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本章的内容对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考虑到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且大多为会计学的初学者,因此,本章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与会计核算相关的理论问题,了解会计核算方法的构成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   1、明确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任务   2、理解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会计假设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4、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这些方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   本章的教学形式:   1、讲授:5小时   2、课堂讨论:1小时      三、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会计及其职能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管理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货币单位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是辨证的统一。 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企业等表现为一定数量物质资源的资产,企业为取得资产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使用资产而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流出和二者比较的结果。因此,会计的对象可以被归纳为基层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我国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通常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   会计衡等式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基础之上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的任一时点,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各式各样的业务活动,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我国会计界公认的会计核算前提有4个,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共有13项。我们可对其按以下标准作进一步划分: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有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2、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包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财产物资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3、修订性原则。包括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第四节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 一、会计确认与计量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可分为初次会计确认和再次会计确认。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已确认对象数量化和价值化的一种会计行为。   将经济信息按一定的规则量化为会计信息才能够确认,而确认、计量的结果需要通过必要的载体来反映,因此会计确认、计量都包括在会计记录之中。   二、会计记账   此处的会计记账就是我们一般称谓的会计核算方法,亦即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反映所采用的手段。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完整的方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就其会计工作程序及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有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三个环节。      四、思考题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2、会计的本质是什么?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4、试述会计六要素的定义及其特征。   5、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哪些情况下会对会计平衡公式产生影响?   6、简要说明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   7、简要说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   8、简要说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有关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9、简要说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的修订性原则。   10、什么是会计的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会计记账的步骤有哪些?      五、参考书目   1、《会计学》(第一章)阎达五、于玉林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2、《初级会计学》(第一章)(修订版)朱小平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出版。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借贷记账法 ◆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这样的内容是会计学的基础,属于原理性会计知识和会计核算的概括性说明。因此,任课教师在本章的教学中应贯彻“从细”的原则,使学生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扎实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明确会计科目含义、会计科目的分类以及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设计会计科目的原则。   2、明确会计账户的含义、会计账户的格式与结构,账户的分类。   3、充分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   4、理解借贷记账法应用的基本表现,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购进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等的会计处理过程。      二、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   1.讲授:8小时   2.课堂习题演练:2小时   3.课堂讨论:1小时      三、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进一步分类的标志或项目。需要明确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在于可以对纷繁复杂、性质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将复杂的经济信息变成有规律的、易识别的经济信息,为将其转换为会计信息准备条件。   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要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第二节 会计账户   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的一种手段。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一定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学习时必须明确的内容。   二、账户的格式   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增加的数量记在哪里,减少的数量记在哪里,增减变动的结果记在哪里。   会计账户的格式;账户左右两方主要的内容;账户记录内容之间关系的表述公式。   三、账户的分类   账户按照会计要素分类及其划分的类别;账户按照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及其划分的类;账户的其他分类及其划分的类别。 第三节 复式记账原理 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及其特点;复式记账法的具体表现及其演进过程;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记账理论基础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下的平衡关系。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三)费用成本与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及其具体解释;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会计分录及其编写步骤;简单会计分录和符合会计分录;编制会计分录的要求。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发生额试算平衡;余额试试算平衡;试算平衡表。 第四节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一、购进业务的核算   二、生产业务的核算   三、销售业务的核算   四、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计算各会计科目的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试算平衡的具体过程。      四、思考题   1、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2、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按照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以及按其他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什么?实际运用时按照什么步骤进行?      五、参考书目   1、《会计学》(第二章)阎达五、于玉林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2、《初级会计学》(第二、三、四章)(修订版)朱小平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12月出版;   3、《基础会计学》(第三、四、五章)王俊生主编 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第三章 会计凭证、账簿和核算形式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分为三节,主要讲述会计凭证的作用、种类以及填制和审核的方法;会计账簿的作用、种类和登记的方法,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关系,以及更正错账的方法;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章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作为会计信息的载体在会计核算中发挥的不同作用,掌握它们填制、登记、审核的具体方法,从总体上弄清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把握会计循环的整个过程。