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服务贸易第 一 讲主 讲 教 师,毛 传 新导学服务贸易导学导学课程特点
1,以服务和服务业为特定的研究对象,
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细化,
是国际贸易研究对象的分解与研究边界的拓展 。
2,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服务贸易与实物贸易在理论基础与政策取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3,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并偏重实务性。
导学教学内容
1,原理篇:有关服务贸易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特征。
2,政策篇:有关服务贸易的政策取向。
3,产业篇:重点介绍主要行业、部门服务贸易实务导学教学环节
1,在第六章结束后、第十章结束后,各安排一个学时的复习,最后考试前不再安排总复习,请同学们注意随时复习。
2,课件内容基本反应了本教材的要点与难点,但其中有少部分添加内容,请注意记笔记。
3,本课程分为掌握、理解、了解部分,分别 标明 A,B,C,请同学们注意把握主次。
4,本课程考核方法为闭卷考试。
导学教材选用
(主要参考)
《国际服务贸易-原理 ·政策 ·产业》
立信会计出版社陈宪 主编导学第一章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范畴导学
1.1服务与服务工作
1.1.1 服务概念的历史演变 A
概念:
物品自由物品
free goods
经济物品
economic goods
商品(货物)
goods
服务(劳务)
service
导学
服务的内涵
萨伊:是劳动成果,是资本的产物。
马克思: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希尔:服务生产不是对其商品或本人增加价值而是对其他某一经济单位的商品或个人增加价值;服务的生产过程、交换过程、消费过程同时发生。
现代定义: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导学 1.1.2 服务的感性特征 A
服务一般是无形的。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
服务是难以贮存的。
服务的异质性,即同一种服务的质量差别。
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导学 1.1.3 服务工作与服务交付机构 B
概念:
服务工作:从事服务的职业或岗位。
服务交付机构:提供服务的机制或制度安排。
2.服务交付机构的四种类型。
1) 家庭或企业
2) 市场
3) 自愿组织(包括宗教组织、慈善组织等)
4) 政府
3.服务交付机制的演进。
1) 由,内在化,向,外在化,演进。
2) 由社会提供向政府提供转变。
导学
1.2 服务业
1.2.1 服务业与第三产业 A:
概念: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区别
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
三次产业划分的出发点是按供给分类。
第三产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是就国内经济而言。
导学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服务贸易第 二 讲主 讲 教 师,毛 传 新导学
1.2.2 服务业的分类 A
国民总收入的三种表现形式:
Y=W+R+L+P
Y=C+I
Y=G+S
商品和服务在国民总收入中的不同比重反映了一个经济是属于商品市场主导型经济还是服务市场主导型经济。
导学
2.从经济用途及性质对服务业划分
1) 消费者服务: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服务。
2) 生产者服务:用于商品或其它服务的进一步生产或提供的中间服务。
3) 分配服务:与商品的直接需求相联系的一种连带性或追加性的服务。
4) 政府服务: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或准公共服务产品。
3.从部门角度世界贸易组织( WTO) 的划分方法。(详见书后附录)
导学 1.3 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统计
1.3.1 服务贸易 A
国际服务贸易定义:
1) 传统定义: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
(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并获得相应外汇收的全过程构成服务的出口;
相应地,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
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构成服务的进口。各国的服务进出口活动便构成国际服务贸易。
2),美国和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FTA)定义:
服务贸易是指由或代表其他缔约方的一个人,
在其境内或进入一缔约方提供所指定的一项服务。
导学
3)《服务贸易总协定》定义:
按照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是否移动分为:
a,过境贸易: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均不移动。
b,当地贸易:服务消费者过境移动至服务提供者所在地。
c,要素收益贸易:服务提供者将生产要素(人员、资金、服务工具)过境移动至消费者居住地。
d,第三国贸易:自然人(服务提供者)过境在其他缔约方境内为第三方提供服务。
导学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贸易标的无形性。
交易与生产、消费过程的国际性。
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
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
贸易保护方式的刚性和隐蔽性。
惯例、约束的相对灵活性。
营销管理的复杂性。
导学
服务贸易概念与若干相近概念的界分。
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区别:标的物;是否越境;要素移动形态。
联系:,追加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与无形贸易区别:无形贸易范围更广。
联系:大致可以等同。
导学
服务贸易与服务业:
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分配服务业构成贸易主体。
服务贸易与国际服务交流区别:服务贸易有收入并发生支付的过境流动;国际服务交流要么是无偿的、要么不发生支付的过境流动。
联系:都涉及劳务输出。
导学
4.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
1)按操作性统计分类:
a,要素服务贸易项目:专指资本服务收益流量的跨国转移。包括股息(利润)、利息、
国外再投资收益、其他资本净收益。
b,非要素服务贸易项目:除了要素服务贸易项目以外的其它服务贸易项目。包括运输、
