特征及功能,细胞因子的特性及生物学作用。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亚群及功能;难点是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建议针对学生特点和需求,有侧重的讲解。
第三章 抗原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原性、反应原性等概念,明确抗原的构成条件以及抗原的分类等。
(二)教学内容一、抗原的概念
二、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异源性
(二)分子大小
(三)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像的复杂性
(四)物理状态及可降解性
三、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
(一)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的关系
(二)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大小及数量
四、半抗原—载体现象
五、抗原的类属性(交叉性)
六、抗原类型
(一)根据抗原的性质分类
(二)根据抗原来源分类
(三)根据对胸腺的依赖性分类
(四)根据天然、人工、化学性质分类
七、主要的微生物抗原
(一)细菌抗原
(二)病毒抗原
(三)毒素抗原
(四)其他微生物抗原
(五)保护性抗原
(三)教学要求掌握所有有关抗原的概念,明确抗原的构成条件以及抗原的分类等。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抗原等概念及构成抗原的条件;难点是半抗原—载体现象、抗原的类属性(交叉性)。
第四章 抗体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原性、反应原性等概念,明确抗原的构成条件以及抗原的分类等。
(二)教学内容
一、抗体分类
(一)根据抗原分类
(二)根据与抗原是否产生可见反应分类
(三)根据理化特性和抗原性分类
二、抗体结构
(一)单体结构
(二)酶解片段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和理化特性
(一)抗原性
(二)各类Ig的理化特性
(三)各种家畜的Ig
四、抗体基因和抗体的生物合成
(一)抗体基因
(二)抗体基因的表达
(三)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五、单克隆抗体
(一)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二)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
(三)教学要求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与酶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基因和生物合成。
(三)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抗体结构、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和理化特性及单克隆抗体的原理;难点是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制备工艺。
第五章 体液因子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补体的有关知识和干扰素的抗病毒原理等。
(二)教学内容一、补体系统
(一)补体系统的概念与生物学特点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三)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和激活过程
(四)补体激活反应的反馈调节
(五)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二、细胞因子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三)白细胞介素(interleuhn,IL)
(四)淋巴因子(1ymphokine,LK)
(五)细胞因子的双重作用
(六)细胞因子的实践意义
三、干扰素
(一)概述
(二)干扰素的分类及其理化性质
(三)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
(四)干扰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三)教学要求掌握补体的组成、激活途径和功能以及干扰素的分类及其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干扰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补体的组成、激活途径和功能以及干扰素的分类及其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干扰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难点是补体的激活途径、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第六章 免疫应答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过程及分类以及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
(二)免疫应答的过程
(三)免疫应答产生的理论
(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与免疫应答
二、细胞免疫应答
(—)抗原加工和向T细胞提呈
(二)丁细胞的抗原识别和激活
(三)细胞免疫的效应机理
三、体液免疫应答
(一)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特点
(二)抗原加工和B细胞向辅助T细胞的提呈
(三)辅助T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作用
(四)对Ti抗原的抗体应答
(五)抗体的效应功能
四、免疫应答的调节
(一)决定免疫应答性质和强度的因素
(二)抑制免疫应答的机理五、免疫应答小结
(三)教学要求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T、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抗体产生的基本规律。
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熟悉T/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耐受的特点了解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诱导条件、形成机制。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过程以及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难点是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抗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免疫。
(二)教学内容
一、抗细菌感染免疫
(一)细菌抗原和细菌感染的致病机理
(二)细胞外细菌感染的免疫
(三)细胞内细菌感染的免疫
二、抗病毒感染的免疫
(一)病毒感染的方式和免疫应答
(二)抗病毒免疫的机理
三、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一)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二)抗原虫感染的免疫
(三)抗蠕虫感染的免疫
(三)教学要求掌握抗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免疫的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抗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免疫的机理;难点是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第八章 人工免疫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人工免疫的知识,为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一、被动免疫
(一)母源抗体的被动保护
(二)人工被动免疫
二、人工主动免疫
(一)概述
(二)疫苗的种类
(三)疫苗的使用