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得学生:   1、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掌握填制、审核的方法;   2、理解会计账簿的作用,掌握登记的方法;   3、理解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关系,掌握更正错账的方法;   4、明确会计循环过程,理解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主要内容和适用的范围。      二、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   1、讲 授:4小时   2、作业练习:2小时   3、课堂讨论:1小时      三、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通过填制会计凭证可以反映经济业务完成的情况;可以为登记账簿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可以明确有关单位和部门的经济责任,加强经营管理的责任制。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的名称;   2、原始凭证的日期和编号;   3、填制和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   4、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包括数量和金额;   5、填制单位和有关人员的签字或盖章;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自制原始凭证。包括: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   2、外来原始凭证。   3、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填制要求:必须真实可靠,符合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各项内容必须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书写必须用蓝色或者黑色墨水书写,字迹工整、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刮擦,特别是大小写金额一律不许更改;填写必须及时。   三、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填制单位名称;   2、凭证名称;   3、填制凭证的日期;   4、凭证的编号;   5、经济业务内容的摘要;   6、会计科目的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   7、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8、会计主管、制证、审核、记账人员的签字、盖章;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1、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这种分类是按照是否与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有联系来划分的。   2、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   这种分类是按照填写方式不同划分的。   (三)记账凭证填制要求   1、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和经济业务内容正确编制会计分录;   2、抓住经济业务重点填制“摘要”栏目;   3、不得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填列在一张记账凭证中,防止科目的对应关系混淆;   4、原始凭证应该附在记账凭证之后,并且在记账凭证上注明原始凭证张数;   5、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如果一项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   (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第二节 会计账簿 一、账簿的意义   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研究,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设置会计账簿的意义在于:可以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计算成本费用和经营成果,为经营成果的分配提供依据;利用账簿资料可以进行账实核对,从而保证财产物资和资金的安全完整;可以为会计报表编制提供资料,为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提供资料;便于进行会计分工,便于日后查询。   二、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序时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二)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三)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多样式明细账      三、登记账账簿的规则      四、更正错账的方法   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      五、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的主要内容。   对账是在会计核算中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所进行的账簿核对工作,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三个部分;   (二)结账过程的内容和程序。   结账是在把一定时期(月、季、年)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算出各种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六、总分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关系   1、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之间是总括与明细的关系。   2、总分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在总分类账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在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中进行明细登记。登记时原始依据应该相同,会计期间应该一致,借贷方向应该一致,金额应该相等。 第三节 会计核算形式 一、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   会计核算组织是指会计凭证组织、会计账簿组织与会计报表之间不同的结合方式和方法。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 图3-1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伏缺点及适用范围   三、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 图3-2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二)科目汇总表的编制   (三)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四、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一)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 图3-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二)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   (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四、思考题:   1、会计凭证有何作用?   2、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如何?二者之间平行登记应遵循什么原则?   3、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共同点是什么?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4、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下,对记账凭证的编制有何要求,为什么?      五、参考书目:   1、《初级会计学》(第五、六、十章)(修订版)朱小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出版   2、《基础会计学》(第五、六、七、八章)王俊生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3、《基础会计学》(第六、七、八章)王庆成、贺南轩主编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4月出版 第四章 流动资产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流动资产是企业会计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着重讲述流动资产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   (一)理解流动资产的概念和性质,了解流动资产的核算范围;   (二)掌握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和方法;   (三)掌握短期投资的核算内容和方法;   (四)熟悉应收票据的计价原理,掌握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和账务处理;掌握应收账款的确认、计量和坏账准备的计提及账务处理,了解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核算内容和方法;   (五)了解存货的概念、范围、分类和价值构成,熟悉发出存货的各种计价方法,掌握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方法和账务处理.         二、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   (一)讲授:十五小时   (二)习题练习:三小时         三、教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货币资金 一、货币资金的性质与范围    货币资金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通过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物。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二、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存于企业、由出纳员保管并用于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的人民币和外币。   (一)库存现金的管理   (二)库存现金的核算   (三)库存现金的清查   三、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企业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一)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三)银行存款的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四、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等。 第二节 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短期投资按投资对象不同,分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一、短期投资取得的核算   二、短期投资收益的确认   三、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第三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结算过程中被外单位和个人临时占用的流动资产,属于企业的一种短期债权,具体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   一、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一)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   1、商业折扣    2、现金折扣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三)坏账及其核算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坏账而造成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1、直接核销法   2、备抵法:年末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   二、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下,因销售产品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一)应收票据取得的核算   (二)应收票据到期收回的核算   (三)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   三、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的货款。