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梅奥的人际关系论的主要思想与贡献有哪些?
4.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是指哪些主要学派?
5.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6.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全新的发展趋势?
7.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管理思想?
8.建国后我国管理思想是怎样演进的?
9.怎样理解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10.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可以划分为那些类型?
11.组织文化建设有哪些要求?
12.组织文化建设的阶段与方法有哪些?
【案例分析】
案例2.2 康洁利公司的“洋”经理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实践与训练】
项目一:管理思想(或组织文化)分析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项目二:系列实训之二——模拟公司的管理思想与组织文化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三章 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计划的类型,理解计划职能的程序;
2、掌握环境分析与界定问题的基本模型;
3、掌握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4、掌握决策的分类、程序与方法;
5、理解目标体系的构成,掌握政策的制定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技能点:
1、分析和界定管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新能力;
3、培养决策能力;
4、编制计划书的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环境分析与问题界定一、计划职能及其程序狭义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和安排。
计划职能的重要性。
计划职能的程序:分析环境,预测未来;制定目标;设计与抉择方案;反馈计划执行情况。
二、环境分析
SWOT分析是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架构。
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一般环境分析和任务环境分析。任务环境分析的主要方法是:产业环境的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法。
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分析。分析经营的各种营运范畴。分析模型与方法——价值链分析。建立竞争优势的策略:成本领先策略、产品差异化策略、专一化策略。
三、管理问题的分析与确定要解决管理问题,前提必须是对管理问题有正确和深刻的了解。这就需要运用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系统模型: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准确地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或思路。
第二节 创新与运筹一、创造性思维与创意创造力的来源:创新精神;知识、经验与技能;创造思维与创造方法;勤奋工作。来自外部的影响因素有激励与环境。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管理中的创造技:寻异、综合、分解、择衷、换元、重组、移植、逆寻等。
创意及其形成过程。
二、管理方案的科学运筹科学安排计划要素:目标;对策与措施;资源、时限、责任者。
合理配置资源。
巧妙运筹时空与活动。
弹性与应变。
第三节 决策一、决策及分类在狭义上,决策仅指对未来行动方案的抉择行为。
决策的重要性。
决策的类型。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二、决策的程序调查与分析;设计备选方案;选择决策方案;审查与反馈。
三、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认知冲突法;征询法;提喻法;方案前提分析法。
四、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有盈亏平衡分析法。包括盈亏平衡点产量(销量)法和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法。
风险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常用的方法是决策树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第四节 计划职能实务一、目标制定目标与目标体系。
制定目标的原则。制定目标的依据。制定目标的程序。
二、战略与政策战略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组织的全局的、长远的和重大的问题所做出的运筹规划。
政策是指组织为实现目标,对决策及实施中的思想和行动进行指导或限定的规范或准则。
政策的功能。政策形成的来源。有效政策的标准。政策的制定。政策的运用。
三、计划编制计划的种类。
企业计划书的基本结构。企业计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框架类型:基本框架模式与问题框架模式。
企业计划书的基本项目。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决策的方法及政策的形成与运用,难点是创新和运筹能力培养问题。应结合实例、案例进行教学,并注意作业练习。使学生能够按照所讲理论的要求完成××活动计划的编制。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计划职能?
2.计划职能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3.怎样进行环境分析?
4.怎样对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界定?
5.创造力的来源有哪些?
6.在管理中可采用哪些创新技法?
7.创意是怎样形成的?
8.怎样对管理方案进行科学运筹?
9.怎样理解决策的涵义及分类?
10.决策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1.定性决策方法有哪些?
12.怎样理解与应用盈亏平衡模型?
13.怎样理解和应用决策树方法?
14.计划有哪些类型?怎样编制计划?
15.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6.怎样理解政策的涵义与功能?
17.政策有哪些来源?
18.怎样有效地制定与运用政策?