(四)免疫失败
(五)疫苗生产的控制
(三)教学要求掌握疫苗的种类、使用和免疫失败原因的分析。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疫苗的种类、使用和免疫失败原因的分析;难点是免疫失败原因的分析。
第九章 临床免疫学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临床免疫的知识,为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一、肿瘤免疫
(一)肿瘤抗原
(二)肿瘤免疫的机理
(三)肿瘤的免疫诊断
(四)肿瘤免疫功能检查和预后判断
(五)肿瘤的非特异性免疫预防和治疗
(六)肿瘤疫苗
(七)肿瘤的继承性免疫
(八)细胞因子疗法
(九)免疫毒素疗法
二、移植免疫
(一)主要组织相容抗原
(二)移植的类型
(三)移植排斥反应
(四)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五)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止
(六)不被排斥的移植物
三、自身免疫
(一)自身免疫的发生机理
(二)自身免疫病
(三)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防治
四、免疫缺陷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
(三)教学要求掌握所有的概念,各种临床免疫性疾病发生的机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自身免疫病发生的原因;难点是肿瘤免疫的有关知识。
第十章 血清学试验概述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血清学试验的知识,为试验室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一、血清学试验类型
(一)一级血清学试验
(二)二级血清学试验
(三)三级血清学试验
二、血清学试验的一般特点
(一)用已知测未知
(二)试验和抑制试验
(三)特异性和交叉性
(四)结合力和离解力
(五)抗原抗体的结合比例
(六)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三、血清学技术的优越性
(一)检样量少,预处理简单
(二)种类多,可择优选用
(三)方法简单快速
(四)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五)可用于抗原和抗体的定位
四、血清学试验制定原则
(一)抗原准备和提纯
(二)抗体制备和提纯
(三)操作程序制定
(四)材料准备和滴定
(五)试验条件选择
(六)特异性试验
(七)敏感性试验
(八)重复性试验
(九)稳定性试验
五、血清学试验的应用
(一)血清学诊断
(二)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定量
(三)抗原或抗体的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定位
(四)抗原组成分析
(五)物种的鉴定和分型
(六)有机物提取和纯化
六、血清学试验的发展趋向
(一)反应的微量化和自动化
(二)试剂的标准化和商品化
(三)方法快速简易和家庭化
(四)技术的敏感、特异和精密化
(五)检测技术的系列化
(三)教学要求掌握血清学试验类型、特点、血清学技术的优越性、血清学试验制定原则、血清学试验的应用以及血清学试验的发展趋向。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血清学试验类型、特点、血清学技术的优越性等;难点是血清学试验的应用。
第十一章 凝聚性试验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凝聚性试验的知识,为试验室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一、凝集试验
(一)直接凝集试验
(二)间接凝集试验
(三)间接血凝试验
(四)抗球蛋白试验
(五)协同凝集试验
二、沉淀试验
(一)环状沉淀试验
(二)絮状沉淀试验
(三)免疫浊度法
(四)免疫扩散
(五)免疫电泳
(六)对流免疫电泳
(七)火箭免疫电泳
(八)交叉电泳
(九)标本的照相、染色和放射自显影
(三)教学要求掌握有关各种凝聚性试验的知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难点是试验的原理和操作。
第十二章 免疫标记技术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免疫标记技术的知识,为试验室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一、荧光抗体技术
(一)原理
(--)荧光抗体制备
(三)荧光抗体染色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二、免疫酶技术
(一)原理
(二)用于标记的酶
(三)抗体的酶标记
(四)免疫酶技术的类型
(五)免疫酶组化染色法
(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七)均质酶免疫测定
三、放射免疫测定
(一)原理
(二)同位素标记抗原
(三)标记抗原鉴定
(四)液相放射免疫测定
(五)固相放射免疫测定
(六)放射对流免疫电泳测定
(七)其他放射免疫技术
四、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一)原理
(二)常用发光剂及其标记
(三)检测方法
(四)注意事项
五、免疫胶体金技术
(一)原理
(二)胶体金制备
(三)胶体金标记
(四)试验方法
六、免疫核酸探针
(一)抗杂交体核酸探针
(二)半抗原核酸探针七、免疫传感器
(一)原理
(二)气敏免疫传感器
(三)光敏免疫传感器
(四)离子免疫传感器
八、免疫电镜技术
(一)铁蛋白标记抗体技术
(二)酶标记抗体技术
(三)重金属标记抗体技术
(四)血蓝蛋白标记抗体技术
(五)病毒的电镜凝集试验
(三)教学要求掌握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试验操作。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免疫标记技术的操作;难点是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
第十三章 有补体参与的试验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补体的试验知识,为试验室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溶解试验
(一)溶血试验
(二)被动溶血试验
(三)溶菌试验
(四)抗体、补体细胞毒试验二、补体结合试验
(一)材料的准备和滴定
(二)正式试验
(三)补体结合试验的影响因素
(四)其他补体结合试验方法三、免疫粘附血凝试验
(一)材料准备
(二)正式试验
(三)注意事四、团集试验和团集性补体吸收试验
(一)团集试验
(二)团集性补体结合试验
(三)教学要求掌握有关补体试验的种类和试验机理及操作技术。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有关补体试验的种类和试验操作技术;难点是有关补体试验的试验机理。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内 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免疫系统
4
第三章
抗原
2
第四章
抗体
4
第五章
体液因子
2
第六章
免疫应答
2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
2
第八章
人工免疫
2
第九章
临床免疫学
4
第十章
血清学试验概述
2
第十一章
凝聚性试验
2
第十二章
免疫标记技术
1
第十三章
与补体有关的试验
1
总 计
30
四、主要参考书目
1.现代医学免疫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余传霖主编 1998年
2.现代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科学出版社? 林学颜主编 1999年
3.医学基础免疫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林飞卿主编 1995年
4.现代免疫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陆德源主编? 1995年
5.动物免疫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 王世若主编? 1999年
6.兽医免疫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杜念兴主编? 1985年
五、主要编写人员
倪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