预付账款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或“应付账款”科目核算。   四、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企业其他各种应收、暂付的款项。主要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第四节 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的分类与计价   一、存货的分类    在制造业,存货主要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则主要是库存商品。   二、存货核算的主要内容   存货核算的内容可以从流转过程及主要项目两个角度去认识。   三、存货的确认条件   一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   存货入账价值包括购买价格、附带成本、税金及制造费用;另外,还应从存货的取得渠道去掌握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原理。   五、存货发出的计价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毛利率法等。   六、原材料   (一)按实际成本进行的原材料采购收发核算    1、按实际成本进行的原材料明细核算   2、按实际成本进行的原材料总分类核算    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对于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来确定,并设置“原材料”、“在途物资”账户核算。   (二)按计划成本进行的原材料采购收发核算    1、按计划成本进行的原材料明细核算.   2、按计划成本进行的原材料总分类核算.   按计划成本核算,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的节约或超支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核算。此时,应设置“物资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七、库存商品   主要掌握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可以采用进价金额核算,也可以采用售价金额核算;前者主要应用于商业批发企业,后者主要应用于商业零售企业。   售价金额核算法下,企业应设置“在途物资”、“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八、委托加工物资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在无法加工或加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物资,包括委托加工材料、委托加工商品等。   九、包装物    包装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   包装物的核算内容包括用于包装产品并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随同产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出租或出借的包装物。   十、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较低并在规定的标准以下、容易损耗、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的物品,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一次摊销法和分次摊销法。   十一、存货的期末计量   存货的期末计量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存货清查的核算;二是存货的期末计价。存货的清查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核算;存货的期末计价则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并对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四、课堂讨论题   1、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范围?   3、短期投资的核算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4、应收票据的贴现是如何进行核算的?   5、什么是坏账损失?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是什么?   6、存货核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7、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核算是如何进行的?   8、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是如何核算的?   9、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是如何核算的?   10、存货的期末计价是如何进行的?         五、参考书目   1、《财务会计学》(修订版) 戴德明 、林钢、赵西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出版   2、《财务会计》夏冬林、刘永泽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3、《会计》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4、《财务会计学》徐经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第五章 长期资产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各种长期资产的概念、内容及核算方法。学习本章的知识,要使学生理解长期资产的概念,了解企业各种长期资产项目,掌握对长期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通过经济业务能够辨别企业的各种长期资产。   2、正确使用各个长期资产的会计账户及相关账户。   3、掌握长期投资取得、期末计价和转让的会计核算,掌握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   4、掌握各种方式取得固定资产、各种形式固定资产减少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的核算,掌握使用各种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5、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期末计价和转让的会计核算,掌握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核算。   二、学习形式和时间安排   (一)课堂讲授:5小时   (二)课堂练习:0.5小时   (三)课堂讨论:0.5小时   三、讲授的主要内容   长期资产是指变现期或耗用期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产。   企业长期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 第一节 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购买股票以及签订协议等方式,取得接受投资企业股权的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分为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   (一)股票投资的核算   股票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的方式,取得接受投资企业股权的投资。   1、按成本法进行股票投资的核算。企业的股票投资数额在接受投资企业股本中所占比重不足20%且没有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成本法进行股票投资的核算。   2、按权益法进行股票投资的核算。企业的股票投资数额在接受投资企业股本中的比重超过20%或虽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应采用权益法进行股票投资的核算。    (二)其他股权投资的核算   其他股权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以外的方式,取得接受投资企业股权的投资。企业用   于其他股权投资的资产,可以是货币资金,也可以是原材料、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还可以   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其他股权投资一般是对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进行的投资。   1、企业以货币资金对其他企业进行投资的核算   2、企业以原材料对其他企业进行投资的核算   3、企业以固定资产对其他企业进行投资的核算   4、企业以无形资产对其他企业进行投资的核算   二、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长期债权投资主要是指通过购买债券方式,取得接受投资企业债权的投资。   (一)债券购入的核算   1、按面值购入债券的核算。   2、溢价购入债券的核算   3、折价购入债券的核算   (二)债券投资收益的核算   1、按面值购入债券的投资收益核算   2、溢价购入债券的投资收益核算   3、折价购入债券的投资收益核算   (三)债券到期收回本息的核算   三、长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企业应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对于已发生减值的长期投资,应根据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确认为损失,冲减投资收益。如果已确认减值损失的长期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数额内转回。 第二节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较高的生产经营用的劳动资料。   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若干个生产经营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实物资产。固定资产价值随着损耗程度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以折旧的形式,分期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去,并在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一、固定资产的分类与计价   (一)固定资产的分类   固定资产般分为七大类:①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②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③租出固定资产;④未使用固定资产;⑤不需用固定资产;⑥土地;⑦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计价   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一般包括三种:①原始价值;②重置价值;③折余价值。   二、固定资产核算的科目设置   (一)“固定资产”科目   “固定资产”科目一般分为三级:①固定资产总分类账;②固定资产二级账;③固定资产明细账。   (二)“累计折旧”科目   “累计折旧”科目属于“固定资产”科目的抵减科目。该科目贷方登记计提的折旧,借   方登记减少的旧固定资产的已提折旧,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全部固定资产已提折旧的累计   数。   