【案例分析】
案例3.1 失败的营销决策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实践与训练】
项目一:企业环境分析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项目二:计划与评价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系列实训之三——活动策划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四章 组织
【教学目标】
A.知识点
1.了解组织结构的构成与形式,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掌握职权配置的原理与方法,理解规范化管理;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4.理解人员组合和群体管理的原理与要求;
5.理解“团队”的本质特征、类型、团队建设的阶段。
B.技能点
1.掌握部门划分的方法;
2.学会协调职权关系的方法与艺术;
3.掌握制定制度规范的要求与方法;
4.掌握人员选聘、培训、考核的程序、方法与要求;
5.掌握奖酬体系设计的方法与要求;
6.具备群体管理与团队建设的初步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一、组织职能与组织结构设计组织职能是指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建立组织结构,配备人员,使组织协调运行的一系列活动。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目标、任务原则;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指挥统一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分设的原则;精简高效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二、组织横向结构设计部门划分的原则: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原则;专业化原则;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原则。
部门划分方法。划分部门的主要划分方法有:按人数划分部门;按时间划分部门;按职能划分部门;按产品划分部门;按区域划分部门;按工艺过程(设备)划分部门;按服务对象划分部门。
三、组织纵向结构设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互相制约,之间存在着反比例的数量关系,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与层次设计。
四、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直线制。
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它把直线指挥的统一化思想和职能分工的专业化思想相结合起来,在组织中设置纵向的直线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再设置横向的职能管理系统而建立的复合模式。
事业部制。是指在公司总部下增设一层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实行公司统一政策,事业部独立经营的一种体制。
矩阵制。
委员会组织。
第二节 职权配置与规范设计一、职权配置管理者的职权有3种类型: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
职权配置的基本类型:职权横向配置和职权纵向分配。
职权横向配置的原则。
集权与分权的优缺点。现代管理中总的趋势是组织职权分权化。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二、授权授权及其优越性。
授权的原则。
授权步骤。
三、正确处理职权关系建立明晰的职权关系结构。
协调职权关系。
四、制度规范的功能与类型制度规范的基本功能:规范功能、制约功能、协调功能。
制度规范的类型五、制度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制度规范制定的原则。
制定制度规范的程序:调研与目标;制定草案;讨论与审定;试行;正式执行。
企业专项管理制度的制定。
部门(岗位)责任制的制定。
技术与业务规范的制定。生产技术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技术与业务规范制定的基本要求。
制度规范的执行。
六、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就是倚重制度规范体系进行管理的模式。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就是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
制度化管理的要求:要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制度规范体系;要树立“法治”观念,在组织内树立制度规范的权威;要加大授权,凭借制度化管理机制进行管理;要将坚持制度的严肃性与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狭义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优化原则;竞争原则;激励原则;开发原则。
二、人员选聘管理者选聘的途径。管理者选聘有两大途径: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
管理者选聘的方式。公开竞聘和组织选拔与调整。
员工选聘步骤。
三、人员培训与发展人员培训的方式。包括管理者培训和一般员工培训。
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最根本性任务。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途径。
四、人员考核人员考核的内容与结构。对员工进行考核,主要涉及德、能、勤、绩和个性等五个方面。
人员考核的要求: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要建立由正确的考核标准、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公正的考核主体组成的考核体系;要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制度化的考核;要注意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