旅游、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特许使用项目、其他私人服务。
非要素服务贸易项目=国际服务贸易项目
-要素服务贸易项目=(经常项目-商品贸易项目-单方面转移项目)-要素服务贸易项目导学
2)按理论性逻辑分类(以服务贸易同货物的国际转移的关联程度为标准)
a.国际核心服务贸易
a) 同货物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无直接关系。
b) 服务本身是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核心对象。
c) 是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桥梁。
d) 按供给者与需求者接触形式的不同分为,远距离型,和,面对面型,。
e) 以服务的国内分类为依据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服务贸易与消费者服务贸易。
导学
国际追加服务贸易
是分配服务的国际化延伸;
派生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
是形成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
也是厂商之间开展非价格竞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导学
对两种分类的评价
操作性统计分类
a) 分类所涵盖的内容是全面的。
b) 分类统计的简约性、价值统计的相对独立性。
c) 分类方法经济学逻辑上的缺陷造成在服务贸易的多边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立场上的对立。
导学
理论性逻辑分类
分类的理论观点符合经济学思想
以一个封闭经济体系的产业结构作为分类的逻辑起点,符合理论分析的一般原则;
分类使得国际服务流量与国内服务流量在逻辑上协调一致;
否定了商品贸易决定服务贸易的观点;
分类的理论基础尚不完备,不能如实反映国际经贸的现实特点。
导学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服务贸易第 三 讲主 讲 教 师,毛 传 新导学 1.3.2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 C
贸易统计:
传统的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下国与国之间的商品或服务交易,具有跨境交易和跨境消费的特征。
FAT统计:
反映外国阶段性机构在东道国发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交易情况,其核心是非跨境商品和服务交易。其基本特点是:
导学 1.3.2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 C
统计范围:非跨境交易。
统计对象:外资比重达到一定的标准。
统计内容:非跨境交易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统计区别:服务销售 FAT统计、商品销售
FAT统计。
统计作用:弥补国际商品贸易统计、跨境服务贸易统计和外国直接投资统计的不足。
导学
广义的服务贸易统计:
将贸易统计与投资统计紧密的结合起来。
导学第二章服务价值理论导学
2.1 经济学思维,两分法,,商品与服务
2.1.1,两分法”的成因 B
历史成因: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此时服务作为产业或市场交换意义上的服务在经济中比重甚小。
2,商品服务的感性差异。
3,理论研究中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界分导致服务或被排斥在古典价值论逻辑之外或作为,异物,附着于商品价值运动的逻辑体系。
导学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服务贸易第 四 讲主 讲 教 师,毛 传 新导学
2.1.2消除“两分法”的理论尝试 B
理论探索的背景。
理论探索的方法。(修正型与创新型)
古典架构的修正。
直接修正,劳动,概念或拓展,生产过程,
的外延。
重新界定,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重新界定,物质产品,的概念。
导学
从价值论角度修正服务概念。
承认服务流量具有自主交易性质。
承认服务具有使用价值或客观效用价值。
承认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服务和政府服务的基本分类。
理论探索的局限性。
导学
2.2 服务效用价值理论
2.2.1 效用价值理论 B,
效用是人的劳动所创造的福利,效用可增加财富。
只有通过市场交易行为效用才能变为价值。
2.2.2 服务效用价值理论 A,
在缺乏语言和书写工具的漫长岁月里,效用的概念自然地同有形商品的所有权相联系。
随着文字的出现,以及记录和传播思想的实用工具的发现与运用,服务与有形商品一样也能带来效用、增加福利。
导学
对于大多数的服务尤其是公共服务与准公共服务而言,其效用价值除了市场价值外,还包括外部正效应。
服务效用的市场价值取决于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本、劳动和实物资本等要素的价值。
服务效用的正外部性是游离于市场之外的主要表现为服务在经济中所发挥的功能效应。
导学 2.3 服务价值理论
—— 劳动价值论的拓展
2.3.1 创造价值劳动的两个条件 A
创造出使用价值。
用于交换。
2.3.2 服务产品的有用性、稀缺性使社会劳动的介入成为必需。 A
2.3.3 需求结构变动、技术进步、生产社会化、专业化,使得服务产品的交换规模扩大、层次提高。 A
导学
2.3.4 服务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A
服务的使用价值
1)一般功能:满足需要、构成财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特殊功能:节约劳动时间、密切经济联系。
服务的价值与价值量
1)价值产生的原因:
a,服务劳动的凝结性
b,社会性
c,抽象等同性导学
服务产品的价值量决定:
重复型服务产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创新型服务产品:个别劳动时间
服务产品的价值量构成
不变资本 C,燃料、物料、辅助材料价值,工具和设施折旧费等。
可变资本 V,服务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 M,服务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
导学
2.3.5 若干需要澄清的问题 A
服务劳动价值论是传统劳动价值论的自然延伸。
应注意经济学的价值取向与伦理学价值取向的不同。
服务业与工农业的交换关系是价值的实现与使用价值的让渡,是基于等价交换的关系,不存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或,价值转移,。
导学
2.3.6 小结 A
确立服务产品具有价值、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以服务产品为对象确立新的生产、流通、
分配、消费观。
确立服务产品生产是成果创造、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观念。
认识服务产品流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