三、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一)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自建固定资产的核算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为了使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得到及时补偿,应将其以折旧费项目分期计入产品成本或费用。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总分类核算   五、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了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能而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改扩建和改良等发生的支出。其中可以使固定资产性能得到提高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记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使固定资产性能得到提高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记入当期费用。   (一)资本化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二)费用化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六、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固定资产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和毁损,应按规定程序办理报废、转让手续,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一)出售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报废和毁损的核算   七、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   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是指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后,固定资产清查数量大多于或少于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量。固定资产清查后,应按程序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数进行账面调整。   (一)固定资产盘盈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盘亏的核算   八、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对于已发生减值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确认为当期损失。 第三节 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一、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   (一)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   1、购入无形资产的核算   2、自创无形资产的核算   (二)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   企业的无形资产计价入账以后,应从受益之日起,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   理费用。   (三)无形资产转让的核算   1、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核算   2、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的核算   (四)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   期末如果某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估计的可收回金额,应将这部分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1、无形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情况判断   2、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   3、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   二、其他长期资产   其他长期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各项长期资产,主要包括开办费和长期待摊费用。   (一)开办费的核算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四、思考题   1、简述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异同。   2、简述长期债权投资溢价、折价摊销的核算程序。   3、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使用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区别。   4、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有哪几种方式?各有哪些适用条件?   5、简述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程序。   6、简述商誉的特点及核算程序。   7、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核算有哪些区别?      五、参考书目   1、《财务会计学》第三版 (第五、六、七章)戴德明 ?林钢 ?赵西卜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出版   2、《财务会计(中级会计学 上)》修订版 (第八、九、十章)夏冬林 ?刘永泽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出版 第六章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述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的核算。本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 明确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和组成内容,掌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其中长期负债核算的难度较大,在教学中应作为难点问题,着重、详细加以讲解。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   (一) 理解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含义;   (二)掌握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各个组成项目,以及为了核算这些项目应设置的账户及其结构;   (三)掌握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的帐务处理。         二、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   (一)讲授:五小时   (二)课堂测试二十分钟   (三)课堂讨论和习题分析四十分钟         三、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   一、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的概念。短期借款借入的核算。短期借款利息的核算。短期借款归还的核算。   二、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的概念及种类。应付票据发生的核算。到期偿还或到期不能偿还的核算。   三、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的概念。应付账款发生的核算。用票据抵付应付账款和应付账款归还的核算。    四、应交税金   (一)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含义。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应交增值税核算应设置的账户及其结构,以及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二)其他应交税金及附加    应交消费税、应交营业税、应交资源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应交教育费附加的计算和核算。   五、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   应付工资的含义和内容。工资结算的核算。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应付福利费的含义。提取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第二节 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一、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的含义。长期借款取得的核算。长期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长期借款利息的核算。长期借款归还的核算。    二、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的含义。应付债券核算应设置的科目。债券平价、溢价和折价发行的核算。应计利息和债券溢价、折价摊销的核算。债券到期支付本金的核算。    三、其他长期负责    其他长期负债的含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的构成内容及发生和归还的核算。融资租赁的确认标准及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应付融资租赁款的核算。 第三节 所有者权益 一、所有者权益的性质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所有者权益可以分为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三类。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二、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股本)的含义和种类。企业接受货币投资、接受实物投资和接受无形资产投资的核算。    三、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的含义和内容。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的含义。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和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核算。    四、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的含义、内容和用途。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四、思 考 题   1、增值税的核算需要设置哪些科目?怎样进行增值税的核算?   2、怎样进行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3、何谓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   4、怎样计算长期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   5、怎样进行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的核算?   6、怎样进行股权投资准备的计算?         