人员考核的程序。
人员考核的方法。主要有:实测法、成绩记录法、书面考试法、直观评估法、情景模拟法、民主测评法、因素评分法。
五、奖酬设计奖酬设计目标与原则。基本原则:最基本的就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激励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直接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奖酬的决定因素与设计要领。要依据以下因素:工作的价值、员工的价值、人力市场情况、社会成员的生活成本、企业的支付能力。
激励性奖酬体系的设计要领。加大薪酬的浮动比例;必须与绩效紧密挂钩;突出技能工资的作用;科学地确定岗位薪酬差别;注重奖酬激励的长期性薪酬形式与制度。工资差别。工资形式。主要的工资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励工资、津贴。
设计工资制度有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解法。
结构工资制度及其构成。
奖金的确定与发放。奖励体系的构成要素;奖励指标;奖励条件;奖金比例与标准;受奖人范围;资金来源。
奖励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有:奖励方法、指标分配法、提成法、系数法、标准折合法、分等法。
第四节 人员组合与团队建设一、人员组合人员组合是指组织内按管理或作业需要所进行的人员配置与合作。人员组合包括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的组合。
人员组合的原理。最基本的原理是同素异构原理、技术匹配原理、社会心理相容与互补原理。
人员组合的综合效应。
实现最佳组合的途径。实现最佳知识、技能组合;实现最佳年龄组合;实现最佳气质、性格组合。
二、群体管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影响。正确处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群体的心理现象与群体管理的任务。在群体内部,有两类基本的心理现象,即心理和谐和心理冲突。
群体的心理和谐,是由正确的群体目标、科学的群体规范、适宜的群体压力和较强的群体凝聚力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处理心理冲突,要分清冲突的性质,区别对待;依冲突强度,采取不同的策略。群体冲突的处置方法。
三、团队建设团队的含义及其特征。
团队的类型。团队划分为三种基本的类型,即工作团队、项目团队、管理团队。
现代组织发展趋势是由传统的工作群体向自我管理团队发展。
团队建设的阶段。团队建设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过渡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
团队建设的要领。科学地设定目标;打造团队文化;促进跨部门整合与技能互补;维持小规模的团队;重新设计信息系统;重新设计报酬系统。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制度建设和团队建设。难点是考核、奖酬及团队建设。讲授时应采取讲授与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要使学生动手制定制度、考核与奖酬方案,以增强其实际能力。
【重点内容网络图】

【复习思考题】
1.组织职能的内容有哪些?
2.部门划分有哪些方法?
3.怎样理解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4.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怎样理解职权配置的涵义及其基本类型?
6.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7.应怎样进行授权?
8.怎样才能处理好职权关系?
9.怎样制定规范?什么是规范化管理?
10.人员选聘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11.人员选聘的步骤有哪些?
12.人员培训的方式有哪些?怎样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13.怎样理解人员考核的目的、内容、程序与要求?
14.考核有哪些方法?
15.怎样设计奖酬体系?
16.怎样理解工资形式与工资制度?
17.怎样设计奖金体系?如何发放奖金?
18.人员组合的综合效应?怎样实现最佳组合?
19.怎样处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20.怎样促进心理和谐,正确处理心理冲突?
21.怎样理解“团队”与“命令型”组织的本质差别?团队有哪些类型?
22.团队建设有哪几个阶段?怎样建设有效团队?
【案例分析】
案例4.1 形同虚设的总经理助理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项目一:系列实训之四——建立组织结构与公司制度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项目二:角色扮演——招聘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项目三:校园体验——团队建设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五章 领导
【教学目标】
A.知识点
1.了解有关领导概念,掌握领导方式理论;
2.掌握权力形成机制与运用要领;
3.掌握指挥的形式与要领;
4.掌握激励的理论与方法;
5.掌握沟通的方法与艺术。
B.技能点
1.培养提高自身权威与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
2.培养有效指挥的能力;
3.培养激励员工的能力;
4.培养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一、领导概述领导的实质。领导是指管理者指挥、带领和激励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领导实质上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力,即管理者对下属及组织行为的影响力。
领导手段主要有:指挥;激励;沟通。
人性假设理论。管理中人性假设理论的演进:“经济人”假设,相应采取一种注重物质刺激,并实行严格监督控制的领导方式;“社会人”假设,相应采取一种重视人际关系,满足社会心理需要,鼓舞员工士气的领导方式;“自我实现人”假设,相应采用一种注重对工作本身的满意,鼓励贡献,实行自我控制的领导方式;“复杂人”假设,相应采用系统的、权变的管理方式。
二、领导方式理论领导方式理论。研究领导方式的传统理论主要包括:特性理论、行为理论、情景理论;反映当代对领导方式研究的新成果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和后英雄时代领导。
管理方格理论是由布莱克和穆顿提出的。他们认为,领导者在对生产(工作)关心与对人关心之间存在着多种复杂的领导方式,因此,用两维坐标图来加以表示,即管理方格。
第二节 权力与指挥一、权力的形成领导权力广义上包括组织性权力和管理者的个人性权力。权力实质上就是指管理者对组织及其成员的影响力。
权力的形成机制。影响权力的因素。被管理者追随与服从心理分析。管理者权力构成:法定权、奖赏权、强制权、专长权、表率权、亲和权。管理者的权力形成机制模型。
二、权力的运用正确处理权力的自主与制衡。
科学地使用权力。
加大奖惩力度。
三、指挥及其有效性广义上的指挥,主要包括指示、部署、指导与协调等基本手段,并具体体现为事前准备工作的安排与督导、目标任务落实的部署与检查、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与激励、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矛盾进行协调等工作环节与行为。
工作协调主要包括横向协调与纵向协调两种基本类型。进行横向协调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制度方式,即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制度,健全与完善组织体系来保证组织的协调;二是组织方式,即在组织结构出现缺陷时,通过建立协调组织来进行协调的方式;三是人际关系方式,即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来协调组织的方式。
指挥艺术。载体不同的指挥形式,可划分为口头指挥、书面指挥和会议指挥三种。强制程度不同的指挥形式,主要可分为:命令、决定;建议与说服;暗示、示范。
指示与规范。
第三节 激 励一、激励机制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激励的过程模式。
二、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基本内容。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双因素论基本内容。两大类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1)保健因素;(2)激励因素。
期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种相对报酬是指个人付出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的比较值。
三、激励方式与手段物质利益激励。主要包括:奖酬激励、关心照顾、处罚。
社会心理激励。主要包括:目标激励、教育激励、表扬与批评、感情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榜样激励、竞赛(竞争)激励。
工作激励。主要包括:工作适应性、工作的意义与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完整性、工作的自主性、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及时获得工作成果反馈。
第四节 沟通一、沟通及其有效性沟通的涵义与类型。沟通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进行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沟通的类型。
管理沟通的障碍可大致归纳为:物理方面的沟通障碍、管理方面的沟通障碍、心理方面的沟通障碍、语言方面的沟通障碍。
有效沟通的原则:明确沟通的目标、具备科学的思维、管制信息流、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与方式方法、讲究语言艺术、了解沟通对象,增强沟通针对性、及时地运用反馈。
二、沟通技巧信息沟通。要实现对这些信息的高效率沟通,必须注意:沟通主体方面、沟通对象方面、沟通渠道方面。
情感沟通。研究并尽可能满足沟通对象的社会心理需要;真诚、热情、助人为乐;运用心理规律,促进情感融通。这些规律具体表现为:相似性原则、互补性原则、相近性原则、相互性原则,也称报答性原则。
行为(态度)沟通。要掌握态度变化机制;把握与运用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善于运用说服技巧与策略。
沟通的语言艺术。语言表达的种类及特点。倾听的技巧。会话的技巧。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权力机制的把握,特别是激励与沟通的运用。难点是权威机制与激励理论。可采取教师讲授与研讨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剧等方法开展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实际指挥、激励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重点内容网络图】

【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领导的实质与手段?
2.不同时期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及其领导方式是什么?
3.怎样理解领导方式理论?
4.怎样理解领导权力形成机制?
5.怎样正确地运用权力?
6.怎样实现有效指挥?
7.怎样理解激励模式?
8.主要激励理论的要点有哪些?
9.有哪些有效的激励方式与手段?
10.沟通的障碍与有效沟通的原则是什么?
11.怎样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12.怎样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
13.怎样进行有效的行为(态度)沟通?