五、参考书目    1、《企业会计准则2002》(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2、《财务会计学》(第三版)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戴德明、林钢、赵西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3、《财务会计学》(第二版)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立现宗、庄仁敏编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第七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项会计要素的概念内容及核算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   (一)掌握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计量;   (二)掌握收入与费用的会计处理,利润的实现与分配的会计处理;   (三)理解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及三个要素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   本章的教学形式:   1、讲授:5小时   2、课堂讨论:1小时         三、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收入   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出资或接受捐赠等有关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收入的分类   营业收入——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济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   收入分类 投资收益——企业在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中取得的净收入。    营业外收入——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   二、费用   (一)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分配等有关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二)费用的分类         营业费用——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费用    本年税前费用 投资损失——企业在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中发生的净损   失。   费用分类 营业外支出——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发生的支出。    所得税——在会计税前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三、利润   利润也称净利润或净收益,是指收入与费用的差额。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差额。    税前利润 投资净损益——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   利润分类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    税后利润——净利润。 第二节 营业收入和营业费用 一、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确认   (一)营业收入的确认   1、营业收入的范围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   营业收入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条件: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是根据成交金额计量的,但需要考虑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和销售折扣的影响。   3、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在同一会计年度那开始并完成的劳务   确认条件:①劳务已经提供;②与提供劳务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③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计量标准:按合同或协议总金额计量。   (2)劳务开始和完成分属于不同会计年度   确认条件:A、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对该项交易的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应按完工百分比确认提供劳务的收入。能够对交易进行可靠估计的标准:①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估计;②与提供劳务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③相关合同总收入和合同总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完工百分比法的计量公式:   本年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年末止劳务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收入   本年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本年末止劳务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费用   B、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不能对劳务的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分别下列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①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能够全部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相同的金额结转成本,不确认损益;②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能够部分得到补偿,应按估计部分得到补偿的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成本结转劳务成本,按两者的差额确认损失;③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则不能确认收入,但应按已经发生的成本结转劳务成本,将其全部确认为损失。   4、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   确认条件:(1)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2)相关的收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二)营业费用的确认   1、营业费用的范围   营业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2、营业费用的确认标准   确认标准:(1)按其与营业收入的直接联系确认营业费用;(2)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确认营业费用;(3)在耗费发生时直接确认营业费用。   二、销售商品   (一)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 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应收账款                预收账款      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进行相反方向的会计处理。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销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进行核算。计算出应交纳的主营业务税金时,记入该科目借方,表示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负债也增加了,则贷记“应交税金”科目。期末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从贷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损益汇总。    (三)销售利润    销售利润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过程中实现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三、其他业务收支    其他业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非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包装物、固定资产出租,提供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和出售材料物资等。    (一)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其他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通过设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对其进行核算。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时记入贷方,期末将本期其他业务收入发生额全部从借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贷方进行损益汇总。    (二)其他业务支出    其他业务支出是指企业在从事其他业务过程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奇特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通过设置“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对其进行核算。确认其他业务支出时记入借方,期末将本期其他业务支出发生额全部从贷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方进行损益汇总。   四、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应直接在当期利润中扣除的费用,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一)经营费用   经营费用是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展览费和售后服务费以及销售部门人员公子、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经费等。企业应设置“经营费用”科目核算经营费用的发生及期末结转情况,经营费用发生时,借记该科目,期末将本期经营费用的全部发生额从“经营费用”的贷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损益汇总。   (二)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待业保险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存货盘亏和毁损以及其他管理费用。企业应设置“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管理费用的发生及期末结转情况。管理费用发生时,记入该科目借方。期末将管理费用本期发生额从贷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损益汇总。   (三)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资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利息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损失以及其他财务费用。企业应设置“财务费用”科目核算财务费用的发生及期末结转情况。财务费用发生时记入该科目借方,期末将全部发生额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损益汇总。   五、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利润,表现为全部营业收入扣除全部营业费用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三节 其他净损益 其他净损益包括投资净损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一、投资净损益   投资净收益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投资收益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取得的收益(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大于其成本的差额);投资损失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发生的损失(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小于其成本的差额)。应设置“投资收益”科目对投资损益进行核算。