【自我评估】
测试你的领导作风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案例分析】
案例5.1 节约后的致歉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实践与训练】
项目一:系列实训之五——情景剧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项目二:校园模拟指挥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项目三:实地交际与沟通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六章 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理解控制机制与要领;
2.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
3.掌握控制的基本程序;
4.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主要技术与方法,特别是现代方法;
5.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技能点
1.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要领与主要方法;
2.掌握搜集与有效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一、控制机制与控制类型管理中的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
控制系统是指由决定和被决定动态系统稳定状态的元素有机结合而成的集合。
控制机制是控制系统用以自行调节的同态调节机制。控制过程:通过信息流将控制主体与控制对象联系起来,即控制主体将外部作用转换为可直接作用控制对象的形式,以校正控制对象的脱离标准的状态偏差,从而实现维持系统稳定状态的控制过程。其核心是一种同态调节机制。
管理控制的三种基本类型。根据控制活动的重点把控制分成三种类型——预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种控制类型的比较。
二、控制要领实行例外控制。
在战略要点上控制。
控制关键因素。
有计划地控制。
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制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等三大阶段。
一、制定标准控制标准及其形式。控制的标准,是指反映或衡量系统预期稳定状态的水平或尺度。决定这种标准最主要的依据是计划。一般是对那些直接关系组织目标实现的基本活动领域或关键性活动订立控制标准。不同的业务领域,不同的种类的活动各有不同形式的控制标准。制定标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统计法、估计法、工程法。
二、衡量绩效绩效衡量的内容与要求。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受控系统的资源配置、运行情况、工作成果等。监测的核心是实际与计划是否一致。绩效衡量的要求:测量的时间性、测量的准确性。
采用科学的监测、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应具备如下特征:定量化;全面、准确、公正。
偏差分析。即应用标准同实际成效直接比较时两者之间的偏差进行分析。偏差分析的过程。
三、纠正行动纠正行动是指根据偏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制定纠正偏差措施,并付诸实施,以使实际系统重新进入计划轨道保证目标实现的行为。纠正方式:可通过调整行动、调整计划、既调整计划又调整行动等三种方式,使实际与标准相一致。
纠正的时效与幅度。⑴为了提高纠正行动的效率和降低纠正行动的成本,就必须尽可能早、尽可能快地纠正偏差。⑵适度控制。有效控制是指实际轨道围绕标准,在允许幅度内,上下均匀波动。
控制过程中的行为反应。管理者必须认真分析与研究管理控制过程中人的因素,正确估价控制中的行为反应,并因势利导,以实施有效控制。控制过程中的行为管理
第三节 控制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
一、预算控制预算是根据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具体筹划与确定资源的分配、使用以及相应行动预期结果的数字化形式。其突出特点是数字化。
预算的种类与步骤。
现代预算的方法:弹性预算、程序性预算、零基预算。零基预算就是在制定某项职能预算时从零起点开始其预算过程,即每次都是重新由零开始编制预算。
二、非预算控制技术非预算方法大致分为行政控制、经济分析及其它特殊控制技术等几类。
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是泛指借用行政手段监测、控制受控系统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实地观察、资料统计、报告、会计核查与审计、企业诊断、制度规范与培训。
经济分析。常用的两类方法是比率分析和盈亏平衡点分析。
第四节 控制的现代化方法一、市场控制与社群控制市场控制市场控制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中,借用市场机制与市场价值体系进行评估与控制的方式。
在企业内部,建立从公司最高层到事业单位(部门)层次,再到管理者与员工个人层次的分级控制体系。
市场控制的层次结构模型。
社群控制社群控制(Clan control)是指以一定文化为基础,一定的社会群体依靠共同价值和群体规范引导与约束其成员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组织文化是社群控制的基础。
授权赋能是社群控制的必要条件。
建立自我指导型团队。
实行实时控制。
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
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成果评价三个阶段。
三、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都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参加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
PDCA管理循环。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
四、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价值工程是指以提高产品、服务,甚至是包括行政工作的价值为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完成必要的功能所实施的有组织的综合活动。价值与产品功能和成本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V为价值;