取得投资收益时,记入该科目贷方,发生投资损失时记入借方,期末将本期投资净收益,即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之差额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损益汇总。   二、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以及罚款收入。应设置“营业外收入”科目对其进行核算。确认营业外收入时,记入该科目贷方,期末将本期营业外收入全部发生额从借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 科目贷方进行损益汇总。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发生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非常损失、对外捐赠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以及罚款支出。应设置“营业外支出”科目对其进行核算。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记入科目借方,期末将本期营业外支出发生额从“营业外支出”科目的贷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损益汇总。 第四节 所得税 所得税是指企业取得收益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应向国家交纳的税金。   一、会计税前利润与应纳所得额   (一)会计税前利润   会计税前利润是指欺压在交纳所得税之前实现的利润,也称利润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会计税前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二)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按所得税法规定的项目计算确定的收益,是计算交纳所得税的依据。由于企业会计税前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口径、计算时间不一致,产生差异。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税前利润±各种差异-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二、应纳所得税额与所得税费用    (一)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是指企业按应纳税所得额和现行税率计算的应交纳的所得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二)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实现会计税前利润后应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需设置“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发生的所得税费用。期末计算出应纳税额汇入“所得税”科目借方,进行损益汇总时将“所得税”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从该科目贷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第五节 利润及其分配 一、税后利润   税后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前利润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税后利润一般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实现的利润的核算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进行的。年终损益汇总进行结转时,将各收入类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全部从其借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各费用成本类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全部从其贷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损益汇总后“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为企业本期净利润,最后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从“本年利润”科目借方转出,转入“利润分配”科目贷方进行净利润的分配。                           主营业务成本 本年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③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收入    ②          其他业务支出 投资收益                营业费用 营业外收入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应交税金          ①         二、利润分配   企业需设置“利润分配”科目核算净利润的分配情况。进行利润分配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结转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时,记入该科目贷方,该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年末未分配利润额。    (一)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按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某年度发生的亏损,在其后5年那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从其后第6年开始,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如果税后利润还不够弥补亏损,则可以用发生亏损以前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二)提取盈余公积   企业的税后利润在弥补了以前年度亏损以后,如果还有剩余,应按一定比例计提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   (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的税后利润在弥补了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盈余公积以后的数额,再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即为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限额。企业可以在此限额内决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具体数额。结转应付投资者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应付利润”科目,贷记“应付利润”科目。   三、利润结算    利润结算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进行核算。    (一)结转本年利润   年终结清“本年利润”科目,借(贷)记“本年利润”科目,贷(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二)结转“利润分配”科目中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的其他明细科目余额。年终进行利润分配后,应将“利润分配”总账所属的“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和“应付利润”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全部从贷方转出,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明细科目的借方,结转后“利润分配”科目的明细科目中除了“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均应无余额。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年末未分配利润额,如为借方余额则为年末未弥补亏损额。         四、思考题   1、简述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应具备的条件。   2、简述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简述营业费用的确认标准。   4、简述营业利润的构成。   5、简述会计税前利润的构成。   6、简述利润分配的顺序。         五、参考书目   1、《会计学》(第一章)阎达五、于玉林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2、《财务会计学》(修订版)戴德明、林钢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3、《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中国财政部颁布 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 ◆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以及利用报表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   (一)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二)理解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三)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之间的勾稽关系。   二、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   本章的教学形式:   (一)讲授:4学时   (二)课堂讨论:1学时   三、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以日常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对于改善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经济决策环境和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编制会计报表应当符合真实性要求、完整性要求、准确性要求、及时性要求。 第二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性质和作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用利润表,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投资效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盈利趋势。   二、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的表首,应标明企业和该表的名称。表的名称下面标明编制的期间。利润表通常采用多步式的格式,它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收入和费用项目与在该过程外发生的收入与费用分开。在利润表上,净利润是分若干个步骤计算出来的。   三、利润分配表   利润分配表是利润表的附表,反映企业在全年净利润的分配情况和年末未分配利润的结余情况。   利润分配表有些项目的“本年实际数”,用直接填列法填列;另一些项目需用计算填列法填列。利润分配表中各项目的“上年实际数”,应根据上年利润分配表中各项目金额填列。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性质和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也称财务状况表。   二、资产负债表上项目的分类与排列   资产 负债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长期投资 长期负债   固定资产 递延税款贷项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所有者权益   递延税款借项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三、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右方列示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左右两方的合计数保持平衡。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填列方法如下:   1、 直接根据总账科目添列。   2、 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3、 根据若干个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余额分析填列。 