F为功能;
C为成本。
提高价值的途径。
价值工程方法的核心是功能分析,即系统地分析对象的功能,以便找出提高价值的途径。价值工程的基本程序。
第五节 管理信息系统一、管理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的概念与分类。通俗地讲,信息就是能带来新内容、信息知识的消息。管理信息可以按多种标志进行分类。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简称MIS),是指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由相关人员、各种计算机等装置,以及有关程序所组成的提供信息服务的结构性综合体。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⑴确定信息需要。⑵信息的搜集与处理。具体包括五个要素:①检核;②提炼;③编制索引;④传输;⑤储存。⑶信息的使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⑴建设高质量的人——机系统;⑵控制合理的信息量;⑶建立最短的信息流程;⑷提高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努力提高信息的质量;⑸改善信息输出形式,并注意信息使用的反馈。
二、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信息搜集方法与要求。信息搜集的基本方法:数据资料搜集法、访谈(座谈)法、、现场调查法、报告法。信息搜集的基本要求:⑴搜集信息的准确性;⑵搜集信息的及时性;⑶搜集信息的完整性;⑷搜集信息的经济性;⑸信息搜集的规范性。
信息分析与整理的方法与要求。分析信息的方法:分析法、分解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推法等。分析与整理信息的基本要求:⑴对信息进行筛选与审核;⑵对信息作进一步加工整理,抓住信息的本质;⑶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⑷对重要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找出原因;⑷对即时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并洞察其变化的趋势。
信息运用。决策类型与信息需求。信息使用的要求。⑴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⑵为决策提供高质量、适用的信息;⑶要在时间上保证决策的需要;⑷改善信息形式,便于信息接受;⑸注意所提供的信息的反馈。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技术。难点是各种控制技术。授课时可结合企业事例及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制定控制方案。
【重点内容网络图】

【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控制职能与控制机制?
2.试分析管理控制的类型。
3.怎样理解控制的要领?
4.控制包括哪些基本阶段?各有何实施要领?
5.怎样认识并管理控制过程中的行为反应问题?
6.怎样理解预算控制?有哪些现代预算方法?
7.非预算控制包括那些方式?
8.怎样理解市场控制与社群控制?
9.怎样理解目标管理的特点与程序?
10.网络技术主要包括那两类方法?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与步骤是什么?
12.怎样理解价值工程?其步骤有哪些?
13.怎样理解信息与管理信息?
14.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其功能有哪些?
15.有哪些典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6.怎样搜集信息?
17.怎样分析与整理信息?
18.如何评价信息?
19.怎样使用信息?
【案例分析】
案例4.1 授权组织的控制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案例4.2 客户服务质量控制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实践与练习】
项目一:制定目标管理方案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项目二:系列实训项目之六——模拟公司的综合评价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七章 企业管理与改革
(可依开设本课程的专业需要,灵活选择本章内容)
第一节 企业概述一、企业的概念与基本职能二、企业的构成与特征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四、企业类型第二节 企业制度与改革一、现代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二、产权制度三、企业治理制度四、现代公司的内部治理五、现代公司的外部治理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与方向七、我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第三节 企业市场营销一、市场营销及其理念二、市场分析与定位三、产品策略四、价格策略五、分销策略六、促销策略第四节 企业生产管理一、生产管理与生产类型二、生产过程的构成与组织三、生产计划四、生产作业控制五、专项业务管理第五节 企业财务管理与效绩评价一、财务管理的内容、任务与职能二、资金筹集管理三、资产管理四、成本费用管理五、利润管理六、企业效绩评价
【案例分析】
案例7.1康佳的低成本战略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案例7.2商铺投资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重点内容网络图】

【实践与训练】
项目一:企业改革调研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项目二:系列实训之七——设计模拟公司的治理结构与机制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项目三:市场细分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项目四: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详见实训指导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