第四节 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编制举例  第五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性质和作用   现金流量表是用来提供企业有关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投资与筹资活动方面信息的会计报表。报表使用者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评估企业以下几方面的事项:   1、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产生净现金流量的能力。   2、企业偿还债务及支付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报酬(如股利)的能力。   3、企业的利润与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发生差异的原因。   4、会计年度内影响或不影响现金的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所指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概念,它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   三、现金流量的分类    现金流量可以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类。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反映。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五、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举例 第六节 会计信息的其他披露方式 一、会计报表附表   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附表包括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分部报表以及其他有关附表。   二、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运用会计报表,而以旁注或脚注等形式对基本会计报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的补充说明或解释。   现代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不但包括对有关会计项目的分解与解释,而且包括对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政策、会计事项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说明,以及对编表日后所发生的重大事项的说明。   三、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会计报表内容的必要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盈亏情况及利润分配情况、资金周转情况等。 第七节 会计报表分析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意义   会计报表分析可以揭示报表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它们的变动趋势与金额,从而提高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二)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1、金额变动与变动百分比法。   2、趋势比例法。   3、结构比例法。   4、比率分析法。   二、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可以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可以从负债比率、利润相当于利息的倍数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获利能力分析   (一)利润变动及其原因分析   (二)资产报酬率   (三)所有这权益报酬率   四、思考题   1、什么是财务会计报告?它有何作用?   2、财务会计报告由哪些内容构成?   3、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与资产负债表有何数字上的勾稽关系?   4、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是怎样计价的?   5、现金流量表有何作用?   6、利润表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上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二者有何区别?   7、会计报表有何局限性?   8、会计报表分析有什么意义?   9、企业的所有者与债权人对企业会计报表关注的重点有何不同?   五、参考书目   1、《财务会计学》(修订版)戴德明、林钢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2、《财务会计学》(第三版)戴德明、林钢、赵西卜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出版。 第九章 工业会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工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以及费用分配、归集的方法和产品成本核算的原理。在各行业中,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最为全面,其产品成本的核算较为复杂和典型。因此,本章讲述的成本核算原理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本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一般过程的基础上,理解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掌握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原理,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说来,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会计核算的特点;    2、理解和掌握生产费用的各种分类及其在成本核算中的作用,以及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3、理解和掌握生产费用横向归集和分配的程序和方法;    4、理解和掌握生产费用纵向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二、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   1、讲授:八小时    2、课堂讨论:一小时    3、习题演练:二小时          三、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工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及其经济业务。    二、工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成本的概念    广义的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狭义的成本是指产品生产成本。    (二)理论成本和现实成本    理论成本是指需要通过销售产品实现的价值所补偿的全部成本。现实成本是指实际工作中计算的产品生产成本。    (三)成本会计的特点 第二节 生产费用的分类与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生产费用的分类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成本项目的设置及其作用。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产品成本核算应划请的各种费用界限。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三、产品成本核算的总账科目及其明细的账设立    “基本生产成本”总账科目及其明细账的设立。   “辅助生产成本”总账科目及其明细账的设立。   “制造费用” 总账科目及其明细账的设立。   产品成本核算的帐务处理程序。 第三节 生产费用的横向归集与分配 一、要素费用的分配    (一)基本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要素费用核算上的异同。    (二)外购材料费用的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的原料、主要材料费用的分配。基本上车间辅助材料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一般消耗性材料的分配。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销售部门耗用材料费用的分配。    (三)燃料费用的分配    (四)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五)工资费用的分配    (六)应付福利费的分配    (七)折旧费用的分配    (八)其他费用的分配    二、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分配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1、在制造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情况下,辅助车间生产费用的归集。    2、在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情况下,辅助车间生产费用的归集。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和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及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四、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的范围。制造费用的费用项目。制造费用的归集程序。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   1、制造费用分配的程序   2、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及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四节 生产费用的纵向归集和分配 一、生产费用纵向归集和分配概述   (一)产品成本明细账的格式   (二)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四者之间的关系   (三)月末在产品包括的内容   广义在产品和狭义在产品   (四)选择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1、不计算才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   4、约当产量比例法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6、定额比例法   三、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核算         四、参考书目   (一)《成本会计学》(第三版)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于富生、黎文珠、王俊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二) 《成本会计学》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罗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三)《成本会计学》(第二版)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欧阳清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五、课堂讨论题   (一)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划清哪些费用界限?为什么?   (二)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一般应设置哪些成本项目?这些成本项目反映的内容如何?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适用范围如何?   (四)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方法有哪些?它们的特点、优缺点是什么?适用范围如何?